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第三讲:社会互动、团体与社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社会互动、团体与社会结构

1、界定与重构现实

2、社会结构的要素

3、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结构

4、理解社会中的组织

一、界定与重构现实

我们定义社会现实的方式和内容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William·Thomas)发现,“对情境的定义”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人格发展。不断重新界定和重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社会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界定和重构,通过这种界定和重构使我们更全面和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学家们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

二、社会结构的要素

社会结构的要素主要是五项:身份、社会角色、团体、社会网络和社会制度。

1、身份(status )

身份指的是整组由社会定义的位置,与身份相关的是一个人的影响力、财富以及声望。

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是由先天得到的身份。如因为亲属关系形成的身份,由父母社会地位形成的身份。

自致地位(achieved status):经过个人努力得到的社会位置。

主要身份(master status):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身份,其中有些是重要的,对他的行为模式起到根本影响的。比如职业身份,家庭身份。有些是次要的身份,比如俱乐部成员、网友。

2、社会角色(social role)

社会角色指的是社会对拥有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所持有的期望。比如警察,路人认为他们就是在市民遇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教师,被认为是博学而能给别人指引的。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当一个人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社会位置,而这些角色的要求互不相容时,角色冲突就发生了。例如男性幼儿园教师和女性警官经常发生这种角色冲突,一个称职的父母亲和一个事业上的强者之间也经常发生这种角色冲突。角色紧张(role strain)是程度上较轻的角色冲突,较多反映在内在的心理反应。

3、团体(group)

团体(group)指的是以某种方式联结,并有规律互动的一群人。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首先提出,

用以指称群体之间相互依存、亲密与共的小型群体。如一个屋檐之下的家人,黑社会、帮派。初级群体的相互连接感情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成员之间联系密切。

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指称那些正式的、事务性的群体,其成员私下里很少往来,相互连接中感情因素所占比重不大,以理性交往的形式交往。如普通同事、同行、同学。

内群体与外群体

内群体(in-group)指的是其成员有归属管的群体。外群体(out-group)指的是彼此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群体。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指的是人们用来评量自己和他人行为标准的群体。参照群体具有规范和比较的作用。

4、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借助于各种团体,人们得以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交往,这种交往所建立起的关系构成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给个人提供社会资源和途径。(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研究)

网络的发达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往,形成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社会关系。

5、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指的是满足社会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方式、信仰模式等的综合。法律、政策、经济体制、医疗健康保险等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制度。在一般情况下,制度是已经模式化和强制化的行为模式,社会中的个体要遵循和适应制度,而不是相反。但是,在某种情境中,个人和群体也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制度。

三、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结构

1、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涂尔干在《劳动分工论》中(Division of Labor,1933[1893])中认为,社会结构是由社会中的劳动分工决定的。劳动分工形成了社会结构。

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早期的人类社会劳动分工不明显,或是少,人们团结的方式是一种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人们无论生存还是劳动都需要与别人密切沟通和协调,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方式产生有机团结。有机团结的情形下,人们的社会性更强,相互依赖增加。

2、滕尼斯的礼俗社群与法理社会

费迪南德·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 ,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共同体与社会》。他在他那个时代发现农业社区与新兴的工业社区的人们是截然不同

的两种关系模式。

礼俗社群(Gemeinschaft):指的是典型的乡村生活社区,人们相互之间非常熟悉,互动多而亲密,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相互扶持,保持一种情感上相互依存的关系。礼俗社群中的价值观也是自然统一的,社会控制依靠道德劝说、习俗、闲话甚至态度、手势、表情就能达到目的,以此来维持社区里的秩序。

法理社会(Gesellschaft):指的是现代工业都市生活,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在同一社会也很少交往,人们交往的方式是理性自利为原则,价值观多元化,避免与人产生情感,社会控制较多依靠法律和国家的行政手段。

礼俗社会:乡村的、人们背景单一的、互动紧密的、情感的、与人关系难以割舍的、非正式的控制手段、对越轨行为无法容忍的、不太注重隐私的、强调先赋予地位的、社会变迁不明显的。

法理社会:都市的、人们背景复杂的、互动疏远的、理性的、与人关系疏离的、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对越轨行为无法容忍、非常注重隐私的、强调自致地位的、社会变迁不明显的。

3、伦斯基的社会文化演进

德国社会学家哈德·伦斯基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一个文化演进(social cultural evolution )路线前进的。其中科技起到一个最根本的作用。

科技(technology):就是记录如何运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与欲望的物质信息。

按照科技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人类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

前工业化社会,又可分为狩猎采集社会(hunting-and-gathering society,四万年前到一万年前)、初期农耕社会(horticultural society,约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和农耕社会(agrarian society,约五千年前到三百年前)后两者的区别在于耕种的技术差异,前者主要工具是锄头,后者出现犁以及伴随着灌溉技术。

工业化社会,是指用非动物的动力运用到生产活动中的社会。煤、水力、电、石油成为动力的来源。生产方式与前工业化社会迥然不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

后工业化社会,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经济生活被信息的处理和掌控为标志的社会形态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成为能源之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

总结:三位早期的社会学家提出了关于社会结构的三种理论,滕尼斯着重从劳动分工角度考察,滕尼斯着重从社区变迁和人们联系的纽带变化的角度,伦斯基从科技进步带来人们生活模式的变迁角度。这些都是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整体社会结构的状态。

四、组织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社会中的正式组织指的是由明确而特定目的和严格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组织,是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政府、工厂、医院、学校、军队。非正式组织指的是有一定目的,没有严格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组织,如体育俱乐部、志愿者团体、驴友团等等,要注意的是,有些组织开始是非正式组织,但是其承担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重要,逐渐成为具有正式组织特征的组织,如工会、妇联,美国的有色人种促进会,香港的大律师公会。

2、官僚制(bureaucracy)

官僚制是正式组织内部运行的机制,是理性化管理组织的方式。马克斯·韦伯(Max·Weber)最早关注这个问题。

韦伯认为理想状态下的官僚制应该有五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