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填空题

1.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常用的政策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需求管理的主要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供给管理的主要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6.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7.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财政支出按支出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9.财政收入主要由各项税收构成,税收按纳税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经济萧条时期,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刺激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物价稳定。

1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经济萧条时期,内在稳定器只能__________________经济衰退程度,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下降的趋势。

14.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来进行。

15.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发行公债时,不能将公债直接卖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债应由财政部发行卖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货币的四种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可将货币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两级银行体系。

19.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过程中,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机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制度相关。

2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的货币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

21.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为100万元,若法定准备率为20%,则该银行可以放款_________________万元,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可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存款,货币创造乘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2.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___________________,与利息率的高低成________________。

23.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等。

24.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则能导致利息率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能导致利息率___________________。26.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低,货币乘数则________________,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就__________________。

27.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运用_________________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________________有价证券,________________贴现率,_________________法定准备率等,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供给量,_________________利息率,__________________总需求。

28.收入政策主要有三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指数化政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0.人力政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1.经济增长政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对外经济政策;

D.以上全对。

2.根据需求管理原理,应该刺激总需求的情形是()

A.总需求大小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在下列几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人力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经济增长政策。

4.在下列几种政策工具中,属于供给管理的是()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指数化政策。

5.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是()。

A.减少政府支出;

B.增加政府支出;

C.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D.减少转移支付。

6.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并减税;

B.增加政府支出并增税;

C.减少政府支出并增税;

D.增加政府支出并减税。

7.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直接购买;

C.货币供给量调整;

D.促进技术进步。

8.当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A.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B.降低法定准备率;

C.提高贴现率;

D.在公开市场买入有价证券。

9.在市场经济国家,能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其他金融机构。

10.如果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20%,则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万元;

B.300万元;

C.500万元;

D.1000万元。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

D.财政部所做的社会福利计划。

12.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将导致()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及利息率的提高;

B.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及利息率的提高;

C.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及利息率的降低;

D.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及利息率的降低。

13.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将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及利息率提高;

B.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及利息率降低;

C.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及利息率提高;。

D.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及利息率降低。

14.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

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减少,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提高。

15.运用收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通货膨胀;

B.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C.解决失业问题;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1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法定准备率;

C.调整再贴现率;

D.控制低押贷款条件。

17.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A.工资—物价管制;

B.工资与物价水平指导线;

C.税收刺激计划;

D.人力资本投资。

18.在下列政策措施中,属于经济增长政策的是()

A.人力资本投资;

B.完善劳动力市场;

C.协助工人进行合理流动;

D.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19.在供给管理中,目的在于消除失业的政策工具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指数化政策;

D.经济增长政策。

20.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下列哪一项不是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

A.储备动机;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21.如果实际GDP不变,那么,引起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原因是()

A.物价水平上升;

B.物价水平下降;

C.利率上升;

D.利率下降。

22.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法院。

23.下列哪一项不是央行的职责()

A.发行货币;

B.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C.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

D.向企业提供贷款。

24.如果物价水平为2,实际GDP为1000亿元,货币数量为400亿

元,则货币流通速度为()

A. 2.5;

B. 4;

C. 5;

D. 10。

25.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将引起物价水平上升,且()

A.对实际GDP或货币流通速度没有影响;

B.引起实际GDP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C.引起实际GDP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放慢;

D.引起实际GDP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三.判断题

1.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刺激私人投资。()

2.公司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将使经济衰退。()

4.利息率的变动首先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是一样长的。()

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中的实际GDP稳定增长属于名义目标。()

8.名义GDP增长率等于实际GDP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

9.财政政策决定了支出计划与税收计划,从而也就决定了支出总量及收入总量。()

10.货币主义“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含义是根据经济形势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11.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2.一般而言,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剧烈变化,因而,各国较少使用这项政策措施。()

13.货币创造乘数既能使银行存款与贷款数倍扩大,也能使银行存款与贷款数倍

收缩,因而具有双重作用()。

14.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的办法来刺激总需求,是可行的和必须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15.供给管理的主要武器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6.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这四个目标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冲突与矛盾。()17.凯恩斯主义者比较注重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货币主义者更注重物价稳定的实现。()

18.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收入的一项扣除,所以,通常将税收与政府转移支付之差称为净税收。()

19.因为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都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所以宏观经济运行是平衡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20.一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的调控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各项政策的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并把各种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和消费。()

四.简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不同时期应该如何运用?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什么主张运用赤字财政政策?

4.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不同时期应该如何运用?

5.供给管理政策有哪些?

6.什么是相机抉择?

7.简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8.简述内在稳定器及其表现。9.简述收入政策及其形式。10.简述指数化政策。

11.简述人力政策。

12.简述经济增长政策。

13.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其运用。

14.简述贴现率政策的含义及其运用。

15.简述法定准备率政策的含义及其运用。

16.货币主义的政策内容有哪些?

五、计算题

假定法定存款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是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是多少?

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

元宵节猜灯谜闯关题及答案 2.我国西晋的第一代皇帝名字是叫曹丕吗(不是)司马炎 3.成都的市花是水仙花吗。(不是)芙蓉花 4.号称"六一居士"的古代是.欧阳修吗。(是) 5."东北三宝"中的乌拉草的优点是纤维坚韧吗(是) 6.世界上第一个空中犯罪问题的国际公约是《东京条约》(是) 9.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吗?(是) 1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吗?(是) 12.中国电影金鸡奖奖品是高达35公分的一座造型优美的鸡形雕像,这座雕像是铸银镀金的吗?(不是)铸铜镀金 13.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以黄梅戏唱腔为写作素材的吗?(不是)越剧 14.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是根据法国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吗? 15.人们常说的瘦西湖是西湖吗? (不是) 16."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是由赵普开始的吗?(是) 18.秦朝开始推行郡县制度在全国设.24郡吗?(不是)36郡 19.除了黑芝麻外有白芝麻吗?(有) 20.人的眼睛能出气吗?(能) 21.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一般是用胶皮制成的吗?(不是)驴皮或牛皮 22.琥珀属于有机宝石吗?(是) 24.我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吗?(不是)郦道元 25.金字塔是位于尼罗河的西岸吗?(是) 26.老花眼和远视眼是一回事吗?(不是) 27.植物的叶子呈绿色,是由于叶子反射绿光吗?(是) 29.无籽西瓜的繁育是通过种子吗?(是) 30.成语"不毛之地"中的"不毛"是指不生长树木吗?(不是)五谷 31.人的唾液有杀菌作用吗?(有) 32.汉代以后所指的西域是指山海关以西吗?(不是)玉门关、阳关以西 33.衣服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洗得越干净吗?(.不是) 34."二锅头"酒的得名是根据生产工艺吗?(是) 37.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传播是通过微波吗?(不是)中波 38.在生活中,正常人体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信息量最大的是视觉吗?(是) 39.亚麻凉席清洗后是太阳晒干吗?(不是)自然阴干 41.月球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一天长吗?(长) 42.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乞力马扎罗山吗?(是) 1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习题十三 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1r , 2r 。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0sin I I t ω=,其中I 0和ω为常数,t 为 时间。导线框长为a ,宽为b ,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 μ= π。取坐标Ox 垂直于 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得x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00122() 2() I I B r x r x μμ= + π+π+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通过微分面积d d S a x =的磁通量为 00m 12d d d d 2()2()I I B S B S a x r x r x μμΦππ?? =?==+??++?? 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 00m 01 2d 2()2()b I I a x r x r x μμΦ??=+??π+π+???012012ln ln sin 2a r b r b I t r r μω?? ++=+ ?π?? 感生电动势 0m 12012d ln ln cos d 2i a r b r b I t t r r μωΦεω?? ++=- =-+ ?π?? 012012()()ln cos 2a r b r b I t r r μωω?? ++=- ??π?? 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 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 =10cm 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 =100,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0.5T )。圆形线圈可绕通过圆心的轴O 1O 2转动,转速1 600r min n -=? 。求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 题图13-1 题图 13-2 解图13-1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组织控制体系分为人员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作业控制系统和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等。不同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控制方法也是不同的。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 一、人员控制系统构成和功能 1.人员控制系统构成: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控制信息主要有岗位说明书、操作规程、人员履历、工作汇报、绩效考评信息等,控制方法包括直接监督、职位设计、人事调整、培训、股票期权、报酬、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等。 2.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明确任务及偏差的责任人;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人员控制方法 1.人员配备与人事调整:为岗位或为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2.培训:确定培训需求,细化总体培训需求,选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3.授权: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授权有助于实现下属的自我控制,进而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4.工作汇报:要求下属定期或不定期地递交工作汇报是一种普遍的控制方法。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中心问题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肯定成绩和找出问题。撰写工作汇报时要满足客观性、典型性、指导性、证明性要求。 三、作业控制系统 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质量、成本和采购等问题展开。

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出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2.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3.成本控制 (1)成本中心。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组织引用了成本中心的概念。工厂、部门、工作区都可以被当作独立的成本中心,而且其主管人员对其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负责。 (2)成本控制过程。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4.采购控制 包括评价和挑选供应商,确定并执行经济订货批量。 四、预算控制的程序 第一步,深入了解企业在过去财政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企业在未来年度的发展需要,以此作为企业制定预算的主要依据。

第13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想想来到工大为什么想想离开工大会什么第13 章均匀传输线习题解答13.1同轴电缆的参数为R0 7 /km ,L0 0.3mH/km,G0 0.5 10 6S/km , C00.2μF/km 。试计算当工作频率为800Hz时此电缆的特 性阻抗Z c 、传播常数、相速v p 和 波 长。 解:R0 j L03 7 j2 800 0.3 10 3 7.160612.157 /km G0 j C066 0.5 10 6 j2 800 0.2 10 66 1005.31 10 6 89.972 S/km 波阻抗Z c R0 j L084.396 38.91 G0 j C0 传播常数j (R 0 j L0)(G0 j C0)0.0533j0.066 (1/km) 22 波长95.2km ,相速v p f 95.2 800 76163.5 km /s 0.066 p 13.2设沿某电缆分布着电压和电流行波 u 14.1e 0.044x cos(5000t 0.046x / 6) (单位:V, km, s) i 0.141e 0.044 x cos(5000t 0.046 x / 3) (单位:A, km, s) 试求波阻抗、传播常数、波速、波长。 解: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行波可表示如下: u U m e x cos( t x u) i I m e x cos( t x i) 波阻抗等于任一点处行波电压相量与同方向行波电流相量之比。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 流行波可得出: 波阻抗 Z U m u c 14.1 / 6 100 30 c I mi 0.141 /3 传播常数j 0.044j0.046(1/ km)波速v 5000108695.65 km/ s 0.046 波长v 108695.65136.59km 5000 / 2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版)知识竞赛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1、《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应由()进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2、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一般由()讨论通过并正式施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3、以下不属于本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总体思路的是() A.强化依法保安 B.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C.强化政府监管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4、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D. 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6、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表述错误的是(): A.政府监管 B.生产经营单位参与 C.行业自律 D.社会监督 E.员工参与 7、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新的安全生产法的态度是(): A.提倡 B.强制 C. 鼓励 D.原则性要求 8、除()外,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B.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标准 C.地方政府安全监管方面指令 D.行业安全生产自律公约 9、工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验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并监督发放 B.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组织员工罢工 C.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落实情况 D.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 10、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A. 法人代表 B. 分管负责人 C.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 外设机构负责人 11、《安全生产法》对()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职责、措施、处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12、《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 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 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1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除须由决策机构集体决定安全生产投入的之外,生产经营单位拥有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权的是():

第13章习题解答

第13章思考题及习题13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为输出型和输出型。 答:晶体管,晶闸管 2.双向可控硅经常用作交流、、和。 答:调压,调节功率,调温,无触点开关 3.固态继电器是一种端器件,端输入,两端输出。它们之间用隔离。答:四,两,光电耦合器 二、判断对错 1.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由TTL、HTL、DTL、CMOS等数字电路直接驱动。对 2.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常用来取代机械触电继电器,已越来越多地在单片机控制应用系统中作微电机控制、电磁阀驱动等。对 3.集成功率电子开关特别不适用于那些需要抗潮湿、抗腐蚀和防爆场合中作大电流开关。错4.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工作在那些机械触点继电器无法胜任工作的高频和高速系统中工作,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对 5.固态继电器在单片机测控等领域中,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和磁力开关作为开关量输出的控制元件。对 6.固态继电器不可直接用TTL、HTL、CMOS等集成驱动电路控制。错 7.固态继电器不能用在有易燃、易爆的场合。错 三、简答 1. 请列举常用的开关型驱动器件。 答:光电耦合器,继电器,晶闸管,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固态继电器 2. 请列举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用的电子开关的名称,电子开关的通病是什么? 答:常用的电子开关为光电耦合器,晶闸管,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固态继电器。 电子开关器件的通病是存在通态压降和断态漏电流。SSR的通态压降一般小于2V,断态漏电流通常为5~10 mA。因此使用中要考虑这两项参数,否则在控制小功率执行器时容易产生误动作。 3. 集成功率电子开关与机械触点继电器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由TTL、HTL、DTL、CMOS等数字电路直接驱动,开关速度快、工作

2016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2016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

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纪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7、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B、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C、《变色龙》《我的

第十三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党务知识题库及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 本题库共235题,其中选择题150题,判断题50题,多选题35题 一、选择题(150题)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B )。A一届 B两届C三届D四届 3.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 C )负责。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政协 4.党的临时支部可否发展党员( B )。 A.可以 B.不可以 5.现阶段党员教育的工作指导思想有几点( B )。 A.2 B.3 C.4 6.哪年十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同志指出了“在新历史时期,对共产党有新要求。”( A )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7.支部委员会会议程序主要有几项(B )。 A.4 B.5 C.6

8.劝退党员程序有几项( A ) A.3 B.4 C.5 9.哪一年成立中国共产党( B )。 A.1919年 B.1921年 C.1949年 10.谁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 C )。 A. B. C. 11.党的组织优势主要是指( C )。 A.由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几十万党组织 B.党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众多优秀分子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集中制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12. 党的(A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四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13. 党小组长由(C )。 A、党小组会选举产生 B、党支部大会选举产生 C、党支部委员会指定 14. 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 当(B)。 A、给予处分 B、劝他退党 C、自动退党

第13章习题答案

第13章习题答案 13.1 有一弱酸(HL ),K a =2.0×10-5,它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K D =31。如果将50 mL 该酸的水溶液和5.0 mL 有机溶剂混合萃取,计算在pH=1.0和pH=5.0时,HL 的萃取率。 答案: 已知: 5a D 02.010,31,5m L ,50m L w K K V V -=?=== pH 1.0: o o D a w w a +w +-5 -1.0[HL][HL]===[HL]+[L]1+[HL]1+[H ][H ]31 ==312.0101+10K D K K ?? ??? ? w o 31100%100%76%50315D E V D V =?=?=++ pH 5.0 D +5 5.0a 3110.31/[H ]1 2.010/10 K D K --===++? %51%1005 /503.103.10=?+=E 13.2 饮用水常含有痕量氯仿。实验指出,取100 mL 水,用1.0mL 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53%。试问取10 mL 水,用1.0 mL 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多大? 答案: w 100mL V = o 1.0mL V = %53=E w o 100%D E V D V =?+ 即: %1000 .1100%53?+=D D 解得: D =113 %92%1000 .1/10113113=?+=E 13.3 碘在某有机溶剂和水中的分配比是8.0。 如果该有机溶剂100 mL 和含碘为0.0500

mol ·L -1的水溶液50.0 mL 一起摇动至平衡,取此已平衡的有机溶剂10.0mL ,问需0.0600 mol ·L -1Na 2S 2O 3多少毫升能把碘定量还原? 答案: D =8.0,V w =50mL ,V o =100mL w o 8.0100%100%94%/8.050/100 D E D V V =?=?=++ 有机相中I 2浓度: -1294%0.050050(I )0.0235mol L 100 c ??== 22320.023510.0(Na S O )7.8mL 0.0600V ??= = 13.4 以0.010mol/L 8-羟基喹啉的CHCl 3溶液萃取Al 3+和Fe 3+。已知8-羟基喹啉的lg K D =2.6,lg K H (HL)=9.9,lg K H (H 2L +)=5.0;此萃取体系中lg K ex (Fe)=4.11,lg K ex (Al)=-5.22。若R=1,计算pH3时,Fe 3+、Al 3+的萃取率;并指出Fe 3+、Al 3+能否得到分离? 答案: ex M HL(W)o lg lg lg 3lg 3(HL)3pH D K c αα=--++≤ 查表,pH=3.0时,Al(OH)lg 0α=,Fe(OH)lg 0.4α= o HL(w)o o o 2w w w o +H 2H D D D 3.0 5.02.6 2.69.9 3.0 2.6 0.098(HL)[(HL)][HL]/[HL][HL][H L][HL][L] [HL][H ](H L)11 1(HL)[H ]1011 11010101010 10 1.25 c R R R R R K K K K K α++-'?==+++= =+++??=+++??== 3Al :lg 5.2230.0983(20)3 3.0 2.5D +=--?+?-+?=-. %3.00 .110105.25 .2=+=+=--R D D E 3Fe :lg 4.110.430.0983(0.2)3 3.0 6.4D +=--?+?-+?= %1000 .110104.64 .6≈+=E

党务知识题库含答案(终)

山西四建集团党务工作知识复习题(140题) 一、填空题(30个) 1、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2、月工资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的在职党员,其交纳党费的比例为1%。 3、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 4、党员应当增强党员意识,主动按月交纳党费。 5、要求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递交入党申请书。 6、入党积极分子名单确定以后,党支部应领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由党支部定期进行考察写实。 7、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发展对象后,党支部要安排党性强、作风正派的两名正式党员,对其进行政治审查,党支部应写出综合政治审查报告。 8、在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各基层党支部向公司党委汇报有关发展对象的政审、考察、公示等情况,同时报送相关材料,党委工作部审查合格后,领取《入党志愿书》。 9、为了使入党介绍人能够认真担负起对被介绍人进行教育和考察的责任,一般情况下,一名正式党员不宜同时担任两名以上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 10、《入党志愿书》记载了一个党员入党时的主要情况和党组织的全部审批过程,表明了接收一个同志入党的严格手续和加入党组织的严肃性。 11、预备党员应在预备期满前一个月主动写好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交给党支部。 12、对外单位转来的预备党员,党组织应及时审查其全部入党材料。属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伪造手续进入党内的,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其中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须重新履行入党手续。 13、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第十三章 控制的基础

第十三章控制的基础 本章学习目的: 1.理解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2.了解控制的特点和层次性; 3.描述控制的过程,列举关键控制点; 4.列举说明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 6.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图13-1 控制理论系统图 第一节控制的定义 一.控制的定义 (一)控制的定义 监视各种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工作按计划进行,或者只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2.控制是有目的的──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 (二)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①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 ②之所以需要控制,是因为要实现目标和计划; ③控制职能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闭路系统,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控制工作既是一个管理过程的终结,又是-个新的管理过程的开始。控制工作不仅限于衡量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更在于通过采取纠偏措施,把那些不符合计划要求的管理活动引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使组织系统稳步地实现预定目标。 (三)控制的前提 1)控制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 3)控制要有信息反馈。 二.控制的重要性 1.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在执行组织计划中的保障作用 在管理活动中所制定的计划是针对未来的,由于各方面原因,制定计划时不可能完全准确、全面,计划在执行中也会出现变化,因此,为了实现目标,实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控制的重要性也表现在与其他三个职能的关系上 1)计划。计划产生了控制的标准,因为控制的内容是按照计划的内容来实施的。 而一个计划要能够实现,又必须由控制来加以保证,计划一旦实施,就需要有衡量进度、执行偏差和纠正错误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都需要由控制来完成。 2)组织。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有组织加以保证。例如职责分工,组织结构越明确,控制的工作就越有效果。 3)领导。要实现有效的控制,就必须配备合适的领导,要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领导。 三.控制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控制的实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执行的,而环境总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控制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它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所以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控制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 管理控制的目的就是使计划得以实现,而要使目的能够实现就,管理控制就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 3.管理控制具有人本性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是与人相关的,而管理控制最终也是对人的控制,并且执行控制的也是人,所以管理控制中人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管理控制的关键,既要使人遵守控制的准则,又要使控制符合人的特性。 4.管理控制具有创新性 从生物或机械的观点来看,控制活动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的范围而在某一平衡点上。但是对控制工作而言,控制的目的不是仅仅要使组织“维持现状”,而且要致力于使组织不拘泥现状,要有创新,要有前进,争取达到新的目标和高度。 四.控制的层次 一般而言,一个典型的组织活动由两个相关联的过程构成,我们称之为物理过程和管理过程。物理过程是指组织把从外部得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通过加工、转化以后,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再提交给外部的过程。而管理控制就是处理物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并向物理过程发出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物理过程中信息的接受和发送。 总的看来,管理过程必须通过三个分系统来发挥自己的控制职能: ◆价值系统。它决定组织必须追求的价值、目标、政策,为组织提供计划,评价 的标准和控制的方针、政策。 ◆信息系统。它提供各种变量的数据。 ◆预测决策系统。它对备择方案的结果提供预测,并据此作出满意的决策。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个人赛)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个人赛)

武平县“农行杯”新《预算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80题,每题1分共80分。(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 1、我国实行几级政府预算() A、3 B、4 C、5 D、6 2、全国预算由()组成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一般公共预算 D、政府性基金预算 3、预算包括() A、一般公共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4、一般公共预算包括() A、中央各部门的预算 B、地方对中央的上解收入 C、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预算 D、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 5、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A、全收全支B、以收定支C、实收实支D、定收定支 6、政府性基金预算可以用于() A、老城区道路改造 B、城市饮用水源污染整

治C、城镇绿化D、环境污染整治 7、各级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A、统筹兼顾 B、量力而行 C、勤俭节约 D、讲求绩效、收支平衡 8、新《预算法》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A、七 B 、八C、九D、十 9、我国的预算年度自() A、2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1月31日止 B、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C、4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3月31日止 D、5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4月30日止 10、下列属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土地出让金收入 D、转移性收入 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包括() A、工资福利支出 B、商品和服务支出 C、资本性支出 D、其他支出 12、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或者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由()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 -1 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A) 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分析与解 bca ,b1a 和b2a 均是外界压缩系统,由?=V p W d 知系统经这三个过程均作负功,因而(C)、(D)不对.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三个过程初末态内能变化相等,设为ΔE .对绝热过程bc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E =-W bca .另外,由图可知:|W b2a |>|W bca |>|W b1a |,则W b2a <W bca <W b1a .对b1a 过程:Q =ΔE +W b1a >ΔE +W bca =0 是吸热过程.而对b2a 过程:Q =ΔE +W b2a <ΔE +W bca =0 是放热过程.可见(A)不对,正确的是(B). 13 -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请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分析与解 由p -V 图可知,p A V A <p B V B ,即知T A <T B ,则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必有E B >E A .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必增加.而作功、热传递是过程量,将与具体过程有关.所以(A)、(C)、(D)不是必然结果,只有(B)正确. 13 -3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B) 3 J (C) 5 J (D) 10 J 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有Q =ΔE .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 M m E Δ2 Δ= ,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 ? ?????? ??=e e e 222e 2H H H H H H H 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 -4 有人想像了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为 ( )

国学常识题库(含答案)

国学常识题(含答案) 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B 、表意字 10、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 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C 、上都D、南京 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B、戈 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13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传统控制方法 一、现场观察法(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1、优点 (1)最大优点在于可以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2)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员工中的优秀人才; (3)帮助管理者判断组织系统的运转是否正常,从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中获得灵感与启发;(4)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2、缺点 下属可能为应付管理者的观察而制造假象 二、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 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 一般而言,以数据、图解或曲线图形显示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对组织活动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作出明确判断。使用该方法时,管理者应注意保持数据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三、专题报告分析法 用于向管理者全面、系统阐述计划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与原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潜在的问题等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必要时可用作纠正措施依据的有关信息,一般应由部门或下级单位完成,也可由领导身边的参谋小组完成。 参谋小组所提出的专题报告特点:及时、重点突出、简洁扼要、提出中肯改进意见。 四、人员管理控制法 其本质主要集中于对组织或部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具体又体现在对员工工作中的表现、成绩的评价和主要人事比率的分析两方面。对人员评价、鉴定与分析的步骤: 1、工作分析 管理者对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2、制定工作标准 管理者制定衡量员工能力及工作表现的合理标准 3、衡量、鉴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成绩 抽样检查或现场检查 4、评价与反馈 5、分析组织中各种人员的比率与组织的任务,组织目标的关系 组织中人员比率,主要有管理者与业务人员的比率、后勤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比率、员工调动的比率、员工旷工缺席的比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比率关系是否合理,以便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五、内部审计法 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它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第二节程序控制方法 一、程序与程序控制 1、程序 是对组织或部门中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和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 2、程序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