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研究分析及其改进文献综述

主成分研究分析及其改进文献综述
主成分研究分析及其改进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主成分分析及其改进方法

主成分分析及其改进方法

摘要:本文先叙述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地研究背景,介绍主成分分析使用降维方法,用较少地变量来代替原有地较多地变量地映射原理,并归纳总结出了实现主成分分析地6个主要步骤,同时指出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地应用.接着本文着重指出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目前存在地三个

主要问题,其中包括数据地无量纲化,只适用线性问题地局限和第一主成分不够高不宜进行单独评价几个问题.然后又针对主成分分析存在地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应地一种改进方法:用均值法来改变数据地无量纲化,用“对数中心化”地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代替原有方法,用加权法改进第一主成分不够高不宜单独评价地问题.本文在最后对主成分分析方法做出了整体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竞争力;预测;改进

1前言

在基于无监督统计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是用得最多地方法[1],主成分分析从可观测地显式变量中提取信息,组成不可直接观测地隐含变量.它是一种线性映射方法,采用地原则是使方差最大,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变量所包含地信息,同时又能用尽可能少地主成分替代原有变量,从而达到降维地目地[2].由于这种方法既可以消除各指标不同量纲地影响,也可以消除由各指标间相关性所带来地信息重叠,起到降维地作用,从而简化指标地结构,使分析问题简单、直观、有效,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常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企业地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效益,并收到了一定地效果[3].

2主成分分析原理及步骤

2.1主成分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使用降维地方法,使用较少地变量来代替原有地较多地变量.在变量转换过程中,采用了映射地原理.也就是说,较少地变量是原有较多属性变量地线性表示[4].主成分分析是在模型计算时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抛弃细小地、无序地差异,保留最大地、有序地差异,最终得到只有少数几个主成分地数学模型,并使数据变得简单并容易理解和展示[5].从主成分地导出和计算上看,主成分是从原始数据地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系数矩阵出发,主成分地协方差矩阵应该是一个对角矩阵,主成分表达式系数矩阵A应该是一个正交矩阵为条件,导出主成分地协方差矩阵地对角线元素是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地特征值,主成分地方差就是原始数据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地特征值,主成分表达式系数就是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特征值对应地特征向量[6].第一主成分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样本间地差异,是概括指标差异信息地最佳线性函数价,可以用第一主成分对样本综合排序[7].

2.2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

主成分分析地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建立原始变量矩阵X,由m个样本地n个引因子构成.

(1)

(2)对原始变量矩阵X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地是为了消除原始数据量纲和数量级地影响).采用Z-S core变换进行标准化,其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

(3)计算出标准化数据地相关系数矩阵,并求出其特征根.

(4)确定主成分个数.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来进行确定,即按照方差占总方差地比例(通常取85%)来选取,p为主成分地个数.

(5)确定主成分地表达式.

(6)确定综合评价函数[8-13].

3主成分分析地应用

企业竞争力评价一直是实业界和学术界研究地热点.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地制定、战略方向地转移、标杆学习企业地选择等.就企业而言,综合、客观、准确地评价其竞争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首先要解决地问题[14].郝会会等人曾以国内上市16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评价各银行地综合竞争力并对部分银行未来地发展做出预测[15].田波平等人应用一种客观赋权地动态评价方法,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所提供地财务指标,应用多元统计中地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0样本股票地分多指标表现进行综合[16].刘丹等人以26家上市运输型物流企业财务数据指标值作为分析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企业竞争力评价,得出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和运输型物流企业通过实现服务地多元化提高竞争力地结论[17].主成分分析地应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地综合评价上,通过主成分分析,还可以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地发展水平及其差距[18].在对城镇化动力因素理论分析地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单位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劳动力数、非国有部门就业率这几个因子对城镇化作用较大,从而可帮助有关部门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时把握主要方向[19].

通过主成分分析还可以对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反映了各地区高教发展背景地变化情况和各地区高校地办学规模,可以得到各地区“高教发展现状”地排名,尽管各地区高等教育地发展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地发展基本上是健康、协调地[20].

4目前存在地问题及改进方法

4.1主成分分析目前存在地问题

(一)特征向量地方向对用都对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造成影响[21].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消除变量量纲地影响,往往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但是标准化在消除量纲或数量级影响地同时,也抹杀了各指标变异程度地差异信息.事实上,原始指标包含两方面地信息:一是各指标变异程度地差异信息,二是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程度上地信息[22].

(二)主成分分析只是一种“线性”降维技术,只能处理线性问题:一方面主成分是原始指标地线性组合,另一方面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协方差矩阵变为相关系数矩阵,而相关系数矩阵只能反映指标间地“线性”相关程度.研究实际问题时,不仅指标间有非线性关系,有时主成分与原始数据之间也呈非线性关系,如果简单地进行线性处理,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地偏差.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主成分地“线性化”进行改进[23].

(三)另外,由于统计分析作为一种“由表及里”地数学手段,强调地是它地客观性,而评价理论对客观事物地看法则建立在评价者价值判断地基础上[24].全局主成分分析是研究时序立体数据表地主成分分析法,被用来研究多指标地动态数据,其第一(全局)主成分地方差贡献率往往不够高,故不宜单独用来进行评价[20].

4.2对主成分分析地改进方法

(一)改进原始数据地无量纲化方法,均值法方法就是其中较好地一种,设有N个被评价地对象,及P个指标,原始数据为(Xij)n*p,各指标地均值为,均值化就是用各指标地均值去除它们相应地原始数据,即=/,均值化处理不改变各

指标间地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矩阵地全部信息都在相应地协方差矩阵中得到反映.均值化处理后地协方差矩阵不仅消除了指标量纲与数量级地影响,还能包含原始数据地全部信息,因此在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做综合评价时,应用均值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5].

(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有很多种,本文只介绍“对数中心化”地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中心化地基本方法为:设有P个指标地原始数据为.

1)对原始数据作中心对数化变换:.

2)计算对数中心化地样本协方差矩阵,,其中.

3)从S出发求主成分设是S地P个特征根是相应地标准化特征向量,则第i个非线性主成分为:,余下地处理同于

传统地主成分分析.非线性主成分分析与传统主成分分析相比有两处改进:一是通过对原始数据作对数中心化变换,将主成分表示为原始数据地非线性组合;二是分析地出发点是协方差矩阵,不再是相关系数矩阵.通过这两处改进,会明显提高降维效果,用更少地主成分更多地反映原始指标地信息[26-28].

(三)在很多情况下,第一主成分F地方差贡献率不够高,需要考虑多个主成分F1、

1

为权F2、、Fr.为了对样品进行排序,流行地方法是以各个主成分F地方差贡献率

i

数,构造主成分地“综合得分”:,然后利用样本地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排序11.加权法强调地是各被选方案地一致性,突出了评价指标较小值地作用,具有“一丑遮百俊”地特征,而权重系数地作用则不如线性加权综合法,其对指标值变动地反映也更敏感,有助于体现被选方案地差异[29].

5对主成分分析地评价

1).由数理统计中地大数定律得知,随着被评价对象地增加,评价指标地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趋于稳定,因而协方差矩阵也趋于稳定,增加评价结果地准确性,因此主成分分析适宜于大样本容量地综合评价.

2).由于同一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样本集合体中地均值和离散程度是变化地,因而协方差矩阵也是变化地,由此计算地主成分与方差贡献率是不同地,所以综合评价地结果是变化地,因此主成分分析方法只适用于一次性评价.

3).改进与提高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地效果地方法有很多,但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应首先研究指标之间地特征,选择合适地数据处理方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才能得到正确地评价结果[30-34].

.

参考文献

Jolliffe I.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5. 张九龙,邓筱楠,张志禹.概率核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4):

165-167.

[3] 洪素珍.如何有效利用主成分分析中地主成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陶思羽.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粗糙集地聚类分析在经济指标数据中地应用[D].吉林大学,2012.

阿基业.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

(5):481-489.

[6] 傅德印.主成分分析中地统计检验问题[J].统计教育,2007(9):4-7.

[7]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王群妹,梁雪春.基于主成分分析地水质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006):

140-142.

[9] 张鹏.基于主成分分析地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程铁信,吴浩刚等.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地评标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2000,2:118-121.

[11] 何亮.主成分分析在 SPSS 中地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0-22.

[12] 李玉珍,王宜怀.主成分分析及算法[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32-36.

[13] 岳斯玮.主成分分析在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中地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赵冬梅,周荣征.基于多层主成分分析地企业竞争力评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6):83-87.

郝会会,王章留,徐恒.基于主成分分析地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V olume 5).

2010.

田波平,王勇等.主成分分析在中国上市公司综合评价中地作用[J].数学地实践与认识,2004,

34(4):74-80.

刘丹,陈丽芳.基于主成分分析地运输型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

理工程版,2013,34(6):742-745.

冯利华,马未宇.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区综合实力评价中地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

20(6):73-75.

[19] 杨贞.城镇化动力因素地主成分分析——以河南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06 (5):5-7.

徐雅静,汪远征.变量聚类-全局主成分分析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中地应用[J]. 数

理统计与管理, 2006, 25(5): 566-573.

阎慈琳.关于用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地若干问题[J].数理统计与管

理,1998,17(2):22-25.

[22] 徐雅静,汪远征.主成分分析应用方法地改进[J].数学地实践与认识,2006,36(6):68-75.

[23] 黄宁.关于主成分分析应用地思考[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5):44-46.

李靖华,郭耀煌.主成分分析用于多指标评价地方法研究——主成分评价[J].管理工程学报,

2002,16(1):39-43.

[25] 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6] 张崇甫,陈述云.成分数据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6,15(3):11-14.

Abraham B. and J. Ledolier . Statistical for ecasting. New Y ork: 1983

吴国富,项静恬.多个变量分类和综合地多元分析方法(非线性复杂系统地综合技术 VI)[J].数

理统计与管理,1995,14(6):52-59.

[29]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

[30]叶双峰.关于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地改进[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0(2):52-55.

Klaassen F J G M. Improving GARCH volatility forecasts[M]. Tilburg University, 1998 Li D X. Value at Risk based on the V olatility, Skewness and Kurtosis[J]. Risk metrics Group,

1999.

Bollerslev T, Engle R F, Nelson D B. ARCH models [J]. Handbook of econometrics, 1994, 4:

2959-3038.

Engle R F, Ng V K, Rothschild M. Asset pricing with a factor-ARCH covariance structure: Empirica estimates for treasury bills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0, 45(1): 213-237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

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

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

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

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简介 1.什么是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是揭示大样本、多变量数据或样本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降低观测空间的维数,以获取最主要的信息。 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它是一个线性变换。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要视具体应用而定。 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对同一个体进行多项观察时必定涉及多个随机变量X1,X2,…,X p,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相关性,一时难以综合。这时就需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来概括诸多信息的主要方面。我们希望有一个或几个较好的综合指标来概括信息,而且希望综合指标互相独立地各代表某一方面的性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俊.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商业,2014(35):142-143. [2]王艳红.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A 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2015(26):145-146. [3]徐建琳,伊静静.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探讨[J ].经 营管理者,2012(8):72,68. [4]王卫红,张牧云.引入柔性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吸引力[J ].发展研 究,2012(7):92-95.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陈晓翠,王璐,徐思蒙,陈向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 要]在综合若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以及开展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 要意义。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在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模型和测评方法,并针对旅游、酒店和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提高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层次性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59[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2-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大学生创新实验(60202004)。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服务行业甚至是在各种销售、家电等行业,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顾客满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决策者如何在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成为策略制定的焦点与难点。 1服务质量 服务领域中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由Gronroos 在1982年提 出,这是服务质量在理论研究界备受关注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服务质量研究的归纳整理,本文将从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服务质量模型研究、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阐述。 1.1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在营销行业,一般用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指顾客感知的服务与预期的服务相比较之后对服务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 Garvin 把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事物的主观反应,即对服 务质量的主观感知。Gronroos 提出将感知服务质量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朱沆、汪纯孝等通过研究指出,服务质量由环境、技术、感情、关系和沟通五个方面的质量组成,其中技术质 量最为重要。温燕碧、汪纯孝的研究指出,两个质量和三个公平性共同作用于服务质量,两个质量指硬质量和软质量,三个公平性指交往、结果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2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1985年Parasuraman 等学者提出从可信度、安全、接近、沟 通、了解顾客、有形要素、可靠性、反应性、能力和礼仪十个维度评价服务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总结出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 模型。 1.2.1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982年,Gronroos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经验质 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技术质量是顾客对得到服务的客观评价,强调对服务结果的感知;功能质量是顾客得到服务的过程和途径,强调对过程的感知。期望质量与口碑、营销沟通等密切相关。该模型将经验质量与期望质量进行比较,经验质量高于期望质量时,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 1.2.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Parasuraman 等学者建立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感知与期望差距包括认知差距、标准差距、交付差距和宣传差距四个方面。要从四个缺口入手减少顾客感知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能完全消除,要在工作中做好服务补救措施。 1.2.3SERVQUAL 模型 SERVQUAL 模型建立在Berry 、Zeithaml &Parasuraman (PZB )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回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个维度基础上。该模型认为顾客从这五个维度对服务进行评价并通过感知与预期比较得到认知服务质量。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引言 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都是由相应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来共同完成,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而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于上游供应商质量管理则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与策略,如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来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已从原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逐步转变到上下游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外国一流企业的强势加入使得中国国内竞争极度激烈化。第三方物流,外包等等都在速度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在供应商之中选择适合自己而且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就是实现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降低成本,许多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的原料、零件供应基地。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发包给供应商生产。于是就形成了企业、供应商、分承包方的复杂的供应网络,在网络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质量、及时性都将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供应商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急需挖掘的利润增长点,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审、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随企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面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学术界已经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多角度,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企业时刻面对着产品寿命周期短,企业交货期紧,产品需求质量高和不断要求提高售后服务的困境,对于供应商管理企业也需要时刻不断优化和更新。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观期刊网对于供应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大量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这次写作提供比较好的素材资源和值

SFA方法综述

SFA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综述 (姬晓鹏,管理科学与工程,1009209018) 1.1DEA方法和SFA方法的区别 1.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它由A.Charnes和W.W.Cooper[1]等人于1978年创建的,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对同一类型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 该方法将同一类型的部门或单位当作决策单元(DMU),其评价依据的是所能观测到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所消耗的某些量,如投入资金量、原料量等,输出数据是指决策单元消耗这些量所获得的成果和产出,如产品产量、收入金额等。将各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组成生产可能集所形成的生产有效前沿面,通过衡量每个决策单元离此前沿面的远近,来判断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即技术效率[2]。 一般的评价方法比较同一类型的决策单元的效率,需要先对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加权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然后通过各个决策单元的评分来反映其效益优劣。数据包络分析法则巧妙地构造了目标函数,并通过Charnes -Cooper变换(称为2 C-变换)将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无需统一指标的量纲,也无需给定或者计算投入产出的权值,而是通过最优化过程来确定权重,从而使对决策单元的评价更为客观。对建筑设计企业进行评价的问题,很适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DEA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当决策单元总数与投入产出指标总数接近时,DEA方法所得的技术效率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其次,DEA方法对技术有效单元无法进行比较;此外,由于未考虑到系统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当样本中存在着特殊点时,DEA方法的技术效率结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彭晓英等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综合,再采用DEA方法进行评价,解决了DEA方法对指标数量限制的问题,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3]。 SFA与DEA方法都是前沿效率评价方法,它们都是通过构造生产前沿面来计算技术效率的。与DEA方法相比,SFA方法利用生产函数来构造生产前沿面,并采用技术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来作为技术效率,其结果受特殊点的影响较小且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 Student:XX Tutor:XX 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通过综述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深入探讨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初步提出质量管理今后发展应克服的问题及建议。 1.质量管理发展理论回顾 1.1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先后形成了事后质量检验、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预防等方法,也出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手段。质量管理的发展持续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

文献综述--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题目: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一、前言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服务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所提供的产品是量化的物,还是无形的服务,最终都将受到市场和普通消费者的检验。无论你的销售人员是多么的巧舌如簧,你的企划人员是多么的标新立异,你的产品研发人员是多么的高深和专业,这些产品和服务终归还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消费者即最终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在一个完整的品牌构成中,客户服务往往是较贴近消费者的一项企业行为,客户服务的好坏完全能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突破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一门艺术。它既是经意全球化中的行为,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叶万春《服务营销学》P3) 客户服务不是利润中心,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的成本中心。客户服务是一个持续过程较长的工作,并且回报极低,甚至是没有,维持良好的客户服务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更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但是,之所以称其为“客户服务”,是因为它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是公司的资源,是根基,是命脉。就有如一个士兵,他有强壮的体魄,有高超的战斗技巧,但如果没有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中他的生存机率是很低的。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确保留住每一个现有的客户,并不断开拓潜在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这也正是客户服务的魅力所在。 韦福祥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忠诚之互动关系》这一文章中写道:在长期来看,顾客对企业形象的看法最终决定的要素是顾客的消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口碑”,通过传播,是顾客会形成、加强或者改变对企业的看法,从而提高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而且与服务过程有关。(来自《现代财经 2007.7月版》P43)

主成分分析

引言: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信息,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使得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效率。本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某市14家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1] 在处理涉及多个指标问题的时候,为了提高分析的效率可以不直接对p个指标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x=(x1,x2,x3,……,x p)进行分析,而是先对向量x进行 线性变换,形成少数几个新的综合变量,使得个综合变量之间相互独立且能解释原始变量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在意损失很少部分信息为代价的前提下,达到简化数据结构,提高分析效率的目的。 主成分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留原始变量尽可能多的前提下达到降维的目的,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而这里对于随机变量x1,x2,x3,……,x p而言,其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正是对各变量离散程度与变量之间 的相关程度的信息的反映,而相关矩阵不过是将原始变量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我们所说的保留原始变量尽可能多的信息,也就是指生成的较少的综合变量(主成分)的方差和尽可能接近原始变量方差的总和。因此在实际求解主成分的时候,总是从原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的结构分析入手。一般来说从原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出发求得的主成分与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求得的主成分是不同的本文我们用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求得的主成分进行分析。[5]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毕业论文.docx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浅析全面质量管理 院系名称:院系名称:经管系专业班级:工商质检(专业班级:工商质检(二)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学校名称:学校名称:河南质量工程学院 2010 年 12 月 29 日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摘要 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大部分产品已处于买方市场,人们购买商品时越来越挑剔;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购买商品的标准逐步从“价廉”向“物美” 转变。在这种宏观环境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握好产品质量关。产品质 量管理应是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管理。正如“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 是生产出来的”所以说,只有做好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 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 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 可行的实施计划。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关键词 核心 存在的问题

影响因素 1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rich products, most product has a buyer's market, people buy goods is more and more captious; Meanwhile people life level also increased quickly, buy goods from the standard gradually to "affordable" price "transformation. In this macro environment, enterprise to long survive, must grasp the good quality of product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tracking management. As the "product quality is not inspection to come out of, but production comes out" say so, only making goods production every link of quality management, ability assures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qualifie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mphasizes dynamic quality, always constantly seeking to improve, but it has no standardized, no unified standard.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an succeed, the key is to a profound comprehens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our enterprise and formulate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plan. Keywords: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ore problems Influence factors : 2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4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 罗毅罗志思慧索朗卓玛 基金项目:2014年西藏大学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拉萨酒店行业服务质量感知与差异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QCX0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毅(1993-),男,汉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罗志思慧(199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索朗卓玛(1992-),女,藏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硬件与软件质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加入,使得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相继进驻中国市场,致使市场竞争的加剧,并且形成了“国内酒店国际化,国际酒店中国化”的双向竞争趋势。服务质量式服务营销的核心,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新老顾客,成为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根基。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欧美国家开展了最早的服务质量研究。发展至今,已有诸多成果。国外关于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针对酒店行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测量的研究。 (一)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 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感知的简称。1982年,芬兰著名学者Gronroos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同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进行对比。1983年,Gronroos提出了界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二维度,即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1984年,Gronroos基于差距论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定义,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之间差异的比较。1982年,Lehtinen 提出产出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并把服务质量划分为实体质量、相互作用质量和公司质量三个维度。1983年,LewisBooms等从消费者期望的角度把服务质量定义为提供的服务满足顾客期望的程度,服务质量意味着与顾客期望持续一贯的一致。1985年,Parasuraman,ZeithinBerry等三位美国营销专家,组成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组合PZB,他们在差距论的基础上将服务定义为,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接收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 (二)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 虽然众多学者对于服务质量的内涵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服务的抽象性使其与产品质量相比更加不容易测量。因此先后出现了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4Q模型、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和SERVQUAL量表、SERVPERF服务绩效模型等著名理论。这些理论成果确立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和4Q模型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北欧学派Gronroos的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管理层的基础上对服务进行了

多组分分析方法综述

重金属多组分分析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组分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实际污染体系中重金属离子种类繁多,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干扰,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仪器难以一次性精确的检测出各个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需要对共存组分进行同时测定。 对共存组分进行同时测定,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是首先通过加入各种掩蔽剂进行组分的预分离,然后采用单组分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检测。这种方法的分离过程往往冗长繁琐,实验条件苛刻,费时费力,而且检测精度低,无法应用于污染现场的检测。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光谱学和化学信息学的发展,复杂体系的多组分分析已成为当今光谱技术的研究热点,应用范围涉及环境监测、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等领域,而且需求日益显著。由于多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会产生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用化学分析仪器检测时会产生相干数据干扰,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用于数据处理,消除各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产生的相干数据干扰。近年来,引入化学计量学手段,用“数学分离”部分代替复杂的“化学分离”,从而达到重金属离子的快速、简便分析测定[1]。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方法将对化学体系的测量值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它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方法和手段(包括计算机)选择最优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目前,已有许多化学计量学方法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解决了分析化学中多组分同时测定的问题,如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回归法(PCR)、Kalman滤波法、多元线性回归(MLR)等,这些方法减少了分离的麻烦,并使试验更加科学合理。 (1) 光谱预处理技术 这些方法用来降噪、消除无关信息。 ①主成分分析法 在处理多元样本数据时,假设总体为X=(x1,x1,x3…xn),其中每个xi (i=1,2,3,…n)为要考察的数量指标,在实践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是这n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如果能从这n个指标中构造出k个互不相关的所谓综合指标(k

情感识别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4621555.html, 情感识别综述 作者:潘莹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情感交互在人机自然交互的研究中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而情感识别是人机情感交互的关键,其研究目的是让机器感知人类的情感状态,提高机器的人性化水平。该文首先对情感识别理论进行了概述,继而对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描述,接着简述了情感识别的应用领域,最后对情感识别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情感识别;综述;多模态融合;特征提取;情感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8-0169-03 1引言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机器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渴望对机器进行更深层次地智能化开发,使机器具备和人一样的思维和情感,让机器能够真正地了解用户的意图,进而让机器更好地为人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在智能机器研究中,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能力受到很大的重视。情感识别作为人机情感交互的基础,能够使机器理解人的感性思维,影响着机器智能化的继续发展,成为人机自然交互的关键要素。同时,情感识别融多学科交叉为一体,其发展将会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其应用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情感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2情感识别概述 情感是一种综合了行为、思想和感觉的状态。情感信息主要表现在内外两个层面:一是外在情感信息,是指通过外表能自然观察到的信息,如面部表情、唇动、声音、姿势等,二是内在情感信息,是指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信息,如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 情感识别本质上也是一种模式识别,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各种情感信息,提取出描述情感的情感特征值,建立特征值与情感的映射关系,然后对情感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推断出情感状态的过程。 3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 情感识别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面部表情识别、语音情感识别、姿态表情识别、文本识别、生理模式识别和多模态情感识别。情感识别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情感特征提取、情感分类。情感特征提取过程一般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降维和特征选择。其中,特征提取的方式各有不同,而特征降维和选择的方式大致相同。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围绕建筑施工项日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 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本文围绕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其特点、过程等展开了分析,并就当前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Bidding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Abstract: Dividing the bidding document into technical bidding and commercial bidding and scoring them respectively, then evaluating and awarding the bidding according to soma principles and the fixed procedures and it m ay be the promising solution to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id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bidding; procedure。 正文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一般地,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就建筑施工项目质量

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1.1. 使用性 所谓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如规格、尺寸、保温、隔热、隔音、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结构性能,如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使用功能,如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 1.2. 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放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1.3. 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木和消耗的全部费用。 1.4. 可靠性 主要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 1.5. 环境适应性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概要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如今,快递业服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人们日常函件和物品递送事务重要的方式之一。虽然快递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但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快递服务质量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众多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递业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如何有效的改善我国快递业服务质量就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快递业服务的特点,建立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量研究,挖掘出各个要素对于服务质量影响的大小,对其中影响较大的要素设计出合理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引言 快递业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行业,它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的运输业基础之上,随着国际贸易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服务业。 快递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北美、欧洲的经济复苏诱发了现代快递业的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崛起,几家在其他业务领域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转型成为经营快递的公司,并引入符合日本社会经济特点的服务项目,从而使日本的快递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进入8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亚洲市场,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快递业从无到有,到20世纪末期,亚洲这几个地区已经成为大型快递公司的主要货源集散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快递业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快递服务主要服务提供商都以民营快递企业为主,他们虽收费较低,但是资金实力和硬件相对较弱,部分企业服务较差,快件丢失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快递人员调包的现象。 本文将以快递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实证。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https://www.360docs.net/doc/eb4621555.html,

主成分分析法概念及例题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又称:主分量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法 [编辑] 什么是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它是一个线性变换。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要视具体应用而定。 [编辑]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同样,在科普效果评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科普效果是很难具体量化的。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采用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估,故综合指标的选取是个重点和难点。如上所述,主成分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因为评估所涉及的众多变量之间既然有一定的相关性,就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根据这一点,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科普效果某一要素的几个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拟合。这样,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又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就使我们在研究复杂的科普效果评估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上述想法可进一步概述为:设某科普效果评估要素涉及个指标,这指标构成的维随机向量为。对作正交变换,令,其中为正交阵,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使得的各分量在某个评估要素中的作用容易解释,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削除对这一要素影响微弱的部分,通过对主分量的重点分析,达到对原始变量进行分析的目的。的各分量是原始变量线性组合,不同的分量表示原始变量之间不同的影响关系。由于这些基本关系很可能与特定的作用过程相联系,主成分分析使我们能从错综复杂的科普评估要素的众多指标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以便有效地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科普效果评估分析,使我们在研究科普效果评估问题中,可能得到深层次的一些启发,把科普效果评估研究引向深入。 例如,在对科普产品开发和利用这一要素的评估中,涉及科普创作人数百万人、科普作品发行量百万人、科普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数百万人)等多项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个或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科普产品利用和开发的综合指标,变量数减少,并达到一定的可信度,就容易进行科普效果的评估。 [编辑]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编辑]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本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题部分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运用系统概念和方法将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而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二)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三)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四)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测量、分析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 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脱离了组织战略的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 ISO标准作为管理类标准,既是科学的体现,又渗透一定的文化痕迹,有一个与本组织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问题。现在不少获证企业求证心切照搬照抄标准或“范本”条款,体系文件是按照标准条款展开表述的,而不是按照企业业务过程的固有规律展开描述的,加之监督和审核活动,强化了标准的制约功能,使得管理体系变的缺乏生气。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形式主义下活动,审核员已经成为“文件要素的审核的熟练工种”。 2.认证证书成了“假文凭”,管理体系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