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

创立阶段(1896——1912)

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

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

4.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旧派与新派

A.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

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郑正秋:

A.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㈢意义与影响:①倡导“电影文化”概念,使电影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②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③在剧作形态、导演技巧、摄影艺术、表演、电影语言等方面的革新。

㈣名词解释:又称“新兴电影运动”,是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

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

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㈤1930年代创作概貌

A.“左翼”电影创作群构成:①左翼文艺家(是左翼电影运动的核心与中坚力量);②“向左转”

的新、旧派成员;③“同路人”。

B.创作倾向:⑴农村电影:以现代中国农民、农村作为描写对象、作品富有阶级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①正面表现农村中的阶级压迫、斗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流》、《盐

潮》;②以“丰收成灾”为主题,再现农村经济解体、农民日趋贫困的残酷现实:《火

山》、《丰年》;③侧面暴露农村黑暗现实,隐晦抨击反动当局和封建势力:《到西边去》、

《凯歌》;④对农民命运的深沉叙述和同情:《渔光曲》

⑵都市电影:《马路天使》、《风云儿女》

⑶妇女电影:被侮辱与残害

⑷知识分子电影:①彷徨、沉沦和追求《三个摩登女性》、《时代的儿女》;②幻灭、

挣扎和探寻:《桃李劫》、《新女性》、《十字街头》

⑸反映特定时代民族矛盾的电影:①侵华战争引起的激情与愿望:《共赴国难》、《小

玩意》、《大路》;②对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考:《逃亡》、《劫后桃花》;③以影射、暗

示和象征为主要手法的抗日反帝电影:《恶邻》、《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

C.杰出成就: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现实、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遭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

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于开拓性的创作意识。

㈥代表作品:

A.吴永刚及其《神女》

⑴构思及主题表达:不是以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为重点,而是执着于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

⑵杰出成就:①深沉、忧郁的人性供奉;②貌若素朴实则蕴藉的画面造型;③委婉含蓄的美学风格。B.袁牧之及其《马路天使》

⑴袁牧之的美学追求: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生活、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境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有开拓性的创造意识。

⑵构思与内容:作品描写了那些长期生活在旧上海底层的小人物们的不幸遭遇及其特有的善良、正直的品质,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感情。

⑶人物:小陈(吹鼓手)、老王(报贩)、小云(妓女)、小红(歌女)、古成龙(流氓)、水果小贩、

剃头匠、失业者。

⑷美学风格:寓悲于喜,将严肃的社会性主题、深沉的悲剧格调和鲜明的喜剧手法融为一体,表现

出简洁明快,多样化而又统一、和谐的风格。

⑸几处经典:①摄影机机位、角度和运动、剪接点选择和组接方法多样,恰当表现人与人、人与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