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阻抗及隔离电阻值

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阻抗及隔离电阻值
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阻抗及隔离电阻值

设计资料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分类:

1.2.1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下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设计原理: 2.1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传输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的功率的分配。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2.2阶梯阻抗变换:

在微波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不同的元件、器件相互连接而又不使其各自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常用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器。其中最简单又最常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阶梯阻抗变换器(图2)。它

的特性阻抗Z1为待匹配的阻抗。

Z2

Z1

Z0

图2:λ/4阻抗变器示意图

根据特性阻抗匹配原理:L

in R Z Z 201

=,其中in Z 为匹配后的输入阻抗,

01Z 为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特性阻抗,L R 为负载阻抗,则201Z Z Z ?=,

其长度L 为中心频率导引波长的1/4,即L=λg/4。相当于电长度θ为θ=π/2。

这种变换器的显著特点就是简单,用任一种形式的传输线均能实现,但当频率偏离中心时,其电长度不再是π/2,变换特性也随之恶化。它对频率的敏感,使它仅适合于窄带运用。在需要宽带匹配的场合,应采用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或各种渐变线变换器。我们常用的通信频率范围较宽,所以经常采用多节来实现,下面对多节阻抗变化器进行分析。

在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中,各阻抗阶梯所产生的反射波彼此抵消,于是匹配的频带得以展宽。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中最常用的是每节长度为1/4波长变换器(图3)。

图3:多节λ/4阻抗变器示意图

对于阻抗变化器,衡量其性能与设计所根据的指标,通常是:匹

配带宽、带内最大电压驻波比以及插入损耗等。同样,一个功分器也是一个阻抗变换器,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设计的。

多节阶梯阻抗变化器带内的电压驻波比响应特性常用的是最平坦响应和切比雪夫响应两种,但与带通滤波器不同的是它对带外抑制没什么要求。

参考图3,设待匹配的阻抗值为Z0和Zn+1,其设Zn+1>Z0。为了设计计算方便,我们把阻抗值对Z0进行归一化。这样,待匹配的阻抗值就分别为1和R= Zn+1/Z0,R 也称为阻抗变换比。如图1,从100Ω到50Ω的阻抗变换比R=100/50=2 。

我们知道,对于单节的1/4波长阻抗匹配,201R Z Z ?=(Z0=R2=50Ω)所以502201?=?=R Z Z Ω=70.7Ω。对于多节的,计算原理同单节的,每一节的阻抗都等于前后阻抗的几何平均值,即

11+-?=n n n Z Z Z 。

无耗传输线构成的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变换器,一般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许可的最大电压驻波比ρm ,和所需的带宽Δ。

Δ=2(λg1-λg2)/(λg1+λg2)=2(f2-f1)/(f2+f1) λg1和λg2分别为实际频带的下限和上限频率的导引波长,即f1、f2分别为下限和上限频率,根据ρm 和Δ可以确定所需要的节数。

进行完阻抗变换后,如果一个功分器各输出路之间没有隔离,信号就会相互干扰,无法实现功分,那么下面我们将对如何实现隔离进行分析。 2.2隔离原理:

上面运用阶梯阻抗变换器原理仅仅对功分器的传输进行了匹配,而每个输出端口间并没有进行匹配,所以端口间没有隔离。为了实现隔离可以通过输出路与路间的阻抗匹配(常称为隔离电阻)达到要求,那么下面采用奇、偶模法来进行分析。

图4:激励响应示意图

如上图,当输出端加激励U时,可等效为偶模激励和奇模激励的叠加。

图5:偶模电压激励等效图

如图5,当偶模电压激励时,两路的相位相同,则信号沿阶梯阻抗变换器传输,理论上隔离电阻上是没信号的,前面已经分析这个电路是完全匹配的。

图6:奇模电压激励等效图

如图6,当奇模电压激励时,两路的相位相差180度,则信号沿隔离电阻传输,要达到匹配,则需对隔离电阻进行分析。

当节数m=1时,在分配原理中已经进行了分析,如图6,此时1/4波长阻抗为100Ω,则R//100Ω= 0Z =50Ω,隔离电阻R=100Ω。

当m=2时,隔离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7:两节二功分器示意图

()()

Φ

-+=

2

12212

12cot

2Z Z Z Z Z Z R

()

()2

212212122Z Z Z R Z Z R R -++=

??

????

+--=

Φ1121121212f f f f π. 当m ≥3时,我们可以运用二端口网络进行分析,只是隔离电阻的计算相当繁琐,可以查附表Ⅱ,阻抗分别为0Z 归一化值。还给出了输入和输出端口的最大电压驻波比ρ

0,ρ2,ρ3。

3.设计步骤:

功分器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3.1确定相对带宽:

根据频率范围,确定中心频率:2b f

a f m f += (

b a f f ,分别为下,

上限频率),主通带的相对带宽:m

a

b f f f -=

?。 3.2确定各个端口的波纹系数:

输入端口:ρ0(max)=设计频带内波纹大小ρm 输出端口:ρ

2(max)=ρ3(max)≈1+0.2(ρm -1)

输出端口最小隔离度近似为:I (min)≈20log 1

35

.2-m ρ dB 3.3确定T 型节处的阻抗变换比:

根据上面分配原理可知,对于公分器在T 型节处,阻抗比为: 一分二:R=2 一分三:R=3 一分四:R=4 3.4确定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节数: 根据?

、ρ

查表(见附录),可以确定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的节数

m ,一般也可以根据m=f2/f1(f2为终止频率,f1为起始频率)来确定。

3.5计算每一级1/4波长的阻抗(对输入输出端驻波进行匹配): 根据上述阶梯阻抗原理对每一级1/4波长进行匹配,确定每一级的阻抗,从而根据线路板的厚度及介电常数确定好传输线的宽度,传输线的长度是中心频率的1/4导波长。

3.6计算每一级的隔离电阻(对输出端间进行匹配):

根据上述隔离原理可以通过阻抗变换对输出端口间进行匹配,从而使设计满足需要的隔离。

3.7插入损耗分析:

插入损耗主要指理论损耗与附加损耗,理论损耗指理论上即存在的,是不可以消除的,这从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对于功分器理论损耗为:理想分配损耗(dB)=10log(1/N) N为功分器路数。

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如何尽量减小由接头、线路板、电阻等引起的附加损耗,这就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

表Ⅰ:常见功分器的理论损耗

3.8功分器功率分析:

我们知道,当从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加一功率,由于每一路间的信号是同幅同相的,而且理论上电路是完全匹配的,所以隔离电阻上无功率通过,也就是说不承受功率,所以功分器的功率容量主要根据插入损耗计算出在传输线上损耗的能量,从而计算出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即可。

当功分器作为合路器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隔离电阻原理进行分析,计算出隔离电阻上所承受的功率。

下面以一分二功分器作为合路器,以10W功率输入为例:

(1) 当一输出端输入10W,其它端口接负载时,输入端输出的功率为

5W,另一端口输出功率为0,隔离电阻消耗功率为5W。

(2) 当功分器两输出端输入同幅同相10W 功率信号,输入端输出功

率为20W,隔离电阻不消耗功率。

(3)功分器两输出端输入同幅反相10W 功率信号,输入端输出功率为0,隔离电阻消耗功率为20W 。

4、设计实例:以0.8G-2.5G 微带一分二的设计为例: 4.1计算节数:

①要实现两路功分,两路输入阻抗应为100Ω,并联后为50Ω ②这样从输入端到输出端要实现匹配的阻抗比R=100Ω/50Ω=2, ③要实现的带宽为0.8G-2.5G.中心频率为1.65GHz,

相对带宽△=(2.5GHz-0.8GHz)/1.65GHz=1.03

由以上条件可以查表,我们知道,频带要做的越宽,所需四

分之一波长的节数也越多,但有个制约条节,如果节数多了 ,那样引起的插损也就越大,所以在做到带宽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节数。

另外,要根据指标,查到相应的节数,在附表中查到的△=1.2,R=2的最大电压驻波比VSWR=1.2,最少用三节,理论能做到1.2的驻波比,但实际中还是很难做到驻波比1.2的指标,在设计时采用了四节,在表中查到△=1.2,R=2时最大电压驻波比VSWR=1.1。 4.2计算每节归一化阻抗:

要查到每一节的阻抗及其长度,阻抗是用来确定微带线的宽度,依据表格可以查到每节的归一化阻抗(设计都是对50Ω阻抗进行归一化):

08829.11 Z

29123.12=Z

54891.113==Z R Z 83775.12

4==Z R

Z

4.3算出每节的阻抗值:

Ω=Ω?=41.545008829.11Z Ω=Ω?=56.645029123.12Z Ω=Ω?=45.775054891.13Z

Ω=Ω?=89.915083775.14Z

4.4依据阻抗值和每节四分之一波长,算出每节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利用微带线计算软件),线路板厚0.8mm,介电常数2.45。

mm W 97.11= mm L 94.311= ① mm W 48.12= mm L 25.322= ② mm W 06.13= mm L 6.323= ③

mm W 74.04= mm L 94.324= ④

4.5计算隔离电阻:

通过表Ⅱ可知,对于上面的0825一分二功分器,有四个隔离电阻,R4=2.06*50Ω≈100Ω,R3=3.45*50Ω≈170Ω,R2=5.83*50Ω≈290Ω,R3=9.64*50Ω≈480Ω。

在实际试验时,最后一节要接接头了,两路的变换节距离比较远,贴片电阻无法焊接。我们一般把最后一节隔离电阻去掉,这样只留三个电阻,也能满足指标,实现匹配。 4.6 在软件中建立模型,进行仿真、优化:

选择一种适合的软件,将计算出的电路尺寸在软件中进行建模,通过仿真可以看出各个端口的驻波及隔离、插入损耗等。通过软件的优化功能可以对计算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根据加工工艺等确定好适合的尺寸及阻值。

4.7 绘制线路板:

根据最终确定的尺寸及以往的设计经验,绘制出符合加工要求及满足指标的线路板进行加工实验。

表Ⅱ:等功率分配器各节归一化阻抗值及隔离电阻值

备注:N=2,m=2、3、4、7(N为功分器路数,m为功分器级数)。

5、设计总结:

以上对功率分配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步骤进行了论述,特别以等功率分配的二路功率分配器进行了实例分析,那么其他的功率分配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将对其进行简单的概述:

5.1 功率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对于不等分功率分配器的每一路功率是不相等的,但是依然可以根据上面的分配原理进行计算,只是由于功率的不等分引起了阻抗的不相等,我们可以根据每一路的功率比计算出阻抗比,从而通过阻抗变换节对每一路进行阻抗匹配。解决了不等分的路数分配后,其他的隔离原理等计算方法同等功率分配器的完全相同。

5.2 功率分配器的路数:

功率分配器常见的路数有2路、3路、4路、8路等,也就是说功率分配器的路数主要由2路或3路派生出来的。

我们知道2路功率分配器的设计步骤,对于路数是2路功率分配器的整数倍数的功率分配器同2路功率分配器的设计方法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多过2路功率分配器的级连。

最主要的是三路功率分配设计方法上的不同,在进行分路时3路的在T型节处是由三个支路的阻抗并联后与输入阻抗匹配,也就是说其阻抗比是3:1。进行分路匹配后是对输出及隔离进行匹配,计算原理同2路功率分配器,只是在进行匹配是3路之间两两匹配的。

6、设计心得:

对于微带功率分配器我们常用的是功率等分的功率分配器,有很多软件对于功率分配器的仿真都是可以的,常用的有ESSOF,ADS,Microwave Office等,由于软件仿真的结果是理想化的,所以插入损耗与实际的差别由于电阻接头等引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是由实际材料等决定的。而对于各个端口的回波损耗及隔离度,ESSOF,Microwave Office的仿真结果很接近,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而言,一般仿真结果需要达到28dB实验出来的才能达到21dB,但仿真结果超过28dB后实验的结果变化并不大,这可能与电缆、接头等的回波损耗有关系的。如果采用的是ADS,由于建模更接近真实,考虑到拐角等,一般情况下回波损耗及隔离度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3~4dB

左右,也就是说仿真是24dB而实际只能做到21dB。

以上只是根据一些实验情况总结出来的,而实际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加工误差、材料误差等各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功率分配器设计

功率分配器设计 功分器全称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功分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功率损耗(包括插入损耗、分配损耗和反射损耗)、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功率分配端口间的隔离度、功率容量和频带宽度等。 功分器通常为能量的等值分配,通过阻抗变换线的级联与隔离电阻的搭配,具有很宽的频带特性。 一、滤波器的数学原理 理想功率分配器具有以下3个特点: ●端口1无反射 ●端口2.3输出电压U2和U3幅度和相位相等 ●端口2.3输出功率比值为任意给定值1/k2 根据上面条件,可以得到(11.1)式子: 由传输线理论中提到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阻抗变换理论,可以得到功率分配器两端分支线的特性阻抗为输入端传输线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的几何平均值,它们由式子(11.2)表示:

假设R2=kZ0,代入到(11.1)和(11.2)中,可以得到其他3个参量的值,得到(11.3): 根据上式(11.3)可以计算出两段分支线的特性阻抗和输出端口的负载阻抗分别为: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输入端口的匹配条件,输出端口的匹配条件以及输入输出端口完全隔离的条件,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隔离电阻和支线的特性阻抗的关系应为: 二、功率分配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通带内各端口反射系数 ●通带内量输出端口间的隔离度 ●通带内传输损耗 ●通带内功分比 ●通带内相位平衡度 本设计将一个频率功分器,它的设计指标如下所示。

●工作频率0.9-1.1GHz; ●中心频率1GHz; ●通带内端口反射系数小于-10db; ●端口2和端口3之间的隔离度小于-10db; ●端口1和端口2的传输损耗小于3.1db; 三、设计原理图 把输入端口与两路分支线连接起来,并在两路分支线之间插入隔离电阻TFR,如下图所示。

RX21 涂覆型功率线绕电阻器

RX21 涂覆型功率线绕电阻器(1/4W,0.25W,1/2W,0.5W,1W,2W,3W,4W,5W,6W,8W,9W,10W,11W,12W) 内容介绍:RX21线绕电阻器具有性能温度,耐高温等特性,通常称为RX21绕线电 阻,RX21-1W,RX21-2W,RX21-3W,RX21-4W,RX21-5W,RX21-6W,RX21-8W,RX21-9W,RX21-10W,RX21-11W,RX21-12W等型号,常用阻值为 0.1R,0.15R,0.2R,0.5R,0.51R,1R,2R,2.2R,5.1R,5.6R,10R,22R,47R,56R,100R,120R,150R,200R,1KR,1.5KR,2.2KR,5KR,10KR。 特点及用途 ○体积小,阻值范围宽,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耐热性能好,温度系数小,噪音低,负荷功率大。 ○轴向引线,方便安装。 ○采用不燃漆包封。 外型尺寸 型号70℃额定功率(W) 尺寸(mm) L D l±3d±0.05 RX21 1/4W 6.3±1 2.3±0.5 25 0.41 1/2W 11.0±1 3.5±0.50.55 1W 11.0±1 3.5±0.50.55 2W 13.5±1 5.0±0.50.55 3W 13.5±1 5.0±0.50.55 4W 23.5±17.5±0.50.75 5W 23.5±17.5±0.50.75 6W 23.5±37.5±0.50.75 8W 32.5±38.5±0.50.75 9W 32.5±38.5±0.50.75 10W 32.5±38.5±0.50.75 11W 47.0±38.5±0.5 1.0 12W 47.0±38.5±0.5 1.0 主要性能指标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1.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分配器属于无源微波器件,它的作用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功率的信号,工程上常用的功分器有T型结和威尔金森功分器。 威尔金森功分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功率分配器。图1所示的为标准的二路威尔 金森等功率分配器。从合路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被分成幅度和相位都相等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Bl和BZ,到达隔离电阻两端,然后从两个分路端口输出,离电阻R两端的信号幅度和相位都相等,R上不存在差模信号,所以它不会消耗功率,如果我们不考虑传输线的损耗,则每路分路端口将输出二分之一功率的信号。 图1威尔金森功分器 但是这种经典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有几个缺点: 1、大功率应用的时候,要求隔离电阻的耗散功率大因此电阻的体积也会比较大 2、如果功分器应用于较高的频段,波长就会与大功率电阻的尺寸相比拟,这样就需要考虑电阻的分布参数。 3、为了提高功分器性能,就要尽量减小Bl和BZ这两段传输线之间的藕合,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要求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低频应用时,由于四分之一波长较长,占用面积还是太大了,此外,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的阻抗较高,因此线宽较细,制板的相对误差更大[24]。为克服这些缺点,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 可以看到,它仅由四段传输线组成,没有隔离电阻。传输线A 、Cl 、CZ 的特 征阻抗均为Z0。传输线B 位于A 和Cl 、CZ 之间,它的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 特征阻抗为Z0/2。从合路端输入的信号,通过传输线B ,被分成幅度和相位相等的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Cl 和C2到达分路端口一和二,在整个结构中,传输线B 起到了阻抗变换的作用。从传输线A 、B 相接处向左看,输入阻抗为Z0。从传输线B 与C1、C2相接处向右看,输入阻抗为Z0/2。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的原理我们知道,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2/00Z Z ?,即Z0/2。因此,整个电路处于功率分配与合成时,在中心频点处,三个端口都能匹配良好,没有反射。这种改进型的结构克服了标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一系列缺点,同时由于省略了隔离电阻,所以成本降低,也不存在电阻分布参数的问题,与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相比,减少了一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另外,构成变换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较低,线宽较宽,能有效降低制板误差。 2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四段传输线特征阻抗之间 的比例关系。由此可得,传输线A 、C1和C2的特征阻抗均为50Ω,而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为352/0=Z Ω 为了实现右旋圆极化,经过C2输出的信号要比经过Cl 的相位超前?90,即Cl 要比C2长λ4/1g (λg 为中心频率所对应的介质波长)。设计的功率分配器 如图3所示,传输线段B 的长度约为λ4/1g ,起阻抗变换的作用。传输线段

(整理)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 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 分类: 1.2.1 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 路、3 路和 4 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 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 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 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 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 (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下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相关技术指标: 2.1 概述: 功率分配器的技术指标包括频率范围、承受功率、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输入输出间的插入损耗、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度、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等。 2.2 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各种射频/微波电路的工作前提,功率分配器的设计结构与工

作频率密切相关。必须首先明确分配器的工作频率,才能进行下面的设计。 2.3 承受功率: 在大功率分配器/合成器中,电路元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是核心指标,它决定了采用什么形式的传输线才能实现设计任务。一般地,传输线承受功率由小到大的次序是微带线、带状线、同轴线、空气带状线、空气同轴线,要根据设计任务来选择用何种线。 2.4 分配损耗: 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实质上与功率分配器的功率分配比有关。如理想的两等分功率分配器的分配损耗是3dB,四等分功率分配器的分配损耗6dB,常以S参数S21的dB值表示。 2.5插入损耗: 输入输出间的插入损耗是由于传输线(如微带线)的介质或导体不理想等因素,及端口不是理想匹配所造成的功率反射损耗,常以S参数S21的dB 值表示。 2.6 隔离度: 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度是功分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从每个支路端口输入功率只能从主路端口输出,而不应该从其他支路输出,这就要求支路之间有足够的隔离度,如两支路端口2和3的隔离度用S23或S32的dB值表示。 2.7 驻波比: 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声压幅值Vmax与波节处的声压Vmin幅值之比。驻波比是表示两端口合理匹配的重要指标,因此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越小越好。 2.设计原理: 2.1 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

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第9章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章
在射频/微波电路中, 为了将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两路或多路, 需要使用功率分配器 (简 称功分器)。反过来使用的功率分配器是功率合成器。在近代射频/微波大功率固态发射源 的功率放大器中广泛地使用功分器,而且通常功分器是成对使用,先将功率分成若干份, 然后分别放大,再合成输出。 在20世纪40年代,MIT辐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发明和制造了种类繁多的 波导型功分器。它们包括E和H平面波导T型结、波导魔T和使用同轴探针的各种类型的功 分器。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又发明了多种采用带状线或微波技术的功分器。平 面型传输线应用的增加,也导致了新型功分器的开发,诸如Wilkinson分配器、分支线混合 网络等。 本章分析功分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ADS2009设计中心频率为750MHz的集总参数比 例型功分器和中心频率为1GHz的集总参数等分型功分器,进而给出中心频率为1GHz分布 参数(Wilkinson)功分器的电路和版图设计实例。 【本章重点】 ? 功分器的原理及技术指标 ? 集总参数功分器的设计及仿真 ? Wilkinson 功分器的设计及仿真
9.1 功分器的基本原理
一分为二功分器是三端口网络结构,如图 9-1 所示。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 P1,而其他 两个端口的功率分别为 P2 和 P3。由能量守恒定律 2 可知 1 功分器 P2 P 1= P 2+ P 3 (9-1) 3 P1 如果 P2(dBm)=P3(dBm),三端口功率间的 P3 关系可写成 图 9-1 功分器示意图 P2(dBm)=P3(dBm)= P1(dBm)-3dB 当然,P2 并不一定要等于 P3,只是相等的情 况在实际电路中最常用。因此,功分器可分为等分型(P2=P3)和比例型(P2=kP3)两种类 型。
9.1.1 主要技术指标
功分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频率范围、承受功率、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输入输出 间的插入损耗、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带、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等。
1

功率分配器

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将称为合路器。 分类: 功率分配器按照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体分配器 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体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 (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功分器功率分析: 我们知道,当从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加一功率,由于每一路间的信号是同幅同相的,而且理论上电路是完全匹配的,所以隔离电阻上无功率通过,也就是说不承受功率,所以功分器的功率容量主要根据插入损耗计算出在传输线上损耗的能量,从而计算出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即可。 当功分器作为合路器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隔离电阻原理进行分析,计算出隔离电阻上所承受的功率。 下面以一分二功分器作为合路器,以10W 功率输入为例: (1):当一输出端输入10W,其它端口接负载时,输入端输出的功率为5W,另一端口输出功率为0,隔离电阻 消耗功率为5W 。 (2):当功分器两输出端输入同幅同相10W 功率信号,输入端输出功率为20W,隔离电阻不消耗功率。

绕线功率电阻概述及相关说明

01 of 02 Version 2014为设计工程师提供经济高品质的绕线功率电阻 德键电子为设计工程师提供工业级、高品质性能的绕线功率电阻。产品从大容量的功率铝壳电阻,不燃性固定或可调功率型绕线,波浪型绕线,滑动滑线变阻器,起动器,线绕功率电阻箱等。德键电子扩展了完整系列的电力线绕电阻器用于军事和商业应用。 优点及特点 德键电子为台湾著名生产制造电力功率电阻、耐冲击电阻、线绕电阻器的厂家之一,多年来秉持着所累积的经验与专业,不断的努力创新,致力于各类电阻器之开发与研究,以确保产品技术的领先,并与之建立同业长期互惠之伙伴关系,提供各类电阻器相关支援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 功率系列电阻器广泛使用于各种高功率设备,电梯、亚弧焊机、电源设备、变频器、起重机械、建筑机械、轧机、拉线机、离心机、不间断电源 (UPS)、脉冲负载应用、缓冲器或泄漏电阻、用于牵引和工业驱动应用的功能转换设备、卷扬机、发电机、变压器、起动、制动、调速和负载试验、以及医疗、汽车及工业控制环境等设备。 德键电子亦可依客户的规格及需求,订制生产。 概述及相关说明 可调电阻器 滑动滑线变阻器线绕功率电阻器 德键电子工业股份了有限公司

绕线功率电阻使用注意事项: 不燃性电阻器无法在油中使用。 不燃性电阻器无法使用有机溶剂清洗。 不燃性塗料符合美國 UL-94 不燃性試驗,V-0 等級, 燃烧继续时间为 0 秒。 不燃性电阻器于首次通电使用时:会产生发烟情形,属正常现象, 敬请安心使用。 不燃性电阻器的涂布保护漆,硬度虽然高于 3H 硬度, 但请勿以螺丝起子等锐利的物体刻画表面涂装。 最小负载:为了防止随着时间增长产生氧化造成接触不良, 请使用额定电力 1/10 以上的电力。 实用负荷:为了防止象征电阻器寿命的电阻线产生疲劳, 电力的使用范围请保持在定格电压减轻曲线内。 瞬间突波电流 脉冲电压:需在短时间内印加超大负荷的话, 必须事先确认绕线功率电阻器,具有瞬间突波电流,脉冲电压能力。 高频机械使用,不燃性电阻器因线绕而产生电感, 无法使用于高频机械上,需另选用适当的电阻器,请与我们讨论。 不燃性电阻器使用于满载额定值时,表面产生高温约 350°C~ 400°C, 请勿以手处触摸,为维持电阻器能够长期使用, 请保持电阻器的表面温度上升在200°C以下。 为抑制其温度之上升,须选择高于原设计的额定功率电阻器。请勿使用刚 好在满载额定值上。长时间使用时及延长使用寿命、电阻器的功率数须大 于额定功率4倍以上, 并请尽量于定格功率的 25% 以下使用线绕功率电阻器。 使用以及放置注意事项:不同的绕线电阻器,使用不同的线径,线径有些 非常细(比毛发还细)的电阻线。环境中具有盐、湿气、尘埃、腐蚀性气 体等因素时, 往往容易造成电阻线易断裂,请避免在此种环境下使用。安装或使用时, 请注意不要让电阻表面积蓄尘埃。如有尘埃沾附会造成断线或接触不良。1.2.3.4.5.6.7.8.9.10.11.12.13.14. 15.02 of 02 Version 2014德键电子工业股份了有限公司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11.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威尔金森功分器 一、3dB功分器的结构组成 3dB即等分一分二功分器;其电路结构如下图:①输入线,阻抗Z0;②两路阻抗√2*Z0的1/4波长阻抗变换线;③2*Z0隔离电阻;④两路输出线,阻抗Z0。(3dB代表功率降低一半,参考前面博客内容) 比如阻抗Z0=50Ω: 1.输入输出阻抗Z0均为50Ω,与外接设备均匹配; 2.1/4波长变换线阻抗70.7Ω; 3.隔离电阻R=100Ω; 4.从输出端口往输入端口看,依然是匹配的,所以此功分可作为合路器使用。注:为什么1/4波长线阻抗√2*Z0?为什么隔离电阻2*Z0,为什么有隔离电阻?搜奇偶模分析,朕看不懂,遂pass。 只知道: ①输出匹配时,没有功率消耗在电阻上(隔离电阻两端信号等幅等相,无压差,不过信号); ②输出匹配时,输出端口反射的功率会消耗在电阻上,所以输出端口是相互隔离的。 总结:Wilkinson功分器多为微带线和带状线结构,它解决了T型结功分器不能全端口匹配和没有隔离的缺点,但是因为隔离电阻承受功率受限;同时单节功分器带宽不宽,一般采用多节结构。 二、不等分2路功分器 若输入端口功率为P1,输出端口功率分别为P2、P3,设P3/P2=K2。 Z3 = Z0*√((1+K2)/K3)

Z2 = K2*Z3 = Z0*√K(1+K2) R=Z0(K+1/K) 三、多路Wilkinson功分器 当N≥3时,隔离电阻需要跨接,制作比较困难,如下图: ①所以一般多路功分器是在一分二的基础上在分二等等... ②另外一分三,可以在不等分一分二的基础上,在等分二; ③还有当所需路数为奇数时,也可以选择偶数路然后负载堵上一路,懂我意思吧?... 四、多节Wilkinson二功分器 根据通带起始频率f1和终止频率f2,查表得各节阻抗和隔离电阻值,如下:

功率分配器与功率分离器

Differences in Application Between Power Dividers and Power Splitters Application Note

Introduction Power dividers are an RF microwave accessory constructed with equivalent 50? resistance at each port. These accessories divide power of a uniform transmission line equally between ports to enable comparison measurements. Power dividers provide a good impedance match at both the output ports when the input is terminated in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50?). Once a good source match has been achieved, a power divider is used to divide the output into equal signals for comparison measurements. The power divider also can be used in test systems to measure two different charac- teristics of a signal, such as frequency and power, for broadband independent signal sampling. Besides dividing power it also can act as power combiners because they are bi-directional. Power splitters are constructed of two resistors. They are used for leveling and ratio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output match of microwave sources. The two-resistor con? guration also provides 50? output impedance to minimiz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source leveling or ratio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dividers and power splitters Power dividers Power splitters ? Divide a signal equally for comparison measurements ? All ports have equivalent 162?3 resistance ? Can be used as power combiners ? SWR 3:1 ? Used in ratio measurements and leveling loop applications ? Only the input port has a 50? resistance, the other two ports have 83.33? impedance ? SWR 1:1 Key speci? cations of Agilent 11636C power dividers and 11667C power splitter 11636C power dividers 11667C power splitters ? Operating frequency: DC to 50 GHz ? ±0.3 dB amplitude tracking ? ± 2o phase tracking ? Low SWR 1.67 ? Operating frequency: DC to 50 GHz ? <0.4dB tracking between output ports ? Excellent output: 1.10 SWR at the auxiliary port

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阻抗及隔离电阻值

设计资料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 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 分类: 1.2.1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 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F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设计原理: 2.1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 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 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 析。传输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的功率的分配。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 Q,也就是说在分支处 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Q。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 看Z in 二Z o =50",而Z in 二Z ini〃Z in2 =50^,且是等分的,所以Z ini = Z jn2 , ①处Z ini、②处Z. 2的输入阻抗应为100Q,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Q 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2.2阶梯阻抗变换: 在微波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不同的元件、器件相互连接而又不 使其各自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常用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器。其中 最简单又最常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阶梯阻抗变换器(图2)。它 的特性阻抗Z1为待匹配的阻抗 \—Z0 Z1 Z2 ________________ I \

功率型线绕电阻器的热计算.

功率型线绕电阻器的热计算 功率型线绕电阻器是无源元件,以耗散功率大、耐电流冲击而得到使用者的青睐。常用作大功率电源的启动限流电阻、能量泻放电阻。在这一过程中,线绕电阻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消耗掉,因此,电阻表面将有较高的温升。电阻表面的温升及其能量的耗散将严重的影响到周围元器件的工作状态。系统设计人员在选用功率型线绕电阻器时应考虑到电阻器的平衡温度、达到平衡温度的时间及断电冷却时间。当一个系统开始工作后,它的环境温度将随着通电时间的延续而升高,最后达到平衡温度。平衡温度的大小取决于耗电功率的大小、散热方式、空间大小等。对于一个功率型线绕电阻器的表面温升除取决于以上条件外更取决于产品的结构和用于产品材料的质量和比热容。首先建立功率型线绕电阻器的温升函数,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1 温升函数的建立当电阻受到如图1 所示的电脉冲冲击时,假设脉冲时间足够长,使得电阻体达到热平衡。在脉冲工作时间范围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式中:Q为电脉冲单位时间内施加的能量,Q=0 24 P, P为脉冲功率(工频),0. 24为转换系数,当P为直流时,转换系数为1, Q1为向外释放的能量,Q仁as(T-T0),a 为散热系数(单位:cal /(s ? cm2「C))。S为电阻体的表面积,T为t时刻的温度,T0为t=0时的温度(室温);Q2为电阻体温度每升高1C所吸收的能量,Q2=Cm其中,C为电阻体的比热容(单位:cal / (g ?C)) o m为电阻体的质量(单位:g)。 将Q Q1, Q2代入式(1),得: 经整理得:解方程得: 式中:T为脉冲工作时间内的瞬时温度。时间区间为图1所示的0?t1 ,其物理意义为电阻器从通电到热平衡期间表面温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智能功率分配器原理

智能功率分配器原理 平均户型面积为100m2 ,电力外网设计时平均每户设计标准为6KW,按照建筑物节能率为65%标准,电工暖热负荷不超过34W,耗热指标不超过15W,但为提升温度,实际安装按50W/m2 进行。每户电供暖总负荷为5000W,电视、冰箱、照明小负荷设备,即长时间运行设备总负荷约800W,合计为5800W,未超过每户住宅6KW标准。 智能功率分配器通过实时监控电力负荷,合理分配电流输出,由智能功率分配器中的智能程序启动和停止电供暖负荷。当家用电器达到用电高峰时,电采暖低负荷运行。当家用电器负荷低谷时,电采暖自动开启投入运行。一般住户用电高峰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时间不超过一天的三分之一,所以不影响电采暖正常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家庭使用电力负荷也越来越大。在冬季使用电采暖系统时,所有家用电器的实时总负荷将大于电力系统给每户额定输入功率,总负荷增大后,用户的电力系统部安全因素将增加或者不能正常供电。智能功率分配器通过实时监控进户电网功率,根据不同时间与不同用户要求,使用优先方式、分时方式、均分方式合理的分配主功率与电采暖功率的大小,避免了用户实际使用负荷过大问题,使供电电网更加安全。

A:检测进户主负载功率,根据时间与用户要求自动分配电采暖输出功率。 B:检测供电电压,当电压过大时自动保护旁路中的电热线缆。C:三路电采暖负载输出,每一路独立输出最大功率为2KW。D:自动保护电采暖输出回路,电采暖输出回路出现短路、断路时,自动关闭当前电采暖输出回路。 E:实时显示主回路与电采暖回路功率。 F:每天电采暖工作时间不小于16小时,在最低温度下完全满足任何用户的采暖量。 G:完善的故障保护,故障警告。 H:结构尺寸小巧,可以直接安装在用户的进户配电箱中。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带宽0.4GHz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 端口1有输入而其他端口匹配时,端口2和端口3有等幅度同相的输出,并且都比输入信号之后90deg,则称功分比为1的3dB功率分配器。 具体参数说明:在下面看图中非常重要。 1.通带内各端口的反射系数(也叫回波损耗)由S11、S22、S33决 定,越接近负无穷大越好。 2.通带内输出端口的隔离度有S23和S32决定,越接近负无穷大越 好。 3.VSWR=的S11曲线越接近1越好。 4.S21和S31的曲线图越接近越好。 5.要看K的大小应该看中和所 代表的值。 参数: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 中心频率为1.8GHz 带宽为0.4GHz

微带线基板的厚度为0.5mm 微带线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2 各口宽口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 步骤: 步骤:(用DesignGuide设计) 1.打开工程,命名为djgfq。 2.新建设计,命名为djgfq。 3.在原理图元件面板上选择微带线【TLines-Microstrip】,将 插入原理图中。 4.在原理图元件面板上选择【Passive Circuit DG-Couplers】,将 插入原理图中。 5.设置微带线参数。双击,进行设置。 6.设置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参数。双击。出现

Subst=”MSub1”表示微带线的参数有MSub1决定 F=1.8GHz表示功率分配器的中心频率 DeltaF=0.4G表示频率宽度 Zo=50Ohm表示功率分配器三个端口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N=0表示功率分配器初始设置为0节,计算后决定N的数值 Rmax=0.1表示输入端口(端口1)电压反射系数最大值 K=1.0表示两个输出端口(端口2和端口3)输出功率的比值 Wgap=1.25mm表示电阻的宽度 Delta=0mm表示用于调谐的分支长度增加量 7.使用ADS软件设置向导,根据上面所给参数确定它的结构和尺寸,由ADS设计向导完成。 8.在画图区选中,并单击【DesignGuide】菜单-【Passive Circuit】-【Microstrip Control Window】,点击OK,弹出对话框。

实验三 射频功率分配 2

实验三 射频功率分配/合成器设计、仿真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 2、掌握威尔金森功分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S 参量 3、了解利用ADS 进行电路优化仿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4、掌握利用ADS 微带线计算工具LinCalc 计算、设计微带线 5、了解利用ADS 在电路板级进行电路仿真的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原理 将一路微波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n 路输出的功率元件称为功率分配器。按输出功率比例不同, 可分为等功率分配器和不等功率分配器。 1、集总参数功率分配器 电阻式 2、集总L-C 式低通型和高通型功率分配器 3、威尔金森功分器 Z 0 Z 0 Z 0 P 2 P 3 P 1 Z 0/3 P 2 P 3P 1 Z 0/3 Z 0/3 (a )(b ) 1231231P 1C p Z 0 L s L s C p 2P 2 3P 3 1P 1 L p Z 0 C s C s L p 2P 2 3P 3 (a )(b ) 00 00 21 2f Z C Z L p s πωωω===0 00 000 22f Z C Z L s p πωωω== =[]1 1022100210 02 s ????????=??????????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I 、△形电阻式功率分配器 II 、 L-C 式低通型功率分配器 III 、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设计指标:频率范围:0.9-1.1GHz ,频带内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S11<-20dB 频带内插入损耗:S21>-3.1dB, S31>-3.1dB ,隔离度:S32<-25dB 微带板材参数:H:基板厚度(0.8 mm),Er:基板相对介电常数(4.3),Mur:磁导率(1) Cond:金属电导率(5.88E+7),Hu:封装高度(1.0e+33 mm),T:金属层厚度(0.03 mm) TanD:损耗角正切(1e-4),Roungh:表面粗糙度(0 mm) 1、新建一个工程,长度单位选毫米 2、画原理图,在【TLines-Microstrip 】选择微带线控件,完成原理图 2Z 0 2Z P 11P 2 22 Z 0 P 33 λg / 4 薄膜隔离电阻 2R 0 2 P l≈λg / 4 Z 0= R 0 2Z =R 0P l≈λg / 4 Z 0= R 0 2Z =R 0Z =R 02 P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的仿真设计

一、课题名称 3dB单节功率分配器的仿真设计 二、课题任务 运用功分器设计原理,利用HFSS软件设计一个Wilkinson功分器,中心工作频率3.0GHz。 ?基本要求 实现一个单阶Wilkinson等功分设计,带内匹配≤-10dB,输出端口隔离≤-10dB,任选一种微波传输线结构实现。 ?进阶要求 多阶(N≥2),匹配良好(S11≤-15dB),不等分,带阻抗变换器(输出端口阻抗 不为50Ω),多种传输线实现。 三、实现方式 自选一种或者多种传输线实现,如微带线,同轴线,带状线等,要求输入输出端口阻抗为50Ω,要求有隔离电阻(通过添加额外的端口实现) 四、具体过程 1.计算基本参数 通过ADS Tool中的Linecalc这个软件来进行初步的计算。 在HFSS中选定版型为Rogers RT/duroid 5880 (tm),如具体参数下图

?50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67mm。 ?70.7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34mm,由于微带线电长度与其宽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两个分支微带线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改。 2.绘制仿真模型 ?微带单阶功分器

参数解释: ◆空气腔参数:a:宽度;b,b1,b2:各部分长度。 ◆微带参数:w50:阻抗为50Ω的微带线宽度;w2:两分支线宽度; l1,l2,l3,l4:各部分微带线长度; rad1,rad2:各部分分支线长度(即半环半径) ◆在本例中,需要调整的调整关键参数为w2,rad1,空气腔参数随关键参数相应调 整即可。 ◆根据计算,此处的吸收电阻值应该为100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选取97Ω。?微带多阶功分器

ads实现功率分配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射频电路设计设计序号 2 课题内容功率分配器设计班级16041912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金华燕 二○一九年 5 月 21 日

摘要:介绍一种借助ADS( Advanced Des ign SySTem )软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功率分配器的方法. 功率分配器,顾名思义,是对功率进行分配的器件。 一、W ilkinson功分器的介绍 Wilkinson功分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其输入线和输出线的特性阻抗都是。对于功率平分的情况,输入和输出口间的分支线特性阻抗=,线长为四分之一线上波长,在分支线末端跨接一个电阻R,其值为2。由微波理论可以证明,这种功分器当2、3口接匹配负载时,1口的输入无反射,反过来对2、3口也如此。由端口1输入的功率被平分到端口2和3,且2、3端口间相互隔离。 图表 1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不等分Wilkinson功分器设计

二、设计参数要求; 用ADS设计一个Wilkinson功分器,其功率分配比P3/P2=1/3,输入端口特征阻抗为50Ω,并满足以下指标: (1)频带范围:4.8 GHz ~ 5.2 GHz; (2)频带内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S11 < -20 dB; (3)两个输出端口的隔离度:S23 < -20 dB。 介质基板参数:厚度H = 1 mm,相对介电常数εr = 4.2,金属导体厚度T = 0.03 mm,介质的损耗角正切tan δ= 0.002。 三、设计步骤 计算如下 Z03=2.6305*Z0=131.5294欧Z02=1/3*Z03=43.84311欧 ①计算微带线长度如下

Wilkinson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Wilkinson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功分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ADS 对功分器进行仿真。 3. 掌握功分器的实际制作和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设计能力。 二、实验仪器 微波无源试验箱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一台、电脑一台、ADS 软件 1套 微波软件 三、实验过程及仿真结果 1. 创建项目和原理图,并修改相关参数。使Start=0.6GHz;Stop=1.4GHz;中心频率=1GHz (1)在原理图设计窗口元件面板中选择“TLines-Microstrip ”元件库,选择MSub,并修改它的参数。 (2)选择变量插件VAR ,设置变量W50=8.2、W70=4.6、L1=11、L2=12、L3=4、L4=13、Lx=5。 (3)在“TLines-Microstrip ”选择MLIN 和MTEE,加入MSOBND,并设置数值,连接电路。 2. 原理图优化及仿真 (1)选择S 参数仿真元件面板“Simulation-S_Param ”,选择负载终端Term ,Term1为输入端口,Term2、Term3为输出端口,连入功分器。选择仿真控件SP ,设置参数: Sweep Type 为Linear ; Start=0.6GHz;Stop=1.4GHz;Step-size=0.005GHz.

(2)双击VAR,对L1、L2优化 (3)选择原理图元件面板的“Optim/Stat/Yield/DOE”,选择Optim、Goal,优化4个目标控件,设置相关数值。 (4)仿真,查看原理图仿真数据。

3.版图生成 去掉Term和“接地”及优化控件;选择原理图的“Layout”>“Generate/Update Layout”,默认其设置。弹出“Status of Layout Generation”,将窗口内容与原理图比较,确认后“OK”,完成版图。 四、实物制作与测试 将功分器的版图打印出来,利用刀和尺切割铜箔,切割完后将其黏贴在微波板的相应位置,最后将隔离电阻焊接在功分器的隔离位置处。如图: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讲解

设计资料项目名称: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二00六年一月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分类: 1.2.1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下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设计原理: 2.1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传输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的功率的分配。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2.2阶梯阻抗变换: 在微波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不同的元件、器件相互连接而又不使其各自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常用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器。其中最简单又最常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阶梯阻抗变换器(图2)。它的特性阻抗Z1为待匹配的阻抗。

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 依旧是凉风习习的天气,不过踏青正好。叶子都长很茂盛了,夏天的脚步来了。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功率分配器吧。分配嘛,自然就有分担的意思在里边,这么长的名字,我们就简称为功分器了,它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也叫过流分配器,分有源,无源两种,可平均分配一路信号变为几路输出,一般每分一路都有几dB的衰减,信号频率不同,分配器不同衰减也不同,为了补偿衰减,在其中加了放大器后做出了无源功分器。专业的术语解释一般都有点难度,那咱们来看看它的功能吧,方便加以理解。 首先呢,它是将一路输入的卫星中频信号均等的分成几路输出,通常有二功分、四功分、六功分等等。然后是频率范围。这是各种射频/微波电路的工作前提,功率分配器的设计结构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最后,它的工作频率是950MHz-2150MHz。大家想必对功率分配器是再熟悉不过了。以上器件的用途和性能是完全不同的,但在日常使用中往往容易把名称混淆了,使得人们在使用中容易产生困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的多台卫星接收机,共用一面天线,几面天线共用一台卫星接收机,以及两台以上卫星接收机和两面以上天线共用,它们之间的连接除了依靠电缆之外,主要是靠切换器的组合编程来实现的。功率分配器是接多个卫星接收机用的。如果一套天线要接多个卫星接收机就要用功率分配器。根据所接接收机的多少选用功率分配器。如果接两接收机就用二功率分配器。接四接收机就用四功率分配器。说到卫星接收,就跟咱们的电视台相关了,看来,又是应用的相当广泛的器件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