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及应用研究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及应用研究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及应用研究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及应用研究1

孔云峰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大学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4)

E-mail:yfkong@https://www.360docs.net/doc/ed9941738.html,

摘要:地理视频是地理空间表达的新方式,扩展了常规的多媒体GIS和超媒体地图,对于线性设施管理、地理教育、移动视频监控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讨论了地理视频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尝试提出了地理视频数据的实体-关系图,以及在网络环境中该模型的实现方式。地理视频数据模型的核心是:对视频帧进行位置描述、语义描述,建立视频片段的元数据、轨迹图层,并在轨迹图层中扩种视频帧线性参照。通过空间参照、语义参照和线性参照将视频数据与地理数据的集成,实现地理视频的查询、检索、播放和地图跟踪。通过地理视频数据的采集、编辑、描述和网络发布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环境中地理视频的应用开发,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数据模型的可用性。

关键字:地理视频,数据模型,数据集成

1. 地理视频概念的提出

主流的地理信息科学将地理空间被抽象为离散对象模型与场模型(Longley, Goodchild, Maguire et al, 2005;孔云峰, 李小建, 乔家君等, 2006)。常见的GIS软件均基于这两个基本模型开发各种各样的数据结构。然而,地理世界是多样化的和无限复杂的,GIS中建立的地理模型是对地理世界的高度简化,是抽象的和专业化的,所呈现的地理信息尚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为弥补常规地理数据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多的地理应用寻求使用更丰富的地理空间表达手段。多媒体或超媒体地图(如早期的BBC Domesday项目)、多媒体GIS、地理超媒体(Stefanakis & Peterson,2006)、三维GIS(如Google Earth、微软Virtual Earth 3D、虚拟地理环境、地理增强现实均致力于改善传统GIS的不足,拓展地理空间的信息表达方式。

地理视频(GeoVideo)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即将地理空间数据与视频影像数据有机集成,提供空间位置与视频影像相结合的超媒体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常规多媒体GIS中,多媒体信息被当作是地图图层的一项属性;而地理视频是对常规多媒体GIS技术的拓展,不仅能在地图上同步跟踪视频地理位置,而且支持视频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查询与检索。

地理视频具有多个优势:①继承了地图的优点,即地理位置准确,可量测距离、方位,空间关系明确;又兼有视频真实、具体、微观、易获取的特点,两者相互补充。②可应用于公路、铁路、街道、河流等线性地物的可视化、理解与管理,也可应用于野外考察、地理教育、旅游推广、移动视频监控等领域。③地理视频丰富了地理空间的认知与表达方式,基于地理视频概念开发视频GIS,在多个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从地理空间认知和表达的角度,本文尝试总结地理视频的研究进展,基于开放网络标准,提出网络环境中地理视频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并通过实例验证所提出数据模型的可行性。

2. 地理视频相关研究回顾

由于地理世界无限复杂性,GIS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高度简化模型。不论从地理1本课题受到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47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66)的资助。

环境、生态系统,还是从人文景观和社会系统的角度,地理世界都具有区域性、多样性、演化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即使采集精细的、准确的数据,其数据模型仍是简化的、经过人为取舍的。在GIS中引入图像、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不仅可以丰富地理空间的表达方式,而且有利于人们更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地理空间。从地理空间表达的角度,多媒体数据也是对于特定位置地理环境的表达,数据中包含有直观性强、真实感强的地理细节,对于表达地理细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上,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以两大类方式引入地图:①在GIS中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多媒体数据集成,将多媒体数据当作地理实体的特殊属性;②以超文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硬盘、CDROM或网络服务器为数据载体,通过节点和链接组织数据,形成多媒体或超媒体地图。近年来,立足于网络技术新进展(如W3C的HTML、XML、SVG、SOAP等),制定地理数据网络服务(例如OGC的GML、WxS系列标准和规范),在网络环境中整合地理数据和多媒体数据。GIS、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地理学者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空间表达、如何把超媒体技术引入地理领域?基于2005年ICA和AAG联合举办的“地理超媒体”(Geographic hypermedia)研讨会,Stefanakis等(2006)编辑了论文集“Geographic hypermedia: concepts and systems”,从理论基础、数据资源、内容集成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作了总结。Stefanakis和Peterson(2006)认为地理超媒体是地理信息科学和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地理超媒体系统应当包括数据集成、互操作、建构、导航、协作等服务,开发相应的标准规范,研究范畴超过多媒体GIS,也不局限于分布式GIS。Vaitis和Tzagarakis (2006)提出了“开放地理超媒体系统”(OGHS)的概念模型。而Klamma、Spaniol、Jarke 等(2006)尝试将地理信息、多媒体信息和文化遗产信息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并讨论了系统设计和实现。

地理视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美国Red Hen公司最早推出影像多媒体地图测绘系统,开发出了系列软硬件产品,借助GPS和摄像机采集地理数据,在GIS支持下编辑制作视频地理数据库。美国的Berry(2000)提出了视频地图系统框架,即在视频的一个声道中记录精确的位置和时间数据,并提出了数据的外业采集、内业处理与实际应用方案。意大利的Navarrete & Blat (2002)在主持的VideoGIS项目中,将视频影像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即建立视频片断的地理索引,生成能在地理环境中调用的超视频(hypervideo)。韩国的Hwang、Choi、Joo等 (2003)和Joo、Hwang和Choi(2004)提出使用视频元数据描述地理位置,使地图与视频影像的相互参照,支持GIS与视频影像间的交互操作。我国的唐冰、周美玉(2001)提出了铁路沿线视频影像与地理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与实现方法,特别讨论了如何进行里程校正;孔云峰(2007)在应用项目中完成了一个公路视频GIS,通过视频位置描述,实现视频和地图的同步播放和交互查询;丰江帆、张宏和和沙月进(2007)将移动视频直播系统的GPS轨迹与GIS结合,总结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李德仁院士等(2007)指出将可量测地面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构建新一代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3.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

对视频数据的位置描述是地理视频的基础。尽管视频数据的标准和格式非常多元化,可将视频数据抽象为视频片断和视频帧,一个视频片断有多个连续的视频帧组成。视频片断具有特定的空间轨迹,每一帧均有明确的地理位置、镜头方位。针对地理视频片断,对视频帧的位置描述可建立视频片断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使用坐标表达地理位置,使用时间或帧

表达视频位置,视频片断与地理位置之间可建立对应关系(图1)。其中,t i表示视频帧(秒),

x i、y i表示地理坐标,z i表示高程,d i表示镜头方位,m i表示线性设施的参照值(指定视频

片段所在线性设施),d i、z i和m i是可选项。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还可进一步扩充针对视频

的动态描述,如相机瞬时移动速度、影像景深、影响覆盖范围等。

t1~x1, y1 (, z1) (,d1) (,m1)

t2~x2, y2 (, z2) (,d2) (,m2)

t3~x3, y3 (, z3) (,d3) (,m3)

……

t n~x n, y n (, z n) (,d n) (,m n)

图1 视频帧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 1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deo frames and geographic locations

在网络环境中,可以使用文本文件、数据表、XML/GML/KML/GeoRSS等方式描述视频片断。文本、XML和KML描述如表1所示。可通过XMLHttpRequest从服务器请求文本

数据,JavaScript代码为: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xmlhttp=new XMLHttpRequest(),IE 5

和6为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使用xmlthhp.open("GET", url, false,"","")、

xmlhttp.send(null)和 xmlhttp.responseText获得文本数据。XML或KML数据使用XMLDOM

解析器创建文档。JavaScript代码为:xmlDoc=document.implementation.createDocument("", "",

null),IE浏览器使用xmlDoc=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DOM"),通过xmlDoc.async=

false和xmlDoc.load("x.xml")指定数据资源和加载方式。进一步使用getElementsByTagName

和childNodes获得节点数据。

表1 视频片段地理描述示意

Table 1 Examples of geographic description of video clips

文本(CVS) XML KML

0.08,34.821617,114.300817 1,34.821667,114.300867 2,34.821733,114.300933 2.96,34.8218,114.301

4,34.821867,114.301083

4.96,34.821917,114.30115

5.96,34.821983,114.30125

6.92,34.82205,114.301333

7.92,34.8221,114.3014333

8.96,34.82215,114.301517

9.96,34.8222,114.301633

视频1.SWF

0.08

114.30081734.821617

1

114.30086734.82166

2

114.30093334.821733

……

视频1.SWF

0.08

114.300817,34.821617

1.0

114.300867,34.82166

2

114.300933,34.821733

……

有多种方法将视频信息加入到地图上。在GIS软件中,通常将视频资源作为地理实体的一项属性,通过属性查询获得多媒体资源;在Google Maps或Google Earth中,将视频资源存在放特定位置的图标中。地理视频具有轨迹,与地理要素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上述方式具有局限性。为方便在地图中表达地理视频,可将视频轨迹生成专门的地理图层,在图层中

描述地理视频片断的标识符、名称、类别、日期时间、关键字、相关数据资源位置、沿特定线性设施的编码、视频帧速路、视频影像大小、视频数据流速率等。再将视频图层叠加在地图中,不仅使地理视频具有了空间参照,而且可使用GIS常用工具进行查询和检索。使用常见GIS软件,可将视频帧位置点生成线状图层。

为了对视频帧进行快速定位,还可以进一步为视频图层扩充线性参照,即将视频帧数值(以秒为单位)插值到视频路径上。ArcGIS、MapInfo、Oracle Spatial等软件提供了多种线性参照工具,不仅支持线性参照图层的创建、插值,而且可计算视频轨迹上任意地理位置的视频帧位置。以ArcGIS为例,桌面版软件提供了线性参照图层的创建、参照值校准、定位与刻度等功能,而服务器版提供了相关的地理服务。

地理视频中具有丰富的影像信息,如建筑物、公共设施、地理特征点等,这些详细的信息往往是GIS地图中所没有的、但特定用户所关心的。因此,为地理视频扩充语义信息,不仅丰富了视频信息,而且方便按语义检索地理视频。地理视频的语义信息有三个基本项:视频帧(秒)、视频持续时间(秒)和文字描述。地理视频语义描述不仅方便视频查询,而且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可提示用户。语义信息可使用文本文件、数据表、XML/GML/KML/GeoRSS 或视频字幕文件描述。在特定的应用中,以上对视频的描述可能仍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采用元数据方式描述其他与地理视频相关的信息。

基于以上讨论,地理视频数据的实体-关系模型总结在图2中。将视频数据抽象为视频片段和视频帧,针对视频帧描述其地理位置和地理实体语义,针对视频片段建立具有视频帧线性参照的轨迹图层,再使用元数据概念补充其他信息。地理视频数据与常规地理空间数据之间,通过空间参照、线性参照和实体语义参照,将两者整合起来。基于该模型,可以对地理视频数据进行查询、检索、播放和地图定位。除GIS提供的常规的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线性参照获取某一点位的视频片段和视频帧。地理视频播放过程中,使用视频帧的坐标值进行空间定位,还可以使用特定线性地物的参照值进行定位。

图2 地理视频数据的实体-关系模型

Fig 2 An ER model of the GeoVideo data

4地理视频数据处理与应用

为验证地理视频数据模型的可用性,作者进行了地理视频采集、处理和应用试验。地理视频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是:①使用普通相机和简易GPS接收机,采集视频数据和视频轨迹;②使用常规视频软件编辑视频,并将GPS数据整理为文本和KML格式,建立视频帧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③使用ArcGIS建立视频轨迹图层,并扩充视频帧线性参照值;④参照地图和视频播放,建立视频帧的语义描述,格式为文本和XML格式;⑤将视频数据转换

为适合网络传输的Adobe SWF和FLV格式,并通过网络服务器发布。

基于开放网络标准和技术,网络地理视频应用开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整合Google Earth API和Google YouTube视频(图3):将视频数据上载到Google YouTube 网站,将视频地理描述文档存放在本地服务器,在HTML网页中通过JavaScript编程,调用Google Earth地图和Google YouTube视频;播放地理视频时,在地图上动态显示视频位置和语义信息。该方案的好处是利用网络公共资源,本地网络服务器中仅存放网页和地理视频描述。

图3 整合Google Earth和YouTube的地理视频

Fig 3 The combination of Google Earth and YouTube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Adobe系列软件产品。首先,采用Adobe FLV视频格式,建立FMS 服务器发布视频数据,使用KML标准描述地理位置;在Adobe Flex网络多媒体开发环境中,整合Adobe视频、Google Maps地图、ArcGIS地图和KML数据,通过ActionScript编程设计在Flash文档中实现地理视频数据查询、播放和地图跟踪(图4)。Flash具有图面质量高、交互操作简单、便于网络发布等特点。Flex应用开发环境还可以整合Google Maps和ArcGIS 地图服务,设计较为复杂的地理视频应用。

图4 Abode Flash地理视频应用

Fig 4 The GeoVideo in Adobe Flash

第三种方法为ArcGIS Server扩充地理视频功能。作者在ArcGIS Sever 9.3 .NET Web ADF框架中,采用Flash SWF视频,为ArcGIS Server扩充地理视频功能:发布地理视频图层、发布视频图层的线性参照地理服务、为地图工具框(Toolbar)扩充多媒体和地理视频操作工具、设计地理视频播放器,并支持地理视频播放器与地图页面之间数据通讯(图5)。在技术实现方面,主要使用C#或VB调用ArcGIS ADF框架中的Web控件、类和任务框架。在地图环境中,通过空间查询、属性查询或线性参照查询获得地理视频资源,然后调用地理视频播放器。播放器是一个独立的HTML网页,主要采用SWFObject控制视频,

通过XMLHTTP Request 方式或XMLDOM 解析器获得视频的地理描述和语义描述,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及时获取视频帧地理位置和语义信息,通过窗口通讯,实现地图跟踪。播放器可以是独立窗口,也可作为地图页面的IFrame 浮动窗口。该方案可充分利用ArcGIS 在地图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

图5 在ArcGIS Server 中扩充地理视频

Fig 5 The GeoVideo Extension in ArcGIS Server

作者还尝试了利用纯JavaScript 方式开发地理视频应用。随着Web 2.0开放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软件产品支持Web 服务JavaScript API ,为软件开发者提供轻量级的程序设计。在网页中,使用JavaScript 将Google Maps API 、ArcGIS JavaScript API 和SWFObject API 整合在一个HTML 页面中(图6)。Google 地图覆盖范围广、影像信息丰富,而ArcGIS 具有地图设计、地图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能弥补Google Maps 的不足。

图6 纯JavaScript 开发的地理视频应用

Fig 6 A GeoVideo application using JavaScript

5. 结论

地理视频是地理空间表达的新方式,扩展了常规的多媒体GIS 和超媒体地图,对于线性设施管理、地理教育、移动视频监控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作者讨论了地理视频的数据模型,尝试提出了地理视频数据的实体-关系图,以及在网络环境中该模型的实现方式。通过地理视频数据的采集、编辑、描述和网络发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络环境中地理视频的应用开发,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数据模型的可用性。也应当注意,地理视频的应用范围很广,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还需要在具体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Berry J K. Capture ‘Where’ and ‘When’ on Video-Based GIS[J].GEOWORLD,2000(9):26~27.

[2]Hwang T H, Choi K H,Joo I H,Lee J H.MPEG-7 metadata for video-based GIS applications[C].IGARSS '03

Proceedings,2003,6.

[3]Joo I H, Hwang T H and Choi K H. Generation of video metadata supporting video-GIS integration[C]. ICIP

'04 Proceedings, 2004,3.

[4]Klamma R, Spaniol M, Jarke M et al. A Hypermedia Afghan Sites and Monuments Database[C]. in

Stefanakis et al. Geographic Hypermedia: Concepts And Systems, Springer Verlag, 2006:189~210.

[5]Longley P, Goodchild M F, Maguire D J, et 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 (2nd

Edition)[M]. John Wiley and Sons, 2005.

[6]Navarrete T and Blat J. VideoGIS: Segmenting and indexing video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C]. 5th

AGILE Conference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 Palma de Mallorca, Spain.

[7]Stefanakis E&Peterson M P. Geographic Hypermedia[C]. in Stefanakis et al. Geographic Hypermedia:

Concepts And Systems, Springer Verlag, 2006: 1~22.

[8]Vaitis M & Tzagarakis M.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Cartographic Hypermedia Systems[C]. in

Stefanakis et al. Geographic Hypermedia: Concepts And Systems, Springer Verlag, 2006: 211~232.

[9]丰江帆,张宏,沙月进. 基于GPS与GIS的视频直播系统[J].计算机工程, 2007,33(14):230~232.

[10]孔云峰,李小建,乔家君等.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22(5):1~9.

[11]孔云峰.一个公路视频GIS的设计与实现[J].公路,2007(1):118~122.

[12]李德仁,胡庆武.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32(5):377~380.

[13]唐冰,周美玉. 基于视频图像的既有线路地理信息系统[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1, 10(11):31~33.

Research on the GeoVideo Dat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KONG Yun-feng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4)

2 China-Australia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for Geo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4 )

Abstract

The GeoVideo, combining the video data and the geospatial data, is a new approach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 world. It has potentials in GIS applications such as facility management, geographic education and mobile video monitoring. The concept of GeoVideo is explored and its data model is outlined, especially, the detailed ER model of the GeoVideo data is generali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 model in Web applications is also discusse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data model include the geographic description of video frames, the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video frames, metadata of video clips, the map layer of video tracks and its extension with linear referencing of frames. Consequently, the geospatial data and video data can be integrated by spatial referencing, linear referencing and semantic referencing, providing GeoVideo operations such as data query, index, play and map navigation. The data model is examined through the GeoVideo data collection, edition, description, web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prototypes show that the GeoVideo data model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Keywords: GeoVideo, data model, data integration

作者简介:孔云峰(1967~),男,汉族,河南新安县人,测绘学学士(1989)、硕士(1992),地理学博士(2000),现任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学科点基金和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兴趣包括:GIS分析、设计与管理,GIS应用研究。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参考教材:郭际元、周顺平、刘修国,空间数据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 毋河海、龚建雅编著,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结构与处理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贮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技巧的训练,为将来从事GIS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课程的基本内容 介绍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库的存贮和管理技术,包括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符号库、网络空间数据库、三维空间数据库、海量空间数据库以及时态空间数据库。 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掌握用文件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程序予以实现。 教学安排 (一)数据库与数据模型(4学时) 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四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二)地图数据模型总论(4学时) 理解地图数据的基本组成: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三)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地理实体的目标化,实体信息的数据化,实体间关系的逻辑实现。 (四)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栅格数据的组织与存贮,栅格数据的检索。 (五)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6学时) 掌握矢量符号库和栅格符号库,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符号的显示及编辑。 (六)三维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三维空间的目标分类,八叉树数据结构,四面体格网,三维边界表示法、 参数函数表示法。 (七)海量空间数据库(4学时) 理解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跨图幅地图漫游。 (八)时态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空间地物的时态性、时态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法。 (九)空间数据的关系化管理(4学时) 理解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访问模型,关系化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应用。 (十)网络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网络GIS主要改造模型,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形式,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网络GIS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课外多关注数据库发展的新知识;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部分最好结合演示)等。 五、成绩评定 该课成绩有平时20分和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形式闭卷。 六、其它说明 无 教学大纲撰写人: 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院长: 1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091、092班 实验人员名单及学号: 日期:2011/10/24 目录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1) 一、设计题目 (2) 二、实验目的 (2) 三、需求分析 (2) 四、功能分析和数据组织 (2) 五、数据库建设流程 (2) 5.1软硬件配置 (2) 5.2数据采集流程 (3) 六、数据库应用案例 (6) 6.1.查询 (6) 6.2 缓冲区分析 (9)

一、设计题目 成都市市区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构建 二、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和建立空间数据库,掌握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建设流程,学会利用所学GIS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需求分析 1. 利用计算机进行显示城市信息; 2. 借助现有城市专题图能否自己构建一个简单的基础城市地理数据库; 3. 在基础数据基础上,完成自动制图。 四、功能分析和数据组织 1.功能分析:该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成都市的基本道路信息、居民点分布信息以 及学校医院等政设服务性机构信息。 2.数据组织:居民点分布数据、道路数据、河流数据、现有公园分布数据、 市内现有基础服务设施分布数据,几类数据应该平行组织,以便 建立他们之间拓扑关系。 五、数据库建设流程 5.1软硬件配置 1.软件:专业软件ArcGIS9.3 系统软件windows 7

2.硬件:酷睿系列微机 5.2 数据采集流程 按照功能设计、数据组织,因此数据采集的流程为: 1)收集进行数字化的基础数据:成都市地图;若干具有精确地理位置的特征点; 本实验数据来源于空间数据库DATA\栅格专题图: 成都.bmp,成都市若干道路交叉口的地理坐标(WGS-84坐标系).txt。 其中,成都.bmp作为数字化底图,从它上面提取所需数据;而成都市若干道路交叉口的地理坐标(WGS-84坐标系)这个文件则是作为地理参照,以此为依据对底图进行几何校正。 2)地理参考:对所得地图进行地理参考; 利用pci对底图进行校正,采用输入已知坐标的方法,为底图加上地理坐标WGS-84。 3)数字化:对地图信息进行分层数字化; 分工合作对底图进行数字化:用画多边形、线、点得方法,针对不同特征的图形,采用不同方法,比如,河流道路呈线状,则采取画线的方式,而学校医院已有标识,则采用画点的方式将其提取出来。 4)坐标统一:对所得图层统一进行投影,采用高斯投影; 所得的几个图层均以经纬度的方式即地理坐标表示,由于这对于常人认识地图的方式有所不变,故要统一为它们加上投影信息Gauss_Kruger。 5)构建Geodatabase,并对图层经销属性域的编辑; A.在ArcCatalog中相应文件夹下建立文件空间数据库CITY,如图5.1;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

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A. 1,4,5,4,6,6,5,5,5,4,4,4 B.1,4,5,5,5,6,6,6,6,4,4,4 C.1,4,5,4,5,6,6,6,6,5,4,4 D.1,4,5,4,5,6,6,6,6,4,4,4 4. 使用游程编码对下述编码压缩后的结果为(B)WWWWWWWWWWWWBWWWWWWWWWWWWBBBWWWWWWW WWWWWWWWWWWWWWWWWBWWWWWWWWWWWWWW A.12W1B11W3B24W1B14W B.12W1B12W3B24W1B14W C.12W1B12W3B24W1B13W D.12W1B12W3B25W1B14W 5. 下列关于各种数据模型说法错误的是(A) A. Shapefile可以支持点,线,面等图形要素的存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矢量数据存储方式,既能够存储几何体的位置数据,又可在一个文件之中同时存储这些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关键技术 Ξ谢 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430070) [摘要] 地理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重要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对空间数据的组织有其特定的模式。本文总结并讨论了空间数据库建立中若干关键技术,如空间数据分析、图块结构设计、图层信息组织、物理设计、空间编码以及数据字典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 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对各种地图和空间地理分布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的一个综合性空间型信息系统。G IS中涉及的数据不同于常规管理信息中的数据,它是具有丰富地理特征的地理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信息量大、来源复杂、原始数据不规范,因此如何将这些地理数据规范化、数字化,建立完整的G IS地理数据库是G IS建立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在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地理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具有与一般事务类数据相同的特征。当前关系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适合组织与管理地理数据库中的属性数据,建立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不仅需要把各种地图图形、遥感影像数据存入计算机,为了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往往要根据一些特定的模式来分解地图要素,因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有其特定的模式。一个好的空间数据库应该是:(1)逻辑上和物理上的地理数据无缝组织;(2)数据存取效率高;(3)便于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维护;(4)数据库易于扩充。基于这一目标,下面本文着重探讨空间数据库建立中若干关键技术。 二、空间数据分析 要设计一个空间数据库,首先必须确认数据库的用户和用途,这是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空间数据分析是整个空间数据库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其它各步的基础。 1、用户调查 用户调查的目的是确定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有哪些,了解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要求,从而确定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功能。 2、确定研究区域的范围 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数据的地理范围,即区域边界;二是确定这一范围内的地理定位或控制点。 3、源数据的获取 为保证数据的实用性和正确性,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确认,严格检查其数学精度,如图廓的精度、图面表示的标准性以及地物间的逻辑一致性。另一方面,在建立空间数据 Ξ:1998727

GIS课件第3章 空间数据模型

第3章空间数据模型 为了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首先必需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化和抽象到计算机中进行表示、处理和分析。本章从空间认知的角度讲述了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建模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归纳为空间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层次。空间概念数据模型包括: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常用的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有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在讲述空间数据模型的同时,又介绍了空间实体和空间关系等相关概念。 3.1地理空间与空间抽象 3.1.1地理空间与空间实体 在地理学上,地理空间(Geographic Space)是指地球表面及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圈交互作用的区域,地球上最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就发生在该区域。在地理空间中存在着复杂的空间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如山脉、水系、土地类型、城市分布、资源分布、道路网系、环境变迁等。地理空间中的这些空间事物或地理现象就代表了现实世界;而地理信息系统即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的观察抽象、综合取舍,编码和简化,以数据形式存入计算机内进行操作处理,从而达到对现实世界规律进行再认识和分析决策的目的。地理空间实体就是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简称空间实体,它们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有关,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空间实体具有4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 1.空间位置特征 表示空间实体在一定的坐标系中的空间位置或几何定位,通常采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空间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等来表示。空间位置特征也称为几何特征,包括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分布状况等。 2.属性特征 属性特征也称为非空间特征或专题特征,是与空间实体相联系的、表征空间实体本身性质的数据或数量,如实体的类型语义定义、量值等。属性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属性包括名称、类型、特性等;定量属性包括数量、等级等。 3.时间特征 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空间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相对于时间来说,可能会存在空间位置和属性同时变化的情况,如旧城区改造中,房屋密集区拆迁新建商业中心;也存在空间位置和属性独立变化的情况,即实体的空间位置不变,但属性发生变化,如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属性不变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如河流的改道。 4.空间关系特征 在地理空间中,空间实体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互联系的特性就是空间关系。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关系(topological spatial relation)、顺

空间数据库设计实验指导

《空间数据库》课程 实验指导书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掌握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侧重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根据不同专题或主题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课程设计,建立专题的空间数据库。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强调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建立的标准化、规范化等。 1 实验内容 1)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运用ER模型及UML构建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了解空间数据设计的整个过程,依据步骤建立空间数据库结构,并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专题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城市道路交通空间数据库、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地籍管理空间数据库等。 2)数据采集与空间数据库建立:依据所选的专题,进行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同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及规范化,特别是设计分类编码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掌握空间数据采集、转换、处理、编辑、拓扑检查等技术方法,建立完整的专题数据库,提交相应数据成果。 2 实验软件平台的选择 Geodatabase以其强大和丰富的功能代表了空间数据库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该产品可以作为空间数据库实验教学软件平台。Geodatabase是用于管理和存储多种地理信息类型的集合,其采用两层结构,即数据存储层和应用层。数据存储层是将GIS数据存储为File、XML、DBMS等多种格式,而应用层则是维护数据的高级逻辑和行为,例如Feature Classes、Raster Dataset、Topology、Network、Address Locators等。 ArcSDE Geodatabase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可以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对空间地理数据加以管理和处理,提供必要的空间关系运算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等。允许ArcGIS在多种数据库平台上管理地理信息,这些平台包括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 IBM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传统的以文件形式管理、存储地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应用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arcsde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中,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arcsde 围绕空间数据的管理,前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纯文件模式、文件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模式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前两种方式都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存储,这样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太弱,综合查询效率不高,容易造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脱节;2.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不能统一管理,实质上是两套管理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混乱,数据一致性较难维护;3.由于空间数据不能统一在标准数据库里存放,造成空间数据不能在网上共享。而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还不够成熟,并且价格昂贵,目前在gis领域还不够通用。所以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脱离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来建设gis空间数据库。arcsde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同一些数据库厂商推出的在原有数据库模型上进行空间数据模型扩展的产品(如oracle spatial)不同,esri的arcsde

的定位则是空间数据的管理及应用,而非简单的数据库空间化。1.系统目标 建成一个多级比例尺(100万、25万、5万、1万)矢量、栅格以及航空影像、遥感影像(tm,spot)的c/s结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便于对空间数据有效的管理、分发和应用。 2.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在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的 基础上,结合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来完成。 2.1技术路线 空间数据库建设应放弃数据文件式的管理方式,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管理空间数据,arcsde作为sql server 2008和arc/info或其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接口, vb/vc/delphi/java/c#为前端应用开发工具。其中,空间数据通过arcsde存储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arcsde是基于c/s计算模型和关系数据管理模式的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可将空间数据加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去[1]。arcsde 融于rdmbs后,提供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接口。由于arcsde采用c/s体系结构,大量用户可同时针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arcsde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人员可将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应用工程中去,以完成前端的应用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圣才出品】

第6章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数据模型? 答:(1)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库的概念集合,包括精确描述数据、数据关系、数据语义及完整性约束条件等概念。根据GIS中存在的数据类型,空间数据模型也分为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三个主要类型。 (2)数据模型决定了GIS中的空间数据是如何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的,通过数据模型对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并在计算机中进行表达。 2.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和地理空间数据结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1)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和地理空间数据结构的区别 ①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是以概念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抽象,是一组由相关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实体集,包括几何数据模型和语义数据模型。 ②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强调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实现手段,即在计算机中的编码、存储和表现方法。 (2)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和地理空间数据结构的联系 ①地理空间数据结构为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提供了操作方法,并将操作映射到数据结构特定的代码上。地理空间数据结构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物理描述,因此也常被称为地理空间物理模型。 ②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是定义地理空间数据结构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结构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具体实现。

3.解释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存储模型的关系。 答:地理空间认知模型(概念模型)、地理空间数据模型(逻辑模型)和地理空间数据结构(物理模型)这三个模型构成了对地理实体、地理现象及其关系的描述体系,构成了从地理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数据世界)的三个表达层次,具体来说: (1)概念模型由地理认知理论和方法决定,通过地理学语言定义和描述,传递给逻辑模型; (2)逻辑模型由建模角度与数据库决定,通过计算机形式化语言定义和描述,传递给物理模型; (3)物理存储模型由数据库决定,通过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定义和描述。 这三个抽象表达的层次由上到下,由抽象到具体。 4.简述空间数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描述的内容。 答:(1)空间位置特征 空间位置特征是表示地理实体或现象在空间参照系中的位置特征,其绝对位置由空间坐标定义,相对位置由空间关系定义。 (2)空间属性特征 空间属性特征是对所对应的空间实体或现象的说明信息,它从定性角度和定量角度来描述和区分不同的地理实体或现象。 (3)时间特征,是描述地理实体或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5.要完整地描述地理空间数据,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针对三维空间建模与分析应用的重大需求,突破三维空间实体的高效建模、一体化数据管理、高性能空间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三维空间信息可视化分析组件,集成开发自主产权的三维GIS软件平台,并结合典型城市进行系统集成、综合测试与应用示范,占领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实现我国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为公正、公平、公开地选择项目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优势,集成全国三维空间建模分析与应用技术的优势力量开展本项目的工作,特此发布本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设计可扩展的真三维GIS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地上与地下目标统一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研究高效的三维空间索引、海量数据并行存储管理、高可用性的人机协同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多源数据建模、模型转换与模型简化工具、高性能的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组件、三维信息无缝集成可视化组件,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草案;集成开发真三维GIS软件平台,显著提高我国地理信息软件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选择在地上和地下三维城市建模方面已有良好基础的典型城市进行应用示范,并对真三维GIS软件进行综合测试,积极探索地上与地下、室内与室外真三维城市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式,提高我国三维城市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三维GIS软件系统总体框架与数据模型研究:建立可扩展的、高可用性的三维GIS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具有灵活扩展接口和二次开发平台的系统软件框架;发展地上下空间实体且顾及空间关系与语义关系的数据模型、符合地质体空间特性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设施的多模式表达模型、综合表达空间与专题语义的多层次三维建筑模型;提出和制定多源、多尺度三维空间信息的集成表示研究及其技术规范与标准。 (2)三维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研究:研究基于文件系统和典型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效三维实体数据存储结构;发展大规模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并行存储与管理、动态调度和应用缓存等关键技术;研究高效的三维空间索引和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 (3)三维空间分析组件研发:研发具有高性能通用三维空间分析组件,

第二节-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

第二节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 2.l GlS的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是以GlS的核心,也有人称它垦GIS的血液,因为Gl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因此设计和使用GlS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获取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并创建空间数据库。 GlS中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图上实体间的空间关系直观,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实测地形图还具有很高的精度。 (2) 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成多源海量数据,也是GlS的最有效的数据之一。 (3) 地形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其他实测的地形数据等。 (4)属性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解译信息等。 (5)元数据。来源于由各类纯数据通过调查、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有关数据的数据,例如数据来源、数据权属、数据产生的时间、数据精度、数据分辨率、源数据比例尺、数据转换方法等。 空间数据根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又具体分为七种类型(图2-3),它们各表示的具体内容如下: (1)类型数据。例如考古地点、道路线、土壤类型的分布等。 (2)面域数据。例如随机多边形的中心点,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单元等。 (3)网络数据。例如道路交点、街道、街区等。 (4)样本数据。例如气象站、航线、野外样方分布区等。 (5)曲面数据。例如高程点、等高线、等值区域等。 (6)文本数据。例如地名、河流名称、区域名称等。 (7)符号数据。例如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晕线)等。 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分为点、线、面三种不同的图形,并可以分别采用x、y 平面坐标,地理经纬度λ、ψ,或者格网法表示。 2.2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空间数据代表着现实世界地理实体或现象在信息世界中的映射,因此它反映的特征同样应该包括自然界地理实体向人类传递的基本信息。如图2-4所示,设该图为一幅交通图,它传递的基本信息包括: (1)三条呈不同分布状态的交通线。一条近乎直线,一条呈"S"形,另一条为环状,表示它们在地球表面上呈不同分布状态的交通线,称为定位信息。 (2)三条分别具有不同等级的交通线。近乎直线的为主干道,呈"S"形的为次干道,成环状的为支路,称为属性信息。 (3)三条互相具有关联关系的交通线。主干道与次干道在结点从处相联接,主干道的结点N1和N2相邻接,结点N2分别与三条路段C1、C2和C3相关联等等,称为拓扑信息。 在GlS中,上述基本信息通过空间数据表达,分别对应着定位特征数据、属性特征数据和拓扑特征数据。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地理实体或现象,还同时对应着时序或时间特征数据。一般地,空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 建设设计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森泉晨欣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围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研真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圣才出品】

第6章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一、选择题。 下列中______的空间数据结构不是栅格数据模型具有的优点。[2012年中山大学研] A.数据结构简单 B.提供有效的拓扑编码 C.叠加操作易实现 D.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 E.可以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答案】B 【解析】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点在于:数据存储量大、数据结构简单、易共享、易实现叠合分析、具有空间可变性、易于和遥感影像结合,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等。栅格数据模型的缺点在于:不易进行拓扑分析、数据输出精度差,费用低。 二、名词解释。 1.九交模型。[2012年北京大学研] 答:1991年,在基于拓扑关系思想的基础上,Egenhofer在点集关系中引入了对象的边界与内部以进一步描述对象间的空间关系,而后建立了描述两个集合对象的拓扑空间关系模型,即四交模型。1994年,在四交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两对象外部的相交关系来表达实体间更为复杂的空间关系即形成了9-交模型。

九交模型以代数拓扑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几何对象为基准,几何对象被称作元素,元素通过维数进行划分:0维元素即一个结点;1维元素即链,其两端点为两个结点;2维元素即面,由一系列互不相交的链构成,任何包含在n维元素中的元素被称为子部。 九交模型将地理空间中的每个元素都分为内部、边界和余三部分,这样任意两个n 维元素的空间关系可通过这三部分相互组合来详细描述,以此构成了拓扑关系描述的基本框架。 若有两个简单实体A与B,B(A)和B(B)表示A和B的边界,I(A)和I(B)表示A和B的内部,E(A)和E(B)表示A和B的外部,则利用九交模型可以得到矩阵: 2.空间索引。[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研] 答: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空间索引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它通过筛选作用,使得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被排除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代表性的空间索引数据结构包括BSP树、K-D-B树、R树、R+树和CELL树等。 3.Spatial Data.[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 答:Spatial Data即空间数据,是指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空间数据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