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院校- 导师-方向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24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杨大春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意识现象学被身体现象学所取代,这表明身体哲学在20世纪大陆哲学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导致了意识哲学的逐步解体。身体现象学是最典型的身体哲学,它关心的是物性和灵性在身体中的结合。在随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中,通过批判身体现象学中残余的意识哲学成分,出现的是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身体的物性维度获得了极度强化,而其灵性维度被逐步抛弃。与此同时, 20世纪英美哲学传统中的心智哲学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它们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通过消除身体的灵性维度,同样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于是在身体问题上合流,而身体哲学则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主导范式。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身体哲学;泛身体哲学 中图分类号:B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0)07-0024-07 谈到身体哲学(Ph il o sophy of body,Philosophie du corps)或肉身哲学(Philosophy o f flesh,Ph il o sopie de la cha ir),我们关注的不是某个或某些哲学家就身体问题进行了什么样的思考,而是要问:身体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并因此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式吗?就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言,身体问题是现象学的首要课题,身体现象学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尽管在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里,语言问题成为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中心课题,但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身体问题,并因此导致了一种泛身体哲学。在20世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中,最初是语言哲学占据着主宰性地位,但自1980年代以来,心智哲学(Ph il o sophy o f m i n d)逐步取而代之。我们无法直接看出身体哲学在英美分析哲学中是否具有转折性意味或者说作为范式的地位,因为语言或心智才是更为中心的课题。然而,通过考察心智哲学的最终走向以及英美哲学对大陆哲学的批判性借鉴和改造,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种泛身体哲学最终成为英美哲学的主要范式。所谓的身体哲学主要并典型地体现为身体现象学(Pheno m enology o f body,Ph no m no log ie du corps),大陆传统中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英美传统中的心智哲学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在瓦解身体的灵性维度并因此改变身体概念之内涵的同时,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普遍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 一、从意识现象学到身体现象学 在大陆哲学传统中,早期现代哲学集中关注纯粹心灵,身体被纳入纯粹事物的秩序中,没有能够在意识哲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后期现代哲学旨在突破意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身体对心灵的造反,肉身化主体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后现代哲学旨在最终瓦解意识哲学,物性的身体上升到了主导性的地位。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早期现代哲学大体上属于意识哲学,其基本倾向是扬 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X047)。 作者简介:杨大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法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目录(最新版)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目录 (最新版) 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1.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 15.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 16.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17.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18.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 19.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20.长白学刊(吉林省委党校) 2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5.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 26.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7.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东北亚论坛(吉林大学) 29.东疆学刊(延边大学) 30.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31.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2.法学(华东政法学院) 3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37.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38.广东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0.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43.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4.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5.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4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 48.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49.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1.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5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55.河海大学学报 56.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7.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58.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60.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1.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62.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63.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6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6.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8.湖南商学院学报 69.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武陵学刊)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4人,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下设六个方向,韦正翔和王峰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艾四林、刘敬东和李捷(兼)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于当代;肖贵清和解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韩冬雪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蔡乐苏、王宪明和欧阳军喜的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吴潜涛和王雯姝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社会思潮。 本学院一共有13位博导,6个专业方向。综合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二、考试的科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②660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发展史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三、导师介绍 韦正翔,出生于1963年12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共家学派的倡立者,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和博士。英文曾达同传水平,已录制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古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10门外语语法的部分录音(可在土豆网收听)。正在义务开设和主持一个共家学派论坛,题目为《追求完美:自由人的联合体论坛》。 王峰明: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发展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其中集中研究哲学本体论和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学术界》、《高校理论战线》、《北京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艾四林,男,1965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西方哲学的教学研究。近些年主持完成“哈贝马斯伦理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德国哲学”(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当代欧洲人权观念”(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和“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出版《哈贝马斯》、《民主、正义与全球化》等著作、《伦理学与价值论的基本问题》等

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人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真的这般吗?那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又在哪里?带着辨证的思想探索这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便浅析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而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而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从人文主义的特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的来源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

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经验开始。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二、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彼此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三、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拥有比较悠久的过程,从古老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然后一直到近代的物理学,这一切的艰辛过程都是里不开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纵观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代社会,正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大师在人文领域主体性、创造性的讴歌,才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在宇宙观上对宗教神学的反叛;有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才有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尼采等人的“上帝死了”的宣言。正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才会出现象爱因斯坦这样优秀的哲人科学家。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同时,他对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向往,以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暨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哲学篇 论坛议程 〔论坛时间:2018年11月23日-24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 11月23日安排 开幕式 上半场8:30-9:15〔地点:逸夫楼1楼报告厅〕 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发言人 陈玉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沙宗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合影9:15-9:30〔地点:逸夫楼正门前〕 下半场9:40-11:00 主题学术报告及问答互动 演讲者: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演讲题目:社会转型与自我裂变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论坛嘉宾:旦苑餐厅三楼 14:00-16:4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月24日安排 8:30-11: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点评专家:旦苑餐厅三楼 13:30-16: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6:20-17:00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光华楼西主楼25楼2501报告厅〕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总结发言 袁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颁奖仪式 论坛闭幕 各分组讨论会场安排〔11月23日14:00-11月24日16:00〕 1.光华楼西主楼24楼2401会议室: 西方哲学经典研究专场〔11月23日14:00-16:40〕 14:00-14:20 亚里士多德之“现在”的同一与差异——论《物理学》217b29-224a20中的“时间-存在”之思及海德格尔的误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

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CSSCI) 管理学: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预测、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新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管理评论、软科学、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科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未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管理学报、现代管理科学、华东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 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改革、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观察、财贸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经济评论、中国经济问题、上海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经济史研究、财经科学、投资研究、中国土地科学、财政研究、财经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当代财经、经济与管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商业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税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农业技术经济、审计研究、经济问题、经济纵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经济问题探索、调研世界、财贸研究、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金融论坛、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农史、国际经贸探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消费经济、中国流通经济、涉外税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学动态、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亚太经济、经济经纬、中国金融、上海金融、产业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 政治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研究、美国研究、太平洋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日本研究、国际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台湾研究、当代亚太、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理论与改革、南洋问题研究、台湾研究集刊、日本学刊、国际观察、中共党史研究、青年研究、求是、党的文献、东南亚纵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国际政治研究、新视野、南亚研究季刊、求实、东南亚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东北亚论坛、德国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教育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开放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科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中国远程教育、高教探索、江苏高教、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学报、上海教育科研、中国特殊教育、教育评论、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统计学: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 综合性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读书、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文史哲、开放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学术研究、浙江学刊、东南学术、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人文杂志、中国文化研究、云南社会科学、

吉大考博马哲真题定稿版

吉大考博马哲真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01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着研究 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 形态》三部着作中,各是怎样阐述人的本质的其区别和内在联系何在 二、 三、怎样理解“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四、 下列四题中任选两题 一、怎样理解历史既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同时又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二、 三、评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几种重要观点。 四、试论述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内容和实质。 西方哲学 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观点,并指出“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局限。 二、解释黑格尔《小逻辑》中下述概念的涵义:纯存在、本质、绝对理念。

以下四题任选两题 一、概述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基本线索。 二、评述卢梭人类社会起源的理论 三、评述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理性主义”的批判。 四、评述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002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着研究 一、论述人的存在方式的特点及其内在矛盾 二、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四选二 一、怎样理解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怎么理解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的统一? 三、试说明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在新形势下,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西方哲学 简论题,三选二每题30分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及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使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科学发展的规律组织、指导科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 第四条高校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全省高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高校社科基金项目要重点扶植高校青年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江苏省教育厅负责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和发布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中长期规划与课题指南; 2、组织和指导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批准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及经费资助,组织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组织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 3、制定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4、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和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第六条江苏省教育厅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咨询组,咨询组的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学科研究发展规划、课题指南; 2、评议各学科申报项目,提出资金资助建议; 3、参与高校社科基金项目规划立项的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 4、参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 5、完成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校的社科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主要包括: 1、高校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申报、评审并给予经费资助,一般每年申报一次; 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学校给予经费资助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每年申报一次; 3、高校社科基金专题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申报,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业)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企业管理 姓名:于杨 学号:201401460005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容摘要: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他们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和视角。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这两种文化他们既有对立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表现出的巨大的经济价值,自然科学被人们无限地强化从而与人文科学分离。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在的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创新点: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同一性出发,探讨二者关系,从而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辩证统一、和谐发展 正文: 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在内的世界。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但又密不可分的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以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和以人与人类自身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在哲学层面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 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 1.1二者的差异 一般意义上讲,自然科学是探索内在结构特性和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追求客观性。在实证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追求客观性的科学精神。人们在研究一个对象时,必须抛弃自己的任何主观臆想和情感,由此达到的认识结果必须不具有任何个人的色彩,以便能够认识事物自身的本来面目。第二,追求普遍性。这种客观认识的结果,被要求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普遍适用,而与使用它的人无关,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客观真理。普遍性要求统一性、可重复性、可检验性。第三,自然科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工具理性特征。所谓工具理性,是指改造外部世界的合理性。 人文精神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价值体现,是人与人类自身精神活动的发展。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它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在此意义上常常发展为个人主义。它反对统一化、普遍化的要求,因为人的本性就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雷同。因此,人文精神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点。此外,价值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又一大精神特色。它是指一种信念与理想的合理性。价值理性要求社会结构与运作方式、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不能为种种迷信和愚昧所支配,必须符合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阅读书目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阅读书目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阅读原著文献目录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钟家栋等主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孙晓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吴剑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及其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孙冶方著:《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版。 7、齐涛:《中国政治通史》(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肖生生:《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1、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2、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18、秦英军、李占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二版。 19、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杜绍祥,段超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陈勤等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4、张子宏:《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5、刘佛丁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7、赵剑英主编:《复兴中国:中共第三代对中国现代化的新追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什么是人文科学

什么是人文科学? 李维武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科学”一词,在今天已成为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概念,但要说清楚什么是人文科学,又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不仅是一个学科分类问题,而且是一个构造和规范学术思维空间问题。正是这样,它成为了现代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哲学才能承担起对各学科思维空间进行建构和解构、开拓和改造的任务。 近百年来,西方哲学家、特别是一批德国哲学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狄尔泰首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李凯尔特继言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认为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相异,认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特具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这些探讨,从表层上看,是在进行学科分类;而从深层上看,则是通过确立人文科学来构造不同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由近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在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前期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张君劢在论战中提出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五大区别,认为“科学”的特点在于:是客观的,重视形式逻辑,用分析方法入手研究,为因果律所支配,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人生观”的特点在于:是主观的,重视直觉,强调综合方法,主张自由意志,起于人格之单一性。这五大区别实际上已涉及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界问题。但是,这种探讨由于复杂的原因而未能深入开展下去。这使得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至多只是从学科分类上看待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同,而不了解人文科学对转变人类思维方式的意义。 而且,在中国要理解人文科学,似乎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就是长期以来“人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类重要学术期刊界定一览表

附件: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类重要学术期刊界定一览表 1.法学(共22种) T级(1种)法学研究 A 级(6 种)中国法学、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学家 B级(15种)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行政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知识产权、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 2.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共70种) T级(0种) A级(20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 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 级(50 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 —1—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07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40分)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30分) 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30分) 原者 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自己的历史……”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2、“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的……”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3、“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的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的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4、“认识和实践……” (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的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5、试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0分) 6、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的思想。(区别和联系)(20分) 08年 马哲原理: 1. 试述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 2. 阐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并谈谈其现实意义。 3 ?试论述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 马哲史: 1.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 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2. “我们不能得意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3?“考察的客观性。”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4?“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04年 马哲原理 1、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社会发展。 2、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意义。 原者 1、《提纲》的伟大变革。 2、列宁三者统一思想。 3、毛泽东《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内在联系。 05年 马哲原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2、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3、人与社会矛盾的当代特点及出路。 原者 1、《提纲》第二条。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个“不会”“必然”。 3、《终结》“过程集合体”。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及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使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目(以下简称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科学发展的规律组织、指导科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 第四条高校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全省高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高校社科基金项目要重点扶植高校青年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江苏省教育厅负责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和发布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中长期规划与课题指南; 2、组织和指导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批准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及经费资助,组织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组织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 3、制定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4、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和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第六条江苏省教育厅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咨询组,咨询组的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学科研究发展规划、课题指南; 2、评议各学科申报项目,提出资金资助建议; 3、参与高校社科基金项目规划立项的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 4、参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 5、完成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校的社科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主要包括: 1、高校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申报、评审并给予经费资助,一般每年申报一次; 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学校给予经费资助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