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肝星状细胞

合集下载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祝子鹤1, 张茜茜2,3,4, 张骞骞3,4, 刘立新2,3,4△, 徐钧4,5△(1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山西 太原 030001;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4肝损伤与消化道肿瘤防治委级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1;5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 )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 ,处理JS -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48 h ;CCK -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 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乳酸脱氢酶(LDH )释放测定细胞损伤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活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胶原沉积相关蛋白I 型胶原(Col I ),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

结果:(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与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相关,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 <0.05),酒精作用24 h 后LDH 释放显著增多(P <0.01),FTH1和SLC7A11蛋白表达在24 h 显著下调(P <0.01),LC3-II/LC3-I 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 <0.01)。

(2)50、100和150 mmol/L 酒精处理24 h 后JS -1细胞活力增强,而酒精处理48 h 后细胞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50和100 mmol/L 酒精处理JS -1细胞24和48 h 后TGF -β1、α-SMA 和SLC7A1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5),各浓度酒精处理后Col I 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1),GPX4和FTH1表达及LC3-II/LC3-I 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 <0.01)。

肝星状细胞在肝细胞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陈启明

肝星状细胞在肝细胞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陈启明
6 ] H C C细胞可特异性驱动 H S C的活化 [ 。不仅如此, 在用 H C C
细胞与已活化的 H S C共培养后发现, H C C细胞可以明显增强
2 8 6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0卷第 3期 2 0 1 4年 3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 2 0 1 4
4 ] 胞对 H S C的活化值得注意, F a o u z 等[ 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发
是肿 瘤 间 质 中 的 重 要 成 分, 它可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 ( E C M) 成分及细胞因子, 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促进 H C C的发生发展。 1 ㊀肝星状细胞及其活化 H S C又称为储脂细胞( i t oc e l l s ) 、 脂细胞( l i p o c y t e s ) 、 窦周 细胞( p e r i s i n u s o i d a l c e l l s ) , 是肝脏中胶原形成的主要细胞。正 常情况下 H S C处于静止状态, 成梭性或多边形, 位于 D i s s e 间 隙, 主要贮存和代谢维生素 A脂滴, 不表达 α-平滑肌肌动蛋
陈启明, 等.肝星状细胞在肝细胞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 8 5
!ãäklj!kl"åvOe,%Â
陈启明,陈青锋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肿瘤的发生、 侵袭及转移是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基质物质的关系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愈加收到 重视, 肝星状细胞( H S C ) 作为肝癌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炎症 - 肝纤维化 / 肝硬化 - 肿瘤” 这一发生发展过程中充当了重要 S C的来源及其活化过程, 并进一步阐述 H S C自身与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肝细胞癌增殖、 迁移、 侵袭过程中 的介质。介绍了 H 对机体免疫反应发挥的作用。认为 H S C不仅是肿瘤生长的" 温床 " , 也为肿瘤抵御了免疫系统的追踪和清除。因此在单一抗肿瘤 治疗无法取得明显效果时, 对于肝癌微环境的多方位治疗成为值得探讨的方案。 关键词: 癌,肝细胞; 脂细胞; 细胞因子类;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4 ) 0 3- 0 2 8 5- 0 4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I. 综述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实质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病等。

因此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自发性肝纤维化大鼠、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等。

其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之一,因为它可以精确地靶向特定基因进行敲除,从而有效地模拟人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目前主要采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

通过构建特定的sgRNA序列,可以特异性地靶向目标基因,实现对其表达水平的抑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高效,且可以精确地控制基因敲除的范围和程度。

然而CRISPRCas9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敲除、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等。

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以提高其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

另一种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是通过化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诱导肝纤维化。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四氯化碳(CCl、二甲基亚硝胺(DMN)、苯并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坏死,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CCl4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法构建动物模型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以降低实验风险。

A. 肝纤维化的定义和重要性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正常肝细胞被大量的胶原纤维所替代,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改变。

这种病变过程被称为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nox4及angⅡ表达的影响

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nox4及angⅡ表达的影响

56学术硏讨CHINA RURAL HEALTH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N0X4及Angll表达的影响程少波’王翠萍2(1.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山东济南250031)(2.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山东济宁273214)【摘要】目的:为了探究肝病的治疗方式,采取在肝纤维化的小鼠身上进行相关的研究,主要通过研究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N0X4及Ang II表达方式,进一步探索贝那普利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

方法:选择身体状况良好,且不具备其他疾病的小鼠共计22只,通过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有6只小鼠,正常饲养;模型组有8只小鼠,制备16%的四氯化碳进行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贝那普利治疗组有8只小鼠,在给予四氯化碳诱导的同时还必须要进行贝那普利灌胃。

结果:模型组的小鼠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小鼠来说,其NOX4mRNA表达有明显的升高。

治疗组肝匀浆Ang II浓度较模型组有所下降,而且治疗组肝组织NOX4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o结论: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通过Angl I的表达来抑制其他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治疗肝纤维等肝部疾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贝那普利;肝纤维化;四氯化碳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饮食种类愈加丰富,但是这样造成了很多亚健康疾病的出现,尤其是对于肝脏的损坏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的肝纤维化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病因才会引起慢性反复肝损伤后的反应,主要的表现形式则是在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的弥漫性过度沉积。

通过对相关的临床试验和案例进行研究,能够清楚地发现在肝脏內部存在着完整的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就是常说的RAS系统,由于血管紧张素会转换出大量的经典轴,这些经典轴中最为有效的效应因子就是Ang Do AngH存在于体内长时间将使会有效地刺激肝星状细胞(HSC)进行迅速的增值与活化,使得大量的炎症因子和粗纤维化因子衍生出来,造成了肝部的纤维化程度严重。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炎症和修复失调所导致的,如病毒感染、毒物损伤、代谢紊乱和酒精滥用等,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

肝脏中的纤维沉积,尤其是I型胶原,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各种毒性刺激。

然而,过度的纤维沉积和调节失调会导致肝脏结构破坏、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

为寻找更好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固有免疫,特别是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肝巨噬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肝纤维化,如释放促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诱导肝细胞坏死,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直接激活肝星状细胞(HSC)。

肝脏中巨噬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胚胎祖细胞的存活时间长、自我更新的常驻库弗细胞(KF)。

在稳定状态下,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的平衡主要依赖于KF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

另一种是在病理状态下从骨髓和外周血中迁移而来的单核细胞。

肝脏损伤后,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大量趋化进入肝脏,并被活化成为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加剧了肝损伤和纤维化。

这些发现表明抑制单核细胞浸润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新靶点。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主要根据细胞表面分子Ly6C分为两大亚群:经典单核细胞(Ly6Chi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单核细胞(Ly6C]o单核细胞)。

经典的单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CR2和Ly6C,并表达低水平的CX3CR1,具有促炎症和促纤维化作用。

而非经典的单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X3CR1和低水平的CCR2和Ly6C,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Ly6Chi单核细胞高表达的CCR2受体可与急慢性肝病时升高的趋化蛋白1(MCP-1)结合,导致Ly6Chi单核细胞向肝脏的趋化。

软肝化坚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软肝化坚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杨 莉 刘 莲 赵 连 英 叶立红 侯 军 良 戴 二 黑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2 1 ) 2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要 目的 :研究软肝化坚颗粒药物血清对活化 的肝 星状 细胞 ( H S C)信号传导通路 的调节作 用。方法 :通 过
含 量均明显降低 ( P值为 0 . 0 0 0 ) 。与正常血 清组相 比 ,秋水 仙碱 组、5 %、1 0 %及 2 0 %软肝 化 坚颗粒 血 清组 细胞 中
E R K m R N 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 P值分别为 0 . 0 0 0 、0 . 0 0 2 、0 . 0 0 0和 0 . 0 0 0 ) ;与 5 %软肝化 坚颗 粒血清组相 比,2 0 % 软 肝化坚颗粒血清组 细胞 中 E R K m R N A的含 量明 显降低 ( P值 为 0 . 0 1 4 ) 。与 正常血 清组 相 比,秋 水仙碱 组 、5 %、 1 0 %及 2 0 %软肝化 坚颗粒血清组细胞 中 F A K mR N A的含 量均明显降低 ( P值分别为 0 . 0 0 1 、0 . 0 0 0 、0 . 0 0 0和 0 . 0 0 0 ) 。 结论 :软肝化 坚颗粒 可能通过 E R K通路 和 P I 3 K . A k t 通路抑制 H S C — T 6细胞活化 ,发挥 防治肝纤维化 的作 用。 关键词 软肝化 坚颗 粒;大麻素 受体 1 ;细胞 外信 号调 节激酶 ;黏 着斑激酶 ;肝纤维化

2 2 8・
中 西 医结 合 肝 病 杂 志 2 0 1 3年 第 2 3卷 第 4期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0 2 6 4 . 2 0 1 3 . 0 4 . 0 1 3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K n n dc nv r t,Ku m n u n 5 0 1 hn ) u migMe i U ies y l a i n igY n a T u ytem c a i f e a cf rs d c db o o ytie A s c] r jci os d e h ns o pt boi i u e y m cs n .Meh d v t h m h ii sn h e to s
epes nb o c s ie a hbt ya t xd ns i mi Ea dT MP xrs o yhmoyt n sn ii db ni ia tvt n n E O.C n ls n Heai f rs i e w i e o a o cu i s o p t boi ci s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0 。( ) 7 0 0 9 3 :4 5
CN 3—1 4 / 5 O 9 R
J u n lo n n e ia i e s y o r a fKu mig M dc lUnv ri t
同型 半胱 氨 酸诱 导 肝 星 状细 胞 激 活 和增 殖 在肝 纤维 化 发 生 中 的作 用
i c nd c d by h g —me h o i e e h n e pai b o i. Tr a me t o mo y t i e wih e ai n mie i u e i h t i nne dit n a c d he tc f r ss i e t n f ho c se n t h p tc
Mi e we e f d hih c r e g —me h o n e o i d c pe h mo y ti e a; F b o i n l e is e s d t ce y t ini e ditt n u e hy r o c sen mi i r ss i i rts u swa ee t d b v

血管内皮间质样转分化遗传示踪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血管内皮间质样转分化遗传示踪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Establishment of a mouse mod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 genetic tracing and its role
in liver fibrosis studies
, , , , , ( , XU Hao1 RUAN Bai1,2 LI Zhiwen1 FANG Zhiqiang1 WANG Lin1 DOU Kefeng1 . 1.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and , , , ’ , ; , Splenic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 China 2. Center of Clinical Aerospace Medicine School of , , ’ , ) Aerospace Medicin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 China : , ( : ) Corresponding author DOU Kefeng doukef@ fmmu. edu. cn ORCID 0000 - 0002 - 8857 - 5663
lected for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the fluorescent proteins tdTomato and eGFP. Results After being induced
, by tamoxifen LSECs and liver tissue of Cdh5 - CreERT / Acta2 - KI genetic tracing mice expressed eGFP under the conditions for epithelial - , 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 established in vivo and in vitro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induction expressed tdTomato alone. Concl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肝星状细胞说明书
一.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小鼠肝星状细胞
2、组织来源:小鼠肝脏
3、产品规格:5×105细胞/T25cm2培养瓶
4、细胞简介:
肝星状细胞具有静止期和活化期两种状态。

正常情况下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当肝脏受到炎症或机械刺激等损伤时,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其表型由静止型转变为激活型。

肝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静止期肝星状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肝星状细胞作为最终靶细胞。

肝星状细胞参与了肝脏的纤维化、炎症产生和免疫紊乱等大多数病理生理过程。

本公司生产的小鼠肝星状细胞采用体外多步灌注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而来,细胞总量约为5×
105/T25方瓶,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 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培养基信息:
我们推荐使用无锡欣润生物研制的小鼠肝星状细胞专用完全培养液(产品编号:KM5002-6)作为体外培养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培养基。

二.使用方法
您收到细胞后,请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取出25cm2培养瓶,75%酒精擦拭培养瓶,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静置4-6小时或过夜,以稳定细胞状态,然后换用新鲜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并完成后续实验。

三.注意事项
1、培养基于4℃条件下可保存3-6个月;
2、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请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3、由于原代小鼠肝星状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有限,不建议传代培养
4、该细胞只可用于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