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编辑的PPT文档】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编辑的PPT文档】
4. 原发性侧索硬化
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呈剪 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
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感觉无障碍, 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可出现假性球麻痹表现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辅助检查
1.肌电图 有很大诊断价值,呈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肉眼:脊髓萎缩变细 光镜:脊髓前角细胞、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是ALS的特征性病理改 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小鱼际 肌萎缩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3. 进行性延髓麻痹
真性球麻痹:进行性发音不清、声音嘶哑、吞 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喉肌萎缩,咽反射消失
舌肌明显萎缩,并有肌纤维颤动 可有假性球麻痹: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扩展至躯干和颈部,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舌肌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1.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肌束颤动 双上肢肌萎缩,肌张 力不高,但腱反射亢进
双下肢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高,腱反射亢 进,Babinski征阳性
无客观的感觉障碍, 但常有主观的感觉症状 括约肌功能正常 晚期可发生延髓麻痹 可伴有假性延髓麻痹 眼外肌一般不受影响
流行病学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80年代末期,应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发 现10%-75%的ALS病人神经节苷酯 (GM1)抗体滴度增高。但许多周围神 经病如AIDP、CIDP、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等均可见该抗体滴度增高。现在的观点认 为GM1抗体与ALS的关系不大。
4. 神经营养因子与ALS
神经营养因子(NTF)是一类由靶细 胞 提供的特殊多肽或蛋白质。主要的 NTF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 神经细胞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 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I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s)、GDNF等。
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关节发僵, 活动不灵,未予注意。半年前参加冬泳比 赛后,感右下肢无力,下楼明显。4个月前, 右臂抬举力弱,就诊于某大学附院,考虑 颈椎病,予按摩等治疗,未改善。
2个月前患者又相继出现左下肢、右手力弱, 表现为行走不便,写字、持筷笨拙。曾摔 倒一次。患者经常有四肢及躯干的肉跳感。 不伴有肢体的麻木、疼痛,无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二便障碍。
病理:
大脑皮层双侧中央前回巨大锥体细胞呈现 部分或完全消失,锥体细胞深染固缩,核与核 仁不易辨认,呈三角形。大脑及脑干小血管壁 内或血管周围可有淋巴细胞 浸润。皮质延髓束 及皮质脊髓束变性。锥体束的变性最早在脊髓 低位,以后可向高位或脑干内发展。
脑干运动神经核的变性,以舌下神经、迷 走神经、面神经、副神经、三叉神经多见。细 胞多呈固缩、变性脱失,胶原细胞增生。
Laugh, I Thought I'd Die
- My Life With ALS Dennis Kay, 1993
发病机制:
1.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学说:
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指谷氨酸(Glu), Glu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兴 奋性递质。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6681ppt课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6681ppt课件
关。 3:长期和诸如杀虫剂之类的农业药品接触 4:太平洋的关岛上,ALS有高发病率。居民食用的苏铁类植
物的种子可能是引起ALS的一个原因。最近的证据显示,真 正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一种蝙蝠。这种蝙蝠以苏铁类植物种子 为食,并且很可能使它们体内的毒素累积到有毒水平。当关 岛上的蝙蝠消耗量下降时,ALS的发病率也下降了。
.
免疫因素:尽管MND患者血清曾检出多种抗 体和免疫复合物,如抗甲状腺原抗体、GM1 抗体和L-型钙通道蛋白抗体等,但尚无证据 表明这些抗体可选择性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 胞。目前认为,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 疫病。
.
病毒感染: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 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少数脊髓灰质炎 患者后来发生MND,故有人推测MND与脊髓 灰质炎或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但ALS患者CSF、血清及神经组织均未发现 病毒或相关抗原及抗体。
.
.
.
.
.
.
.
.
.
.
.
.
韩国电影《我的爱在我身边》
.
“身体慢慢地凝固,走向死亡, 这样的我,
你也可以在身边吗?”
.
.
.
.
.
.
.
.
思考
.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罗纳德.里根在1994年 的11月5日宣布他被诊 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我最近被告知我是 美国将患阿尔茨海默 病的人中的一员。目 前,我感觉良好。我 打算在上帝赐予我的 有生之年,一如既往 地做我的事情。我还 将和我的爱妻南希和 全家一起在生命的旅 途上行进。我打算多 享受些野外生活的乐 趣并与我的朋友和支 持者们保持联系!”
有人有人推测与pron、 HIV感染有关

ALS指南PPT教学课件

ALS指南PPT教学课件
第10页/共23页
神经电生理检查
• (6)肌电图出现3个或以上区域下运动神经源性损害时,并非都 是ALS。电生理检查结果应该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避免孤立 的对肌电图结果进行解释。
• 3.运动诱发电位:有助于发现ALS临床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但敏感度不高。
第11页/共23页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第19页/共23页
3.呼吸支持
• (3)当患者咳嗽无力时(咳嗽呼气气流峰值低于270 L/min),应 使用吸痰器或人工辅助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 (4)当ALS病情进展,无创通气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90% ,二 氧化碳分压<5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分泌物 过多无法排出时,可以选择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采用有创 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通常难以脱机。
要注意鉴别。
第12页/共23页
四.ALS的诊断标准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1)病情进行性发展: 通过病史、体 检或电生理检 查:
证实临床症状或体 征在一个区域 内进行性发展, 或从一个区域 发展到其他区 域。
排除其他疾病
(2)临床、神 经电生理或 病理检查证 实有下运动 神经元受累 的证据。
第15页/共23页
六、ALS的治疗
•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 营养管理、呼吸支持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第16页/共23页
1.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 • (1)利鲁唑(riluzole):化学名2.氨基 (三氟甲氧 基).苯并噻唑 • 其作用机制包括稳定电压门控钠通道的非激活状态、抑 制突触前谷氨酸释放、激活突触后谷氨酸受体以促进谷 氨酸的摄取等。 • 该药是目前惟一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用法为5O mg,每日2次口服。 • 当病程晚期患者已经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不建 议继续服用。 • (2)其他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尽管有多个药物在ALS动物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EMG: 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累及四肢肌、腹直肌。
CPK:346U/L CSF: WBC 1 X106/L ,RBC 1X109/L,PRO 470 mg/l
Case 6

男性,29岁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6年,双上肢无力2年 其兄有类似表现 PE:颅神经(-),双上肢近端肌力5°-,远端5°,双下肢 肌力近端3°+,远端5°,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明显,反射对

EMG1(2006.5)左上肢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
EMG2(2006.8)左上肢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 EMG3(2006.12) 上下肢被检肌和胸椎旁肌见纤颤,正尖波,NCV 正常范围,轻收缩MUP普遍宽大或见巨大电位。神经源性损害肌 电改变,累及上下肢被检肌和胸椎旁肌。
治疗
医生,我该
吃什么药呢? 想吃啥 就吃啥
男性3/10万人年 女性2.4/10万人年(2007)

起病年龄平均55岁,病程通常3-5年。平均存活3.5年,5年后 20%存活 (老年、早期呼吸困难、延髓受累影响存活)
好发年龄 : 58-63岁 散发性 47-52岁 家族性 (2009)
临床类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最常见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MA)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PLS)-----最少见 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按美国的习惯通常统称为ALS,等同于运动神经元病 (英国,MND)
临床特点


LMN –无力 –肌萎缩 –肌束颤动 –电生理 UMN –反射的病理性扩散 –阵挛 –强直 –病理征 –电生理
延髓 延髓
称+,病理征(-),感觉无殊。

EMG: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累及上下肢,脊髓前角细 胞损害可考虑。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pt课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pt课件

颈椎病的鉴别点
(2)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脊髓压迫性损伤
发病年龄&临床表现 可与MND相似 慢性进行性病程
肌萎缩局限于上肢 常伴感觉减退 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肌束震颤少见 无球麻痹 胸锁乳突肌EMG无异常
ALS的EMG异常率94%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少数病例从下肢 起病, 渐延及双 上肢
临床表现
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②延髓麻痹通常晚期出现 ③可有麻木\疼痛等主观感觉异常, 无感觉障碍体征 ④病程持续进展, 最终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感染
死亡, 生存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 平均3~5年
临床表现
2. 进行性脊肌萎缩 (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SMA)
感觉&括约肌功能不受影响
概念
呈全球性分布 年发病率约2/10万 人群患病率4~6/10万 90%以上为散发病例
成人MND通常30~60岁起病, 男性多见
病因&发病机制
中毒 因素
免疫 因素
MND
遗传 因素
病毒 感染
..
谷胺酰氨载
.. 体功能异常
........
前突触末梢 病因&发Fra bibliotek机制..
....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拟诊: 2个部位 可能: 1个部位 疑诊: 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表12-1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ALS临床诊断(E1 Escorial, 1994)标准
ALS诊断确定性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常人群

3.神经毒及转运缺陷机制:兴奋性氨基
酸(谷氨酸)、植物毒素(木薯中毒)

4.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机制

5.其他 金属物质代谢异常,铝、钙、硅

2020/7/23
5
三、病理
•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如大脑皮质的大椎体运动神经元、 延髓以下皮质脊髓束在内的神经纤维髓鞘分解脱失、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减少 •残留神经元变性:中央染色体溶解、空泡、噬神经细胞现象, 以及ALS特异的轴突肿胀、神经微丝异常 •反复的失神经和神经再生在病变后期产生大小不等的失神经 肌纤维聚集,呈组群萎缩,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
2020/7/23
20
八、治疗
•⒈ 病因治疗: 抗兴奋性氨基酸治疗:利鲁唑(2-氨基-6-氟甲氧基苯并噻
唑,抑制谷氨酸能 神经的传导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仅处于实验或临床研究 阶段。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维生素E、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前体)
2020/7/23
21
• 4.康复治疗: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维持关节活动度, 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现有功能。
• 5.终末期患者呼吸衰竭的防治:晚期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衰竭,防治误吸、防 治感染、清楚分泌物、恰当的抗感染可延缓呼吸衰竭
• 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早期可采用非侵入性机械通气,如经口或鼻予以通 气;晚期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非侵入性机械通气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应考 虑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2020/7/23
鉴别点:本病无舌肌萎缩和束颤、无球麻痹、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正常
2020/7/23
17
•2.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运动神经元病汇总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汇总课件
发病机制(7)
• 兴奋氨基酸毒性作用学说 • 自由基氧化作用学说 • 基因突变学说 • 自身免疫因素学说 • 神经营养因子学说 • 环境因素 • 病毒感染
Bin QI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 分三型: 散发型(经典型)--90%, 家族型(遗传型)--5-10%, 西太平洋型(关岛型)。
力减退(远端重),束颤,肌张力不高或减退, 膝跟反射亢进,阵挛,病理征阳性(Hoffmann, Babinski 和 Chaddock征(+)),下頜反射亢进, 强哭强笑。 2.感觉正常, 可有痛性痉挛。 3.无扩约肌障碍。 4.痴呆。
Bin QI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in QIN
• 家族性 ALS 综合症 (10%) 1. 21号染色体连锁(SOD1基因突变) 2. 2号染色体连锁(突尼斯, 隐性遗传)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21号染色体无关 4. 9号染色体连锁的青少年 ALS 5. 15号染色体连锁(突尼斯, 隐性遗传) 6. 家族性关岛ALS
Bin QIN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定义
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或某一部 分的进行性变性病。病变范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皮质锥体束、皮质延髓束。临床 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无 力、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 特征。感觉系统一般不受侵犯。
ALS 综合症分类 (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 颈椎病脊髓型 发病年龄、症状相似,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基本正常。
• 脊髓空洞症 分离性感觉障碍,MRI可 见空洞。
• 颈髓肿瘤 • 脑干肿瘤
治疗
•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 支持治疗 • 对症治疗 预防肺部感染,人工呼吸 • 新药阻断CNS内谷氨酸能神经传递药 力鲁
唑(riluzole),50mg,Bid口服,可推迟呼吸 功能障碍的时间,延长生存期。
无特异性
诊断标准
• 应该有:
1.下运动神经元征象(包括临床正常而EMG有损害) 2.上运动神经元征象 3.病程呈进展性
• 应该没有:
1. 感觉症状 2. 括约肌功能障碍 3. 视觉障碍 4.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5. 巴金森氏病 6. 阿茨海默病 7. ALS样综合征
诊断标准
• 支持诊断
1.一个或多个区域的肌肉跳动 2 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元性损害 3.正常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期可延 长) 4.无传导阻滞
流涎
• 严重球部症状常流涎,不是智能受损的征象 • 正常人每天有2-3百毫升唾液产生并吞咽入胃 • 丧失自主吞咽功能后,头部直立位时可流涎 • 处理措施:
包括颈部支持,头位校正,口腔感染的治疗善睡眠,心境和流涎
痉挛及疼痛
• 45-64%患者因肌肉痉挛、关节僵硬、腹强直及皮 肤压迫出现疼痛
• 免疫因素 尚不明确。 • 慢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
病理 神经细胞变性、数目减少。
变性细胞深染固缩,胞浆内见脂 褐质沉积,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 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 脊髓前角细胞
临床表现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 一般为中年后发病,男>女 • 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 • 延髓麻痹通常晚期出现 • 无感觉症状,对智力膀胱括约肌等无影响 • 病程持续进展,平均3-5年 • 肌电图有神经元性损害
生存超过10年 • 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致死性,呼吸衰竭死亡
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抑郁情绪
• 大多患者有幻灭,绝望,愤怒,易激惹 • 后期不仅对配偶、朋友,而且对医生也产
生对立情绪 • 要及时使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 心理疏导
球麻痹
• 构音障碍 • 吞咽困难、呛咳、流涎
构音障碍
• 临终前绝大多数患者有构音障碍。及早期 由语言康复医生指导非常重要
• 呼吸道的管理
• 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频率、节律、 深浅度及口唇、四肢末梢色泽的变化。
• 应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 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
•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患者的呼吸肌麻痹进行 性加重 ,以及并发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至疾病终 末期常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 气管切开指征:
卢·格里格(1903-1941)四次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棒球运动员
• 处理措施包括: 鼓励患者减慢讲话速度 局部使用冰块或巴氯芬减轻舌肌痉挛 软腭修复及抬高软腭
吞咽困难
• 50-70%ALS患者有咽下困难,可导致窒息、脱水体 重下降、流涎和吸入性肺炎
• 应鼓励患者吃自己觉得轻松舒适的食品,避免刺 激性食物造成的咳嗽和憋气
• 药物帮助解决吞咽困难:
巴氯芬减轻痉挛,有时剂量可达80至90毫克 抗胆碱能制剂通常无效并可增加流涎 必要时鼻饲,避免经口呛咳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 处理措施: 首先摆正姿势使患者处于放松的体位 药物 • 苯二氮卓类 • 肌松剂(巴氯芬,盐酸乙哌立松) • 非激素类抗炎药 • 阿片制剂(病情晚期)
压疮
• MND 病人由于不存在感觉障碍,无自主神 经功能异常,只要护理得当较少发生压疮。
• 应置患者于气垫床上,随时保持衣物及床 单整洁干燥,每日行温水擦浴2~3次,每2 小时翻身一次。
吸入性肺炎
• MND病人晚期出现: • 球麻痹—呛咳、误吸。 • 球麻痹—吞咽困难—抵抗力减退 • 肋间肌萎缩、无力—咳痰困难,呼吸困难。 • 护理要点:尽早给予鼻饲以防误吸;及时清理
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按时 翻身拍背;
呼吸困难及衰竭
• 呼吸肌萎缩、无力—咳痰困难,呼吸困难。 • 反复吸入性肺炎: (1)肺间质纤维化 (2)耐药菌株的产生 • 吞咽困难—营养障碍—免疫力下降 • 绝大多数MND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 ①呼吸困难,呼吸减弱或消失;
• ②呼吸衰竭合并严重意识障碍;
• ③呼吸频率 > 40次 /min 或 < 5次 /min;
• ④血气分析在吸氧 40%时, PaO2< 50 mmHg, PaCO > 60 mmHg。
思考题
• 运动神经元病有哪几种类型? • 运动神经元病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美国发行著名棒球手 Lou Gehrig 的纪念邮票
四、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 选择性损害锥体束,极少见,中年以后起病 • 首发双下肢对称性上运动神经元瘫,渐向上
发展,无肌萎缩,感觉正常 • 皮质延髓束变性出现假性球麻痹 • 多缓慢进行性
辅助检查
• MRI 部分受累脊髓和脑干萎缩 • EMG 神经原性改变 • 肌肉活检 早期为神经原性肌萎缩,
病程与预后
• 散发型ALS从发病起平均存活时间为 3.5年 • 发病起50%病人平均存活时间为2.5年,5年生存率为28% • 球部起病者存活期约2.2年,存活很少超过5年 • 进行性SMA平均存活时间为10年 • 一般发病年龄越早,存活时间越长 • 59岁以后女性常表现为球部ALS • 良性或长病程的ALS占所有病例的5%,10-16% ALS病人
运动神经元病及监护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老年病科 张涛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 细胞、脑干运动神经 元、大脑皮质锥体细 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 行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中毒因素 植物毒素、微量元素、 神经营养因子减少。
• 遗传因素 5-10% ALS与遗传有关, 多数散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