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八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八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

一文史大观园

1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宋代______ 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_____”的评价而得名。

2 古代的“经”特指____ 、____ 、_____ 、______ 、《春秋》等儒家经典作品。古代的“博士”指______ .

3 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请说说下列称谓所指对象及感情。

卿:对象:感情:

孤:对象:感情:

大兄:对象:感情:

二词汇万花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2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

3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三探究训练营

1 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3 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

4 请同学们写一则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启示。

四拓展大舞台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事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1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

沉睡:

心声:

2、本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门”在本文的具体指什么?它有何特点?(用文中两个词回答)

答案:“门”具体指文学;特点是“重要”、“神奇”。

3 为什么说“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

4、文中划线句子,先从阐述阅读文学作品的益处;后从阐述不阅读文学作品的危害!最后

得出的结论。从结构上说是形式。

5、文中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你也一定有这种体验,请你仿照下列句式,写两个句子,使其形成排比。

阅读《论语》,收获坦然自如的人生智慧;阅读______,收获________;阅读______,收获__________. .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白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天一到,天地间的那一片白皑皑就被f ěicu ì绿给取代了,r óun èn 的小草四处绵延,绚烂的小花点缀其间,给人间增添了几分生气,几分美丽。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 .科学家们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 B .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 C .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D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 .它制造的幻象如同海市蜃楼....,让人迷醉和恍惚。 B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C .等人的时候,我总是漠不关心....地环看四周,希望她的出现。 D .我们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对人民的疾苦怎么能麻木不仁....,不闻不问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⑥每题2 分) ①,草色入帘青。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 ③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④独学而无友,。 ⑤当你,,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⑥韩愈在《马说》中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4分) 在学校举行的“爱鸟周”活动中,同学们观鸟、咏鸟、谈鸟、写鸟,收获颇多。参与进来,相信你也会乐在其中。 【观鸟写话】鸟是人类的朋友,课外观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右边“大雁南飞”图,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美感?请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出来。(30字以内,3分)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

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 解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第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2分) 1.请选出下列加红字字音全对的一项() A.绯.红(fēi)咫.尺(zhǐ)迁徙.(xí)期期艾艾.(ài) B.管束.(sù)哂.笑(shěn)文绉绉.(zhōu)相形见绌.(zhuō) C.黝.黑(yǒu)愚.钝(yú)禁锢.(gù)藏污纳垢.(gòu) D.吞噬.(shì)媲.美(bì)缄.默(jiān)广袤.无垠(mò) 2.请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A.标致托辞粗制滥造正襟危坐 B.奥秘狼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 C.萧瑟裸露不可明状莫衷一事 D.挑衅牟取冥思遐想任劳任怨 3.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身为篮球特长生的林洋,站在低年级同学的队伍中,如鹤立鸡群 ....般引人注目。 B.在众目睽睽 ....之下,谁也没有想到电视剧《甄嬛传》居然就红了起来。 C.课堂上,他总是夸夸其谈 ....,目空一切的样子很是让人厌烦。 D.回想百年来我们民族走过的历程,真是沧海桑田 ....,变化巨大。 4.请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判断全对的一项() A.抑扬顿挫(并列)繁花似锦(主谓)精巧绝伦(偏正) B.翻来覆去(并列)器宇非凡(主谓)油然而生(偏正) C.风云突变(补充)误入歧途(动宾)任劳任怨(并列 D.美不胜收(补充)敬畏自然(动宾)微不足道(主谓) 5.请选出下列单句的主谓语部分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全长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B.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 透过飘动的窗纱,下午的阳光‖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6.下面作家作品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及本学期所学的《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以小说及传记文学而著称于世。C.《再塑生命》一课出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若给我三天光明》,而《喂——出来》则出自日本著名科幻作家星新一之手。 D.《马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属于同一个朝代。 二、古诗文默写(28分) 7.(1)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3)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马说》) (4)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赤壁》)

初中语文课文《孙权劝学》的教案课程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师:(猜成语:刮目相看)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吗?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介绍作者、作品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它的出处。这篇文章选自哪一本书?(资治通鉴)作者是谁?(司马光)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师:资治通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那么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录历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相信在课前呢,大家一定都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来,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愿意把课文先给大家来读一遍?注意在他读的过程中,看有没有读错或者读的不标准的地方。生(读) 师:总体感觉不错。大家看他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强调字词读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学生齐读 四、翻译词句、把握文意 1、解释字词 师:文章里有哪些词语大家一定要会解释? 生:(指出重要词语,师板书记录)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师:看来大家对文章里的一些重要词语都掌握了。对于一些词语,我们不但要懂他的意思,更要能精确地对它们进行解释。尤其是课本下面的注释,一定要做到精确无误才可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把课文翻译一遍。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第4课《孙权劝学》 (一)课内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议论(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 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等书。 3、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2个)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②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8.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 案 一、学习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 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二、学习层次: A层:读懂课文,领略古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B层: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C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学习步骤:合作探究读出味道,个性解读读出思考。【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

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 ③当涂:④辞: ⑤治经:⑥邪: ⑦涉猎:⑧见往事: ⑨及鲁肃过寻阳: 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 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 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 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本试卷共七大题,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学号、学校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 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收答题卷,试卷请自行保存。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不准确的一项是 A.鄙夷(yí) 翕(xī)动遐想不计其数 B.寒噤(jīn) 屏(píng)气徜徉事在必行 C.愕(è)然藐(miǎo)小屏蔽耐人寻味 D.贮(zhù)蓄嗤(chī)笑惘然沁人心脾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不过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而生活,也不 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而生活。 A.辛苦恣睢辛苦麻木辛苦展转 B.辛苦麻木辛苦展转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辛苦恣睢辛苦麻木

D.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楚才作文竞赛对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彰显武汉文化软实力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市民将可通过电视、短信、广播、网络等渠道提前24小时获知“霾”的行踪。 C.“两舰一艇”的首航,标志着武汉首条以军事旅游元素为主的 水上旅游线路正式开动。 D.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4.将“这种情况与一架天平的来回摆动很相像,所以称为‘天平动’或‘枰动’”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为此,奥尼尔提出两个地点。(A)它们位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 道上,一个在月球前,另一个在月球后,每个点都能够与地球、月球 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等于月地之间的距离,即 384400千米。(B)早在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就己证明,位于这两个点上 的小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处于稳定平衡状态。(C) 也就是说,如果小物体位置稍有偏离,那么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联合起 来又会把它拉回到这两个点上,于是,该小物体就会在平衡位置附近 往返摆动。(D)太空中的这两个点则称为“秤动点”或“拉格朗日点”。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2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 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 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孙权劝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一 一、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 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史,记载了 从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 事 2、蒙辞.以军中多 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 猎. 5、见.往事 耳

6、蒙乃使就. 学 7、卿今者才略 .. 8、即更刮.目相 看。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 ....耳(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 )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六、问答题。 1、(填原句)孙权劝学的原因是:;而吕蒙开始却

以 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给吕蒙 指出的学习方法是:;孙权 继续劝学劝的语 言 ; 2、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原文) 3、鲁肃的话表现了 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 ;文末 的 “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二、五单元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芦荟huì不逊sūn 匿名nì诘责jié B.文绉绉zhōu 穈先生mén 眼翳yì宽恕shù C.长髯rán 禁锢gù锃亮zhèng 广袤mào D.磐口qìng 奁中hé朔方shuò凛冽lǐn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谈笑风生甘拜下风首屈一指别出心裁 B.人才陪出出人头地郑重其事讳疾忌医 C.名副其实无所事事再接再励莫名其妙 D.精神矍烁永往直前走头无路语重心长 3.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托辞(借口)不辍(不停)兼以(加以)蓄意(存心) B.盘踞(霸占)客死(死在他乡异国)瞩目(注目)适值(恰好遇到)C.模胡(马虎)周济(给人物质帮助)绯红(浅红)匿名(隐匿真名)D.不逊(无礼)诘责(质问)聊叙(随便谈谈)凄然(形容悲伤难过)4.选出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 A.温和骨气凌辱B.温顺刚气凌辱 C.温顺骨气侮辱D.温和刚气侮辱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禁粗制滥造的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B.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是期盼得到教授的指导。 C.他无意间谱了一首曲,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得奖了。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6.默写(7分) (1)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重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 读分析能力。(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重点) 导语设计 设计1:(情景导入) 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2:(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设计3:(人物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学习过程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 ⑶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其“泯然众人矣”。启示:一个人要想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孙权劝 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比较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四:【甲】初,权谓吕蒙曰:……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9)

4 孙权劝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01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蘸.墨(zhàn)驿.道(yì)苍劲.(jìn)穹.顶(qióng) B.旷.野(kuàng)敦.实(dūn)蠕.动(rú)虔.诚(qián) C.襁.褓(qiǎng)束缚.(fù)山麓.(lǜ)篆.章(zhuàn) D.思慕.(mù)珮.环(pèi)溯.游(sù)蠕.动(xi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打嗝翩然矗立轻歌曼舞 B.恬静缭绕推搡格物制知 C.羁绊喧哗凫水不修边幅 D.悬殊农谚狩猎五彩斑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智慧,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启迪抚慰 B.困境启发抚恤 C.困难启迪抚恤 D.困难启发抚慰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来到农村,他们是为了心中的一个疑惑:乡村教育到底怎么了?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D.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5.按要求答题。(4分)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每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阅读试题答案中考初中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0~15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家、结友而别。10、 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分)11、解释下列词语。(2分)(1)当涂:当权、当道(2) 孰若:哪里比得上(3)才略: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4) 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 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 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 话的意思。(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 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 眼光看人)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 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翻译当初, 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 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 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 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 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 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面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烂漫(màn )诘责(jié)文绉绉(zōu)广袤无垠(mào) B.禁锢(gù)匿名(nì)眷念(juàn)冥思暇想(xiá) C.稽首(qǐ)荷戟(jǐ)旸谷(yáng)鞺鞺鞳鞳(tāng) D.叱咄(duō)骈死(pián)缊袍(wēn)负箧曳屣(x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托词油光可鉴愚钝正襟危座 B.侏儒粗致滥造迁徒不可名状 C.驰骋黯然失色懈怠翻来覆去 D.虐待长嘘短叹苍茫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鉴别)不逊.:无礼匿.名(隐藏) B.不可名.状(说出)睥睨:眼睛斜着看旸.谷(日出) C.脂粉奁.(盒子)器宇:气概、风度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禁锢:束缚,限制下午霁.(阴天)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 ....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 ....,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5.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10分)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是,。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里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4分)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_________(1)__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2)?

《孙权劝学》注释、翻译、选择、阅读带答案

《孙权劝学》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 B.但.当涉猎(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经过) 【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