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档案

历代名人档案
历代名人档案

历代名人档案:

春秋战国: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

左丘明: (前502-前422)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

秦汉: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才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

河南上蔡西南)人。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三年不窥园”。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三国两晋: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称他“蔡中郎”。后汉三

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张仲景:(150或154—215或219)东汉末年,河南南阳人,医圣。

钟繇:(151—230)三国魏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大人先生歌》、《咏怀》八十二首、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广陵散》是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声无

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

陆机:(261—303)西晋吴郡(今上海市松江)人

葛洪(284~364或343)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

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宰相,浙江绍兴人。

王羲之:(330—361或321—379) 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王献之:(334—386)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顾恺之:(348—409)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王珣:(350—401)东晋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

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今绍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隋唐:

智永:隋公元6世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

欧阳询:(557—641) 唐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虞世南:(558—638) 唐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市)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药王。

褚遂良:(595—658)唐钱塘(今浙江杭州)

阎立本:(601-673)唐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

吴道玄:(约680~759年 )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张旭:(7世纪—8世纪中) 吴(江苏苏州)

钟绍京:(7世纪—8世纪初 )唐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市)

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名虔礼。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李思训:(651-716或648-713)唐代画家,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李白:(701—762)唐陇西成纪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颜真卿:(709—785)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怀素:(725—785)唐湖南长沙人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山西永济人。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杜牧:(803—85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杨凝式:(873—945)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董源:(?-约 962 年)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迁居青州益都(今属山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徐州(今江苏徐州)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

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范宽:(本名中正)北宋山水画家,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宋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皇祐四年(1052)卒,享寿六十四岁。赠魏国公,谥文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

《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

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邵康节(1011—1077),名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

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福建仙游人,

司马光(1019-1086)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

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文正。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汉族,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程颢(1032~1085)北宋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颐为兄,世称“二程”。“二

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汉族,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米芾:(1051—1107)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

宋徽宗:(1082-1135)宋神宗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创“瘦金体”。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其

父李格非为苏门四小学士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今存诗九千多首,有“小李白”之称

范成大:(1126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宋朝苏州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赵孟頫:(1254—1322)元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

元朝:

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黄公望:(1269~1354) 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元四家之一。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

吴镇:(1280年—1354年)元四家之一,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浙江嘉兴人。

康里巎巎:(1295~1345)色目(蒙古族)人,元代少数民族书法家。

倪瓒:(1301~1374)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江苏无锡人。

王蒙:(1301—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明朝:

祝枝山:(1460-1526年)名允明,字希哲,因左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

文徵明:(1470~1559年),即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传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

徐渭:(1521-1593)明山阴(今浙江绍兴)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人。明万历进士第一

董其昌:(1555-1636)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倪元璐:(1593—1644)明末书法家。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傅山:(1606-1685年)明末清初,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汉族,浙江余姚人。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

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王夫之:(1619-1692)又称王船山,湖南衡阳人。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石涛:(1630一1724),明末清初,原名朱若极,又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清朝: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文学家。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常以阮籍自比。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王文治:(1730-1802),清书法家、文学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

邓石如:(1743---1805),清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

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杭州)人。

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

许瀚:(1797--1866)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庐,虎山镇大河坞村人,。清代杰出的朴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和大书法家。今保存在

磴山西峰上的许瀚书碑是他书法成就的代表作,其内容是录明朝杨继

盛的诗:“羡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为食禄臣。不是未酬忧国恨,愿披

蓑笠结东邻”,许瀚挚友丁良善石立碑。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后以字行,号让之,亦作攘之,尝自称让翁,又号晚学居士,方林丈人。江苏仪征人,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 ,云南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井罍山民,又号袖海。浙江上虞人。

赵之谦:(1829年-1884年)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郑龛、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孙诒让:(1848—1908)清末经学家,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又名德涵,字仲颂(一作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章太炎甚誉之。

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

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

江金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民初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陈

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溥仪之师。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

“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周树人:(1881 -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

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

代表人物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湖州人,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

王献唐:(1896—1960)字献堂,初名家驹,后改名王献唐,号王凤生(王凤笙),以字行。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办事处大韩家村人。著名学者。原山

东省图书馆馆长。

邓散木:(1898-1963)中国现代书法、篆刻家。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别号且渠子,更号一夔,一足,斋名厕简楼,豹皮室。生于上海,在

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誉。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

老舍:(1899 --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家风家训格言80句_名人名言

家风家训格言80句_名人名言 家风家训格言 1.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 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3. 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担当是非,调和是非。 4.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思考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5. 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6. 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7. 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健康,快乐。 8. 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9.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10. 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11. 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2.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3.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14. 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15.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16.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17.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8. 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必须出现问题。 19.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20. 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钱王家训 述评 龚剑锋分析

钱王家训述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导龚剑锋 吴越钱家,是一个延绵千年未曾中断且代有人杰的世家典范。钱王世家,千年传承,人才辈出,从未断绝。究其原因,却要归功于一人及其所遗留的家训。钱镠为吴越钱家开创之祖,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介布衣,跃居成为两浙之王。称王之后,钱镠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一方面派遣使节同中原王朝保持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兴修水利,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即保护了农田不再受海潮侵扰之苦,也便于农田灌溉;重视文化,兴办教育,注意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政策下,吴越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一方乐土。更难能可贵的是布衣出身的钱镠非常注意家族的传承,依靠其过人的智慧,给钱氏家族留着了受用不尽的家训。钱镠的家训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其经过长时间的考量才得以最终完成。在其六十岁时,钱镠立家训八条,在临终前又给子孙留下遗训十条。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促成了钱氏家族的人才井喷,给华夏文明贡献了众多一流的人物,其精彩绝伦几乎无第二姓可比。到了民国十三年钱氏后人钱文选根据钱镠的八训和遗训,采辑中国历代名人家训和格言中的精华,凝练整理出新的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内容,并被广大钱氏后人所认可尊崇。 依靠着家训的力量,钱王世家自宋代以降,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钱姓知名人士高达千人以上。宋初即出现了钱氏文人群,钱惟演、钱易的文才倾动中原文坛,为苏东坡、冯梦龙等文学大家所称道。明代则有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官至礼部尚书的钱士开,又有文学大家钱谦益。清代则有著名学者钱大昕,长于校勘考订,精于音韵训诂,著有《廿二史考异》。至近代,满天星斗来形容恰为不过,最负盛名的是“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还有钱穆、钱钟书、钱昌照、钱其琛等等,钱氏人才犹如百花齐放,竞相争艳,以至被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氏家训作为钱氏家族的精神之源,滋滋不断地哺育着钱氏后人,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

最新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 1955年5月18日,周润发出生于香港西南的南丫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1 就在中央狠刹“吃喝风”,大陆人人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挂在嘴边的当下,“节俭帝”的美誉却颁给了香港影帝周润发。2013年4月2日,周润发花2.2块港币乘坐普通渡轮引发围观。其实这已不是发哥第一次被人发现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其“抠门”的名声早已妇孺皆知。可节俭并不意味着“守财”,用发哥自己的话来说,铺张浪费没有意义,把钱花在刀刃上,合理配置财富,过有品质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能赚会花。 母亲家传节俭之风 由于做海员的父亲长年离家在外,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母亲被生活折磨得疲于应付,她给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周润发取名“细狗”,也就是小狗的意思。从很小开始,周润发就跟着哥哥、姐姐去山上放牛、到田间帮妈妈拔草,还替家里卖茶果和糕点,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全家人经常靠几根咸菜和一块猪油就打发掉一餐。周润发亲眼看见母亲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每次从菜场买菜回来,母亲都舍不得丢掉塑料袋,洗净折叠好后留着以后再用;甚至就连绑鱼的水草,她也整齐地码好,堆在床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这些都对他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读中学三年级时,积劳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家里再也无力供养周润发读书,不得不让他提早进入社会谋生。他曾先后做过电子厂的童工、商行的杂役、酒店服务员、邮差、照相器材店的导购等,可是因为收入微薄,除去交给母亲的家用之外,维持他的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这个时候,母亲积累多年的节俭之道很多次都帮他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为了节省租房费用,周润发工作后曾多次搬家。而每次搬家,母亲都叮嘱他一定不要随意丢弃东西,“破家值万贯”,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有一年周润发被邮局炒了鱿鱼,不得不找一个租金更加便宜的房子。打包行李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常用的那床蚊帐破了一个洞,本来打算扔掉算了,可又突然想起母亲的嘱咐,最后还是留下了蚊帐。偏巧他新搬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池塘,蚊蝇特别多,那床蚊帐经过简单修补后,马上就派上了大用场。躺在床上,周润发庆幸自己又节省下了一笔开支,这让他更加认同母亲的勤俭家风。 1973年,酷爱表演的周润发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演员训练班,并获得无线高层的赏识,演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经济条件改善后,他给母亲购置了新房,还雇佣了专职的保姆和司机,想让劳苦半生的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舒心生活。可保姆来到家中的第一天,母亲就给周润发打去了电话:“儿子,咱们把佣人辞掉吧?”周润发不解地问:“怎么?她犯了什么错吗?”母亲连忙解释:“没有,没有。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干吗吃饭睡觉都用别人服侍呢?我不习惯,再说也白白浪费钱呀。明天就让人家回去吧。”

成语中的历史名人

1、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中国历代名人家训汇编

中国历代名人家训汇编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

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 1、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2、长者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互相看大家 的好处,还得要兜全家。 3、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年,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 报恩。 4、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子孙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当家,不 摆老资格。“儿孙自有儿孙福” 5、家里有问题,长者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7、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 不生是非。 8、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长者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 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9、长者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为家庭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0、长者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 就大。 11、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12、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 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13、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14、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15、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16、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7、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 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中国历代名人雅号

中国历代名人雅号 1、庞统的号叫凤雏,这个号是谁最先给他取得,并广而告之?庞德公 2、杜甫的号少陵野老与一位女人有关,因为他居住的少陵这个地方是哪个女人的陵墓所在地?许平君 3、白居易的号香山居士,请问香山这个地名在以下哪个地方?乎 之、北京 乎、洛阳 者、九江 也、扬州 4、以下哪一个雅号是人的雅号?中 古、金衣公子 今、雪衣娘 中、长爪郎 外、九皋处士 5、如来佛的眼睛像哪一种花的花瓣,有一位诗人的号就是源自这种花,请问这位诗人的号是?青莲居士 6、小李杜两个人的号都跟一个地方有关,请问是哪两个号?樊南生樊川居士 7、欧阳修有个号叫六一居士,六一包括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还有一个‘一’是什么?欧阳修一老翁 8、东坡一词并非苏轼首用,有一位唐朝诗人就曾在城东山坡上种花,谓之东坡,请问哪位唐朝诗人?白居易 9、迂叟是司马光的别号,唐朝有位文人也有同样的号,请问是谁?白居易 10、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于谁的文学作品?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1、跟李清照同一时期有一位诗人的号,也是来自陶渊明的作品,李清照而且还深受他的影响,请问这位诗人的号叫什么?归来子晁补之 12、辛弃疾是在哪个地方隐居的时候取得‘稼轩’这个号?带湖 13、有一位画家号叫笑笑先生,从他的号请猜猜他画什么最擅长?竹子 14、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铁冠道人,其实历史上有位文学家的号也叫铁冠道人,请问是谁?苏轼 15、陆游自号‘放翁’是流寓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蜀中 16、陆游除了一个放翁,为人所知以外,晚年还有一个号,诗中多有涉及,请问是什么?龟堂老人 17、郑思肖有一个号叫所南,请问‘所南’这个号的含义是什么?坐卧向南背北 18、南昌的象湖,因为有一位名人曾在此讲学,象湖这名字就是源于这位名人的号,这位名人是谁?陆九渊 19、杨万里的号叫诚斋,得名于一位名将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所以他取书斋为诚斋,这位名将是谁?张浚 20、南宋有两位著名文人的号都叫梅溪,一位状元,一位词人,请问分别是谁?史达祖王十朋 21、明朝诗人高启,因为诗句得到一个别称(如赵倚楼),请找出如下正确的一项?衣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时机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习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习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

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亲密,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沉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

安徽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 先秦两代 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 三国魏晋 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 恒温桓伊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何敬容 隋唐 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 五代十国 朱温朱友贞杨行密 宋 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 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 元明 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 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 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 清 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 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 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 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 汪莱 近代 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 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 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 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 当代 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 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 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 严凤英 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 先秦: 老子 (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德”就是得到道。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人生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就是与道合一。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篇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管仲春秋时齐国名相,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被尊称“仲父”。他辅佐齐恒公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筹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特许在庶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齐国日益昌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现存《管子》76篇,多为后人假托。 孙孙敖霍邱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

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作者简介:庞军朋(1978—),女,河南淮阳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34卷 2007年6月 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庞军朋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封闭传统的观念与方法在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古代家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思想精髓,对当代家庭教育,尤其德育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吸收和发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家庭教育的分析,阐述现代家庭德育借鉴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使人们加深家庭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取某些有益启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现代家庭德育;古代教育;教育思想精华;德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奠基人”。早在战国时期,古人便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可见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家庭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孩子成长、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对广大孩子的家长来说,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个人差异。 一、当代家庭德育教育状况分析 面对当今开放的社会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被当成了工具———是家长实现自己未实现抱负的工具。尤其在我国,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目前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所有的爱和期望完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们找不到自我,很难身心健康地自然成长。 11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重智力开发,轻 道德培养”。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家长们的教育目的便是孩子能考出高分、考上名校、拿到更多的证书,于是我们总能看到整天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特长班、补习班的父母。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关紧要。因此,孩子家庭德育的时间不断地被挤压。 21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只 要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他们对孩子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至于道德教育则该由学校负 责;一些父母则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了消极影响;有的父母有时甚至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做出一些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如教唆孩子如何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等。 31教育方式的极端化。目前,家庭普遍存在以 几中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或过于溺爱———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想方设法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或过于专制———始终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严厉有余,慈爱不足;或过于放任———父母缺乏对孩子正常的关心和爱护,没有明确的要求,放任自流。 种种教育弊端让人担忧,虽然这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应试教育有关,但是家庭教育中不仅需要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精神。殊不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应该先教会孩子先学会做人,使他们先做个“人”,再学习知识。家庭德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甚至隐藏着“危机”。虽然,德育理论、德育方法与途径等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然而,反观古代家庭教育,先辈为我们留下的有益的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是一份极其丰厚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吸收和发展。 二、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借鉴古代家庭教育精华的意义 古代家庭教育极其重视道德教育。古人以孝悌之道为伦理道德的起点,强调家庭教育要及早施教,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他们把品行的确立作 — 161—

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

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 导读:每一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家规,想要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我们可以多看看一些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名人名言55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1、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2、长者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互相看大家的好处,还得要兜全家。 3、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年,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4、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子孙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当家,不摆老资格。“儿孙自有儿孙福” 5、家里有问题,长者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7、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 8、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长者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9、长者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为家庭修德免罪,一

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0、长者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1、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12、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13、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14、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15、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16、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7、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18、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古代诗人雅号

古代诗人雅号合集 一、有诗×××之称的 孟郊——诗囚贾岛——诗奴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白居易——诗魔刘禹锡——诗豪 陈子昂——诗骨王勃——诗杰李贺——诗鬼 贺知章——诗狂王维——诗佛苏轼——诗神 王昌龄——诗家天子刘长卿——五言长城 二、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三、人物并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主要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他的诗今存900多首,如《梁甫吟》、、《侠客行》、《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他在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常常以佛理和山水寄托怀抱,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因此后人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今存400多首。其中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缔造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虎头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著名的桥梁工匠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一、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二、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 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 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 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三、钱基博严格教育子女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 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四、梁启超教出全能儿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 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 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 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 用去”。 五、丰子恺,让孩子享受应有的快乐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

中国古代名人素材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国古代名人素材 一、李煜 1、不幸造就天才。亡国之前的李煜整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所创作的诗歌也多是靡靡之音。若如此继续下去,他的文学成就也许就到此止步。而造化弄人,李煜终于没有守住垂危的南唐。在亡国的打击下,他的词风转变为缠绵悲凉深沉大气,遂能流传千古而不朽。挫折与不幸,能够击垮人,也可以造就人。 2、责任与命运。李煜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子。他文辞绝佳,是个天生的词人,却唯独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不过,造化弄人,他偏偏阴差阳错地做起了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命运逼迫我们放弃去做擅长的、喜欢的,而去做我们厌恶的、不擅长的。 3、永远都放不下的眷恋。在大宋强大的攻势下,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率领文武百官投降。从此,他做了阶下囚。在大宋的都城汴梁,身在异地的李煜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着自己的故国。李煜最大的眷恋是他那亡了的故国,而如李煜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永远都放不下的眷恋。 二、屈原 1、近墨者黑。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这就是楚国的境况,怀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在坏人的包围中,根本无法挽救日益衰败的楚国。 2、拥有纯正的思想,不惧奸佞的小人。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化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搀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

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 3、知难而进,成就变完美人生。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陷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项羽 1、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2、轻信敌人就等于失败。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脱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这告诉我们,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3、做事要果断,不可犹犹豫豫。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慯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四、司马迁 1、磨难出人才。司马迁遭受了屈辱的宫刑后,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与此同时,司马迁的英明也流传千古。 2、精神和力量。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事迹

一、中国古代作家: 李白 1、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他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他闯进了宫廷,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他醉着,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和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2、一叶舟,一个人,一壶酒.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一问之"道出酒入豪肠的酣畅,一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无穷豪情壮志,一朵清逸飘洒的青莲绽放水中,一位自信狂放的诗仙璀璨于盛唐! 3、诗中仙起,千万书生尽低头.他乐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至情,“桃话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豪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尽长江景色,方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 杜甫 1、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甚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代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化作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 2、一代诗圣:杜甫:是他,用沉重的笔调写出战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诗歌超越了唐诗的内涵,化成一把把利剑,划开封建制度的屏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也因此成了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3、一片丹心,诗写历史——杜甫:他的一生,他的“诗史”是盛唐转为晚唐的写照。他吟唱历史,吟唱了唐朝的挽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的寸寸丹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的雄心壮志。诗圣写诗史,诗史留万世。 4、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杜甫:谁,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谁,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情怀?又有谁,能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之下还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你博大的胸襟能容海纳川,惟有你,才顶得起“诗圣”的光环. 李煜 古词坛“南面王”:李煜:上帝的方向盘打错了方向,于是,他在一个极浪漫的日子——七夕,降临到了才子的陵墓——帝王之家。他是一个业余的政治家,却

历代名人家训十则

历代名人家训十则 (一)孔丘“训子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二)司马谈“命子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三)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 躁则不能理性。 (四)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五)司马光“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御孙(春秋时鲁国大夫)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

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六)朱熹“与长子受之”: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扎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扎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不得擅自出入。…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见人嘉言善行, 则敬慕而记录之 (七)纪昀“训大儿”: 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八)蒋士铨《再示知让》 莫贫于无学,莫孤于无友,莫苦于无识,莫贱于无守。 无学如病瘵,枯竭岂能久;无友如堕井,陷溺孰援手?

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的家风家训的故事

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的家风家训的故事 导读:本文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的家风家训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2.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