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唐开永

(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按照评价方法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我们对XX油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油品罐区评价如下。

1油品罐区的事故易发性B11评价

油品罐区事故易发性B11包含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和工艺事故易发性B112两方面及其耦合。

1.1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

油品罐区共计9个油品储罐,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储罐的基本情况如表1-1-1所示。

图1-1 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

表1-1-1储罐基本情况

化学物质的主要化学特性如表1-1-2所示。

表1-1-2 物质物化特性

选取汽油、柴油作为易发性评价的对象。

以汽油为例,列表1-1-3计算。

表1-1-3汽油事故易发性计算表

柴油是三级易燃液体,同理计算,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36。

1.2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

从21 种工艺影响因素中找出油品罐区工艺过程实际存在的危险,在以下几方面有特殊表现,构成工艺过程易发性。

物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事故易发性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W ij 表示。如表1-2-1所示。二者耦合成为事故易发性B11。

表1-2-1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与相关系数W ij

1.2事故易发性B11

事故易发性B11计算为:

B11=73.44×(50×0.9+30×0.5+20×0.7+30×0.7)+36×(50×0.9+30×0.5+20×0.7+30×0.7)=10396.8

2油品罐区的伤害模型及伤害—破坏半径

由于汽油和柴油均属于易燃液体,因此其伤害模型为池火灾伤害模型。

油品罐区有汽油和柴油两种物质,根据本评价方法关于一个危险单元内多种物质并存时的处理办法,应选取3#罐区汽油池火灾伤害事故后果的损失作为该单元总损失进行评价。

汽油柴油火灾事故损失和伤害-破坏半径在另在论者他文有分析结果,这里不再重复。由于本评价方法是借鉴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和重大事故后果数学模型分析法建立起来的,评价方法之间有相同之处,结果可以引用。此处引用如下(见表2-1)。

表2-1 油品罐区池火灾伤害-破坏半径及财产损失(m)

2.1事故严重度B12的估计

根据本评价方法关于一个危险单元内多种物质并存时的处理办法,选取3#罐区汽油池火灾伤害事故后果的损失作为该单元总损失进行事故严重度的估计。

事故严重度B12用符号S表示,反映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它包括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两个方面,并把人的伤害也折算成财产损失(万元)。由于3#罐区伤害半径覆盖了整个库区,其财产损失应为4个罐区和发油区、行政管理区之和,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分析,约4881万元。

用下式表示总损失值:

S=C+20(N1+0.5N2+105N3/6000)

式中:

C—财产损失,万元;

N1 N2 N3 —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

事故严重度B12计算结果为:

S=4881+20 ×(30+0.5×60+105×100/6000)

=6116(万元)

油品罐区池火灾事故严重度计算如表10-2-1。

表10-2-1 油品罐区池火事故严重度

2.2固有危险性B1和危险性等级

油品罐区的固有危险性为:

B1=B11×B12

=10396.8×6116=63586828.8

危险等级为:

A=㏒10(B1/105)=2.8

根据本评价方法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 1.5≤A<2.5

四级重大危险源:A<1.5

判定:中油四川泸州成品油配送中心XX油库罐区属于二级重大危险源。

3抵消因子B2及单元控制等级估计

3.1安全管理评价

安全管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安全行政管理绩效.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共10个项目,72个指标,总分1000分。安全管理评价如下表所示。

表3-1-1安全生产责任制

表3-1-2安全生产教育

表3-1-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表3-1-4安全生产检查

表3-1-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表3-1-6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表3-1-7事故统计分析

表3-1-8危险源评估与整改

表3-1-9应急计划与措施

表3-1-10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管理评价的实得分为:

100+100+100+100+100+100+100+75+90+100=965(分)

3.2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素质评价

基于对系统中人的行为特征的分析,从操作人员的合格性、熟练性、稳定性及工作负荷量四个方面对工业设施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群体素质进行评估。

油品罐区有4名操作工,均是持证上岗,岗位工龄为10年,无事故工作时间为10年,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按照本评价方法规定计算如下:

1、人员的合格性:

R1=1

2、人员的熟练性为:

R2=1-1/[к2(t/T2+1)]=1-1/[4(10/0.5+1)]=0.988095

3、人员的操作稳定性为:

R3=1-1/[к3(t/T3)2+1]=1-1/[1(10/0.5)2+1]

=0.997506

4、操作人员的负荷因子为;

R4=1-к4(t/T4-1)2=1-к4(8/8-1)2=1

5、单个人员的可靠性为:

R S=R1R2R3R4=1×0.988095×0.997506×1=0.985631

6、指定岗位人员素质的可靠性为:

R S i=∑R s/N (N,i=0)

=(0.985631/4)+(0.985631/4)+(0.985631/4)+(0.985631/4)=0.985631

R P=ΠR S i (n,i=0)

=0.9856314=0.943751

7、单元人员素质的可靠性为

R u =1-Π(1-R P i)(m,i=0)

=1-(1-0.985631)( 1-0.943751)=0.999192

3.3工艺设备、建筑物抵消因子评价

工艺设备、建筑物抵消因子用表3-3-1计算。

表3-3-1 工艺设备、建筑物抵消因子

工艺设备、建筑物抵消因子应得分为:

8+12+12+7+35+35+36+11+55+62+40+25+10=348 实得分为:

8+12+12+7+35+35+36+11+34+35+40+20+10=295 3.4抵消因子的关联算法

对于油品罐区:

V1=295/348=0.847701

V2=0.999192

V3=965/1000=0.965

X AB=min(V1,V2)=0.847016

X AˊB=min(1-V1,V2)=O.152176

X ABˊ=min(V1,1-V2)=0.000685

X AˊBˊ=min(1-V1,1-V2)=0.000123

X AC=min(V1,V3)=0.818031

X ACˊ=min(V1,1-V3)=0.02967

X AˊC=min(1-V1,V3)=0.146969

X AˊCˊ=min(1-V1, 1-V3)=0.00533

X BC=min(V2,V3)=0.96422

X BCˊ=min(V2,1-V3)=0.034972

X BˊC=min(1-V2,V3)=0.00078

X BˊCˊ=min(1-V2,1-V3)=0.000028

XT1=0.847016+0.000685+ O.152176+0.000123=1

XT2=0.818031+0.02967+0.146969+0.00533=1

XT3=0.96422+0.034972+0.00078+0.000028=1

W(ab)= X AB/ XT1=0.847016

W(aˊb) = X AˊB/ XT1=O.152176

W(abˊ) = X ABˊ/ XT1=0.000685

W(aˊbˊ) = X AˊBˊ/ XT1=0.000123

W(bc) = X BC/ XT3=0.96422

W(bˊc) = X BˊC/ XT3=0.00078

W(bcˊ) = X BCˊ/ XT3=0.034972

W(bˊcˊ) = X BˊCˊ/ XT3=0.000028

W(ac) = X AC/ XT2=0.818031

W(aˊc) = X AˊC/ XT2=0.146969

W(acˊ) = X ACˊ/ XT2=0.02967

W(aˊcˊ) = X AˊCˊ/ XT2=0.00533

B2A=0.96422×0.982+0.034972×0.522+0.00078×0.254+0.000028×0.216

=0.965324

B2B=0.818031×0.969+0.02967×0.792+0.146969×0.775+0.00533×0.658 =0.933579

B2C=0.847016×0.923+0.000685×0.379+ O.152176×0.569+0.000123×0.347

=0.868686

B21= B2A×V1=0.965324×0.847701=0.818306

B22= B2B×V2=0.933579×0.999192=0.932825

B23= B2C×V3=0.868686×0.965=0.838282

综合抵消因子为:

B2=∏(1-B2κ) (n=3,κ=1)

=(1-0.818306)( 1-0.932825)( 1-0.838282)

=0.001974

根据本评价方法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分级标准(见表3-4-1),油品罐区危险性控制程度为B级。油品罐区危险等级是二级,控制能力等级是B级,基本达到了危险源受控标准,说明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况。

表3-4-1 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度分级

4现实危险性A

油品罐区发生池火灾的现实危险性由于抵消因子的抵消和控制作用,已经较固有危险性大大降低。

罐区发生池火灾的现实危险性为:

A=B1B2=63586828.8×0.001974

=125520.4

现实危险性A值是固有危险性B1值的的0.19%,可见有效的安全技术装备和管理会使系统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5油库重大危险源评价结论

油品罐区的安危关系到油库和近邻有关单位的存亡,罐区的安全装备、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罐区发生油品池火灾事故是极小概率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但是一旦发生后果是严重的。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预测表明,油品罐区是二级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泄露池火灾将是毁灭性的,可能导致库区绝大多数人员死亡或重伤,库区大部分财产毁于一旦。

罐区的池火灾在上述分析中主要以3#罐区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后果足以说明问题,已不必再考虑整个罐区同时发生火灾的严重后果,如果发生,当然情况会更严重。

07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doc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 二○○三年八月八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定,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以下简称: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 2.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陆上油气开采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陆上油气开采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陆上油气开采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合法、自主地开展安全评价。 3.定义 3.1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各工艺单元的总称,包括勘探、钻井、井下作业和采油、采气及油气集输等。 3.2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是根据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方案”的内容,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给予指导。

3.3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是在油气开采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安全生产设施验收前,通过对陆上油气开采建设项目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查找该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在陆上油气开采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其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地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运行管理和出现非常事件应采取的措施给予指导。 4.安全评价内容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进行油气开采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核实检查油气开采安全设备、设施的情况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油气开采安全管理体系能否确保油气开采安全生产作出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安全评价程序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等。 5.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油气开采数据资料。 收集现场资料,进行现场调查。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 制度(标准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

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完整版)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石油库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石油库的安全评价。 本导则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评价。亦不适用于地下水封式石油库、自然洞石油库和人工洞石油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所有引用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并应按最新版本修订本导则的相关条款。安全评价时,可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报告的实际评价内容,引用未列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02)第141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二字[2003]38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鲁安

监发〔2006〕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安全色》GB2893-2001

石油库安全管理的规定

石油库安全管理的规定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石油库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石油库系指集团公司所属油田、炼化、销售企业的收发和储存原油、液化烃、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重油等的仓库或设施。 第二条石油库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其中油田企业石油库符合GB50183《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炼化企业石油库符合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销售企业石油库符合GB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石油库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四条石油库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工程师(安全岗位),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员。 第五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加强班组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等,定期检查、考核; 第 2 页共 2 页

3、对重点防火部位,做到定人、定位、定措施管理。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检查; 5、按《安全台帐管理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台帐、记录、档案,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6、负责与毗邻单位组成治安、消防联防组织,制定联防公约,加强联系,定期活动。 第六条安全工程师(安全岗位)主要职责: 1、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 2、参与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和隐患整改方案; 3、负责安排、检查班组安全活动; 4、负责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制止“三违”作业; 5、参加事故调查,负责用火申请,落实用火安全措施; 6、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基础资料。 第七条班组兼职安全员主要职责: 1、班组兼职安全员由班(组)长或副班(组)长兼任,做好本班组的安全工作; 2、组织开展本班组安全活动,负责安全活动记录; 第 2 页共 2 页

重大危险源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无锡XXXXXX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编制: 审批: 年月日

一、评估时间 年月日 二、评估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标准 序号安全评估项目评估分值评分标准自评得分评估得分1)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否)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3 是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4.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 1 是 5.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1 是 6.安全生产议事制度 1 是 7.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 是 8.安全技术与操作规程 2 是 9.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2 是 10.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 是 11.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1 是 12.危险物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2 是 1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 是 14.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 是 2)从业人员 1.劳动合同中安全款项是否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1 是 2.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 是 3.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人员情况 2 是 4.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1 是 5.作业人员是否熟悉并遵守作业过程 2 是 6.从业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 是 7.是否全部缴纳职工工伤保险 1 是 8.安全合理化建议情况 1 是 9.生产储存工艺技术及装备,生产、储存装备布置、 建构筑物、电气设备的选用及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和国家标准 3 是 10.采用的生产、储存工艺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产 工艺 2 否 11.使用的生产、储存装备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产、 储存设备 2 否 12.特种设备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检验、检测 合格 2 是 13.特种设备档案是否齐全 1 是 3)公用工程与安全设施 1.公用工程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技术要求 1 是 2.职工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是

油库安全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1.编制说明 (2)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2) 1.2安全评估依据的标准 (2) 1.3-----公司提供的资料 (3) 1.4安全评估的程序 (3) 2. -----公司油库基本情况 (4) 2.1基本概况 (4) 2.2平面布置及储罐区布置 (5) 2.3油库油品流程图及流程概述 (9) 2.4消防设施概况 (10) 2.5消防流程概况 (10)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10) 3.1危险、有害物质及其理化性质 (10) 3.2危险场所及有害因素分析 (12) 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 4.1火灾、爆炸 (13) 4.2中毒 (15) 4.3触电 (16) 4.4车辆伤害 (16) 4.5锅炉爆炸事故 (16) 4.6高处坠落 (16) 4.7灼烫 (16) 4.8淹溺 (16) 4.9机械伤害 (17) 5. 评估方法和评估单元的划分 (17)

6. 油库现场安全评估表 (17) 7.对安全评估现场检查表中各评价单元分析评估 (23) 8. 对策措施和整改情况 (26) 8.1对策措施 (26) 8.2整改情况 (27) 9.安全评估汇总及结论 (28) 9.1评估汇总 (28) 9.2评估结论 (29) 附件30

前言 2015年4月,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下称---单位)委托-----公司安办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结果:安全等级为:A级(好)。 为了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和人员伤亡和伤害,从而提高油库及其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单位再次委托-----公司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 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油库位于厦门翔安刘五店港区区,最初名厦门鹭浏润滑油企业有限公司(鹭浏油库)。成立1993年7月,1998年12月变更为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储存的油品主要为船燃和重油。 根据公司油库所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现场调查,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公司从证照文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要求、油罐区、收发油台、油泵房、输油管线、电气设施、消防系统等九个方面进行安全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隐患整改措施,编制完成了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评估报告”。 本报告仅限于公司的储存场所及设施,储存条件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估(不包括运输环节),除此之外的设施及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及危害不在此评估范围内。 1.编制说明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19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汽车的发明,用计算机监控的生产装置等。这些无疑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产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例如:(1)20xx年2月23日,广州增城市福和镇一私人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导致上百名村民出现轻重不同的中毒症状。附近8个村约二三千名村民连夜紧急撤离。(2)20xx年9月21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家化工厂储藏在库房的约300t硝酸铵爆炸,死亡29人,受伤2442人。从这些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体现出重大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化工厂对重大危险源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事故的主要类型一是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泄露,引起大范围内的人员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二是可燃物质大量泄露,遇火源引起火灾和爆炸。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使我们痛苦地认识到现代化工生产,特别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的通知 【公布日期:2004年9月8日】 【实施日期:2004年9月8日】 【法律类型:规范性文件】 【行业类型:危险化学品】 【颁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文号: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有关安全评价机构: 为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编制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将本导则转发给辖区内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遵照执行。 二、在本导则试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联系。 三、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或者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总部和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分支机构本部的安全评价,请参考本导则第九部分第(三)条第1项进行评价,并形成安全评价报告。 四、在本导则试行前,已经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并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完善并形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或者生产单位安全评价报告;正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进行编制。 二○○四年九月八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生产单位现状的安全评价。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0号) 《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监管局安监管技装字〔2004〕37号)

某加油站的安全评价报告

编号:XXXXXX XX XX XX XX有限公司 XX XX XX加油站 安全评价报告 XX XX XX XX 安全评价中心(盖章)证书编号:XXX-NNNN-XX-2011

委托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加油站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委托XX XX XX XX公司对我单位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并做出安全评价报告。 委托方: 2011年11月01 日

3

第一章概述 (5) 1.1评价依据 (5) 1.1.l法律、法规 (5) 1.1.2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6) 1.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7) 1.1.4 评价范围 (7) 1.2评价目的 (8)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8) 1.4评价程序 (8) 第二章加油站简介 (10) 2.1概况 (10) 2.2油品购入 (12)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2) 3.1汽、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 (12) 3.2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划分 (15) 3.3几点说明 (16) 3.4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3.4.1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17) 3.4.2 (18) 3.5人的不安全行为 (18) 3.6管理因素 (19) 3.7重大危险源识别 (19) 第四章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19) 4.1评价方法的选择 (19) 4.1.1 评价方法简介 (19) 4.2评价单元的划分 (20) 第五章分析评价 (21) 5.1评价过程 (21) 5.2评价小结 (26) 第六章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26) 6.1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 (26) 6.2建议 (27) 第七章整改情况 (27) 第八章评价结论 (27) 第九章另一种评价方法 (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0) 9.1概述 (30) 9.2评价内容 (31) 9.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32) 9.4两评价方法对比论述 (32) 第十章另一套整改方案 (33) 10.1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33) 10.2防火防爆方面的对策措施 (34) 10.3其他方面的对策措施 (35)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陆上油气管道安全监管纳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范畴后,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进行编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对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要求不够细致具体,此外,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适用的主要标准也有了更新完善,如新颁布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32167),《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都进行了修订。 为了促进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工作的推进,更好地实施对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的监督核查,进一步规范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在总结陆上油气管道监管工作经验,听取重点地区、企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过程): 2017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委托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开展了《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AQ标准)(以下简称《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017年6月,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2017年12月,再次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8年4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召开了审查会议,会议对标准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明确了《编制导则》的结构和内容深度要求。 2018年5月,召开会议集中各专业相关人员和专家对《编制导则》细节进行修订,形成《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在此期间,多次组织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及评价机构等,针对标准内容进行充分研讨和交流意见,将各方意见进行汇总和归类整理,并体现在《编制导则》中。 本标准将作为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编制原则 1、编制导则结构: 参照结合《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监总厅管三﹝2017﹞27号)及《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的体例格式,保持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结构一致性; 依据结合《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综合结合危化品安全监管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细化、修改和完善。 (二)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规定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深度,本标准作

安全风险评价和重大危险源评价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7年4月

第一季度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会审表 工作负责 字 工作负责 签字:年月日 技术负责人 日月年字:签 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煤矿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露天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地面生产系统和采区作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生产安全事故。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 长:组. 技术负责人:*** 工作负责人:*** 成员:余****** 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评估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处,负责 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和管控工作的日常开展。 二、职责分工 (一)组长 对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评估工作进行总体牵头和安排,并按照露天矿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结果应用于确定年度安全生产重 点工作,指导和完善年度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对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的危险因素,按管控措

施要求,进行安全管控措施的安排。 (二)技术负责人 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对评估结果和相关内容进行技术审核。 (三)工作负责人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日常开展和具体承办,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后续落实,进行现场跟进,安排各部门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内容进行管控措施的落实。. (四)成员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各业务部室,定期对露天矿所有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更新完善安全风险相关内容,对现场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三、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一)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根据东明露天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生产及辅助系统的特点和煤矿生产的现状,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安全生产法》等规定,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东明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最终版)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申报表 (明珠[2019]报告001号) 合同名称: 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宾阳县境内)Ⅱ标 合同编号: 说明:本表一式 4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签收后,承包人 1 份、监理机构 1

份、发包人 1 份、监督站 1 份 广西宾阳县清水河提水工程第I标段 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黄河明珠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2019年6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评价目的 (1) 2、评价依据 (1) 3、评价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2) 三、评价方法与标准 (2) 1、评价方法选用 (2) 2、评价方法简介 (2) 3、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价 (3)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4) 1、危险源辨识对象及范围 (4) 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5) 五、安全对策措施 (16)

一、编制说明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与基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安全风险管控为出发点,因此,开展危险源辨识并评价其风险大小,针对评价确定的较大、重大风险,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与持续运行的基础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在体系建立和持续运行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与运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1、评价目的 为有效识别、管控,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宾阳县境内)Ⅱ标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杜绝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广西宾阳县鲲鹏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各科室部门及工程各参建单位组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小组,全面辨识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宾阳县境内)Ⅱ标建设施工过程的危险源,逐项评价其风险值,确定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形成《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为工程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修订)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3)《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6号) 4)《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安监[2013]189号) 5)《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 6)《危险化品目录(2015版)》及使用指南 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9)《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 1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3、评价范围 本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范围: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宾阳县境内)Ⅱ标的落地槽、明渠段、交通桥及进场道路工程、及配套的弃渣场、采石场、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合、施工道路、施工营地等生产生活设施,辨识、评价工程施工作业、物料材料运输、现场设备设施、人员活动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企业除外)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现状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定义 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4.安全现状评价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5.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3)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1.重大危险源评估概述 1.1 安全评估目的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大危险源需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的要求。 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全面掌握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状况,判别危险等级,为推进重大危险源登记,完善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翔实依据。 通过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评估,判别和确认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与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差距,提出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整改建议,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督促整改,依法整治和监管提出依据,以实现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1.2 安全评估依据 1.2.1 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7)《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8)《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 (9)《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

令);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第3号令); (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年); (13)《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5); (14)《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第2号); (15)《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141号令); (16)《关于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的通知》(鲁安监[2007]115号); (17)《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0号); 1.2.2 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1)《安全标志》(GB2894-2008);

油库安全评价方法

油库安全评价方法 油库安全评价是指对影响油库安全的因素或事物进行评价和估量 ,目的是把握油库安全状态,判断油库的安全等级,及时制定油库安全管理措施。 1 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油库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将影响油库安全的因素概括为人的行为、物所处的状态、环境状况、管理状况4大要素;再将这些要素分解得到6因素,即人(基本素质、安全意识、安全责任)、设备(设施)的状况、材料状况、环境状况、方法(管理方法与操作方法)、事故状况;依据6因素将每一个要素再细分为二级指标,共26项构成油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人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包括安全意识、对业务的熟悉程度、遵守规章制度、指挥或操作情况、身体工作状态(疲劳)、体质状况;设备(设施)状况包括设备结构状况、设备强度、设备老化、安全装置状况、健全安全设施;材料包括危险物或有害物毒性;环境状况包括安全标志、明火、静电、雷击、洪水;管理与培训状况包括建立劳动安全保证体系、实现劳动安全作业标准化、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重大危险源识别结果、针对重大危险源的预案;事故状况包括3年内连续无事故状况、领导任期内无事故状况、当年出现事故状况。 2 安全评价模型 安全评价数学模型采用多指标加权评分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

]。评分标准采用5分制,按照优、良、中、差、极差5个等级进行打分。指标的权重采用FD法或AHP法。 上述计算中,所得结果是采用5分制的结果。 3 安全等级划分 将油库安全等级划分成为5个等级,即5分属于安全型;4分为较安全型;3分为安全一般型;2分为较危险型,1分为很危险型,需要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如果安全得分为0分,则该单位为事故型单位,需要立即整顿。根据安全评价得分,判断油库安全等级。 4 安全评价实例 以某油库安全评价为例,选取5位专家对26项安全指标的权重和实际状况进行打分,并求其平均值,则得5项指标(明火、危险源识别、针对重大危险源的预案、3年内连续无事故、安全装置不良状况)为优、12项指标(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指挥或操作错误、危险物或有害物毒性、安全标志、静电、雷击、洪水、建立劳动安全保证体系、实现劳动安全作业标准化、开展安全技术培训、领导任期内无事故等)为良、8项指标(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疲劳、体质好坏、生产设备结构状况、生产设备强度、健全安全设施、当年出现事故状况)为中、1项指标(生产设备老化)为差。依据专家给出的评分权重及各个分项指标的实际评分结果,并按照公式(1)、(2)计算得:加权综合评价指数值Zη=3.797;几何平均综合评价指数值Z1=3.721。根据z值判断该油库安全处于较安全偏一般状态,这与实际情况吻合。但需要注意设备因老化可能带来的事故隐患。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关于申报2018年安全生产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政法函〔2017〕77号文)的要求,由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等2个单位共同起草编制《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由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担任主编,进一步规范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过程): 2016年1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监管三司委托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写组经过前期大量调研,现场考察,同时聘请管道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指导,形成了《导则》初稿。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中石化和中石油安全主管部门及所属的管道设计、施工、运行、评价、研究单位,召开了审查会议,对《导则》进行了修改。2017年3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安监总厅管三[2017]27号文)。该《导则》目前作为本标准前期草案,已试行一年。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了《导则》AQ标准编写组,并收集了实际应用反馈意见,根据多方的反馈意见进行细致修订,在原27号文件的基础上形成了《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 主要经历如下: (1)2017年12月-2018年1月,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导则》编写组,制定工作计划。编写组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收集了相关资料。于3月中旬完成了《导则》初稿。 (2)2018年4月,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烟台组织中石化安全主管部门及中石油管道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召开了《导则》初审会议,并邀请原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监管三司和有关专家对《导则》初稿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修改意见。编写组对会议提出的审查意见逐条进行了研究分析,修改完善了《导则》,形成了送审稿。 (3)2018年5月,根据会议的修改意见,编写组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指导,进行了3次内部讨论,进行了修改完善。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编写组汇稿,最终形成了《导则》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编制原则 在本标准中针对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报告的编写格式,提出规范要求,明确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评价过程中依据的各种资料。 本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严格执行GB/T1.1的要求,对标准进行认真的策划和编排,确保标准层次清楚、逻辑严谨、条理通顺,便于操作。 (二)主要内容 本次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唐开永 (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按照评价方法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我们对XX油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油品罐区评价如下。 1油品罐区的事故易发性B11评价 油品罐区事故易发性B11包含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和工艺事故易发性B112两方面及其耦合。 1.1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 油品罐区共计9个油品储罐,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储罐的基本情况如表1-1-1所示。

图1-1 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 表1-1-1储罐基本情况 化学物质的主要化学特性如表1-1-2所示。 表1-1-2 物质物化特性

选取汽油、柴油作为易发性评价的对象。 以汽油为例,列表1-1-3计算。 表1-1-3汽油事故易发性计算表 柴油是三级易燃液体,同理计算,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36。 1.2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 从21 种工艺影响因素中找出油品罐区工艺过程实际存在的危险,在以下几方面有特殊表现,构成工艺过程易发性。 物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事故易发性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W ij 表示。如表1-2-1所示。二者耦合成为事故易发性B11。 表1-2-1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与相关系数W ij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为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评价,促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而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世波、刘利民、孙维生、常虹、张翠云。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二司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在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8265-2000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公安部令1994年4月10日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3.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 3.1经营单位应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其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应与其向安全评价机构提交的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录B)相一致。 3.2新设立的经营单位应持有相关部门批准的文件,新项目应有竣工验收批准文件,其批准文件上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应与其向安全评价机构提交的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相一致。 3.3租用场地、设施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持有租赁合同,其租赁合同上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应与其向安全评价机构提交的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相一致。4.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