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附答案)

愚公移山(附答案)
愚公移山(附答案)

中二中國語文

《愚公移山》課文語譯

姓名〆成績〆

班別/班號〆2()日期〆

(一)

太形、王屋二山,太形、王屋二座山,有七百里,方七百里,高萬仞,高度達萬仞,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的北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在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年紀

面山而居。九十歲,面向著山居住。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山北的阻塞,出入的

聚室而謀,曰〆,於是集合全家來,「吾與汝畢力平險,說〆「我和盡全力剷平山的阻礙,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使道路通豫州的南面,達到漢水可乎〇」的南面,」

雜然相許。()紛紛表示。

(二)

其妻疑之,曰〆他的妻子對這件事感到,說〆「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以你的氣力,不能削平像魁父如太形、王屋何〈這檥的小山,你能把太形、王屋怎麼樣〈且焉置土石〇」在哪裏安放泥土和石塊呢〇」

雜曰〆()紛紛說〆「(把泥土和石塊)「投諸勃海之尾,隱土之北。」勃海的邊沿、隱土的北面。」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於是子孫,其中挑擔子叩石墾壤,以箕畚運於勃海之尾。的有三個成年人,他們石頭,挖

掘泥土,用箕畚運到勃海的的邊沿。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鄰家姓京城的有個遺腹始齔,跳往助之。子,換牙,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

們。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去夏來了季節,()才

一次。

(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〆河曲智叟笑著愚公,說〆「你太「甚矣,汝之不惠〈過不了〈憑你剩餘的日子和氣力,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還不能山的一點兒,怎樣處其如土石何〇」置那些泥土石塊呢〇」

北山愚公長歎曰〆北山愚公深深地歎氣,說〆「你思想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頑固到不道理的地步,竟曾不若孀妻、弱子〈不寡婦和幼童〈我雖然死了,還有我雖死,有子存焉々兒子啊々兒子又生孫子々孫子又子又生孫,孫又生子々生兒子々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々子又有子,子又有孫々子子孫孫,無窮無々而山卻不會增子子孫孫,無窮匱也々高,怎麼會它不被夷平〇」河曲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〇」智叟說話來回應。

河曲智叟亡以應。

(四)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操蛇之神聽到這事,害怕他們

告之於帝。地挖掘,便把這件事天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天帝被他們的所感動,命令夸娥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氏的兩個兒子兩座山,一座

朔方郡的東面,一座雍州的南面。自是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南面,沒有

山岡丘陵的了。

中二中國語文

《愚公移山》課文語譯參考答案

姓名〆成績〆

班別/班號〆2()日期〆

(一)

太形、王屋二山,太形、王屋二座山,面積有七百里,方七百里,高萬仞,高度達萬仞,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的北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在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

面山而居。九十歲,面向著山居住。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於山北的阻塞,出入的

聚室而謀,曰〆迂迴曲折,於是集合全家來商議,「吾與汝畢力平險,說〆「我和你們盡全力剷平山的阻礙,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面,達到漢水

可乎〇」的南面,行嗎〇」

雜然相許。(家人)紛紛表示贊同。

(二)

其妻疑之,曰〆他的妻子對這件事感到懷疑,說〆「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以你的氣力,尚且不能削平像魁父如太形、王屋何〈這檥的小山,你能把太形、王屋怎麼樣〈且焉置土石〇」況且在哪裏安放泥土和石塊呢〇」

雜曰〆(家人)紛紛說〆「(把泥土和石塊)「投諸勃海之尾,隱土之北。」拋到勃海的邊沿、隱土的北面。」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於是率領子孫,其中挑擔子叩石墾壤,以箕畚運於勃海之尾。的有三個成年人,他們敲碎石頭,挖

掘泥土,用箕畚運到勃海的的邊沿。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愚公)鄰家姓京城的寡婦有個遺腹始齔,跳往助之。子,剛剛換牙,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

們。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去夏來變換了季節,(幼童)才

回家一次。

(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〆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〆「你太「甚矣,汝之不惠〈過不聰明了〈憑你剩餘的日子和氣力,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還不能損壞山的一點兒,將怎樣處其如土石何〇」置那些泥土石塊呢〇」

北山愚公長歎曰〆北山愚公深深地歎氣,說〆「你思想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頑固到不通達道理的地步,竟曾不若孀妻、弱子〈不及寡婦和幼童〈我雖然死了,還有我雖死,有子存焉々兒子活著啊々兒子又生孫子々孫子又子又生孫,孫又生子々生兒子々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々子又有子,子又有孫々子子孫孫,無窮無盡々而山卻不會增子子孫孫,無窮匱也々高,怎麼會擔心它不被夷平〇」河曲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〇」智叟沒有說話來回應。

河曲智叟亡以應。

(四)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操蛇之神聽到這事,害怕他們不停

告之於帝。地挖掘,便把這件事告訴天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天帝被他們的精誠所感動,命令夸娥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氏的兩個兒子背起兩座山,一座放在

朔方郡的東面,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自是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南面,沒有

山岡丘陵的阻隔了。

中二中國語文

《愚公移山》工作紙

姓名〆成績〆

班別/班號〆2()日期〆

一〃試把人物和他們對移山的反應配對起來〆

人物反應

(1) 愚公 A 贊成

(2) 愚公的妻子 B 提出計劃,並有信心完成

(3) 愚公的子孫 C 譏笑愚公不自量力

(4) 京城氏的遺男 D 盡力支持移山的行動

(5) 智叟 E 頗有疑慮,提出可能遇到的困難

二〃本篇的主要人物除愚公外,還有愚公的妻子、智叟、京城氏的遺男和天帝,作者安排他們的出現,是各有作用的,試完成下表〆

本篇以的形式說理,但只敘述故事,不說明要旨,目的是讓讀者自己去。

三〃假如沒有得到天帝的幫助,你認為愚公會成功嗎〇

答〆

一.試把適當的詞語,填入句中的空白處〆

提示〆口齒、啟齒、掛齒、齒齦、齒冷、一齣、齟齬、齷齪

(1)弟弟吃螃蟹時,不小心把弄傷了。

(2)農曆新年期間,我了粵劇。

(3)他連老人家的公共援助金也騙去,行為令人。

(4)自從有了那次誤會,他們之間便經常。

(5)我本想向爸爸討零用錢,但看到他不悅的神色,便不敢了。

(6)我只替你帶點小東西,區區小事,何足。

(7)妹妹年紀雖小,卻很伶俐。

(8)那所古老大屋,經年沒有打掃,得很。

二.下面各句,都用了襯托的修辭手法。試找出被襯托的事物〆

例〆平坦的路,沒有甚麼人,微微的涼風,靜靜的燈光,

使他的心情更輕快。輕快的心情

(1)他滿懷希望,要創立自己的事業。太陽出來了,在他面

前現出一條大道。他的

(2)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

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我的

(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々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々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甚麼一去不復返呢〇一去不復返的

三.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稱為疑問句。它通常有兩種形式〆一是有疑而問,需要對方提出答案々二是無疑而問,不用回答,也即是明知故問(反問)。本篇運用了不少疑問句,試用聯線方式將它們歸類。

有疑而問??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〇要求答案?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〇

無疑而問??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〇不用回答?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〇

1〃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所提的問題,在內容上有甚麼相同之處〇二人的出發點可有不同〇

2〃作者描寫愚公,說他「年且九十」,這對表達文章的主題有甚麼幫助〇

中二中國語文

《愚公移山》工作紙參考答案

姓名〆成績〆

班別/班號〆2()日期〆

一〃試把人物和他們對移山的反應配對起來〆

人物反應

(1) 愚公B A 贊成

(2) 愚公的妻子E B 提出計劃,並有信心完成

(3) 愚公的子孫A C 譏笑愚公不自量力

(4) 京城氏的遺男D D 盡力支持移山的行動

(5) 智叟C E 頗有疑慮,提出可能遇到的困難

二〃本篇的主要人物除愚公外,還有愚公的妻子、智叟、京城氏的遺男和天帝,作者安排他們的出現,是各有作用的,試完成下表〆

本篇以寓言的形式說理,但只敘述故事,不說明要旨,目的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

三〃假如沒有得到天帝的幫助,你認為愚公會成功嗎〇

答〆學生自由發揮

例〆會成功〆因為山不會加高,但一代接一代的生命力卻是無窮的,始終會

把山移去。

不會成功〆因為移山只是愚公和他的兒子立志去做的事,他們的子子孫

未必認同他們的理想,而堅持下去。

一〃試把適當的詞語,填入句中的空白處〆

提示〆口齒、啟齒、掛齒、齒齦、齒冷、一齣、齟齬、齷齪

(1)弟弟吃螃蟹時,不小心把齒齦弄傷了。

(2)農曆新年期間,我了一齣粵劇。

(3)他連老人家的公共援助金也騙去,行為令人齒冷。

(4)自從有了那次誤會,他們之間便經常齟齬。

(5)我本想向爸爸討零用錢,但看到他不悅的神色,便不敢啟齒了。(6)我只替你帶點小東西,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7)妹妹年紀雖小,口齒卻很伶俐。

(8)那所古老大屋,經年沒有打掃,齷齪得很。

二〃下面各句,都用了襯托的修辭手法。試找出被襯托的事物〆

例〆平坦的路,沒有甚麼人,微微的涼風,靜靜的燈光,

使他的心情更輕快。輕快的心情

(1)他滿懷希望,要創立自己的事業。太陽出來了,在他面

前現出一條大道。他的希望(2)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

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我的悲涼的心(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々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々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甚麼一去不復返呢〇一去不復返的日子

三〃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稱為疑問句。它通常有兩種形式〆一是有疑而問,需要對方提出答案々二是無疑而問,不用回答,也即是明知故問(反問)。本篇運用了不少疑問句,試用聯線方式將它們歸類。

有疑而問??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〇要求答案?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〇

無疑而問??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〇不用回答?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〇

1〃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所提的問題,在內容上有甚麼相同之處〇二人的出發點可有不同〇

答〆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所提的問題,在內容上是相同的。他們同樣質疑愚公的能力,愚公的妻子認為愚公連一座小山也不能移去,是不可能移動太形、王屋這兩座大山的々而智叟則說愚公連山的一小部分也不能損毀。此外,二人也提問過如何處理那些掘出來的土石。

二人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愚公的妻子目的在於提出一些疑慮,以及可能碰到的困難,希望愚公想清楚這計劃的可行性。智叟的目的則在於譏笑愚公,要愚公知難而退。

2〃作者描寫愚公,說他「年且九十」,這對表達文章的主題有甚麼幫助〇

答〆作者描寫愚公,說他「年且九十」,足見他力氣有限,在生的日子也不多,但他仍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和遠大的眼光,不禁令人景仰,從而突出了主題,讓人明白到做事只要有恒心,總有成功的一天。

愚公移山知识点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____,又名____,战国前期__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为加横线字注音 (1)惩山北之塞()()(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魁父之丘()()(4)子孙荷担者三夫()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始龇() (7)曾不若孀妻弱子()()(8)出入之迂也() 三、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四、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相许许: 7、其妻献疑曰献疑:8、以君之力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损:丘: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1、且焉置土石且: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夫:

14、叩石垦壤扣: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五、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险:形容词用作名词,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 六、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河:古义: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今义:已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四、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一、课文结构(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1、第一段:(故事开端)(1)面积与高度,突出山的高大,写愚公移山的 艰难。 (2)交代地理位置。为下文山被移走,埋下伏笔。 2、第二段:故事的发展(1)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妻子的态度 (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愚公移山的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孤儿帮助(作用:A、愚公的行为省得人心。B、愚公的行动坚决。C、与后文智叟“笑”“止”形成对比。(5)“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3、第三段:故事的高潮:(1)智叟的态度(讥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辞:顶针:(作用:A、表明子子孙孙延绵不断。B、突出愚公移山的信心。)(3)愚公移山的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第四段:故事的结局:(1)神话。(作用: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回答问题。 1、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山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具简陋:________________;年迈、劳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途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答:(1)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2)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 对比;(3)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和智叟对于挖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年且九十想的是造福子孙,遂率子孙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合中七下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___________ 1、语音 太行(h mg ) 万仞(r en ) 惩(ch eng ) 塞(s e ) 汝(r u ) 曾(c eng ) 诸(zh u ) 箕(j i ) 六、词类活用 畚(b 缶)荷(h e ) ng )冀(j i ) 四、 通假字 1 、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 、河曲智叟亡以应 4、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 无陇断焉 6、 指通豫南 五、 古今异义词 孀(shu aig ) 龀(ch e )叟(s aj ) 惠通“慧”,聪明 反通“返”,往返 亡通“无”,没有 厝通“措”,放置 陇通“垄”,高山 指通“直”,一直 匮(ku 1)亡(w u )以应厝(cu b )雍(y o 1 、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 、达于汉阴 3 、指通豫南 4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投诸渤海之尾诸: 6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北山愚公长息曰 9 、虽我之死 10、惧其不已也 11 、无陇断焉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古义:连 ........ 都 今义:曾经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 ..... 停下 2 、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补充注释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毕:竭尽险:形-名,险峻大山 3、以君之力以:凭杂曰纷纷说道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于是夫:成年男子 5、叩石垦壤叩:凿垦:挖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到 7、而山不加增加:副词,更加增:增高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 4、一厝朔东厝: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垄 三、“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四、“而”的用法 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 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五、“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六、“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七、“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向”:告之于帝 八、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九、特殊句式 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word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

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 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 (chéng) 塞(sè) 汝(rǔ) 曾 (céng) 诸(zhū) 箕(jī)畚(běn) 荷(hè) 孀 (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wú)以应厝(cuò) 雍(yōng) 冀(jì)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三、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四、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五、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重点) 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重点) 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

为哪种说法好,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2.掌握难词难句。 ①通假字:反一返惠一慧亡一无厝一措 ②一词多义: 且:A.将近;B.况且。 固:A.本来;B.顽固。 献:A.提出;B.奉献。 曾:A.甚至;B.竟然。 荷:A.荷花;B.肩负。 惩:A.苦于;B.惩罚。 ③特殊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 3.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3.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二)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 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 (chéng) 塞(sè) 汝(r u )曾(céng) 诸(zh u )箕(j 1 )畚(b e n)荷(hè) 孀 (shu a ng)龀(chèn) 叟(s o u) 匮(kuì) 亡(wú) 以应厝(cuò) 雍(y o ng)冀(jì)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合中七下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 太行(hán g)万仞(rèn)惩(c hén g)塞(sè)汝(rǔ)曾(cén g)诸(z hū)箕(jī)畚(běn)荷(hè)孀(s h uān g)龀(c hèn)叟(sǒu)匮(k uì)亡(wú)以应厝(c uò)雍(yōn g)冀(jì)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六、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 太行(háng)万仞(rèn)惩(chéng)塞(sè)汝(rǔ)曾(céng)诸(zhū)箕(jī)畚(běn)荷(hè)孀(shuāng)龀(chèn)叟(sǒu)匮(kuì)亡(wú)以应厝(cuò)雍(yōng)冀(jì)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愚公移山知识点及答案

愚公移山答案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5、写此事有两个作用:(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6、愚公不“愚”。(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7、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8、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4)智叟之类的人不理解支持。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9、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10、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⑥愚公移山的艰巨性: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C、年且九十(年事已高)D、荷担者三夫,叩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1)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四、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六、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 6、杂然相许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扣: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七、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被动句 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八、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整理.docx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 1、本文自《列子?》。 2、《列子》部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完整的故事情,又有神色彩,来脍炙人 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解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 4、聚室而曰室:家 5、吾与汝力平汝:你 6、然相然::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 8、以君之力以:凭君: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魁父之丘曾:??都??: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 11、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代,哪里 12、投渤海之尾:之于 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壤叩:敲,15 、始:牙 16、寒暑易,始一反焉。易:交:季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心:思想固:固:通 18、子子无也:尽19、命夸娥氏二子二山:背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断焉“ ”通“ ”,高地 四、古今异 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2、达于阴阴:古:山之北,水之南今: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直,今:手指 4、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古:??都??今:曾 5、投渤海之尾:古:之于,今:各个,多 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扛,今:荷花 7、曾不能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毛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形容用作名,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用作状,用箕畚 装(土石) 六、一多 1、方:( 1)方七百里(面)( 2)方其出海(当?? )( 3)方欲行(将要) 2、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固)(2)固国 不以山溪之(巩固) (3)得腹中,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固) 3、:( 1)子子无也(尽)(2)凶 极(极端) (3)今所乏者得我而之(困) 4、:( 1)然相(同)(2)遂先帝以(答) (3)潭中可百(表数) 5、通:( 1)指通豫南(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5)通计一舟(全,整个) 七、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 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 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 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 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一、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列子】列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主旨:这篇寓言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四、注释。 方:表示纵横若干长度,方圆。 且:将近。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直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 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嫌疑:提出疑问。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地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地人。荷,肩负、扛。 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孀妻:寡妇。 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愚公移山知识点

《愚公移山》知识点大全 愚公移山-----列子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惩chéng山北之塞sè迂yū魁父fǔ 荷hè担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始龀chèn 智叟sǒu穷匮kuì厝cuò 二、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 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 争。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 单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 问》。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四、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五、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