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原始卵泡形成

cAMP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原始卵泡形成
cAMP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原始卵泡形成

cAMP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原始卵泡形成

在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中,卵母细胞与体细胞互作形成特殊的卵泡结构,并以卵泡为基本的生殖单位。不同于青春期之后才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并持续完成减数分裂活动的精母细胞,卵母细胞早在胚胎期形成原始卵泡前便进入减数分裂,并且被阻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双线期的核网期;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被卵巢内的体细胞包裹形成原始卵泡,建立原始卵泡库。原始卵泡库作为雌性哺乳动物一生唯一的卵泡来源,其形成与数量对于雌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人类中发现的许多不孕症以及雌性动物繁殖率下降都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原始卵泡库建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及原始卵泡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信使环腺苷酸(cyclic AMP, cAMP)是目前已知的维持出生后卵母细胞长期减数分裂前期-中期阻滞的关键因子,但cAMP是否参与调控原始卵泡形成前的卵母细胞早期减数分裂进程及原始卵泡库建立还不清楚,因此,针对这一系列的科学问题,我们开展了本论文的研究。研究发现,卵巢中的cAMP含量随着减数分裂的进程上升,在卵母细胞进入双线期时达到高峰,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原始卵泡库建立。

随后对腺苷酸环化酶(Adcy)的检测表明Adcy2是卵巢这个时期主要表达的cAMP合成酶,表明卵巢具有合成cAMP的能力。同时,免疫荧光定位的结果表明Adcy2主要表达于卵母细胞。为了验证卵母细胞内cAMP的功能,我们通过体外添加Adcy的广谱性抑制剂MDL-12,330来培养16.5dpc的卵巢,发现加药组中进入双线期和核网期的卵母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cAMP调控了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

当添加间隙连接的阻断剂CBX培养卵巢时,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不受影

响,提示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cAMP是由卵母细胞自身合成的。随后我们检测了联会复合体蛋白SYCP1的解离和降解情况,发现SYCP1可能是cAMP调控减数分裂进程的靶蛋白。为了探索减数分裂进程与原始卵泡库建立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添加MDL-12,330培养的卵巢中与卵母细胞发育及卵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这些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加药组中卵巢发育异常。

随后我们检测了原始卵泡库的建立情况,发现加药组的原始卵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这些缺失cAMP、无法正常进入核网期的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地形成原始卵泡。最后,利用原位染色体核相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发现在生理条件下,核网期的进入对于原始卵泡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的研究证明cAMP是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及卵泡发生的重要调控因子。

此前对这两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各自特异性表达蛋白的功能上,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发现了cAMP对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双线期和核网期的调控作用、对原始卵泡库建立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了卵母细胞核网期阻滞与原始卵泡形成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对于阐明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内在调控机制和原始卵泡库建立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甲氧滴滴涕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甲氧滴滴涕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小鼠未成熟卵用7.25, 14.5,29 mg/L MXC 不同浓度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小鼠未成熟卵直接用合成人输卵管培养液培养,两组培养时间均为24 h. 观察各组生发卵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PB1) 的形成, 出现PB1的卵母细胞视为核成熟. 结果:培养24 h时,卵母细胞GVBD发生率7.25 mg/L MXC组为80.4%,14.5 mg/L MXC组为78.8%,29 mg/L MXC组为78.4%,与对照组的86%相比较并没有明显改变. 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MXC试验组GVBD发生较同期对照组相比较也没有明显延迟. 但在培养液培养24 h时PB1的排出率7.25 mg/L MXC组为52.8%,14.5 mg/L MXC组为44.4%,29 mg/L MXC组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XC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卵母细胞GVBD发生没有影响,但能抑制其卵母细胞的核成熟. 【关键词】甲氧氯;卵母细胞;体外研究; 细胞培养技术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thoxychlor (MXC) on in vitro maturation of mouse oocytes. METHODS: The oocytes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cultured in hunan tubal fluid(HTF)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7.25,14.5,29 mg/L MXC and the oocytes in the unexposed control group were

实验报告-大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 (3)腹腔注射(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 杨彩荣 魏延昌张 岩郑可佳 李 宁严云勤*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哈尔滨150030) 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种Ser/Thr 激酶,属于PIKK 超家族,对调节细 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的中心调控器,但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mTOR 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mTOR 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 )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对mTOR 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 )期mTOR 主要集中在核膜处表达,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GVBD )后mTOR 伴随染色体分布,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second metaphase ,M Ⅱ期)mTOR 伴随纺锤体分布;雷帕霉素处理后,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其mTOR 的表达部位和形态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mTOR 在各个时期的表达及分布具有阶段特异性,并对小鼠卵母细胞GVBD 的发生和第一极体的排放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小鼠卵母细胞,雷帕霉素,免疫荧光学科分类号 Q2 DOI:10.3724/SP.J.1206.2009.0044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09,36(10):1334~1339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7322951.html, 研究报告 Research Papers *通讯联系人. Tel:0451-********,E-mail:yanyunqin@https://www.360docs.net/doc/ec17322951.html, 收稿日期:2009-07-23,接受日期:2009-09-04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结构与功能上高度保守,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Ser/Thr 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related kinase ,PIKK)家族成员.mTOR 信号通路可以汇聚和整合来自于营养、生长因子、能量和环境胁迫对细胞的刺激信号[1~3],通过其下游的靶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ibosomal protein S6kinase 1,S6K1)和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eIF4E 结合蛋白1(eIF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调控蛋白质的翻译,加快细胞G1期/S 期的转换,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4~6].mTOR 信号通路紊乱与肿瘤的形成及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7]. 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 ,RPM)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它进入体内后与胞浆受体FKBP12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能够结合在mTOR 蛋白羧基端的FRB 结构域内,形成三元复合物,使得mTOR 的激酶催化域失去接近并磷酸化下游靶蛋白的能力,从而抑制mTOR 的生物学功能[8~10]. mTOR 在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海星、海胆等动物中[11,12], 而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往的研究表明,mTOR 与一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12],而特定蛋白质的合成对卵母细胞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mTOR 可能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本研究以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了mTOR 在卵母细胞成熟各个阶段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同时通过雷帕霉素的处理观察mTOR 对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mTOR 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用昆明白品系6~8周龄性成熟雌鼠,购自哈尔滨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1.2 主要试剂 α-MEM 购自Gibco 公司;雷帕霉素购自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孕马血清(pregnant mare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及去核方法的研究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及去核方法的研究* 朱秀萍1,蒋伟娟2,艾晓杰1,徐动1,朱淑文1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2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所,上海 (200335) E-mail:xpzhu@https://www.360docs.net/doc/ec17322951.html, 摘要:本研究对不同体外成熟培养时间的猪卵母细胞进行盲吸法去核及利用脱羧秋水仙碱(DC)和放线菌酮(CHX)的化学诱导法去核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盲吸法去核,体外成熟培养(IVM)39-41h组卵母细胞去核率与IVM 36-38h组差异显著(P<0.05),与42-44h 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三组显著高于IVM45-48h组(P<0.05)。化学诱导法去核结果表明,IVM 42-44h组去核率最高,但与IVM 39-41h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相同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内,盲吸法的去核率比化学诱导法的去核率要高。本实验证明:猪卵母细胞IVM在39-44h内去核率较高,且盲吸法去核效率高于化学诱导去核。 关键词:猪卵母细胞,盲吸法去核,化学诱导去核,去核率 中图分类号:Q 968.1 1 前言 近年来,体细胞核移植在多种哺乳动物获得成功,相继产生克隆羊、牛、小鼠、山羊、猪、猫、兔、骡子和大鼠,为生命科学、医学制药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卵母细胞核物质的去除是克隆技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是决定克隆胚胎能否最终发育成正常个体的关键。去核效率的高低与卵母细胞所处的成熟时期及采用的去核方法有密切关系。因此掌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快速而准确的去核,对提高去核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动物克隆中普遍使用是机械去核法(盲吸法),该方法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较大、耗时、技术要求高。如何既能完全去掉卵母细胞的核,又不致对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是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化学诱导去核法”去核首次建立于小鼠卵母细胞,用脱羰秋水仙碱(DC)处理激活的卵母细胞,使染色体和极体牢固结合,然后用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的放线菌酮(CHX)处理卵母细胞,成功得到克隆小鼠[1~3]。Yin等把该法也应用于猪卵母细胞的去核[4]。在我国,杜卫华等首次利用化学诱导去核法用于小鼠卵母细胞的去核研究[5],但对体外成熟培养的猪卵母细胞化学诱导去核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使用盲吸法和化学诱导去核对不同成熟培养时间的猪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旨在确定最佳的去核时间;建立猪卵母细胞化学诱导去核方法;同时,通过两种方法的去核效率的比较,为克隆技术研究中卵母细胞去核这一关键环节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猪卵母细胞的采集 实验所用卵巢均来自于上海市闵行区纪王镇屠宰场屠宰的初情期前小母猪。将获取宰场屠废弃的猪卵巢,置于37℃灭菌生理盐水中,2h内送回实验室。以生理盐水清将卵巢洗两次 *本课题得到上海市科委国际交流项目(015407005)的资助。

小鼠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五:小鼠解剖实验 吴雪薇121140059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给小鼠注射、灌胃等技术操作 2、了解戊巴比妥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3、复习解剖的基本操作 4、通过实验了解小鼠唾液腺的结构 5、通过实验了解小鼠体内器官、系统构造 二、实验原理 1、小鼠唾液腺 唾液腺由颌下腺、腮腺、舌下腺组成,颌下腺最明显,颌下腺两边弥散的是腮腺,舌下腺连于颌下腺上,容易与颌下腺上连的淋巴结搞混。 2、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即构成会厌的软骨,形状扁平,像树叶,下部附着在喉结的内壁上。会厌是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结构,由会厌软骨和黏膜构成。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 3、小鼠体内结构 (1)胸腔:胸腔内的结构主要有食道、心、肺。 (2)腹腔:主要有胃、肝、胆、胰、脾、肠、肾(包括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和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雌),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雄)。 (3)胸腔与腹腔由膈膜隔开。 三、实验器材 注射器、烧杯、灌胃针、解剖盘、解剖剪刀、镊子、解剖针、钉子 四、实验材料 小鼠1只、戊巴比妥溶液 五、实验操作 1、抓取一只小鼠,拎住尾巴根部,使其前肢抓在抹布上,后肢提起,用注射器 向其腹腔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 2、将小鼠放在烧杯中,观察它的反应。 3、待小鼠不再动时,用注射器向其腹腔再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使其死亡。 4、将小鼠放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在解剖盘上。 5、用解剖剪刀,从靠近肛门处剪开表皮直至口腔,观察唾液腺。 6、剪开口腔,观察会厌软骨。 7、剪开腹腔和胸腔,观察小鼠体内结构。 8、处理小鼠,清洗、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 1、观察注射戊巴比妥溶液后的小鼠 本次实验第一次注射,注射了0.4ml的戊巴比妥溶液,第二次注射了0.6ml。

卵细胞成熟过程

━━━━━━━━━━━━━━━━━━━━━━━━ 卵子发生 原始卵泡 初级生长卵泡 次级生长卵泡 成熟中的卵泡 成熟卵泡(滤泡)和成熟卵 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关系 卵的结构 细胞核 染色体 核仁 细胞质 色素 皮层颗粒 环层板 卵黄 卵的类型 卵膜 ━━━━━━━━━━━━━━━━━━━━━━━━ 动物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亦称卵子。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较大,多不能活动。它除具有一般细胞所共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和质膜外,还有一些专供受精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哺乳类为例,性成熟后,在神经和激素调控下自卵巢中排出的成熟卵,其外有透明带和放射冠包围,在透明带和质膜之间为充满液体的卵周隙(图1)。 卵(动物) 卵子发生

在性成熟之前卵巢皮层中有相当数量的卵原细胞。卵原细胞是在胚胎时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内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卵原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桥,所以发育的同步化程度较高。但同步化只限于这一时期,卵原细胞转变为初级卵母细胞时,细胞间桥消失,彼此分开,这点与精子发生不同。哺乳类在胎儿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卵原细胞全部发育为初级卵母细胞。在个体性成熟之前初级卵母细胞不生长。性成熟后卵巢皮层中的、被卵泡细胞包围着的初级卵母细胞在激素刺激下生长,细胞核进行DNA复制,然后进入成熟分裂的前期变化。生长到一定的体积后,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产生卵子和第二极体。这些变化都是在卵泡中进行的(图2)。卵子和卵泡的发育大致可以划分为: 卵(动物) 原始卵泡尚未开始发育的卵泡,位于卵巢的皮层,由一个卵原细胞和外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组成,数量很多,但在各类动物中差别很大。 初级生长卵泡卵泡细胞由扁平变为立方形,从一层增殖为几层,卵母细胞也开始增大,细胞核发生一系列成熟分裂前期的变化,产生大量核液,形似球状;在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透明带。在透明带中有从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表面伸出的微绒毛,它们相互接触,构成卵泡细胞给卵母细胞输送物质的通道。 次级生长卵泡卵泡不断增大,外围的卵泡细胞有几层到十几层,在卵泡细胞之间出现充满透明液体的不规则腔隙,其中的液体即卵泡液。这时卵母细胞也长到最大的体积,并为一层较厚的透明带所包裹。 成熟中的卵泡卵原细胞过渡到卵母细胞,已长到最大体积,并准备成熟分裂;它周围的腔隙逐渐合并越来越大,卵泡仍可继续生长。 成熟卵泡(滤泡)和成熟卵此时体积到达最大限度。初级卵母细胞渐位于卵泡一侧,向腔内突出,仍为卵泡细胞包围,此即卵丘。人的卵泡直径可达1厘米,并从卵巢表面突出。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已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并停止于第2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等待排卵(图3)。

小鼠解剖之欧阳学文创作

实验一小鼠大体解剖 欧阳学文 注意事项:请按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谨防被小鼠咬伤; 如发生意外,请立即报告老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小鼠的抓取和固定方法; 2. 掌握小鼠的解剖方法; 3. 熟悉脏器系数的测定方法 4. 了解一般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方法 5. 了解一般实验动物的生物样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小鼠的抓取和固定 正确的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抓取固定动物的方法依实验内容和动物类而定。抓取固定动物前,必须对各种动物的一般习性有所了解,抓取固定时既要小心仔细,不能粗暴,又要大胆敏捷,确实达到正确抓取固定动物的目的。

(1)单手抓取固定法 小鼠性情较温顺,挣扎力小,比较容易抓取和保定。抓取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尾巴中部(图1)放在格板或铁笼上。趁着小鼠试图挣脱的瞬间,迅速用另外三个手指压住小鼠的尾巴根部握入手掌(图2);放松拇指和食指,用另外三个手指控制小鼠,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鼠头部两边疏松的皮肤提起小鼠(图3),完成抓取保定。注意,抓小鼠尾巴应抓住尾巴中部或根部,不能仅捏住小鼠尾巴的尾端,因为这时小鼠的重量全部集中到尾端,如果小鼠挣扎,有可能弄破尾端。 在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用线绳捆绑在木版上,或固定在尾静脉注射架及粗试管中。 图1 图2 图3 (2)双手抓取固定法 抓取时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图4),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

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图5)。这种在手中固定方式,能进行实验动物的灌胃、皮下、肌肉和腹腔注射以及其他实验操作。 如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和尾静脉注射时,则需将小鼠作一定形式的固定,解剖手术和心脏采血等均可使动物先取背卧位(必要时先行麻醉),再用大头针将鼠前后肢依次固定在腊板上。尾静脉注射时,可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架固定(图6),先根据动物大小选择好合适的固定架,并打开鼠筒盖,手提鼠尾巴,让动物头对准鼠筒口并送入筒内,调节鼠筒长短合适后,露出尾巴,固定筒盖即可进行尾静脉注射或尾静脉采血等操作。 图4 图5 图6 2. 小鼠的处死方法 (1)颈椎脱臼处死法

动物繁殖

动物繁殖技术最新进展 摘要:动物繁殖技术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禽繁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综述性别控制技术、克隆技术、集约化的Moet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的新进展。关键词:性别控制技术克隆技术集约化的Moet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传统的人工授精到现在的性别控制技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MOET)等高新繁殖技术,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因此,重视动物繁育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对于我国动物种业的长远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通过人为手段干预决定动物出生性别的技术。在家畜育种业,性别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产生具有特定经济价值和生产特性的单一性别家畜。例如生产具有高产奶量母牛,以及高效饲料转录率和高瘦肉率的优质公肉牛。X、Y精子分离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Y精子分离术结合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以及胚胎移植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单一性别动物的有效技术体系。多年来,研究人员试图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X、Y精子分离,包括利用X、Y精子在染色质含量、泳动模式、体积以及免疫相关的差异等特性进行精子分离。在这些精子分离技术中,基于X、Y染色质含量差异的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精子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分选精度达到90%以上[1]目前,分离的精子已经能够很好的被用于基础研究和商业生产[2]。截至目前,精子分离技术已经在兔、猪、牛、绵羊、马等家畜动物中成功运用。X精子与Y精子相比,X精子具有更大的头、颈和尾,更高的干质量。同时携带比Y精子多3-4%的染色质。 最初的流式分选技术效率非常低,每小时仅能够分选400000枚精子[3]。经过改进,目前精子分离速度可达12-20亿枚/小时[4]。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基于流式细胞分选仪的家畜精子分选技术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分离精子浓度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目前,在牛,分离精子的产业化应用更为成熟,已经有大量性格控制奶牛、肉牛被生产。挑选低浓度精子受精能力强的优质公牛结合成熟的精子冷冻技术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牛精子分离技术产业应用成功的关键[5]。在羊和猪,结合腹腔镜技术能够实现低浓度精子的高效受精[6]。基于腹腔镜的人工输精技术虽然可以提高低浓度精子的受精率,但是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推广速度较慢。此外,由于流式精子分离术要求专业、昂贵的流式细胞仪,目前仅一些较大的育种站或公司拥有。一些偏远地区对于精子分离的要求几乎没有办法满足。精子采集、冷冻、解冻、分离、再冷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组织学女性生殖系统习题

18女性生殖系统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原始卵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单层立方的卵泡细胞构成B.卵母细胞的核大而圆,着色浅,核仁明显C.卵母细胞可长期停留于第1次减数分裂的前期D.数量多,位于皮质浅层 E.卵细胞由胚胎期的卵黄囊迁移分化而来 2.卵巢的白体是 A.排卵后组织修复而成 B.排卵后的卵泡壁增生形成 C.卵泡闭锁后膜细胞增生形成 D.黄体退化被结缔组织取代而成 E.间质腺退化被结缔组织取代而成 3.月经后使子宫内膜上皮修复的主要是 A.残留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B.基底层残留的子宫腺细胞 C.螺旋动脉的内皮细胞 D.基质细胞 E.成纤维细胞

4.关于闭锁卵泡叙述错误的是 A.卵母细胞增大 B.透明带塌陷,不规则 C.卵泡壁坍塌 D.白细胞浸润 E.卵泡膜的膜细胞增大 5.关于黄体描述错误的是 A.新鲜时呈黄色 B.毛细血管极少 C.粒黄体细胞大,数量多,染色浅 D.膜黄体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深 E.黄体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征6.输卵管黏膜皱襞最发达的部位是 A.漏斗部 B.壶腹部 C.子宫部 D.峡部 E.子宫部和峡部 7.关于子宫颈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错误的是A.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 B.外口处上皮移行为变移上皮

C.上皮移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D.黏膜的分泌受卵巢激素的影响 E.妊娠时分泌物黏稠,可阻止微生物进入子宫8.有关阴道描述错误的是 A.上皮较厚,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B.上皮细胞内聚集大量糖原 C.浅层上皮细胞可脱落 D.脱落细胞的糖原转变为乳酸,使阴道液呈酸性E.上皮的脱落和新生与卵巢活动周期有关 9.卵巢的间质腺是 A.原始卵泡闭锁时由卵母细胞形成的 B.初级卵泡闭锁时由卵泡细胞形成的 C.次级卵泡闭锁时由颗粒细胞形成的 D.次级卵泡闭锁时由膜细胞形成的 E.由基质细胞分化形成的 10.在妊娠后期,乳汁内的初乳小体是 A.乳蛋白凝块 B.吞噬脂滴的巨噬细胞 C.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D.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 E.脱落的腺细胞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小鼠解剖英文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2014.5.21 科目实验名称Mouse Dissectio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10: Mouse Dissection Introduc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imal models are always regarded as indispensable tool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biology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individual genes, eve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diseases. Typically, although mice are different from humankind in size and appearance, they have a distinct genetic similarity. At the same time, mice have an efficient ability to reproduce, so they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for experiments in the lab.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exercise to dissect a mouse, so that we can observe the inside of a mammalian body to identify the female and male mice. Learning and recognizing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ice, includ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Operation plate, Scissor, Forceps, Alcohol cotton, Mouse. Methods: [we get a male mouse] Part 1: Observations of external features. Make a table T-1. 1.Having an overhead view, identify the mouse’s head, neck, truck, and tail; observe the dorsal and ventral surfaces. Roughly record what is seen. 2.Observe the thorax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rib cage, and the abdomen, and the details of appendages attached to the abdomen. 3.Find the mouth, two external nostrils, two external auditory canals, and anus, which are on the body surface. 4.Have a simply look at the surface of reproductive organ, prepuce, urethral and penis including. And locate the saclike scrotum; feel for the paired testes in the scrotum. Note the rough features. Part 2: Observation of organs and structures inside the mouse. [Open the Ventral Body Cavities,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opelvic Cavity in order. We must break the ribs near the attachment to the vertebral column to fold back the upper flaps.] Make a table T-2. 1.Ventral Body Cavities. a. Make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through the skin with a dissecting scissor, from the neck to the preputial opening. Pierce the body wall below the ribs, with the blades angled upward, so that it won’t damage the internal organs. b. Pull the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incision, and look for the diaphragm. Then make two

小鼠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

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 将体外成熟卵母细胞(COCs要提前脱卵丘)分别用M2液及含10mM SrCl2的无钙无糖CZB液洗3遍,然后将卵母细胞置于含10mM SrCl2的无钙无糖CZB液中培养2.5小时,之后转入不含SrCl2的无糖CZB液中继续培养3.5小时,即在激活处理6小时后观察原核统计激活率。为了维持孤雌激活胚胎的二倍性,激活液和6小时检查原核前短期培养的培养液中均添加5μg/ml的CB。 激活的判定:2原核或2-细胞各具一原核的卵母细胞判断为激活;卵质膜破裂者判断为死亡;胞质分裂一次或多次但不出现原核者判断为碎裂(fragmentation)。本实验将碎裂卵均归为未激活卵。对照组为未经激活处理,但与激活组培养相同时间的卵母细胞。每次实验,只有当对照组卵母细胞无一激活时,实验组数据才有效。 实验原理:利用氯化锶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 实验用品:培养12小时并老化12小时,即24小时后的卵【要提前脱卵丘】,透明质酸酶,M2操作液,10摩尔每毫升的氯化锶,含钙CZB, 孤雌激活实验步骤 1,,第一天上午杀鼠取卵,培养卵。假设只有一个培养孔的卵,一个孔里最好有20至30个卵,留置第二天孤雌激活。 2,,第二天上午,算好时间,用紫外线照射两个培养孔,15分钟后加液,一个孔里放激活液,【激活液的组成是CB加氯化锶加无钙CZB】,

配置激活液的方法问师兄。另一个孔里放培养液【含钙的CZB】。3,注意激活液不能预热太长时间,CB热时间长会影响效果,【君佐师兄的加法是无钙CZB450微升加上氯化锶50微升平衡20分钟,然后加上氯化锶做滴平衡20分钟就可以放卵了】,在配置激活液时最后应该用枪打一打,好充分混匀。至于放培养液的孔可以以后考虑,激活需要6个小时。把握好时间,脱卵丘后就马上激活。同时预热上需要的药品,包括M2,含钙的CZB,再照上两个中平皿。 4,开始做时先用透明质酸酶处理培养的卵1至3分钟,脱卵丘。再用M2洗3至4遍,再用激活液洗3至4遍,再移入含有激活液的培养孔中。移入培养箱中激活6个小时。 5,假设上午9点做完,下午3点就可以观察。激活的判断方法是2原核或2细胞各具一原核的卵母细胞判断为激活。卵质膜破裂者判断为死亡。胞质分裂一次或多次,但不出现原核者判断为碎裂,本实验将碎裂卵均归为未激活卵。 6,将激活成功的卵母细胞用含钙的CZB培养液洗5至6遍,再转移如含钙CZB的培养孔中培养,理论上48小时后就可以看到4细胞期,此时再转入含糖含钙CZB胚胎培养液中培养,即可以到达囊胚期。

PCOS患者卵泡发育障碍的内分泌调控研究进展

学术成果报告 雷 琳 2013-05-16

PCOS患者卵泡发育障碍的内分泌调控研究进展Study on the PCOS patients with disorder endocrine regulation of follicular development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内分泌调控因子主要包括相关激素调控和卵源性因子调控。激素调控以以雄性激素为主,多种激素(促性腺激素、INS 激素、瘦素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患者体内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过程。卵源性因子调控主要包括生长化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和EGF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卵泡发育障碍影响。明确内分泌调控机制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作用,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endocrine re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clude hormone regulation and egg derived factor regulation. Hormonal regulation to male hormones, hormones (gonadotropin hormone, INS, leptin hormone and gonadotropin) interaction, mutual influence growth and ov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ollicular. Egg derived factors including growth facto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 obstacles and EGF hormone on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he role of clear endocrin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atients, and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isease.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卵泡,内分泌调控,生长化因子 Keywords:PCOS, follicle, endocrine regulation, growth factor 引言: PCO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上是指同时合并生殖功能障碍和糖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PCOS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1]育龄女性的发病率为5%-10%,因为不存在排卵现象而导致不孕的妇女中,有90%以上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I)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高一下·江门月考)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能够配对 B . 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定是四分体 C . 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定是一个四分体 【考点】 2. (2分)(2019·浙江会考) 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 . 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 . 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 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考点】 3.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那么两对之间就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某奶牛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4种或2种精子 C . 子代性状的多样性导致的原因只与配子形成时的多样性有关 D . 某生物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该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考点】 4. (2分) (2015高二上·余杭期末) 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B . DE、HI和PQ段均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C . GH段和OP段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D . MN段和AB段的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 【考点】 5. (2分)同一生物细胞分裂图解,在动物卵巢中见不到的是() A .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序号 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2、器具:注射器(1ml,5ml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 0.15mg/ml 秋水仙素, 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pH6.8。 4、生物显微镜、解剖剪、镊子、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塑料吸瓶、吸水纸等。四、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鼠窦前卵泡的最佳共培养方法探讨

小鼠窦前卵泡的最佳共培养方法探讨 卵泡是卵巢内的基本功能单位,包含一个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膜细胞〔1〕。卵泡膜间质细胞( theca -interstitial cells,TIC) 是卵巢中除卵泡外具有分泌雄激素功能的间质细胞,它在卵泡的生长发育、闭锁过程中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2 -4〕,同时作为卵巢微环境的主体成分之一,TIC 参与了卵巢衰老〔5〕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卵巢相关疾病〔6〕的 发生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TIC 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体外构建一个可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环境下卵泡与TIC 相互关系的共培养模型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卵 泡的培养主要包括二维法和三维法,而共培养方法包括直接接触式和非直接接触式。本研究拟采用海藻酸钠凝胶( alginate hydrogel,ALG) 和Transwell 构建3种共培养模型,从卵 泡的形态观察、生长发育、存活率、激素分泌水平和减数分裂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探索一种最佳的共培养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 1 实验动物由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SPF级C57BL/6 小鼠,动物处理过程遵守动物保护与使用原则,并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 1. 2 主要试剂Lebovitz's L -15 培养基( Invitrogen) 、-MEM 培养基( Hyclone) 、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Merck serono) 、FBS( Gibco) 及hCG( 赤峰博恩药业有限公司) ,其他试剂均购自sigma 公司。 1. 3 卵泡膜间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分离21 ~25 日龄C57BL/6 雌鼠的卵巢,针刺 以尽量多地释放出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将残余组织充分剪碎后用消化液( McCoy's 5a 培养基+4 mg/ml 胶原酶Ⅳ+10%胎牛血清) 37℃消化 1 h,每15 min 吹打 1 次。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进行离心( 1 000 rpm,5 min) ,并用McCoy's 5a 培养基清洗 1 次。最后所得的细胞用TIC 培养基( McCoy's 5a 培养基+10% 胎牛血清+100 IU/ml青霉素+ 0. 1 mg/ml 链霉素) 重悬,接种于24 孔板或Transwell 滤膜( Corning,#3422) 底侧面( 倒置于12 孔板中) ,每孔细胞数约为1 × 105个,置于37℃、95% O2~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细胞贴壁后将Tranwell 按正常位置置于24 孔板中,加入TIC培养基。 1. 4 窦前卵泡的分离用29 号胰岛素针针头针刺14 ~16 日龄C57BL /6 雌鼠的卵巢,分离得到窦前卵泡,置于维持液( -MEM 培养基+1%FBS +100 IU/ml青霉素+ 0. 1 mg/ml 链霉素) 中,37℃、95% O2~5% CO2培养箱中孵育30 min。选择具备以下特征的

卵泡,黄体酮,激素的一点常识

一)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内可约有10万-50万个卵细胞。每个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原始的卵泡细胞,也称颗粒细胞,两者之外还围有一层基膜而形成一个始基卵泡。? 由于垂体前叶促卵泡素(FSH)的作用,始基卵泡开始发育,但99%以上都在开始发育后的不同阶段自行退化、萎缩成闭锁卵泡,一般每月只有一个发育成熟而排卵。在妇女一生中,能发育至成熟而排卵的卵细胞约有400-500个。青春期后,有的始基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增大,其周围颗粒细胞增生成复层,细胞表面FSH受体增多,卵母细胞的周围形成一层透明膜,称透明带。透明带之外的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同时在FSH作用下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卵泡周围的间质细胞分化成内外两层卵泡膜细胞。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经颗粒细胞中已活化的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雌激素与FSH的协同作用又使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膜上合成黄体生成素(LH)受体。这些激素和血循环中渗出的液体及其他蛋白质等聚于颗粒细胞群之间隙中,称卵泡液。卵泡液逐渐增多,空隙随之增大,卵母细胞连同增殖的颗粒细胞层凸入空腔内形成卵丘。至此卵泡发育成熟,并移行至卵巢表面,呈透明的小泡状,称成熟卵泡。成熟卵泡B超仪显示直径约为18-25mm左右。? (二)排卵? 成熟卵泡受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卵泡膜溶解和破裂,卵泡液流出,成熟的卵母细胞及其周围之卵丘一并挤出入腹腔,此过程称排卵。排卵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最近有人认为,排卵可能与前列腺素引起成熟卵泡周围的平滑肌纤维收缩有关。排卵一般发生在28天的月经周期中间,或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排卵可由两侧卵巢轮流发生,或持续见于某一侧卵巢。? (三)黄体的形成和萎缩?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泡膜内血管破裂出血,于泡内凝成血块,称血体。其后卵泡壁的破口很快被纤维蛋白封闭而修复,血被吸收形成黄体。卵泡内遗留的颗粒细胞积聚黄色的类脂质颗粒而形成黄体细胞。于排卵后的7-8天,黄体发育达最盛期,直径约1-3cm,色黄,突出于卵巢表面。? 若卵子受精,则黄体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到妊娠10周后其功能由胎盘取代。若卵子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9—10天(即月经周期第24-25天)开始萎缩,黄色消退,细胞变性,性激素的分泌量也减退,约至周期的28天子宫内膜不能维持而脱落,形成月经来潮。? 萎缩的黄体历时8-10周后,最终转变成纤维化的白体,呈疤痕状。? (四)卵巢分泌的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分泌少量的雄激素。? 1.雌激素主要由卵泡的卵泡内膜细胞、颗粒细胞分泌。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的分泌量较少,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分泌量逐渐增高,至排卵前24小时达高峰,雌二醇分泌量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