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总结——光学专题复习总结

高考综合复习总结——光学专题复习总结
高考综合复习总结——光学专题复习总结

高考综合复习——光学专题复习

总体感知

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光的折射全反射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折射定律

▲知识梳理

1.光的折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一部分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并且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跟折射角r的正弦成正比,即常数。

3.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跟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即。

它还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即。

特别提醒:

(1)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

(2)相比较而言,折射率大的物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物质叫光疏介质,因此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3)介质的折射率表明了介质的折光能力,是由介质的属性决定的,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4)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疑难导析

2.如何理解折射率

(1)当光从真空射入某一介质中时,入射角、折射角都可以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正弦值之比却是不变的,是一个常数,例如,当介质是水时,这个常数是1.33。

(2)对于不同介质,这个常数不同。例如光从真空射入玻璃时这个常数是1.5。介质不同n不同,说明n反映了介质的光学性质,这个常数叫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n有关,即,对此公式要求能熟练运用,但不要求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

由知道介质的折射率n>1,即,就是说光由真空射入介质时,都是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反之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只能由介质本身的物质结构及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折射率n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例如:入射角正弦值变为原来的2倍,折射角的正弦亦变为原来的2倍,但n不变。

知识点二——全反射

▲知识梳理

1.全反射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在界面处,一部分光被反射,另一部分光被折射到另一种介质中,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且折射光线能量减弱,反射光线能量增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使折射角等于,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临界角

在全反射中,当折射角等于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临界角C的计算:当光线由某种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1)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透亮,空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会看到试管壁很明亮,等等。

(2)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的实际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如图所示。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来传播光信号的,通常光纤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利用光纤可实现光纤通信,而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

▲疑难导析

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知识点三——棱镜、光的色散

▲知识梳理

1.棱镜

棱柱形的透明体为棱镜,而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即为三棱镜。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棱镜具有使光线向底面偏折的作用,一个物体通过它所成的虚像则向顶角偏移。而折射率小于周围介质的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则正好相反。需注意的是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光线要经过两次折射。

2.一束白光经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象。

复色光在介质中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在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谱,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3.不同色光在介质中的速度是不同的

红光在玻璃中的光速最大,故红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小,偏向角也最小,而紫光在玻璃中的光速最小,故紫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大,偏向角也最大,因此白光由于各色光通过棱镜后偏向角不同而产生色散现象(如图)。

特别提醒:

(1)白光为复色光。

(2)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

(3)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疑难导析

正确理解光的频率、折射率、光速等物理量的关系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是不变的。但同一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入射光,折射率n不同,入射光频率越高,介质的折射率就越大。

红光到紫光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题型三——光的色散

应着重理解两点内容:其一,光的频率(颜色)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

关;其二,同一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再应用等知

识,就能准确而迅速地判断有关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长、折射光线

偏折程度等问题。

3、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和,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和,则()

A. B. C. D.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知道。

答案:AD

第二部分光的波动性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光的干涉

▲知识梳理

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确是一种波。

2.光的干涉现象

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

3.干涉条件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①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②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四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4.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5.薄膜干涉

当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可以看到在薄膜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当入射光是白光时,得到彩色条纹,当入射光是单色光时,得到单色条纹。

参与薄膜干涉的两列光是分别从薄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出来的两列光。用薄膜干涉可以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在透镜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大透射光。

特别提醒: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成因: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叠加的结果,所以观察时只能在光源的同侧才能看到。

(2)形状:明暗相间的条纹。纹的亮暗与膜的厚度有关。

知识点二——光的衍射

▲知识梳理

1.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特别提醒:关于衍射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3.泊松亮斑

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疑难导析1.衍射与干涉的比较

2.干涉与衍射的本质

光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从本质上讲,衍射条纹的形成与干涉条纹的形成具有相似的原理。在衍射现象中,可以认为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它们在屏上叠加形成单缝衍射条纹。

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等亮度的。

单缝衍射:除中央明条纹最宽最亮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逐渐减小。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色光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色光是红光。 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

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上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

特别提醒: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波长越大,干涉和衍射现象就越明显,也越容易观察到干涉和衍射现象。

:一束红光射向一块有双缝的不透光的薄板,在薄板后的光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现在

将其中一条窄缝挡住,让这束红光只通过一条窄缝,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 .与原来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明条纹比原来暗些 B .与原来不同的明暗的条纹,而中央明条纹变宽些 C .只有一条与缝宽相对应的明条纹 D .无条纹,只存在一片红光

答案:B

知识点三——光的偏振

▲知识梳理

1.光的偏振

自然光是指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各个方向强度相同。偏振光是指在

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2.偏振光的产生方式

偏振光的产生方式是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

作用是获得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特别提醒:光的偏振理解:

(1)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2)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包含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

(3)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叫偏振光。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适,使反射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光,且它们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如图)。

▲疑难导析

1.偏振光是怎样产生的

(1)偏振光的产生方式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为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

其实,偏振片并非刻有狭缝,而是具有一种特性,即存在一个偏振方向,只让平行于该方向振动的光通过,其他振动方向的光被吸收了。

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2)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理论意义: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充分说明了光是波,但不能确定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应用:照相机镜头、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液晶显示等等。

2.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的色散都可出现彩色条纹,现象很相似,但光学本质不同,分析问题要首先弄清其原理和本质。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答案:D

解析:自然光经过偏振片或经过界面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会形成偏振光。经指缝观察日光灯看到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D不正确。

典型例题透析

题型一——光的干涉和衍射

(1)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是叠加的结果,只是干涉条纹是有限的几束光的叠加,而衍射条纹是极多且复杂的相干光的叠加。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在通过其中的三个狭缝时,都发生了衍射而形成三个线光源。所以,一般现象中既有干涉又有衍射。

(2)单缝衍射时,照射光的波长越长,中央亮纹越宽,所以衍射和干涉都能使白光发生色散现象,且中央白光的边缘均呈红色。

(3)干涉和衍射的图样有相似之处,都是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干涉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基本相同,衍射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均不等,中央亮纹最宽最亮。

总结升华:

(1)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频率都相同,但波速和波长不同,由此可得出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2)频率不同的光不符合形成干涉的条件,故无法得到干涉图样。

题型三——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充分说明光是横波,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见到的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例如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调整入射角的大小,使反射

光与折射光的夹角是,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

方向互相垂直。

偏振光的产生方式: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

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为偏振光,叫起偏器,

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

第三部分光的粒子性物

质波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黑体辐射理论

▲知识梳理

1.热辐射

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黑体

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3.能量子

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能量子。,h为普朗克常量,是电磁波的频率。

▲疑难导析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①各种波长的辐射强

度都会增加;②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关于黑体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的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

都会增加

B.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的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减小

C.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答案:AC

解析:由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选项AC正确。

知识点二——光的粒子性

▲知识梳理

1、光电效应

定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实验规律:存在饱和光电流、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①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的每个光子的能量为,这些能量

②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金属表面所做的功的最小值。

③数学表达式:

3、康普顿效应

在散射光中,波长变长的现象。

特别提醒: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疑难导析

1.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只有

当时,才有光电子逸出,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2)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光电流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3)光强较大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因而饱和电流越大。

4.经典电磁理论对解释康普顿效应中遇到的困难

用光子说十分成功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

X射线的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要遵守能量和动量守恒

定律。当入射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损失一部分动量给电子,动量变小,由,变大,所以散射光中有些光子波长变大。如图所示。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以判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决定于照射光的频率,A正确,B错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决定于光强,C正确。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

▲知识梳理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物质波

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也具有波动性。频率,波长。

3.概率波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子落在明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小。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

4.不确定性

,h为普朗克常量,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疑难导析

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

(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3)麦克斯韦的电磁说:认为光是电磁波。实验依据是赫兹实验证明了光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且均为横波。

(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的传播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其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即。光子说能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5)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学说:认为光是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频率大的光子粒子性明显,而频率小的光子波动性明显。

解析: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本质属性。

典型例题透析

题型一——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解

分析光电效应问题:

(1)深刻理解极限频率和逸出功的概念,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最大初动能。

(2)必须掌握光电效应的四个规律,即:①产生条件: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B.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

C.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越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D.对某种金属,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某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ABD

题型三——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

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微观粒子本身矛盾的统一,不能孤立地认识任一

方面。物质波的波长,p为粒子的动量。对宏观物体来讲,因其

动量p较大,故其波长很小,波动性极不明显。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D

题型四——概率波和不确定关系

总结升华:,h为普朗克常量,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第四部分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知识要点梳理

实验目的

1.理解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

2.学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四枚)、图钉(四枚)、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实验原理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线相对应的折射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界面,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

点画出界面的法线,如图所示:

3.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个边跟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边。

4.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和。

5.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地插上大头针,用眼睛观察,调整视线,要使能同时挡住和的像。

6.同样地在玻璃砖的一侧再竖直地插上大头针,使能挡住本身和、的像。

7.记下和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和作直线与交于,连接,就是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度数。

9.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10.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是时的折射角,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的正弦值。

11.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值比较一下,看它们是否接近一个常数,求出几次实验中所测i的平

均值,这就是玻璃砖的折射率。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如图所示,以O1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半径要尽能长些,约10cm)画圆交入射光线AO1于M点、交折射光线O1O于P点,过M、P作的垂线MK、PQ,则

,据此可知,用刻度尺测出MK、QP的长度,即可求出折射率n。

误差分析

误差的主要来源:

1.确定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时的误差。故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

针间距离宜大点。

2.测量入射角与折射角时的误差。故入射角不宜过小,但入射角也不宜过大,过大则反射光较强,出射光较弱。

注意事项

1.玻璃砖要厚,用手拿玻璃砖时,只能接触玻璃毛面或棱,严禁用玻璃砖当尺子画界面。

2.入射角应在到之间。

3.大头针要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与间、与间的距离应尽量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

5.由于要多次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所以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要一一

对应编号以免混乱。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

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使挡住、的像,连接。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1)设AB的长度为,AO的长度为,CD的长度为。DO的长度为,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

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插针法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原理、方法迁移及误差分析。

(1)如图所示,,因此玻璃的折射率

因此只需测量和即可

(2)当玻璃砖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时,实际的比计算值大,

因此也比计算值大,计算的折射率偏大。

2、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和,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位置如图)。用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

试在题图中标出的位置。

(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

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3)写出用表示的折射率公式n=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是常规实验的变形,是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但变化成是渡银的,其实用平面镜的对称性可将其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学生实验。

答案:

(1)在一侧观察(经折射、反射,再经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使

得与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挡住的像;再插上,让它

挡住像和。的位置如图。

(2)①过作直线与交于O;

②过作直线与交于;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的中点M;

④过O点作的垂线CD,过M点作的垂线与相交于N点,如图所示,连接ON;

⑤,

(3)

解析:测量折射率的关键是绘出入射光线,测出入射角,绘出折射光线,测出折射角。如图,连线与面的交点为光线的入射点O,过O点作垂线CD,CD为法线,的连线与CD的夹角为入射角,

为不透光的镀银面,可理解为平面镜,由所决定的光线经O点射入玻璃,经面反射后再经面的点折射后射入空气,大头针应在此光线上,即挡住的像,挡住像和。在面,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具有对称性,那么的垂直平分线MN必为法线,ON为面的入射光线,ON 与CD夹角为折射角。用量角器测量出和的值,代入,即可求出折射率。

总结升华:对玻璃砖的测定,是一道创新实验题,它实际是由课本实验延伸而来的,但高于课本中的实验,也考查了考生创新实验能力。

专题九几何综合体、代数和几何综合题(含问题详解)

2012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九:几何综合体、代数和几何综 合题 1(2011省)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K分别在BC,AB上,点G在BA的延长线上,且CE=BK=AG. (1)求证:①DE=DG;②DE⊥DG (2)尺规作图:以线段DE,DG为边作出正方形DEFG (要求: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3)连接(2)中的KF,猜想并写出四边形CEFK是怎样的 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4)当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由已知证明DE、DG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等量代换证明DE⊥DG;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分别以点G、E为圆心以DG为半径画弧交点F,得到正方形DEFG;(3)由已知首先证四边形CKG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4)由已知表示出的值.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C=DA,∠DCE=∠DAG=90°. 又∵CE=AG, ∴△DCE≌△GDA, ∴DE=DG, ∠EDC=∠GDA, 又∵∠ADE+∠EDC=90°, ∴∠ADE+∠GDA=90°, ∴DE⊥DG. (2)如图. (3)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设CK、DE相交于M点,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EFG都是正方形, ∴AB∥CD,AB=CD,EF=DG,EF∥DG, ∵BK=AG, ∴KG=AB=CD, ∴四边形CKGD是平行四边形,

∴CK=DG=EF,CK∥DG, ∴∠KME=∠GDE=∠DEF=90°, ∴∠KME+∠DEF=180°, ∴CK∥EF, ∴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4)=.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作图,解题的关键是先由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出结论,此题较复杂 2(2011建设兵团)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B=45°.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动点Q同时以相同速度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B的长; (2)设BP=x,问当x为何值时△PCQ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最大值; (3)探究:在AB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CQM为 菱形?请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作AE⊥BC,根据题意可知BE的长度,然后,根据∠B的正弦值,即可推出AB 的长度; (2)作QF⊥BC,根据题意推出BP=CQ,推出CP关于x的表达式,然后,根据∠C的正弦值推出高QF关于x的表达式,即可推出面积关于x的二次函数式,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推出x的值; (3)首先假设存在M点,然后根据菱形的性质推出,∠B=∠APB=∠BAP=45°,这是不符合三角形角和定理的,所以假设是错误的,故AB上不存在M点. 解答:解:(1)作AE⊥BC, ∵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 ∴BE=(BC﹣AD)÷2=2.5, ∵∠B=45°, ∴AB=, (2)作QF⊥BC, ∵等腰梯形ABCD, ∴∠B=∠C=45°, ∵点P和点Q的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相同,BP=x, ∴BP=CQ=x, ∵BC=9, ∴CP=9﹣x,QF=, 设△PQC的面积为y,

2020年工作总结-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docx

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1) 本人在工作中,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岗。平时注意学习理 论和党的有关文件和法规,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主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 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学习新的 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积极组织 各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平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好。几年来,先后自觉参加了教 师继续教育、省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远程教育等培训活动,学习了《大教育论》《教育简史》等教育理论与著作,全面提高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注意研究教材教法 和班情学情,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细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辅导,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从每一节 历史课上都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得到薰陶,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能力和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坚持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逻辑体系,认真了解学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学 生情绪,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几年来,从事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 而九年级因为面临升学考试,我则在努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 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我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字音、字形练习(含解析)

字音、字形 说明:虽然字音、字形合并考查是浙江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选择,但在复习备考时,宜采用“先分后合”的方式,即先“分开”讲解考点,后“合并”训练巩固。 考点一字音 1.(2018·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懵.(měnɡ)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ɡ)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解析:选B A项,“鬓”应读“bìn”,主要考查前后鼻音易错字。C项,“废驰”应为“废弛”,因形近致误。废弛:(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荒废,衰败。在此处是后一种意思。D项,“惩”应读“chénɡ”,主要考查习惯误读的声调。 2.(2017·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ɡ)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解析:选D A项,“靡”应读“mǐ”;B项,“密诀”应为“秘诀”;C项,“装钉”应为“装订”,“禁”应读“jīn”。 3.(2016·浙江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 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 衣钵.(bō) 挑.大梁(ti o) 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 卤.味(lǔ) 处.女座(chǔ) 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 痤.疮(cuó) 病恹.恹(yāng) 血.气方刚(xuè)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城市 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 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 ?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积极应对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机会,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D ?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 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 A ?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得到减轻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将会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D ?将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 —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A ? 1982 年 B ? 1992 年C. 2002 年D . 2007 年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 12月月考)读我国巢湖流域古代聚落遗址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

5?图示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 A .海拔较高的地区 B ?河流中下游的地区 C.山麓冲积扇地区 D ?地势平坦地区 6?冬季,巢湖水域面积减少最大的方向可能位于() A ?西北面 B ?西南面C.东北面 D ?东南面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某国某个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7 ?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 ? 0~8 km B. 9~16 km C. 17~24 km D . 25~35 km 8.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几何综合题一般以圆为基础,涉及相似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这类题虽较难,但有梯度,一般题目中由浅入深有1~3个问题,解答这种题一般用分析综合法. 【典型例题精析】 例1.如图,已知⊙O的两条弦AC、BD相交于点Q,OA⊥BD. (1)求证:AB2=AQ·AC: (2)若过点C作⊙O的切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C=PQ. P 分析:要证A B2=AQ·AC,一般都证明△ABQ∽△ACB.∵有一个公共角∠QAB=∠BAC,?∴只需再证明一个角相等即可. 可选定两个圆周角∠ABQ=∠ACB加以证明,以便转化,题目中有垂直于弦的直径,可知AB=AD,AD和AB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欲证PC=PQ, ∵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 ∴可证∠PQC=∠PCQ(等角对等边) 将两角转化,一般原地踏步是不可能证明出来的,没有那么轻松愉快的题目给你做,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BQC=∠AQD=90°-∠1(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互余关系) ∵∠PCA是弦切角,易发现应延长AO与⊙交于E,再连结EC,?利用弦切角定理得∠PCA=∠E,同时也得到直径上的圆周角∠ACE=90°, ∴∠PCA=∠E=90°-∠1. 做几何证明题大家要有信心,拓展思维,不断转化,寻根问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题目中条件的总体作用,总能得到你想要的结论,同时也要做好一部分典型题,?这样有利于做题时发生迁移,联想. 例2.如图,⊙O1与⊙O2外切于点C,连心线O1O2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1,⊙O2于A、E,?过点A作⊙O2的切线AD交⊙O1于B,切点为D,过点E作⊙O2的切线与AD交于F,连结BC、CD、?DE. (1)如果AD:AC=2:1,求AC:CE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sinA和tan∠DCE的值; (3)当AC:CE为何值时,△DEF为正三角形?

2020年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1、认真研究和制定:菏泽市教研室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必修一xx-9-1—9-26;必修二xx-9-27—11-7;必修三xx-11-8—xx-1-23;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老师集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xx-9-1—10-6;必修二xx-10-7—11-10;必修三xx-11-11—12-30;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

城市专题综合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九):城市专题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 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 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宽广的经济腹地; ⑤充足的商品供应; ⑥丰富的农副产品; 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④用地紧张。 措施: ①分散城市职能、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②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和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 ③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⑶兰州问题: 石化工业区不合理: ①位于河流谷地工业废气不利于扩散; ②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③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山谷地形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①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②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③使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⑷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01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6,EG=25,求BE的长.

(1)证明:由折叠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 EFA =∠DFA ,EG =GD ,∵EG ∥DC ,∴∠DFA =∠EGF ,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 (2)解:EG 2 =1 2 GF ·AF .理由如下: 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 ∵四边形EFDG 是菱形, ∴DE ⊥AF ,FH =GH =12GF ,EH =DH =1 2 DE , ∵∠FEH =90°-∠EFA =∠FAE ,∠FHE =∠AEF =90°, ∴Rt △FEH ∽Rt △FAE ,∴EF AF =FH EF ,即EF 2=FH ·AF , 又∵FH =12GF ,EG =EF ,∴EG 2 =12 GF ·AF ; (3)解:∵AG =6,EG =25,EG 2 =12AF ·GF ,∴(25)2 =12 (6+GF )·GF , 解得GF =4或GF =-10(舍),∴GF =4,∴AF =10. ∵DF =EG =25,∴AD =BC =AF 2-DF 2=45, DE =2EH =2 EG 2 -(1 2 GF )2=8,

∵∠CDE+∠DFA=90°,∠DAF+∠DFA=90°,∴∠CDE=∠DAF,∵∠DCE=∠ADF=90°, ∴Rt△DCE∽Rt△ADF,∴EC DF = DE AF ,即 EC 25 = 8 10 , ∴EC=85 5 ,∴BE=BC-EC= 125 5 . 0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F,若DE=4,BD=8. (1)求证:AF=EF; (2)求证:BF平分∠ABD.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历史学 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篇二:2011年至2012年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八 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八传统文化经典(B)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 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论和与同》) :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和晏婴的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 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墨子》)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爱”的问题上,孟子主张爱,墨子主张爱。(各用一个字概括) 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的区别。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邹与鲁拱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邹国与鲁国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 1.成语出于上文,与现在常用的意义大不一样了,它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 。 2.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有司”与“民”关系的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 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材料二子张问曰:“崔子①弑齐君,陈文子②有马十乘③,弃而违④之。至于他邦,

2020年浙江高考高三地理城市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城市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下列各题。 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城市交通问题是指道路交通中带有普遍性的、经常性的和周期性的一种无效而有害的状态,据统计大城市70%污染都来自城市交通。下图反映了城市车速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3.有关污染程度与车速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程度与车速呈正相关 B.污染程度与车速呈负相关 C.车速适中时耗能最少 D.车速中等时车流量最小 4.根据图示,减轻交通污染的主要措施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B.鼓励公交出行 C.合理规划城市路网D.车辆限速行驶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A.经济地位加强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D.城市等级提升 8.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城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①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 ⑵ 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 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BE 的中点.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 AD ⊥BC . ⊿ABC 中,AB =AC , ∴ ∠B =∠C ,∠BAD =∠DAC .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 ∴∠C =∠BED .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 即∠DAC =∠BAD =∠ODA .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 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的范文,篇一: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总结王海虹这一个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感触做一回顾,敬请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一、搞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20班的学情实况,早在暑期补课前制订了较周密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复习规划,最全面的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科内知识系统归纳、综合的同时,随时加强文科综合知识的相关连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三、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效,实现高考目标最大化。范文写作质效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是学校整体教学资源整合优势的竞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教学交流与合

几何综合(习题)

几何综合(习题) ? 例题示范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2,BC =CD =B =90°, ∠C =120°,则AD 的长为_______. D C B A 解:如图,连接AC . D C B A 在Rt △ABC 中,∵∠B =90°,AB =2,BC =∴tan ∠ACB = 3 AB BC = ∴∠ACB =30° ∴AC =2AB =4 ∵∠BCD =120° ∴∠ACD =∠BCD -∠ACB =90° 在Rt △ADC 中,AC =4,CD =∴AD = ? 巩固练习 C D B A

1. 如图,在△ABC 中,AB =15 m ,AC =12 m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________. 2. 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 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__. D B A 3. 如图,矩形EFGD 的边EF 在△ABC 的BC 边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AB =AC=5,BC=6,设BE =x ,EFGD S y 矩形,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 G F E D C B A N M G F E D C B A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在△ABC 中有一正方形DEFG ,其中D 在AC 上,E ,F 在AB 上,直线 AG 分别交DE ,BC 于M ,N 两点.若∠B =90°,AB =4,BC =3,EF =1,则BN 的长度为( ) A .43 B .32 C .85 D .127 5. 如图,在△ABC 中,AB =BC =10,AC =12,BO ⊥AC ,垂足为O ,过点A 作射线 AE ∥BC ,点P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连接PO 并延长与射线AE 相交于点Q ,设B ,P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 ,过点Q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R .小明同学思考后给出了下面五条结论:①△AOB ≌△COB ; ②当0<x <10时,△AOQ ≌△COP ;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三历史备课组刘荣 本学年本人任高三(21班和22班)的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学年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对本学年的教学情况总结与反思。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年,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关注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年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做好十年高考题的任务,在做题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理念。本学年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年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位同行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年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年之初,我们高三备课组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浙江省2020高考语文 第一专题 常见易错字音识记

第一专题常见易错字音识记 李仕才 A 阿①ā阿鼻地狱②ē阿附阿胶 腌①ā腌臜②yān腌肉 挨①āi挨个儿挨近②ái挨打挨说 拗①ào拗口②niù执拗③ǎo拗断 B 扒①bā扒开扒拉②pá扒手扒糕 把①bǎ把握把持把柄②bà刀把儿话把儿 膀①bǎnɡ臂膀②pánɡ膀胱③bànɡ吊膀子④pānɡ膀肿 蚌①bànɡ蚌壳②Bènɡ蚌埠 薄①báo薄饼②bó单薄稀薄③bò薄荷 堡①bǎo碉堡堡垒②bǔ堡子③pù十里堡 暴①bào暴露②pù(同“曝”) 背①bèi脊背②bēi背包背债 奔①bēn奔跑奔波②bèn投奔 臂①bì臂膀②bei胳臂 辟①bì复辟②pì开辟 扁①biǎn扁担②piān扁舟 便①biàn便利便捷②pián便宜大腹便便 骠①biāo黄骠马②piào骠勇

屏①bǐnɡ屏息屏气②pínɡ屏风③bīnɡ屏营 剥①bō剥削②bāo剥皮 泊①bó淡泊停泊②pō湖泊 伯①bó老伯②bǎi大伯子 簸①bǒ颠簸②bò簸箕 C 参①cān参拜参观②cēn参差③shēn海参人参 曾①cénɡ曾经未曾②zēnɡ曾孙曾祖 差①chā偏差差错②chà差点儿③cī参差 ④chāi差遣差使 刹①chà刹那古刹②shā刹车 禅①chán禅师②shàn禅让封禅 颤①chàn颤动颤抖②zhàn颤栗打颤 场①chǎnɡ场合冷场②chánɡ场院一场雨 朝①cháo朝拜②z hāo朝晖朝露 嘲①cháo嘲讽②zhāo嘲哳 称①chèn称心②chēnɡ称道 乘①chénɡ乘车②shènɡ史乘千乘之国 澄①chénɡ澄清[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②dènɡ澄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匙①chí汤匙②shi钥匙 冲①chōnɡ冲锋②chònɡ冲床冲劲儿 臭①chòu遗臭万年②xiù乳臭铜臭 处①chǔ处罚处置②chù处所 畜①chù畜力②xù畜养 创①chuànɡ创作②chuānɡ重创创伤 绰①chuò绰绰有余②chāo绰起 伺①cì伺候②sì伺机环伺 攒①cuán攒动攒射②zǎn积攒 撮①cuō一撮盐②zuǒ一撮儿毛 D 答①dá报答②dā答言答应 逮①dài逮捕②dǎi逮蚊子逮小偷 单①dān单独②chán单于③Shàn单县姓单 当①dānɡ当天当时当年②dànɡ当铺当真

(完整版)城市习题

城市专题练习题 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2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 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7 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 图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5.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6.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7.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8.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完成9-10题 9.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0.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读图文材料,回答11-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右图显示了某市中 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 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