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干旱等级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等级标准

沙尘暴
无此级别
无此级别
预计未来12小时4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沙尘暴天气,或者己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8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沙尘暴天气,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暴雪
预计未来24小时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3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30毫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2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20毫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6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亳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48小时8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最低气温下降12°C以上并伴有5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48小时10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最低气温下降I(TC以上并伴有5级以上大风天气
大风
无此级别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24小时有6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6-7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24小时有3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0亳米降雨;或者过去24小时已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区域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
预计未来24小时有6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或者已有3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区域降雨仍将持续
6个以上县(市、区)已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将进一步发展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

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颜色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16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雷雨大风、森林火灾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
预警信号
全国各地预警管理方案总体相同;但不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于不同的预警类型有不同的标准:当一气象要素在某地构成了气象灾害时,在另一地不一定是气象灾害。
预警信号为我国常见预警信号及标准;其他预警信号及具体含义请查询省气象部门网站。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00fb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1.png)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现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气象局2007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气发〔2007〕500号)同时废止。
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二○一○年四月二日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发布的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4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I至IV级,I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章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第四条台风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一)红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及以上)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二)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三)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11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关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都是什么(台风)

关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都是什么(台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都是什么(台风)16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雷雨大风、森林火灾。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XX)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霜冻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中央气象台20XX年1月修订)。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三级,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台风级别及风力等级热带低压——中心风力可达6级,或阵风7级以上。
热带风暴——中心风力7~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
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为9~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中心风力为11~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
强台风——中心风力为13~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
超强台风——中心风力为15~17级,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为什么会带来降水台风可以从临近的另一个台风涡旋里,或者从西南气流带的暖湿空气中,大量吸进了暖湿空气。
区域动态气象干旱强度指数及其应用

来 划分 干 旱 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 。2 0 0 6年 国 家 标 准 《 象 干 旱 等 气
云 南 省 发 展 社 会科 技 计 划 (0 9 A0 3 、 南 省 气 象 局 业 务 能 力 研 究 与 提 升 重点 项 目( 0 9 5 资 助 20C 2)云 Y2 0 0 )
作 者 简 介 : 学 锋 ,男 ,16 王 9 2年 生 ,学 士 ,高 级 工 程 师 ,主要 从 事 气 候 和气 候 变 化 研 究 , mal E i :wx. n c y ho c r.n fy c@ a o .o c n
的表现是 不 同 的 , 确有 一种指 数较 其他 指数更 适合 ,
特 别是基 于 现有 干旱 指 标 的研 究 成 果 , 如何 评 价 干
笑 生 等_ 详 细地 比较 了降水 距平 百分 率 、 度 指标 、 2 湿
z 指数 3种旱 涝指标 的优缺 点 。魏凤英 利 用 月 降
旱 的 累积效应 , 仍是 目前需要 解决 的 问题_ 1 。
本文 基 于 综合 气 象 干 旱指 数 的 基本 原 理 , 以气 象 干旱等 级 为 基 础 构 建 区域 动 态 气 象 干 旱 强 度 指 数, 在实 际业 务 中实现 对 干 旱 强 度 的实 时监 测 和评 估 。通 过在 2 0 / 0 0年云 南特 大干旱 过程 中的应 0 92 1
评 价 , 分 考 虑 了干 旱 的 累 积 效 应 , 以人 为 划 定 时 段 来 评 价 干 旱 强 度 , 有 动 态 性 、 续 性 和客 观 性 的特 点 , 广 充 不 具 连 可
泛 应 用 于 区域 干旱 的 实 时 监 测 、 害 预 警 、 程 评 价 、 史 排 位 判 断 、 现 期 分 析 等 业 务 。通 过 对 2 0 / 0 0年 云 灾 过 历 重 0921 南秋 冬 春 特 大 干旱 中 的 应用 检 验 , 果 优 于 气 象 干 旱 指 数 。 效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抗旱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是根据水资源供给能力与水需求之间的关系,结合气象干旱情况、地下水位、水库蓄水量等多种指标进行划分的。
一般来说,抗旱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如下:
1. 一级响应:正常供水状态,水资源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正常用水需求,无需额外采取抗旱应急措施。
2. 二级响应:水资源供给能力下降,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明显的缺口,需要采取一些抗旱应急措施,例如实施水价调控,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等。
3. 三级响应:水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供水系统运行出现困难,需采取紧急措施,如启动应急水源、限制用水等。
4. 四级响应:水资源供给能力严重枯竭,供水系统崩溃,无法满足正常生活用水需求,需采取最紧急的措施,如向受影响地区调水、紧急转移居民等。
1961—2018年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 a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第39卷 第5期2021年10月
干 旱 气 象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9 No.5
October,2021
周 斌,王春学,张顺谦.1961—2018年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a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J].干旱气象,2021,39(5):727-733,[ZHOUBin,WANGChunxue,ZHANGShunqian.QuasibiennialPeriodCharacteristicsofExtremeSummerDroughtDaysandItsPossibleCausesinSichuanBasinDuring1961-2018[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1,39(5):727-733],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5-0727
1961—2018年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a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周 斌1,2,王春学1,2,张顺谦1,2(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2;2.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利用1961—2018年四川盆地103站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分析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a周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近58a来,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的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变化型,且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3~2.5a的年际振荡周期最为显著。准2a周期的典型循环表现出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多寡交替的循环振荡,大值中心出现在盆地中部,与主模态空间型基本一致,但准2a周期信号并非一直存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信号最强。准2a周期典型循环的第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位置均偏北,四川盆地处于日本南部到中国华南西部水汽异常输送带的西部,并出现异常辐散,不利于降水产生,导致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偏多;第二年的大气环流异常情况与第一年相反,极端伏旱日数偏少。关键词: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a周期;多锥度奇异值分解;可能成因文章编号:1006-7639(2021)05-0727-07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5-0727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志码:A
干旱监测指标方法及等级标准

— 1 —干旱监测指标方法及等级标准干旱监测从不同层面具有多种监测方法和指标,本附件主要介绍8种干旱监测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中最后两种方法为气象卫星遥感干旱监测处理方法和指标。
目前在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数据源为NOAA-16卫星AVHRR 数据,生成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1公里,监测周期为每旬一次。
1、 降水量(P )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 1.1 原理和计算方法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是指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降水量相比的百分率:%100⨯-=PPP Pa …………………… (1) 其中P 为某时段降水量,P 为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本标准中取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值。
∑==ni iP n P 11 (2)其中i P 为时段i 的降水量,n 为样本数,30=n 。
1.2 等级划分由于我国各地各季节的降水量变率差异较大,故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也有较大— 2 —差别,表1为适合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干旱等级标准。
表1 单站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的干旱等级等级 类型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月尺度) (季尺度) (年尺度) 1 无旱-50<Pa-25≤Pa-15≤Pa2 轻旱 -70<Pa ≤-50 -50≤Pa <-25 -30≤Pa <-153 中旱 -85<Pa ≤-70 -70<Pa ≤-50 -40<Pa ≤-304 重旱 -95<Pa ≤-85 -80<Pa ≤-70 -45<Pa ≤-40 5特旱Pa ≤-95 Pa ≤-80 Pa ≤-452、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或Z ) 2.1 原理和计算方法标准化降水指数(简称SPI )是先求出降水量Γ分布概率,然后进行正态标准化而得,其计算步骤为:1)假设某时段降水量为随机变量x ,则其Γ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βγγγβ/1)(1)(x e x x f --Γ=,0>x (3)⎰∞--=Γ01)(dx e x x γγ (4)其中:0>β,0>γ分别为尺度和形状参数,β和γ可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求得:AA 43/411ˆ++=γ (5)— 3 —γβˆ/ˆx = (6)其中∑=-=ni ix n x A 1lg 1lg (7)式中i x 为降水量资料样本,x 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定义定义1: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现象。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定义2: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空气干燥的现象。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3: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河流缺水及空气干燥的现象。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干旱类型世界气象组织承认以下六种干旱类型:1.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 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
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 不是以特定数量, 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 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
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 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
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 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
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1.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 持续缺水足以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
2.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 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干旱的分类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损失小。
特点: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损失小。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损失较大。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干旱的原因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1、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直接关联;2、与各大水系距离远近有直接关联;3、与地球地壳板块滑移漂移有直接关联;4、与天文潮汛有直接关联;5、与地方植被覆盖水平有直接关联;6、其他与温室效应有关系干旱的危害(一)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二)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
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三)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
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
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四)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中国南方水稻干旱的解决途径现有的抗旱措施和技术1. 灌溉设施的改善和灌溉机械的使用。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量充沛,所出现的干旱是工程性缺水,而不是资源性缺水,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对于解决水稻干旱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高产优质新品种在当地的采用。
在修建灌溉设施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灌溉设备能有效地解决水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稻干旱问题。
2.推广水稻旱作技术。
水稻旱作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辅以人工灌溉,灌溉不建立水层,渗漏少,需水量很小,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仅为水种条件下的1/4,对水源不足的高地易旱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在中国广阔的水稻栽培地区有一系列的水稻栽培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下面几种:①旱育稀植技术。
旱育稀植技术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栽培方式可节水1/2~1/3,省种60%~80%,而且能提高秧苗的抗病耐旱能力。
②薄膜覆盖技术。
试验表明,在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其节水率达78.3%,单产增加33.9%。
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
③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来进行灌溉,能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
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模式是“薄、浅、湿、晒”水稻种植模式。
④保水剂或抗旱剂的使用。
4. 用旱稻替代水稻。
旱稻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耗水量仅水稻的1/5~1/3,灌水量仅是水稻的1/5甚至更少,推广旱稻的种植是解决水稻干旱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培育本土旱稻品种和引进国外优良旱稻品种来替代部分地区水稻品种,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和水源缺乏的问题。
5. 通过培育具有耐旱性的水稻品种。
利用传统育种和基因改良方法来培育新的耐旱水稻品种。
被广泛种植的“威优35”和“汕优63”,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望天田”,平均产量可以达到6000㎏/hm2。
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将分子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
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通过引进相对耐旱品种来缓解干旱影响的情况,北宋时期福建引进越南品种占城稻(Champa),因该品种耐旱耐瘠的特性,极大地减少了江淮两浙地区的高旱农田因干旱而导致的欠收。
中国现在还缺乏具有普遍适用的耐旱水稻品种。
由于缺乏对中国干旱环境复杂性的全面认识和缺乏适当的水稻抗旱性标准评价体系,抗旱性育种进程相对较慢。
[1]寻找水源的方法1.在干枯的河床外弯最低点、沙丘的最低点处挖掘,可能寻找地下水。
可以采用冷凝法获得淡水。
具体方法是地上挖一个直径90厘米左右,深45厘米的坑。
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
当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的这种方法,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沙漠地区,一昼夜至少可以得到500毫升以上的水。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蒸馏过滤无法直接饮用的脏水。
2.还可以根据动植物来寻找水源。
大部分的动物都要定时饮水。
食草动物不会远离水源,它们通常在清晨和黄昏到固定的地方饮水,一般只要找到它们经常路过踏出的小径,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寻找,就可以发现水源。
发现昆虫是一个很好的水源标志。
尤其是蜜蜂,它们离开蜂巢不会超过6.5公里,但它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规律。
大部分种类的苍蝇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离水源100米的范围,如果发现苍蝇,有水的地方就在你附近。
《干旱》主要介绍了干旱的定义、分类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分析了干旱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干旱形成机理,干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另外,还介绍了干旱应急管理和防御,历史重大干旱事件,以及当前干旱监测指标、方法和干旱监测、评估和预警业务系统等内容。
《干旱》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有关干旱的最新研究和业务成果,是气象浓业、水利、环境等领域科研、教学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也可供防灾减灾、防御规划部门决策参阅。
本书目录第1章绪论1.1 干旱的定义和分类1.2 干旱的危害第2章干旱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2.1 全球2.2 中国第3章干旱形成机理3.1 我国典型干旱区气候的形成3.2 季节性干旱的形成3.3 中国干旱化特征与气候变化背景的关系3.4 干旱形成的水文气象条件3.5 本章小结第4章干旱监测、评价和预测4.1 干旱监测与评价指标4.2 干旱监测、评价方法和业务系统4.3 干旱的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估4.4 干旱预测、预警方法和业务系统第5章干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5.1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5.2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5.3 干旱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4 干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5 干旱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6章干旱应急管理与防御6.1 干旱灾害应急6.2 干旱灾害防御6.3 干旱灾害救济第7章历史重大干旱事件7.1 1470—1948年重大干旱灾例7.2 1949—2006年重大干旱灾例气象干旱等级《气象干旱等级》是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8个气象国家标准之一,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用于监测干旱灾害的国家标准,这将结束我国气象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方法多,各地和各部门所得出的干旱等级不一致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今后在气象干旱监、干旱影响评估等方面有了统一标准,气象干旱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将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干旱监测和评估将有章可循。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1.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划分标准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面也很广,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
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最大。
严重的旱灾还影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