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我之前的护理经验,我总结出以下的护理体会: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患者的稳定。

注重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渗液、出血等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合理给予药物治疗。

PCI术后,患者需要连续使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物。

我们应该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还应该及时进行药物的整理和适时补充。

第四,加强心理护理。

PCI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我们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康复方案。

以上就是我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体会。

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康复。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新活素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通过护理患者的过程,我对于新活素治疗这类患者的护理体会颇多。

在护理这类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下面是我从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新活素治疗。

新活素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负荷和增加心脏的供血,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在给予新活素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护理。

在生理护理方面,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规律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和舒适,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帮助患者康复。

在心理护理方面,我们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在社会护理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和社会情况,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以助患者尽快康复。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个性化的护理。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量身定制护理方案。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合并症,需要特殊注意护理;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药物过敏或者不良反应,需要特别关注用药情况;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家庭困难或者心理问题,需要额外的护理关怀。

在护理这类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物医学biometLcn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0NO23DECL2020・4483・doi:10.13241/ki.pmb.2020.23.018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王玉华佟士骅张洁函鲁成居海宁庄少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3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x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片0.05)。

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片0.05)。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5天逐渐增加活动至 3次/ d步行 10—10 0 50m。现代心脏康
性休克 、 左心衰竭 , 死亡发生在发病 6h内大部分是 室颤 , 持 续心 电监护及全 面的护理观察 可以及 时发现危 险征兆 , 制 控
恶 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对发病 1 内尤其是 2 周 4h内的患者至
关重 要。
4 心 理 护 理
急性 心肌 梗死 患者 常有紧 张 、 惧 、 恐 焦虑 、 郁、 望 等 忧 绝 心理变化 , 护士应告诉 患者不 良的心理反应可 以促 使病情加 重 , 利康 复 , 不 护士用亲切温暖的语言 , 帮助患者 消除不 良情
绪, 使其有安全感 , 配合治疗和护理。
2 3 吸氧 .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0 0 9年 1月第 3卷 第 2期
C i hnJNo rgA p,a 0 9,o. , o2 dD u plJn2 0 V 13 N .

19・ 6
发生 。
4 出 院 指 导
32 洋地 黄类 药物 应用 Fra bibliotek于 围生期 心肌 病心 肌损 害 明 . 显, 对洋地黄耐受性较差 , 易出现毒性反应 , 容 因此应 严密观
建议采 取有效 的避 孕措 施 , 口孕 避孕 药 易造 成血 栓 栓
塞, 在有 条件 的情 况下 , 可行输卵管结扎 , 常至少 间隔 1 通 年 以上才能再次怀孕 , 注意坚持严密随诊 。出院时应对患者 反
察心律 , 率变 化 , 心 每次服药 前应数 脉搏 , 脉搏在 6 如 0次 以 下或脉搏不规则 , 暂停给药 , 同时观察有无 中毒现象 , 若发现
3 严 密观 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 因是 心室颤动 、 心源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赵 白 云
【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 治疗; 溶栓 早期康复 【 中图分类号】 R435 .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36 21)2 1 9 0 02 78(00 1 — 6 — 2 4
康 复活动 由责任护 士亲 自讲解 , 自形体示 范 , 患者准 亲 使
计数 资料 采用 X 检验 , 计量 资料 以 ±s 表
示, 采用 £ 检验 , <00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康 复结果情况 比较见表 2 。
表 2 2组 康 复 情 况 比较
梗死 4例。随机分为 2组 , 中对 照组 2 其 4例 , 复组 2 康 6例 , 2
15 60
河北医药 2 1 00年 6月 第 3 2卷 第 l 2期
H bi dcl ora.0 0 V l 2JnN .2 ee Mei u 1 2 1 , o 3 u o 1 aJ n
有益代谢 , 减轻左心室 扩大和 改善室壁 张力 , 而改善 远期 从 预后 , 使患者体力增 强 , 自我 照料能 力增强 , 更快 、 能 更好地 恢
长, 力度 由小到大 , 次数 由少 到多 , 循序渐 进 , 免 因活动过 量 避
用早期康 复指 导( 传统的护理 方法是绝 对卧床休 息 ) 取得 了 良
好效 果 , 告 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引起心绞痛发作。康 复过程中 , 密切观察 血压 、 电监测 , 患 心 若
者 出现 头晕 、 呼吸 困难 、 律失 常 、 绞痛 等症状 , 血压下 降 心 心 或
>1 g及心率 >10 ̄/ i , 0mm H 2 m n时 应减轻 活动量 , 暂缓或停
观察 我院 20 0 9年 6月至 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 止 活动 。2组 住 院期 间 观察 项 目: 紧张/ 惧 心 理 、 发症 恐 并 ( 心绞痛 、 心梗延展 、 心律失 常 、 衰竭 、 死 ) 平 均住 院 日等。 泵 猝 、 1 3 统计 学分 析 .

临床病例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临床病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在临床实习期间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例,这些病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几个典型病例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病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

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90/60mmHg。

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在急诊科,我们迅速对患者进行了紧急处理,包括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经过紧张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感悟与体会:1. 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尽快对患者进行救治。

2. 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医生、护士、技师等各个岗位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

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3. 知识更新永无止境。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不断学习,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二、病例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年,加重1周入院。

入院时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110次/分。

胸部CT提示肺气肿。

在呼吸内科,我们给予患者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感悟与体会:1.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的长期健康状况,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2. 患者教育不可忽视。

对于慢性病患者,患者教育至关重要。

我们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 个体化治疗。

COPD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病例三:癫痫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丧失、肢体抽搐2年入院。

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心率120次/分。

脑电图提示癫痫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院内康复结合院外康复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院内康复结合院外康复的治疗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早 期 院 内康 复 结 合院 外 康复 的 治 疗
刘 继 红
摘要 目的 :探讨 AMI 早期院 内康复锻炼与 门谚康复结台的安全 可行性及对 复工的影响。方 法 :3 恻 A 患者早 9 MI 期 康复治疗 2 ~3周后 出院 .尔后门谚指导继续 3 十月的康复运 动治疗 结果 全部病 例安全 出院 ,其后 3 十 ~4 ~4 月 7 复工 。 2 可参与家务 、 9 余 1 生活 自理 。 结论 ; AMI 早期短程康复 治疗 结台 出院后 门谚 3 ~4十月康复运动 , 是
3年来 , 我们 对 3 9例急 性 心肌梗 死 ( AMI 患者 , )
表 1 A M 院 内短 程康复锻炼程序 I
康复梯度 康 复内容 护理宜教 向家 属进 行护理 冶疗 计 划教 育
在药 物治疗 的 同时 , 展早期 院 内短程 ( ~3周 )的 开 2 康复 锻练治疗 , 出院后 门诊 指 导 康复锻 炼 3 ~4个 月 ,
my cr ilif r t n L1 ih n / Chn s o r a fCad o a c lrRe a ii to e iie, 2 0 o a da n a ci / U J— o g / i eeJ u n lo r i vs ua h bl ain M dcn o t 0 2,I ( ) 3 I i:
o t a in e i d o c t y c r il n a c i n( u p t tp r f u em o a d a f r t e o a i o AM I .M e h d Th r y nn ) t o s: it — i e AM Ip t n swe et e t d wi - e a i t r r a e t 2 we k e h o - e e a i t to r g a r 3 we k r h b l a i n p o r mme t e l d s h r e . Afe ic a g a i n s we e te t d wi r 4 mo t s i . h na 】 ic ag d tr d s h r e p t t r r acs .Re ut :Al p t n swe es c rl ic ag dfo h s i l 9 p t n swe er c v rdt e a i tt x rie i o s ls l a i t r e u eydsh r e r m o pt {7 e a ai t r e o ee o e wor k.oh r 2 t e 1 p t n s t n i ss n h u e r n a e c r ft e ev s C n lso ai t a n ito o s wo k a d t k a eo h ms le . o cu in:E ry r h bl ain e a l e a itt i o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指 导 、 授 、 沽并 纪 录 , 患 者 有 更 多 曲 安 全 感 , 进 了护 监 l评 使 增
患 关 系 率 组 2 例 A 患 者 早 期 运 动 康 复 取 得 了 满 意 效 6 MI

见表 2 。患 者 完 成 综 合 康 复 程 序 后 生 活 质 量 明 显 改 善 .
行 为、 自裁 监 测 方 法 、 生活 自理 状 况等 。 1 2 3 统 计 学 处理 : 有 效 据 经 S t 软 件处 理 , 用 t . 所 te a 采 检验
及 检验 。
我们 采取 循 序 渐 进 的原 则 , 每 一 项 活 动 均 予 以 量 化 处 理 , 将 如 床头 抬 高 的 角 度 、 动 持 续 时 间 、 动 次 数 等 . 其 更 具 可 活 活 使 操 作性 。我 们 交 给患 者 及家 属 一 份 活 动 表 及 暂 停 话 动 指 征 , 使 其 了解 目前 自身 活 动 情 况 . 下 一 步 康 复 有 明 确 的 目标 , 对
急性 心 肌 梗 死 ( ct m o ada i ac o ,A ) 者 早 a ue y c r i fr i l n t n MI 患 期 康 复 可 减 步 并 发 症 . 利 渡过 危 险期 , 善 生 活 质 量 , 日 J 瓯 改 早 回 归 社 会 由 于 目前专 业 人 员 匮 乏 , 临床 护 士 在 患 者早 期 康 复 过 程 中承 担 着 重 要 责 任 。 我 院 老 年 病 科 由 责 任 护 士 全 程 指 导 老 年 A 患 者 早 期 康 复 , 得 了 较 好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MI 取
生 命 体 征 变 化 、 者教 育 内容 、 患 患者 心 理 状 态评 估 、 台 康 复 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

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干预同时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6.84±2.50)d、平均住院时间(20.85±9.55)d明显短于对照组(8.84±3.50)d和(24.85±7.55)d,并发症的发生率7.0%(3/43)明显小于对照组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危重疾病,传统认为该类患者治疗后至少保持1周的绝对卧床,才可进行康复治疗,而且只有低危冠心病患者采取[1]。

而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主张在早期采取康复治疗,针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在训练方案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也可得到有效的身体恢复[2]。

早期康复治疗,近期疗效为加快心理和身体康复,避免或者减少出现冠心病监护室综合征等并发症[3]。

在远期能够减少该疾病的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8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0.34±7.92)岁,22例为前壁心肌梗死,8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为下壁心肌梗死,4例为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为其他。

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0.76±8.76)岁,19例为前壁心肌梗死,6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为下壁心肌梗死、3例为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为其他。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1. 2. 2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①溶栓再通且无并发症者选择2周康复治疗,在第1~2天,使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活动肢体,在床上坐起,2次/d,坚持10 min/次,第3天,在床边坐椅子,2次/d,坚持10 min/次,第4天进行床边站立,2次/d,坚持10 min/次,第5天,在
室内2次/d,步行20 m/次,第6~10天,步行50~300 m/次,且上下一层楼,2次/d。

第11~14天,步行300 m,同时上下两层楼,2次/d,第15~21天,模拟出院后早期的活动量,做到日常生活的自理。

②有心脏并发症患者,选择4周康复治疗,第1~2天保持卧床休息以及被动活动,在第3天,患者要被动坐位,2次/d,坚持5~10 min/次,第4天要被动坐位,使四肢得到主动活动。

在第5天,保持床上坐位,对四肢进行主动活动,第6~9天,在床边静坐一直到床边站立,2次/d,坚持5~10 min/次,第10~14天,练习扶床边走动,2次/d,走动5步/次,一直到室内步行,坚持20步/次,2次/d。

在第15~21天,练习走廊步行,坚持50~300 m/次,2次/d;在第22~27天,步行300 m/d,再上下一层楼,一直到步行500 m,再上下2层楼,2次/d。

在第28天,做低水平活动的平板运动试验,对出院后早期的活动量进行模拟。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6.84±2.50)d,平均住院时间(20.85±9.55)d,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0%(3/43)。

对照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8.84±3.50)d,平均住院时间(24.85±7.55)d,6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近些年来受到重视,并积极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不断改善治疗计划。

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够促使心肌缺血的改善,提高心血管的储备能力,促使心率变异性得到改善,尽早恢复心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尿路感染等症状。

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原则,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选择2周的康复程序。

对于有心脏并发症的患者选择4周的康复程序,根据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和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调整。

治疗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身体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调整。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疗效一般。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前还要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休息,合理饮食,每天做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避免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欣,何翠竹,杨蓉,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1):93-95.
[2] 胡凤英,孔爱华.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医学综述,2013,10(3):555-557.
[3] 周昆林,王耀国,许朝祥,等. 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QTc离散度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4):924-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