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课程设计实例 轴承座

工艺课程设计实例 轴承座
工艺课程设计实例 轴承座

**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

林冲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制定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二、设计数据:年产量: 2000件

车间工作制度: 2 班制生产

三、设计工作内容

(一)生产特征及设计对象的分析

(二)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选择毛坯件并确定其总余量

2.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计算和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工序卡片

(1)绘制机械加工工序简图

(2)选择设备

(3)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4)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三)零件的加工制造

四、设计的组成

注:文件名组成为:班级学号姓名零件名

课程设计作业组成一. 利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

图 1 轴承座零件图

二.零件——毛坯综合图

图 3 零件——毛坯综合图

三.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A4图纸、横放)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四、轴承座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制定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2000件)

第一节 零件分析

轴承座零件的用途

轴承座零件结构如图1所示。轴承座用于定位与支承转动轴,该零件上的主要表面是Φ30m m 孔和平面C 。Φ30m m 孔用于安装轴承,以支承轴的转动。Φ30m m 孔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所装配轴的转动精度,孔的加工精度是轴承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

平面C 和两个距离尺寸为42m m 的侧立面是轴承座的装配基准面,装配时用于轴承座在机器中的定位。这几个平面影响轴承座的装配精度,轴承座通常需要成对使用,一对轴承座的装配精度影响轴的回转精度,以及轴的位置精度(由尺寸15±决定)等。

轴承座图样的技术要求

根据图1,轴承座加工表面精度分析如下:

1.平面C 是孔φ30H 7的设计基准,也是轴承座在机器中的装配基准。加工中必须保证C 平面的平面度要求和位置要求。

2.轴座的工作面是孔φ30H 7m m ,该孔是主要加工表面,也是确定尺寸为42的两个平面位置的设计基准。该孔的定位尺寸是15±。

3. 轴承座上2×φ13和φ9孔是装配轴承座的螺钉用孔。2×φ9是安装销钉用孔。φ6是润滑油用孔。

确定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和关键技术要求

上述孔φ30H 7表面为零件上的工作表面,是零件的主要表面。平面C 和尺寸为42的两个平面是孔的定位基准面。孔φ30H 7形状和位置是零件加工中的关键技术要求。

上述小孔为次要表面。

第二节 确定生产类型

计算生产纲领

计算公式:)1(0

000β

α++=Qn N (见《简明手册》P 2)

。 式中 N ——零件的生产纲领

Q ——机器的年产量(2000)

N ——每台机器中该零件的数量(2)

α%——备品百分率(2)

β%——废品百分率(2)

轴承座的生产纲领:N=2000×2×(1+2%+2%)=4160(件)

确定生产类型

轴承座属于轻型零件;轴承座的生产纲领4160件,查阅表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见《简明手册》P2)。确定轴承座加工属于中批生产。应该按中批生产的工艺特征安排该工件的毛坯,以及工艺方法与工艺装备。

第三节选择毛坯

确定毛坯类型。

此轴承座形状复杂,其材料为铸铁(H T200),因此选用铸造毛坯。

3.2规定毛坯精度等级。

按照中批生产的特征安排毛坯的制造方法,选择金属模、机器造型。(见《简明手册》表)

确定毛坯余量、铸件尺寸及其公差数值

1.确定毛坯余量(查表法)

首先根据生产类型,确定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即毛坯余量)等级;然后根据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查出铸件机械加工余量(毛坯余量)数值。

①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即毛坯余量)等级M A

查表(见《简明手册》P41)。根据轴承座铸造方法和材料——金属型、灰铸铁,毛坯的尺寸公差等级C T选为8级,则毛坯机械加工余量(毛坯余量)等级M A为:F级。

②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即毛坯余量)数值

查表(见《简明手册》P39)。根据所确定的轴承座铸件尺寸公差等级(8级),和机械加工余量等级M A(F级),确定毛坯余量。

m m的孔,在毛坯上预铸该孔。

零件图上Φ30+

毛坯上不预铸小于Φ30m m的孔(小孔均铸为实体)。

2.毛坯铸件尺寸公差

①铸件尺寸公差(即毛坯尺寸的公差)等级C T

查表(见《简明手册》P38)。根据轴承座铸造方法和材料——金属型、灰铸铁,查得C T为7~9级,由此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等级C T为9级。

②铸件尺寸公差(即毛坯尺寸的公差)数值

查表(见《简明手册》P38)。根据轴承座铸件尺寸公差等级(8级),和铸

件基本尺寸,确定毛坯公差。

毛坯的余量、铸件尺寸及公差选择如表5-1所示。

表5-1毛坯的余量、尺寸及公差(m m)

注:毛坯的其他尺寸与零件图相同

.给出毛坯技术要求

在综合图上标注毛坯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的内容通常有:

·毛坯的精度等级。

·毛坯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毛坯表面的质量要求(是否允许气孔、夹沙、缩孔等)。

·铸、锻模拔模斜度,圆角半径。

其他等

毛坯形状

手工绘制零件——毛坯综合图,如图3所示。

第四节工艺路线拟定

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首先根据零件图样,确认零件上的需要机械加工表面(即图样上标有

号的表面),然后选择这些表面的加工方法。表面加工方法主要取决于零件表面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加工精度和表明粗糙度要求等)。同时还要考虑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生产类型和现有生产条件等。参考资料见《简明手册》节。轴承座上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M平面加工:铣(见《简明手册》表

C平面加工方法:铣→磨(见《简明手册》表。

加工方法:粗(车)镗→半精镗(车)→精镗(车)。轴承座是轻型孔Φ30+

工件,宜选用车床车孔。(见《简明手册》表。

带台阶面的Φ9小孔:钻孔→锪孔(见《简明手册》表。

尺寸2×1的槽:用锯片铣刀铣。

定位基准选择

定位基准选择的思路是:首先考虑选择以哪一组表面为精基准定位,能确保工件的位置精度。然后考虑选择以哪一组表面为粗基准定位,加工出精基准表面。

1.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影响加工工件的位置精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即采用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影响,确保工件装夹的定位精度。

孔,从表面看,底面M面和C面(如图4-1所轴承座零件重要表面是Φ30+

孔的设计基准是C面,如果用M定示)都可作为加工孔的定位基准,由于Φ30+

位的方案,定位误差中有基准不重合误差,而C面定位符合基准重合原则,没

有基准不重合误差,所以选择C面和侧面为精基准。加工Φ30+

图5-1基准选择示意图

2.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选择主要影响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相互位置原则)和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余量分配原则)。

精基准面(C面)加工质量要求较高,为了使加工C面时有可靠、稳定的精基准定位,所以第一道工序加工M面,然后再以精基准M面定位,加工C面。

加工M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依据相互位置原则,选用不加工表面R22圆弧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就加工后Φ30+

孔与不加工的R22弧面同轴。

方案二:依据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原则,可选择Φ25毛坯孔为粗基准,以

孔)加工余量均匀。由于Φ25与R22是同一毛坯,两表面保证重要表面(Φ30+

孔没加工前基本同轴,所以选择Φ25为粗基准,也可以同时保证加工后的Φ30+

与R22圆弧同轴。

综上所述,粗基准选Φ25孔(4个自由度)、和C面(一个自由度)。

拟定工艺路线

根据选定的加工方法和定位基准,将各个加工面整合,初步拟定两种加工顺序方案,分别如表5-2和表5-3所示。

表5-2轴承座工艺路线方案1

对上述两方案分析如下:

1.轴承座加工的工艺方案1

孔,然后加工平面。在第10工序中粗基准采用R22方案1采用先加工Φ30+

弧面和一个端面,可以确保Φ30+0孔与R22同轴,使孔壁后均匀。但是此方案

孔轴线易产生歪斜。优点是采用夹具装夹,要求毛坯精度高,否则所加工的Φ30+

可实现高效率生产,避免方案2中的划线工序。

在第20工序中采用Φ30+0孔为精基准定位,符合基准重合原则。由于以孔为基准面,对应的定位元件是轴,铣削平面的切削力大,而轴的刚度低,定位表面是圆弧面,所以定位不稳定、不可靠。相应的夹具结构复杂。

本方案虽有缺点,由于轴承座属于轻型零件,在夹具结构和使用上采取措施,解决相关工艺问题,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所以在大量生产中采用本方案是可行的。

2.轴承座加工的工艺方案2

。此方案遵循了“先方案2中先加工平面,然后以平面定位加工主要孔Φ30+

面后孔”的原则。由于粗基准采用Φ25毛坯面和一个端面,可以确保Φ30+0孔余量均匀,同时也可以保证Φ30+0孔与R22同轴,使孔壁厚均匀。与方案1不同的是方案2采用划线体现粗基准,要求毛坯精度相对较低,避免使用专用夹具,但是增加划线工序,生产率比方案1有所降低。

,精基准的选择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即以设计基准第40工序为精加工Φ30+

表C平面为定位基准。同时,用平面定位加工孔,定位准确、可靠。并对Φ30+

面的加工采用了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安排了两道工序完成孔的加工,能够保证加工精度。

两个工艺方案,都采用了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的原则,即先加

工主要孔Φ30+

,后加工其他小孔。

综上,轴承座属于中批生产,方案2优于方案1,所以采用方案2的工艺方案。

第五节工序设计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Φ30+

孔的加工

查《简明手册》中表。该表给出按照7级、8级精度加工预先铸出的孔的工序尺寸。孔加工顺序:粗车→半精车→精车

Φ30+

孔加工余量如下表5-4所示。

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表5-4 Φ30+

2.平面的加工

平面M:铣1次,余量(工序余量等于毛坯余量)

两端面:铣1次,余量

平面C:铣→磨。磨削余量;……(见表)。

铣削余量()

两侧面:铣→磨。磨削余量;……(见表)。

铣削余量()

表5-5M、侧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15。立铣加工M 、两端面。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立式铣床X 52K ……(见表) 夹具:平口虎钳

刀具:Φ80镶齿套式面铣刀,Z =10……(见表) 量具: 游标高度卡尺.……(见表 2.确定切削用量

①背吃刀量p a 。铣削1次,p a 等于铣余量,p a = ②切削速度V c 。V c =15m /m i n ……(见附表1,取小值)

80

1.31510001000??=?

=D v n c π=60(r /m i n ) 针对立式铣床X 52K ,取n =60r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③进给速度f v 。

初步选定每齿进给量Z f =(m m /Z )……(见附表2,取小值) 计算进给速度n Z f v Z f ??==×10×60=(m m /m i n )

针对X 52K ,实际选取值f v =60(m m /m i n ) ……(见表,取相近值) 每齿进给量实际使用值60

1060

?=

?=n

Z v f f Z =(m m /Z )

④验算机床功率: 铣削深度p a = 铣削宽度W =42m m

去除工件材料常数C =22……(见附表10) 刀具功率P

22

60

425.2??=

??=

C

v w a p f

p =286(W )=(k w )

所需机床功率N =P /η==(k w )

立式铣床X 52K 主电机功率:。……(见表) 所需机床功率N <铣床X 52K 主电机功率 验算结果:铣床X 52K 功率足够。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MZ

j f l l l T 2

1++=

……(见表)

式中 j T ——基本时间

l ——切削加工长度 1l ——刀具切入长度 2l ——刀具切出长度

MZ f ——水平进给速度(m m /m i n )

1l =-

)(00C d C -+(1~3) (m m )

0C =~d

计算过程: 铣M 面:

0C =×80=4(m m )

1l =×80-)480(4-?+2=(m m )

MZ j f l l l T 21++=

=60

2

5.2482++=(m i n ) 铣两端面:j T 计算与铣M 面相同,j T =2×=(m i n )

工序15的工序基本时间:+=(m i n )

工序20。粗车、半精车Φ30孔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卧式车床C A 6140……(见表) 夹具:专用夹具

刀具:Y G 15、45°内孔车刀 量具:游标卡尺……(见表) 2.确定切削用量 粗车:

①背吃刀量p a 。p a 等于单边余量,p a =3/2=,车削1次。

②切削速度V c 。查表初步选定切削速度V c =76m /m i n ……(见附表1,取小值)

计算主轴转速30

1.376

10001000??=?

=D v n c π=835(r /m i n ) 针对C A 6140车床,实际主轴转速取n =900r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实际使用的切削速度1000Dn

v c π=

=

1000

900

301.3??=(m /m i n )

③进给量

初选每转进给量r f =(m m /r )……(见附表8,取小值) 针对C A 6140车床,实际值取r v =(m m /r ) ……(见表取相近值) 半精车:

①背吃刀量p a 。p a 等于单边余量,p a =2=,走刀1次。 ②切削速度V c 。与粗车相同,实际主轴转速取n =900r /m i n

实际使用的切削速度c v =1000

900

351.3??=(m /m i n )

③进给量

初选每转进给量r f =(m m /r )……(见附表8,半精车取中间值) 针对C A 6140车床,实际值取r v =(m m /r )……(见表,取相近值)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n

f l l l l T j ?+++=

3

21……(见表)

式中 j T ——基本时间

l ——切削加工长度 1l ——刀具切入长度 2l ——刀具切出长度

3l ——单件小批生产时的试切附加长度

f ——工件每转进给量(m m /r )

1l =

r

p a κtan +(2~3) (m m )

2l =3~5

计算过程: 粗车:

1l =

45

tan 5

.1+3=(m m ) 粗车孔Φ30:n f l l l T j ?++=21=26

.09004

5.438?++=(m i n )

车孔Φ35:n f l l l T j ?++=

21=26

.09004

415?++=(m i n )

倒角C 1:J T =×2= 半精车:

1l =(m m )(与粗车相同)

n f l l l T j ?++=

21=147

.09004

5.438?++=(m i n )

工序20的工序基本时间:+++=(m i n )

工序25,铣C 面、尺寸42的两平面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卧式铣床X 62W ……(见表) 夹具:专用夹具

刀具:Φ125直齿三面刃铣刀。刀具外径d =125m m 、刀具孔径D =32m m 、刀齿数Z =22、刀具宽度L =22m m ……(铣刀直径见表,铣刀尺寸见表、)

量具:游标卡尺(表),宽座角尺(表) 2.确定切削用量

①背吃刀量p a 。铣削1次,背吃刀量p a 等于铣余量,p a = 侧吃刀量e a 等于铣余量= ②切削速度V c 。V c =15m /m i n ……(见附表1,选小值) 计算主轴转速125

1.315

10001000??=?

=D v n c π=39(r /m i n ) 针对铣床X 62W ,实际选取值n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切削速度V c =πDn/1000=×125×1000=18(m/m i n ) ③进给速度f v 。

查表,初步选定每齿进给量Z f =(m m /Z )……(见附表2,取小值) 计算进给速度5.4722051.0??=??=n Z f v Z f =(m m /m i n )

针对铣床X 62W ,实际选取值f v =60(m m /m i n ) ……(见表,取相近值) 每齿进给量实际值5

.472260

?=

?=n

Z v f f Z =(m m /Z )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MZ

j f l l l T 2

1++=

……(见表) 式中 j T ——基本时间

l ——切削加工长度 1l ——刀具切入长度 2l ——刀具切出长度

MZ f ——水平进给速度(m m /m i n )

1l =)(e e a d a -+(1~3) (m m ) 2l =2~5(m m ) e a ——切削宽度

计算过程: 铣一侧面:

2l =4(m m )

1l =)3.2125(3.2-?+2=(m m ) MZ j f l l l T 21++=

=60

4

8.1838++=(m i n ) 铣另一侧面:同上j T =(m i n )

工序20的工序基本时间:+=(m i n )

工序30,铣2×1槽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卧式铣床X 62W ……(见表) 夹具:专用夹具

刀具:Φ80锯片铣刀,内径D =22m m 、Z =40、刀宽L =2m m ……(见表) 2.确定切削用量

①吃刀量e a 。铣削1次,e a 等于铣余量,e a =1m m ②切削速度V c 。V c =15m /m i n ……(见附表1) 计算主轴转速80

1.315

10001000??=?

=D v n c π=60(r /m i n ) 针对铣床X 62W ,取n =60r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③进给速度f v 。

查表,初步选定每齿进给量Z f =(m m /Z )……(见附表2,取小值) 计算进给速度6040025.0??=??=n Z f v Z f =60(m m /m i n )

针对铣床X 62W ,实际选取值f v =60(m m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每齿进给量实际采用值60

4060

?=

?=

n

Z v f f Z =(m m /Z )

磨C 面、尺寸42的两平面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MZ

j f l l l T 2

1++=

……(见表) 式中 j T ——基本时间

l ——切削加工长度 1l ——刀具切入长度 2l ——刀具切出长度

MZ f ——水平进给速度(m m /m i n )

1l =)(e e a d a -+(1~3) (m m ) 2l =2~5(m m ) e a ——切削宽度

计算过程: 铣一侧槽:

2l =2(m m )

1l =)1125(1-?+2=(m m ) MZ j f l l l T 21++=

=60

4

1.1338++=(m i n ) 铣另一槽面:同上j T =(m i n )

工序20的工序基本时间:+=(m i n )

工序35,磨C 面、靠磨尺寸42的两平面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卧轴距台平面磨床M 7120A ……(见表) 夹具:磁力吸盘

量具:游标卡尺(表),宽座角尺(表) 磨具:砂轮P 250×25×75A 60L 5V 35 砂轮参数选择如下:+

砂轮形状代号:平形砂轮,代号P ……(见表) 砂轮尺寸:250×25×75……(见表) 砂轮磨料:棕刚玉,代号A ……(见表) 砂轮粒度:#

60……(见表)

砂轮硬度:中软2,代号L ……(见表) 砂轮组织:中等,代号5……(见表) 砂轮结合剂:陶瓷,代号V ……(见表) 所选砂轮型号:P 250×25×75A 60L 5V 35

含义:平形砂轮,砂轮的外径、厚度和内径尺寸分别为250m m 、25m m 、75m m ,磨料为棕刚玉,60号粒度,硬度是中软2级,组织中等(代号5),结合剂是陶瓷。

2.确定磨削用量

a f ——工作台往复一次轴向进给量(3m m /双行程) rd f ——每次径向磨削深度(次)() v ——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选取1m /m i n )

z ——同时磨削工件数(1)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z

f vf k

Lbz T rd a b j 10002=

……(见表)

式中 (m m /r )

L ——磨削计算长度(38+20=58(m m )) b ——磨削工件宽度(20(m m ))

b z ——单面加工余量()

a f ——工作台往复一次轴向进给量(3m m /双行程) rd f ——每次径向磨削深度(次)() v ——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选取1m /m i n )

z ——同时磨削工件数(1) k ——终磨修磨系数(1)

计算过程: 磨一面:

z f vf k Lbz T rd a b j 10002=

=1

03.031100012.020582????????=5(m i n )

磨另一面:同上j T =5(m i n )

工序20的工序基本时间:5+5=10(m i n )

工序40。精车Φ30孔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卧式车床C A 6140……(见表) 夹具:专用夹具 刀具:Y G 15内孔车刀

量具:内径百分表……(见表)

2.确定切削用量 精车:

①背吃刀量p a 。p a 等于单边余量,p a =2=,车削1次。

②切削速度V c 。查表初步选定V c =100m /m i n ……(精车选稍大值,见附表1)

30

1.3100

10001000??

=?

=D v n c π=1098(r /m i n ) C A 6140车床,实际主轴转速取n =1120r /m i n ……(见表,取相近值) 实际采用的切削速度1000Dn

v c π==

1000

1120

331.3??=(m /m i n )

③进给量

初选每转进给量r f =(m m /r )……(见附表8,精车取小值) 针对C A 6140车床,实际值取r v =(m m /r )……(见表,取相近值) 3.计算基本时间 计算公式:n

f l l l l T j ?+++=

3

21……(见表)

式中 j T ——基本时间

l ——切削加工长度 1l ——刀具切入长度 2l ——刀具切出长度

3l ——单件小批生产时的试切附加长度

f ——工件每转进给量(m m /r )

1l =

r

p a κtan +(2~3) (m m )

2l =3~5

计算过程:

1l =

45

tan 5

.1+3=(m m ) n f l l l T j ?++=

21=1120

08.04

5.438?++=(m i n )=31(s )

工序40,钻孔Φ4×9、锪Φ13台阶面、钻Φ6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装

机床:摇臂钻床Z 3025……(见表) 夹具:专用钻夹具

刀具:Φ9锥柄麻花钻……(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轴承座课程设计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 设计任务 2 零件工艺性分析 3 毛坯的选择 4 工艺过程设计 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第二部分夹具设计 1 设计任务 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 4 定位误差的计算 5 对刀装置的选择 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 小结 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 材料:45号钢 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 2.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调质处理后零件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003 .0013 .0+-mm 轴承孔可以 用铣镗床镗孔; (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3.毛坯的选择 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轴承座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华侨大学 2011年 07 月 06 日

1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零件的生产类型.......................................... 2.1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3 毛坯的确定..............................................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 4 定位基准选择............................................ 4.1选择精基准 ......................................... 4.2选择粗基准 ......................................... 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1选择加工方法........................................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 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轴承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序言……………………………………………………… 三、零件工艺分析…………………………………………… 四、确定生产类型…………………………………………… 五、毛坯选择和毛坯图说明………………………………… 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七、工艺路线的制定………………………………………… 八、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九、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十、心得与体会………………………………………………十一、参考资料书目……………………………………………

蚌埠学院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层次:本科专业:201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 6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学生(签字)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 1.1轴承盖用途 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 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mm 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形位公差/mm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剖析复习过程

化工工艺与化工设计概论 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四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系别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曹泽众 学号100101401 指导教师刘洪杰孙立明赵瑞红

目录 1.前言 (2) 2.工艺原理 (2) 3.工艺条件 (2) 4.设计规模及设计方案的确定 (3) 5.工艺流程简述 (4) 6.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 (4) 7.对本设计的综述 (4) 第一章变换工段物料及热量衡算 (6) 第一节变换炉物料及热量衡算 (6) 第二节主要设备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15) 第二章设备的计算 (17) 主要设备一览表................................................‥ (25)

前 言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肥料的生产。合成氨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化工生产工艺。合成氨的生产主要分为:原料气的制取;原料气的净化与合成。粗原料气中常含有大量的C ,由于CO 可使氨合成触媒中毒,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所以,变换工段的任务就是,使co 转化为易于清除的CO 2和氨合成所需要的H 2。因此,CO 变换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造气的继续。最后,少量的CO 用液氨洗涤法,或是低温变换串联甲烷化法加以脱除。 变换工段是指CO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在合成氨工艺流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艺原理: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式为: CO+H 2O=CO 2+H 2+Q (1-1) CO+H 2 = C+H 2O (1-2) 其中反应(1)是主反应,反应(2)是副反应,为了控制反应向生成目的产物的方向进行,工业上采用对式反应(1—1)具有良好选择性催化剂,进而抑制其它副反应的发生。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反应热是温度的函数。变换过程中还包括下列反应式: H 2+O 2=H 2O+Q 工艺流程的选择 合成氨变换工艺发展至今,工艺主要有4种:全中变、中串低、全低变和中低低。对于每一种变换工艺,由于采用不同的热回收方式而使变换工艺的流程及设备结构有所不同。 合理选择变换工艺应考虑一下因素:半水煤气、水和蒸汽的质量,半水煤气中硫化氢的质量;变换气中CO 含量要求;对变换后续工段的影响;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 本设计采用全低变流程。 变换炉的段间降温方式有:半水煤气冷机降温、水冷激降温和蒸汽冷激降温。由于水的蒸发潜热大,少量的水就能达到降温的目的,用它降温既方便又灵敏,另外,由于水冷激降温是将气体的显热转变为蒸汽的潜热,降温后系统内总的热负荷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应的系统阻力也变化较小。所以,本次设计变换炉段间降温方式采用水冷激降温。 工艺流程简述 下边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年级:三年级 专业:Xxx 学生类别:四年本科 指导教师:Xxx 教学单位:农业大学工学院 2012 年5月29 日 轴承座工艺设计

【摘要】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的概念就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 成本.至于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是一个箱体,轴承可以安装在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高速发展的领域。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课题就是轴承座的设计,是在学完汽车制造工艺学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关键词】轴承座工艺规格设计夹具设计工序工艺性 目录 前沿……………………………………………………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设计任务 (1) 二、工艺性分析 (2) 2.1零件的作用 (2) 2.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三、工艺规程设计 3.1零件材料 (3) 3.2毛坯选择 (3) 3.3基准的选择 (7) 3.4制订工艺路线 (8) 3.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0) 四、夹具设计 (12) 4.1提出问题 (12) 4.2夹具设计 (12) 五、设计心得 (17) 六、参考文献 (18)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在学完了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黔化升061 姓名:唐尚奎 指导教师:王瑾老师 设计时间: 2007年1月 前言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塔设备就是使气液成两相通过精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目的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在各种塔型中,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筛板塔与浮阀塔。 筛板塔在十九世纪初已应用与工业装置上,但由于对筛板的流体力学研究很少,被认为操作不易掌握,没有被广泛采用。五十年代来,由于工业生产实践,对筛板塔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筛板塔和泡罩塔相比较具有下列特点:生产能力大于10.5%,板效率提高产量15%左右;而压降可降低30%左右;另外筛板塔结构简单,消耗金属少,塔板的造价可减少40%左右;安装容易,也便于清理检修。本次设计就是针对水乙醇体系,而进行的常压二元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由于此次设计时间紧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遗漏谬误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老师指出,以便订正。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二、方案选定 三、总体设计计算-------------------------------05 3.1气液平衡数据------------------------------ 05 3.2物料衡算------------------------------------- 05 3.3操作线及塔板计算------------------------- 06 3.4全塔Et%和Np的计算----------------------06 四、混合参数计算--------------------------------07 4.1混合参数计算--------------------------------07 4.2塔径计算--------------------------------------08 4.3塔板详细计算-------------------------------10 4.4校核-------------------------------------------12 4.5负荷性能图----------------------------------14 五、筛板塔数据汇总-----------------------------16 5.1全塔数据-------------------------------------16 5.2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数据-------------------17 六、讨论与优化-----------------------------------18 6.1讨论-------------------------------------------18 6.2优化--------------------------------------------18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样本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4-14至 -4-27

目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 I 零件图 .................................. I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设计说明书 1.零件的分析 ........................................... 1.1轴承座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零件的生产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生产纲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 征... ................................................ (2) 3.工艺规程的设计 (3)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3.2工艺规程设计 (4) 4.绘制产品毛坯图 (5) 5.选择定位基准 (5) 6.选择加工方法 (5) 7.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 (7) 8.设计总结 (11) 参考文献 (13)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4)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名称: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 Ⅱ、课题名称: 滑动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Ⅲ、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 1, 绘制零件图。 2, 生产纲领: 小批量。 3, 编制加工工艺规程。 4, 撰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 签名) : 日期: 评分: 指导教师( 签名) :

轴承座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轴承座上表面夹具设计 姓名: 学号: 0811111032 专业:机械电子 届别: 2008级 指导老师: 2011 年 12 月23日—2012年01月11日

前言 轴承座的用途 轴承座的作用: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 因为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法强度,需做一种专用夹具,省去加工中繁琐的工序。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对夹具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一种批量较大的产品可设计制造一种专业夹具,操作迅速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但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周期长、夹具制造费用较高。专用夹具的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很明显只能适用于产品相对稳定的大批量生产中。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目录 摘要 (1) 一、夹具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轴承座的重要技术要求 (1) 1.2 精度及批量分析 (1) 二、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 零件工艺分析 (3) 2.2 基准面的选择 (3) 2.3 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案的选择及实现 (3) 2.4夹紧方式及元器件的选择 (4) 2.5 夹具总方案 (6) 三、定位误差及夹紧分析与计算 (7) 3.1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7) 3.2 保证加工精度 (8) 3.3 夹紧力的数值计算 (8) 四、夹具装配图 (10) 感谢 (11) 参考文献 (12)

轴承座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零件的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 零件图样分析 (4)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确定毛坯 (5) 2.1 确定毛坯种类: (5) 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 三、工艺规程设计 (6) 3.1 选择定位基准: (6) 3.2 制定工艺路线 (7) 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7) 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9) 4.1 铣底平面 (9) 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1) 4.3 铣两直角边 (13) 4.4 刨退刀槽 (14) 4.5 铣四侧面 (15) 4.6 钻(铰)Ф8销孔 (15) 4.7 钻Ф6油孔 (18) 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19) 4.10 钻Ф15的孔 (20) 4.11 扩孔至Ф28 (21) 4.12 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2) 4.13 扩钻至Φ29.7 (22) 4.14 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 (23) 4.15 确定时间定额及负荷率: (24) 五、夹具设计 (27)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7) 4.2定位误差分析 (27) 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 (28) 六、课程设计小结 (29) 参考文献 (30)

前言 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也发动机厂里进行了工艺实习。为了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开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设开始之前我们对所学的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回忆与温习,这次温习我们对课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非常重要,是我们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次历练。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不过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工完成任务,结果也让大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在课设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尚不成熟,以及一些疏忽和大意的存在,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1年7月5日

前言 轴承座的工艺规程设计是根据轴承座的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和所使用的机床编写的,主要包括毛坯分析、方案制定、机床选择等内容。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图、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现代制造装备及自动化、CAD/CAM等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又经过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又一次更系统更全面的应用、巩固与深化。对于机械制造方向的学生,为了更好的接触真正的生产加工,步入社会,这次设计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零件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艺规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确定轴承座毛坯的制造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选择精基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选择粗基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选择加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毛坯尺寸的确定及毛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概述 (6) 2.1乙醇的性质及质量标准 (6) 2.1.1物理性质 (6) 2.1.2化学性质 (6) 2.1.3生化性 (6) 2.1.4质量标准 (6) 2.2乙醇生产的意义及发展史 (7) 2.2.1乙醇生产的意义 (7) 2.2.2乙醇生产的发展 (7) 2.3乙醇的应用领域 (8) 2.4主要生产工艺 (8) 2.5 乙醇发酵常用的微生物 (10) 3 乙醇发酵工艺 3.1 乙醇发酵分类 (10) 3.2 操作要点 (12) 3.3 结果 (12) 4 参考文献 5 感谢

1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精细化工是化学或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之后,把基础知识用于具体化工生产的一个专业体现。而精细化工课程设计是继前面专业课之后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进行的一次实践,它犹如学生搞毕业设计那样的一次“预演习”,无疑对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设计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一些毕业前只搞毕业论文不搞毕业设计的学生,是使他们得到工程师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以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抗静电剂、热稳定剂、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精细化工研究领域为基本方向,相应的组别选择相应的方向中具体的精细化学品作为设计目标,进行合成设计。 设计题目举例:

1.3 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所选择的设计目标做出文献综述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要求为: 1、查阅至少四篇相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要求画出具体的设计工艺及参数,要求工艺及方案合理可行; 3、课程设计期间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1.4 设计数据基础 可查相关教材或工具手册 1.5 工作计划 1、领取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3天); 2、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工艺设计(5天); 3、校核验算,获取最终的设计结果(2天);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绘制工艺流程图(3天)。 1.6设计成果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最终提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电子稿及

轴承座 课设

工艺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杨进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_ 222012322220278 班级_ 2012 级 5班 指导教师何辉波 成绩_ 工程技术学院 2015年7 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生产纲领: 40000件 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夹具零件图 2张 4.夹具装配图 1张 5.夹具体图 1张 6.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张 7.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张 8.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目录 目录 (3) 1 引言 (4) 2 课程设计目的 (4)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3.1 零件的机构及工艺性分析 (5) 3.2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6) 4毛坯的选择 (6) 5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7) 5.1 定位基准的选择 (7) 5.1.1 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 (7) 5.2拟定工艺路线 (8) 5.2.1 加工方法的选择及加工阶段划分 (8) 5.2.2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9) 5.3 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拟定 (10) 5.4 切削用量确定 (11) 5.5 时间定额的确定 (13) 6. 夹具设计 (15) 6.1 确定设计方案 (15) 6.2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5) 6.3导向装置的分析 (15) 6.4 确定夹紧机构 (15) 6.5定位误差分析 (16) 7.小结 (16) 8.参考文献 (17) 9.致谢 (17)

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杨进 工程技术学院机制五班 1 引言 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和加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程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不过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析,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也让大家培养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于此。 2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继承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让学生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得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工程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教研室.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2013年2月24日~2013年3月7日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完成设计项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所学课程全面掌握,融会贯通,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设计的需要,我仔细研究了零件图,但在设计过程中,因自己经验不足,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使我体会到了在现场实习调研仅证明可不可以实干,而不能代表能不能干好。所以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慢慢培养出了我缓中求稳、虚心求教、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并树立了明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我真正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去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般技术工程问题的能力,使我建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了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并进一步巩固、深化地吸收和运用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有,它提高了我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技术文件、实际加工零件和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独立工作能力,更培养了我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严谨的学风及工作作风。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缺少设计经验,设计中漏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指正批评,以使我对自己的不足得到及时的发现并修改,也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再次出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计算示例

化工原理壳程设计计算示例 一浮阀塔工艺设计计算示例 拟设计一生产酒精的板式精馏塔。来自原料工段的乙醇-水溶液的处理量为48000吨/年,乙醇含量为35%(质量分率)原料温度为45℃。 设计要求:塔顶产品的乙醇含量不小于90%(质量分率),塔底料液的乙醇含量不大于0.5%。 一、塔形选择及操作条件的确定 1.塔形:选用浮阀塔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常压;其中塔顶:1.013×105Pa 塔底:[1.013×105+N(265~530)Pa] 进料状态:饱和液体进料 加热方式:用直接水蒸气加热 热能利用:拟采用釜残液加热原料液 二、工艺流程

三、有关工艺计算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将各组成要求由质量分率转换为摩尔分率,其后由 2 3971.1/H O kg m ρ=,3735/kg m ρ=乙醇 参考资料(一),查出相应泡点温度及计算平均分子量。 同理求得0.779D x = 0.0002 W x = (1)0.17646(10.176)1822.3/f f f M x M x M kg kmol =+-=?+-?=乙醇水 同理求得:39.81/D M kg kmol =,18.1/D M kg kmol = 1. 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确定 由于是泡点进料,x q =x f =0.174过点e(0.174,0.174)作x=0.174直线与平衡线交与点d ,由点d 可以读得y q =0.516,因此, min(1)0.7790.516 0.7690.5160.174 D q q q x y R y x --= = =-- 又过点a (0.779,0.779)作平衡线的切线,可得切点g 由切点g 可读得' 0.55q x =,' 0.678q y =,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 书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刘亮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8)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1.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见附图1)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轴承座的顶面为。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2.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轴承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不足100Kg,查第7页表,可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工装。 3.确定毛坯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9。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4. 工艺规程的设计 .定位基准的选择 根据零件图纸及零件的使用情况分析,知Φ的孔,轴承端面、顶面、Φ16 及Φ12的孔等均需正确定位才能保证。故对基准的选择应予以分析。

最新整理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原料药生产示例)教学文稿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诺氟沙星甲基化过程工艺设计 二工艺条件 原料参数一览表 设产品的年产量为393吨,终产品诺氟沙星甲基化物的纯度为95%,诺氟沙星投料富余系数为1.05,反应转化率均为100%,甲基化收率99%,总收率为86%,用活性炭抽滤时,活性炭损失为20%(重量比),假设其它中间体及最终产品均无损失。 每年工作日为330天(具体见设计题目分配方案),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并选择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完成反应原理; 2..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艺条件的确定; 3.写出较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00字)。 四、设计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 五、时间 14周) 4周(11 ~

六、参考书 1.《制药工程学》主编:王志祥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第 二版 2.《化工原理》主编: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三版 4.《化工机械基础》主编:刁玉玮,王立业,喻健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 2006年第六版

前言 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伤寒、沙门菌属以及流杆感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品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有轻度作用。本品为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本次设计内容中所采用的工艺是以诺氟沙星为原料,与甲醛、甲酸甲基化生成培氟沙星,再与甲烷磺酸成盐,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后精制得到产品。本路线工序较短,对反应条件,反应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而且生产成本呢较低,最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总收率达86%。再经过回收,精制等工序,可以制得。 这次课程实际是对甲磺酸培氟沙星甲基化工段的车间工艺设计 由此工艺可知,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甲基化工段涉及到反应阶段、加氨中和阶段、离心甩料阶段,各个阶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都要核算,加上设备选型、车间和管道设计等等,因此设计的任务相当庞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灵敏的理解感悟的实验能力,同时要学会自己掌握时间与节奏来完成设计任务。其成果包括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在设计中,我们刚开始无从下手,对于任务书上的含量、纯度、水分含量、湿度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经过查阅很多文献,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摸索,和同学、老师的不断交流沟通,对于我们的设计目标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我按照设计任务书所要求内容,一步一步完成,但由于经验不足,理论和实践知识不够扎实,在设计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诚请老师给予指出和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