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之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之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之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41

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

1-+=

-+n n a a n n )1

21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2

43

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

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

-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

a 4-a 3=4·32,…,a n -a n-1=4·3n-2

,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3211-+-=

-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

2

(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思路:设21n n n a pa qa ++=+,可以变形为:211()n n n n a a a a αβα+++-=-,

于是{a n+1-αa n }是公比为β的等比数列,就转化为前面的类型。

n a 。

(6)递推式为S n 与a n 的关系式

关系;(2)试用n 表示a n 。

)2

12

1(

)(1

2

11--++-

+-=-n n n n n n a a S S

∴1

112

1-+++-=n n n n a a a

∴n n n a a 2

1

211+=

+ 上式两边同乘以2n+1

得2n+1

a n+1=2n

a n +2则{2n

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n

a n = 2+(n-1)·2=2n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

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

n n a b 叫做差比数列)

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

项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

和??(其中{}n a 等差) 可裂项为: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1

d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大?10

n n a a +≥??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小?10

n n a a +≤??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差法:

{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已知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商法:(1),(1)()

,(2)

(1)

n f n f n a n f n =??=?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n S 还有n a ,有时先求n S ,再求n a ;有时也可直接求n a 。 ⑷若1()

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112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1a +(2)n ≥。

⑸已知1()n n 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121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n ≥。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特别地,(1)形如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形如1n n n a ka k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除以n

k 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后,再求

n a 。

(2)形如1

1n n n a a ka b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3)形如1k n n a a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对数法求通项。

(7)(理科)数学归纳法。 (8)当遇到q a a d a a n n n n ==--+-+1

1

11或

时,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可能是分段形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

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3)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 ③2211111()1211

k k k k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 ④1111

[](1)(2)2(1)(1)(2)n n n n n n n =-+++++ ;⑤11(1)!!(1)!

n n n n =-

++;

⑥=

<<= 二、解题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2、n n a S 求由

(时,,时,)n a S n a S S n n n ==≥=--12111 3、求差(商)法 {}如:满足

……a a a a n n n n 12121

2

251122+++=+<>

解:n a a ==?+=11

22151411时,,∴ n a a a n n n ≥+++=-+<>--212121

2

215

212211时,……

<>-<>=121

2

2得:n n a

∴a n n =+21

∴a n n n n ==≥???+1412

21()

()

[练习]

{}数列满足,,求a S S a a a n n n n n +=

=++1115

3

4 (注意到代入得:

a S S S S n n n n n

+++=-=111

4 {}又,∴是等比数列,S S S n n n 144== n a S S n n n n ≥=-==--23411

时,……·

4、叠乘法

{}例如:数列中,,

,求a a a a n

n a n n n n 1131

==++ 解:

a a a a a a n n a a n

n n n 213211122311

·……·……,∴-=-= 又,∴a a n

n 133

==

5、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求,用迭加法a a f n a a a n n n -==-110()

n a a f a a f a a f n n n ≥-=-=-=?

??

?

?

??-22321321时,…………两边相加,得:()()()

a a f f f n n -=+++123()()()…… ∴……a a f f f n n =++++023()()()

[练习]

{}()数列,,,求a a a a n a n n n n n 111132==+≥-- ()

()a n n

=

-12

31 6、等比型递推公式

()

a ca d c d c c d n n =+≠≠≠-1010、为常数,,,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 x c a x n n +=+-1 ()?=+--a ca c x n n 11 令,∴()c x d x d c -==

-11

∴是首项为,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d c a d

c c n +

-???

???+-11

1

∴·a d c a d c c n n +

-=+-?? ??

?-1111

∴a a d c c d c n n =+-?

? ???

---1111

[练习]

{}数列满足,,求a a a a a n n n n 11934=+=+

()a n n =-?? ?

?

?

+-84311

7、倒数法

例如:,,求a a a a a n n

n n 11122

==

++

由已知得:

122121

1

a a a a n n n n

+=

+=+

1112

1a a n n +-= ∴??

????

=1111

21a 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

=+-=+111121

2

1a n n n · ∴a n n =+2

1

2.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

(1)、应用公式法

等差、等比数列可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另外记住以下公式对求和来说是有益的。

1+3+5+……+(2n-1)=n 2

【例8】 求数列1,(3+5),(7+9+10),(13+15+17+19),…前n 项的和。

解 本题实际是求各奇数的和,在数列的前n 项中,共有1+2+…+n=)

1(2

1

+n n 个奇数,

∴最后一个奇数为:1+[

2

1n(n+1)-1]×2=n 2

+n-1 因此所求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

(2)分解转化法

对通项进行分解、组合,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

【例9】求和S=1·(n 2-1)+ 2·(n 2-22)+3·(n 2-32)+…+n (n 2-n 2

解 S=n 2(1+2+3+…+n )-(13+23+33+…+n 3

(3)、倒序相加法

适用于给定式子中与首末两项之和具有典型的规律的数列,采取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然后求和。

例10、求和:12363n

n n n n

S C C nC =+++ 例10、解 0120363n n n n n n S C C C nC =?++++

∴ S n =3n ·2

n-1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可把和式的两端同乘以上面的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错位相减求和.

例11、 求数列1,3x ,5x 2,…,(2n-1)x n-1前n 项的和.

解 设S n =1+3+5x 2

+…+(2n-1)x n-1

. ①

(2)x=0时,S n =1.

(3)当x ≠0且x ≠1时,在式①两边同乘以x 得 xS n =x+3x 2+5x 3+…+(2n-1)x n

,②

①-②,得 (1-x)S n =1+2x+2x 2+2x 3+…+2x n-1-(2n-1)x n

(5)裂项法:

把通项公式整理成两项(式多项)差的形式,然后前后相消。

常见裂项方法:

例12、求和

1111153759(21)(23)

n n +++???-+

注:在消项时一定注意消去了哪些项,还剩下哪些项,一般地剩下的正项与负项一样多。

在掌握常见题型的解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时的应用。

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1.函数思想

运用数列中的通项公式的特点把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

【例13】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0,前n项的和为S n,若S l=S k(l≠k)问n 为何值时S n最大?

此函数以n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a1>0 S l=S k(l≠k),∴d<0故此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

∵ f(l)=f(k)

2.方程思想

【例14】设等比数列{a n}前n项和为S n,若S3+S6=2S9,求数列的公比q。

分析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及推理能力。

解∵依题意可知q≠1。

∵如果q=1,则S3=3a1,S6=6a1,S9=9a1。由此应推出a1=0与等比数列不符。

∵q≠

1

整理得 q3(2q6-q3-1)=0 ∵q≠

此题还可以作如下思考:

S6=S3+q3S3=(1+q3)S3。S9=S3+q3S6=S3(1+q3+q6),

∴由S3+S6=2S9可得2+q3=2(1+q3+q6),2q6+q3=0

3.换元思想

【例15】已知a,b,c是不为1的正数,x,y,z∈R+,且

求证:a,b,c顺次成等比数列。

证明依题意令a x=b y=c z=k

∴x=1og a k,y=log b k,z=log c

k

∴b2=ac ∴a,b,c成等比数列(a,b,c均不为0)

数列

一、选择题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

1++=n n a n ,则该数列的前( )项之和等于9。

A .98

B .99

C .96

D .97

2.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184==S S ,则20191817a a a a +++的值为( ) A .9 B .12

C .16

D .17

3.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62=a ,且0122345=+--a a a ,则n a 为( ) A .6 B .2

)1(6--?n C .2

2

6-?n D .6或2

)

1(6--?n 或2

2

6-?n

二、填空题

1.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n n n n a a a a ++?=-,则数列通项n a =___________。 2.已知数列的12++=n n S n ,则12111098a a a a a ++++=_____________。 3.三个不同的实数c b a ,,成等差数列,且b c a ,,成等比数列,则

::a b c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23+=,求n a

2.数列),

60cos 1000lg(),...60cos 1000lg(),60cos 1000lg(,1000lg 01020-???n 的前多少项和为最大?

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n =2a n -2n(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log 2(a n +2),T n 为数列{

2

+n n

a b }的前n 项和,求证T n ≥

2

1;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

数列的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 1 (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 {}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列) 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 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和??(其中{}n a 等差) 可裂项为: 11 1111 ()n n n n a a d a a ++=-?,

1 d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 a>,公差0 d<,则前n项和 n S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 n a,则 n S最大? 1 n n a a + ≥ ? ? ≤ ? ; (ⅱ)若已知2 n S pn qn =+,则当n取最靠近 2 q p -的非零自然数时 n S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 a<,公差0 d>,则前n项和 n S有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 n a,则 n S最小? 1 n n a a + ≤ ? ? ≥ ? ; (ⅱ)若已知2 n S pn qn =+,则当n取最靠近 2 q p -的非零自然数时 n S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 n S(即 12 () n a a a f n +++= L)求 n a,用作差法:{11,(1),(2) n n n S n a S S n - = =-≥。 已知 12 () n a a a f n = g g L g求 n a,用作商法: (1),(1) () ,(2) (1) n f n f n a n f n = ?? =?≥ ?- ?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 n S还有 n a,有时先求 n S,再求 n a;有时也可直接求 n a。 ⑷若 1 () n n a a f n + -=求 n a用累加法: 11221 ()()()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 L 1 a +(2) n≥。 ⑸已知1() n n a f n a +=求 n a,用累乘法:12 1 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 =???? L(2) n≥。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 n a,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特别地,(1)形如 1 n n a ka b - =+、 1 n n n a ka b - =+(,k b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 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形如1n n n a ka k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除以 n k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后,再求 n a。 (2)形如1 1 n n n a a ka b - - =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高考数学易错点总结精编版

高考数学易错点总结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考数学易错点总结 收集整理了数学的一些易考易错点,帮助复习到现阶段的你做一次集中排查。 在看这些易错点之前,先说一下这些易错点的具体使用步骤与方法。 下面已列出高考数学易考易错知识点,请认真逐条阅读,每读一条,请在脑海中寻找该点对应的知识及相应题型。 第1 步 如以下第一条:指数、对数函数的限制条件你注意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它们的函数值分布情况是如何的当我们看完这一条后,脑中应该想到指、对函数的标准方程,对应的图像,可以的话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再想一想这类问题常考题型:如给出几个函数在一个图中的图像,判断字母a,b,c,d的大小等。 第2 步 逐条去看列出的易错点,将自己不清楚和确实自己易错的点记录下来。 第3 步 去寻一本专题复习书,仔细查看你记录下的易错点对应的知识,给出的例题怎样避开这些错误的,标注、总结、自我强调。 第4 步 再去寻一本专题练习的书(上面那本专题复习书上也许就有哦),实战检验一下你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易错点。 ↓ · 高考数学易考易错点·

1.指数、对数函数的限制条件你注意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它们的函数值分布情况是如何的 2.利用换元法证明或求解时,是否注意“新元”的范围变化是否保证等价转化 3.利用放缩法证明或求解时,是否注意放缩的尺度及方向的统一? 4.图像变换的时候是否清楚任何变换都是对“变量本身”进行的? 5.对于集合,你是否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数、点、符号、图形等)是什么及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在集合运算时是否注意空集和全集 6.命题的否定(只否结论)与否命题(条件、结论全否)的区别你知道吗? 7.求一个函数或其反函数的解析式的时候你标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8.映射的概念你了解吗对于映射f:A→B,是否注意到集合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集合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B中可有多余元素) 9.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取值规定大小、作差化连乘积、判断符号下结论) 10.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是否注意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 11.“三个二次”的关系你清楚吗(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二次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解集为二次函数图像上方或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集合)含有参数的二次型你是否注意对二次项系数、对称轴、定义域、判别式、根的大小等的讨论 12.数列也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你忽视了吗是否能利用数列性质解题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 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 41 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 -+n n a a n n )1 21 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2 43 4)1211(211--= --+=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 -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 ,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3211-+-= -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为常数,a a d d a a n d n n n +-==+-111() 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2 ()()前项和n S a a n na n n d n n = +=+ -112 12 {}性质:是等差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数列,,仍为等差数列;2212a a ka b n n n -+ S S S S S n n n n n ,,……仍为等差数列;232--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3a d a a d -+ ()若,是等差数列,为前项和,则 ;421 21 a b S T n a b S T n n n n m m m m =-- {}()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52 a S an bn a b n n n ?=+ 0的二次函数) {}S S an bn a n n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2 项,即: 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 000 0><≥≤?? ?+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000 <>≤≥?? ?+ {}如:等差数列,,,,则a S a a a S n n n n n n =++===--1831123 (由,∴a a a a a n n n n n ++=?==----12113331 ()又·,∴S a a a a 3132 22 33113 = +===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好(5份)

知识框架 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 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 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平面向量知识点易错点归纳定稿版

平面向量知识点易错点 归纳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减法求a与b的相反 向量-b的和的 运算叫做a与b 的差 三角形法则 a-b=a+(-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 a的积的运算 (1)|λa|=|λ||a|;(2)当λ>0时, 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 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 反;当λ=0时,λa=0 λ(μa)=(λμ)a; (λ+μ)a=λa+ μa;λ(a+b)= λa+λb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方法与技巧 1.向量的线性运算要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做题时,要注意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要素.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首尾相接,指向终点”;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指向被减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 2.可以运用向量共线证明线段平行或三点共线.如AB→∥CD→且AB与CD不共线,则AB∥CD;若AB→∥BC→,则A、B、C三点共线. 失误与防范 1.解决向量的概念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仅要考虑向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向量的方向;二是考虑零向量是否也满足条件.要特别注意零向量的特殊性. 2.在利用向量减法时,易弄错两向量的顺序,从而求得所求向量的相反向量,导致错误. §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的模 设a=(x1,y1),b=(x2,y2),则 a+b=(x +x2,y1+y2),a-b=(x1-x2,y1-y2), 1 λa=(λx ,λy1),|a|=x21+y21. 1 (2)向量坐标的求法 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②设A(x1,y1),B(x2,y2),则AB→=(x2-x1,y2-y1),|AB→|=x2-x12+y2-y12. 3.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设a=(x1,y1),b=(x2,y2),其中b≠0.a∥b x1y2-x2y1=0. 方法与技巧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本质是运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进行分解. 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本质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其中坐标运算法则是运算的关键. 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若a=(x1,y1),b=(x2,y2),则a∥b的充要条件是a=λb,这与x1y2-x2y1=0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只是形式上不同.

数列解题技巧

数列解题技巧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四讲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从2007年高考题可见数列题命题有如下趋势: 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 2.数列中a n与S 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些新颖题型,如与导数和极限相结合等.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 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 n与S 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 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应用. 【考点透视】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现实客观事物的数学化,常需构造数列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例题解析】

数列知识点和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和常用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为常数,a a d d a a n d n n n +-==+-111() 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2 ()()前项和n S a a n na n n d n n = +=+ -112 12 {}性质:是等差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数列,,仍为等差数列;2212a a ka b n n n -+ S S S S S n n n n n ,,……仍为等差数列;232--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3a d a a d -+ ()若,是等差数列,为前项和,则 ;421 21 a b S T n a b S T n n n n m m m m =-- {}()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52a S an bn a b n n n ?=+ 0的二次函数) {}S S an bn a n n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2 项,即: 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000 0><≥≤???+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 000 0<>≤≥???+ {}如:等差数列,,,,则a S a a a S n n n n n n =++===--1831123 (由,∴a a a a a n n n n n ++=?==----12113331 ()又·,∴S a a a a 3132 22 3311 3 = +===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含答案(新)

数列 一、等差数列 题型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例:等差数列12-=n a n ,=--1n n a a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例:1.2. 3.题型三 a ,A 例:1) A .2.A . 题型四(1(2(3(4题型五1122 n n 221(),(2 为常数B A Bn 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 ) 递推公式:2 )(2)()1(1n a a n a a S m n m n n --+=+=

例: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 (A )14 (B )21 (C )28 (D )35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3a =,611a =,则7S 等于( ) A .13 B .35 C .49 D . 63 3.已知{}n a 数列是等差数列,1010=a ,其前10项的和7010=S ,则其公差d 等于( ) 12 -- ..B A C.1 D.2 4.5. ) 6.7.8. 9. 1011n 项和,求T n 12. 13.在等差数列{}n a 中,(1)已知812148,168,S S a d ==求和;(2)已知658810,5,a S a S ==求和; (3)已知3151740,a a S +=求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与函数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二、不等式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 三、数列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打印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打印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 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 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大?1 n n a a +≥?? ≤?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的非零自然数 时n S 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 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 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小?1 n n a a +≤?? ≥?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的非零自然数 时n S 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 2 ()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 1 ,(1),(2) n n n S n a S S n -==-≥。 已知1 2() 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 (1),(1)() ,(2) (1)n f n f n a n f n =??=?≥?-?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n S 还有n a ,有时先求n S ,再求n a ;有时 也可直接求n a 。 ⑷若1 ()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1 1 2 2 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1 a +(2)n ≥。 ⑸已知1()n n 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12 1 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2)n ≥。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

数列解题技巧

数列解题技巧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第四讲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从2007年高考题可见数列题命题有如下趋势: 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 2.数列中a n与S 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些新颖题型,如与导数和极限相结合等.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 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 n与S 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 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应用. 【考点透视】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现实客观事物的数学化,常需构造数列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例题解析】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定稿版

高考数列万能解题方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数列的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 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 列) 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和??(其中{}n a 等差)

可裂项为: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1 d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大?10 n n a a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大; 2、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0a <,公差0d >,则前n 项和n S 有最小值 (ⅰ)若已知通项n a ,则n S 最小?1 0n n a a +≤??≥?; (ⅱ)若已知2n S pn qn =+,则当n 取最靠近2q p - 的非零自然数时n S 最小; 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 11,(1) ,(2) n n n S n a S S n -== -≥。 已知12 ()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1),(1)() ,(2) (1) n f n f n a n f n =??=?≥?-?。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n S 还有n a ,有时先求n S ,再求n a ;有时也可直接求n a 。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_打印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基础知识: 1.数列、项的概念:按一定 次序 排列的一列数,叫做 数列 ,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 2.数列的项的性质:① 有序性 ;② 确定性 ;③ 可重复性 . 3.数列的表示:通常用字母加右下角标表示数列的项,其中右下角标表示项的位置序号,因此数列的一般形 式可以写成a 1,a 2,a 3,…,a n ,(…),简记作 {a n } .其中a n 是该数列的第 n 项,列表法、 图象法、 符号法、 列举法、 解析法、 公式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和公式)都是表示数列的方法. 4.数列的一般性质:①单调性 ;②周期性 . 5.数列的分类: ①按项的数量分: 有穷数列 、 无穷数列 ; ②按相邻项的大小关系分: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常数列、摆动数列 、其他; ③按项的变化规律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其他; ④按项的变化范围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6.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它的序号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a n =f (n )(n ∈N + 或其有限子集{1,2,3,…,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 通项公式 .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一个确定的数,是函数值,而序号是指数列中项的位置,是自变量的值.由通项公式可知数列的图象是 散点图 ,点的横坐标是 项的序号值 ,纵坐标是 各项的值 .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 7.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a n-1, a n -2,…)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a n =f (a 1n -)(n =2,3,…) (或 a n =f (a 1n -,a 2n -)(n=3,4,5,…),…)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 递推公式 . 8.数列的求和公式:设S n 表示数列{a n }和前n 项和,即S n = 1 n i i a =∑=a 1 +a 2 +…+a n ,如果S n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 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S n = f (n )(n =1,2,3,…)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 求和公式 . 9.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关系: 通项公式a n 与求和公式S n 的关系可表示为:11(1) (n 2) n n n S n a S S -=?=?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文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 符号定义 1n n a a d +-= 1 (0)n n a q q a +=≠ 分类 递增数列:0d > 递减数列:0d < 递增数列:1101001a q a q >><<<,或,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总结

高三总复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 (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 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 4131211,,,,…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 n (n N +∈)。 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 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 数) 例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a n+1-a n =2为常数∴{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n n a a +=,而12a =,求 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 a = ,12 141 n n a a n +=+ -,求n a . 解:由已知可知 )12)(12(11-+= -+n n a a n n )1 21 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 说明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 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a n+1=3a n +2∴3a n +2-a n =4·3n-1 即a n =2·3n-1-1 解法二: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 把n-1个等式累加得:∴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a n +qn (p ,q 为常数) )(3 2 11-+-=-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 得:n n b )3 2(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思路:设21n n n a pa qa ++=+,可以变形为: 211()n n n n a a a a αβα+++-=-, 想 于是{a n+1-αa n }是公比为β的等比数列,就转化 为前面的类型。 求n a 。 (6)递推式为S n 与a n 的关系式 系;(2)试用n 表示a n 。 ∴)2121( )(1 2 11 --++- +-=-n n n n n n a a S S ∴1 11 2 1 -+++ -=n n n n a a a ∴ n n n a a 2 1 211+= + 上式两边同乘以2n+1得2n+1a n+1=2n a n +2则{2n 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n a n =2+(n-1)·2=2n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4131211,,,,… 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 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1 1(1)(2)n n n S n a S S n -=?=? -?≥ 二、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例:等差数列12-=n a n ,=--1n n a a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例: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 a a a a ,则,==+等于( ) A .15 B .30 C .31 D .64 2.{}n a 是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3.等差数列12,12+-=-=n b n a n n ,则n a 为 n b 为 (填“递增数列”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