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利用具备观赏性、娱乐性、研究性等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给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场所或场所组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是否有适宜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硬件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自然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可以吸引游客,形成旅游吸引力。
自然资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动植物等,这些资源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景观。
例如,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马尔代夫正是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当地的美丽海滩、清澈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而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如缺乏独特的地理景观、气候恶劣或自然资源稀缺等,就难以吸引游客,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较为不明朗。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因素。
政治稳定性是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政治稳定的地区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
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能缺乏投资和资源来进行旅游开发。
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例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点。
此外,法律的健全性和规范性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至关重要,合理的法律制度有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环境和文化,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最后,硬件条件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硬件条件主要包括交通设施、酒店住宿、旅游设施等。
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只有交通便利的地区,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酒店住宿和旅游设施的完善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游客在旅游期间需要有合适的住宿和用餐条件,同时,一些旅游设施如景区、博物馆、植物园等也能够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高一地理)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地理)第⼆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师⽤书独具)●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1.通过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实例学会评价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其他条件。
(教师⽤书独具)●新课导⼊建议通过看图⽚,了解敦煌莫⾼窟。
莫⾼窟⼜名“千佛洞”,位于⽢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处鸣沙⼭的崖壁上。
这⾥全年⽇照充⾜、⼲燥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
⽯窟南北长1600余⽶,上下共五层,最⾼处达50⽶。
莫⾼窟规模宏⼤,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西云冈⽯窟、河南龙门⽯窟并称为中国“三⼤⽯窟艺术宝库”。
那么把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我们如何进⾏开发,是否具备开发条件。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就可以解决!导⼊新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1.美学价值:⾃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吸引⼒,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因⽽具有较⾼的科学价值。
3.历史⽂化价值:⼈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化艺术、⼯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巨⼤的经济效益。
1.⾃然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提⽰】不完全相同。
它们都具有经济价值,⾃然旅游资源侧重于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旅游资源侧重于历史⽂化价值。
1.地位: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化⽔平等。
3.基本指标(1)客源地: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1)资源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特性):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
2.交通的通达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市场距离(1)客源地游客的来源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动机越强。
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市场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开发的价值越大。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接待的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二、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环境问题(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地理高中选修课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地区经济发展背景
地区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的重要指标
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 境、基础设施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业结构: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主 要产业和支柱产业
人口素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 劳动力技能水平等
社会环境背景
地区人口数量和密度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地区社会治安和公共设施 情况
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
法规限制:政府对旅游资源 开发的法规限制和监管措施
政策支持:政府对旅游资源 开发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
政策稳定性:政府政策的稳 定性和连续性
法规执行情况:政府对法规 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基础设施条件评价
餐饮住宿设施
餐饮设施: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利性
地理位置的评价 标准:地理位置 的优越性、独特
性、稀缺性等
地理位置的影响 因素:气候、地 形、地貌、水文 等自然因素,以 及人口、经济、 文化等人文因素
地理位置的评价 方法:定性评价 和定量评价相结 合,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对旅游资
源开发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
交通方式:公路、 铁路、航空、水
运等
交通网络:是否 完善,是否便捷
旅游信息中心:提供旅游 咨询、预订等服务
购物:购物中心、特色商 店、夜市、地摊
娱乐设施:电影院、剧院、 KTV、酒吧、夜总会
信息服务设施
网络覆盖:评估网络覆盖范围和信 号强度
交通信息服务:评估交通信息服务 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旅游信息平台:评估旅游信息平台 的可用性和信息更新速度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与区位一、旅游资源概况: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局势稳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起步早、设施完善等。
人教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内涵
9
历史文化价值
03
10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它们的价值更多地体 现在文化意义上
文化古迹越古老,越 稀少,越珍贵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 国之一
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 财富
11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价值
04
12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历历史史文文化化价价值值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与临近的景点不雷同,质量上略胜一 筹
黄山,花岗岩地貌
石林,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著名的 风景名胜
芬兰冰川侵蚀地貌
雅丹地貌
火石寨丹霞地貌
7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8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含义
主指自然景观 研究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生物、水 文地理景观
旅游景观的科学价值是指景物的科学内涵 以及具有某一方面的研究功能,也主要是 指自然景观而言。如:喜马拉雅山、阿尔 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属褶皱山脉
z
?
?
zz
愉快地上课过程
1
01 美学价值 03 历史文化价值
02 科学价值 04 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
CONTEN TS
2
美学价值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01
3
美学价值
主要指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核心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山水风景
刚与柔
色彩美
形象美
动态美
朦胧美
4
美学价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课件(共46张PPT)

武夷山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以秀水、奇峰、幽谷等诸多美境享有盛誉。
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请同学们按“武夷山景区”的描述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
的亚洲。我国的北方、华中地区和欧美大洋洲 B.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 对旅游者来说,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可能距离越长。
武夷山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丹霞地貌、独特的山水风光、古迹众多);
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旅游的资源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图
武 夷 山 市 交 通 图
高速公路 国道 省道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图
新加坡
武夷山
长江 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
第6段
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 武夷山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丹霞地貌、独 特的山水风光、古迹众多);具有突出的美学 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突出的非 凡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组合好。是
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 价值。④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它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 效益。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 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
得开
• 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 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客源市场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地的 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有的全国著名)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 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 市场 .
案例
2004年庐山游客客源分析(%)
7.5
4.2
5.8
5.9 3.8
12.6 4.1
9.2
8.6
14.9
3.6
12.7
7.1
第一, 到庐山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
区(本省其它区、江苏、上海和浙江等 省)
,曾被汉武帝封 为南岳。山上“ 峰无不奇,石无
不怪,洞无不杳 ,泉无不吼”, 兼有雄、奇、灵
、秀等美感。 但
游客稀少,为什
么?
天柱山风光
2.地理位置与交通
天柱山
位于安徽省潜山
县境内 ,曾被汉武
帝封为南岳 .
过去交通不便 ,游
人稀少 .近年来由
于铁路和高速公 路的开通,游客大
大增加 .
(1)经济距离 影响旅游时间和费用
3.2 旅游资源
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 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提 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从事的
建设活动。
假如你是某地旅游局的局长,当地要发展旅游业
,开发旅游资源,这就需要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条件进行评价。请问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评价呢
?
一、 旅游资源价值
(一) 美学价值 —— 主指自然景观
美学价值是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 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书画题记、宗教文化(布达拉宫、敦煌、少林
寺、寒山寺 ……),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
址(徐州云龙山上苏东坡石床、放鹤亭 ……)等。
敦 煌 石 窟
资源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答题思路: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态、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②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③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④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⑤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这类题目可整体考察,亦可单独考察某项条件,近年来出现较多的是游览价值、市场和交通。
【试做题】8.(2016课标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10分)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条件。
第一问的难度较大。
人文旅游资源中,“篁岭晒秋”属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价值要从价值高低、价值类型(观赏、体验、购物)等方面去说明。
难点是答题时要联系当代新增旅游内容“农家乐”的相关内容。
第二问较简单,联系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独特性、市场距离、质量等方面适当说明即可。
【练习题】(2017课标Ⅲ,42,10分)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
重庆武隆地处乌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不利影响: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困难,安全隐患多。
措施:控制人、车流量;增设电梯等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由材料知,喀斯特景观负地形高度发育,
这些地区地形高差大,主要对旅游交通和旅游安全影响大。
应对措施主要从控制交通流量、增设相关设备减小高差、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考虑。
【作业题】(2016课标Ⅰ)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
“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
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
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
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10分)
答案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可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客源市场、市场距离、旅游接待能力、政策等方面回答。
43.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纽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游不仅使传统旅游产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也俨然成为游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
很多旅游区准备抓住机遇打造一流研学旅行基地
请你从旅游体验者角度,为旅游区研学旅游基地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
精准定位特色,打造主题品牌,提升研学旅游的综合吸引力;(2分)精心设计研学路线、设置特色研学课程;(2分)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研学旅游项目;2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接待能力;(2分)加强宣传,提高基地知名度;(2分)引进和培训专业人员组织活动。
(2分)(任答5点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