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开发西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背景

开发西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背景
合借 鉴 国 内外 区域 经济 发展 理论 与模 型 , 西部 大开 发提 出 了种 种措 施 和 新 的 思路 。 为
【 键 词 】 特 色经济; 关 区域经济; 西部 开发
【 中图分类号】 F 2 17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7 1 2 0 ) 30 3— 3 0 96 0 (0 20 —0 70
S p . 0, 0 2 e t2 2 0
VoI1 No 3 .6 .
开 发 西 部 , 进 我 国 的 可 持 仁 忠
( 立信 会 计 高等 专科 学校
上海
20 3 ) 0 2 5
【 摘 要 】 从经济全球 化 , 区域 经济集团化 , 以及我 国经济发展 的现状和趋势 , 综
1 西部支持东部地 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 东部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已经奠定
了社 会经济 发展 的坚 实基 础 , 部 大开 发 战略 的 实 西
业化 同时, 也给凭借高技术优势的工业化发达国家
带 来 相 当的 利益 。
施, 将会给东部地区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 支持和更广 阔的空间。因为 , 东部地 区要长期高速


西 部大 开 发 的背 景
中国之所 以能 够走 上市 场 经济 的发 展 道 路 , 得
( 一)西部 大 开发 的外部 环 境
益于既改革又开放 的这种“ 内发外促” 的交互作用 。
加入 WT O是 与 国 际惯 例 “ 接轨 ” 对 外 开 放 , 我 的 对 国 和世界经 济产生重 大而 深远 的影 响 。我 国应 该 以 此为 契机 , 积极 地参 与 国际经济合 作 与竞 争 , 住机 抓 遇 , 一步加 快 中 国经 济体 制 和 增 长方 式 的根本 转 进 变, 促进 社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 完善 和经 济 结构 的优 化升级 , 更好地 发展 自己 , 进 中华 的腾 飞 。 促 二 、西部 大 开发 的理论 要 点 。 国情 依 据 ( )西部 大 开发 与 东部持 续发展 关 系 一

西部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

西部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

西部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作者:裘飞飞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0年第06期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赶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须经过长期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思路,在追求西部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使中国经济在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中拥有更广阔的腹地。

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立规划先行意识马克思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对于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长远的宏伟工程,其每一步行动都不能是盲目的、自发的、纯经验式的,而应是体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精神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理智行动。

规划先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合理的规划既能贯彻发展战略,又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首要工作实际上是从构思和制定合理的规划开始的。

制定规划时,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中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统一;区域规划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达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开发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努力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努力使西部地区向形成高科技产业、支柱产业、都市重工业和现代农业合理布局、齐头并进的方向发展;并在资源配置上,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留下充足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决策要善于“融智”。

无论是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宏观的发展规划,都应先请专家智囊作科学论证,提出合理化方案,以使决策、规划实现最优,确保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十分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等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

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结构性调整,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集约化发展研究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集约化发展研究
为提高该区域农产品的市场化占有率就必须加快当地农业市场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形成绿色农业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加工业优势引导区域农业向种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应于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与基地条件以及和农户的结合类型紧密程度分别采取相互适应的公司农户企业基地或者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推动该区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吉林省 的省情及其 在 国家粮 食安全 中的地位 和重要 商品粮基地 的实际 ,决定着 半干旱地 区在吉林 省 的粮 食 增产中一 直处于特殊 的地位 ,起着 突出的作用 。但 近些
年 ,该区农村经济发展 缓慢 ,农 业发展 陷入 困境。从传 统农业向可持续集约化农业转化是新时期的根本出路。
区域农业 的发 展 ,直接 影响着 吉林 老工 业基地 的振 兴。 科学 地推进该 区域农业 的发展 ,可持续集 约化发展之路 成为了必然 的选择 。 该区域 曾是草原生态环境 ,与这 种生 态环境相 适应 的是粗放 的牧业经济 。后来 ,由于人 口增加 和片 面追 求 粮食产量 的政策误导 ,草原 逐年被大量 开垦 ,与原始 的 草原牧业相叠加 ,由此渐 渐 演变 成 了今 天沙 化、碱化 、
农 产 品 出 口 ,这 是该 区域 农 业发 展 的 根 本 趋 势 。
质 、高效 、绿 色、生态与安全。 13 走半干旱地区农 业可持续集约化发展之路的意义 ,
13 1 有利 于把 与生 态环境不协调 的对抗性经济转变成 .. 适应性经济
( 长春 工业 大学 ,长春 101) 302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 105 ) 302
[ 摘 要] 吉林省西部 半干旱地 区农业的可持 续集约化发展 是该 区农业发展 的现 实选择 ,也是 不

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坏 , 社会 经 济 的进 一步 发 展受 到 诸 多 环境 问题 的 使
限制 , 纳包 括 : 人 口众 多 , 自然 环境 和现 代 化 归 ① 给 进 程 造成 沉 重 的 压力 ; 资 源 问题 。尤 其 是与 经 济 ② 发展 密 切 相关 的 淡 水 、 地 、 产 等 主 要 资 源 从 整 耕 矿
国民经 济 的发 展 产 生 较 大 的 牵 制 作 用 。③ 污 染 问 题 。 由于 大 量 排 放 废 弃 物 和有 害 物质 , 大气 、 使 水
会, 会议 通过的《 1世纪议程》 2 为解决环境 和发展
问题 提供 了指 导性 文件 , 推进 了全球 持 续 发展 的战 略进 程 。该会 关 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定 义 获 得 了 当代
即人 类首 先 要 实 现 长 期 稳 定 的和 高 质量 的 经 济 增
长 ; 二 , 弱限制 , 第 削 即世 界 发 展 面 临 着 资 源 的 数 量、 量和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 三 , 等分配, 质 第 平 即
失, 酸雨 等 。 目前 , 国约 13的 耕 地 受 到 水 流 全 / L
在 同代 人 和各 代 人 之 间公 平分 配 有 限 的资源 。
2 实现 可持续 发展是 西部地 区的必然选择
2 1 从 东 部发 展 历 史 中吸 取教 训 .
新 中国成 立后 , 国东 部地 区的 经济 建设 和 人 我 民生 活 水 平发 生 了令 人 瞩 目的巨 大变 化 , 但这 种 发
体 、 壤 和海洋 均遭 到严重污 染。例如 , 业“ 土 工 三 废 ” 意排 放 , 量使 用 化肥 和 农 药 , 市 生 活产 生 任 大 城
的 污水 和 垃圾 以及机 动 车排 放 的尾 气 逐年 增 多 , 得

浅析新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新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新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疆新疆作为我国西北边境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地域辽阔, 国境线漫长,民族众多,资源富集等特点。

加快对新疆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新疆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已进入初步工业化时代。

新时期西部开发在跳跃发展;强化开发;循序渐进的模式倡导之下。

具有地缘优势与良好经济基础的新疆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开发的重点区域。

一、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现存的问题1、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产业技术急需提高新疆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的许多矿物质储藏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可以说,能源产业是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新疆地区虽然坐拥雄厚的资源优势,但却因为产业结构落后没能高效的利用好这种优势。

过去大部分的能源企业只专注于能源开采以及原矿石的销售,很少涉及到相关更高一层次的能源加工,这让资源中很大一部分的经济利用价值流失。

其二,造成能源产业结构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导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同样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2、整体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新疆地区虽然属于我国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疆地区就缺乏吸引投资的能力。

新疆地区具有资源优势,而且新疆地区与多个中亚国家相邻。

这是一个十分有利于发展出口型经济的地域。

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投资环境,如当地政府招商及税收政策、人力资源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等。

但目前新疆地区对于引进外来投资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城镇现代化建设也相对落后。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来投资的进入。

3、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还需大力开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族特色是新疆地区的一大亮点。

同时,美丽的自然风景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样也是新疆地区吸引世人的地方。

但是当前新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却存在一些不足。

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 区表现 得非 常突 出
2 .自然 环 境 脆 弱
西部地 区位 于我 国长江 、 黄河 的上游 , 中亚荒漠 区的东部 边缘 , 是全 国重要 的生 态屏 障 。近年来 , 上 游 地 区水 土流 失 , 干旱 缺雨 , 土地 沙化 及 自然灾 害
收 稿 日期 :( 1 2 5 21 —1 —2 0 作者简 介 : 范云芳 (9 4 ) 女 , ] 6 , 陕西富平县人 , 陕西经贸学院经济学系 副教授。
要 性
虽然我 国 西部 地 区在 人 口控 制 、 源 开 发 、 资 环
可持续发展 就是 谋求 实现社 会经 济与 环境 的协
调 发 展 和 维 持 新 的 平 衡 可 持 续 发 展 要 求 支 撑 人 类
社会 、 济 、 经 资源 、 环境 基 础具有持续 性 , 足发展 的 满 不断需要 , 而达 到 发 展 的 目标 。 可持续 发展 战 略 从 强调的是经 济 、 社会与 环境 的协 调发展 , 求 的是人 追 与 自然 的和谐 , 其核心 思想是 , 康的经济 发展 应建 健 立在 生态可持 续 能力 、 社会 公 正 和 人 民积极 参 与 自
2 的 地 域 面 积 极 不 相 称 。 陕 西 具 有 独 立 开 发 能 力 %
的国家 、 属 和 一 批 重点 院 校 的科 研 单位 8 8个 , 部 9 拥有 各类 专业 人 员 8 2万 , 接从 事科 技 括 动 的人 直
度 , 成 了经 济 增 长 的 最 终 极 限 。 ( ) 制 人 口过 快 构 3控

建 国 来 , 北 地 区人 口增长 率 一 直高 于 全 国 西 平均 水平 。1 4 — 1 8 9 9 9 2年 , 北 地 区 人 口年均增 长 西 率为 1 % ,9 2 19 9 8 1 8 — 9 9年虽 降为 1 % . 3 4 但仍 高 于 同期 全 国平均水 平 。平 均 文化水 平低 , 盲 、 文 文 半 盲率 较 高 。19 9 9年 青 海省 的文 占、 文 盲率 为 4 半 2 9 甘 肃为 2 % 青 海 省 有 1 % 的地 区 只能 普 %, 87 0 及三年或 四年 义务 教 育 宁 夏 还未 普 及 六 年 义务 教 育 贫 困— — 愚 昧—— 得 不 到教 育或很 少得 到教 育

实施生态战略 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战略  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Ke r s C i ’ e tr at ;d v lp n ; e o s s m ; s ae y w0 d : h n Sw se p r a n s e eo me t c -y t e t 【 r
一实施 生态 战 Fra bibliotek是 西部可持续 发 展 的根本要求
首先 ,西部 特殊 的地理 战略位 置需要 生态战略 。西部地 区包括 云南 、贵州 、四川 、重

维普资讯
庆 、陕西 、甘 肃 、青海 、西藏 、宁夏 、内蒙 、广西 、新疆 等十二省 、市 、自治 区 ,总面积
为 50 k ,占国土总面积 5 _%,人均 占有土地 面积 1 1 ,为全国人均 占有量的 4万 68 .h 9
Bi 10 8 .C i ) c  ̄ 000 h a j n
Ab ta t T i a d l f u e s atnin O e s nf a c . te rt a a e a dⅡ 丑 l so s r c : h s e ee o s si t t n t i i c n e h oe l l s n 目 I f c t e o h g i e b e h c l ia t t y f ew s e e0 r e t h uh rh l sta oo a u t n be d v l te o o ge ls a g r h e td v lpn n .T e a to od h t e loe ls s i a l e eo 一 o re o t e a p Ⅱ t ste p ec n i o u tia l d v lp e t I C i a s e L ' p r . I i v r p r n i —o d t n o s s n b e e eo m n l h n ’ sen at ih i f a i w I s t s ey i o t t o m a t atc mp r n e t h e e oo ia t t y a d t ln a d d s n t e e oo i a e gn ei gi te t hi o l e ot c lgc ls a g . n a a re o pa n e i h c l c l n i e r g g n nh w s r a t i c o e t n p r n a c  ̄ e s c i e J ma n t n o e c mp s e e o s s m . ew t t me if c o ft o o i c - t s h h u i h t y e

中国西部地域资源优势及产业化开发途径

中国西部地域资源优势及产业化开发途径
关 . 有 当这 种 资源 被 充 分利 用 且对环 境 和经 济 产 只
西部 地 区的生物 资源 物种数 约 占全 国的 23以 / 上 , 云南 南部 与 东喜 马拉 雅 周 边地 区尤 为 丰 富多 在 样 。 西北 干旱 区的生 物多样 性虽 } 贫乏 , J在 ‘ 分 但颇 为特殊 , 有重 要价值 与作 用 不论 在湿 热雨林 、 具 干 旱荒漠 、 灌丛 , 还是 高寒草 甸 与高 山雪 线 中均 有在严 酷生 境 长期演 化 过 程 中 , 应 极端 条 件 ( 端 冷热 、 适 极 干旱 、 风 、 辐 射 、 强 高 基质 贫 瘠 等 ) 而 形成 具 有 特 殊 .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2期
20 0 2年 6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rc lu a e e r h i he A rd A r a i u t r lR s a c n t i e s
中国西部地域 资源优势及产业化 开发途径
的气 候 因子 , 降雨 的趋 势 为东南 多西 北少 。 柴达 术盆 地、 吐鲁番 盆地 、 里 术 盆地 是 干 旱 中心 , 降水 量 塔 年 不 足 3 0mm。 东南 缘 的降水 量可 达到 甚至超 过20 0 0 mm 对应于 降水量 , 干燥 度 明显地 呈 由东 南 向西北 递 增 的趋势 。气候 的变 化从东 南部 的湿润 边缘 热带 向西 过渡到 高寒干 旱 . 向西北 过渡 到 中温带 荒 漠 年 平均 气温 在东 南缘超 过 2 而在青 藏 高原 的许 多 3c, 地方 则在 0c以下 最 冷月 的平 均气 温 在 云南 南 部 超 过 l ℃ . 青藏 高 原 和西 北 大部 分 地 医在 0(以 而 6 、 下 。最热月 的平 均气 温是两边 高 , 中间低 , 新疆 吐鲁 番 地 区超 过 3 ℃ , 南 南部 接 近 2 高 原 的 腹 地 2 云 8 c, 则 不到 6 。 不均匀 的热量 、 分分布 成 为西部 地 C 极 水 区生物资 源独有 性、 地资 源 的特异性 、 光旅 游资 草 观 源 多样 性的前提 条件 。 2 2 生物 资源 的独有 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目: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实现径

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干预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人类产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的重重危机和矛盾背景下,产业生态应运而生。 一.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达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持续的发展。它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具体说来,产业生态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产业生态化的核心是产业系统的生态化,即如何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构造产业的生态系统;②构造产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使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使产业特别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到尽可能低的限度;③如同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一样,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也具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为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我国西部实施产业生态化的现实需求 鉴于西部由于不重视资源保护,滥采滥伐伐使西部森林与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黄河、长江源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西部经济发展。而西部又在国家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在宏观上不仅应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中,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较之沿海开放,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均已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迫切要求 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特别是产业政策法自身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步在我国得到共识并确定为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现符合西部开发中经济和环境的实际状况,是西部开发中一切政策措施的根本出发点。产业政策法的生态化正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它能促进西部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保产业、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并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相对经济状况和市场发育程度都落后,一些传统企业仍有发展空间。此时西部就面临着产业发展目标的选择。这就需要生态化的产业政策法来对有关产业发展目标予以明确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既要有利于抢占制高点,促进具有优势的战略产业发展,又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产业的合理之处,淘汰生产落后的污染产业,防止高污染的传统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即将加WTO,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西部经济面临的将不仅是国内竞争,而且还有国际竞争。长期来,西部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资源性产品占了很大比重,为了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使西部经济真正赶超发达地区,也要求在西部开发中,运用生态化的产业政策法,引导企业提高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实行清洁生产,提高产品的环境含量,减少对环境的话染和对资源的消耗。 三.中国西部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中国西部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和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为保证,以打造生态化体系为主线,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与环境等因素逐步统一协调,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 (一)发展生态产业,构造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产业是通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就是创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1.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生态农业是要以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总思路。走现代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同时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1)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 由于西部地区环境恶劣。农业落后。需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其次,坚持才长期有序的能力建设,突出重点,避免因大开发,大建设而造成新的重复建设,甚至引起新的资源环境大破坏。第三,确保可持续能力建设的制度健全:创新农地制度,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建设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业保护农户帮扶指导,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业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2)走现代集约型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西部生态农业应该走以“高产、优质、低耗”为宗旨的现代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为此应:第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继承发展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并同时吸收现代高新技术,坚持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集成开发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第二,现阶段农业应以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为主,充分利用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实行资源全方位集约开发,达到少投多产可持续的目的。第三,开发农业多功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第四,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沉吟、产品和品种结构,促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保证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第五,加强农民再教育,培育有知识新型农民。 (3)推动西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促进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化具体措施:第一,要从系统分析和规划的角度认识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第二,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积极尝试多种经营方式。第三,从不同层面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供销一体和农工商合经营 2. 中国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 西部落后的工业,高污染的生产。是的西部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促使中国必须加快西部的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进程。西部生态工业的发展主要在三个从面上发展:一,企业层面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二,工业集中区建设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三,区域层面进行区域副产品生产,变废为宝。 西部发展生态工业的重点是设计和建设各种生态工业园区。首先运用产业生态理念,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再次,政策引导和支持,并提倡在园区建立生态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第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第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五,运用先进的生态设计手段,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实现园区产品的生态化。第六,依靠科技尽可能的把环境污染的排放降低到自低点。 (二)强化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条件 为西部产业化的生态化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适合地方的法规作保障。 1要制定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匹配法规, 2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如关于污染等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管。 4政府政策体系建设 (三)技术支撑 生态化的技术在他是面向环境的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技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其中清洁生产时核心。 为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首先,应该在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选择。其次技术进步战略应该是多阶段的循序渐进。最后,产业生态化的技术是先减后加的,及先以某技术达到较少的投入极大地产出。加法就是把生产废物加以利用,变废为宝。 西部产业生态化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农业技术、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提高资源效率和综合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生产率、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使资源消耗逐渐降低、逐渐减少污染排放,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和地球资源的巨大压力,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建立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环境管理机制 社会性规制是针对外部性有害物品等所作的规制,包括禁止特定的行为、对营业活动进行限制、资格制度和标准认证制度等。环境保护是典型的社会性规制。外部性与交易成本的存在是政府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干预,再到政府失灵,现在需要重新借助市场的力量,但这与单纯依赖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有本质的区别,而是政府与市场的一种结合。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将市场机制运用到环境保护事业中,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激励,从而将环境保护与企业或消费者的利润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目标相联系。 (五)制订与环境目标相协调的产业政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在制订产业政策时要考虑到该政策的执行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将环境生态问题作为政策内容的组成部分。 地区支柱产业的选择与产业扶持政策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在选择地方支柱产业时,应把环境影响考虑在内,不能以“饮鸩止渴”的危险方式来发展经济,否则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政府部门应制订扶持企业利用副产品相应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终结对开采初始原材料的补贴、提供各种可以鼓励提高资源效率和回收使用各种材料与能源的措施,鼓励企业把废弃物转化为副产品作为资源重新利用。 (六)转变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生产管理,重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忽略了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必须转变企业管理的观念,将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要以清洁生产战略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这一环境管理工具,对企业正在进行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进行污染预防的分析和评估,找出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污染危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方案,在生产的全过程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达到废物最小化,提高环境绩效。另外,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产业的生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生态化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研究产业生态化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实践策略,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将生态观念渗入各产业发展政策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