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要点

旅游资源开发要点
旅游资源开发要点

1、旅游是由客体(旅游资源)、主体(旅游者)和介体(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

2、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的特点:综合性、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可重复开发性、观赏性

4、旅游资源分类:

1)自然类:①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②水域风光:河段;天然湖泊与沼泽;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雪

地;③生物景观: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④天象与气候景

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

2)人文类:①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②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

活动场馆;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

③旅游商品:地方旅游商品;④人文活动:人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现代节庆

(旅游节、文化节、商贸农事节、体育节)

5、山体、石体与峡谷:①山体:山岭和山谷组成,极高山(>5000)、高山(3500-5000)、

中山(1000-3500)、低山(500-1000);②凸峰③造型山体④峡谷

6、蚀余地貌景观:①石林②丹霞地貌③雅丹地貌

7、洞穴地貌:①带地下河的溶洞②落水洞与竖井③天生桥④重力堆石洞

8、水域风光的吸引因素:①水形②水声③水色④水味⑤水影⑥水态

9、瀑布景观旅游资源:

1)类型:①构造型瀑布(发生断层)②堰塞瀑布(河道阻塞)③袭夺瀑布(河流袭夺)④差异侵蚀瀑布(不同抗冲能力岩层) ⑤喀斯特瀑布⑥悬谷瀑布(冰川袍蚀) 2)景观组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10、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

1)基本概念:①地球与大气:包围在地球外部的一层美丽而又千变万化的气体,总称大气或大气层。②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特征。③天气:一定的区域内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④气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统称为气象。⑤天象:天文现象。

2)吸引因素:①分布的地域性②表现的奇特性③状态的变化性④环境的康乐性11、舒适度指数:描述气温和湿度对人体的综合影响指标之一,表征人体在某种温、湿度条

件下对该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12、风效指数:指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到的冷暖程度。

13、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具有一定规模、特殊保护利用价值和显著的整体自然景观特征,在管理目标开发方式,利用方向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的自然景观综合体。

14、历史遗址类资源的旅游开发:①突出重点,做好旅游开发的筛选工作②挖掘内涵,做好历史文化的展示工作③精心设计,做好旅游方式的策划工作④不断创新,做好原有景区的二次开发工作

15、革命活动遗址的时代分类:①太平天国和早期反抗外来侵略活动遗址②辛亥革命遗址

③北伐战争遗址④土地革命战争遗址⑤抗日战争遗址⑥解放战争遗址

16、古代建筑结构类型:①抬粱式建筑②穿斗式建筑③井干式建筑

17、园林:

功能分类:①皇家园林②府宅园林③寺观园林④祭祀园林⑤庭院园林⑥公共园林⑦名山园林

区域分类:①北方园林(风格“北方之雄”、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②

江南园林(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玲珑纤巧、轻盈秀丽,“南方之秀”)③岭南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相结合,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结构简洁,室内造型,室外呼应)④少数民族园林(浓厚民族色彩和宗教气氛)

18、岭南四大园林:

①可园(东莞)②梁园(佛山)③余荫山房(番禺)④清晖园(顺德)

19、墓葬的地面建筑:

1)陵墓封土:①方上封土形(覆斗形)②因山为陵形(唐)③宝城宝顶形(明清)2)陵园布局和祭祀建筑:①先秦时期(陵园出现)②秦汉时期(秦坐西朝东,汉坐北朝南、不建围墙、开创陵墓前建祭殿和神道两侧置石像)③唐宋时期(唐布局更周密,体现面南而立、面北而朝的设计;宋面山背水)④明清时期(废除上下宫分离的格局,突出陵寝朝拜和祭祀的功能)

20、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利用墓葬地面遗存物和地下建筑、文物,吸引游客,开展游览观光活动。

21、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能反映旅游地特色的特殊物品。

22、旅游商品的特点:①文化性②旅游愉悦性③宣传性④代表性⑤纪念性⑥易携带性

23、旅游商品开发设计:①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旅游者需求②突出和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③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新

24、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那些以社会风情为主体,反映社会风貌、人文意识、人文教育以及人文文化等内容,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活动性、过程性旅游资源。

25、产业观光的旅游资源:①规范景点路线,保证游客安全②突出产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③成立旅游部门,提高服务水平④重视旅游产品的互补性,注意环境保护⑤分步开发,逐步启动,规模经营

26、旅游资源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27、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①内外结合原则②综合调查原则③创新原则④选择性原则

28、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①资料统计分析法②现代科技分析法③田野勘测法④询问调查法

29、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①前言②调查区旅游环境③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④旅游资源基本类型⑤旅游资源评价⑥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⑦主要参考文献⑧附图30、旅游资源评价:指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一定的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31、开发条件评价:①区位条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关系)②客源条件(空间区域,时间序列)③环境条件(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旅游环境容量)④投资环境(资金来源是否充裕,财力是否雄厚,直接关系到旅游开发的深度、广度以及开发的可能性)⑤施工条件(旅游资源开发还需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工程量大小)

32、定性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体系:①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②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③六大开发条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2)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①旅游资源本身(六个评价标准:美、古、名、

特、奇、用)②资源所在环境(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

33、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①综合价值评价模型②模糊数学评价法③层次分析法④美学平分法⑤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⑥价值工程法⑦指数表示法

34、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①空间数据:指表示地球表面要素的空间位置特征的数据②非空间的属性数据

35、旅游资源开发: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开发、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36、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①保护性原则(资源本身的保护、旅游环境的保护)②特色性原则(旅游资源的特色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③经济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④市场导向性原则(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规模和层次)

37、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新建(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利用(利用原有的非被认识的旅游资源)、修复(由于自然或历史的原因而被损坏,但又有很高艺术、历史文化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旅游资源)、改造(对现有的,但利用率不高的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或非旅游设施进行局部或全部改造)、挖掘(对已被开发但又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旅游稀有物)

38、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市场导向模式、形象导向模式、产品导向模式

39、旅游可持续发展:指在维持文化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40、旅游容量: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最小极限值。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与衡量

旅游与区位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作者: ————————————————————————————————日期: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主干知识点梳理 2.分析思路 旅游资源评价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如北京颐和园和苏州古典园林,特色不同、风格各异。 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③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 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经过协调组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规模,开发效益高,如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山水。 旅游资源的评价 开发 条件 旅游 资源 的 综合 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 了解景观特点 精选观赏点位 把握观赏时机 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提高审美素质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山地景观——中国黄山 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 历史遗产——中国长城:中国人文景观中第一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本身评价:重点是它的资源特色、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资源的组合、 结构和规模等 环境评价: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其他开发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①地理位置与交通 地理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所在地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②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客源市场。 源地 ⅰ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ⅱ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ⅲ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其影响如下图所示: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4.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难点】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景区的资源价值 2.针对某一著名景区,正确评价其开发条件的优劣,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资源价值 评价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①__________,即美学价值、②__________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③________价值四个方面。 知识点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知识点三客源市场 1.地位评价: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⑥________。 2.评价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⑦____________、停留时间、⑧_________,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影响结果 客源地 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⑨______、⑩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 ?____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1. 2.意义:基础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含义资源类型 美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 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 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 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 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 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 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 文化 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 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 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 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教案

崇信一中教学设计方案 主备人:—年_月—日星期______________ 第—节 集 体 备 课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自主学 习 探究 讨论 探究 自主学 习 探究 点拨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 ?美学价值一一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点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2 .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 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 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 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 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 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探究活动: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点拨: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 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 一。

6.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答题思路: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态、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②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③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④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⑤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这类题目可整体考察,亦可单独考察某项条件,近年来出现较多的是游览价值、市场和交通。 【试做题】8.(2016课标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10分)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条件。第一问的难度较大。人文旅游资源中,“篁岭晒秋”属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价值要从价值高低、价值类型(观赏、体验、购物)等方面去说明。难点是答题时要联系当代新增旅游内容“农家乐”的相关内容。第二问较简单,联系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独特性、市场距离、质量等方面适当说明即可。 【练习题】(2017课标Ⅲ,42,10分)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隆地处乌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不利影响: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困难,安全隐患多。 措施:控制人、车流量;增设电梯等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由材料知,喀斯特景观负地形高度发育,

高中地理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丝路重镇敦煌附近有莫高窟、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观。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莫高窟是敦煌艺术的精华,它有大小洞窟几百个,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南昌市民李先生打算春节假期前往敦煌进行一次艺术的朝觐之旅。 简要分析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观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等。 不利条件: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市场距离远);交通的通达性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接待能力较差;景区面积小,环境承载量有限。 解题必备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开发条件影响因素评价

游览价值资 源 质 量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 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 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 吸引力,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质量好,吸引力大,开发条件好 集 群 状 况 有些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如果在一定地区范 围内只是个孤立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 成景观群,这样的旅游资源价值也不大。不同类型 的资源在同一地区出现,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 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对远处游客的吸引力增 强 景观群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 地 域 组 合 状 况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但 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而更具价值的资源,其游览 价值便会大大下降。例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美, 但附近有名气更大的路南石林,它就很难吸引游 客。如果乃古石林出现在其他省区,可能会游人如 织 地域组合好,开发条件好 市场距离 (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游客的经济距离、旅游 地的经济距离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 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 济发达地区的资源 交通位置 及其通达度交通位置的优劣,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 来影响开发价值 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活动的 容纳能力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超过环境承载力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力,会造成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教师设疑: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解答: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

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 同。 2.科学价值 许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练习: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我国古代和古埃及人民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 (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

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高一地理)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 1.通过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学会评价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其他条件。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看图片,了解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那么把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我们如何进行开发,是否具备开发条件。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就可以解决!导入新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

1. 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提示】 不完全相同。它们都具有经济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侧重于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侧重于历史文化价值。

1.地位: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 (1)客源地: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2.为什么客源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提示】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所以,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 1.种类: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 2.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学案(高三地理)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4.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难点】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景区的资源价值 2.针对某一著名景区,正确评价其开发条件的优劣,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资源价值 评价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①__________,即美学价值、②__________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③________价值四个方面。 知识点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知识点三客源市场 1.地位评价: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⑥________。 2.评价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⑦____________、停留时间、⑧_________,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 1.

2.意义:基础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典例剖析1】下面两幅苏州景区图片中的景物,具有突出美学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是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具有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苏州园林太湖石 苏州虎丘塔 经济 【思路剖析】苏州太湖石以“瘦、皱、漏、透”而极具观赏性,虎丘塔作为文化古迹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景物都能吸引游客而产生经济价值。 二、以北京为例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等奖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我国古代和古埃及人民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