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xx现当代文学作业——《金粉世家》读书笔记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金粉世家》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一个豪门贵公子与一个寒门平民女之间的爱情,注定了“齐大非偶”的悲惨结局。
从开始时热烈的恋爱到幸福的结合,从反目成仇到无奈离异,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被现实蹂躏直至摧毁,这是人物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金家是北洋政府统治下封建官僚及其妻室、子女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骄奢淫逸、腐朽没落的生活世界的集中缩影。
《金粉世家》以主人公金燕西与冷清秋的感情为主要线索,为豪门贵族铺叙了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
张恨水先生擅于通过人物的精细描写准确入微地刻画出社会生活,他塑造的大人物、小人物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金粉世家》中以金燕西和冷清秋为代表人物形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冷清秋给人的第一感觉,她是一个有才有德、气质非凡的现代女性。
家境的贫寒并未改变她的个性与追求,她渴望独立与自强,憧憬着尊严与自由。
作者这样描绘她的出场:“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髻发里面,盘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发光可鉴。
身上穿着一套青色的衣裙,用细条白辫周身来滚了。
项脖子披着一条西湖水色的蒙头纱,被风吹得翩翩飞舞”,如此青涩,如此美丽。
可以想见,一个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女学生,遇到一个相貌英俊、风度翩翩又处处对自己关怀备至的青年男子,怎能不动情?可是当爱情的热度残忍褪去,留下的就只剩心灰意冷和互相埋怨。
“清秋穿了一件旧的黑绸旗衫,瘦怯怯的身子,白而无血的皮肤,又是蓬着一头长发,一个大长楼廊子,并无第二人”,这是作者对冷清秋出走前的一段描写,短短一年时间,转变如此之大,一个花样娇艳的女孩竟变成一个如此憔悴不堪的豪门弃妇,实在悲哀。
这是她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的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而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这就是金燕西,一个喜好脂粉气的纨绔子弟,一个挥金如土的阔少爷,一个生长在家族庇护下的寄生虫。
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金粉世家》是中国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瑰丽壮丽的语言、细腻入微的描写、丰富多样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读完《金粉世家》,一种沉重的思考情绪油然而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少年,身世高贵但内心矛盾复杂。
他与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又被迫娶了王熙凤,这种爱情的破碎和无奈让人唏嘘不已。
另外,贾府的众多仆人、婆娘和贾家的亲友们也都是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庞大的世界。
其次,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和败家子贾宝玉的堕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财富和权力对人的腐化作用。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以林黛玉和贾母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使得《金粉世家》不仅仅是一个情节丰富的小说,更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再者,小说中渲染了一种浓厚的禅意和忧伤氛围。
书中描写的贾宝玉迷恋在红楼梦中,渴望超脱尘世的欲望,可以看作是作者内心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追求美好的表达。
通过描写贾宝玉的梦境和幻想,书中散发出一种敏感的禅意,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短暂和人世无常的思考。
随着贾宝玉的成长和贾府的衰落,书中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气息,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书中描绘的友情和爱情也让人感动。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纯真而深厚的友情,贾府中众多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都在书中形成了一个精细而生动的人物群像。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纯粹。
总之,《金粉世家》是一部思想深刻、情节曲折的小说,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情节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社会问题和情感纠葛都让人深感触动。
读完《金粉世家》,我们不禁会思量人生的意义、社会的不公和情感的真实性。
浅析《金粉世家》的爱情悲剧

引 言
《 金粉 世 家 》 中总 理 公 子 金 燕 西 对 平 民女 子冷 清秋 一见 钟 情。 不 顾一 切 地 追 求 冷清 秋 。 为 了 接 近 冷 清 秋 , 他 不惜 高价 租 赁 了冷 宅 隔 壁 的 房 子 ,并 以建 立 诗 社 为 由请 冷 清 秋 的那 个 酸 腐 的舅 舅 做 老 师 , 以此 拉 近 他 与 冷 家 的 关 系 。 之 后 就 想 方 设 法 地 给 冷 家送 礼 , 且送得有声有色 , 有 理有据 , 给 人 留 下 一 个 知 书达理 、 积 极 进 取 的 晚生 形象 。 涉 世 未 深 的 冷 清 秋 被 其 打 动 , 并 以身 相 许 , 最 后 仓 促 结 婚 。 他 们 的结 合 并 没 有 遭 遇 什 么 阻 力. 而是 颇 为 顺 利 。 因为 金 家虽 是 豪 门 贵 族 , 在 儿 女婚 姻 上 却 受西方 影响 . 是 抱 着 任 其 自由 的 态 度 的 , 况 且冷家 只是穷点 , 也还是体面人家 。 是 大 可 以 联 姻 的 。但 在 婚 后 , 他 们 的 感情 却 出现 了危 机 , 直 至破 裂 得 无 法 愈 合 。 浪 漫 的爱 情 最 终 没 能 避 免 婚 姻 的失 败 。 当“ 父母 之 命 , 媒妁之 言” 开始被抛弃时 , 婚 姻 的 围城 依 旧不 是 固 若 金 汤 . 这 荒 谬 的现 实 未 免 让 人 过 于 心 酸 …。 在 令 人 唏嘘 短 叹 之 余 ,揭 示 他 们 爱 情 悲 剧 的 原 因 也 许 有 别 样 的艺 术 价 值 与现 实 意 义 。 金 燕 西 的用 情 不 一 是 他 们 婚 姻 失 败 的 主 要 原 因 。 除 了冷 清秋外 , 他 还有许 多女 友 , 而 最 过 亲 密 的 当数 豪 门 小 姐 白 秀 珠 她 是 唯 一 一 个还 可 以 与之 谈 婚 论 嫁 的 女 子 。 而 从 金 燕 西 对 前 女 友 白秀 珠 的情 感 态 度 也 可 以窥 探 到 他 对 冷 清 秋 的 感 情 变 化 的一 些 端 倪 。 因为 冷 清 秋 与 金燕 西 的 爱 情 婚 姻 悲 剧 并 不 是 偶 然 的 。从 他 们 的爱 情 悲 剧 我 们 可 以 分 析 出 他 们 婚 姻 的失 败 其 实在 所 难 免 。 1 . 浪 漫 的 爱情 使 他 们 忽 视 了 迥 异 的 爱 情 观 、 婚 姻 观 和 人 生 观 下 的 冲 突 金燕 西是 贵族 出 身 , 父亲金铨是现 任国务总理 , 还 是 一 家 银 行 的 总董 , 家里的银钱 , 每 天 像 流 水 般 进 来 出去 。和 当时 所 有 的 贵 公 子 一样 . 金 燕 西 活 跃 于各 种 交 际场 所 , 结 识 了各 色 女 子。 燕西生长在金粉丛中 , 虽 然 把 倚 红 偎 翠 的 事 情 看 惯 了但 像 冷 清 秋 那样 素净 的妆 饰 却 是 百 无 一 有 ,所 以一 见 冷 清 秋 便 顿 觉眼前一亮 。 对之一见钟情。 貌 美 是 金 燕 西 择 偶 甚 至 是 选择 女 友的首要条件 . 不 管 是 冷 清 秋 还 是 白 秀 珠 乃 至 白莲 花 、 白 玉 花 都 是绝 色 女 子 。 同样都是美女 , 为 何 金 燕 西 会 选 择 冷 清 秋作 为 结婚对象? 他 的这 一 选 择 并 不 是 一 时 冲 动 , 而 是 有 他 独 特 的 考 虑的。 冷清秋是典型的小家碧玉 , 贫 穷 的 家 庭 出身 使 她 很早 就 养 成 了清 闲 贞 静 、 宽厚矜 持的性格特征。金燕西认为 , 交 女 朋 友是交际场中的好 , 但娶妻则希望对方朴实一些。 冷 清 秋 有 种 出 水 芙 蓉 、天 然 去 雕 饰 的 清 雅 美 ,使 燕 西 认 为冷 清秋 的 爱 情 定是纯 一的, 人也是很温和 的, 决 不 像 交 际 场 中的 女 子 , 不 但 不 能 干 涉 她 的行 动 . 她 还 要 干 涉 你 的行 动 啦 ” [ 2 ] 。 由 此 可 知 金 燕西 的婚 姻 观 : 娶 个 能 持 家 的朴 实 的 漂 亮 的 老 婆 ; 要 求 爱 人 对 自 己爱 情 专 一 , 忠贞不贰 ; 自己 要 有 充 分 的 自 由 , 绝 不 允 许 爱人 干 涉 自己 的行 动 。 冷 清秋 是小 户人 家 出 身 , 与金燕西认识时 , 她 还是个高 中
许一世深情 留一生哀怨-探究《金粉世家》爱情悲剧原因

许一世深情留一生哀怨——探究《金粉世家》爱情悲剧原因佟思琪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从1927到1932年,历时5年完成的巨著,小说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写了皇城总理金氏家族的衰落历程。
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悲剧的造成因素中,两人的性格是主因,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交范围、以及与他们相关人物的行为是客观原因,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旧社会黑暗腐败的环境。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爱情悲剧;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前言有人说,《金粉世家》是民国的的“红楼梦”①,他们都从大家族中的一个爱情悲剧着手,以它为主线,演绎一个大家族的衰败。
但是,这两本书也有着不同之处,我认为,《红楼梦》比《金粉世家》用了更多的笔墨在大社会大家族的视角上,从整个社会演绎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而《金粉世家》则更突出他们爱情的本身,从他们个人和与他们相关的人物中找寻爱情消磨殆尽的原因。
在最后的结局上,《红楼梦》的结局相对来说更加圆满,虽然两人分离,贾宝玉不得已娶薛宝钗,但他依然心系林黛玉,在得知黛玉香消玉殒后他选择远离红尘。
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是彻底背叛了冷清秋,婚后冷遇,不信任,难抵白秀珠的诱惑而出轨,最终,彻底不爱冷清秋,是一个负心汉的形象。
有人说,冷清秋的形象酷似林黛玉,如果说,林黛玉是完全意义上的贵族才女,那么冷清秋则完全属于张恨水的那个平民世界。
②《金粉世家》的爱情凄美,看过之后让人回味,惹人深思,也让我仿佛看到了《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和氓中的女子一样,冷清秋大胆逃离没有爱情只剩下空壳的婚姻,选择了离开。
她曾说过“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因素就没有了要这个名义上的夫妻有何用,反而彼此加了一层束缚”。
③一、悲剧从性格中来(一)冷清秋的清新淡雅自由大胆冷清秋是什么样的女子,作者在第三章中由金燕西具体描述出,“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髻发里面,盘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发光可鉴。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作者:蒲苏英来源:《卷宗》2018年第30期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主要人物冷清秋是作者着力将她塑造的一位传统的完美女象、理想女性。
她不仅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德,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及其美学意蕴和认识价值。
关键词:冷清秋;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冷清秋是个出身于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的穷学生,她美丽大方又超凡脱俗,气质高贵又清高孤傲,聪明善良又恪守礼仪,既受传统文化熏陶,又追求人格独立的新女性。
贫穷的家庭出身使冷清秋很早就养成了清闲贞静、宽厚矜持的性格特点,说话轻声细语,择词而说,不厌与人。
金燕西出身豪门,贵为总理之子,一见清秋便喜欢不行,无非因为冷清秋朴实,温和顺从,有着“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在与金燕西的交往中,她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取悦与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率真的感情。
正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超然与洒脱,战胜了身份和地位都远在她之上的富家小姐白秀珠,征服了金府。
在《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对冷清秋的爱情已经超越了门第之见。
燕西在向清秋的表白中,信誓旦旦:“婚姻问题,是我们的事,与她们相干?只要你爱我,我爱你,这婚约就算成立了。
”并声称:“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什么贫富而言。
”连豪门大家庭的女主人金太太也申明:“我就不主张儿女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饭吃呢,那也没关系,我们是娶人家孩子,不是娶人家的门第。
”父亲金铨见过冷清秋的照片和诗文后对其人品和才华很是欣赏,甚至还觉得燕西配不上人家。
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等级制度的封建大家庭,婚姻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如此普遍,那么出身和地位都差异很大的主人公几乎没费多大周折便喜结连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他们的结合符合现代婚姻理念,那么他们的离异更多了一份对婚姻实质的理解。
1 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婚姻冷清秋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是一个受旧书束缚的人,她缺少“五四”先进青年所具有的对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大胆叛逆的战斗热情和勇敢行动,因而使得她迟迟不能从旧思想的枷锁中挣脱出来。
读后感 论文 《金粉世家》社会性与现实性

《金粉世家》社会性与现实性
张恨水最脍炙人口的一部章回小说,《金粉世家》用细腻而不失气魄的笔触,描述了金家这一名门望族由盛转衰,最终各奔东西,物是人非的故事。
而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更是这部小说感人至深的部分。
《金粉世家》堪称民国版的《红楼梦》,一卷笔墨,几分离愁,道出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大家庭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与世事无常的无奈。
一、从《金粉世家》看封建官僚制度下的奢靡之风
作为一人之下位高权重的总理,金铨金家吃喝用度均可用极尽奢靡来形容。
小说中也多
涉及:“一进门,这间屋子是一方檀木雕花的落地罩,垂着深紫色的帷幔。
屋子里最大的绿绒沙发,每张沙发上都有缎子绣花的软枕。
地板上的地毯,直有一寸多深。
那地毯上还织着有五龙捧日的大花样,两边屋角都有汽水管,却是朱漆的红木架子,将汽管罩住。
在落地罩的旁边,有一架仿古的雕花格架,随格放着花盆,茗碗,香炉,果碟”,“所有来往要道,都有彩绸花扎了起来。
各门口,更是扎着鲜花鲜叶的彩架,在花架里缀着无数小电灯。
沿着长廊悬着仿古的玻璃罩电灯,灯下垂着五彩的穗子。
晚上电灯亮了,一道。
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金粉世家》是一部由樊梨花创作的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本书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彩,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走向。
比如书中的主人公贾家的几位女子,有的聪明伶俐,有的懦弱软弱,有的坚韧不拔,有的妥协顺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族观念对人的影响,也让我对当代社会的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通过对贾家家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贾家是一个富贵世家,但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他们的家族也经历了兴盛和衰落。
小说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描写非常细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同时,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非常深刻,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多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的社会寓意也非常深刻。
通过对贾家家族的兴衰变迁,小说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这些社会寓意让我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之,《金粉世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也让自己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女性形象分析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女性形象探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女性就被社会所忽视,女性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在生活中也是受到各种各样的摧残。
本文通过对30年代小说《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探析,展现当时社会不同女性的生产状态,通过女性形象价值的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了解,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悲剧人生的启示,唤起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关键词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女性形象《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同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家族小说,都深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且写作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反应的社会现实和塑造的人物也有很多共同性,具有合并研究的价值。
巴金的《家》以2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创作完成于1938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在在家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发表于1926年。
作品描写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内阁总理的儿子金燕西的恋爱及婚变的故事,写出了金、白两大豪门家庭内部矛盾的激烈冲突,和北洋军阀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在“金”和“粉”的奢华后面,名门世家终将走向衰落。
本文通过对《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女性形象的探析,展现出当时社会不同女性的生存状态;并从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对女性形象价值进行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了解,希望通过对她们的悲剧人生的启示,唤起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一、《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中的女性形象在《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这三部小说中,塑造了性格、人生道路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家》中主要描写了瑞珏、梅、琴、鸣凤、陈姨太等5位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田瑛“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涌现中一批杰出的现代小说家,其中社会言情小说家张恨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他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老舍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长、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金粉世家》自1927年2月中旬至1932年5月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是张恨水小说在报刊上连载时间最长、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此书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晓畅,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在读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响。
全书以官宦之子金燕西和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相爱、结婚到分离的人生轨迹为主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豪门贵族从盛到衰的历史。
作者在《金粉世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新旧时代交替下表现出了矛盾的本质,一方面她们善于审视自身,有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崇尚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有较强的女性独立意识,勇于冲破封建家庭的囚笼。
另一方面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小说又逐渐让她们回到传统的生活空间中,遵循男权制思想的规范,附属依赖于男权社会,沦为男人的玩物。
并且对这种命运表现出麻木与妥协的落后性。
尽管她们失败了,但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的精神为广大女性追求独立与自尊起到了推动和警醒作用。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金粉世家》中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女性角色。
这些女性都表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自尊。
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伦理使女性落入男权统治下的从属地位,女性对自己的婚姻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而,无数女子都难以逃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生硬程序,而在这部作品中却处处体现着旧式女子的新式现代意识: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
尤其是女主人公冷清秋更是一个兼具传统美德和现代性于一身、有着出众才华的知识女性,是《金粉世家》中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所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虽然这个人物形象是带有悲剧性的,但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她的身上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作为一个传统的女性,冷清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不输于任何一个我们古人所标榜的优秀女子;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现代女性,她追求的是婚姻的自由、爱情的平等、人格的尊严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和自食其力。
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现代意识,让冷清秋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冷清秋虽然出身贫寒,但也是清清白白的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因而她对传统道德规范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
虽然衣着寒碜,但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合乎传统的礼仪规范,绝对称得上大家闺秀的典范。
除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她还在新式学校上学,接受各种新潮思想,从这一点来看,她就与古代一直标榜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性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金家这样一个豪门,有着庞大的家庭成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介平民的冷清秋能让这个地位显赫、等级制度鲜明的大家庭抛弃传统的门第观念,得到金老爷与金太太的首肯,成功的与金燕西走在一起,这是与她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当然出众的才气也是她能很快融入这个家庭的重要因素,不仅四姐道之、五姐敏之、六姐润之对她的才华佩服不已,就连权倾一时、富贵一生的金老爷和金凤举对她的才情都赞誉有加。
冷清秋身上除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超人的才气,让她熠熠生辉的是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
在封建思想当道,民众的民主思想意识尚未得到完全开化,女人只是作为男人附属品的身份出现,没有任何话语权的社会里,冷清秋无疑是独特的。
作为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启蒙,她憧憬着人身的自由和人格的平等,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味:(一)、善于审视自身,有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清贫家庭的出身使冷清秋养成了娴静矜持的性格,她美丽大方、衣着朴素、温婉典雅,说话轻言细语,自有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正是这种自然美深深地吸引了成天浮沉在胭脂花粉中的豪门公子哥金燕西。
她的美,连金荣都说:“那样一位鲜花般似的小姐在街上走着,狗看见也要摆摆尾呢,何况我还是个人?”纵然金燕西见惯了倚红偎翠之事,但面对清秋时还是“淡淡衣衫楚楚腰,无言相对已魂销”,只因为冷清秋是“百无一有”的。
金燕西为了追求冷清秋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给冷家送礼,致使冷轻信了金对她的“真心、真情”。
这里金钱成了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
这些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爱情堡垒为日后的大厦倾塌埋下了隐患。
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并不是一个完人,她也有着女孩子极普遍的虚荣心,面对金燕西绸缎、珍珠项圈等物质攻势的时候,她也迷失了方向,“自然不免引起情素”,对于这一点她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的嫁了燕西。
”对于她的婚姻,她并不是以为嫁进了豪门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开始她就知道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只是因为在金燕西的生活中缺少像她这样的女子,所以她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意识,婚后,金燕西纨绔子弟的做派日益暴露,更有甚者,他对冷的爱也开始了“喜新厌旧”,稍不如意,则拳脚相向。
与他的旧情人白碧珠公然出双入对,,她自省“自己一片痴心,以为有了这样一个丈夫,便是终身有所寄托,什么都在所不计。
到了现在,不但是说不上什么寄托,简直自己害了自己了。
在家里度着穷苦的生活,虽然有时为了钱发愁,但是精神上很自然的,不用得提防哪一个,也不用得敷衍哪一个,更不会有人在背后说一句闲话。
现在连说一句话走一步路,都得自己考量考量,有得罪人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富贵日子,也如同穿了浑身的锦绣,带着一面重枷,实在是得不偿失。
”“只要燕西肯花钱,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吧?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
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
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作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失。
”冷清秋认为自己其实是被金钱虚荣给引诱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和自己的婚姻都做了深刻的剖析,这些思考无不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二)、崇尚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金燕西的追求,冷清秋并不是觉得好像“天上掉馅饼”一样。
在与金燕西的交往过程中,她一直都是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保持着自己的本真,没有刻意地去取悦、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纯粹的感情。
和金燕西结婚以后,冷清秋不是在那坐享其成,首先想到的还是独立自主,不依靠父辈。
她认为“凡是没有收入,只有花钱出去的,这种穷是没有挽救的穷”,觉得“人穷不要紧,最怕是没有收入。
”因此她积极鼓励金燕西努一努力,做出一点事业来撑起他们的小家庭。
结婚以后,金燕西身上那些纨绔子弟的陋习并没有的得到改变,不仅不顾家,还经常为一些小事跟冷清秋争吵。
在他的潜意识中,冷清秋既然嫁入了金家,冠上了夫姓,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刻上了金家的名字,理所当然冷清秋是没有发言权的,应该对他惟命是从,不能有一点违背的意思。
金燕西讥讽她从头到脚没有一样姓冷时,她指着燕西道:“你就这样量定我了吗?我今天就恢复原来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点东西。
这是你的戒指,你拿去。
”就脱下订婚戒指还给金燕西。
接着就对金太太说:“我为自己顾全自己的人格起见,我还只有回家去,穿我冷家的衣服,做我穷人家的女儿。
”这个自尊自爱的女子刚烈性格可见一斑。
在没有解决婚姻问题之前,她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坚持搬到楼上居住,并吩咐厨房“每餐只给一碗素菜,一碗汤,多送了我就不吃”,而且除了送东西的老妈子,不准任何人上楼。
恐怕到了今天也没有几个女子能像她一般决然。
在追求人格独立的同时,积极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冷清秋是非常喜爱读书的,在诗词文章上是下了苦工夫的,因而其文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在小说的楔子中,她不到两三分钟的工夫,就把作者的姓名和职业用十四个字表达出来:“文章直至饥臣朔,斧钺终难屈董狐”,可见她的文学才华是极高的。
她时常劝金燕西努努力,做做学问,却受到了金燕西的嘲讽,认为女子生来无非就是做一些主持家事,管理柴米油盐的小事,空有一肚子的学问,能起什么作用?冷清秋驳斥了他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点。
对于冷清秋来说,女子不受人看重,是因为没有知识,不能独立地做事,只能去依靠别人。
作为一个女人,冷清秋的理想并不在柴米油盐这些小事中,也不在大家族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财产划分上,她只想多读些书,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她不顾豪门大户的家规,勇敢的走出家门去教书,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在金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认为清秋的这种做法是败坏了金家的声誉。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又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度鲜明的显赫人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意识,而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去做,每天穿得光鲜照人,老老实实的遵守迂腐的家规就可以了。
冷清秋是过不惯这种体面的、养尊处优的少奶奶的生活,因而她就成了众人眼中“反叛”的另类。
(三)、勇于冲破婚姻的牢笼,实现女性生活的自立自强。
在以往的婚姻中没有离婚,只有休妻之说。
任何一点不是都足以使女人遭到被抛弃的命运,而女人所能做的除了认命,还是认命。
然而冷清秋却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上过新式学校,接受过新式教育,有着新思想的知识女性。
知识分子的孤傲使得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金燕西的爱情逝去以后,她不是像大多数女子一样痛哭流涕,或者是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企图用各种手段把已经不爱自己的男人留在身边,她坚强的说:“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要这个名目上的夫妻何用?反是彼此加了一层束缚。
”就算不为自己争气,也当为一般女子争气,她认为凭自己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她说“我想一想,象我们作女子的,第一步就是要竭力去了寄生虫这个徽号,所以我的第二步是干,不是作了丈夫的寄生虫之后,再变成一个社会或人类的寄生虫。
”所以决定离开金家。
在当时的社会里,别说达官贵人,可能就连平常人家对三妻四妾的现象都是习以为常的,冷清秋对金燕西的事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将就着过完一辈子。
即使是闹翻以后,凭着她在金家受喜爱的程度和孩子的原因,也是完全没必要离开金家的,留在金家和金燕西过着名义上的夫妻的日子,虽然不说是大富大贵,但至少也可以是衣食无忧吧,总不至于沦落到街头“书春”卖字度日,过着最简陋的生活。
但她却选择了毅然地离开,冲破了“出嫁从夫”的封建婚姻伦理道德的束缚,走上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食其力的道路,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冷清秋的结局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是悲惨的: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儿子,靠“书春”艰难的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