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的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的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的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的会计研究

摘要

回顾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次的变动都对债务重组的发展及完善有着重大的影响。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并在2007年首次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标志着中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准则较2001年债务重组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属性、重组损益的确认方面有了较大的调整。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上市企业的债务重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并重点列举东方金钰10年的债务重组来具体研究债务重组对利益各方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准则实施的具体建议。

关键字:债务重组,上市公司,研究探讨

Summary

Review of China's debt restructur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development process, main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each of the changes to the debt reorganization develop and perfect hav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2006 Februar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new guidelines for debt restructuring, and in 2007 for the first time in listing Corporation implementation, marking China's converge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formally established, to perfect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open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accelerate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uidelines in 2001 than in debt restructuring, debt restructuring, reorganization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ttribute of the profit or loss has bigger adjust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esent domestic listed corporate debt restructuring application study, and highlights the Eastern Jin Yu 10 years on debt restructuring debt restructuring to specific profit effect, and put forward some criteria for debt restructuring in listing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problems, an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 perfect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suggestions

Keywords: Debt restructuring,quoted company,accounting study

1绪论 (1)

2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 (1)

2.1债务重组的定义 (1)

2.2债务重组的方式 (1)

2.2.1.以资产清偿债务 (1)

2.2.2将债务转为资本 (1)

2.2.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2)

2.2.4以上三种形式组合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2)

3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 (2)

3.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

3.2公司经营情况 (3)

3.3公司债务重组左右3年的财务数据 (3)

3.4 2010年前五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3)

3.5 公司2010年债务重组情况 (4)

3.6案例的会计研究 (4)

4债务重组对利益相关人的影响 (5)

4.1对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5)

4.2对企业得影响 (5)

4.3对债务人的影响 (6)

4.4对股东的影响 (6)

4.5对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的影响 (6)

5现行债务重组的问题 (6)

5.1财务困难的界定 (7)

5.2公允价值的定价 (7)

5.3以债务让步来调控收益 (7)

6针对其影响及问题的改进建议 (7)

6.1进一步加强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8)

6.2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 (8)

6.3提升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9)

6参考文献 (11)

7致谢 (12)

企业经营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债务无法到期偿还,要想使企业平稳度过财务危机,很多上市企业会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解决偿债困难,进行投机性重组。随着06年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使得债务重组不仅仅能解决部分债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效应。因此,债务重组行为已经不仅停留在消极的债务消减层面,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和企业的经营业务同等的功效,更多地成为债务企业新盈利增长方式,即可以实现债务人的直接收益增加或资产价值高估。

2.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

2.1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搭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2.2债务重组的方式

2.2.1.以资产清偿债务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上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冲减后尚有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二)以非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逾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应当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2.2将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2.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一)和(二)两种方式;

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2.2.4以上三种形式组合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3.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

随着06年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出台,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仅当年一千多家的上市公司就有250家发生了债务重组,08年发生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有220家,09年102家。并且统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运用减免利息或

本金,现金偿还或者延长还款时间的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很多公司充分巧妙的运用了债务重组,不仅让债权人避免了全部债务不能收回的危险,也可以使企业摆脱财务困境,达到长期盈利的目的。

2010年12月16日,东方金钰发布了其债务重组的公告,其与中国银行鄂州分行长达3年的债务纠纷告一段落。并且由于其成功的债务重组,使得企业拜托了财务困难的泥潭,步入了良好的循环。

3.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2公司经营情况

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俗是主营翡翠玉石、黄金、铂金、钻石的珠宝类上市公司。公司以云南兴龙珠宝、深圳东方金钰两个子公司为平台,利用云南、深圳的地利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开展业务,兴龙珠宝以翡翠原材料的采购和批发为主,东方金钰以翡翠制成品的开发和销售为重点,翡翠原材料批发将成为公司主要盈利增长点。

3.3公司债务重组左右3年的财务数据

3.4 2010年前五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3.5 公司2010年债务重组情况

2001 年 6 月,东方金钰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鄂州分行(简称“鄂州中行)借款 6000 万元,期限 5 年,2003 年偿还 4000万元,尚有 2000 万元本金未还。2003 年和 2004 年本公司又向鄂州中行借款 2800 万元。同时,鄂州中行与纺织城公司签订了《最高抵押合同》并且办理了鄂州他项(2002)字第 50 号土地他项权利证书,由纺织城公司在本金 4800 万元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并承担对应利息、复息。2007 年,公司偿还 500 万元本金,应向鄂州中行偿还本金 4300万元。

2007 年 9 月 16 日,鄂州中行与本公司、湖北多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州溢达针织有限公司、鄂州多佳织染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多佳纺织城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向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8 年 1 月 9 日,经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东方金钰应偿还鄂州中行贷款本金 4300 万元及利息,纺织城公司对以上判决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即本公司不履行债务时,鄂州中行对本案抵押物纺织城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2009 年 1 月 6 日,鄂州中行已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武汉办事处。

2010 年 12 月腾冲嘉德利公司已受让上述债权,成为本公司新的债权人。腾冲嘉德利公司对本公司的债权包括本金 4300 万元,利息(截止到 2010 年 5 月 20 日)17,685,684.4 元,本息合计 60,685,684.4 元。

后经过几轮磋商,东方金钰与腾冲嘉德利就本债权的处置方案达成一致。腾冲嘉德利同意豁免本公司上述债务中的利息部分,并进一步豁免债权的本金 1100 万元,即腾冲嘉德利要求本公司偿还本金 3200 万元,其余的本金及利息部分,全部豁免。

东方金钰获得债务重组收益28685684.4元。

3.6案例的会计研究

本案例中,东方金钰获得了差不多2869万的债务重组收益,即借方为长期借款4300万,应付利息1769万,贷方为应付账款3200万,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869万。而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总额中,使企业得到了2869万的利

润,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1%。相对于企业去年而言,营业利润增长了136%,由于高额的债务重组收益,致使利润总额增长了225%。每股收益从09年的0.0345攀升到10年的0.1631。二级市场上,受此利好消息刺激该股一路攀升,大幅上扬。盘中涨幅逾6%,成交量很明显放大。

但是在本案例中,还有一个公司想必会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腾冲嘉德利公司,他收购了东方金钰的所有债务,成为他的债权人,并且豁免了债权的本金1100万元,及全部的利息。

腾冲嘉德利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首饰提供商。不仅和东方金钰是相同行业,而且其控股股东也是云南兴龙实业有限公司。这样一来两家公司的债务重组构成了关联交易。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进行了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号)第九条规定,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含有一方向另一方转移利润的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有合理的经营需要,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才可以分别按照前述方式处理:(一)经法院裁决同意的;(二)有全体债权人同意的协议;(三)经批准的国有企业债转股。对不符合第九条规定条件的关联方之间的含有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原则上债权人不得确认重组损失,而应当视为捐赠,债务人应当确认捐赠收入;如果债务人是债权人的股东,债权人所作的让步应当推定为企业对股东的分配,按照企业股权投资业务所得税规定处理。

正是由于关联交易的债务重组,使得东方金钰虚增净利润2800多万,云南兴龙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东方金钰注入优质资产,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直接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的却能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并且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随后一年东方金钰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了一倍,

4.债务重组对利益相关人的影响

4.1对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上述东方金钰的案例可以看出,虽然有通过利润交换,在二级市场炒作获得投机收益的嫌疑,但是也可以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对于出现亏损或者面临ST的情况,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处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护“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直接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的确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甚至还有可能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

4.2对企业得影响

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所获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成为利润的一项重

要来源,这就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中。虽然债务重组收益明确为非经常性收益,其无助于企业获得股权再融资资格和撤销特别处理,但有助于企业避免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资格和避免终止上市。对于很多具有避免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仍可利用债务重组来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但这些公司大多为ST 或者*ST公司,通过债务重组以避免停牌或者摘牌的命运。

在债务重组的上市企业中几乎全是ST公司,只是退市警告的程度不同,往往其债务重组利得是净利润的十几倍到几十倍,其利得几乎支撑着整个企业的净利润,使其勉强扭亏。这些ST公司有着强烈的债务重组动机和需求,否将面临更严重的警告甚至退市风险,如果撇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是巨亏。

4.3对债务人的影响

通过债务重组,债务人避免了可能全部债务无法偿还的损失,收回的资金可以更早的用于投资别处,而且积极的债务重组,能够让企业实现更好地实现盈利,为双方以后的合作提供保证。

同时,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即债务人企业以其自身的股权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达到并购债务人公司的目的。

4.4对股东的影响

因债权人的让步而导致债务或多或少的豁免或者减少,其收益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提高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而在二级市场,公司通过对股东通过操作利润,达到套取投机收益的目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最终伤害的还是小股民的利益。

4.5对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的影响

例如在新准则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如后,纳税影响为两个部分。一是资产转让收益,二是超过当其所得,但若债务人发生重组损失计算应纳所得税时不得在税前扣除。比较原准则而言,新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有利于征管工作开展,而在处理债务损失时,新准则中会计和税法的确出现了偏离,当债务重组涉及固定资产时,企业便可以应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进行税务筹划。例如:当企业应用公允价值对重组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较高,则债权人换入固定资产后各期折旧就高,即降低了各期利润,实现节税,减少或延迟企业现金流出的目的,所以只有在对税收征管工作给予重视,才能保证国家税收不会流失。

5.现行债务重组的问题

从债务重组的的定义上我们就能发现一些问题,而在中国,企业和评估机构对利润的趋势,监管机构的监管疏忽,致使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5.1财务困难的界定

在债务重组中,强调债务人财务困难的时候才能债务重组,而财务困难又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债务重组比现行准则规定适用债务重组的规范更宽阔。债务人的资金周转困难和经营困境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及由谁来做出判断,都会影响债务重组的真正意图。本人认为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标准,来规范准则的执行,否则,就会出现恶意滥用会计政策的行为,从未利润转移的目的,这与会计准则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5.2公允价值的定价

98年因为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作利润的情况,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新的会计准则中有重新将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的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其优于账面价值计量的好处不言而喻。

当然由于中国的国情,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利用不真实的公允价值调节利润,操纵盈余。大量上市公司采取了非货币性资产来清偿债务,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应用较为谨慎,并且做了审慎的改进。在具体的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性的估计。从中可见,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计禁止了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使用,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

5.3以债务让步来调控收益

由定义可知,债务重组的本质就是债务的让步行为。债务重组中,债权人的重组损失计人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这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公司这些利益相关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无疑会让他们这些投机者钻了空子,可以名正言顺的利用债务重组调控收益。本人认为,债务重组损益对于债务重组双方而言,除了用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大多情况下都不能成为真正的损失或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更为妥当。即可以避免调控收益之目的,又不会因此项损失或收益影响信息使用人作出正确的决策。

6针对其影响及问题的改进建议

上面我们讨论了债务重组对利益相关人的影响,以及目前债务重组的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企业铤而走险,蒙骗股民以及相应的监管和税务机构。这样,本来初衷是让企业更好,更高效的运转的债务重组,但是实际运用却成了很多不法分子获利的工具。这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保障债务重组的合理高效运用。

6.1加强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第一,在承认立法的相对滞后性的前提下,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以指导会计工作合法有序的进行,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立法及时,执法从严,才能从根源上有效遏制会计信息造假。同时亦可避免“法律真空”所造成的监管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相应的经济犯罪活动。

第二,减少会计法律法规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应当结合经济工作的实际,不断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的详细解读,并结合案例进行举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一些专业术语及法律术语的含义,避免由于对法律法规的“误读”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可以借鉴西方法律界的“判例”方法,对于会计法律法规的具体化以案例或示例的形式予以普及,使得各水平的会计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并践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第三,加大对于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正是由于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对于会计造假及经济违法的惩罚力度过轻,使得相关人员的违法成本很低,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会计信息造假及相关经济犯罪屡禁不止。大幅提高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在民事和刑事量刑上予以从重处罚,使得违法者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刑事处罚,势必将有效遏制会计信息造假等相关经济犯罪的发生。

6.2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以单位为主体的自我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监督的过程是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依照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

外部监督又包含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中,政府监督包括:a.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b.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的监督。c.税务监督。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纳税及影响纳税的其他工作所实行的

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承办的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并且在政府监督强有力的保障下,其审计工作具有法律公正性。除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外,社会监督还包括舆论监督,例如媒体监督、人民大众的监督等。这一类监督因其主体的广泛性,在会计监督体系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监督方式的交叉综合运用,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但应该认识到,企业内部的监督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外部监督更多的起到“治标”的作用。只有以内为主,以外为辅,方能“标本兼治”。

6.3 提升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相对偏低,是导致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一,完善大学的会计教育。会计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政策层面应对会计学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推行会计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群体的会计思维的培养寓于潜移默化之中。长此以往,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会计思维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仍有提高空间。从现状来看,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形式较为单一,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提高自身水平的帮助有限。应当进一步增加每年的继续教育时间,对于新问题新方法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普及,使得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应当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在节约时间成本和便携性上,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计再教育,能够使会计人员更易接受同时节约资金与时间成本,而且方便形成长效性的培训机制,保证业务水平的持续性提升。会计人员的自身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水平。

第三,会计职称的认定与考核机制仍有探索空间。建议进一步适度提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的难度,有选择有节奏地向注册会计师考试看齐。注册会计师考试水平的专业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职业水平也相对较高。古语有云“取法于上得其中”,以注册会计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势必将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无论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水平。

综上所述,本论文简要分析了债务重组的会计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本文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未对本年的所有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进行统计,而只是具体研究了东方金钰一家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情况,且关于东方金钰的关联公司腾冲嘉德利公司,并未找到其具体信息。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可能存在更多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些在笔者以后的研究中,将有针对的进行关注。

回到论文本身,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债务重组,有利有弊,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有效的对策应当从法律体系和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上出发,结合公司本身及外部监管机构的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出台并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相互配合,需要小到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大到整个社会经济法律环境的互相协调。故改善我国债务重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财会[2006]3号,2006

[2]冷琳,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再思考,《经济师》,2007(6)

[3]上交所,上市公司公告,https://www.360docs.net/doc/ee2251001.html,/sseportal

[4]深交所,上市公司公报,https://www.360docs.net/doc/ee2251001.html,/main/

[5]肖凌,浅谈债务重组准则的特色,《财会月刊》,2000(4)

[6]安然,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影响研究,《经济师》,2009(5)

[7]艾珺,新旧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解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8]胡志颖,刘亚莉,方静,债务重组:操作利润还是摆脱财务困难?《现代管理科学》2010

[9]谷长辉,债务重组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新会计》,2010(12)

[10]谢克宝,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探析,《现代商业》,2008(15)

[1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二、将债务转为资本 【例19-3】20×7年2月10日,乙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甲公司,应收账款100 000元,合同约定6个月后结清款项,6个月后,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支付货款,与乙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经双方协议,乙公司同意甲公司将该债务转为甲公司的股份,乙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5 000元,假定转股后甲公司注册资本为5 000 000元,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 600 000元,抵债股权占甲公司注册资本的1%,假定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不考虑相关税费。 【答案】 (1)债务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计算: 重组债务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与所转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100 000-7 600 000×1%=100 000- 76 000=24 000(元),差额24 000元作为债务重组利得,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76 000元与实收资本50 000元(5 000 000×1%)的差额26 000元作为资本公积。 ②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100 000 贷:实收资本5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6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4 000 (2)债权人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计算: 重组债权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与所转让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100 000-7 600 000×1%=100 000-76 000= 24 000(元),差额24 000元,扣除坏账准备5 000元,计19 000元,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会计分录: 假设乙公司对甲公司股权投资具有重大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76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9 000 坏账准备 5 000 贷:应收账款 100 000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不附或有条件情况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手写板】

202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探究论文

202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就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采用账面价值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以及会计核算存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账面价值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 1.以账面价值计价,会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可表现为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很多情况使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如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价等。然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如在判断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却采用了不同标准,导致不同债务重组条件下,判断债权人对债务人重组的标准不同,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 2.采用账面价值会削弱债务重组会计的合理性。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折算到同一时点才具有可比性。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准则把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直接与债务重组时的债务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未把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当的折现,导致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同时,如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企业所得税的存在,使公允价值(现值)在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一种税收转移效应,即债权人与承担了公允价值引入条件下理应在由债务人承担的税负,这显然具有不合理性。

3.采用账面价值使现行债务重组在实务操作中陷入了窘境。以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为例,由于未采用公允价值对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应的折现,使相同的会计处理反映性质不同的债务重组情况,其会计处理不能与性质不同的债务重组条件形成合理的对照关系,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债务重组客观实际情况,致使债务重组会计实务操作难以把握。 (二)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存在困难 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对解决企业间债务的拖欠问题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以物抵债”的方式,对债务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饮鸠止渴”,使企业经营资金短缺,愈加陷入困境;对债权人而言,难以确认抵债资产的价值,加长了货币的回笼期,使企业蒙受损失。 2.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方式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使债务人在不动用其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下,减轻债务压力,债权人可加强巩固与债务人企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开拓多元化经营格局,拓宽投资渠道,分享债务方企业的未来收益。但这种方式会使债权人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给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债权人企业未来收益的高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会计上难以确认和计量。 二、对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一)根据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采用比较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1.对债务重组伴随非货币性交易的事项(包括以非现金资产清偿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应用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应用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快,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我国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它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包括削债、债务转让、债转股等方式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行为,也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手段。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前身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于1972年发布的第26号意见书(APB26)《债务的提前清偿》,成为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最早的一项准则,并对债务人在到期日前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 SFAS15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权人因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基于经济上或法律上的原因,对债务人作平常不愿考虑的让步。根据SFAS15,债权人作出让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收到的资产或权益证券的公允价值小于该项债权的账面价值;二是在更改应付项目的某些条件并以新债清偿旧债的情况下,债务人应付新债的未来支付金额小于重组前旧债的账面价值。由此可见,美国债务重组准则引入了现值会计的计量模式,并要求用现值计算来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 澳大利亚会计指南第11号将债务重组定义为:为了改变或解除债务人对现存债务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其中不包括债务的消除或可转换债券转为股权。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这份指南所指的债务重组基本上是广义的。 (二)国内研究综述

债务重组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

债务重组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 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2.债务人以现金、将债务转为资本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3.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债务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吹,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4.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三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5.以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等方式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项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在这种方式下,债务人应先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让企业从沉重的债务负担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迎接新挑战,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债务重组也算其中之一。本文试图在对比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主要不同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定义债务重组行为、是否引入公允价值、如何确认、处理重组损益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债务重组的原因及会计处理、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所凸显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债务重组的研究来更加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债务重组。 【关键词】:债务、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正文】: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等,致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在此情况下,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即使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了程序费时耗资、引起社会动荡等消极因素,更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一、债务重组概述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广义上讲,所以涉及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和时间)都应视作债务重组,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

困难条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的债务重组又分为2种: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即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的金额偿还债务;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即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偿还债务的金额不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我国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1.以资产清偿债务 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债务转为资本 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但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的,则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转资本,不能作为债务重组处理。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是指修改不包括上述第一、第二种情形在内的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方式,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4.混合重组 是指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形式。例如,以转让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债务通过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 (三)债务重组产生的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2)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3)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的或有应付(或者应收)金额。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 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在认定债务重组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在自愿基础上达成重组协议、是否有法院作出裁定、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相互独立、是否构成关联方关系或者关联方关系是否对债务重组产生实质影响等情形加以判断。

二、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债务重组采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计量: (一)非现金资产属于企业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且该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金融资产的市价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非现金资产属于金融资产但该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非现金资产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根据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允的资产交易金额为依据确定其公允价值,交易双方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三、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债务人的处理 对于债务人而言,发生债务重组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

【会计知识点】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第十九章债务重组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因准则重新编写,所以属于比较重要章节。 近3年考题已不适用。 本章应关注的问题: ①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②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2020年教材变化 按新准则重新编写。 主要内容 第一节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债务重组的相关披露 第一节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的方式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提示】 (1)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债务人未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也无论是否债权人作出让步,只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就债务条款重新达成了协议,就符合债务重组的定义。 (2)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和债务,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债权和债务,不包括合同资产、合同负债、预计负债,但包括租赁应收款和租赁应付款。 (3)不适用债务重组准则的交易事项:①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债权、重组债权、债务、重组债务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②通过债务重组形成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③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对另一方持股且以股东身份进行债务重组的,或者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债务重组的交易实质是债权人或债务人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接受了权益性投入的,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一般包括下列方式,或下列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三)除上述(一)和(二)以外,采用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修改债权和债务的其他条款,形成重组债权和重组债务。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

摘要: 2016年,全球经济化疲软,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债务重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展开研究,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企业资产重组的会计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对策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了债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结果是债权人做出了让步。我国自1998年首次颁布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至今,共经历2001 年和2006 年两次修订,尤其是2006 年的修订,更加规范了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债务重组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增加了准则执行的难度。因此,对债务重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债务重组现有的方式大有四大类(1)以现金清偿债务;(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3)将债务转为资本将债务转为资本;(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一、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会计问题 (一)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陷 财政部2006 年颁布的关于债务重组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文件》,债务重组的确认条件模糊,并未明确指出什么是“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同时虽然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要求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会计处理实务中,许多的债务重组事项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仍然采用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和核销,很少会按照上述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为企业调节利润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手段。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直接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对账面价值的影响 会计准则没有对偿还期内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考虑,在企业重组中经常会涉及到延长偿债期间的情况,由于货币是存在时间价值这一属性的,因此,账面上关于债务与资产的价值是无法真实反映其真实的价值的。 (三)债务重组成为部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 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通过粉饰财务报表,、以便从投资人手中获取大量投资资金,谋求不正当的股价利益。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在进行债务重组的过程,将债务重组的收益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在会计期末时,都转入企业的“未分配利润”科目中,造成企业的利润增加,但是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的现金流,这样可能使误导部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盲目相信利润增长,投资失误。 (四)缺乏规范的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涉及到会计活动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和文化等综合方面。由于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会计执业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当受到经济利益诱惑时,可能会参与会计活动造假,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导致企业的会计债务重组严重失真。 二、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相关对策建议 (一)明确企业债务重组范围 《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发生财务困难进行没有明确的界定,应该规范债务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可以设定相关的财务指标,并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对一些由于外部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暂时性的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是否纳入债务重组给予相应的准则要求。 (二)正确运用公允价值 在债务重组中,对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的,为了提高操作的可行性以及防止滥用准则,应对公允价值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政府物价部门可以定期披露活

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重组》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修改后新准则。按照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其他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一样于2007年1月1日将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修改最大地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和改正了债务人因债务豁免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之差计入当期损益。为方便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有关会计处理,本文仅就此问题作初浅探讨。一、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把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情况。本文将从其分类顺序探讨。第一种情况是以资产清偿债务。对于以资产清偿债务情况又分为以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以现金清偿债务方式。 以现金清偿债务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对于债务人企业来说,债务人企业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债权人企业来说,债权人企业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例1:甲公司欠乙公司应付账款20万元,于3月21日到期。乙

公司对甲公司欠款已计提坏账准备3万元。因甲公司财务困难,经甲乙公司协商,达成重组协议:甲公司以转账支票一张,金额15万元,于3月21日偿还所欠乙公司全部债务。 甲公司分录: 借:应付账款———乙公司20 贷:存款1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5 乙公司分录: 借:银行存款15 坏账准备3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20 上例中,若甲公司用18万元银行存款偿还所欠乙公司债务,其他条件不变。会计分录如下: 甲公司分录: 借:应付账款———乙公司20 贷:银行存款18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2 乙公司分录: 借:银行存款18 坏账准备2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20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自身资金短缺,资产负债率较高,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行的债务重组准则为背景出发,阐述了企业债务重组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重组会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债务重组;重组损益;公允价值 Enterprise debt restructuring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ccounting class 092: Zhuqingshan Instructor:Zhangkai Abstract: Currently, many of our enterprise's own funds shortages, higher asset-liability ratio,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 The new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s favorable , until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the burden of enterprises, help enterprises out of the woods ,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ackground of departure from the current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on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e debt restructuring accounting ,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tructuring accounting these issu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ebt restructuring; The profits and losses of restructuring; Fair value

公司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doc

公司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制度)基于债务重组所涉及企业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整合和再安排事项在整个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不存在实现利润的考虑,规定无论是债务人或债权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利润,只确认债务重组损失或相关的资本公积。 新制度采用了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债务重组会计事项计量基础的做法。所谓重组债权账面价值,是指在重组日应收某项债权的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但它所反映的仅仅是债权人本身有关资产(债权)的实况,并不能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进行结算的依据。事实上,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无论是以现金、非现金资产、股权、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来抵偿、清算所欠债务,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有关的清算金额、计量基础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彼此相对应的应收、应付账款余额为结算依据。按照新制度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精神实质,债权人对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应该是以实际收回(结算)的应收债权金额计量,而不应以扣除坏账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作为对价;至于有关坏账准备的转销,则是债权人本身的另一会计事项处理,并不涉及双方的清算。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这是以实物财产或股权来抵偿债务,不是以物易物,不同于非货币性交易,因此不宜套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做法;其次是由于新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只能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且允许企业可以结合本身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坏账准备

计提的方法和比例(新制度另有规定者除外),改变了过去企业可以采用坏账损失直接核销法或只能提取3 -5 坏账准备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某些以应收债权换取其他资产等特殊情况以外,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的应收债权,大多数是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而且都会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个别的还有可能是全额计提。这就是说,某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是多是少,直接关系到该项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大小,从而也就影响到在债务重组中根据该项账面价值计量确定的相关资产项目(例如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等)的入账价值以及有关重组损失之计算是否恰当、合理。为便于说明起见,现就新制度所规定的在债务重组中债权人会计处理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分别按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以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下: 1.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清偿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新制定规定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例1:甲公司(债权人)按债务重组协议,同意将应收乙公司(债务人)的账款100,000元减免20,000元,并已收到乙公司归还余款80,000元。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10,000元。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分录

第九章流动负债--债务重组相关会计分录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和方式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将债务转为资本;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 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1、以现金偿还债务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例1:2007年2月10日,A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B公司,不含税价格为1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当年3月20日,B公司财务发生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经双方协议,A公司同意减免B公司20000元债务,余额用现金立即偿清。A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 B公司(债务人): 债务重组利得=117000-97000=20000元 借:应付账款117000 贷:银行存款97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0000 A公司(债权人): 债务重组损失=117000-97000=20000元 借:银行存款97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0000 贷:应收账款117000 2、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转让损益)。 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13债务重组汇总

20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13债务重组

第十三章债务重组 第一节债务重组概述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涉及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而言,为“债权重组”,对债务人而言,为“债务重组”。为便于表述,统称为“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规范了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债务重组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实质,从而排除了债务人未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等值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但不调整偿还金额,实质上债权人并未作出让步,不属于债务重组准则规范的内容。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准则所定义的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人困境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及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其中: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将债务转为资本,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转为资本时,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将债务转为股本,对其他企业而言,是将债务转为实收资本。其结果是,债务人因此而增加股本(或实收资本),债权人因此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不包括上述两种方式在内的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的债务重组方式,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或免去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是指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其组合偿债方式可能是: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在债务重组中涉及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只有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才能终止确认。 本章着重讲解了持续经营条件下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甜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一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 1绪论 1.1.题目背景及目的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1]。 自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得到蓬勃发展,同时由于中国IPO的特别制度,使得中国的“壳”资源变得非常稀缺,这也导致一旦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好而亏损,因此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的进行重组,防止被退市或者暂停上市结束上市公司的命运,其中就有债务重组。当然很多非上市公司也会由于经营亏损而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摆脱亏损,摆脱被停牌和退市的重要途径。债务重组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其中债务重组中涉及的会计处理就得到了一定的规。公司实施债务重组产生了很多的会计问题,如何处理这些会计问题,才能真正反映业务发生的实质和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合理保护国家与公司的利益,使得财务困难的公司能够真正扭亏为盈。 1998年的《会计准则》对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的第12号—《债务重组》就对公司的债务重组所遇到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相关规定,确定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且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实施,但是与1998年实施的债务重组会计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关于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问题。2002年财政部出台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损益部分改为资本公积,而最新的会计准则将这部分损益计回到当期损益,难免会有上市公司再次进行盈余管理。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的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无论是数量还是涉及的资金都是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债务重组,例如以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以现金、非现金资产组合清偿某项债务,以现金、将债务转为资本组合清偿债务等,设计的公司主体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关联交易,外资股东等,这也使得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越来越复杂。因此研究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非常有意义,从而使得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更加规。 1.2 国外研究状况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应用【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应用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快,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我国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这种形式的债务重组属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除此之外,实务中还有其他形式的债务重组,即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比如债务人以等于或高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对于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财政部曾于1998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规范。该项准则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交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引入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地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种情况,财政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作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准则,不仅拓展了债务重组概念,而且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方面,较之修订前有很大突破。 (二)选题意义 对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应用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对该准则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债务重组的不断完善。准则的完善需要制定与执行的相互碰撞,执行中能暴露出制定的破绽,从而针对破绽修补准则漏洞,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1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财务危机,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此时,各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应运而生,债务重组就是真中之一。为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内施行。而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是我国会计实践迈出与国际趋同的实质性一步。本篇文章从债务重组的概述、新旧准则比较、债务重组会计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债务重组。 关键字:债务重组;公允价值;损益处理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1) 1.2 课题研究方法 (1) 2 债务重组概述 (1) 2.1 债务重组的概念及特征 (1) 2.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1) 2.1.2 债务重组的内容特征 (2)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与会计核算内容 (2) 2.2.1 债务重组的方式 (2) 2.2.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2) 2.3 债务重组的方式选择和会计核算特征 (3) 2.3.1 以现金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 2.3.2 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 2.3.3 以债务转为资本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 2.3.4 以修改债务条件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 2.3.5 以混合方式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4) 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及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 (4) 3.1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 (4) 3.1.1 定义及重组方式比较 (4) 3.1.2 重组方式比较 (4) 3.2会计处理比较 (5) 3.2.1 计税基础不同 (5) 3.2.2 损益处理不同 (5) 3.3 新债务重组实施的原因 (6) 3.3.1 公允价值计量方面 (6) 3.3.2 会计处理方法方面 (7) 3.4 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利弊 (7)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总原则:债务人确认债务利得,债权人确认债务重组损失或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付出资产)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应付账款等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方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贷方差额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应收账款等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 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非现金资产相当于是按公允价值处置做相应的处理。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如果债权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借方差额)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例题1·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债务人)与乙公司债权人,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债务1 000万元,同意甲公司用存货偿还,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成本为600万元。甲乙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解析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总原则:债务人确认债务利得,债权人确认债务重组损失或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一、以资产清偿债务(付出资产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借:应付账款等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借方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贷方差额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应收账款等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1.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 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按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非现金资产相当于是按公允价值处置做相应的处理。 2.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借:栋产(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如果债权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借方差额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