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看领导力

从三国演义看领导力
从三国演义看领导力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转)

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

习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必要时刻也必须挥泪斩自己公司的“马谡”,这样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三、信任下属,事不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问题了。到了后来,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网罗一批内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亲。

四、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操发号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掣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头发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群雄逐鹿,曹魏—统,个中缘由,可以管窥豹。

五、胸襟豁达,宽容心态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

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六、慧眼识人,任人唯贤

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作为最高指挥官,曹操善于从言谈举止交游等等侧面对属僚予以了解,用其长防其短,使人各尽其才,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环境里或者在某一场具有特色的战役中发挥出其特别的作用。善用人者首先善识人,而曹操目光如炬,群雄并起,鱼龙混杂中,曹操却能独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操更能在孙权初露头角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察已洞入之能实乃石破天惊。

对于今天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一定要慧眼识人,任人唯贤。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一律平等对待。这样才能笼络一批人才团结周围,并且能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小学生课文阅读《三国演义》检测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 ,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 ,“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3、巧授连环计”涉及庞统、曹操这两个人物,使用连环计是因为连环计是一计连环累敌,一计以火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 15、书中记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如“赚城斩车胄”、“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大意失荆洲”等,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是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 二、选择题。 1、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BC ) A袁术; B袁绍; C曹操; D刘备 2、长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谁( C ) A关羽;B张飞; C赵云 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A ) A吕布; B魏延;C孙权 4、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A ) A黄盖; B许诸; C典伟 5、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C ) 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 6、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 ) 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 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 你会后悔的 7、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A )

在三国演义看管理学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的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就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 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所以,作为守街亭这样关键的任务,马谡是无法胜任的,一个人的才能有限,本来也怪不得他,但可惜的是他得到领导的错爱。真正的错爱!虽然书中再三强调了孔明的不放心,又派了王平作副将。但是难道孔明不懂“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么?!如果反过来让王平做全权领导,马谡为随军参谋这样的组合可能更适合本次任务,就这点上,孔明犯了最大的错误:用人不当!与知人善任的要求相差甚远。 领导班子的结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代的曹操,就有一次著名的人事组织策划: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命令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对于这三位著名将领,曹操是这样组合的:“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后孙权率十万大军到,合肥曹军只有七千余人,形势很危急,张辽、李典遵照曹操分工,乘吴军立足未稳,选八百勇士突袭吴军,大挫吴军士气,而同时激励了己方的士气,吴军在锐气大挫后围城十多天,终无法攻下合肥,只好撤退。后来孙盛评论道:“至于合肥之守,悬弱无援,责任勇者,则好战生患;责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怀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张、李、乐三人性格各异,但曹操看到他们互补之处,所以组合了这样一个成功的领导班子。正应了西方的一句名言:“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能战胜一头绵头领导的一群狮子”。决策者在应急时的人事安排是最能看出决策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因为首先必须全面了解事件,分析事件的轻重缓急,然后挑出适合的执行人进行组合。在街亭之战中,孔明对街亭的重要性说得很清楚,而且也知道“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不过,偏偏就在最重要的人事安排上犯了大错。他派出的这个马谡,最会用人的刘备以前已经给他下过评语的了。这是在三国演义中所能看到的孔明所犯最大的错误。 街亭能不能守? 二万五千兵能不能在一个“无城廓,又无险阻”的地方抵御二十万的大军?而且在缺乏一个张飞式的猛将的情况下?我想,可能只有让孔明提前将空城计摆在街亭,才有希望使司马大军望而却步。是的,我认为就是马谡听孔明的安排将队伍挡在要道,一比十的力量对比又要叫马谡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无情的冲锋。只怕三次猛烈的冲击之后蜀军就得崩溃。所以,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也不乏可取之处,只不过忘了准备一些食用水和防火措施而已。反正以马谡的能力来说,街亭是无法守的,最大的要求只有尽力拖住司马而已。 在这一点上,孔明明显是下了错误的决策。所谓决策,是在可以互相代替的两个以上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对于司马取街亭的反应,孔明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只有一个方案——守。其实,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退。因为孟达事败,所有原来的计划都可能应该重新考虑了。如果孔明能够先考虑到无法守街亭的情况,也许就不用冒着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设下空城计。大概是因为孟达事败这个消息对孔明造成极大的刺激,才使得孔明的应变能力大大下降吧。下面我们用最简单的决策树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守与退这两个可能性(如

诸葛亮与其领导力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也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的双重象征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名臣。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明阴阳、晓八卦、懂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一个介于人神之间近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成为智慧的化身。然而,他个性人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在管理决策中的一些失误,最终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议与批评。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高起点起步,刚参加工作就步入金领阶层,职业发展平步青云,让许多人望尘莫及。这是因为诸葛亮具备了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位十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其次他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不仅胆识过人,也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工作责任心强,有很好的职业操守;第四,他信念坚定,坚持“匡扶汉室”的目标毫不动摇;第五,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第六,办事谨慎,风险意识强;第七,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第八,清正廉洁,处事公平公正;第九,勤于思考,日理万机还亲自参与科技创新,拥有连弩、木牛流马、八陈图等多项发明专利。第十,最关键的是,他始终明白老板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能想办法帮他办好,这是极为不简单的。 当然诸葛亮的业绩也是十分优秀的。在他出山前,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诸葛亮上任后,协助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魏,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治理川蜀内政,发展农业经济,六出祁山(史料记载是四出祁山),七擒孟获,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才有了蜀汉基业和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但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导致蜀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把蜀国衰亡的责任全部算到诸葛亮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妥的。首先,蜀汉在三国之中本身实力最弱,经济发展和人才数量远不及中原和江东;其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在魏吴的中间,被夹成“三明治”,在地利上处于劣势;第三,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其灭亡是在诸葛亮病逝30年以后的事;第四、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彝陵之战失败后,蜀国精英尽失、元气大伤、国力空虚,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内部矛盾重重,亡国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只是以攻为守、苟延残喘罢了。 因此,笔者认为,总体而言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在管理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特总结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深谋远虑。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在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竞争情况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先据有荆、益二州,最后夺取中原的战略规划。他的这个隆中对策为整个蜀汉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还能够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战略规划,否则白手起家的刘备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即使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的孙权,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诣东吴、详析形势、尽陈利害,说动他与刘备联合抗曹,否则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尽渡长江,恐怕江东早已改姓曹了。 二、凝聚团队。诸葛亮一直把团队建设作为管理的中心,以共同的价值观(匡扶汉室)把创业元老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和刘璋、张鲁旧部等人凝聚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整个团队的进取心和执行力。要知道,关张二人不仅与刘备义结金兰,在年龄和资格上也比诸葛亮要老得多,而具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两人刚开始并不把诸葛亮这个“空降兵”放在眼里,但没过多久便对他心悦诚服。还有在关羽想入川和马超比武时(刘备取西川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都亭侯),诸葛亮三言两语便令他笑逐颜开。这些都反映了诸葛亮高超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凝聚团队的技巧。

三国演义—学案5(学生版)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学案(五) 班级:姓名: 一、内容梗概 赤壁之战?火烧曹兵 曹操书信至江东,威胁孙权投降,共擒刘备。孙权派鲁肃过江探虚实。诸葛亮借机入东吴,,智激周瑜,终于使得孙权决计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万兵,与曹操83万大军隔江对峙。水上交战,曹军失利,去东吴军营劝降周瑜,却中周瑜反间计,误盗周瑜伪造的而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曹营中仅有的两名深懂水战之将。在东吴军营,周瑜深恨诸葛亮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使诸葛瑾劝降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两番斗智,均为诸葛亮胜出。第二次的“”,更是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定下火攻之策。为火烧曹军战船,老将黄盖行,惨被棒疮。蒋干再次过江,周瑜安排江东隐居的凤雏先生庞统随之回曹营,巧授,教曹操将战船全部连接。 诸葛亮借机去七星坛祭风,实则逃离东吴,回到江夏,智算华容。三江口处,(人名)前往诈降。是夜东南风大起,曹操水寨一片火海,一夜之间,曹操83万大军所剩无几。逃命过程中又遭到赵云、张飞与关羽三次堵截。最终华容道,使得曹操逃至南郡。败阵的曹操,对郭嘉怀念不已。 二、解释成语、歇后语(要求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重要细节)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三.典型试题 1、(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 之战,该诗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 、 。 (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 ,他冠以 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 。 (3)根据赤壁之战中的故事情节,试对对联。 神机妙算,孔明巧借箭 2、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2)题。 (1)连环画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 ① 这一精彩片断。在整个论辩过 1. 孔明随鲁肃走到堂上,见到众人依次见礼。 2. 张昭问:“刘使君请先生出山后,却落得东奔西跑,是先生辅佐的功劳?” 3. 孔明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高祖吃了项羽多少败仗,垓下一战,靠韩信就扭转了局面。” 4. 虞翻说: “曹操兵近百万,要吞掉江夏,不知先生有何打算?”孔明答:“曹操的人马是乌合之众,也没有什么可怕! ”。 5. 虞翻说:“你求助于江东, 还敢说不怕?”孔明说:“江东兵精粮足, 可大臣都主张投降。这一比,皇叔算 得上是不怕曹操的人。” 6. 步骘问:“先生是想学苏秦、张仪当说客?”孔明说:“他二人算是豪杰。你听曹操吹牛,就吓得要投降。怎好笑话他俩?” 7. 陆继说:“曹操是名门之后。刘使君只是卖草鞋的。”孔明说:“要说出身,高祖出身亭长,织席卖草鞋又有何可耻?” 8. 严峻问孔明研究哪部经典。孔明说:“寻章摘句是腐儒,姜子牙等安邦定国的名臣,他们研究了哪家经典?” 9.众人见孔明 ,不觉得面面相觑、沉默起来。

《三国演义》测试题整理版学生版

《三国演义》导读测试学案 一、熟读《三国演义》,填空。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奸绝”是;“智绝”是。 2.表现诸葛亮“智绝”的事例有:、、 、。 3.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 、。 4.表现曹操“奸绝”的事例有、。 5.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 6.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伏龙”是;“凤雏”是;“小霸王”是;“美髯公”是;“常胜将军”是。 7.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后三马是指、、。 8.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把奸诈的人骂做;把量窄的人谓为;把性烈的人叫作;把忠厚的人称为;把昏庸的人说是。 9.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最后的主人分别是、。 10.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华歆。和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11.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 、、。 12.魏国历代皇帝是、、、、。 13.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 1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 15.《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 16.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他冠以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 17.《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 18.《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

19.《三国演义》中曾捉弄过曹操的魔术师是。 20.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这里的子龙指的是。 21.“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22.关羽斩、诛的目的是为报之恩。 23.“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和。 24.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 25.《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和。 26.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刘备对说的,来源于故事。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是。 27.“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他因在中击败刘备而名声大震。 28.《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 29.《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 30.《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一般讲的是奇袭的故事。 31.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单: 三:三顾茅庐五:六:七:八:。 32.《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 33.杜牧《赤壁》诗中“,”的句子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34.《三国演义》之初讨董卓的众诸侯中违约匿玉玺的是,称帝的是。 35.“,,,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关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36.诸葛亮的哥哥是,他辅佐的君主是吴国的孙权。 37.“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吕布。 38.“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 39.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败走麦城的是,死于的是刘备,死于的是诸葛亮,死于阆中的是。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 三国演义 中的领导智慧 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 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 的胸怀。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 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b5E2RGbCAP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 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用人。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 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这 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p1EanqFDPw 笔者认为:领导者要加强个人的修炼,学会宽容,学会超脱。宽容是一种仁爱的 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 越领导者才具备这样的智慧。DXDiTa9E3d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 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 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RTCrpUDGiT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 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
1/6

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 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5PCzVD7HxA 《三国演义》 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 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 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 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jLBHrnAILg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也 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 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xHAQX74J0X 从 《三国演义》 故事中一些领导者的言谈行为中,我们感知领导的精髓,体悟领导 的灵魂,结合现代管理,领导提出愿景,坦诚沟通,承担责任,寻找共识,相互信 任,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展现人文关怀,创造故事,提出理念,传递信 息,鼓舞士气和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不断突破,推动革新,培养决策力与执行 力,追求领导品质,建立领导人格典范。LDAYtRyKfE 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是一种英雄之旅,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 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学习《三国演义》故事中历史人物的领导管 理、处世之道,从中寻找与总结领导与管理的规律和教训,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 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做到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容 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之前的讲座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
2/6

三国演义学生版

《三国演义》阅读题纲 1-5回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3、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4、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5、名词解释“三姓家奴” 6、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7、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6-10回 1、简述连环计的故事。 2、王司徒能够成功施行连环计,原因何在? 3、就“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事,简析董卓的性格特点? 4、简述曹操报父仇的故事。 11-15回 1、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 2、简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相关内容。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三国演义》阅读题纲 1-5回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

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3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督邮来安喜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督邮想向刘备索要贿赂,故意刁难刘备,逼县吏诬陷刘备祸害百姓,刘备求见被挡。张飞得知老人们想向督邮说明实情反被追打,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缚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4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见董卓倒身卧于床上时,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有口宝刀,欲献董卓。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收了。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称想试试董卓赐的马。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5名词解释“三姓家奴”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后他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杀害丁原

《三国演义》练习题(学生版)

《三国演义》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的开篇词,这部名著的作者是朝的。主要依据晋朝史学家的《三国志》和南北朝裴松之的注而编纂的,它以三国时期三个集团相互间的斗争为主要描写对象,再现了末年到初年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进程 2、《三国演义》中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被称为“智绝”的,“义绝”的,“奸绝”的。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_、过五关_________、水淹_________、败走_________。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_________,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________、_________、空城计_________、挥泪_________等。 5、《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___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和使青龙偃月刀的_________。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 _、______ ___。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 ____ __ ,_____ ___。 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借东风——巧用天时(2)()借荆州——有借无还 (3)()进曹营——一言不发(4)()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 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_________。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

从三国演义看领导力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转) 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

三国演义71--80学生版

高二文科《三国演义》71—80回检测 填空: 1.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在定军山与对峙,采用了法正“以逸待劳”之计,斩杀。曹操率军前来报仇,被围,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 2.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刘备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乘胜追击,曹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3.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与曹操名爵相等,又封为五虎大将。关羽得到刘备指令,进取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樊城守将坚守不出。 4.法正为黄忠斩杀夏侯渊,献了36计中的计? 5.《胡笳十八拍》是所作? 6.刘备称赵云“一身是胆”,封赵云? 7.刘备与曹操作战时,曹操被用弓箭射中了两颗门牙? 8.诸葛亮派黄忠去攻取定军山时,又派为监军为黄忠献策? 9.汉水大战时,黄忠和张著被围,是领兵救出黄忠和张著? 10曹操为建殿砍伐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噩梦惊醒后得了顽症,遍求良医不见效。荐华佗,操立马差人将华佗请来。华佗认为操病根在,需用,取出风涎,才可去病根。操疑华佗,于是将华佗收监拷问,使其屈死狱中。华佗所著也因此失传。 11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投降,被擒。《三国演义》74—76回检测 1.第七十五回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东吴吕蒙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2.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败走 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被迫退守麦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不从。 3.徐晃大败关平、廖化、关公关公攻打荆州。荆州土人皆无战心,关公败走麦城,廖化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救而不得。诸葛瑾往说关公报降,公不降,欲弃城投西川,路遇伏兵,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孙权斩关公、关平 《三国演义》77—80回检测

从三国故事中学习如何做领导

三国博弈故事中的管理学 从三国故事中学习如何做领导? 领导是做正确的事,做得更好,不断突破,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领导是提出愿景,坦诚沟通,鼓舞士气,承担责任,相互信任,终身学习。领导者永远在追求领导品质,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寻找共识,建立人格典范。 亚里斯多德认为领导力的目标就是营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在人民之间树立道德典范,也就是“有品德的性格”与“善行的表现”;领导力就是重整人民的道德精神,扮演精神建设的领袖,追求崇高的价值观。领导力就是公民人文主义的体现,基于理性与道德,辨别是非善恶与公正,具有羞耻心与正义感,对别人具同理心,尊重别人的权利;对生命意义怀抱终极关怀,对社区、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有一种承诺与责任、为子孙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领导就是一种英雄之旅,不断追求人文素养、宗教关怀、历史意识,分享爱心、鼓舞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力就是回顾过去,掌握现在,具有历史纵深,就能往前迈进,具有透视感,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研究历史可以培养领导力。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帝王学”、“君王论”、“将相学”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就是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神圣的自由与堕落的自由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经典,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书中人物有“神圣的自由”,立志成圣和为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为理念奉献;也有“堕落的自由”为所欲为,不能忍受规范制度,成为真理与和平的敌人。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派兵伐东吴,公私不分,显示情绪管理的关键性。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进而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领导力与战略性、哲学性思维的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队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领导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贵的无形战力与精神指导。 淳于琼喝酒误事,醉卧幛中,导致曹操攻其不备放火烧乌巢军粮,袁绍因此一蹶不振,走入灭亡。管理策所说:“上帝会注意细节”,局部影响全局由此可见一斑。 胜利者要宽容,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领导者必须展现豁达与胸襟.

《三国演义》阅读集锦学生版

(一)刘备差人犒军,见①终日饮酒,使者回报玄德。玄德大惊,忙来问②。②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①饮。”刘备曰:“吾弟自来饮酒失事,何故反送酒与他?”②笑曰:“公与①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①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其中人物①是,人物②是。(2分) B.结合选段内容 ......,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2分) ②“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4分) ③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 (三)至夜深,乙辞曰:“不胜酒力矣。”甲命撤席,诸将辞出。甲曰:“久不与乙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乙入帐共寝。甲和衣卧倒,呕吐狼藉。乙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甲时,鼻息如雷。乙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乙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 A.上面选段中人物甲是。请再写出《三国演义》中与其有关一个故事: 。(2分) B.选文中人物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四)A自缚跪于帐前。B变色曰:“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叱左右推出斩之。将斩。参军蒋琬入见B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B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随后,B自作表文,言称自己“不能训章明法,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文段中“败军折将,失地陷城”是指:。(2分) ②文段中的人物“B”指的是:,(1分)结合 ..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的认识。(2分)

学习 三国演义 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的胸怀。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用人。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这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 笔者认为:领导者要加强个人的修炼,学会宽容,学会超脱。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越领导者才具备这样的智慧。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从《三国演义》故事中一些领导者的言谈行为中,我们感知领导的精髓,体悟领导的灵魂,结合现代管理,领导提出愿景,坦诚沟通,承担责任,寻找共识,相互信任,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展现人文关怀,创造故事,提出理念,传递信息,鼓舞士气和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不断突破,推动革新,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追求领导品质,建立领导人格典范。 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是一种英雄之旅,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学习《三国演义》故事中历史人物的领导管理、处世之道,从中寻找与总结领导与管理的规律和教训,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做到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容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之前的讲座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个企业领导是否具备大局意识是完成领导任务的重要前提。相对于一般员工而言,一个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都要想“大事”,做“难事”。 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工作上千头万绪,有时还会遇到班子其他成员以及下级干部员工的不同意见,凡此种种,都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

《三国演义》导读学生版

《三国演义》导读(学生版) 初识《三国》 【作品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作品导读】 《三国演义》描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并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如忠厚善良、礼贤下士的刘备;忠肝义胆、一身正气的关羽;勇猛粗暴、嫉恶如仇的张飞等。编者罗贯中还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你一定对此特别感兴趣,愿你在阅读中有所积累和思考。

附重点阅读提示:知识冲浪(竞赛) 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临江仙》什么?试着背下来。 2、“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描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物?他们分别用什么兵器?他们各自的性格是什么? 桃园结义后,三人即与黄巾作战,其中黄巾军的首领分别为谁? 4、找出本章中对张飞、刘备、吕布、曹操的介绍。(外貌等特点) 5、《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第5题二选一即可) 6、《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中三英分别是谁? 7、《三国演义》著名章节:宴桃园三英结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小霸王独占江东、曹丞相煮酒论英雄、关云长赚城斩车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等。 8、“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情节之一,也被称为千里走单骑”这个英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的名称。 9、头戴(),体挂(),身披兽面吞头(),腰系();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其性格特点什么?。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其性格特点什么? 10、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1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有名的战役。 12、简述体现张飞鲁莽的故事。 13、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典故。 14、列举《三国演义》中一个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15、选取1-15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并简要介绍。

三国演义31-36学生版

《三国演义》31-36回综合检测(总分60分) 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2分,共26分,) 1.袁绍败回冀州后,两个儿子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 来。谋士【】献“【】” 之计,劝曹操诱袁绍至河上,曹军背水死战,必将取胜。 2.曹操与袁绍在【】鏖战之际,刘备率数万 人马乘虚奔袭曹操的许都。后曹操亲自回兵迎战刘 备,刘备人马被曹操分兵合围,狼狈逃奔。谋士 【】提出投奔荆州刘表,并愿充当说客。 仁厚的刘表一听说刘备要来很高兴,但部将 【】认为不可,但刘表不信谗言,亲自 出城三十里迎接。 3.曹兵破冀州,【】为袁尚守城,因辛毗为曹操 谋划,审配斩其老小八十余口。审配侄儿申荣向与辛毗交好,故而竟为曹军献门。城破,审配被俘,至死仍要求面北向主而亡。又俘得为袁绍写檄文之 【】,只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操 虽惜其才未杀之。 4.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好为《【】》。 5.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 拒操兵。 6.刘备受命屯驻新野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反思 自己的政治生涯,并接受“【】”的批 评,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 7.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又由 【】仿照徐母笔迹写信召徐庶来许都。 徐庶中计入了曹营。 8.【】立即拜见玄德,为了试探玄德的仁德, 称其所乘的卢马将妨主,但可赠予所仇怨之人,先妨仇人再乘之,可谓“禳马”。玄德闻之,为之色变, 称其初来不教其正道,只做利己妨人之事,甚为不好。

二、判断,对打√,错打×(每题2分,共24分) 1.[ ]袁绍曰:“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 能用。”河北的义士代表人物有崔琰、王修。 2.[ ]刘备在徐庶的计谋下成功击败曹仁,夺取了樊城。 3.[ ]官渡之战,袁绍后悔没有听从沮授的计策而导致 了失败,此人最终自刎于狱中。 4.[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 话者是诸葛亮,被赞誉的人是徐庶。 5.[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 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此 诗说的是刘表。 6.[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 似陈平”说的是许攸 7.[ ]袁绍死后,其子袁尚兵退冀州。为助曹操夺取冀 州,许攸献计,令曹操决漳河之水淹城。守城审配闻此仅是暗笑,不作防备。不想,当夜,曹操添十倍军力并力发掘,等到天亮,竟挖出两丈深的战壕。然后引漳河水灌之,水淹冀州。最终城内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终而被曹军攻破,审配被斩,陈琳投降。 8.[ ]许攸居功自傲,当众称呼曹操小字;众将闻言,惧 怀不平。一日,许攸与夏侯惇于东门相遇,许攸口出狂言。此人大怒,拔剑杀之,提头见操,操深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王修。 9.[ ]刘璋为长幼权力分配的事情担心。刘备劝他不能 废长立幼,如果担心蔡氏权力过大,可慢慢削弱。蔡夫人在屏风后偷听了二人谈话,非常生气。 10.[ ]刘备在过檀溪后,遇到了司马徽,人称“水镜先 生”,对玄德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此两人分别是庞统、诸葛亮。 11.[ ]曹操在仓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军队,又在官 渡大胜袁军,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袁绍一败再败,忧愤而死后,他的三个儿子,镇守青州的长子袁谭,镇守幽州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自相争斗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