斑蝥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斑蝥虫的功效与作用

斑蝥虫的功效与作用斑蝥虫(学名:Tenebrio molitor),又称黄粉虫、金花虫、米虫等,是一种常见的甲虫。
斑蝥虫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同时,斑蝥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可以用于有机肥料的制备、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
以下是斑蝥虫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
一、食品领域的应用1. 蛋白质源:斑蝥虫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昆虫,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且蛋白质的种类丰富。
这些蛋白质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可用于制备各类食品,如饼干、面包、糕点等。
斑蝥虫蛋白质中富含的大豆酪蛋白和小麦酪蛋白,可以提高食品的弹性和口感。
2. 营养补充剂:由于斑蝥虫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因此可作为营养补充剂,用于缓解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
研究表明,斑蝥虫中的脂肪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 食品添加剂:斑蝥虫中的色素具有良好的色素稳定性,可用于食品的着色剂。
此外,斑蝥虫中富含的胆固醇可以用于合成维生素D3和激素等。
4. 脱敏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斑蝥虫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与某些过敏原相似,因此可用作食物脱敏剂。
将斑蝥虫蛋白质提取物注射给过敏体质的人,可以起到一定的脱敏效果。
5. 正常微生物菌群的调节:斑蝥虫中富含一些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
这些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二、医药领域的应用1. 抗菌作用:斑蝥虫中富含一种叫做“Tenebrio molitor antifungal pepti de”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可用于制备新型的抗菌药物。
2. 抗炎作用:斑蝥虫中的一些成分,如多糖、多酚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和免疫过敏。
3. 降血糖作用:斑蝥虫中的多糖和多酚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4.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斑蝥虫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斑鸠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斑鸠药材名称:斑鸠拼音名称:BANJIU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科属: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性味:[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明目。
主外病气虚;身疲乏力;呃逆;两目昏暗中成药:共有4种中成药使用斑鸠:驱白巴布期片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复方驱虫斑鸠菊丸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卡力孜然酊采收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1、火斑鸠,体长22-26CM,体形较小。
头顶和后颈蓝灰色,头侧稍浅,颈基有1道黑色领环;背、肩羽和两翼覆羽葡萄红色。
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转为纯白色,飞羽暗褐;颏和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基余部分羽色与背相同但较浅。
雌鸟上体均为土褐色,前头沾灰,后颈黑领环不显。
腰部渲染蓝灰,下体土褐色。
颏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转为蓝灰色。
2、山斑鸠,体长约34CM,翼长19-20CM,体形较大。
额和头顶蓝灰色,头和颈灰褐而稍带葡萄酒色;颈基左右两侧各具黑羽成块斑状,各羽缘先端蓝灰色。
肩羽羽缘斑为显着的红褐色。
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
下体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灰白色端部较短;尾下覆羽鸠灰色。
嘴暗铅色,脚和趾紫红,爪红黑色。
3、珠颈斑鸠,体长达32CM,翼长15-16CM。
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颈圈,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名珠状斑)。
肩羽羽斑呈棕黄色;上体余部为褐色,上颈、头侧、喉、胸和腹均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先端具宽阔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
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邻近田间的山林、竹林。
常成群活动于田野、村庄附近。
营巢于树枝上及竹林内,每窝产卵2-3只。
以作物或杂草种子、植物果实为食。
2、栖于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动在田间。
营巢于树枝上,多在较隐蔽的矮林间,巢甚简陋,每产卵2只。
斑蝥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斑蝥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医学认为,斑蝥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
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斑蝥丸。
【处方
中医学认为,斑蝥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
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斑蝥丸。
【处方】斑蝥1分(赤黑斑点者佳,去头翅足,炒),猪牙皂1分(去黑皮,炙令黄),蛇蜕皮半两(微炒),乌蛇1两半(酒渍,去皮骨,炙令微黄),天南星半两(炮裂,去皮),露蜂房半两(烧灰),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麝香1分(研),威灵仙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结核肿硬,相连如珠颗,头项肩胛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时以粥饮送下。
至辰、已间,病下如虾蟆衣及诸恶物。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斑蝥1两(糯米拌炒令黄,去翅足),干漆1分(捣碎,炒令烟出),麒麟竭1分,硇砂1分,没药1分,凌霄花1分,胎发1两(烧灰),狗胆1枚(干者)。
【制法】上为末,熬醋如饧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通,脐腹积聚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5丸,空心时以桃仁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斑蝥2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色黄),水蛭1分(炒黄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黑豆黄3分(生用),麝香半两
生活常识分享。
复方斑蝥胶囊的成分

复方斑蝥胶囊的成分复方斑蝥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成分组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成分的特点和功效。
1. 斑蝥斑蝥是复方斑蝥胶囊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菌、止痛等作用。
斑蝥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斑蝥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 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是复方斑蝥胶囊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是一种天然的骨关节保护剂,具有明显的滋养关节软骨、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
硫酸软骨素可以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强软骨组织的合成能力,从而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此外,硫酸软骨素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关节炎症反应。
3. 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氨基葡萄糖是复方斑蝥胶囊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它是一种天然的软骨保护剂,具有增强软骨组织的合成和修复能力。
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软骨组织的弹性和稳定性,减少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
此外,硫酸氨基葡萄糖还具有润滑关节的作用,能够减少关节摩擦,改善关节活动度,延缓软骨的退行性变。
4. 硫酸软骨素多醣硫酸软骨素多醣是复方斑蝥胶囊的又一重要成分。
它是一种从软骨组织中提取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硫酸软骨素多醣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信号传导,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硫酸软骨素多醣还具有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软骨组织的修复能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5. 阿胶阿胶是复方斑蝥胶囊的另一个成分。
它是一种具有滋阴补血、养血安神的中药材。
阿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症状。
同时,阿胶还具有滋润肌肤、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改善皮肤干燥、缓解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复方斑蝥胶囊的成分包括斑蝥、硫酸软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多醣和阿胶。
斑蝥的临床应用

斑蝥的临床应用
斑蝥的临床应用
1.简介
斑蝥,又称斑蟥,是一种寄生虫,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斑蝥在临床中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斑蝥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2.1 斑蝥在疣和痣治疗中的应用
2.2 斑蝥在湿疹和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2.3 斑蝥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3.斑蝥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3.1 斑蝥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3.2 斑蝥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3.3 斑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4.斑蝥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1 斑蝥在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4.2 斑蝥在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4.3 斑蝥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5.斑蝥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5.1 斑蝥在免疫功能调节中的应用
5.2 斑蝥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6.斑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1 斑蝥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6.2 斑蝥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6.3 斑蝥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附件:
1.斑蝥临床应用案例研究报告
2.斑蝥治疗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寄生虫:指一种生活在他物或其他生物体上的生物体,以其宿主为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
2.类风湿关节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关节炎和肾脏损害等。
4.胰腺炎:胰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斑蝥治癌症案例

斑蝥治癌症案例
癌症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常常需要经过漫长而辛苦的治疗过程才能得以控制和治愈。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患者会选择中药治疗,其中一些中药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如斑蝥。
斑蝥,又名蝥虫、斑蛾、黄斑蝥等,是一种生长在阴湿的草丛中的昆虫。
传统上,斑蝥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等作用,且能治疗风热的感冒和痈肿疮毒等病症。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斑蝥还具有治疗癌症的潜力。
以下是一位患有癌症的患者使用斑蝥治疗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64岁,因直肠癌患病,曾接受手术治疗。
然而,术后逐渐出现了腹泻、食欲下降、口干等症状,经复查发现已转移至肝部。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女士开始寻找非常规治疗方式。
在一位中医师的介绍下,她了解到斑蝥具有治疗癌症的潜力。
于是,张女士开始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斑蝥煎剂进行治疗。
经过三个月的定期治疗,张女士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腹泻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食欲也开始逐渐恢复。
同期复查显示,肝部转移情况有所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斑蝥具有一定毒性,错误用药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使用斑蝥治疗癌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药方和用量进行取用。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测,避免因斑蝥治疗而引发其他的身体问题。
总之,斑蝥治疗癌症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效果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因此,当患者选择斑蝥治疗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对治疗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跟踪和监测。
斑蝥粉的功效与作用

斑蝥粉的功效与作用
斑蝥粉,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斑蝥粉的神奇功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斑蝥3个,枯矾3g,硫黄3g,密陀僧3g,三仙丹2g,冰片1g,砒霜1.5g,硼砂2g,麝香0.15g,甘油50ml。
【制法】
上先将白砒煅至无烟后,与他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
体癣。
【用法用量】
用棉签外涂,1日2次。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已经了解了斑蝥粉的组成药材等,也证明了这款方剂的纯天然无公害。
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动物类药物概要

1斑蝥(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斑猫”。
)拼音Ban Mao学名Mylabris其它名称斑毛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Meloidae)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L.的干燥虫体。
产地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区。
群集于大豆、花生、茄子、棉花及瓜类植物上,危害植物的叶、花、芽等。
采收加工7~9月,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能起飞时,带手套捕捉(避免刺激皮肤),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容器,放入沸水中烫死,然后晒干。
形态性状: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
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黄棕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
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腹部成环节状,有黑色绒毛。
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黄黑小斑蝥较小,长1~1.5cm。
完整的触角末节基部与节等宽。
均以个大、完整、颜色鲜明、无败油气味者为佳。
化学成份: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cantharidin )1~1.2%,脂肪油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
黄黑小斑蝥(台湾产者)含斑蝥素0.97%,但亦有达1.3%者。
性味归经:性辛,味寒。
有大毒。
归大、小肠经。
功能主治:功能:破血积,蚀死肌,利尿,攻毒。
淋病,疯狗咬伤;外用治恶疮瘰疬、疔毒疥癣等。
西医用为引赤发泡药。
临床应用1.外用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斑蝥酒治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止痒和改善局部神经营养作用。
2.内用治癌肿,例如复方斑蝥素治肝癌,据报道有一定疗效,短期内使症状明显改善,肝脏缩小。
用量外用适量。
内服0.3~0.6g。
孕妇忌用。
处方举例斑蝥酒:斑蝥2克加入65度白米酒或65%稀酒精100毫升,密闭浸7昼夜,患部外涂少量,每日1~2次。
2本国名称:鳖甲(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蝥
药材名称:
斑蝥
拼音名称:
BANMAO
别名:
斑猫、龙尾、蟹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芫菁。
科属: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的干燥体。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辽宁、河南、广西、江苏等地。
夏、秋二季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性味:
[性味、归经]辛,热。
有大毒。
归肝、肾、胃经。
功效:
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中成药:
共有10种中成药使用斑蝥:斑蝥酸钠注射液甲基斑蝥胺片去甲斑蝥素片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去甲斑蝥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癣湿药水等。
应用:
1、用于癥积,经闭等。
本品丰散而入血分,能破血瘀,消癥散结,通经。
治经闭不适《济阴纲目》以本品配桃仁、大黄用之。
近代用治多种癌肿,尤以
肝癌为优,可以斑蝥1~3只放入鸡蛋内煮食,若以斑螯素片内服更佳,(每次0. 25~0.5MG)能使症状改善,部分病例瘤体缩小。
2、用于痈疽恶疮,顽癣,等。
本品为辛散有毒之品,能以毒攻毒,消肿散结。
治痈疽肿硬不破,《仁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捣膏贴之,可攻毒拔脓;治顽癣,《外台》以本品微炒研末,蜜调敷,近代有以本品配甘遂研末,
醋调外搽治牛皮癣者;治瘰疬瘘疮,配白矾、白砒、青黛等,研末外掺,如
《证治准绳》生肌干脓散。
配伍效用:
1、斑蝥配伍白砒、白矾、青黛:斑蝥攻毒蚀疮;白砒蚀疮祛腐;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四药伍用,有解毒蚀疮、散结消
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瘘疮等症。
2、斑蝥配伍桃仁、大黄:斑蝥破血散结;桃仁破血祛淤;大黄逐淤通经。
三药合用,有破血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淤血阻滞所致之经闭不通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0.03~0.08G;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
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注意事项: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及孕妇忌服。
外用可刺激
皮肤发红发泡,甚至腐烂,不宜大面积使用。
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尿血及肾功能损害
采收加工:
7~8月在早晨露水未千,斑蝥翅湿不能飞时捕捉,放布袋内,置容器中闷
死或蒸死,晒干。
用时去头、足、翅,外用或米炒后内服用。
本品为剧毒药,
捕捉加工时须带手套及口罩,以免刺激皮肤和粘膜。
炮制工艺:
1、生斑蝥:将原药除去杂质与灰屑。
生品仅供外用。
2、米炒斑蝥:将原药除去头、足、翅及杂质,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米粒与灰屑,放凉。
每10KG斑蝥,用米2K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斑蝥中含斑蝥素,并含羟基斑蝥素,其含量为斑蝥素含量的
1/2~1/3。
尚含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
人工合成的斑蝥素的衍生物
有斑蝥酸钠、羟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丙烯基斑蝥胺等。
南方大
斑蝥除去头、足和翅的虫体含磷,并含有铁、铝、锌、铬、锰、镉、锶和铜等
微量元素。
全虫及头、足、翅等部分亦含有一定量的上述元素和铅元素。
2、药理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尤其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及网状细胞肉瘤
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
斑蝥素的
各种衍生物能刺激骨髓而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斑蝥素还有免疫增强作用、抗
病毒、抗菌作用以及促雌激素样作用。
斑蝥丹灸对家兔实验踝关节炎有明显消
肿作用。
此外,斑蝥素可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
3、毒副作用:斑蝥为强烈之局部刺激发泡剂,外用时接触皮肤可致发泡,
这是其疗效原理之一,但需防止溃破感染。
斑蝥素是斑蝥的主要毒性成分,毒
性最大;斑蝥酸钠次之;而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毒性很小。
给小鼠腹腔
注射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为1.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斑蝥酸钠的半数致死量
为3.4±0.26M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3.8±0.23MG/KG;给大鼠口服甲基斑
蝥胺的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
临床应用本品,正常人口服斑蝥0.6G可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口服1.3~3G
即可致死;斑蝥素的致死量为30MG。
本品误服过量可致中毒,常见的中毒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
经系统、循环系统症状为主,如:口腔咽喉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舌肿胀
起泡、气喘、多涎、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及便血、炎性腹泻;腰痛,双侧肾
区有明显叩击痛,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尿血;头痛、头晕、口
唇及四肢麻木、多汗、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抽搐;血压增高、心律不齐、周
围循环衰竭等,恢复期可有心率减慢。
严重者有高热、休克、昏迷,以至心脏
和呼吸抑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亦可出现阴道出血、阴茎勃起及疼痛;有时
还可出现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皮下淤点、黏膜充血等症状。
研究表明:肾脏对斑蝥素有很高的敏感性。
犬口服致死量(1MG/KG)的斑
蝥素后,发生肾小球上皮细胞十分严重的浊肿,随之白细胞升高,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血清非蛋白氮升高。
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可浊肿。
中毒的小鼠和
犬还可发生肝细胞浊肿、脂肪变、肝淋巴纤维性损伤和肝细胞坏死、心肌浊肿、肺淤血等。
如斑蝥误入眼中,可引起流泪,眼睑红肿,有剧烈灼痛感,甚至出
现结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等。
本品外用过量,外敷面积过大,时间过久,
亦可吸收中毒,引起肾炎和膀胱炎,甚至死亡。
临床曾有误服斑蝥引起中毒以
及出现呕血、血尿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报告;亦有治疗顽固性牛皮癣,外敷斑
蝥粉过量(15.6G,调陈醋适量外敷),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报告。
中毒救治:
(1)口服中毒者,可立即洗胃,导泻。
洗胃用活性炭混悬液;导泻用硫酸
钠内服。
亦可内服牛乳、鸡蛋清或10%氢氧化铝凝胶等,以保护胃黏膜,减少对
毒物的吸收。
(2)酌情补液,可加速毒素排泄、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中毒。
并
适当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C、辅酶A、ATP、肌苷等。
(3)对症处理:高烧、惊厥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G;尿少者可口服双氢克尿塞25~50MG,亦可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20MG;有出血现象
者肌肉注射安络血10MG或维生素K38MG等。
(4)酌情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5)中草药治疗:
A.川黄连3G,黑豆、滑石各30G,茶叶、制大黄、生甘草各9G,琥珀3G(分吞),葱白4枚,水煎服。
有一定解毒作用。
B.生绿豆30G,生甘草9G,生黄连,水煎服。
C.板蓝根30G,黄连3G,甘草9 G,水煎服。
C.绿茶30G,煎汤放冷,频服之。
(6)其他:因斑蝥素为脂溶性,故当嘱患者忌油类及脂肪,以防止毒素进
一步吸收。
临床应用:
1、用斑蝥素糖衣片(每片含斑蝥素0.25MG),治疗原发性肝癌,每服1—2片,日3次,饭后口服,服药期间多喝浓茶或开水,同时配以化疗或放疗。
共治
疗300余例,总有效率为65%。
(《中华医学杂志》1975,(7):503)
2、用脂溶性斑蝥素片(含斑蝥素0.1MG,食用植物油20MG)每日口服O.O2M
G/KG或者用万分之一斑蝥素油纱外敷肝区,1—2日更换一次。
治疗甲型肝炎100
例(黄疸和非黄疸型各半),用药后2—5天症状消失者占70%,其余30%在6—8
天内症状消失。
用药14—20天肝功能转为正常者65%,其余35%于21—30天转为
正常。
(《自然科学》1980,3(6):458)
3、用斑蝥、巴豆各一份,研成细末,净水调敷患侧下关、太阳、四白、迎
香或面神经运动点,治疗38例周围性面瘫,结果痊愈30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2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