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笔记整理




元明清文学

名词解释:

1、话本:指唐宋时期,讲故事时“说话”一人所用的文学底本,“话本”实际上是一种“白话小说”,由入话、正话、结尾等部分构成。题材内容有灵怪、公安、爱情故事等、由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等种类。话本在唐代就已出现,但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的前身是唐传奇,是小说的成熟阶段。

2. 诸宫调:宋金元一种说唱文学,孔三传首创,用统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在用不同的宫调的若干短套练成长篇,杂以说白,来说唱长篇故事。期间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事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3、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文学。它以北曲为声腔,是在汇取多种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综合艺术。

4、南戏:流行于温州、浙江一带的戏曲,大约产生于两宋易替之际,称作“南曲戏文”,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声腔轻柔婉转。题材多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成熟的标志是《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刘志远白兔记》、《杀狗记》等。

5、散曲:金元时期我国北方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代表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代表作有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6、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7、章回小说概念: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代表作《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

8、拟话本:三言、二拍、一行(三言“拟话本”是最高代表)又称短篇小说。文人模拟松原话本的创作,也有文人根据明代话本改变的创作,不是说话艺术的底本,而是成为供案头阅读的白花短篇小说。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9、“三言”:是指由明代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汇编整理)它“极摹人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合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通称)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