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普通心理学定义: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性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3、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含义)、调查法(含义)、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心理学之父:冯特

3、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17年,蔡元培支持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心理的实质(能阐述):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意识元素说)

2、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学派):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整体说)

3、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意识功能说明)

4、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强化理论)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人的人格形成或者人格障碍的重要根源。(人格理论)

6、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皮亚杰

主要观点: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7、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理论)

第二章认知心理

一、感觉

1、感觉的含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28)

2、感觉的分类(p30)

(1)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平衡觉:反映身体各部分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紧张程度。

运动觉:身体运动和方向。

机体觉(内脏感觉):有机体内部器官活动状态。

3、感受性及其变化(感觉的基本规律)(p35)

(1)感受性: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二者关系:二者成反比关系,即绝对阈限大,绝对感受性就低,绝对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公式:E=1/R,E指绝对感受性,R是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2)感受性的变化:由于受某些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①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

(2)嗅觉适应

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③联觉

④感觉补偿

⑤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

短的时间。

4、感觉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补充介绍内容)

一、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规律

二、感知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

三、感知对象的运动变化规律

四、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活动的规律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二、知觉

1、知觉的含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p29)

2、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之觉

根据知觉对象的差异: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p38)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4、错觉及错觉的种类: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p33)

三、注意(补充内容)

1、注意含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作意志努力。

3、注意规律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①刺激物的特点(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

②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

②间接兴趣

③外界干扰,学习、工作的条件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①共同存在: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两种注意的参加。

②相互转化: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

4、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的持久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4)注意地转移: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需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时,尽量赋予无意注意的特性

②避免或减弱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③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

(2)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目的、任务明确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共同存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四、记忆

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应,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它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保留和重现的过程。(p44)

2、记忆的种类(P46)

3、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暂时性遗忘:由于某种刺激的干扰,需回忆的内容不能回忆出来,干扰排除后,记忆仍然能够得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已经识记过的内容,由于没有得到反复的复习和运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自动消失。

4、遗忘的原因(p54)

(1)衰退理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2)提取失败理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想要的信息。一旦有一定的线索,需要的信息就会被提取出来。这种现象叫“舌尖现象”、“话到嘴边现象”。(3)动机性遗忘理论(压抑说):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

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4)记忆干扰说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

(5)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位于词表开头部分的单词回忆率比较高,这种现象称“首位效应”。而位于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也比较高,这被称为“近因效应”。而处于词表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率较低,即排列在中间位置的单词容易遗忘。即在系列的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回忆效果好,在系列的中间部位遗忘比较多。这是因为:处在开头位置的单词,在听或在看这些单词时,有比较多的重复机会,由于重复的原因,使这些单词得以巩固。处在末尾位置的单词,是因为这些单词离回忆的时间比较近,因此也容易回忆。而中间位置的单词既没有较多的复述机会,离回忆的时间比较远,因而容易被遗忘。

5、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p55)

6、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7、如何科学复习,防止遗忘?

6、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1)记忆的整体水平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

(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意义识记明显占优势

(4)抽象材料的记忆水平显著提高

7、青少年记忆力的提高与培养(p61)

五、思维

1、思维的含义: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2、思维的种类:(p64)

3、思维的过程、形式、品质(p66)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六、想象

1、想象的含义:人脑对储存在脑当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p72)

2、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P73)

3、青少年想象的特点及培养(p76)

第四章情绪情感

概念

1.情绪:(含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按照苏联心理学家观点,情绪情感种类有哪些?

他们把情绪和情感分别归类

1)情绪归类为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归类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6情感有哪些功能?

1)增加体能功能

2)信号功能

3)感染功能

4)调节功能

7.情商(EQ)三结构

沙洛维和梅耶于1990年认为EQ有三结构:准确解释、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1995年戈尔曼出版《情感智商》

我国学者一般认同EQ包含的能力: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8、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人生追求

宽广的胸襟

理性地适应生活

寻找身边的欢乐

9、.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1)正确反映环境影响,准确表达自己感受

2)适度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符合年龄特征

论述

10.怎样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

思路:1)情感概念

2)情感功能

3)培养方法:

第一,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第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体魄;

第四,培养幽默感

第五,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第五章人格

一、人格概念

理解和识记: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

二、人格理论

理解: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三、人格测验

了解:人格测验的几种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等

四、人格成因

理解并掌握: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五、理解并掌握气质、性格概念及及气质类型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哪三个部分?

2、心理学家通常根据测验方式将人格测验分为?

第六章学习理论和学习迁移

1、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判断)

2、观察学习(含义)

3、有意义学习(含义)

4、学习迁移(含义)

5、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支持了学习迁移的()

6、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支持了学习迁移的()

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理解运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适.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的建立.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和类型(p200)

3、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时空接近性因素

(二)相似性因素

(三)互补性因素

(四)人格因素

(五)外表因素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适(p207)

1、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及其调适

2、社交自卑感及其调节

3、社交嫉妒感及其调适

4、社交猜疑心及其调适

5、社交报复心理及其调适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p214)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真诚的原则、

宽容的原则、谦逊的原则、理解的原则

2、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端正交往动机、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第三章需要和动机(补充)

理解需要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了解动机的的涵义,掌握动机水平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定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个体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三)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起源划分,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为维护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后天习得的、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

2.从需要指向的对象的属性划分,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对认知和美的享受的需要。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等级构成。

二、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是指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三)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叶克斯—多德逊定律

①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成“倒U”关系,即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②在解决困难任务时所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要低于解决容易任务时所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

(四)韦纳的归因理论: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动力取决于三个维度的归因(内部与外部、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可控性与不可控性)与行为责任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

1、健康的科学定义(WHO,1989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健康十条标准(WHO):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3、心理健康的定义: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4、我国学者描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

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

3)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良好 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5、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

6、挫折: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7、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身体因素; 2)思想境界;3)人格特征;4)生活阅历; 5)资源条件

8、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和技术: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 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第九章学校心理辅导

9、学校心理辅导定义:是指学校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克服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情感困扰,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0、学校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11、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因材施辅的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12、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团体辅导(发展性辅导)和个别辅导(矫治辅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 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

济宁医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同化与顺应 3、发展心理学 4、自我中心 5、依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3)1、(2)乳儿期,1)新生儿期,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7)青年早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3、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4、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4)(3)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建筑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等几类。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6、 的。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7、 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A)。 A、主体我和客体我 B、心理我和社会我 C、身体我和心理我 D、生理我和社会我 2、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B)。 A、实物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互动游戏 D、规则游戏 3、(B)是指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 A、自我提升 B、自我否定 C、自我贬抑 D、自我接纳 4、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B)。 A、类比 B、组织 C、归纳 D、复述 5、(B)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A、婴儿早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 6、优先注视范式(D)。 A、也称习惯化范式 B、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 C、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 D、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A)。 A、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C、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D、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 B、达尔文 C、高尔顿 D、施太伦 9、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B)。 A、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B、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10、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C)。 A、个人经历、社会环境 B、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C、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 D、生活事件、人格、社会环境 11、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B)。 A、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12、强化说运用(C)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A、模仿学习 B、语言获得装置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13、亲社会行为是指(C)。 A、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B、侵犯行为 C、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D、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 14、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C)。 A、情感波动越来越大 B、越来越外向 C、越来越成熟 D、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15、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叫(C)。 A、个性化 B、外化 C、社会化 D、内化 16、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C)。 A、4种水平和6个阶段 B、2种水平和4个阶段 C、3种水平和6个阶段 D、4种水平和8个阶段 17、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C)。 A、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B、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医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同化与顺应 3、发展心理学 4、自我中心 5、依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

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12-03 10:27 来源: 1.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普莱尔 B.格塞尔 C.施太伦 D.达尔文 【答案】A 2.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答案】C 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成熟 B.练习和习得经验 C.社会经验 D.平衡 【答案】D 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 A.主动与内疚阶段 B.勤奋与自卑阶段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D.亲密与孤独阶段 【答案】A 6.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 A.演绎推理能力 B.守恒法 C.直观形象性 D.自我中心

【答案】B 7.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答案】C 8.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答案】B 9.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D 10.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答案】A 11.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12.个体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他们不再只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这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A.30cm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 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 作 5、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6、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7、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8、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9、传统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活泼型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10、学前儿童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 A. 1岁半—2岁—5岁—6岁—4岁 11、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的特点不包括()。 A.观察的系统性较差 B.观察持续时间较长 C.观察的目的性不强 D.概括性较低 13、()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遗传 B.遗传素质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2017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阐述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是思维的发生发展的阶段,婴儿并不是具备简单的感知运动反射,其知觉的整合、表征及其关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面的内隐知识的迅速发展。(2)幼儿期: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小学儿童: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10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2、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5、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环境与主体。2.超我。3.后习俗水平。4.婴儿期、青春期。5.攻击性行为。6.保持过程。 7、直观动作性,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8、摆弄物体,游戏,学习,劳动。 9、复演说。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B)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岁 B、3岁 C、半岁 D、5岁 2、在(C)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汇总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 C )的观点。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斯腾 2.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式中智力活动的三个维度是()。 A.过程 B.内容 C.结果 D.标准 3.关于效度的定义,正确的是()。 A.效度反映测验的一致性程度。 B.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C.效度是评价测验的可靠性的指标。 D.效度是反映测验的有效性的指标。 4.下面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 B.男孩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方面比女孩好。 C.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女性在所有年龄阶段上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都优于男性。 D.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5.儿童从很早开始就因为不同的行为而受到奖励与惩罚。他们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这是()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性别图式理论 D.心理人类学理论 6.由于照顾者总是与满足婴儿的食物需要相联结,减少了饿这个基本的内驱力,从而使照顾者获得了二级强化,成了满足婴儿需要的客体。这是()关于依恋的看法。 A.社会学习理论 B.习性学理论 C.心理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关键期 2.元认知 3.常模 4.对抗性条件作用 5.移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 2.简述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3.简述卡特尔的液体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5.依恋有哪些类型?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述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发展心理学练习题0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___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他认为后天经验决定了这块“白板”上将出现什么图画。D A达尔文 B卢梭 C比内 D洛克 2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格式会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纳入到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 B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内化 3皮亚杰认为,___的儿童获得了象征性机能。B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弗洛伊德认为,__a_是代表道德性社会约束力的人格结构。 A超我 B本我

D里必多 5在产前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c A合子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胎阶段 D围产期 6在___,儿童的再现记忆开始发展起来C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前幼儿期 D幼儿期 7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A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生活活动 8马西亚认为,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可以分为___种类型。C A二 B三

D五 9艾里克森认为,老年期的任务是发展出___感,克服绝望感。B A勤奋 B自我完善 C同一性 D亲密 10老年人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为___的减退。d A意义记忆 B远期记忆 C感觉记忆 D再现记忆 二、多项选择题 11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用_abe__来解释儿童行为的发展。 A经典条件反射 B观察学习 C平衡过程 D内化 E操作条件反射 12适用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的实验设计有ce A横向研究 B跨文化研究

C纵向研究 D收养研究 E序列研究 13采用“陌生情境”研究法,可将儿童依恋类型分为acd A安全依恋型 B敏感依恋型 C回避型 D矛盾型 D中间型 14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abcde A镜像再认 B“独占”意识 C掌握人称代词 D 对他人的同情 E命令他人 15、维果斯基认为,根据言语的机能,可将儿童语言分为bcd A社会性言语 B 自我中心言语 C 内部言语 D 外部言语 E情境性言语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儿童发展心理学2017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许昌学院 2017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7年春季-初等教育(高起专)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高起 专) 1. ( 单选题) 下列特征中,( )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本题4.0分) A、思维不可逆性 B、思维缺乏同一性 C、思维缺乏互补性 D、思维的可逆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4 2. ( 单选题) ()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本题4.0分) A、霍尔 B、格塞尔 C、卢梭 D、洛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3. ( 单选题) 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 )中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本题 4.0分)

A、道德判断 B、道德体验 C、法律观念 D、道德行为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4. ( 单选题) 在_(1)_,儿童的再现记忆开始发展起来(本题4.0分)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前幼儿期 D、幼儿期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在产前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_(1)_。(本题4.0分) A、合子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胎阶段 D、围产期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6. ( 单选题) 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7. ( 单选题)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的潜伏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 )。(本题4.0分) A、1-3岁 B、6-12岁 C、3-6岁 D、2-12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8. ( 单选题) 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