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模拟]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肾气虚有关_________

A.经行吐衄

B.月经过多

C.闭经

D.经行头痛

E.经期延长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中气不足所致妇科病证中,哪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月经过多

B.崩漏

C.产后腹痛

D.阴挺

E.带下病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六淫与"内生五邪"中与妇科关系最大的是_________

A.寒、热、暑邪

B.寒、热、湿邪

C.风、湿、热邪

D.风、寒、湿邪

E.寒、热、风邪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_________

A.气血失调

B.直接损伤胞宫

C.脏腑功能失常

D.损伤了冲任(督带)

E.邪气阻滞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热邪无关_________

A.月经过多

B.崩漏

C.月经先期

D.带下过多

E.子肿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6题:

寒、热、湿邪导致妇科疾病,主要易引起什么病变_________

A.肝

B.脾

C.肾

D.气分病变

E.血分病变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7题:

生活因素是致病的条件,下列哪项不是妇科疾病主要致病因素_________

A.劳逸过度

B.工作环境

C.饮食失节

D.房劳多产

E.跌仆损伤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8题:

下列病证中,哪项与气虚统摄无权有关_________

A.痛经

B.月经过多

C.月经过少

D.经行吐衄

E.?Y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9题:

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_________

A.胎萎不长

B.不孕症

C.痛经

D.月经先期

E.月经后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0题:

肝血不足,孕后血聚养胎,肝血愈虚。肝阳偏亢,甚则肝风内动,发为_________

A.子宫脱垂、胎漏

B.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C.妊娠眩晕、妊娠痫证

D.妊娠腹痛、胎动不安

E.月经过多、崩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1题:

下列病证中哪项与肾气虚无关_________

A.不孕症

B.月经先期

C.滑胎

D.妊娠恶阻

E.闭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2题:

以下哪项病症与热邪有关_________

A.月经过少

B.经行乳房胀痛

C.月经先后无定期

D.月经过多

E.月经后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3题:

精血不足,胞脉失养,易导致_________

A.月经量少

B.经行先后无定期

C.经行泄泻

D.带下病

E.月经先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4题:

肾阴虚导致的妇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子肿

B.子晕

C.崩漏

D.闭经

E.经间期出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5题:

下列哪项病症与寒邪有关_________

A.痛经

B.崩漏

C.月经过多

D.月经先期

E.经间期出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6题:

导致妇科疾病之情志因素中以何项为常见_________

A.悲恐惊

B.怒思恐

C.怒思悲

D.喜悲怒

E.忧恐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7题:

下列病症中,哪项与肝郁化热有关_________

A.缺乳

B.痛经

C.月经过多

D.月经过少

E.经间期出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8题:

"气血失调"是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A.气病必及血

B.百病皆生于气

C.血病必及气

D.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E.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9题:

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

A.肝、脾、胃

B.肾、脾、心

C.肾、肝、脾

D.肾、脾、肺

E.肝、脾、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0题:

下列病症中,哪项与气虚,血失统摄有关_________

A.经行吐衄

B.月经过多

C.经间期出血

D.月经过少

E.滑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1题:

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下列哪项是错的_________

A.饮食不节

B.跌仆损伤

C.房劳多产

D.劳逸失常

E.七情内伤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滑胎

[B].不孕症

[C].带下过少

[D].经行浮肿

[E].子肿

第22题:

肾气虚,胎失所系,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A

详细解答:

第23题:

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暖宫,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B

详细解答:

[A].月经先期

[B].月经后期

[C].月经先后无定期

[D].痛经

[E].闭经

第24题:

肾虚肝郁,血海蓄溢失常,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C

详细解答:

第25题:

肾气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A

详细解答:

[A].子肿

[B].滑胎

[C].带下过多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子晕

第26题:

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湿下注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C

详细解答:

第27题:

肾阳虚,血失温运而迟滞成瘀,发生肾虚血瘀,导致_________

参考答案:

D

详细解答:

[A].痛经

[B].带下过少

[C].胎动不安

[D].子晕

[E].滑胎

第28题:

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不畅,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A

详细解答:

第29题: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D

详细解答:

[A].痛经

[B].闭经

[C].经期延长

[D].产后血劳

[E].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30题:

血虚,冲任血海匮乏,不能由满而溢,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B

详细解答:

第31题:

产后精血亏损,冲任血海空虚,脑髓失充,脏腑虚损,可发生_________

参考答案:

D

详细解答:

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不孕。 5.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起。 7.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期或近绝经患者。 用法:LHRHa 150 u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用3-6个月。 (3)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肝 功能情况,每月查肝功一次,若异常则停药。 (4)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 10mg Bid×3-6月;或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共3个月。 2、手术治疗: ⑴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宫腔镜切除。 ⑵子宫切除术(全宫或次全宫,筋膜内子宫切除):适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2.5月妊娠大小,月经多伴失血性贫血,肌瘤生长较快,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失败或肌瘤切除后复发。 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 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若患者不愿意切除也可保留。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7.厥阴病的病理特点,主要是阴阳相争、_______________。 8.青色主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小儿惊风。 9.望舌苔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内容。 10.气虚发热的临床特点是长期低热、_______________则甚。 11.滑脉的形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_______________。 13.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寒肢凉、舌淡胖、脉微细,此属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1.中医诊断学 2.客色 3.大头瘟 4.阴黄 5.假神 6.外感表虚证 7.并病 8.镜面舌 9.绝脉 10.气分证候 六、问答题 1.试从闻诊上简要区别喘证与哮证、虚喘与实喘。(4分) 2.阳明腑实证和热入营血证,皆可出现神昏谵语,试从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别。(5分) 3.简述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的异同。(6分) 七、病案分析 赵某某,男,30岁,工人。患者于五天前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浓痰,鼻塞流浊涕,未及时就医。现症转壮热,口渴,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选择最佳辨证方法(2分) 2.辨证诊断(5分) 3.证候分析(8分) 中医诊断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鼻柱黑C、眼眶黑 D、口周黑E、青黑 2、瘿瘤多见于: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 D、痛证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 A、脾胃气虚B、肝胃蕴热C、脾胃湿热 D、肾病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中取即得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 D、沉取即得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B、实C、数 D、缓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 A、肝病B、痛证C、痰饮 D、宿食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阳虚 D、肾绝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 D、表实里虚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B、口渴饮冷C、呼吸微弱 D、四肢厥冷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 D、表热里寒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 D、缓而不怠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 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

《中医内科学》答案

中医内科辅导资料参考答案 一 1 - 5 D D D B D 6 -10 C E B C E 11-15 B C D B C 16-20 D D E B E 21-25 A D D E C 26-30 C E C B E 31-35 A C D E E 36-40 C A E B D 41-45 B D B C C 46-50 B B E A E 51-55 A D C D E 56-60 B C E A E 61-65 D B D C C 66-70 D E C E D 71-75 D C D B E 76-80 C A E B E 81-85 D A B B E 86-90 A/EC B D D 91-95 B D D E E 96-100 B E B D C 101-105 B E E E B 106-110 B B B C C 111-115 C B C D C 116-120 A D E A A 120-125 A C E C D 126-130 B B D C C 131-135 B A D D C 136-140 D A E A E 141-145 D B A D E 146-150 D C A D C 151-155 D B C E A 156-160 D C B C E 161-165 A A E B D 166-170 B B E A A 171-175 B A E D E 176-180 D A E A C 181-185 A C A E D 186-190 B B E C C 191-195 B B C C C 196-200 A A E A E 201-205 D C A E A 206-210 D D C C D 211-215 E D B C A 216-220 E A D B C 221-225A E C B B 226-230 A C D E E 231-235 D C E B A 236-240 C A E B C 241-245 E A E B D 246-250 C A E E C 251-255 B C B D A 256-260 E E B E C 261-265 C D B B A 266-270 E C B E B 271-275 A C A E A 276-280 B E A C D 281-285 C B B A A 286-290 B E A D C 291-295 C A B D C 296-300 A C B A C 1 试述中风、痫病、厥证、痉病临床表现异同点

中医妇科常见病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 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 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月经量少

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 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有热加丹皮、栀子。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 1、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黄芪、白术、

妇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妇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阴道炎,淋病,尖锐湿疣的健康 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指导妇女月经期,产期及流产期防止感 染。 2、加强对公共卫生设施(容浴室、厕所、游泳池等卫生 管理。 3、讲明彻底诊疗的必要性,督促病人诊疗后应复查分泌 物。嘱器按医嘱在每次月经干净后来门诊复查白带,如连续3次检查阴性方可为治愈。 4、已婚者应检查配偶,如发现有感染者需同时进行治疗。 二、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的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应重视妇科普查,定期发现炎症积极治疗。 2、同时要做好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人流后的 自我保健,重视个人卫生,增强体质锻炼,避免发生急性盆腔炎,如有急性炎症激素彻底治疗。 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开展防癌知识宣教工作,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督促已婚妇女应定期戒手淫普查,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肿瘤病人出院后应遵医嘱定期随访,如发现有

引导流血,大小便异常,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诊。 2、术后指导病人注意保持个人卫生,3个月内应避 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并遵医嘱用药。 3、保持乐观情绪,合理调理饮食,生活起居要有 规律,鼓励病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 活动,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康复。 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1、葡萄胎排出后,部分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恶变的可 能,故定期随访很重要,至少持续两年,以便早期发现。 2、葡萄胎清除后每周做HCG定量测定,直至降到正常水 平。开始3个月内人每周复查1次,次后3 个月没半 个月查1次,然后每月1次持续半年,第二年起改为不 半年1次,红随访两年。 3、随访的内容包括:有无阴道流血,咳嗽,咯血及其他转 移症状,并做妇科检查,盆腔B超,及X线检查。4、葡萄胎处理后应避孕1—2年,宜用阴茎套或阴道隔膜, 宫内节育器可能混淆子宫出血,原因含有雌激素的避孕 药有促进滋养细胞生长的作用,故不能采用。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 A、痛经 B、月经后期 C、带下病 D、月经先期 E、不孕症 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子肿 B、闭经 C、子满 D、阴痒 E、经行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多 B、产后发热 C、恶阻 D、阴疮 E、子淋 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B、月经先期 C、经期延长 D、经间期出血 E、月经过多 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少 D、月经先期 E、月经过多 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产后血晕 B、产后发热 C、恶露不绝 D、产后腹痛 E、产后抑郁 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月经过少 C、闭经 D、痛经

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少 B、癥瘕 C、闭经 D、月经后期 E、痛经 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妊娠腹痛 B、带下过多 C、月经过少 D、月经后期 E、闭经 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行吐衄 B、妊娠恶阻 C、月经先期 D、经行乳房胀痛 E、经间期出血 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先期 B、胎漏

C、滑胎 D、胎萎不长 E、产后血晕 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间期出血 B、带下过多 C、经行吐衄 D、滑胎 E、经期延长 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 A、经行发热 B、崩漏 C、经行身痛 D、痛经 E、产后发热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 A、滑胎 B、带下病 C、胎动不安 D、子宫脱垂 E、崩漏

六种妇科病更适合看中医

六种妇科病更适合看中医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 关键词:调经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和出血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疗效令人满意。 月经不调的分型 月经先期:1、血热型。2、气虚型 月经后期:1、血虚型。2、血寒型。3、气滞型 月经先后不定期 应对方法:补肾,还是补肾 调经以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之异、调理气血为原则。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养血活血;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所阡气。“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此外,调经又当分清先病后病。因为月经不调而生病的,先调经;因其他疾病而引起月经不调的,则应当先治病。并且适当照顾平时与经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等。 二:习惯性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自然产下,不具有生存能力,连续3次以上者,中医称"滑胎"。为气血不足或肾气虚弱,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而致。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关键词:滑胎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为母体先天不充,或后天受损;或父体先天、后天原因以致男精不壮;或因男女双方皆不足、近亲婚配,影响胎儿发育。还有因孕后起居不慎、房事不节或情志不调,稍有劳作便致滑堕者。诊断凡连续自然堕胎或小产三次以上者,可诊为滑胎。滑胎的临床经过可表现为胎漏、胎动不安,亦可开始便已难留而为堕胎或小产。有些人甚至每怀孕到一定月份则自然滑堕。 注意: (1)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B、C、E等。 (2)黄体功能不足者尽早应用黄体酮预防流产,治疗持续到妊娠第9周一10周。 (3)子宫畸形应在末妊娠前先行矫治手术,术后避孕一年。 (4)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末妊娠前作宫颈内口松驰修补术。如已妊娠,最好在妊娠12周~20周行子宫内口缝扎术。至妊娠足月有临产先兆或拟作选择性别宫产时,再拆除缝线。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保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妇科疾病一直是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治疗过程复杂,且较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笔者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妇科疾病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妇科疾病健康教育预防与保健,丰富了妇科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断加深了中医知识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自觉地在健康教育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宣教和普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有效降低了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现小结如下。 1.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女性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意义中医学在数千年医疗护理妇科疾病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保障母子健康、防治妇女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理论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符合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至今仍为人们乐意接受。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等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导,结合预防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的框架下,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过程,使妇女更好地自我护理和保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中医妇科

相关健康、疾病及预防的知识,使之能正确理解自身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在情志调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整、疾病防治等方面积极配台,在促进妇女健康、防止发病、疾病痊愈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2.1体现中医的整体观,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辨证施治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竞争压力、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生很大改变,特别是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症、反复流产、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是以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根据疾病不同的证候、个体的体质、不同的时令、地域等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选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全面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体现治未病的预防观,开展女性妇科疾病保健教育指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Al型题 l·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 B·湿温病证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证 2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 A·气虚发热 B·血虚发热 C·阴虚发热 D·湿温潮热 E·骨蒸潮热 3·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 A·进食辛辣 B·剧烈活动 C·衣被过厚 D·睡眠之中 E·气候炎热 4·自汗、盗汗并见"的病理基础是 A·阳气不足 B·精血亏虚 C·阴阳两虚 D·津液不足 E·以上均非 5·日间汗出,活动后更重的称为 A·盗汗 B·自汗 C·黄汗 D·战汗 E·大汗 6·太阳经头痛的特点足 A·前额连眉棱骨痛 B·两侧太阳穴处痛 C·后头部连项痛 D·头痛连齿 E·头痛昏沉 7·痰湿内阻所致头晕表现的特征是A·头晕胀痛 B·头晕眼花 C·头晕昏沉 D·头晕耳鸣 E·以上均非 8·淤血阻滞胸部脉络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A·胸痛彻背 B·胸痛咳血 C·胸部刺痛 D·胸痛喘促 E·胸痛走窜 9·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船之上,称为A·目眩 B·日昏 C·雀目 D·目痒 E·内障 10·渴不多饮见于 A·阴虚 B·湿热 C·痰饮 D、感血 E·以上均是 11·下列各项,属肝郁牌虚的是 A·肛门灼热 B里急后童 C·大便溏结不调 D·大便完谷不化 E、以上均非 12·大便完谷不化,多见于 A·阴虚 B·脾虚 C·肝郁乘脾 D·伤食 E湿热 13·下列哪项与肾气不固无关 A小便失禁 B·小便涩痛 C·睡中遗尿 D·尿频而清 E·余沥不尽 14·阳虚患者的小便异常,与下列哪项无关A·尿急而涩 B·尿频而数 C·尿清而长 D·尿多而遗 E·尿少而肿 15·下列各项,可见饥而不欲食症状的是A·胃火炽盛 B·胃阴不足 C·胃强脾弱 D·脾胃气虚 E·肝胆湿热 Al型题

妇科疾病大全 病因篇

1、阴道出血的原因:01、内分泌功能失调,出现子宫及阴道发出血。0 2、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常见的有流产、宫外孕、子宫复旧不全等。0 3、炎症:外阴溃疡、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等。0 4、性交不当、生殖道损伤、宫内节育器(异物)、雌孕激素使用不当。0 5、生殖器肿瘤。0 6、与全身疾病有关:血小板减少紫癜,再障贫血等。 2、外阴炎:病因:不洁性生活,糖尿病患者的尿道刺激,或使用不洁护垫等。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时加重,局部充血、肿胀等,有时还形成溃疡或湿疹。相关检查:常规妇检,查明病因化验:分泌物常规、BV、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等。治疗:药物治疗(根据化验结果对症用药,消炎)结合物理治疗,局部用药,光谱等。 3、前庭大腺(巴氏腺)炎——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囊肿:病因:是由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的炎症,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肠球菌、沙眼衣原体、淋菌等或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一侧疼痛、肿胀、有的不能行走,局部红肿、发热、压痛明显,严重的还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囊中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感到外阴不适等。相关检查:常规妇检,查明病因化验:分泌物常规、BV、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等。治疗:药物治疗(根据化验结果对症用药)结合物理治疗,局部冲洗、用药、光谱等进行腔内介入治疗为主,如果形成脓肿或囊肿还需要切开引流或做造口术。 4、滴虫性阴道炎:病因:直接传染、间接传染临床表现:稀薄的泡沫样状白蒂增多(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及外阴瘙痒,若由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则呈脓性,分泌物可有臭味、灼热、疼痛、性交痛、尿频、尿痛,有的还有血尿,少数患者无炎症反应的带虫者。相关检查:常规检查、查明病因化验:分泌物常规、BV、衣原体、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病因 要点一寒热湿邪 1.寒邪 2.热邪 3.湿邪 要点二情志因素 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以怒、思、恐为害尤甚。 要点三生活因素 1.房劳多产 2.饮食不节 3.劳逸失常 4.跌仆损伤 5.调摄失宜 要点四体质因素 妇产科疾病与体质关系密切。 病机 要点一脏腑功能失常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均可导致妇产科疾病,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三脏。 1.肾的病机临床上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及阴阳两虚。 2.肝的病机常见有肝气郁结、肝经湿热、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3.脾的病机脾的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 4.心的病机若忧愁思虑,积想在心,心气不得下通于肾,胞脉闭阻,可出现闭经、月经不调、不孕;心火偏亢,肾水不足,则水火失济,出现脏躁、产后抑郁等。 5.肺的病机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而输精微,通调水道。若阴虚火旺,经行阴血下注冲任,肺阴益

虚,虚火灼伤肺络,则出现经行吐衄;若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可引起子嗽或妊娠小便异常、产后小便异常。 要点二气血失调 1.气分病机气分病机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的不同。 2.血分病机病在血分,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之分。 要点三冲任督带损伤 冲任督带损伤的常见病机是冲任损伤、督脉虚损和带脉失约。 要点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1.子宫形质异常 2.子宫藏泻失司 3.子宫闭阻 胞脉、胞络是脏腑联系胞宫的脉络。若胞脉胞络受损,同样可发生闭经、痛经、崩漏、不孕等病。胞宫、胞脉、胞络虽各有自身受损的病机,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常相互影响。 要点五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以肾气为主导,由天癸来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由胞宫体现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引起生殖轴功能失调,发生崩漏、闭经、迟发或“早发”绝经、流产、不孕症等妇科病。而调经、种子、安胎的关键就是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平衡协调,其中补肾气、资天癸最为关键。所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又是妇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错误的是 A.脏腑功能失常 B.气血失调 C.冲任督带损伤 D.胞宫、胞脉病变 E.外感六淫 【正确答案】E 生活因素导致妇科病不包括 A.跌扑损伤 B.劳逸失常 C.内伤七情 D.房劳多产 E.饮食不节 【正确答案】C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妇科病的优势 妇科病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 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通过食物调理,休息后就能缓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对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则适合中医药治疗。 实践证明,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因此在治疗方面,针对以上述临床常见病症,选择中药治疗的首要应当选用像妇炎芄一类杀菌性强同时能有不错的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 中医治疗讲究“个性化”,即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根据患者致病因素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居住环境和病程症状不同, 分析归纳,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大夫每次开出的处方都是“原创”,都是为患者量身订做的方药。治疗疾病时,中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而是从整体出发,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的个性化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点。 当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或多或少患功能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焦虑、健忘、四肢乏力、手脚发麻、头晕心悸、食欲下降、面色苍白或萎黄、面部黄褐斑等,而体检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此时应及时用中药调理。中药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治病机制,使人体的失衡状态调整到较好的水平,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发生。当您患了妇科病四处求医,而单纯应用西医西药治疗而无明显效果时,不妨求助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收到明显疗效。 优势一:痛经、月经不调等大部分功能性疾病,中药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为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动植物,毒副作用少,有些中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如山药、茯苓、大枣、莲子、苡仁,药食同源,在调节月经、促进排卵中常被使用。特别在因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不调、量多、闭经等疾病时优先使用中药调理,可有效避免用某些激素类药对患者的影响。 优势二:中药能够免除手术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减少痛苦,这是中医药治疗妇科病的又一特点。如一些小的子宫肌瘤,对于接近绝经期或未生育的妇女,可用中药理气活血,软坚化瘀治疗。有的患者在治疗粉刺、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同时,还可达到祛斑美容的功效。用天然中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在手术前后、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

妇科病因病机复习课程

妇科病因病机 病因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是指人体对病邪的防御、抗争和康复的能力。当邪气侵入人体与气血相搏,正气不能战胜邪气时,邪气就会使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冲任和胞宫的功能而导致妇女经、带、胎、产等各种妇科疾病。 导致妇科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寒、热、湿邪;内因七情中以怒、思、恐居多。此外,多产、房劳、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等因素,均能影响妇女脏腑、气血、冲任督带正常生理功能,致使妇女经、孕、产、乳发生异常,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上述六淫、七情及其他致病因素,基本属于外因,体质的强弱为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故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实行计划生育,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防御疾病的重要环节。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皆能导致妇科疾病,但因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与血相搏而导致妇科病证,故重点加以论述。 1.寒邪

寒邪致病,分为外寒与内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性主收引、凝滞,易致血液运行不畅,其次阳气受伤,水湿失于温煦运化,影响冲、任、督、带及胞宫、胞脉的功能,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带下、癥瘕、不孕、妊娠水肿、产后发热、产后身痛等妇科疾病。 2.热邪 热有外热与内热之区别。至于热毒即实热中之重证,即所谓热之极为毒。 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易动血,迫血妄行,使冲任不固,血海不宁,可导致月经先期、崩漏、倒经、胎漏、赤白带下、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 3.湿邪 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区别。 湿为阴邪,重浊腻滞,易阻气机,湿邪易与其他致病因素相结合。湿与热相结则为湿热,湿与寒相结则为寒湿。湿邪伤于冲、任、督、带及胞宫、胞脉,可导致月经过多、闭经、痛经、带下病、阴痒、不孕症等;若在孕期,可出现妊娠恶阻、妊娠水肿等病。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当妇女受到外来的精神刺激过度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机体内部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影响到冲、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二、妇科病的危害*三、妇科病预防方法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1、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当归调理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 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2、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黄芪调理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 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3、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鲜藕鸡冠花散调理 新鲜鸡冠花、鲜藕汁、白糖各500克。新鲜白鸡冠花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汁1次,再加水煎,共取汁3次,再加入鲜藕汁,煎煮至稠粘,加入白糖,吸干药汁,再拌匀晾干,压碎装瓶即可。每次服用20克,用开水冲服,每天3次。 作用:清热化浊、凉血散瘀,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4、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荔枝核蜜饮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荔枝去核,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早晚各服1次。 作用:理气,利湿,止痛,适用于各类慢性盆腔炎,治疗腹部疼

痛,带下量多等。 妇科病的危害1、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妇科炎症可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症状,如外阴瘙痒、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腹痛等,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等造成诸多不便,也可能会导致夫妻生活不适,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2、诱发其他病变 妇科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随着其病情的发展,其还容易诱发其他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血、乳腺疾病、宫颈癌等,给女性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3、不孕 妇科炎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则其可影响精子的上行,妨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或妨碍受精卵的着床发育,或导致不排卵等,进而便容易造成女性不孕。 4、影响妊娠 怀孕女性如果感染妇科炎症,则也可对妊娠造成不利影响,可能会发生宫内感染,以及流产、早产,胎儿智力低下等问题,不利于优生优育。 *妇科病预防方法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83494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妇科学-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练习题

第三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指出下列哪项不是气滞所致 A、痛经 B、经闭 C、子肿 D、经间期出血 E、不孕症 2、下列何病与血虚无关 A、月经过少 B、胎动不安 C、胎萎不长 D、缺乳 E、月经先期 3、下列何病与血瘀无关 A、月经先期 B、痛经 C、异位妊娠 D、产后腹痛 E、月经过多 4、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七情内伤 B、房劳多产 C、饮食不节 D、劳逸失常 E、跌仆损伤 5、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肾、肝、脾 B、肾、脾、心 C、肝、脾、胃 D、肝、脾、心 E、肾、脾、肺 6、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热邪无关 A、月经先期 B、月经过多 C、崩漏 D、经行头痛 E、子肿

7、下列病证中,哪项与气虚统摄无权有关 A、月经过多 B、妊娠腹痛 C、月经过少 D、经行吐衄 E、癥瘕 8、肾阴虚导致的妇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崩漏 B、闭经 C、子肿 D、胎漏 E、经间期出血 9、阴虚阳亢,阳化风动,肝火愈炽,风火相扇,发为 A、月经过少 B、胎动不安 C、月经过多 D、子宫脱垂 E、子痫 10、下列病证中哪项与肾气虚无关 A、胎漏 B、滑胎 C、月经先期 D、妊娠恶阻 E、胎动不安 11、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为害尤甚的为 A、怒、思、恐 B、喜、悲、怒 C、怒、思、悲 D、忧、恐、惊 E、悲、恐、惊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 A、气血失调 B、脏腑功能失常 C、邪气阻滞 D、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E、冲任督带损伤 13、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可致 A、带下病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0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24.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25.乳蛾——咽部两侧红肿突起如乳突者,是肺胃热盛,外感风邪凝结而成。 26.斑——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 27.热深厥亦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 28.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者,是血虚挟瘀所致。 2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3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六、问答题 0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诊法合参的理由。 01.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篇一: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 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 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 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 不孕。 5. 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

起。 7. 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 2)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