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状元笔记物理-精校

2020中考状元笔记物理-精校
2020中考状元笔记物理-精校

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物理复习笔记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初中中考物理和化学状元笔记(284页)电子版大全

中考状元笔记 物理

初中学霸提升成绩的 16 个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自己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与大师为伍,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自己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自己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6、预习习惯。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探索、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同学一定要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自己要适应老师,与老师共同进步,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同学。同学们要让自己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自己布置作业。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 多分的、50 多分的、30 多分的同学,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 分,下次40 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同学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自己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自己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自己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自己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祝大家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求时间——v t=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浮=G –F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00%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R=R 1+R 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利用等流推分压)21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21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1/R=1/R 1+1/R 2 或R=R 1R 2/ (R 1+R 2)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最全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加习题练习状元笔记)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状元笔记)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 a=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中考状元必备笔记_初中语文名人名句大集合

初中语文名人名句大集合 其他学科 2011-03-22 09:23 屈原名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9、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10、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陶渊明的名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五》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田园居》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5、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五》

6、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十》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祖咏名句 1、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望蓟门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崔颢名言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昌龄的名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王维及其名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G = mg 密度公式: V m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100%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则:Q=W 如电热器。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R=R 1+R 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利用等流推分压)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21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1/R=1/R 1+1/R 2 或R=R 1R 2/ (R 1+R 2)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122 1R R W W =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2 1R R P P =

高考状元笔记

高考状元笔记:全面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作者:shulihua 来源:书利华教育网点击数:65 更新时间:2011-11-8 ] 【字体:】 刚刚步入高三的同学,往往感觉到物理这一门功课的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处理问题时往往觉得无所适从。实际上针对高考要求,物理复习内容包括理解基础知识和培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重点是后者,即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复习的核心是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 一、全面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应该了解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常常是考查了几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要遗漏。全面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浏览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形成的一有机的整体,有主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理论的实质,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考生应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该记忆的记忆,该整理的整理。不要猜题、压题,不要认为非重点内容就会不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生疏、冷僻就会不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落脚到每一个知识点。 二、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普遍的背景材料上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公式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电场的理解就是一个从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到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深化的过程。电场强度的定义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值。全部学完高中教材后应该清楚有两种电场:即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对这两种电场都适用,它是电场强度的普遍定义。这两种电场的性质不同,即: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落,不可能闭合;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没有起点、终点,是闭合的,也没有沿着电场线电视降落的说法了。电动势的本质是

初中物理笔记--热学

热学知识点1:温度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种类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巩固: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C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测量 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计,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图。 体温计:分度值?C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不能甩,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分度值1?C 寒暑表:分度值1?C 体温计需要用力甩,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知识点2:物态的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2.物态变化 气态液态 固态

3.物态变化的例子——天气现象 雨、云、雾、露、霜、雪 【易错点】 ①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②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上升。是由于沸点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易混淆点】辨别以下几种物态变化: ①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 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③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C)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 ③夏天,自来水常常会“出汗” 巩固: 1.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高考状元必备笔记_高一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高一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其他学科 2011-07-04 14:24 高一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力 力是物间互作用,受力施力成对生, 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共决定, 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图示求细心. 重力弹力摩擦力,性质记分明. 重心 决定重心两因素,几何形状和分布, 二力平衡来应用,两次悬挂可得出. 分布均匀形状定,对称图形即中心, 心在物外不稀奇,分布变化位更新. 弹力 恢复形变生弹力,必要条件是接触, 大小胡克定律定,方向要看咋恢复, 与面接触垂直面,绳子拉力沿绳走. 摩擦力 摩擦力,有两种,三具备,才产生,

接触挤压和粗糙,相对运动和“想动”, 想动没动静摩擦,相对运动冠“滑动”. 方向总跟相对反,常用假设来判定. 静摩擦是被动力,欲求大小用平衡. 滑动摩擦有公式,压力和μ来相乘, μ与面积没关系,压力并非恒物重. 注f滑 = μF N.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很重要,施力物体须找到, 先重力,再接触,其它外力莫丢掉. 力的合成 两力求合成,平行四边形, 大小和方向,均可做图定. 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角来取值, 最大和值最小差,角度减小值增加. 力是矢量有特点,分力可比合力大. 力的分解 力分解,逆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 理论可能无数种,依据效果来确定, 首先体会两效果,再作平行四边形.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实验来验证, 两拉橡皮条,效果要相同, 三力记录全,作图来验证. 两只弹簧秤,型号要相同, 拉力和木板,要求是平行. 夹角宜稍小,力太小不行, 标度稍小好,铅笔细更精. 加速度 速度变化快和慢,加速度大小来体现, a大速度变化快,a小速度变化慢.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能分解,能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 物体直线运动中,a的正负要分清, 初速方向定为正,反向为负同向正, a为负,是减速,a为正时速度增. 追击 两物同向来追击,追上相遇等位移, 速度相等关键点,距离最远或最近, 草图图象方法好,审题分析求严密.

中考状元学习方法

初一“我从来不熬夜” “初一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知识,很多的时间都用在吸收上了。”刘媛坦言从小学到初中是个飞跃,“就像我现在看高一的课本一样,很多知识都没懂,好像与初中的都没什么关系。”而且新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刘媛自有她的绝招。“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我觉得自己只要在学习上进入正轨了,生活上呀,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呀,自然也就随之进入正轨了。”她并不担心新环境会影响自身学习,反而觉得学习能带动对环境的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学习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 早上6:30起床,随手放一段英语听力,不拘什么材料,“主要是保持自己的语感”,7:20开始早读,正式上课了,她聚精会神,并拿出笔记本记下当堂课的疑问,下课了就找老师讨论,如果问了还是没有想通,她会在放学之后又找老师“追根问底”,“总之当天的问题当天一定要解决掉”。“不留遗憾”,这是她在采访中一直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但是,难题一定要自己先想,实在想不出了才去问老师,不能一开始就抱有依赖心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所进步。”有一次,因为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刘媛一下课就想解法,结果到放学了还是没结果,她才迫不得已请教了老师,得知答案后,她还不甘心,又询问了做这种题的技巧,回家后又认真思考了自己为什么当时没能配出来,直问到自己没有一点疑问了,才善罢甘休,算是把一个知识点弄透彻了。 回家之后,从晚上7:00开始做作业,并留出时间整理当天各科的知识点,“当然主要是英语和理科的,语文一般一周整理一次”。“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样听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做完这些事情,刘媛每晚大概10:00就能睡觉。“我从不熬夜”,她称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就是初中的最后关头她也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初二“放电影般回顾初一知识” “初二是关键,才上初一的时候很多学长学姐们就跟我们敲过警钟,我觉得这个时候有两方面的事情要做,学习新知当然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回顾与总结…旧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二不再有适应新环境的问题,然而环境熟悉之后,思想也容易松懈,刘媛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这个时候我开始有计划地看看初一的笔记,并做一定的整理工作。”语文背的较多,她就在早读时间花一半功夫大声诵读初一的课文,还把词语解释集中抄到一个本子上,早上或者晚上快速浏览一遍,把自认为难记的再在心里默记一遍,“我也会把课外遇到的新词和它的解释添在后面,当然,这一部分比较少,课外参考书我看得并不多”,一直冷静的刘媛笑了笑。 “数学主要就是总结一些觉得新奇的、或者没能顺利做出来的题目,然后把知识点列在后面,这样以后复习起来就会觉得与课本联系较紧密。”刘媛还会不时地总结一下哪部分知识出的题较多,大题多与哪里的知识相关,“初三复习的时候就容易抓住重点了”。 “英语的知识点看似零散,实际上彼此之间联系很紧密。”因此初二听英语课时,刘媛听到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马上回想以前讲过的类似语法,比如否定词提前的倒装句,刘媛会有意识地补充到之前的句法上,有时遇到新词,刘媛也会及时总结是否为以往词汇的派生词。一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p =F/S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 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高考状元必备笔记_高二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高二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其他学科 2011-07-04 14:37 高二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1.动量定理解题 动量定理来解题,矢量关系要牢记, 各量均把正负带,代数加减万事吉, 中间过程莫关心,便于求解平均力. 动量守恒 所受外力恒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碰前碰后和碰中,动量总和都相同, 矢量关系别忘记,谁正谁负要分清. 力的作用效果 时间积累动量增,空间积累增动能, 瞬间产生加速度,改变状态或变形. 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 动量动能二定理,解起题来特容易, 动量定理求时间,动能定理求位移. 弹簧振子振动 弹簧振子来振动,简谐运动最典型. a随回复力变化,方向始终指平衡, 大小位移成正比,位移特指对平衡注. 速度与a变化反,这个减时那个增,

动能势能互转化,周期变化且守恒. 注平衡位置. 振动周期 振动快慢周期定,固有周期不变更,一周方向变两次,四倍振幅是路程. 单摆 质点连着轻细绳,理想单摆就做成,重力分力来回复,小角度下简谐动.g和摆长定周期,振幅无关等时性,伽利略和惠更斯,前者发现后首用. 振动的 机械振动有三种,依据能量来分清.阻尼减幅能量减,简谐等幅能守恒,策动力下受迫振,外能不断来补充.稳定频率外力定,步调一致共振生. 机械波 振动传播波形成,振源介质不可省,质点振动不迁移,传播能量和振动,后边质点总落后,只缘波动即带动.两向垂直称横波,纵波两向必平行. 横波的图象 横波图象即波形,各个质点位移明.波长振幅可读出,传播方向须标清,逆着传向看走势,振动方向就可定.

反相振动正相反,同相振动完全同. 波的频率随波源,传播速度介质定, 波长说法有多种,振源介质共确定. 库仑力 点电荷间库仑力,平方反比是规律, 大小可由公式求,方向依据吸与斥。 电场线 电场线,人为添,描绘电场真方便, 场强大小看疏密,场强方向沿切线。 典型电场电场线 光芒四射正点电,万箭齐中负点电, 等量同号蝶双飞,等量异号灯(笼)一盏。 求电场强度 求场强,方法多,定义用途最广阔, 点电电场有公式,平方反比决定着, 匀强电场最典型,E、U关系d连着, 静电平衡也能用,合场强零矢量和。 电势能 电荷处在电场中,一定具有电势能, 电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还有零, 大小正负公式定,E=qU要记清, 电场力若做负功,电势能就一定增, 电势能,若减少,电场力定做正功。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基础知识扎实才是王道!! 第一章、物态和温度 知识点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 常用单位:摄氏温度—符号“℃” 3、摄氏度的定义: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分成100等分,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4、测量——温度计 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分类: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110℃ 1℃寒暑表体温计 测体温 用途测室温 量程-30℃~50℃ 1℃35℃~42℃0.1℃ 分度值 所用液体特殊构造注意事项 水银煤油(红) — 酒精(红)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2、熔化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

定义: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 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熔点:晶体熔化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举例: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知识点3、凝固 定义: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放热. 条件: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凝固点:晶体形成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举例:①冬天河流结冰②铜像雕塑 知识点4: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特征:吸热 两种方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状元手写笔记(初中物理)

找到我们最需要的根据;解决我们最关键的问题!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杠杆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说明:A.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 在力的作用下,不可以弯曲或伸缩;可以转动,但不一定正在转动 生活中常见杠杆:开瓶器、扳手、剪刀、核桃钳、天平、镊子等。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杠杆上)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施力物体是与杠杆作用的其他物体;作用点在杠杆上)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施力物体是与杠杆作用的其他物体;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示意图:在图上将杠杆五要素表示出来。 说明:画力臂的要求: 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 确定力的作用线,根据情况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 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用字母L1、L2表示。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状态: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器材:钩码、杠杆、支架、刻度尺 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方法:哪边偏高向哪边调) 说明:杠杆在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在支点左侧任意位置挂2个钩码,在支点右侧挂3个钩码,调节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量并记录L1、L2、F1、F2 说明:杠杆在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测量力臂 c.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重复b实验两次以上 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多次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性,得到可靠结论 得出结论的方法:归纳法 实验结论即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数学表达式:F1×L1= F2×L2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笔记——物理

衡水重点中学状元笔记 ——物理 一、力学知识点汇总 (1) 二、电磁学知识点汇总 (7) 三、常考公式汇总 (18) 四、物理经典大题题型案例 (29) 五、经典实验题汇总 (30) 一、力学知识点汇总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 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 A B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 a=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深圳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中考状元必备笔记_初 中 物 理 公 式

初 中 物 理 公 式 其他学科 2011-03-21 21:10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 用刻度尺测(2)路程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 (4) 力臂 = (5)液体深度 (6)物体厚 度h= a= Km 、m 、dm 、cm 、mm 等 1km=1000m 1m=100cm 面积(S ) (1) 面积公式 S =ab S=a 2 S=πR 2 = πD 2 (2) 体积公式 (3) 压强公式 1m 2=102dm 2 1dm 2=102cm 2 1cm 2=102mm 2 体积(V ) (1) 数学公式V 正=a 3 V 长=Sh=abh V 柱=Sh V 球= πR 3 (2) 密度公式 (3)用量筒或量杯V=V 2-V 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V =V 排=F 浮/ρ液g 部分露出时V 排=V 物-V 露 1m 3=103dm 3 1dm 3=103cm 3 1cm 3=103mm 3 时间(t ) (1)速度定义 (2)功率 (3)用钟表测量 1h=60min 1min=60s 速度( ) (1) (2) 则 1m/s=3.6km/h 质量(m ) (1)重力公式 (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 (4)用天平测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ρ) (1) 有 (2)压强公式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则ρ液= 1g/cm 3=1000 kg/m 3 合力(F ) (1)同方向F=F 1+F 2 (2)反方向F= F 1-F 2(F 1> N

F 2) 压强(p)(1)(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2)适用于一 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体) 1Pa=1N/m2 浮力(F 浮) (1)称重法 F 浮 =G-F 示 (2)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 =ρ 液 gV 排 (4)漂浮或悬 浮法F 浮 =G 动力、阻力则与单位相同即 可 功(W)(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 摩擦力做功 W=fs (2)总功W 总 =F 动 s W 总 =W 有 +W 额 有用功=Gh W 有 =W 总 -W 额 (3)η= W 有 =ηW 总 W 总 = (4) W=Pt 1J=1N.m =1w.s 机械效率(η)(1)η= = (2)η= = (3)对于滑轮组η=(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 数) (4)η= = 由于有用功总小 于总功,所以η 总小于1 拉力(F)(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 (f一般为摩擦力) 功率(P)(1)P= (2) P= = (3)从机器的铭牌上 读出 1w=1J/s =1N.m/s 比热(c)(1) Q 吸 =cm(t-t ) Q 放 =cm(t -t) 可统一 为Q=cm△t 则 (2) Q 放 =qm(q为J/kg m用kg) (3) Q 放 =qV (q为J/ m3 V用m3) (4)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 吸 =Q 放 (热平衡方 程) C的单位为 J/(Kg.℃),水的 比热为 4.2×103J/ (Kg.℃)物理

2020初中中考学霸状元提分笔记大全--物理篇

初中学霸提升成绩的 16 个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自己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与大师为伍,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自己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自己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6、预习习惯。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探索、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同学一定要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自己要适应老师,与老师共同进步,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同学。同学们要让自己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自己布置作业。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 多分的、50 多分的、30 多分的同学,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 分,下次40 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同学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自己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自己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自己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自己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祝大家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