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洋河酒厂酿酒基础知识培训思考题

洋河酒厂酿酒基础知识培训思考题

酿酒基础知识培训思考题一、填空1.三不冒汽是指装甑不冒汽,落盘不冒汽,淌酒不冒汽。

2.下场操作要求重视翻镰子质量,热季大叉要求翻不少于 4 遍镰子。

3.按照微生物对氧的不同要求,可将它们分成三类,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

4、装甑时要严格做到轻、松、匀、薄、准、平“六字”要求5.微生物的五大特性有:种类多、分布广,吸收快、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种类多、分布广。

6.发酵周期短的酒,其产量多或高,质量差;发酵周期长的酒,其酒质好,产量少。

7、大曲根据其品温可分低温曲,中温曲、_高温曲,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

8、大曲的微生物主要有霉菌、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9、大曲发酵完成后,曲块内心留有不能挥发水分的严重现象成为窝水。

10、大曲培养后曲心有生淀粉的现象称为生心。

11、装甑时,要做到轻,松,匀、薄、准、平,见潮撒料,不跑气,不压气,使甑内蒸汽均匀上升,达到甑满汽平。

12、洋河蓝色经典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提出绵柔型白酒的新概念,浓香型白酒其风格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爽口。

13、大曲发酵的温度变化准则是前缓、中挺,后缓落。

14、曲中微生物来自原料、空气、器具、覆盖物、制曲用水。

15、在质量过程控制中,有2个关键控制点,其中一个为粮食检验,另一个为蒸馏蒸煮。

16、酒的色、香、味,是靠人们眼、鼻、口等感觉器官来辨别的,即所谓的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

17.浓香型白酒其主体香味成分是己酸乙酯。

18.原料蒸煮熟烂的要求是做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19、专家对洋河蓝色经典评语为:高而不烈,低而不寡绵长而尾净丰满而协调。

20、.我厂多粮型生产使用的原料品种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_所占比例分别为45%、20%、15%、12%、8%。

21.三找汽是指装甑开始时找边汽,装至中间时找中汽,,装甑结束时找平汽。

22、、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起糖化作用的微生物是霉菌,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酿造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造酒工艺学》复习题

《酿造酒工艺学》复习题《酿造酒工艺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 制佐餐红、白葡萄酒和白兰地的葡萄含糖量约为,含酸量,出汁率高,有清香味。

制红葡萄酒的品种则要求含糖量高达,含酸量,香味浓。

2. 以柠檬汁为主的菜肴最好和搭配,菌类酱汁的菜肴与橡木味重的葡萄酒搭配极佳。

3. 啤酒酵母分为上面啤酒酵母和。

4. 影响葡萄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和及土壤。

5. 啤酒麦芽中的蛋白质可按不同溶剂溶解度与沉淀性的不同分为清蛋白、、、。

6. 啤酒酒花的主要成分包括、、。

7. 浅色麦芽的浸麦度一般为,深色麦芽的浸麦度为。

8. 啤酒生产麦芽汁糖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和。

9. 葡萄酒中主要成份物质有含香物质、和、、糖、和水。

10. 葡萄酒倒酒时的四字诀是、、慢、。

11. 高档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控制在15~22℃之间,高档红葡萄酒控制在℃之间。

12. 葡萄酒酵母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

13. 葡萄酒的稳定性指、和颜色的稳定性。

14. 通过低热消毒的方法获得的啤酒称为,而由过滤除菌的方法获得的啤酒称为。

15. 啤酒过滤和分离方法主要成分包括、离心过滤、和等。

16. 啤酒中双乙酰含量低于时标志着啤酒已经成熟。

17. 引起啤酒浑浊的主要物质包括、高肽、多酚、、糊精和铁离子等。

是啤酒浑浊的催化剂。

18. 根据成熟期的早晚,葡萄品种可分为:、、。

19. 世界上著名的贵腐葡萄酒有法国波尔多的和匈牙利的葡萄酒。

20. 根据葡萄来源可将葡萄酒分为和。

21. 葡萄酒的改良常指、的调整。

22. 当残糖降至以下,发酵液面只有少量二氧化碳气泡,皮盖已经下沉,液面较平静,发酵液温度接近室温,并伴有明显的酒香时表明主发酵已经结束.23. 葡萄酒的后处理包括、、、葡萄酒的离子交换处理2和。

24. 麦芽香气主要来自形成的类黑素。

25. 啤酒中最引人注目的酮类是,其中此类物质中以最为重要。

26. 传统啤酒发酵接种后酵母浓度一般为。

27. 麦芽糖化力表示麦芽中和联合使淀粉水解成还原糖的能力。

最新中国酒工艺学复习题答案(1)

最新中国酒工艺学复习题答案(1)

1酿造酒:又称原液发酵酒,是以富含糖质、淀粉质的果类、谷类等为主的原料,添加酵母菌或催化剂,经糖化、发酵而产生的含酒精的饮料。

它的乙醇含量一般不超过15%(V/V)。

2蒸馏酒:是指酿酒原料被微生物糖化发酵或直接发酵后,利用蒸馏的方式获取酒液,经储存勾兑后所制得的饮料酒3白酒: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如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等。

4黄酒: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加曲、酒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

5发酵型果酒:果酒(发酵型)是指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发酵酒。

6露酒、: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食用动植物、食品添加剂作为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按一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改变了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7小曲酒(大曲酒):以小曲(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9固态法白酒:以高粱等粮谷类为原料,大曲、小曲、麸曲为糖化发酵剂,原料在固态条件下同时糖化和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白酒,包括各种传统的大曲酒、高粱小曲酒、麸曲酒等10液态法白酒:以谷类、薯类、糖蜜等为主要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而得的使用酒精为酒基。

再经串香勾兑而成的白酒。

11洋酒:指从外国输入中国的酒。

外国的酒一般多为蒸馏酒,所以也被称为洋烧酒或国际蒸馏酒,主要有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和金酒等。

12大曲:小麦、大麦、豌豆等生料和水制成砖型,室内堆积,自然发酵培养1个月左右所得的曲。

13小曲:米粉、糠、麦粉、中药材等熟料以及生料和水制成球形或饼型,28-31℃发酵培养4-5日左右所得的曲。

14酿造用水:凡进入最终成品酒中的水,均称为工艺用水或酿造用水,如投料水、洗槽水、浸米水、淋米水、调整酒度用水、培养酒母用水等。

15糖化发酵剂:由天然菌培养而成的大曲或小曲,以及由根霉和酵母共同培养而成的麸曲或将根霉、酵母分别用熟麸皮培养后,再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麸曲,均因其兼具糖化和发酵的双重功能,故称糖化发酵剂。

化学与酿酒工艺

化学与酿酒工艺

化学与酿酒工艺化学与酿酒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

酿酒过程中,糖类、酵母、酒精、酸、酯、醛、酮等物质的转化都涉及到化学反应。

以下是酿酒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知识点:1.糖类的转化:在酿酒过程中,原料(如大麦、小麦、玉米等)中的淀粉被酶分解成葡萄糖。

葡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酵母的发酵: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的发酵是酿酒过程中产生酒精的关键步骤。

3.酒精的生成:酵母将葡萄糖分解产生的酒精,是酿酒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

酒精的含量决定了酒的度数。

4.酸、酯、醛、酮等物质的生成:在酿酒过程中,各种有机物质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酸、酯、醛、酮等风味物质。

这些物质影响酒的口感、香气和风味。

5.酒的陈化:酒的陈化过程中,酒中的有机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酒的味道变得更加醇厚、柔和。

6.灭菌和防腐:在酿酒过程中,为了保证酒的质量,需要对设备、原料和产品进行灭菌和防腐处理。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使用硫酸铜、硫酸锌、氢氧化钙等消毒剂。

7.水质对酿酒的影响:水质对酿酒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影响酒的口感,而软水则有利于酿酒过程。

8.酒精检测:在酿酒过程中,需要检测酒精含量以确保酒的质量。

常用的酒精检测方法包括重铬酸钾法、气相色谱法等。

9.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酿酒过程中,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确保酒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10.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酿酒工艺中,需要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绿色生产工艺,有助于保护环境。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化学在酿酒工艺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酿酒技艺,保障酒产品质量,促进我国酿酒产业的发展。

习题及方法:1.习题:糖类在酿酒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酿酒过程中糖类的转化知识点,糖类在酿酒过程中的作用是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通过酵母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造工艺学考试习题及答案

酿造工艺学考试习题及答案

酿造工艺学-考试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是研究葡萄酒酿造、储藏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规律)研究葡萄酒成分的科学。

2、蒸馏酒: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发酵酒)加以蒸馏提纯,获得的含有较高度数酒精的液体。

通常可经过一次二次甚至多次蒸馏。

3、气泡酒:酒中保留或压入CO2气体。

如啤酒,香槟酒等。

谓起泡酒,专业解释是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的压力等于或大于0.5巴的葡所萄酒。

通俗的说就是会冒泡泡的酒。

酒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三种:一,瓶中“二次发酵”,即“传统香槟酿造法”。

二,罐中二次发酵,待发酵的酒液在一个有压力的大容器内统一加工,然后灌装。

三,直接注射CO2,原理类似碳酸饮料。

传统起泡酒主要有白起泡酒和桃红起泡两种,白起泡中最出名的当属“香槟”。

后来澳洲发明了红起泡,尤其是澳洲舍拉子红起泡酒,名噪全球4、干酒:白酒。

亦称白干。

含糖(以葡萄糖记)小于或等于4g/L5、生啤酒:是用特殊过滤方法除菌的啤酒。

熟啤酒是采用巴氏消毒法杀菌,而生啤酒则采用微孔膜过滤即冷过滤的方式杀菌。

因此,生,这类啤酒一般就地销售,保存时间不宜太长。

因此,市场上很多生啤都是桶装的。

生啤酒比熟啤酒更加新鲜清爽。

是不经过瞬间杀菌或包装后不经过巴氏杀菌的啤酒6、酸奶酸度:是指以酚酞作指示剂,中和100ml牛奶中的酸所需0.1M NaOH 毫升数。

7、铁强化酱油:按照标准在酱油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制成的铁营养强化调味品。

英国麦芽醋: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3000年,那时将酸败的啤酒用于烹调菜肴,发现风味较佳,于是得到启发,由啤酒经醋酸发酵酿成麦芽醋。

现在麦芽醋酿造工艺中,有一道工艺和啤酒相同,即:大麦发芽,借助于其糖化酶,将大麦、小麦、裸麦、玉米等谷物糖化。

再添加酵母,酒精发酵后,在醋酸菌作用下,酿成醋。

该醋在英国、德国较流行,而美国等国消费者却不太习惯食用。

麦芽醋特点是具有较浓的柠檬味,多用于醋腌制蔬菜,在烹饪中,常用作柠檬的代用品。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纲1234最终版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纲1234最终版

酿酒工艺学复习题纲1234最终版题型:填空题(15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30分)酿酒实验一甜米酒的生产工艺一定要看熟;比如米酒生产的蒸煮后为什么要冷却到30°C?长毛的原因?什么微生物起作用?(灰霉菌和酵母菌),各自的作用?发生酸败的原因跟预防措施?而最后一题是让你选择三选工艺(啤酒、葡萄酒、黄酒),写出生产工艺机理,发酵机理,工艺要求等等...部分字体变为蓝色即为填空题啤酒工艺学1.定义:上面酵母、下面酵母、糖化、麦汁、浸出物、无水浸出率、热凝固物、冷凝固物、发酵速度、酒的生物混浊、非生物混浊、粉末性酵母、凝聚性酵母上面酵母:啤酒发酵终了,大量酵母细胞悬浮在液面上的称为上面酵母。

下面酵母:啤酒发酵终了,酵母凝集沉淀在下面的称为下面酵母。

糖化:是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淀粉、蛋白质、核酸、植酸盐、半纤维素等及其分解中间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此过程称“糖化”。

麦汁:由糖化制得的溶液。

浸出物:麦汁中溶解于水的干物质。

无水浸出率:麦芽汁中的浸出物含量与原料中所有干物质的质量比。

热凝固物:麦汁煮沸过程中,由于温度、pH值、多元酚和多价离子的作用,使麦汁中的可凝固性蛋白质变性并凝聚,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pH5.2时,蛋白质与大麦多酚和酒花多酚,形成蛋白质多元酚复合物,这些凝聚的蛋白称为凝固蛋白质,在热麦汁中沉淀称为热凝固物,煮沸时从麦汁中析出。

冷凝固物:冷凝固物是分离热凝固物后澄清的麦汁,在冷却到50℃以下时重新析出的混浊物质。

发酵速度:酵母起酵后,进入高泡阶段时,每天降糖速率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

酒的生物混浊:成品啤酒中的微生物繁殖到104-105 个/ml以上,啤酒就会发生口味的恶化,变得混浊和有沉淀物,此时啤酒就称“生物稳定性破坏”。

非生物混浊:啤酒是一种胶体溶液,当它在包装后受到种种条件的影响,如震动、光照、氧化、受热、骤冷等,其分散粒子就会从原来稳定的状态中凝聚析出,形成沉淀和混浊,称为“非生物稳定性破坏”。

酿酒工艺学思考题

酿酒工艺学思考题

思考题一
1、名词解释:原麦汁浓度、熟啤酒、鲜啤酒、冰啤酒、干啤酒、热凝固物、冷凝固物、发酵度
2、大麦芽所含的酶类有哪些?
3、酒花的主要成分与啤酒用酒花的作用是什么?
4、啤酒为什么可用巴氏杀菌达到保藏的目的?
5、制作复式一次煮出糖化法的糖化曲线,并标明曲线各阶段的含义。

6、啤酒后酵的目的是什么?
7、嫩啤酒中生青味成分有哪些?降低它们的措施?
8、常规工艺中减少啤酒中高分子氮的措施有哪些?
9、灌装时减少氧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0、啤酒泡沫特性指什么?
思考题二
1、名词解释:白酒蒸馏酒、混蒸混渣、清蒸清渣、勾兑、调味、双轮底酒、人工老窖
2、各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种是什么?
3、大曲的特点是什么?
4、固态发酵白酒生产的主要特点?
5、浓香型白酒生产时,发酵的入窖条件如何根据季节变化?
6、装甑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7、用简图说明老五甑操作法。

8、白酒自然老熟的机理是什么?
9、偏高温大曲制作中工艺要点是什么?
10、小曲酒生产工艺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题三
1、所讲述的三类酒品的主体香来源于什么?
2、酒类生产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3、现代黄酒生产工艺流程?
4、煎酒工艺的目的?
5、清清工艺的目的?。

食品科学技术:酿酒工艺学题库考点

食品科学技术:酿酒工艺学题库考点

食品科学技术:酿酒工艺学题库考点1、多选装甑差,则流酒时()。

A、酒精浓度降低快B、酒花大小不一C、酒尾拖得很长正确答案:B, C2、填空题()(carbonated wines):酒中所含二氧化碳(江南博哥)是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添加的,具有同起泡葡萄酒类似物理特性的葡萄酒。

正确答案:葡萄汽酒3、单选酿造原辅材料稻壳清蒸是为了除去()。

A、甲醛B、甲醇C、糠醛D、乙醛正确答案:C4、填空题酒鬼酒的原料通过()和(),使发酵微生物的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清蒸;培菌5、单选董酒大曲酒醅发酵期长,一般达()个月以上。

A、十二B、十C、八D、六正确答案:B6、填空题用加粮调节()含量时不管是加粮或减粮,糠壳用量应按正常发酵窖的标准而不变。

正确答案:入窖淀粉7、填空题()(floror film wines):葡萄汁经过全部酒精发酵,在酒的自由表面产生一层典型的酵母膜后,可加入白兰地、葡萄酒精或食用酒精,所含酒精度等于或大于15.0%(v/v)的葡萄酒。

正确答案:产膜葡萄酒8、问答题上面啤酒酵母与下面啤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区别?正确答案:上面发酵与下面发酵技术的比较。

上面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随CO2浮到发酵面上,发酵温度15-20°C。

下面酵母:发酵完毕,酵母凝聚沉淀到发酵容器底部,发酵温度5-10°C。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棉子糖发酵的不同。

9、单选高沸点乙酯主要富集于()中。

A、酒头B、酒身C、酒尾正确答案:C10、填空题()——呈浅黄、禾杆黄、金黄色等,突出果香。

正确答案:白葡萄酒11、填空题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

正确答案:含水率12、问答题为什么说适量饮酒有利于人体健康?正确答案:酒为白药之长。

白酒可用作某些重要的药引子,也可用它来配制多种药酒、补药等,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酒可消冷急寒气、燥湿疾、开郁结、止水泻”、“酒可以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等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ru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非标准答案) 名词解释: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 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 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物质。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 液化:淀粉长链在受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糖化: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浸出糖化法:麦芽醪纯粹利用其酶的生化作用,用不断加热或冷却调节醪的温度,使之糖化完成。麦芽醪未经煮沸。用于制作上面发酵的啤酒。 煮出糖化法:麦芽醪利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分解和溶解,通过部分麦芽醪的热煮沸、并醪,使醪逐步梯级升温至糖化终了,用于全麦发酵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复式糖化法:糖化时先在糊化锅中对不发芽谷物进行预处理——糊化、液化(即对辅料进行酶分解和煮出),然后在糖化锅进行糖化的方法。用于添加非发芽谷物为辅料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蛋白质休止:利用麦芽中的内、外肽酶水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 挂杯:倒一杯酒,轻轻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酒液,象一条条小河,这就是挂杯。 清蒸清碴:酒醅和碴子严格分开,不混杂。即原料清蒸、清碴发酵、清蒸流酒。 清蒸混碴:酒醅先蒸酒,后配粮混合发酵。 混蒸混碴:将酒醅与粮粉混合蒸馏,出甑后冷却、加曲,混合发酵。 粮糟:母糟配粮后称之粮糟 酒醅(母糟):指正在发酵或已经发酵好的材料。 喂饭法发酵:将酿酒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做成酒母,在培养成熟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使发酵继续进行。 生啤酒 :不经巴氏灭菌,而采用其他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的新鲜啤酒。 干型酒:酒的含糖量<15g/L的酒,以葡萄糖计。 淋饭酒母:传统的自然培养法,用酒药通过淋饭酒制造的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为淋饭酒母。 串蒸:食用酒精或白酒经香醅料层再次蒸馏生产白酒的工艺。

基本概念: 酒的分类。 发酵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 配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在加工制成的、已改变其原酒基风味的饮料酒。 黄酒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传统工艺的黄酒:以酒药、麦曲或米曲、红曲及淋饭酒母为糖化发酵剂,进行自然的,多菌种的混合发酵生产而成。 新工艺黄酒:以纯种发酵取代自然发酵,以大型的发酵生产设备代替小型的手工操作。 2.按成品酒的含糖量分类 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 请简述酿造酒和蒸馏酒的特点?并列出各代表酒种。 酿造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啤酒、葡萄酒、果酒、黄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金酒。) 简述黄酒发酵特点。 闭口式发酵;边糖化边发酵;高浓度发酵;低温长时间后发酵。 简述摊饭法发酵的工艺特点 特点:冬季生产、酸浆水配料发酵、摊饭冷却、淋饭酒母作发酵剂,生麦曲作糖化剂。 试述黄酒的抑制发酵原理,该法适宜酿制何种类型黄酒? 配料时以黄酒带水,使酒醪在开始发酵时就有较高的酒精含量,对酵母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发酵速度减慢或停止,并使淀粉糖化形成的糖分残留一部分。 适宜酿造半甜型和甜型黄酒。口味醇厚甘甜,具特殊芳香。 啤酒用大麦的要求是什么? 粒大饱满,皮薄色浅,体型短;发芽率不低于95%;蛋白质含量适中(9%~12%);吸水含量强,浸出物含量高;大麦及制作的麦芽酶活性高。 制麦的工艺流程? 制麦过程大体可分为清选分级、浸麦、发芽、干燥、除根等过程。 常用的浸麦及发芽方法。 浸麦方法有湿浸法、间歇浸麦法和喷雾浸麦法。 发芽方法可分为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最普通采用的是萨拉丁箱式发芽、麦堆移动式发芽和发芽干燥两用箱发芽,这三种发芽方法均有平面式和塔式之分)两大类。 制麦过程的物质变化。 1. 物理及表面变化:发芽终止,根芽长为麦粒的~2倍。 叶芽在古皮下向尖端伸长,为麦粒长度的3/4. 2. 糖类的变化:淀粉链数目增加,直链淀粉数增加。干粒重下降。 3. 蛋白质的变化:蛋白质既有分解又有合成。分解为主。部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根芽和叶芽。 4. 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麦粒发芽后,随着胚乳的不断溶解,其浸出物溶液的粘度不断降低。溶解良好的麦芽,其β-葡聚糖降解较完全。 5. 酸度的变化:发芽过程中酸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酸度有所提高。 为何要制作麦芽?水解酶靠何物质诱导形成? 制麦的目地在于发芽,产生多种水解酶,以便通过后续糖化使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绿麦芽烘干过程换能产生必要的色、香和风味成分。水解酶由麦芽胚乳中的赤霉酸(GA)诱导生成。 干燥分哪2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凋萎:水分降至10%左右,麦芽停止生长,麦根萎缩,麦温40~50℃. 焙焦:水分有10%降至5%以下,形成麦芽特有的色、香、味。 麦汁制备流程。 麦芽汁制备包括原辅料粉碎、糖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冷却等几个过程。 从复式糖化法的典型曲线说明各点各线段的工作原理,你能否从某一麦芽的特性(告诉你麦芽的质量)和酿造啤酒的类型制订出合理的糖化操作曲线? 啤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意义?添加辅料应注意的问题? 一、啤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意义 1.降低啤酒生产成本; 2.降低麦汁总氮,提高啤酒稳定性; 3.调整麦汁组分,提高啤酒某些特性。 二、添加辅料应注意的问题 1.添加辅料后,若麦芽的酶活性不足以分解全部淀粉,应适当补充酶制剂。 2.添加辅料后,不应造成麦汁过滤困难。 3.添加辅料后,不应给啤酒带来异常风味。 酒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1. 苦味物质(酒花树脂) a-酸:啤酒中苦味和防腐力主要来自a-酸转化而来。但若在有氧下煮沸。则与氧聚合,形成啤酒后苦味物质γ?-树脂。 2. 酒花精油 啤酒的重要香气来源,是啤酒开瓶香的主要成分,易挥发,氧化。 3. 多酚物质 作用:在麦汁煮沸时和蛋白质形成热凝固物。在麦汁冷却时形成冷凝固物。在贮酒期间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混浊。在麦汁和啤酒中形成色泽物质和涩味。 酒花添加的依据是什么?应掌握什么原则,为什么? 1.酒花添加的依据 酒花中a——酸含量,消费者嗜好,啤酒的种类,啤酒生产方法 2.添加原则:先差后好,先少后多。 添加酒花采用3~4次添加法,头几次添加后需要煮沸,煮沸时会使酒花中的α-酸和酒花油等挥发损失,因此好的酒花应该最后阶段添加,而且多加一点,缩短酒花煮沸的时间,减少酒花的有效成分的损失。 麦汁煮沸过程有何作用? 蒸发水分,浓缩麦汁; 钝化全部酶和麦汁杀菌; 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酒花有效组分的浸出; 排除麦汁中的异杂臭气 冷凝固物的去除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工艺上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此影响? 影响:附着在酵母表面,影响发酵速度。可赋予啤酒口味醇厚性和泡沫物质,彻底分离冷凝固物会导致啤酒口味淡薄和影响啤酒泡沫性能。 措施:过滤2/3麦汁,即控制冷凝固物去除率在60%左右 上面啤酒酵母与下面啤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区别?上面发酵与下面发酵技术的比较。 上面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随CO2浮到发酵面上,发酵温度15-20°C。 下面酵母:发酵完毕,酵母凝聚沉淀到发酵容器底部,发酵温度5-10°C。 发酵副产物对啤酒品质的影响。 1. 高级醇 促进酒类具有丰满的香味和口味,增加酒的协调性。过量使酒产生异杂味。如过量戊醇有汗臭味和腐败味。 2. 挥发脂 是啤酒的香味的主要来源,是啤酒香味丰满协调。 3. 醛类 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的是乙醛和糠醛。乙醛>10mg/L有不成熟口感,有腐败性气味和类似麦皮的不愉快苦味。 4. 酸类 是啤酒的主要呈味物质,是啤酒口感活泼,爽口。缺乏酸类,啤酒呆滞、粘稠、不爽口。 5. 连二酮类 双乙酰是啤酒口味成熟的限制性指标。淡啤中含量超过L,则有不愉快的刺激味 6. 含硫化合物 影响啤酒风味,主要是H2S、SO2和硫醇。 根据啤酒中双乙酰的形成与消失过程,生产中如何降低啤酒中的双乙酰含量,加速啤酒成熟? 1. 减少a-乙酰乳酸的生成。 选育不形成双乙酰的菌株;提高麦汁中a-氨基酸的水平 2. 加速a-乙酰乳酸的非酶氧化分解 提高麦汁溶氧水平,发酵前提适当进行通风搅拌 3. 控制和降低酵母增殖浓度 提高酵母接种量,降低酵母在发酵液中的繁殖温度; 4. 加速双乙酰的还原 主发酵结束,不分离酵母,可加速双乙酰还原。 啤酒混浊的类型?形成啤酒混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啤酒的稳定性? 类型:生物稳定性破坏:由于微生物作用,是啤酒口味恶化、发生混浊及产生沉淀的现象。 预防:低热消毒法、过滤除菌法 非生物稳定性破坏:由于外界因素(氧、光线、震动等)引起啤酒胶体溶液稳定性破坏,形成混浊及沉淀的现象。 包括:消毒混浊(蛋白质容易与单宁(多酚类)反应形成沉淀。) 冷雾浊(可逆) ( 由于温度过低,使溶解度下降,蛋白质凝聚。) 氧化混浊(永久)(啤酒内的一些物质由于与氧接触,氧化作用下形成的混浊) 预防: 单宁沉淀法、蛋白酶水解法、吸附法 多酚类物质引起的混浊 多酚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 预防:PVPP吸附法 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防止或减少杂菌污染,减少代谢副产物,增加CO2溶解度,有利于啤酒风味和外观品质提高。 白酒的分类。 1.按用曲种类分类(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 2.按白酒的香型分类(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其他类型(凤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 3.按生产方法分类(固态发酵法白酒、半固态发酵法白酒、新工艺白酒) 4.按酒度高低分类(高度白酒,酒度为41~65?;低度白酒,酒度低于40?,一般为38?) 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大曲在大曲酒酿造中的作用是什么? 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菌和细菌三大类。大曲在大曲酒酿造中的作用是:作为糖化剂和发酵剂。 浓香型大曲酒传统采用混蒸续糟法生产,请说明其含义及该工艺的优点。 混蒸续糟法: 简述固态法白酒生产的特点。 双边发酵:边糖化边发酵 续糟发酵:采用酒糟(或部分酒糟与新料配合)继续发酵,反复多次,以提高淀粉利用率,增加香气成分的前体物质。 固态发酵:不仅是浓缩分离酒精过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多菌种敝口发酵:环境中的微生物与曲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 白酒蒸馏的作用? 作用:分离及浓缩作用;杀菌及糊化;物质变化。 简述小曲酒的生产工艺。广东玉冰烧酒在陈酿中采用何种特殊工艺,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