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 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说明】本课是为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中国电影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较大的发展阶段:1986-1948年,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1949—19 76年为“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电影,1977年以来中国电影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中国电影发展的史的脉络。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解法和多媒体手段。

本课程2课时/周,教学36周,共72学时。

【本文】第一章中国电影的萌芽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电影进入我国后与传统的戏曲相融合形成了“影戏”特点。

内容要点:第一节摄制中国影片的尝试第二节郑正秋和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举例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2课时第二章在混乱中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虽然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我国的电影事业还主要掌握在买办资产阶级和投机商人手里,电影创作仍渗透了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内容要点:第一节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第二节联华公司的《古都春梦》和《野草闲花》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2课时第三章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始及其成就教学目的:党领导了中国的电影文化运动。

中国电影创作形成了一个转变过渡时期。

介绍夏衍、阳翰笙、沈西苓、郑正秋的电影创作。

内容要点:第一节明星影片公司的进步影片第二节联华公司的进步影片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举例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四章徘徊摇摆中的中国电影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电影发展的曲折性。

红军在长征途中,文化上的反“围剿”。

内容要点:第一节蔡楚生的《渔光曲》和《新女性》第二节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拍摄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五章国防电影运动教学目的: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电影界开展了抗日民主运动。

了解“国防电影”的意义,代表作。

内容要点:第一节袁牧之与《马路天使》第二节蔡楚生与《迷途的羔羊》第三节《夜半歌声》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分析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六章抗战电影运动教学目的:通过回顾爱国的电影人从事进步的人民电影事业,了解电影界的抗日运动。

中国电影史梳理

中国电影史梳理

中国电影史梳理1. 介绍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纪录。

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人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2. 第一阶段:默片时代2.1 早期电影的引入•1896年,电影技术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新奇的视听娱乐方式。

•1905年,上海首家电影院成立,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2.2 默片的制作与发展•1920年代,中国开始制作默片,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

•1921年,首部中国默片《定军山》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1927年,中国默片《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使中国默片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2.3 代表作品及影响•《定军山》(1921):中国默片的开山之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梅兰芳》(1927):首部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默片,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

3.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3.1 新中国电影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传播思想和宣传工具的重要媒介。

•1951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剧情片《歌女红牡丹》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195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1960年代,中国电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多数电影作品偏向政治宣传。

3.3 代表作品及影响•《活着》(1994):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1987):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呈现。

4. 第三阶段:现代电影的崛起4.1 第五代导演的兴起•19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出政治的阴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导演和作品。

•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等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

(完整版)电影史提纲

(完整版)电影史提纲

一、初期“影戏”电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2)初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了向姊妹艺术(特别是戏剧)学习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传统。

二是初步探索和掌握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初期中国电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 (4)初期电影的强烈的商业投机性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5)初期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落后于同期世界电影的发展水平。

二、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 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艺术形式上, 《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

《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 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中国电影史纲要

中国电影史纲要

中国电影史第一章.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第一节.“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默片时代1896---1931年)一.电影的传入: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诞生。

西方人迅速将其带到世界各地。

1896年(清光绪22年)8月11日,上海杂耍娱乐场徐园“又一村”放映了几部短片,中国人第一次看见了这种“活动影像”。

大家把这一新鲜玩意儿叫做“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

此后,欧美各国的商人也来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用电影大赚其钱。

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也来到上海放电影,并成为在中国第一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1909年,他在上海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也开始放电影。

1904年,英国公使为给慈禧七十大寿助兴,到宫廷放片,中途发生胶片起火爆炸。

慈禧下令从此不准在宫廷放片,但民间的放映活动却日益普遍。

这一时期的影片放映有以下特点:1.影片多为外国人的生活场景或事件片断,片长都是一本,只有5----10钟。

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纪录片、特技片、滑稽片;2.放映方式独特:①。

影片多数在茶楼戏院中,作为戏剧演出间歇的余节目放映;②。

观众欣赏方式非常随意;③经营方式独特(演出中间卖票);3.影片输入具有帝国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性质:色情、暴力。

极大地毒害了观众和创作者。

二.最初的尝试:电影作为舶来品占领中国市场,必然会刺激中国人去发展民族的电影工业。

1905年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率照相技师刘仲伦,请来京城著名的京剧老生红角谭鑫培、就在馆内拍摄了他的拿手好戏《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的问世。

1913年,中国才拍摄了第一部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片《难夫难妻》(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取材广东潮州的婚姻习俗,嘲讽和抨击了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尽管表演如话剧、用固定机位一个镜头拍下来。

但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编剧和演员。

这是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始。

1920-1921年后,开始出现新的创作倾向,由拍短片转向拍长片。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大纲中国电影史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早期文艺电影阶段、政治宣传电影阶段、建国初期电影阶段、改革开放电影阶段和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

1. 早期文艺电影阶段(1896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最早的电影在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先后由外国人拍摄和展示。

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逐渐有了本土的发展和创作。

在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劫后余生》、《神女》等出现,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基础。

2. 政治宣传电影阶段(1949年-197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受到政治影响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电影被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

在这个阶段,许多电影作品都以宣传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3. 建国初期电影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开始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政治宣传电影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电影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这个阶段,电影工作者试图探索和表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如《黄土地》、《小兵张嘎》等。

4. 改革开放电影阶段(1976年-200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开始接触到外国电影,并受到了西方电影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这个阶段的一些重要电影作品有《黄金时代》、《霸王别姬》等。

5. 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2000年至今):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时期,中国电影开始追求多样化和国际化。

一些新兴的导演和制片人涌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话题。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些成绩,一些电影作品如《卧虎藏龙》、《芳华》等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

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

研究视角:需要从全球视野出 发,关注中国电影史学史在国 际电影史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团队:需要组建跨学科、 跨领域的研究团队,提高研究 质量和效率
研究经费:需要争取更多的研 究经费,支持电影史学史的研 究工作
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发表研究 成果,提高中国电影史学史的 国际影响力
感 谢 您 的

观报 人 :
起源: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标志着中国电影史学的开始 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史学研究逐渐兴起,出现了一批电影史学家和电影史著作 特点:注重电影技术的研究,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和社会价值 影响:为中国电影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
建国后的电影史学研究
研究趋势:注重 电影史学的数字 化、信息化和智 能化,利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进行研 究
研究目标:推动 电影史学的理论 创新和实践应用, 为中国电影产业 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未来电影史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研究方法:需要采用多元化的 研究方法,如历史学、社会学、 文化学等
研究内容:需要关注电影史学史 的发展历程、电影史学的理论体 系、电影史学的研究方法等
1949年新 中国成立 后,电影 史学研究 开始兴起
1950年代, 电影史学 研究主要 集中在电 影艺术和 电影理论 方面
1960年代, 电影史学 研究受到 政治运动 的影响, 研究内容 较为单一
1970年代, 电影史学 研究逐渐 恢复,开 始关注电 影史学史 的研究
1980年代, 电影史学 研究进入 快速发展 时期,研 究成果丰 富
当前电影史学研究的不足和问题
研究方法单一,缺乏 创新
研究内容局限,缺乏 深度和广度

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还能够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变迁。

本文将根据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大纲,探讨其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简介中国电影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电影史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电影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课程将涵盖从早期无声电影到当代电影的各个时期和流派,以及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电影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1. 早期无声电影时期本部分将介绍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电影的技术特点、制作方法和主题。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和作品,如《定军山》和《神女》等。

同时,还将涉及到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交流与影响。

2. 电影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的重要导演和代表作品,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等。

同时,还将探讨中国电影在表现手法、故事结构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的突破和变革。

3. 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本部分将通过学习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了解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在抗战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表现和影响。

同时,还将探讨电影作为社会反映和批判的媒介在这些时期的作用。

4. 当代中国电影这一部分将介绍中国电影在当代的发展和成就。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状况。

同时,还将探讨当代中国电影的主题和风格,如社会现实题材、文化认同和个人情感等。

三、教学方法1. 影片观看与分析学生将通过观看电影作品来理解和分析中国电影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细节和意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来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

2. 文献阅读与研究学生将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中国电影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

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

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一、本文概述《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电影史学的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揭示其内在逻辑与规律,以及在中国电影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中的独特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中国电影史学史的演变轨迹,评价其研究成果,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回顾中国电影史学的起源,探讨其在中国电影文化和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早期电影理论家的研究,分析他们如何借鉴西方电影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建立起中国电影史学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这包括对中国电影史的分期、重要电影流派和导演的研究,以及对电影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关系的多维分析。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梳理和评价,揭示中国电影史学的研究特点和成果。

再次,本文将关注中国电影史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电影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电影史学的创新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总结中国电影史学史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电影史学史的深入研究,旨在推动中国电影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电影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国电影史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电影史学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电影文化的传入和本土电影产业的萌芽,一批先行的学者和文化人开始关注电影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并尝试从学术的角度去解读和研究它。

最初的研究多散见于各类报刊的影评和电影介绍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提供了电影的基本信息,还初步探讨了电影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

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电影史学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1927年郑正秋编写的《中国电影史》一书的出版,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史学正式从散乱的影评和介绍文章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电影特点:鲜艳的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电影大国之一。在时间维度上, 中国电影史的进程与世界电影史基本保持同步。但因国情 不同,中国电影的历史演进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近一个 世纪以来,中国几代电影人辛勤耕耘,在不同历史时期为 中华民族电影事业的兴盛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与贡献,涌现 了一大批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亦受国际影坛瞩目的优秀 影片。
中国电影史(概述)
2016年09月 05日 2016年03月03日
重庆艺朵云考研教育

本课程的核心概念: 中国电影史概述—— 中国电影特点;时间骨架图;导演代际 划分


课程目的: 较短的时间,系统地介绍我国不同时期电影发展状况 提高电影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
教学方式: 课堂观摩与讨论为主
引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 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以独特的个性及商
问题1:怎样学好《中国电影史》这门课?
必须掌握: 1.电影史 2.电影理论
3.电影批评
《中国电影史》 参考书
钟大丰
程季华
李少白
程季华李少白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电影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七个阶段。 (一)1905年至1932年,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兴起的阶段(影戏)。 (二)1932年至1937年,30年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 (三)1937年至1949年,战时和战后中国电影的短暂的繁荣期。 (四)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国电影发展时期。 (五)1967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六)1976年至1989年,“新时期”中国电影。 (七)1989——至今, 多元化的中国电影。 三个重要时期:30-40年代、十七年电影、八十年代两岸三地
1.观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谈谈你对电影的认识? 2. 谈谈你对中国电影史上哪一代导演感兴趣?为什么?
谢谢大家!
问题2:谈谈你对中国电影史的认识?
引申:世界电影诞生于法国1895年12月28日 《火车进站》;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的《定军山》——谭鑫培
三、电影是什么?
观摩戛纳六十周年短片
DVD2,49'
DVD1,30’
2007年,为庆祝戛纳国际电影节60周年,组委会邀请35位与戛纳有联系的世界知名导演,各 拍一部约3分钟的电影短片,表达他们心中对于电影院的感,谈谈 电影是什
么?
(课堂作业,写下来,300字以内)
(电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时间+空间)
观看短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谈谈
电影是什么?
(课堂作业,写下来,300字以内)
(电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时间+空间)
电影: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时间
电影
空间
中国电影史 课后思考题
我国导演代际划分
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石川
(生存与策略)
第二代导演:蔡楚生、孙瑜、费穆、袁牧之、史东山、桑弧
第三代导演:郑君里、谢晋、“北影四大帅”水华、王苹
(浪漫与世俗)
(历史与叙事)
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黄蜀芹
(现实与伤感)
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李少红等 (拆构与建构)
第六代导演: 管虎、路学长、贾樟柯、王小帅、陆川、宁浩等(边缘与主流)
新生代:张猛、李睿珺、郝杰、赵薇、韩寒、郭敬明、徐峥等 (多元化)
中国电影史的经典电影:
袁牧之《马路天使》 费穆 《小城之春》 (发乎情,止乎礼) 谢晋《红色娘子军》 陈凯歌《霸王别姬》、《黄土地》 张艺谋《红高粱》 田壮壮《蓝风筝》 贾樟柯《站台》、《三峡好人》 李安《卧虎藏龙》 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 被禁影片1951年孙瑜的《武训传》
了解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的总体轮廓,对提高电影鉴赏水准 大有裨益。
世界经典电影:
爱森斯坦《战舰波奖金号》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等 法国新浪潮: 特吕弗《四百击》 、戈达尔《筋疲力尽》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波 兰) 科波拉《教父》系列 吕克· 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赛尔乔· 莱翁内 《美国往事》 昆汀· 塔伦蒂诺 《低俗小说》、 乌玛· 瑟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