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研究进展综述

信息安全研究进展综述
信息安全研究进展综述

信息安全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各国政府建立和增强国家信息安全

保障体系的工作步伐持续加快。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落实,既需

要信息技术支持,更需要管理技术支撑,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

安全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增强信息安全保

障工作的意见》(简称27号文),就明确提出了“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技术管理并重”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技术和管理并重,是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1。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安全管理标准研发步伐加快2

近年来,ISO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加速

推进相关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2006年在西班牙召开的

ISO/IECJTC1/SC27工作组会议上,在原来设立的三个工作组的基础上

增设了两个工作组,五个工作组中WG1和WG4两个工作组的任务均与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相关。WG1的工作任务调整为专门开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标准与指南,WG4则从事控制措施的实现及应用服务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指南的开发。西班牙会议后,WG1和WG4分别加快了标准制定的进度。为引起关注与重视,两个工作组所制定的标准的编号均

列入270XX序列。

我国作为ISO/IECJTC1/SC27成员国,参与了ISMS国际标准的制定和

研讨。我国选择了信息安全审核和安全事件分级分类作为参与国际合

作的切入点,得到了认可,并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编辑者。

WG1已经逐步理清了ISOSC27WG1ISMS标准体系和路线图(如图1)。

ISMS具有如下特点:(1)基于一个组织;(2)目标是体系化建设(;3)立足于风险管理思想;(4)贯穿了“规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持续改进的过程和活动;(5)根据组织自身的任务和应对安

全风险需求来选择安全控制措施;(6)通过安全控制的测度和审核来

检查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运用的合规性。

目前为止,WG1围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国际标准的研究编

制内容已确定了14个。其中,8个已发布,分别为:

-ISO/IEC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术语》

-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IEC27002《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ISO/IEC2700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ISO/IEC27004《信息安全管理测量》

-ISO/IEC27005《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ISO/IEC27006《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的要求》

-ISO/IEC27011《基于ISO/IEC27002的电信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指南》

2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FISMA)的实施和改进

2002年美国颁布《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旨在通过采

取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达到保障联邦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

为此,FISMA专门指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负责开展信息安全标准、指导方针的制

定工作。

2.1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

2003年以来,NIST根据FISMA的要求,原定分三阶段开展工作:

1)第一阶段:标准和准则的制定(2003—2008)

NIST已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任务,形成了一套全面权威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体系。

2)第二阶段:组织认证计划(2007—2010)

NIST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标准形成能力、提供服务、进行评估、给出凭据。NIST提出了三种能力和服务给出凭据:基于客户的凭据、来自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凭据以及来自政府发动的凭据。

3)第三阶段:安全工具验证计划

NIST原定从2008年到2009年开展第三阶段工作,着重解决安全工具的验证认可,以发挥IT技术在IT安全中的自动化的效率和效益。

目前,NIST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已将第三阶段纳入第二阶段,使用现有的IT产品测试,评价和审定程序。

FISMA规定,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对联邦机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各机构不得放弃其使用。特别出版物(SP)作为建议和指南文本由NIST发行,除国家安全计划和系统外,其他联邦各机构必须在FIPS中遵循NIST的这些特别出版物规定的要求。其他与安全相关的出版物,包括跨部门的报告(NISTIR)和信息技术实验室(ITL)公告,提供了技术和NIST的其他相关活动信息。这些出版物只有在由OMB说明后是强制性的规定。对于NIST安全标准和指南遵循的既定时间表由OBM在其政策、指示或备忘录中确定(例如FISMA年度报告指南)。

2.2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框架

在已经实施完成的第一阶段,NIST制定了如下的具体标准和指南:

-FIPS199《美国联邦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分类标准》(已完成)

-FIPS200《联邦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最低安全要求》(已完成)

-SP800-18《开发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的安全计划指南》(已完成)

-SP800-30版本1,《实施风险评估指南》

-SP800-37版本1,《对联邦信息系统运用风险管理框架指南:安全

生命周期方法》(已完成)

-SP800-39《业务范围的风险管理:组织,任务和信息系统的视图》

-SP800-53版本3,《推荐的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控制》(已

完成)

-SP800-53A版本1,《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安全控制评估指南》

-SP800-59《确定一个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安全系统的指南》(已完成) -SP800-60:修订1,《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分类映射类型指南》

-SP800-XX:《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指南》

-SP800-yy:《软件应用安全指南》

SP800-53版本3为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提供了涉及管理、运行和技术三个大类,含十八个族以应对低、中、高风险的基线安全控制措施,

共计207项。

2008年4月颁布的SP800-39《来自一个组织视野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声称此草案是FISMA标准系列中的旗舰性文件(flagshipdocument),把风险的管理层次提升了,标志着美国信息

安全等级保护从技术系统平台向组织和业务提升,文件明确提出结合

联邦业务体系框架(FEA),并明确提出要关注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他们将这一套标准成为风险管理框架,这套标准体系与联邦信息系统

安全的认证认可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紧密关联的映射。如图2所示

联邦信息系统认证认可的工作步骤最初划分为八个步骤。分别为:信

息系统的分类(相当于我们的系统定级);安全控制措施的选择;选

择的安全控制措施的细化;选择的安全控制措施的文档化;安全控制

措施的实施;安全控制措施的评估(认证);系统的认可;持续监控。图2外围标注了该工作步骤所依据的上述标准和指南。

目前版本的SP800-37对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改进,整个工作由原来

的8个步骤改为如图3所示的6个步骤:NIST围绕风险管理框架编写

了常用问题解答(FAQ)和快速启动指南(QuickStartGuides,QSGs),这些FAQs和OSGs文档将和NISTSP系列标准、FIPS标准一起指导风险管理框架6步骤的具体实施。

2.2.1风险管理框架的特点

NIST将上述标准体系称为认证认可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具有如下特点:

1)创立实时的风险管理的概念,并通过实施强有力的连续监测过程

推动信息系统的授权;2)鼓励使用自动化操作来向高级领导人提供必

要的信息,产生成本效益,以关注组织的信息系统支持的核心任务和

业务职能进行基于风险的决策;3)将信息安全结合到业务安全体系结

构和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4)规定强调安全控制的选择、实施、评估、监测和信息系统的授权;5)在信息系统一级结合风险管理的过程,在

组织一级行使风险管理的责任;6)为组织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部署

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并使这些制度得到传承。

2.2.2递升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NIST发布的SP800-37中,给出了如图4所示的递升的风险管理方法。

该图提出了一个观点:要从一个组织的战略风险和战术两个方面来进

行风险管理。可以把一个组织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展开为三个阶梯。

第一阶梯是组织,要通过安全治理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第二阶梯是

使命和业务过程,体现在信息和信息流;第三个阶梯是信息系统,体

现为信息的运行环境。如图中箭头所示,越向上(阶梯1)越体现为战略风险,越向下(阶梯3)越体现为战术风险。

以这个观点来看我国目前进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主要关

注的是信息系统(含信息)的安全,而对使命和业务过程以及组织的

信息安全强调不够。从某种水准来看,我们重视了战术风险,而对战

略风险的关注度有所欠缺。

2.3对测试实验室能力的要求

FISMA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形成能力,开展服务,为安全评估者提

供评估的凭据。为约束信息安全测评机构,确保信息安全实验室具备

为联邦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测评的服务能力进行规范性的测评服务。2006年,NIST推出了HANDBOOK150,为自愿申请成为国家实验室

的单位提出了规范性通用要求,明确了自愿成为国家实验室的认可计划、程序及一般规定,用以考核国家级实验室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8年推出的NISTHANDBOOK150-17从自愿成为国家实验室评审计划、密码及安全测试方面提出了补充要求。

2.4美国推动信息安全自动化计划

2007年5月,NIST提出信息安全自动化计划(ISAP),旨在让漏洞

的管理和安全测试及符合性能够自动化起来;同时,推出配套的姊妹篇——安全内容自动化协议(SCAP),它通过明确的、标准化的模式

使漏洞管理、安全监测和政策符合性与FISMA的要求一致。此外,

NIST还提出联邦桌面系统核心配置(FDCC)的规范要求(现在又改称

其为美国政府配置基线(USGCB)),专门对Windows系统主机的安全

漏洞和安全配置进行检查。为达到认证和监控的目的,机构和IT提供

者必须获得SCAP批准的FDCC扫描器并进行自动化检查。ISAP计划、SCAP方法和FDCC要求把漏洞管理、资产管理、补丁管理、配置管理综合起来,以CVE、CCE、CPE、XCCDF、OVAL、CVSS等六个技术支柱,研

究开发配置扫描器、脆弱性扫描器、补丁检查、入侵检测系统、Malware工具、资产数据库、漏洞库等等工具,形成12种特有的能力,使其得以自动或半自动执行。信息安全保障的最高要求是对法律法规

的符合性,NIST用如下模型来形象地阐述对FISMA的符合性。图

5FISMA合规模型

3我国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现状3

国家的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是进行等级保护工作的科学依据。为落实27号文件相关精神,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随即成立第七工作组(WG7)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类标准研究与制定,并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分析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与面临的形势,要求重点关注下列管理类标准的制定:政府监管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服务标准;事件处理与应急灾备相关标准以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目前,WG7在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研究,决定我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同采用ISMS;配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制定了管理要求,正在制定管理评估规范;自主制定了事件处理与应急灾备的相关标准;政府监管类标准和安全服务类的标准也在积极研究过程中。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方面,已经发布了14项标准,如:

-GB/T19715.1-200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1部分:信息技术安全概念和模型

-GB/T19715.2-200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2部分:管理和规划信息技术安全

-GB/T19716-2005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20984-2007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GB/T20988-2007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

-GB/T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分类指南

-GB/T20985-2007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GB/T22080-200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81-2008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GB/Z24364-2009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GB/Z24294-2009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

-GB/T24363-2009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

4信息安全保障概念的几个新提法

众所周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经历了如图6图所示的从保密、保护

到保障的认识过程。

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信息保障的官员丹尼尔.沃尔夫在RSA年会上提

出了对信息安全面临的下一个阶段的看法(如图7所示)。在丹尼尔沃

尔夫看来,美军的信息化应用不是基于国际互联网这一张大网,全球

驻军的格局和作战任务使其要利用根据作战任务需要临时形成的全球

网格(GIG),以支持其网络中心战法。因此,需要从信息保障(IA)

发展到有保障的共享(AssuedSharing)。在有保障的共享目标下,保

密原则也需要从传统的“需则可知”(NeedtoKnow)发展到“需则共享”(NeedtoShare)。这个观点强化了信息化时代保密工作的积极性,不仅要消极的保,更应该在根据任务要求实现授权信息共享的前提下

实现信息保密。

2009年的RSA年会上,美国国防部的一位官员又提出了一个对信息安全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人类生存的新疆域-网

际空间(SyberSpace)。这个新空间和传统的陆、海、空、天的互依赖、互影响关系是全面相关、全局影响的。信息安全的内涵可以看成

在网际空间这样一个新的时空中,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内容和

信息服务,要保障信息安全就需要管理身份,使授权者可以享用这些

信息和服务(概括为CIIA)。信息安全的外延和信息保障(IA)的概

念比较起来有更实质的变化。IA被看成是一种IT服务,是另外分配的任务,他利用检查表,运用技术手段,管理着技术漏洞,评价商业定

制产品,形成了烟筒式的防护。而CIIA则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是领导

的责任,要贯穿生命周期全过程来管理风险,要结合使命的需要和系

统保障,运用剑与盾的最佳结合与入侵者决战。这些观点和最近美国

组建网络司令部,任命四星上将为其司令,组建网络战的实体部队,

扬言在网际空间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的动态不谋而合,值得我们

深思。

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必须的机制。2009年9月,NIST举办了授

权管理的研讨会。会议对访问控制的发展给出了一个发展阶段的表述(如图9所示)表述认为,访问控制模式经历了访问控制表(AC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CA)和基于

策略的访问控制(PBAC)阶段,现已发展到风险适应的访问控制(RAdAC)阶段。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研讨会上的报告分析了RAdAC。报告人认为,风险

适应的访问控制基于安全风险和运行需求来决定访问。他不仅要准确

的比较属性,而且要适应操作需要来决断访问门槛,可以在满足适当

的安全风险的不同条件下,使用业务策略,为安全风险和运营需求建

立门槛,它要求考虑多个因数:对请求访问者的信赖;被访问信息的

敏感性;可能提供信息的防护质量;人的角色;对运行的信息的危险性;不确定性;访问决策的历史。我认为:RAdAC不但关注身份,而且关注行为和结果。只有实现了这样的全面关注,才能把可信落到实处。我们应该研究和注意相关技术的发展。

信息安全研究进展综述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安全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孙浩天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指导教师王学毅高永清 备注 2016 年6 月10日

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姓名:孙浩天 校内指导教师:王学毅讲师 企业指导教师:高永清高级工程师 单位名称:软件学院 专业名称:信息安全 东北大学 2016年6月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droid Phones Security System by Sun Haotian Supervisor: Lecturer Wang Xueyi Associate Supervisor: Senior Engineer Gao Yongq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une 2016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Android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占有量最大的移动平台操作系统。在Android手机凭借其开放性而获得众多的用户和厂商的同时,Android手机的手机病毒、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隐私泄露等诸多安全性问题也随之产生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MVC框架设计了包括手机防盗、通信过滤、软件管理、进程管理、流量监控、手机杀毒、缓存清理、高级工具、设置中心九个模块。手机防盗模块能够通过向失窃手机发送远程指令控制手机执行锁定、格式化、定位及报警功能,在防止隐私泄露的同时为及时找回失窃手机提供宝贵的线索。通信过滤模块能够对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进行过滤与拦截,保护通信安全。软件管理模块能够显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详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应用软件进行启动、卸载、分享操作。进程管理模块能够显示系统正在运行的进程信息和内存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任意项进程的清理,提高手机运行速度。流量统计模块能够监控应用程序的流量统计,防止恶意软件产生吸费流量。手机杀毒模块能够扫描并清除手机病毒,保护手机中数据的安全。缓存清理模块能够扫描并清除手机中的缓存文件,提高手机的运行速度。高级工具模块包含号码归属地查询、常用号码查询功能,为手机的日常使用带来便捷。还包含短信的备份与还原和程序锁功能,保护手机的重要数据及程序的安全。设置中心模块能够对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进行设置,方便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通过模拟器和真机测试,本文开发的系统可以在Android 4.4的手机上正常运行,所有功能均达到了需求分析中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空间,对其它类似系统的开发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Android,MVC,手机安全,远程指令 -I-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一、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定义 (1)国内的回答 ●可以把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沈昌祥) ●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教科书)●计算机信息人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着力于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维护。安全保护的直接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安全保护的关键因素是人。(等级保护条例) (2)国外的回答 ●信息安全是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涉及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BS7799) ●信息安全就是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保护。(教科书)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 (3)信息安全的发展渊源来看 1)通信保密阶段(40—70年代) ●以密码学研究为主 ●重在数据安全层面 2)计算机系统安全阶段(70—8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研究 ●重在物理安全层与运行安全层,兼顾数据安全层 3)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阶段(>9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安全体系进行研究 ●重在运行安全与数据安全层,兼顾内容安全层 2、信息安全两种主要论点

●机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 未经授权的人。 ●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 ●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二、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及对信息起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都是重要的商务资产。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保持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业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组织及其信息系统和网络面临着包括计算机诈骗、间谍、蓄意破坏、火灾、水灾等大范围的安全威胁,诸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入侵、DoS 攻击等手段造成的信息灾难已变得更加普遍,有计划而不易被察觉。 组织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依赖意味着更易受到安全威胁的破坏,公共和私人网络的互连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大了实现访问控制的难度。

2019年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信息安全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4) 2、主要法规和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14) 四、行业壁垒 (15) 1、技术壁垒 (15) 2、资质壁垒 (15) 3、市场壁垒 (15) 4、资金壁垒 (16) 五、行业市场规模 (16) 六、行业相关公司 (19) 1、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 2、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9) 3、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七、行业风险特征 (20) 1、政策风险 (20) 2、市场风险 (20) 3、人力资源不足风险 (21)

服务器安全加固系统是以可信计算为基础,以访问控制为核心,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加固的安全解决方案。系统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对文件、进程、服务和注册表等强制访问控制,采用白名单机制,抵御一切未知病毒、木马以及恶意代码的攻击,从而达到主动防御的效果,为现有操作系统及国产化操作系统打造安全可靠的应用环境,形成了第三方可信安全架构,构建了“内外兼防”的安全防护体系。 存储介质信息消除工具贯彻和落实国家保密局BMB21-2007 文件要求,实现对涉密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敏感信息进行深度擦除,是对涉密计算机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清除的系统,兼容国产化操作系统。 数据库漏洞扫描系统是在综合分析数据库访问控制、数据库审计、资源管理、数据库加密以及数据库系统本身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数据库系统本身存在的BUG 以及数据库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而设计出的专业的数据库安全产品。本系统读取数据库的信息与安全策略并进行综合分析,在查出数据库中存在的漏洞后自动给出详细的漏洞描述、漏洞来源及修复建议,提供完整的数据库漏洞报告、数据库安全评估报告。用户据此报告对数据库进行漏洞修复,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安全审计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的网络数据采集能力、强大的审计分析能力以及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如下目标:分析数据库系统压力;审计SQL Server、Oracle、DB2、Sybase 等多种数据库;实现网络行为后期取证。该产品适用于对信息保密、非法信息传播/控制比较关心的单位,或需要实施网络行为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 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CDSoftwareandApplications2011 年第2 期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陆成长2,钟世红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扩展,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网络与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本文将立足现实,浅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奠词:网络;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圈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墙号:1007—9599(2011)02-0016—01 TheImportanceof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andRela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cts LuChengzhang~.2, ZhongShihong= (1.ChinaOceanUniversity,Qingdao266100,China;2.WeichaiPowerCo.,Ltd.,Weifang26 1001,China) Abstract:Withtechnologydevelopment,popularityoftheImernet,e-commerceexpansion, substantialincreaseinthelevelof 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andinf~mafionsecuritygetmoreandmoreattention.Thisa rticlebasedOnreality,discussthe importanceof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andre~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 cts. Keywords:Network;Infolmation;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Importance;Develop mentprospects 网络与信息安全,除了特指互联网外,还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通信网络

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分析与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可信化: 这个趋势是指从传统计算机安全理念过渡到以可信计算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安全。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理念很非常难有所突破,人们试图利用可信计算的理念来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从而将一点(不多的意思)或几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目前还有很非常多问题需要研究跟探索,就像如基于TCP的访问控制、基于TCP的安全操作系统、基于TCP的安全中间件、基于TCP的安全应用等。 网络化: 由网络应用、普及引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正在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展,并诱发新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发现。就像如安全中间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控都是网络化开展的带来的必然的开展方向;网络病毒与垃圾信息防范都是网络化带来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网络可生存性;网络信任都是要继续研究的领域…… 标准化: 发达国家地区高度重视标准化的趋势,现在逐步渗透到发展中国家都应重视标准化问题。逐步体现专利标准化、标准专利化的观点。安全技术也要走向国际,也要走向应用。我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必将更加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就像如密码算法类标准(加密算法、签名算法、密码算法接口)、安全认证与授权类标准(PKI、PMI、生物认证)、安全评估类标准(安全评估准则、方法、规范)、系统与网络类安全标准(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路由器、可信计算平台)、安全管理类标准(防信息泄漏、质量保证、机房设计)等。 集成化: 即从单一功能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向多种功能融于某一个产品,或者是几个功能相结合的集成化产品,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发现,否则产品太多了,也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doc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第3章实例 3.1 网络信息应用中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 结束语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是应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国防、电信、银行、广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那时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正因为网络应用的如此广泛,又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网络能否经历考验的关键,如果安全性不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网络信息交流现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信息安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网络信息的发展,组成,与安全问题的危害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摘要

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课题进行展开说明,特别针对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的组成以及网络的主要用途。第2章对网络安全做一个概述。第3章简单探讨一下字符过滤不严而引发的网络信息威胁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其发展历史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50-60年代,出现了以批处理为运行特征的主机系统和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60-7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主机运行分时操作系统,主机和主机之间、主机和远程终端之间通过前置机通信。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开发的ARPA网投入使用,计算机网处于兴起时期。 70-80年代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阶段,网络开始商品化和实用化,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相促进,结合更加紧密。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和应用十分广泛。 进入90年代后,局域网成为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基本单元。网络间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迅速崛起的Internet是人们向往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从它目前发展的广度和应用的深度来看,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21世纪的到来,Internet必将在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其发展经历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三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 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终端间的通信,主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分散的终端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涉及数学、物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引言 网络发展到今天,对于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概念,尽管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仍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因为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一些安全技术还不完善,许多评判指标还不统一,于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为共同探讨和解决一些敏感而又现实的安全技术问题而努力。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从理论到安全产品,主要以现代密码学的研究为核心,包括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下面就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些介绍。 现今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见的安全威胁有:第一,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第三,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无条件地阻止。第四,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第五,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第六,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第七,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第八,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

信息安全的发展

科技文献检索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信息安全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的发展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信息101 学号:1008060174 姓名:沈小珊 分数: 2013年6月10日

摘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技术的内涵也越来越广,从主机的安全技术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从单一层次的安全发展到多层次的立体安全。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回顾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历史,必将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 关键字: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发展历史安全危机 引言: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蒋老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内容”,并就一些“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同时,自开学以来,自己也在备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等级考试,在备考当中也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并阅读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发展的书籍,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一、信息安全危机的出现 信息安全的概念的出现远远早于计算机的诞生,但计算机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信息安全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形”了【1】【19】【20】。现代信息安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介质安全,一般指电子信息的安全【2】。 从1936年英国数学家A . M .Turing发明图灵机,到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研制成功,再到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以及后来的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电缆敷设完成。这些都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互联网威胁也随之而来。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于1986年初诞生,被命名为大脑(C-Brain)。编写该病毒的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两兄弟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以出售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为生。由于当地盗版软件猖獗,为了防止软件被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病毒防范毕业论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信息安全与病毒防范 摘要 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机构联系起来。它们使用公共的传输信道传递敏感的业务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某个机构的私有网络。组织和部门的私有网络也因业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以上因素使得网络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分布地域更加广泛、用途更加多样化,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急剧降低,安全性变差。 随着组织和部门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一个相对较小的网络也突出地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就要面对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即使是网络自身利益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被攻击者利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要求已经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特别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网络;网络技术;安全性 I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防火墙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数据加密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访问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防御病毒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安全技术走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i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题目(中文):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1月04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进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更是可观。 信息时代,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使用,应将技术保护,管理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起来,以防范有害信息的侵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网络隔离技术,网络行为安全监控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使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发展趋势信息安全重要性信息安全技术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趋势 (2) 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 2.2 计算机未来前景 (3) 第三章信息安全技术 (5) 3.1 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 (5) 3.2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5)

3.2.1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5) 3.2.2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6) 第四章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科技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计算机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开始的电子管时代发展到现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每个阶段都是巨大的飞跃。未来,计算机应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而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有着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虽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产生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防护控制技术和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 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趋势 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工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工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促进新兴业态安全技术研发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加速IT 和OT 技术全方位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安全环境复杂多样,安全风险呈现多元化特征,安全隐患发现难度更高,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剧。这一系列的技术和形势的变化,将促进威胁情报、态势感知、安全可视化、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在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 (二)政策红利扩大产业市场政策红利有待释放,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处于爆发临界阶段。2016 下半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指南、标准的密集推出,相信会对机械制造、航空、石化、煤矿、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工业信息安全建设和产业发展掀起一轮带动效应。《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指出将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作为主要任务。目前,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未来重要发展战略,安全问题必然会成为其重要战略组成。未来随着各项国家法规政策的稳步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产业环境将持续优化,产业聚集效应将逐渐形成。因此,2019 年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市场规模在多种力量驱动下有望实现数倍放大,预计2018-2020 年将成为

工控安全合规性需求持续爆发的阶段。 (三)人才培训和意识宣贯成为行业重点 人才培训和意识宣贯需求猛增,有望成为工业信息安全行业重点。网络安全本质是人与人的攻防对抗,安全防护效果与防护技术体系和人工应急响应能力密切相关。与美国、日本、欧盟等比较,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战略和工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面临企业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工信部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2017 和2018 年度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为核心开展宣贯培训。未来一段时间,在顶层设计落实的不断推动下,省级宣贯培训工作的示范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并逐步下沉到市、县级。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多元化市场化培训有望增加,工业信息安全意识宣贯和人才培养有望成为下一阶段行业重点。 (四)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协同互动 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及时性需要工业企业、工控系统厂商、安全企业、研究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参与方进行紧密配合。未来工业信息安全厂商与工控系统厂商、IT 系统集成商将针对工业领域各行业的生产运营特征,加快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形成有效的业务安

信息安全职业类型分析信息安全职业发展规划参考

职业类型: 信息安全咨询师,信息安全测评师,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信息安全方案架构师,安全产品开发工程师,安全策略工程师、培训讲师、漏洞挖掘、攻防测试 咨询顾问一般需要以下技能: 熟悉各类安全标准--BS7799,ISO13335,CC,SSE-CMM,IATF,SP800…… 相关的知识领域—IT Governance,ITIL/ITSM,MOF,COBIT,SOA,COSO…… 咨询体系--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战略,法律法规 基本技能--沟通表达、文档、项目管理 技术体系--All above(不要因为我说了这句话趋之若鹜哦) 分类: 市场销售类:销售员、营销人员 顾问咨询类:售前工程师、咨询顾问 管理类:内控审计师、信息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类:开发工程师、渗透测试 开发管理类:项目经理、技术总监 实施维护类:实施工程师、维护工程师 甲方 乙方:有技术、产品、有解决方案,更关注行业、技术等,保障企业利益 X方:标准制定机构,处于中立地位的机构,监管机构等 四类主体岗位群: 管理、技术、销售、运维 管理类职业群:行业监管标准的执行,合规标准;管理实践;系统方法进行指导 技术类职业群:技术开发类职业群,技术运维类职业群(核心是对业务的需求和理解)开发:语言、工具、思路、需求理解 运维:系统分析、运维思想、操作技能、流程管理 营销类职业群:(通常在乙方,向人提供产品技术),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传播、方案、场景、市场。有技术基础,又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销售类职业群:关系+价值 信息安全管理岗位职业锚 甲方:以服务自己为主 1、安全体系管理员 大型企业,体系化的。有时候配合乙方进行企业安全建设。 职责:安全规划、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制定相关安全制度,提出相应安全要求。参照ISO27000级内控等。(还是比较难的) 督促实施,检查各项信息安全制度、体系文件和策略落实情况。(在企业内部地位还可以) 2、信息安全经理 大型企业,会设安全处,是处长级别。不仅了解企业内部动态,设置规章制度。而且要和监管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上级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安全的要求。对沟通能力,全局观有要求。定期组织各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对技术也要有所了解。很多技术活都要去做。(实干型的在企业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岗位) 3、CSO首席安全官 负责整个机构的安全运行状态,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很多企业甚至是合伙人之一)互联网金融、银行等行业都非常重要,外企的信息安全官各个方面都要管。甚至业务安全、反欺诈和隐私保护等等,到犯罪的问题都要管。 涉及到公共安全等问题,已经进入公司的决策层。

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课题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课题 课题类型 序 号 参考题目 设计要求 网 站 建 设 类 1 **学校计算机系网站 设计一个B/S(浏览器/服务器)交互式动态网站 要求网站不要脱离数据库而独立存在 要体现出交互性 比如说要有用户注册、登录、不同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聊天室、留言板、论坛、搜索引擎等其中的几项内容 并能够在网络上发布 要求网站结构合理 具有LOGO、Banner的设计 主题鲜明 导航和超链接清晰 形式与内容统一 页面布局合理美观 风格统一 首页主题明确 要有二级网页 2 **精品专业宣传网站 3 **旅游网站 4 **示范院校宣传网站 5

**精品课程宣传网站 6 **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网站 7 **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网站 8 **企业网上留言管理网站 9 **学校网上查分网站 10 **学校教育论坛网站 11 **学校同学录管理网站 12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 **网上考试系统的论坛实现 14 **企业合同管理网站 网 络 管 理 类 1

**企业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 应用网络连接技术及管理功能 开发设计、构建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网络连接系统、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相关设计作品可在真机、仿真软件或虚拟机中实现 也可用视频记录整个过程 2 **学校DHCP服务器规划与实现 3 **学校**服务器规划与实现(要求实用性) 4 **企业**服务器规划与实现(要求实用性) 5 防火墙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 6 病毒查杀在**企业网络中的设计与实现 7 常见网络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案 网 络 工 程 类 1 **会议室无线局域网系统部署; 根据网络设备不同的特点设计出校园网、企业网的整体方案 设计出布线系统 网络系统及相应的施工图纸 2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1.1信息安全的要素 ●性: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的信息包括: 1.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访问控制机制,也可以进行加密增加安全性。 2.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应用加密机制。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 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手段:数据完整性机制。 ●真实性: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 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解决手段:身份认证机制。 ●不可否认性:或不可抵赖性。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 过信息。 解决手段:数字签名机制。 1.2信息技术 ●明文(Message):指待加密的信息,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指明文经过加密处理后的形式,用C表示。 ●密钥(Key):指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参数,用K表示。 ●加密(Encryption):指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容的过程。 ●加密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指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变换函数,用E表示。 ●解密(Decryption):指把密文转换成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DecryptionAlgorithm):指将密文变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用D表示。 ●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指截获密文者试图通过分析截获的密文从而推断出原来的明文 或密钥的过程。 ●密码分析员(Crytanalyst):指从事密码分析的人。 ●被动攻击(PassiveAttack):指对一个系统采取截获密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这种攻 击对密文没有破坏作用。 ●主动攻击(ActiveAttack):指攻击者非法入侵一个密码系统,采用伪造、修改、删除等手 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进行欺骗,这种攻击对密文具有破坏作用。 ●密码体制(密码方案):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构成的五 元组。 分类: 1.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 2.非对称密码体制:双钥密码体制、公开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密码系统(Cryptosystem):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系统,通常应当是一个包含软、硬件的系 统。 ●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而不是密码算法,即密码算法要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