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异常组患者的冠心病、高血压、年龄、病灶发生数量、不良嗜好、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情况与正常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冠心病、高血压、年龄、病灶发生数量、不良嗜好、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情况均能够明显增加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重视,适宜的增加相关的管理措施。

标签:脑梗死;危险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干预因素

伴随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比例明显增加,脑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组织疾病,预后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00例。异常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59~78岁,病程1~12天;正常组男47例,女53例,年龄60~77岁,病程2~1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病程、其他因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自入院开始,对其实施全程的自制调查表填写,其中主要包括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疾病情况、基本资料、临床辅助检查情况等,对其均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异常组患者的冠心病、高血压、年龄、病灶发生数量、不良嗜好、左大脑半

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情况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近些年来发病比例明显增加,同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合并症的不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预后认知功能障碍或是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学说:(1)脑缺血器质性损害本身直接造成神经元损害,导致认知功能下降。(2)皮质与皮质下区域的联系中断,导致思维活动神经传导障碍,导致认知功能下降。(3)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血管性危险因素脑血管损害和遗传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再发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较首发脑梗死高。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发生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组患者的冠心病、高血压、年龄、病灶发生数量、不良嗜好、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情况与正常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相关的文献和实践结果均相似。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情况、高血压、年龄、病灶发生数量、高脂血症、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情况均能够明显增加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重视,适宜的增加相关的管理措施。早期认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加强对脑梗死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针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着重进行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和回忆力的康复训练,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