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身体》 (2)

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身体》 (2)
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身体》 (2)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身体》(2)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身体》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从多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整体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

三、教学难点:

利用“解暗箱”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人体基本结构图、心脏与血管视频资料、写字操视频

五、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写字操吗?让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来做操。(配乐做操)

孩子们,你们学的真快,做的非常好。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更棒。准备好了吗,孩子们?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诉我。好,上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孩子们,在刚才的写字操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得到了锻炼?(学生回答)说的真好,手指、手腕、胳膊、肩、腰、头、脖子等,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你研究过我们的身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身体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观察身体的外形。

身体我们都非常熟悉,那你最想了解我们身体的哪些问题?(学生充分说一说)

问题预设:1、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他们有什么用?

2、身体内部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3、以前我们学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类,我想知道我们的身体能不能分类,可以怎样分?

4、我想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5、我想知道心脏是怎样运输血液的。

6、我想知道我们吃的事物在身体里面是怎样变化(旅行)的。

……

孩子们,你们真是爱提问题的孩子,相信,随着我们的学习与成长,我们会逐步揭开其中的奥秘。提出问题,我们成功的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刚才有位同学提出要把我们的身体分分类,大家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好的建议?(学生建议)

活动一:身体外部分类。

好大家相互观察、可以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边说边完成板书。(画)

再体验一下,可以边说边摸一摸。

2、观察身体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外部把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外部看得见的部分我们通过观察讨论已经解决,那还有很多同学想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是什么样子,哪位同学有好办法?

生说预设:1看一看,在身体表面会不会有模糊的痕迹,2猜猜看3用手触摸,感受一下,可能也会有发现的4我觉得可以猜,我想内部器官在外面一定会有痕迹的,可以通过碗面的表象,猜猜身体内部有什么。5我觉得可以用手捏一捏猜里面有什么6听一听,是不是会有新发现……

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试试看怎么样?我们小组内进行?()哎,有没有话与小组长说?(我要提醒小组长,在组内达成共识的,就要记录下来)我很赞同,给大家准备了1号信封,请打开,这是一张记录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好,开始吧

小组合作推测:

记录预设: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完成的小组用行动向老师表示。

汇报交流,小组补充完善。

打开暗箱:——人体内部器官图

孩子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我们的研究是不是都正确呢?可以把身体打开看看吗?我有一段医学家们解剖验证的材料,想看看吗?一起来看:

(边看边介绍)

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骨胳包着内部器官,在我们的胸腹部主要有肺、心、肝、胃、脾、肠等器官,血管和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归纳总结:孩子们,看,只要我们努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一起回顾刚才的方法(总结方法并板书)看、摸、听,对,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些推测方法。(完善板书)

3、研究感觉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对了,在刚才的看、听、摸的活动中,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是我们身体上的感觉器官发挥了重要作用,再认识一下(出示ppt)他们有什么结构特点和功能呢?我们继续研究。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器官来研究。有研究就要有记录哦,请我们的2号信封来帮忙。开始吧。

有小组用漂亮的坐姿告诉我,他们准备向大家展示了。其他小组加油。

好,同学们都坐好了,有请把我们的研究再次分享。(换投影)还有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孩子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眼睛有眼球,可以看,手可以拿、捏、握、抓,干很多事情,下面我们就用他们来做游戏。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来总结一下,我们发现用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活动:②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

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会系吗?选两名同学来试试。(请,)听好口令:你用一只手,你用两只手。预备,开始。停!大家有什么感受?说说吧。我们有两只手,多好啊,我们一定要善待它们。

孩子们,我们还有两只脚,两条腿,两只耳朵……大家可以在课下设计活动继续研究,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孩子们,完美的身体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完美的事常常有,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想想看他们的生活——方便吗?那当我们遇到他们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相信你做的一定会更好。

三、拓展延伸应用升华

孩子们,学知识、用知识。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跳绳秀。请在欣赏完后谈谈自己的发现。谁想说?(学生说一说)是啊,在精彩的表演中,我们的手、脚、腿、胳膊、肺、脑、心脏都参与了活动,想知道我们的心脏是如何参与的吗?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看:

视频展示血液在体内的运行。

孩子们,在心脏工作过程中,还有肺、血管等参与了活动。一件平常的活动,却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完成的。

是啊,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台复杂的机器,用课本上的一句话,就是——(齐读)(ppt)课前我们学的那节操能学的这么快,做的这样好,也是我们身体多个器官共同完成的。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孩子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说)

孩子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对我们都非常重要,我们要从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课!

附板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课题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一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化批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

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板书 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 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 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 的工具等) 2.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 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全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全集 第一单元复习 一、判断题: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的。 3、不同的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是不同的,但颜色是相同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种子萌芽时,最先长出的是根。() 6、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需要浇大量的水。() 7、凤仙花播种时,种子在土中的深度一定要超过2 厘米。() 8、不同方向放置的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是相同的。() 9、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10、植物种子萌发时,它的根和茎是同时生长的。() 11、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一定是向下的。() 12、植物种子萌发时,最先穿破种皮的是叶芽。() 13、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4、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防止水的蒸发。() 15、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16、根能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

17、所有植物的根都能繁殖后代。() 18、根能够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9、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20、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不是由植物的根吸收的。() 21、刚出土的凤仙花幼苗的茎上长着一对子叶。() 2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23、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24、茎具有运输作用,主要是因为茎内有许多小管子。() 25、把芹菜放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整株芹菜会变成红色。() 26、凤仙花茎上的芽以后都会长成枝和叶。() 27、所有植物的茎都是垂直于地面向上生长的。() 28、凤仙花开花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29、当凤仙花不再长高时,意味着它快要开花了。() 30、凤仙花的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31、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不能裂开。() 32、每个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数量是一样的。() 33、凤仙花在长出花蕾后,植株还会继续长高。() 34、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35、凤仙花的花朵常常两三朵同生叶腋部位。() 3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37、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38、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黄褐色。()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 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硏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 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2020年秋期三年级科学学习评价测试题(一) 第一单元水 等级 ______ 一、我来填空: 1.________ 冰是_____________ 态的水,水是_____ 态,水蒸气是的水。 2.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_____ 的高低以及是否_____ 有关。 二、我来选择:把正确答案番号填入下表,未填入方框不得分。 1.把湿衣服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 A.太阳把水吸收了 B.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C.水掉到地上了 2.在屮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好杯口并扎紧,乙不盖,两杯均放在通风向阳无雨处,两天后 A.甲杯中的水更少 B.乙杯中的水更少 C.两杯一样多 3.—般情况下,在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会沸腾, 这时的温度是

A.约100°C B.—定是100°C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5.水通常会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A. O O C B. IOO O C 6.水结冰后,体积会 C.不确定C.不确定C. 50°C C.不确定 7.试管里的冰融化成水,液面会

10. 把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相同的水中 A.食盐溶解得多些 B.小苏打溶解得多些 C.无法比较 11. 可以把沙子和食盐分离的方法是 A. 用筛子筛 B.用磁铁吸 C.放入水中过滤后蒸发 12.分离食盐和水 时, 应在什么时候熄灭酒精灯火焰 A.水干后 B.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 C.等酒精灯自然熄灭 13.乒乓球被踩瘪 了, 怎样能恢复原状 A.再踩一下 14.撕纸和捏橡皮泥 B.放入热水中 C.不要了,重新买新的 A ?只是形状变化了,本质上没变 B. 纸和橡皮泥巴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纸和橡皮泥了 C. 一点变化都没有 15.天上有下不完的雨,是因为 A. 天上的水很多 B. 水通过三态变化在不断循环 C. 天上的雨会下完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我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答案填入方框,否则不得分。 A ?上升 B ?下降 C.不变 8?水和冰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 A.温度的变化 B.容器的变化 9 ?杯中糖块溶解的最快的是 C.体积的变化 IOr 4(rc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P2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P3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P4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P7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P8 6.???????????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 绿叶 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P11 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的养料。P12 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 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P13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 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P15 1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 开花结果。P17 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18 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P18 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 茎。P20 补充:

1.??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2.??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3.??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4.??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5.??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6.??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7.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P35 8.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 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9. 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 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而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1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3.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 2. 锯条颤抖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

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26分) 1、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适宜的()和温度等条件。 2、蚕的一生会经历()、生长发育、()、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 3、物体的()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进行测量。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性质制成的。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20分): ! ()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2、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一定是向上的。 ()3、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4、蚕宝宝一生要蜕皮3次。 ()5、蚕的一生变化:卵——幼虫——蛹——成虫。()6、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7、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8、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 ()9、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 ()10、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20分): 1.凤仙花种子萌发后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2.、植物体各个部分所需的养料是由()来完成运输的。 A、根 B、茎 C、叶 3.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 A、猫 B、苍蝇 C、金鱼 4.下列动物中,由妈妈直接生下来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5.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 A、0℃—100℃ B、0℃—42℃ C、35℃—42℃ 6.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A、棒冰周围的水蒸气 B、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人教版_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8、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 11、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也就是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相同与不同。 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14、叶是(有生命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21、植物的一生经历:种子——生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长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22、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 大树 植株高达,茎粗、 很硬,多年生寿命长, 是木本植物。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小草 植株矮小,茎细、较 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 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 相同点: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寿命都短, 都是草本植物。 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完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曾文奇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

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0分) 1.()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我国,我们使用的温度单位是 ()。 2.风有()、()的不同。 3.天气谚语可以分为()、看风、()和看物象四类。 4.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火柴、这是因为放大镜有()的作用。 5.磁铁能够吸(),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 二、我会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水泥马路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会留有一条缝隙,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为了行人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竺可桢 C.袁隆平 3.“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谜底是()。 A.下雨 B.下冰雹 C.沙尘暴 4.蚕的头很小,头上有适于咀嚼桑叶的()。 A.牙齿 B.口器 C.舌头 5.“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A.直射 B.放射 C.折射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每天室外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4.马王堆出土的汉代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5.磁铁有无数个磁极。() 6.照相机镜头中的透明镜片是凸透镜。() 7.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9.熄灭酒精灯时,用嘴一吹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防止火灾。() 10.我们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数据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四、我会连(每连对一条得1分,共6分) 小孔成像折射张衡发明液体温度计 平面镜反射牛顿发明了“相风铜鸟” 三棱镜直射雷伊色散实验 五、我会答(共4分)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至少写四种)(4分) 答: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习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由六大器官组成,其中与植物体的营养有关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殖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的根能将植物体__________在土壤中,并从泥土中吸收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叶的功能包括散失_________和制造_____________。植物体的各器官都靠茎连接,茎有支持作用和输送__________的作用,将根吸收的____________和叶制造的___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_____________。 3、做根吸水实验时往水中滴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树木、棉花的根系是___________,小麦、大葱的根系是_____________。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植物的根向___________生长,根的生长速度_____________。 5.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就是从一粒_____________成长为一株植物的。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利用泥土中的____________ 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制成的。 7.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位于__________中,受到__________的保护,________ 的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是相适应的。 8.将新鲜的小树的一段嫩枝条,插在红色墨水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横切面,会看到一圈红色的___________;观察其纵切面,会看到一条条红色的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有____________作用。 9.“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茂密的树叶通过__________,降低了大树周围空气的______________。 10.“北大荒”国有农场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可以为我们提供__________;大兴安岭成片的森林可以为我们提供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植物的根需要不断地消耗体内的“食物”,由此可知植物的茎输送叶制造的“食物”的方向是( )。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从外向内 D.从内向外.2.大豆的豆荚(果实)成熟干燥后,豆荚裂开,里面的种子会( )。 A.弹射出去 B.慢慢垂直落在地上C.贴在豆荚里面 D.种皮也随之裂开3.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实验.可知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包括( )。 A.阳光、肥料 B.阳光、水分、空气 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肥料、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4.植物的花和果实中的养料的来源( ): A.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B.叶制造的“食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题(一) 1、蚕是一生要经过多次变化的(昆虫)。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宝宝爱吃(桑叶),它一出卵,我们就要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4、养蚕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 5、在养蚕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并记录蚕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记录可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6、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7、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8、要把蚕宝宝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9、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互相传染。 10、蚕生长到一定得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1、蚕从蚕卵里出来后,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六次)蜕皮,其中在蚕蚁时(四次)蜕皮,在茧里(两次)蜕皮。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一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试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能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2、情感价值观: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3、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合作探究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 三、器材准备: 磁铁、探究磁性的材料(导线、纸、橡皮、铁钉、泡沫、订书钉、钥匙、光盘、磁盘、塑料纸、玻璃片、布、回形针)、硬币、长颈瓶、记录表等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乒乓球,让其吸在自己的身上。问: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磁铁》) 2、师:是不是有了磁铁乒乓球就能吸在任何物体上了呢?《学生答,师演示》到底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大家想不想来研究一下呢?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教师提供材料,学生猜测分类 (1)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材料),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

多物体来测试吗?(课件展示文中小朋友的对话图)在这些物体中,有的能被磁铁吸引,有的不能被磁铁吸引,你们能将他们分成两类吗? (2)那好下面请材料员上来领取取材!(分发器材)学生分类! 2、领取磁铁,进行验证 (1)好!张老师发现大家都已经分好了!那么同学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要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分对?你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磁铁进行试验验证!(课件展示文中小朋友的对话图) (2)教师分发磁铁!学生验证! 3、归纳总结,形成“磁性”概念 (1)学生交流验证结果,教师课件展示。 (2)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那请大家在仔细看看:在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中,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的确!能被磁铁吸引的这些物体都是由铁一类的材料加工而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作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板书:磁铁能吸铁——磁性)(4)教师出示一支圆珠笔,它能被磁铁吸引吗?——把它拆开分别来试。 (5)那么你认为在咱们的教室中,有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抽2-3名学生进行验证) (6)师问通过以上的研究你认为我们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比较可靠些呢?为什么是比较可靠,而不是一定可靠呢?因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制物体,同样它还能吸引其它一些金属。想知道吗? (7)师出示镍niè、钴gǔ、及一些合金(不锈钢)的图片。 4、取硬币游戏 (1)合金在我们生活中见的比较多。比方说生活中常见的硬币,教师出示1圆、5角、1角、5分、2分的硬币并把它们放入透明的盒子中,在这些硬币中有些就是合金能被磁铁吸引。想知道是哪几种吗?请个同学带上你的磁铁来告诉大家吧。 (2)学生用磁铁来吸硬币,1圆、5角。不锈钢1角被吸住拿出来了。铝制1角、5分、2分吸不住拿不出。 (3)师问其中的原因,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好让我们更具体的来了解一下这些硬币吧。师屏幕出示资料《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