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镍,碳纤维,研究进展]简析碳纤维金属化镀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碳纤维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碳纤维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部件都使用 这种复合材料 ,那么 ,新 型客 机的飞行
速度 会提高 1 % 0 。 5 ~2 % 碳纤维在 中小型喷气客机 中的需求也将快速增
长。例如 ,三菱 重工利用碳 纤维 复合材料制作新 一
代支线 喷气 客机 M J 主机翼和尾部组件 ,该机型预 R 计在 2 1 年进入市场 。 03
O 前 言
碳纤维是一种兼具碳材料强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 加工性两大特征的化工新材料 , 它是 由有机纤维或低
分 子烃 气 体 原料 加热 至 1 0 ℃ 所 形 成 的纤 维状 碳 材 50
刺激碳纤维市场回暖, 因此对碳纤维 的需求总体仍处 上升趋势 。目前世界碳纤维产量达到 4 t 年 以上 , 万 / 随着碳纤维应用领 域的不断扩大 , 碳纤维 的市场需求 日趋增加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呈现 良好 发展态 势。 据相关部门预测 , 世界碳纤维 需求将 以每年大约 1% 3 的速度飞速增长, 纤维 的全球需求量 2 1 年将 碳 08
扩 大 产 能 , 解 了碳 纤 维 紧 缺 的 供 应情 况 。 0 8 下 缓 20 年
我 国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始于 2 世纪 6 年代 , 0 O 0 8 年代开始研究高强型碳纤维 。 多年来进展缓慢, 但也 取得 了一定成绩, 进入 2 世纪 以来发展较快 , 1 安徽华
皖碳 纤 维 公 司 率 先 引进 了 5 0 / 原 丝 、2 0 /年 0t 年 0t
纤维 4 0 /年 。 7t
波音 公 司 即将 推 出新 一代 高速 宽体 客机 一 一 “ 音速巡洋舰 ” ,约 6 %的结构部件 都采用 强化碳纤 0
维塑料复合材 料 ,其 中包括 机翼 ,这种材 料 比铝更
2 碳纤维 的应用进展

化学镀镍及其原理.doc

化学镀镍及其原理.doc

化学镀镍及其原理目录:1化学镀2化学镀镍3化学镀镍的化学反应4化学镀镍的热动力学5化学镀镍的关键技术6化学镀镍中应注意的问题7化学镀镍的应用一化学镀概括:化学镀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其工艺简便、节能、环保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化学镀使用范围很广,镀金层均匀、装饰性好。

在防护性能方面,能提高产品的耐蚀性和使用寿命;在功能性方面,能提高加工件的耐磨导电性、润滑性能等特殊功能,因而成为全世界表面处理技术的一个发展。

详解:化学镀[1](Electroless plating)也称无电解镀或者自催化镀(Auto-catalytic plating),是在无外加电流的情况下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到零件表面的 1 种镀覆方法。

化学镀技术是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可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的沉积过程。

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技术具有镀层均匀、针孔小、不需直流电源设备、能在非导体上沉积和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等特点。

另外,由于化学镀技术废液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成本较低,在许多领域已逐步取代电镀,成为一种环保型的表面处理工艺。

目前,化学镀技术已在电子、阀门制造、机械、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原理化学浸镀(简称化学镀)技术的原理是:化学镀是一种不需要通电,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利用强还原剂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而沉积在各种材料表面形成致密镀层的方法。

化学镀常用溶液:化学镀银、镀镍、镀铜、镀钴、镀镍磷液、镀镍磷硼液等。

目前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的自催化沉积反应,已经提出的理论有“原子氢态理论”、“氢化物理论”和“电化学理论”等。

在这几种理论中,得到广泛承认的是“原子氢态理论”。

二化学镀镍概念: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

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

电镀镍是在由镍盐(称主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镀件,通以直流电,在阴极(镀件)上沉积上一层均匀、致密的镍镀层。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工艺研究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工艺研究

原 液 配 方 : 亚 磷 酸 钠 1gL 。 次 5 ・一
14 化 学 镀 工 艺 配 方 的优 化 .
为 了研 究 化 学 镀 N — oF . i — eP合 金 各 因 素 的 C
表 3 4 0 C 失 重 率 与 灼 烧 时 间 的 关 系 0。
交 叉 影 响 。 定 最 佳 镀 覆 条 件 , 过 参 考 相 关 化 确 通
L 4 ) 交 表 , 取 的 实 验 因 素 和 水 平 见 表 1 考 , 正 ( 选 ,
察 指 标 为 碳 纤 维 的 增 重 率 , 层 外 观 及 镀 液 的稳 镀
定性 。
表 1 化 学 镀 NiCo e P合 金 正 交 试 验 因 素 和水 平选 取 — —F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当 灼 烧 温 度 低 于 4 0C , 0  ̄时
荡 3 5 n. 温 。 ~ mi 室
维 灼 烧 后 的失 重 率 情 况 , 最 佳 去 胶 条 件 为 :0 。 得 40 C, 烧 3 ri 。实 验 结果 见 表 2 表 3 灼 0 n a , 。
表2 失 重率 与 灼 烧 温 度 的 关 系
其 反应 原 理 为 :
p 2 S 2- S 4 d + n + - n+ d + - , +P
反 应 生 成 物 S ( H) 1 S O : 合 , n O C 与 n( H) 结 生
成 凝 胶 状 物 S OH) 1 着 于 碳 纤 维 表 面 。 n( , 附 C
及 电 化 学 腐 蚀 现象 , 此 在 施 镀 前 必 须 采 用 适 宜 因
收 稿 日期 : 0 10 .6 2 1-61
1 3 4 敏 化 ..
1 买 验

碳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碳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2) 正交试验中的效应计算 采用小二乘法分析,可得出相应的效应 值,其公式分别为: Ai’=Ai均-x均; Bj’=Bj均- x均; Ck’=Ck均- x均; Dj’=Dj均- x均; 由上面公式可得: A的效应估计值为: A1’=30/3-13.31=-3.31; A2’=43.25/3-13.31=1.11;
序号
1 2 3
A
1 1 1
B
1 2 3
C
1 2 3
D
1 2 3
镀速v (μm/h)
7 13.25 9.75
4
5
v
2
2 2
1
2 3
2
3 1
3
1 2
18.25
13.75 11.25
6
7
8 9
3
3 3
1
2 3
3
1 2
2
3 1 T=119.75
13.25
17.5 15.75
K1
K2 K3
30
43.25 46.5
在已确定化学镀镍主配方的基础上,为 了进一步提高化学镀液的稳定性,改善镀 层性能以及提高镀速,将十二烷基磺酸钠、 苹果酸、丁二酸、硫酸镉作为正交试验的 四个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即L9 (34),各因素和水平设计见下页表。正交 试验主要 评价依据为碳钢在镀镍过程中的反应速 度来进行具体评价.
五、 结 论
最优化学镀镍液配方为:硫酸镉 0.02g/L、十二烷基磺酸钠0.05g/L、苹果 酸10g/L、丁二酸15g/L、硫酸镍33g/L、 复合稳定剂20g/L、次亚磷酸钠30g/L、 复合络合剂26g/L。 通过效应分析算出理论镀速为 28.81μm/h,经试验验证实际镀速为 27.5μm/h,两者基本一致。

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探析

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探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探析杜卫超摘要:镁属于现阶段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之一,在电子工业、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相关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前景。

由于其耐腐蚀性较弱,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通过化学镀镍技术,能够有效加强镁合金表面耐腐蚀性,但因为镁存在高化学与电化学活性,其在化学镀镍的过程中极易腐蚀,进而对化学镀层性能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当前镁合金化学镀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镁合金;化学镀镍技术;镀层性能镁合金而言,是一种典型的轻金属材料,且具有环保功能,在材料学科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较高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金属镁,密度小、强度高、加工容易,但其铸造性较差,并存在耐腐蚀性与耐磨性弱以及易燃等不足。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纯镁机械结构性能不强,结合实际需求,需合理运用镁低密度的特点,提高工业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阻燃性等。

所以,对于镁合金而言,其性能特征多样化。

镁合金拥有许多优点,如密度是铝的三分之二,是铁的四分之一。

同时,该材料还具有强大的导热、导电功能,且尺寸稳定、电磁屏蔽性与减震性较强,并且还能够进行加工与再循环。

综上,镁合金优势多样,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对象,相关研究人员应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外壳、轻装车辆的完美代替品。

1 镁合金化学镀镍技术的应用背景分析对于镁合金化学镀镍技术而言,其运用广泛,市场前景特别广。

例如,航空领域中可随处见到镁合金的身影,如通信卫星的基板、顶部收集器、行波管发射器,拥有耐腐蚀性强与钎焊性良好等特点,同时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其化学镀镍层也不会出现降解的现象。

所以镁合金外壳也成为了航天飞机电子线路卡(航天飞机的电子线路卡(Electronic Circuit Card,简称 ECC))的首选,镀金处理前,底层设定为化学镀层。

在机械工业领域中,有的部件选择控制镁合金质量的方法,对能源消耗进行有效地控制。

碳纤维电镀镍的研究

碳纤维电镀镍的研究

碳纤维电镀镍的研究
张丽芳;佟富强
【期刊名称】《材料工程》
【年(卷),期】1994(000)007
【摘要】介绍了碳纤维电镀镍的工艺方法,重点研究了镀前预处理,阴极电流密度,施镀时间等因素对镀层结构和表观形貌的影响,为此工艺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碳纤维的上铜-镍镀层也进行了研究。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张丽芳;佟富强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53.12
【相关文献】
1.碳纤维表面连续电镀镍的研究 [J], 万里鹰;尧章福
2.电镀镍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J], 韩变华;罗天骄;梁春林;姚广春;刘宜汉
3.电镀镍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J], 韩变华;罗天骄;梁春林;姚广春;刘宜汉
4.碳纤维表面超声振荡辅助电镀镍涂层工艺及其参数的影响规律 [J], 吕钊钊; 沙建军; 祖宇飞; 林冠璋; 代吉祥; 鲜玉强; 张伟; 崔鼎; 严从林
5.搭建长三角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共享服务平台,助力打造碳纤维产业生态圈——走进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纤维表面镍镀层的XPS分析

碳纤维表面镍镀层的XPS分析

碳纤维表面镍镀层的XPS分析华中胜;姚广春;马佳;张志刚;梁李斯【摘要】Nickel coated carbon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plating method.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 chemical states of various elements and their variation with the depth of th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ickel on the surface of the layers is oxidized into NiO. The intermediate layers are composed of pure nickel, meanwhile absorbing a spot of O2.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oatings and carbon fibers, the nickel-carbon-oxygen bonds form, which provides the powerful binding force between nickel layers and carbon fibers. Based on the XPS analysis of the nickel layers,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nickel on carbon fibers was discussed.%采用电镀法制备镀镍碳纤维,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研究涂层化学成分、元素化学状态及其随镀层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镀层表面的镍被氧化成NiO;中间镀层由单质镍组成,同时吸附少量O2;在镀层与碳纤维的界面处形成Ni-C-O键,此化学键为镀层与纤维之间提供了强大的界面结合力.基于对镀层的XPS分析,探讨镍在纤维表面的沉积过程.【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1(021)001【总页数】6页(P165-170)【关键词】碳纤维;镍镀层;XPS分析;结合能【作者】华中胜;姚广春;马佳;张志刚;梁李斯【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碳纤维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疲劳、耐腐蚀和耐烧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1−4]。

碳纤维的性能、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

碳纤维的性能、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3 2 卷第 7 期
2 0 1 5 年7 月
印 染 助 剂
TEXTI LE AUXI Ll ARI ES
Vo I . 3 2 NO. 7
J u 1 . 2 0l 5
碳纤维的性 雒 、 发展及应用研 穷递展
陈 显明
( 西京学院 ,陕西西安 7 1 0 1 2 3 )
摘 要 : 综述 了碳纤维 的性能、 发展过程和应用领域 . 介绍了碳纤维 的分类、 性能特征 以及国内外发展概 括, 分析了碳纤维 的
i n c l u di n g a e r o s p a c e f i e l d , s p o r t s . i n d u s t r i a 1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e n e r g y a n d me d i c a l h e a l t h f i el d s we r e di s c u s s e d.
现状、 不足及发展趋势. 详述了碳纤维在航空航天 、 体 育、 工业 、 建筑 、 能源 、 医疗 卫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 关 键词 : 碳纤维;性能;发展 ;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T Q 3 4 T . 7 4 ;T S 1 0 2 .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4 — 0 4 3 9 ( 2 0 1 5 ) 0 7 — 0 0 0 1 — 0 4
Ke y wo r d s :c a r b o n f i b e r s ;p r o p e r t y ;d e v e l o p m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 、 高模 量 、 耐高温 、 优 异 的 电 性 能 和较 小 的体 积质 量 等特性 , 既具 有 碳材 料 的 固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碳纤维金属化镀镍的研究进展 引言 碳纤维(Carbon fiber)是由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或粘胶纤维等经氧化、炭化等过程制得的含碳量在90%以上的纤维。碳纤维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由于这些优良的性能,使碳纤维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使用性能是非常理想的,在航空航天、生物材料、民用军用和工业领域都有许多应用,但是碳纤维与某些金属的润湿性不好,容易发生固溶反应,化学相容性不好等缺点,使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为了得到性能良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

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金属为基体制备的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比金属材料更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也具有比陶瓷更高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而这类复合材料的基体一般为镁、铝、镍、钛以及它们的合金。目前,碳纤维增强镁、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可以作为隐形材料用在军用飞机的骨架和蒙皮上, 作为耐高温材料用在航天飞机的鼻锥和机翼前沿等高温部件。除此自外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在小型大容量电容器、磁性薄膜、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膜以及制造各种功能性元器件等方面都具有较广泛的用途。

1 碳纤维金属化镀镍的意义 碳纤维金属化镀镍可以活化碳纤维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小碳纤维与金属溶液的接触角。在制作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时,金属基体可以直接与镀层接触而不是碳纤维,这能使基体金属能够很好的润湿碳纤维表面,镀镍层作为阻挡层也能有效地防止基体与碳纤维在复合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固溶反应,化学反应造成碳纤维强度损伤和在界面生成脆性相。镀层也可以使基体与纤维有效地结合,有效地传递载荷。

1.1 提高碳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 碳纤维与金属镁的物理相容性和化学相容性不好,在制作复合材料时碳纤维与熔融的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脆性相和发生碳化、固溶反应。这些反应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如果在碳纤维表面镀一层金属镍,可以使复合材料界面由金属与非金属的接触转变为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接触,可以很好地改善界面结合。

界面问题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像碳纤维和镁、铝这样的活泼金属的复合,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最关键的问题是,当铝液渗入碳纤维时,只有当铝液的温度达到1000℃以上时,才能润湿碳纤维。但是在这样的温度下,碳纤维会与基体铝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脆性相Al4C3化合物,损伤了纤维的性能,而使复合材料性能降低。一般可以用电镀或化学镀在碳纤维表面镀一层镍层来解决这一问题,镍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和基体的润湿性和阻止碳纤维和铝在高温下的反应。 1.2 提高材料耐高温性能 镀镍后,纤维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小同时,镍镀层对纤维有保护作用,即随着氧化的进行,表面的镍被氧化,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进而减小了氧的扩散,减缓了CF 被氧化的速率。这些因素都改善了其高温抗氧化性。

M. Sanchez等研究化学镀镍碳纤维的氧化机理,镀镍碳纤维开始氧化失重在750℃,比没有镀层的碳纤维高出150℃左右,且氧化完全留下的Ni-P 管有非常大的强度和两层结构。外层由NiO 组成,内层由NiO,Ni2P,Ni3(PO4)2组成。由于镀镍层的保护作用,镀镍碳纤维氧化得到的气体是CO,而没有镀层的碳纤维氧化产物是CO2。

Hua等研究镀镍碳纤维耐高温性能由于碳纤维轴向热膨胀系数比镍低得多,温度改变时会导致纤维和镀层的热失配,涂层产生裂纹和剥落。导致纤维的高温氧化失效,在1300℃时,镀镍碳纤维任保持初始质量的85%,说明镀镍碳纤维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1.3 提高材料强度 当碳纤维表面镀覆金属镍时,碳纤维表面形成的连续镍膜可以提高碳纤维的强度。碳纤维表面有一些裂纹、空隙等缺陷,细小的纳米镍颗粒可以填充到这些缺陷里面,起到机械抛锚作用,使镀层与基体能够紧密的结合,碳纤维表面也得到有些的修复,当受力拉伸时,可以降低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纤维断裂的可能,这在力学性能上表现为碳纤维断裂强度获得提高。

陈建山等用涂层法制备镍纤维。金属镍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了有一定厚度(涂层厚度约200nm),以蜂窝状形式存在,结构排列致密完整、成分单一薄膜, 并且薄膜的存在使基体碳纤维表面光滑, 有效地将原T300 纤维表面的沟痕修复完整,减少了由于表面沟槽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使涂覆后的碳纤维抗拉强度升高。分析表明,连续涂层型镍纤维单丝强度比国产T300 型碳纤维提高10.7%。

1.4 提高导电率 由于金属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碳纤维表面金属化镀镍后会大大提高碳纤维的导电性能。炭纤维用作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填料时,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电阻率较高和它的脆性所导致的加工过程中的破碎,使复合材料电阻率增大,从而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对炭纤维的表面改性是十分必要的。

1.5 提高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 电磁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电磁污染危害着电子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也对人类和生态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电磁屏蔽材料可以保护电子线路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也能防止内部的电磁干扰波向外部发射。防止高频电磁场的影响是电磁屏蔽材料的主要作用。电磁屏蔽材料一般采用电阻比较低的导体材料,电磁波在屏蔽材料表面发生反射和在材料内部多次反射和吸收起到电磁屏蔽作用,电磁屏蔽材料可以防止电磁波透过材料向另一侧空间传播。决定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因素是其自身的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好,它的电磁屏蔽性能一般也好。

当碳纤维的占复合材料体积分数达到20%~30%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可以下降到10cm。但是碳纤维的导电性能不能满足制造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的性能。而碳纤维镀上镍会得到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它的体积电阻率降到10-4cm,是最好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填充物。目前电磁屏蔽效能好的碳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价格非常高昂,这会极大的提高国内电子产品的成本。国内电磁屏蔽材料的效能一般在50~60dB 以下,难以屏蔽高频区的电磁波污染。因此,开发性能好、工艺简单、价格适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迫在眉睫。

2 碳纤维表面预处理 上浆剂是为了保护碳纤维在卷绕、织造等操作工艺不遭到破坏,合适的选择上浆剂不仅可以保证碳纤维丝束的完整性也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但是出于对商业利益的保护,各个碳纤维生产厂商都对自己的上浆剂配方极为保密, 这不利于碳纤维的广泛使用,这些上浆剂很难被完全清理干净,对碳纤维的后续处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碳纤维是由数千根直径为几微米的单根纤维被上浆剂粘结在一起的纤维素,纤维束中含有胶膜和一些残余的油脂污染物,如果去胶不好,就会导致镀层附着力差,容易剥落,镀层表面粗糙发暗。碳纤维表面的去胶方法可以采用灼烧法, 灼烧时间过短或灼烧温度过低,表面胶膜不能完全去除;灼烧时间过长或灼烧温度过高,使碳纤维易被氧化且质量损失,从而影响镀层的质量和碳纤维的强度。

碳纤维表面是乱层石墨状结构,表面是疏水的,其它物质和碳纤维复合时难以润湿碳纤维,因此在使用碳纤维时应该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碳纤维表面有大量的不饱和的基团。通过热的浓硝酸长时间处理碳纤维,可以把不饱和的基团氧化成主要以羧基为主的饱和基团。研究表明碳纤维的质量会随着硝酸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硝酸处理30min 后增重率趋于稳定,达到最大值。此时碳纤维表面的不饱和基团基本上被氧化完全。

化学镀镍工艺的关键在于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让碳纤维表面生成具有显著催化活性的金属粒子,这样金属镍才能沉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镀层。如果碳纤维微观表面凹凸不平,会影响各处的沉积速度,容易造成镀层厚度不均匀,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好,甚至会导致镀层脱落的结果。

由于碳纤维表面能比较低,对基体材料的润湿性差,碳纤维和液态基体金属的接触角比较大,表面呈现出憎液性。所以碳纤维需要经过表面处理来改善它的表面能。研究表明经过表面处理的碳纤维的等温吸附水量为未经过处理的三倍左右。

阳极氧化是对碳纤维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随着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大,碳纤维表面会变得粗糙。这是由于随着电流密度变大,阳极氧化对碳纤维表面刻蚀效果增强,碳纤维表面缺陷向内部发展。实验表明,阳极氧化可以改善碳纤维表面的活性,提高了碳纤维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

孙跃等在400℃对碳纤维进行烧结去胶,并研究了其时间失重规律,确定了最佳烧结时间为20min。实验采用的粗化液的化学组成为200g/L 过硫酸铵和100mL/L 的硫酸(d=1.84g/cm3),实验比较了不同粗化时间对碳纤维表面亲水官能团的数量及镀镍碳纤维涂层结合力的影响。结论为粗化时间长,碳纤维表面亲水官能团数目多,镀层也更加致密。Fan等研究经过硝酸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有许多侵蚀点,这可以增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活性官能团的数目。而这些侵蚀点和官能团很容易抛锚Sn2+,可以把Pd2+还原成金属Pd,从而提供化学镀镍的活性点。

3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方法 目前碳纤维表面金属化镀镍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这两大类:物理方法有金属粉末喷涂、金属涂敷、离子镀膜法、溅射法、PVD 等;化学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沉积、化学镀、CVD。碳纤维表面涂层材料种类也比较多,一般有金属涂层(Ni、Cu、Co、Fe、Ag 等)与非金属涂层(SiC、ZrC、B、Si、Si02)。

3.1 化学镀 化学镀镍是碳纤维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 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流,而是利用还原剂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在呈催化活性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的一种表面技术。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相比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化学镀得到的镀层一般是非晶态的合金镀层,镀层的耐蚀性能比较优越,镀层也具有高耐磨性和高硬度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化学镀具有良好的均镀能力,镀层厚度均匀且镀层厚度可控。镍层可以在导体、半导体及非导体上均可沉积,且无需外加电流,工艺比较简单,所得的Ni-P 合金镀层孔隙少、致密、表面光洁。

化学镀镍作为镀层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磨擦性能,且工艺较为成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表面处理技术。自1946 年Brenner 和Riddell 发明了化学镀以来,由于其具有厚度均匀,孔隙率低,能在非金属上沉积以及较好的深镀和均镀能力等特点。该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化学镀镍前需要进行敏化-活化的二步法表面前处理。敏化处理是让碳纤维表面吸附一层还原性比较好的物质,在进行的后续的活化处理时可以把活化剂还原成带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沉积在碳纤维表面,成为以后的化学镀工序的催化剂。金属镍本身作为化学镀镍优良的催化剂,当碳纤维表面沉积镍时,化学镀镍反应可以继续进行,镀层厚度也会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