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杨福家)总结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总结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总结

原子物理学四、五、六、七、八章总结

第四章

1、定性解释电子自旋定性解释电子自旋和

和轨道运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原子内价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电子轨道运动所产生的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是磁相互作用。电子自旋对轨道磁场有两个取向,导致了能级的双重分裂,这就是碱金属原子能级双重结构的由来这种作用能通常比电子与电子之间的静电库仑能小(在LS 耦合的情况下),因此是产生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即多重分裂(包括双重分裂)的原因。

2、原子态55

D 4的自旋和轨道角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动量动量量子数是多少?总角量子数是多少?总角量子数是多少?总角动量动量动量在空间有几在空间有几个取向,如何实验证实?

自旋量子数:s=2轨道量子数:l=2角动量量子数:J=4

总角动量在空间有9个取向。

由于J J J m J ??=,,1,?,共12+J 个数值,相应地就有12+J 个分立的2z 数值,即在感光片上就有12+J 个黑条,它代表了12+J 个空间取向。所以,从感光黑条的数目,就可以求出总角动量在空间有几个取向。

3、写出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公式,说明各写出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公式,说明各量量含义含义。

。22jl njl n Rhc Z E ???=其中,Z:原子序数,R:里德堡常数,

h:普朗克常量,c:光速,n:主量子数,jl ?:量子数亏损。

4、朗德间隔定则德间隔定则:

:在三重态中,一对相邻的能级之间的间隔与两个J 值中较大的那个成正比。

5、同科电子:n 和l 二量子数相同的电子。

6、Stark 效应效应:

:原子能级在外加电场中的移位和分裂。7、塞曼效应效应:

: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一分为三,彼此间间隔相等,且间隔值为B B μ。

反常塞曼效应:光谱线在磁场中分裂的数目可以不是三个,间隔也不尽相同。

8、帕邢帕邢-

-巴克效应:在磁场非常强的情况下,反常塞曼效应会重新表现为正常塞曼效应,即谱线的多重分裂会重新表现为三重分裂,这是帕邢和巴克分别于1912和1913年发现的,

故名帕邢-巴克效应。

9、解释原子能级超精细结构产生的原因,与精细结构有何解释原子能级超精细结构产生的原因,与精细结构有何区别区别区别?

?超精细结构是指导致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能级发生细微变化和分裂的一系列效应。精细结构是指由于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产生的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而超精细结构造成的能级变化和分裂更为微小,并且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电磁场所产生的。

1010、

、碱金属原子能级与轨道角量子数有关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碱金属原子精细能级的原因是什么?

1)自旋--轨道相互作用2)能级和光谱项的裂距

1111、什么是光谱(或能级)的精细结构?

、什么是光谱(或能级)的精细结构?原子中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子能级的多重分裂结构。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使得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也具有精细结构。

1212、

、什么是量子亏损?量子亏损描述的是里德堡系列偏离氢原子里德堡态行为的程度,且和被激发电子与剩下的离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313、

、写出下列各原子态的量子数j

l s s m 1D 222

003P 221

11±5F 553

22,1,0±±1s 2S 1/2

1/201/22/1±1414、、写出原子中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表达式写出原子中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表达式,,并说明各量的含义并说明各量的含义。。轨道磁矩:l

l l P →→?=γμ轨道磁力比:m e l 2=γ轨道角动量:?)1(+=l l P l 自旋磁矩:s s s P →→?=γμ自旋磁力比:m e

s =γ自旋角动量:?

)1(+=s s P s 第五章

1、自旋单态和三重态。

单一态(独态):自旋反平行三重态:自旋平行

2、与氢原子相比氦原子的能级有哪些特点?

1)有两套结构,这两套能级间没有相互跃迁;

2)存在着几个亚稳态;

3)氦的基态011S 与第一激发态132S 之间能量相差很大,有eV 77.19;电离能也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有eV 58.24;

4)在三层结构那套能级中没有来自()21s 的能级。

3、说说L-S 耦合和J —J 耦合的适合条件,它们形成的原子态的数目有什么关系?(相等)

L-S 耦合:每个电子自身的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比较弱,不同电子自旋之间和轨道之间作用很强;

J-J 耦合:每个电子自身的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比较强,不同电子之间的耦合作用比较弱。

4、洪特规则:

对于一个给定的电子组态形成的一组原子态,当某原子态具有的S 最大时,它处的能级位置最低;对同一个S,又以L 值大的为最低。

5、氦原子有几个亚稳态?说明原因。

2个,分别是:012S 、1

32S 由于跃迁受到选择定则的限制,不能通过电偶极辐射跃迁到较低的能态,但可通过磁偶极辐射或电四极辐射跃迁到较低能态,辐射强度很弱,因而亚稳态的寿命很长。亚稳态原子比处于基态的原子更易于电离,也易于发生碰撞能量转移。

6、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s l m m l n ,,,,即原子中的每一个状态只能容纳一个电子。

第六章

1.说说x 射线的波长范围,为什么x 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0.001nm--1nm 或更长一点,比0.1nm 短的为硬X 射线;比0.1nm 长的为软X 射线。

波长短、频率高、能量大,照射到物质上仅有部分被吸收,大部分经原子间隙而透过。

2.X 射线的标志谱。

具有分立波长的谱线,这部分线状谱线要么不出现,一旦出现,它们的峰所对应的波长位置完全决定于靶材料本身,称为特征谱,又称标识谱。

3.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在X 射线与物质散射的实验里发现,在被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X 射线具有相同波长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增长的部分出现,增长的数量随散射角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解释x 射线的连续谱和线状(标识)谱

X 射线谱由连续谱和标识谱两部分组成,标识谱重叠在连续谱之上,连续谱是由于高速电子受靶极阻挡而产生的轫致辐射,其短波极限0λ由加速电压V 决定。标识谱是由一系列线状谱组成,它们是因靶元素内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每种元素各有一套特定的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壳层结构的特征。

第七章

1.说说目前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原子能?

重核裂变:原子弹、原子反应堆、核电站;轻核聚变:太阳能、氢弹、医疗上利用放射性治癌症

2.写出玻尔磁子和核磁子的表达式,说明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的原因写出玻尔磁子和核磁子的表达式,说明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的原因。

。玻尔磁子:e B m e 2?

=μ核磁子:p

N m e 2?=μ由于质子质量比电子约答1836倍,核磁子就比电子的玻尔磁子小1836倍,即小三个数量级。

3.写出原子核衰变中的原子核数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写出半衰期的变化规律,写出半衰期、、寿

命和衰变常数的关系。

原子核数:t e N N λ?=0半衰期:λ2

ln 2/1=T 寿命:2/12/144.12

ln 1T T ===λτ4.核力的主要性质有哪些?(或核力有哪些特点?核力的主要性质有哪些?(或核力有哪些特点?)

)1)短程力;

2)饱和性;3)强相互作用;4)核力与电荷无关;5)在极短程内存在斥心力;6)与自旋有关

5.何为衰变常数、半衰期和平均寿命?

衰变常数: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原有核数一半所需时间。

平均寿命:经过时间τ后,剩下的核素数目约为原来的37%。

6.说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包含哪三种模式?说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包含哪三种模式?β

β衰变又主要包含哪三种模式?

α、β、γ

β衰变:?β、+β、电子俘获()EC 7.核磁矩与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相比有什么特点?核磁矩:→→=I g N I I μμ轨道磁矩:∧→?=l g B l l μμ自旋磁矩:∧→?=S

g B s s μμ核磁矩与核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并与核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同。

第八章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下)}

1.在光谱学方面同核双原子分子与异核双原子分子有哪些区别?(或:同核分子与异核分子相比有哪些不同?)

同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空间分布存在对称性,没有固有的电偶极矩;

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空间分布不对称,具有固有的电偶极矩。

2.为什么同核双原子分子通常观察不到红外光谱?

(或:你能观察到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红外或远红外光谱吗?为什么?(或:你能观察到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红外或远红外光谱吗?为什么?)

)由于原子核自旋的影响,同核双原子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只能发生在宇称奇态和奇态之间,或宇称偶态和偶态之间,不可能出现转动能级奇态与偶态之间的跃迁。对于分子的红外光谱,转动跃迁的选择定则是ΔJ=±1,这样的跃迁在同核双原子分子是不允许的,所以同核双原子没有红外光谱。

3.分子与原子相比有哪些不同?

1)分子具有振动、转动能级,并由此产生振动、转动光谱;2)分子能级曲线很密,原子的电子态呈水平直线;3)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

4.什么是荧光和磷光?

荧光发射:分子吸收λ1或λ2的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第一电子激发态S1或第二电子激发态S2,然后通过振动弛豫及内转换,无辐射的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跃迁到基态S0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辐射出波长为λ3的荧光。

磷光发射:是三重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生的概率很小,电子在三重态上寿命较长,大部分是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而损失能量回到基态。

5.喇曼散射

拉曼在对液体和固体散射光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单色光的散射光谱中除了有瑞利射线外,还有一些很弱的谱线,这些谱线的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不同。

6.写出刚性双原子分子转动写出刚性双原子分子转动、、振动能级的表达式振动能级的表达式,,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

。1)转动能级:

()1222

2+==J J I I L E J ?

I :系统绕轴转动的转动惯量;

J :转动能级的转动量子数;?:普朗克常量;

L :转动角动量2)振动能级:021νυυh E ??????+=υ:振动量子数;0ν:振动频率

7.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

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得到的散射光能量减少,在垂直方向测量到的散射光中,可以检测到频率为(h E ??0ν)的线,称为斯托克斯线。相反,若光子从样品分子中获得能量,在大于入射光频率处接收到散射光线,则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原子物理学有关公式

原子物理学有关公式 氢原子能级公式:2/n Rhc E n -= 1. 库仑散射角公式: 而 2. α 粒子离原子核的最近距离 3. 卢瑟福散射公式 4..氢原子光谱的波数 5.里德伯常数 6. 原子可能的轨道半径 原子可能的定态能量 其中 精细结构常数 8.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 9.单电子原子: 轨道磁矩 自旋磁矩 总磁矩 10.碱金属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能量 碱金属能级双层结构的间隔 12.拉莫尔旋进角速度 ,而旋磁比 13.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量 附加光谱项 2 4122 210θπεcty Mv e Z Z b =fm MeV e ?=44.14120πε) 2 sin 11(241 2 2 0θ πε+=Mv Ze r m 2 sin ) ()41(2 2220 θ πεσΩ =d Mv Ze d 1 71009737315.1-∞∞?=+=m R M m M R R e H 而22)()()(~n R Z n T n T m T H =-=而 υB l l l l P m l μμ)1(2+==2 2)().(2 l n R n R Z l n T ?-= =* 1371402==c e πεα)()(2122 2n hcT n Z c m E n -=-=α10.0532h a nm m c πα==其中玻尔半径Z n a r n 21 =eV hcR c m 6.13)(212==αm hc s s P m e s s πμ2)1(+==玻尔磁子其中 m he B πμ4= ) 1(2) 1()1(232+--++ ==j j l l s s g P m e g j j 而μ2)1)(2 1(2 22432 ****--? ++= ?s l j l l l n Z Rch E ls α132) 1(~4-*+=?米l l n Z R αυm ge P j J 2==μγB L γω=J J J M B Mg E B --==?,,1,, μ洛伦兹单位 -==?-?mc eB L MgL T T π4,,L g M g M ][1 1~1122-=-'=?λ λν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习题库及解答 第一章 111,222,,mvmvmv,,,,,,,ee222,1-1 由能量、动量守恒 ,,,mvmvmv,,,,,,ee, (这样得出的是电子所能得到的最大动量,严格求解应用矢量式子) Δp θ mv2,,,得碰撞后电子的速度 p v,em,m,e ,故 v,2ve, 2m,p1,mv2mv4,e,eee由 tg,~,~~,~,2.5,10(rad)mvmv,,,,pm400, a79,2,1.44,1-2 (1) b,ctg,,22.8(fm)222,5 236.02,102,132,5dN(2) ,,bnt,3.14,[22.8,10],19.3,,9.63,10N197 24Ze4,79,1.441-3 Au核: r,,,50.6(fm)m22,4.5mv,, 24Ze4,3,1.44Li核: r,,,1.92(fm)m22,4.5mv,, 2ZZe1,79,1.4412E,,,16.3(Mev)1-4 (1) pr7m 2ZZe1,13,1.4412E,,,4.68(Mev)(2) pr4m 22NZZeZZeds,,242401212dN1-5 ()ntd/sin()t/sin,,,,,2N4E24EAr2pp 1323,79,1.44,106.02,101.5123,,(),,1.5,10,, 24419710(0.5) ,822,610 ,6.02,1.5,79,1.44,1.5,,8.90,10197 3aa,,1-6 时, b,ctg,,,,6012222 aa,,时, b,ctg,,1,,902222 32()2,dNb112 ?,,,32dN1,b222()2 ,32,324,101-7 由,得 b,bnt,4,10,,nt

原子物理学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4 约为10rad. 要点分析: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1) (3) (2)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4) (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化简上式,得 (6) 若记,可将(6)式改写为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则sin2(θ+φ)-sin2φ=0 即2cos(θ+2φ)sinθ=0 (1)若sinθ=0则θ=0(极小)(8) (2)若cos(θ+2φ)=0则θ=90o-2φ(9) 将(9)式代入(7)式,有 由此可得 θ≈10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动能为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解:(1)依和金的原子序数Z 2=79 -4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 (2)要点分析: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注意推导出n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 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 Au=79,A Au=197,ρ Au=×10kg/m

原子物理复习总结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总结 一、原子物理学发展中重大事件 1.1897年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管实验发现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神话,并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2.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解释黑体辐射问题。 3.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并用以解释光电效应。 4.1910年密立根采用“油滴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5.1908年卢瑟福的学生盖革-马斯顿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大角度 散射现象,1911年卢瑟福基于此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从而否认了汤姆孙的模型。但是这种核式结构模型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同一性和再生性。 6.1913年波尔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氢原子理论模型,提出三个基本假设:定态理论、能级跃迁条件和轨道量子化条件,可以解释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光谱。 7.1914年为了验证波尔的能级理论,弗兰克-赫兹实验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了能级的存在,即原子内部定态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8.1916年索末菲将波尔的圆形轨道推广为椭圆轨道理论,并引入相对论修正. 9.1921年施特恩-盖拉赫提出一个能直接显示原子轨道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实验方案,用银原子束通过不均匀磁场,原子磁矩在不均匀

磁场中受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子磁矩空间取向有关。 10.1925年乌伦贝克和古兹密特提出电子自旋假设,电子自旋的引入可以解释碱金属双线结构、赛曼效应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11.1925年泡利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了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列规则问题。此定理对费米子系统成立,但是对于玻色子系统不成立。 二、 基本物理规律、定理和公式 1.库仑散射公式:,2 2θctg a b = 为库仑散射因子其中E e Z Z a 02 214πε≡,为散射角参数,为瞄准距离,或者碰撞θb 2.卢瑟福公式:微分散射截面:2 sin 16')()(42θθσθσa Nntd dN d d C =Ω=Ω= 物理意义:α粒子散射到θ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每个原子的有效散射截面. 3.原子核大小的估计(即入射粒子与原子核的最小距离):a r =min 4.光电效应:221 m mv h +=φν 其中00λνφc h h ==为金属的结合能(脱出 功),0ν和0λ分别为金属的红限频率和波长,2021 m mv eV =,0V 为遏制电 压。 5.波尔的氢原子理论:(1)经典轨道加定态条件、(2)频率条件、(3)角动量量子化。理论基础是巴尔末公式、光量子理论和原子的核式结构。对于类氢原子,根据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2-1 铯的逸出功为1.9eV ,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 (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1.5eV 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 ν =W /h =1.9×1.6×10-19/6.626×10-34 =4.59×1014 ∵ hc /λ=w λ=hc /w =6.54×10-7(m) (2) ∵ mv 2/2=h ν-W ∴ 1.5= h ν-1.9 ν=3.4/h λ=c /ν=hc /3.4(m)=3.65×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 n e e πε Z n a ∴H: r 1H =0.053×12/1nm=0.053nm r 2 H =0.053×22/1=0.212nm V 1H =2.19 ×106×1/1=2.19 ×106(m/s) V 2H =2.19 ×106×1/2=1.095 ×106(m/s) ∴He+: r 1He+=0.053×12/2nm=0.0265nm r 2He+=0.053×22/2=0.106nm

V 1 He+=2.19 ×106×2/1=4.38 ×106(m/s) V 2 He+=2.19 ×106×2/2=2.19 ×106(m/s) Li ++: r 1 Li++=0.053×12/3nm=0.0181nm r 2 Li++=0.053×22/3=0.071nm V 1 Li++=2.19 ×106×3/1=6.57 ×106(m/s) V 2 Li++=2.19 ×106×3/2=3.28 ×106(m/s) (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 ∵ 基态时n =1 H: E 1H =-13.6eV He+: E 1He+=-13.6×Z 2=-13.6×22=-54.4eV Li ++: E 1Li+=-13.6×Z 2 2(3) 由里德伯公式 =Z 2×13.6× 3/4=10.2Z 2 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2-3 欲使电子与处于基态的锂离子Li ++发生非弹性散射,试问电子至少具有多大的动能? 要点分析:电子与锂质量差别较小, 可不考虑碰撞的能量损失.可以近似认为电子的能量全部传给锂,使锂激发. 解:要产生非弹性碰撞,即电子能量最小必须达到使锂离子从基态达第一激发态,分析电子至少要使Li ++从基态n =1激发到第一激发态n =2. 因为Z n ++ ⊿E =E 2-E 1=Z 2R Li ++hc (1/12-1/22)≈32×13.6×3/4eV=91.8eV 讨论:锂离子激发需要极大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答案

原子物理学答案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 刘富义 编 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 理论物理教研室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 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 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 =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 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 1.1题中各量代入 m r 的表达式,得: 2min 202 1 21()(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 14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 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 min 04p Ze r K πε= 192 9 13 619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 1.1410-?米。 1.4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 1.59710?米/秒,正面垂直

原子物理学详解复习资料褚圣麟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9 13 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 1.1410 -?米。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2-1 铯的逸出功为,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 (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的光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光照射 解:(1) ∵ E =hν-W 当hν=W 时,ν为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阈频率),即 ν =W /h =××10-19/×10-34 =×1014 ∵ hc /λ=w λ=hc /w =×10-7(m) (2) ∵ mv 2/2=h ν-W ∴ = h ν ν=h λ=c /ν=hc /(m)=×10-7m 2-2 对于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它们的: (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及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的速度; (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 (3)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激发能量及由第一激发态退激到基态所放光子的波长. n e e Z n a ∴H: r 1H =×12/1nm= r 2 H =×22/1= V 1H = ×106×1/1= ×106(m/s) V 2H = ×106×1/2= ×106(m/s) ∴He+: r 1He+=×12/2nm= r 2He+=×22/2= V 1 He+= ×106×2/1= ×106(m/s) V 2 He+= ×106×2/2= ×106(m/s) Li ++: r 1 Li++=×12/3nm= r 2 Li++=×22/3=

V 1 Li++= ×106×3/1= ×106(m/s) V 2 Li++= ×106×3/2= ×106(m/s) (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等于把电子从基态电离掉所需要的能量。 ∵ 基态时n =1 H: E 1H = He+: E 1He+=×Z 2=×22= Li ++: E 1Li+=×Z 2=×32= (3) 由里德伯公式 Z 2××3/4= 注意H 、He+、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 2-3 欲使电子与处于基态的锂离子Li ++发生非弹性散射,试问电子至少具有多大的动能 要点分析:电子与锂质量差别较小, 可不考虑碰撞的能量损失.可以近似认为电子的能量全部传给锂,使锂激发. 解:要产生非弹性碰撞,即电子能量最小必须达到使锂离子从基态达第一激发态,分析电子至少要使Li ++从基态n =1激发到第一激发态n =2. 因为 Z n ⊿E =E 2-E 1=Z 2R Li ++hc (1/12-1/22)≈32××3/4eV= 讨论:锂离子激发需要极大的能量 2-4 运动质子与一个处于静止的基态氢原子作完全非弹性的对心碰撞,欲使氢原子发射出光子,质子至少应以多大的速度运动 要点分析:质子与氢原子质量相近,要考虑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计算氢原子获得的实际能量使其能激发到最低的第一激发态. 解: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p V =(m p +m H )V ' ∵ m p =m H V’=V /2 由能量守恒定律,传递给氢原子使其激发的能量为: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7.16?10-3 ----(3分) 2.(1s2s)3S1(前面的组态可以不写)(1分); ?S=0(或?L=±1,或∑ i i l=奇?∑ i i l=偶)(1分); 亚稳(1分)。 ----(3分) 3.4;1;0,1,2 ;4;1,0;2,1。 ----(3分) 4.0.013nm (2分) , 8.8?106m?s-1(3分)。 ----(3分) 5.密立根(2分);电荷(1分)。 ----(3分) 6.氦核 2 4He;高速的电子;光子(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各1分) ----(3分) 7.R aE =α32 ----(3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有27分) 1.D ----(3分) 2.C ----(3分) 3.D ----(3分) 4.C ----(3分) 5.A ----(3分) 6.D 提示: 钠原子589.0nm谱线在弱磁场下发生反常塞曼效应,其谱线不分裂为等间距的三条谱线,故这只可能是在强磁场中的帕邢—巴克效应。 ----(3分) 7.C ----(3分) 8.B ----(3分) 9.D ----(3分)

三.计算题(共5题, 共52分 ) 1.解: 氢原子处在基态时的朗德因子g =2,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为 z B z B z B Mg Z B f Z d d d d 221d d d d B B B μμμμ±=?±=-== (3分) 由 f =ma 得 a m B Z =±?μB d d 故原子束离开磁场时两束分量间的间隔为 s at m B Z d v =?=??? ? ? ?212 22 μB d d (2分) 式中的v 以氢原子在400K 时的最可几速率代之 m kT v 3= )m (56.010400 1038.131010927.03d d 3d d 232 232B 2 B =??????=?=??= --kT d z B kT md z B m s μμ (3分) 由于l =0, 所以氢原子的磁矩就是电子的自旋磁矩(核磁矩很小,在此可忽略), 故基态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发生偏转正好说明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2分) ----(10分) 2.解:由瞄准距离公式:b = 22a ctg θ及a = 2 1204z z e E πε得: b = 20012*79 **30246e ctg MeV πε= 3.284*10-5nm. (5分) 22 22 ()()(cot )22 (60)cot 30 3:1(90)cot 45 a N Nnt Nnt b Nnt N N θ σθπθπ?=?==?==? (5分) 3.对于Al 原子基态是2P 1/2:L= 1,S = 1/2,J = 1/2 (1分) 它的轨道角动量大小: L = = (3分) 它的自旋角动量大小: S = = 2 (3分) 它的总角动量大小: J = = 2 (3分) 4.(1)铍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2s2s ,按L -S 耦合可形成的原子态: 对于 2s2s 态,根据泡利原理,1l = 0,2l = 0,S = 0 则J = 0形成的原子态:10S ; (3分) (2)当电子组态为2s2p 时:1l = 0,2l = 1,S = 0,1 S = 0, 则J = 1,原子组态为:11P ; S = 1, 则J = 0,1,2,原子组态为:30P ,31P ,32P ; (3分) (3)当电子组态为2s3s 时,1l = 0,2l = 0,S = 0,1 则J = 0,1,原子组态为:10S ,31S 。 (3分) 从这些原子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可以产生5条光谱线。 (3分)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一、学习要点 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R ~10-10 m , N A =6.022?1023mol -1,1u=1.6605655?10-27 kg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结果、分析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α粒子散射理论: 库仑散射理论公式:2212122 00cot cot cot 12422242 C Z Z e Z Z e a b E m v θθθπεπε===?'? 卢瑟福散射公式:2 221244 01 ()4416sin sin 22Z Z e a d d dN N nAt ntN E A θθπεΩΩ'== 2sin d d πθθΩ= 实验验证:1 422sin ,,Z , ,2A dN t E n N d θρμ --'??∝= ?Ω??,μ靶原子的摩尔质量 微分散射面的物理意义、总截面 24()216sin 2a d d b db σθπθ Ω == ()02 2212244()114416sin 22 Z Z e d a d E Sin σθσθθθπε??≡== ?Ω?? (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α粒子正入射(0 180θ=)::2 120Z Z 14m c e r a E πε=≡ ,m r ~10-15-10-14m

第一章自测题 1. 选择题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 .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α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散射物太厚 C.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4)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 A. 1/4 B . 1/2 C . 1 D. 2 (5)动能E K =40keV 的α粒子对心接近Pb(z=82)核而产生散射,则最小距离为(m ): A.5.91010-? B.3.01210-? C.5.9?10-12 D.5.9?10-14 (6)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A.2 B.1/2 C.1 D .4 (7)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 A. 16 B.8 C.4 D.2 (8)在同一α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α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 A .4:1 B.2:2 C.1:4 D.1:8 (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α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α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 A .质子的速度与α粒子的相同; B .质子的能量与α粒子的相同; C .质子的速度是α粒子的一半; D .质子的能量是α粒子的一半 2. 填空题 (1)α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证明原子结构为 核式结构 .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为 2 E mc = . (3)1原子质量单位(u )= 931.5 MeV/c 2. (4) 2 4e πε= 1.44 fm.MeV. 3.计算题 习题1-2、习题1-3、习题1-5、习题1-6.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六章习题答案

练习六习题1-2解 6-1 某一X 射线管发出的连续X 光谱的最短波长为0.0124nm ,试 问它的工作电压是多少?解:依据公式 答:它的工作电压是100kV . 6-2莫塞莱的实验是历史上首次精确测量原子序数的方法.如测得某元素的K α )(10Z ;将值代入上式, 10 246.0101010 )??= = =1780 Z =43 即该元素为43号元素锝(Te). 第六章习题3,4 6-3 钕原子(Z=60)的L 吸收限为0.19nm ,试问从钕原子中电离一个K 电子需作多少功? 6-4 证明:对大多数元素K α1射线的强度为K α2射线的两倍. 第六章习题5,6参考答案 6-5 已知铅的K 吸收限为0.014 1nm,K 线系各谱线的波长分别为:0.016 7nm(K α);0.0146nm(K β);0.0142nm(K γ),现请: (1) 根据这些数据绘出有关铅的X 射线能级简图; (2) 计算激发L 线系所需的最小能量与L α线的波长. 分析要点:弄清K 吸收限的含义. K 吸收限指在K 层产生一个空穴需要能量. 即K 层电子的结合能或电离能.

解: (1)由已知的条件可画出X 射线能级简图. K K α L α K β K γ (2) 激发L 线系所需的能量: K 在L 壳层产生一个空穴所需的能量 E LK = φK -φL φL =φK - E LK =87.94 keV -84.93keV=3.01 keV φ为结合能. 或

即有 m 即L α线的波长为0.116nm. 6-6 一束波长为0.54 nm 的单色光入射到一组晶面上,在与入射束偏离为120?的方向上产生一级衍射极大,试问该晶面的间距为多大? ?的方向上产生一级衍射极大sin θ n =1 解得 d =0.312 nm 第六章习题8参考答案 6-7 在康普顿散射中,若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静止能,试求散射光子的最小能量及电子的最大动量. 6-8 在康普顿散射中,若一个光子能传递给一个静止电子的最大能量为10 keV ,试求入射光子的能量. (1)其中c m 光子去的能量为电子获得的能量 k E h h ='-νν 依题意,如果电子获得最大能量,则出射光子的能量为最小,(1)式E 由此可算出: ν γγh E E 22=+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在正电子与负电子形成的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它们共同的质心的运动,在n = 2的状态, 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 nm 。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eV/c 2。 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 原子质量的 。 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 eV 。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_______ 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 n=2,n φ =1与H + e 离子n=?3,?n φ?=?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a H /a He ?=____,半短 轴之比b H /b He =__ ___。 7、玻尔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_____,半短轴 b?有____个值,?分别是_____?, ??, . 8、 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_____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 m 相比, 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V ,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 nm 。 11、锂原子(Z =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 eV (仅需两位有效数字)。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为——————————————————————————————————————————————。 13、如果考虑自旋, 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 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 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 能级的简并度为 。 14、32P 3/2→22S 1/2 与32P 1/2→22S 1/2跃迁, 产生了锂原子的____线系的第___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 =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 ,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 。 16、对于氢原子的32D 3/2能级,考虑相对论效应及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后造成的能量移动与电子动能及电子与核静电相互作用能之和的比约为 。 17、钾原子基态是4s,它的四个谱线系的线系限的光谱项符号,按波数由大到小的次序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精细结构,用符号表示). 18、钾原子基态是4S ,它的主线系和柏格曼线系线系限的符号分别是 _________和 __ 。 19、按测不准关系,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量 ?x,x p ? 之间的关系为_____ 。 20、按测不准关系,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量 ?E,t ? 之间的关系为_____ 。 21、已知He 原子1P 1→1S 0跃迁的光谱线在磁场中分裂为三条光谱线。若其波数间距为?~v ,

张东海原子物理学考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 考点总结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总结) 一、 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1、 原子的大小 各种原子有不同的半径,其数量级均为10-10m. 2、 原子的质量 在化学和物理学上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它们的相对质量来表示,质量单位为12C 的质量的1/12。 二、 原子的组成 1、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位置,其半径在10-15m 到10-14m 之间,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数值为原子序数乘单位电荷数值;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分布半径为10-10m 。 2、E.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验证 1)、库仑散射公式 (1) 式中:M 为α粒子的质量,v 为α粒子的速度,Z 为原子核的电荷数,θ为散射角,b 为碰撞参数。 公式(1)无法直接和实验进行比较。 2)、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 2 sin )()41 (4 2222 0θπεσΩ =d Mv Ze d (2)

式中:d σ称为微分散射截面,其物理意义是α粒子散射到θ-θ+d θ之间立体角为d Ω内每个原子的有效散射截面。 公式的实用范围θ=450-1500. 3、 原子核的大小估计 利用E. Rutherrford 散射理论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即α粒子距原子核的最近距离: ))2 s i n (1 1(241 2 20θπε+=Mv Ze r m 由于E. Rutherford 散射公式在θ=1500时仍有效,所以取θ=1500。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玻尔氢原子理论) 一、 玻尔理论 1、玻尔理论的基础 1)、氢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 氢原子光谱的波数的一般规律: )11(~2 2n m R v H -= (1) 式中:m=1,2,3,…;对每一个m,n=m+1,m+2,m+3,…. 4354)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玻尔理论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体系的总能量: r Ze E 241 2 0πε-= (2) 考虑到光谱的一般规律,(1)式两边同乘hc 则有: )()11(~2 222m hcR n hcR n m hcR h v hc H H H ---=-==ν (3) 如果原子辐射前的能量E 2,辐射后的能量为E 1(E 1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1、2解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 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1) (2) (3)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4) (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化简上式,得 (6) 若记,可将(6)式改写为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则 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θ=0 (1)若 sinθ=0, 则θ=0(极小)(8) (2)若cos(θ+2φ)=0 则θ=90o-2φ(9) 将(9)式代入(7)式,有 由此可得 θ≈10-4弧度(极大) 此题得证。 (1)动能为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 ,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 解:(1)依和金的原子序数Z2=79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 (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 mc E =,2 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e H Th U 422349023892 +→ β衰变 自发 e Pa 012349123490Th -+→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H o He N 1117842147+→+卢瑟福发现质子 n C He Be 101264294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n P He l 103015422713A +→+ 约里奥.居里夫妇 e Si P 0130143015 +→ 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 时发现正电子 n Kr a n U 108936144561023592 3B ++→+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n Sr Xe n U 10903813654102359210++→+ 轻核聚变 除氢弹外无法控制 n He H H 10423121+→+ 提醒: 1、 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 接。 2、 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 出核反应方程 3、 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 三种射线比较 种类 )(4 2He 射线α )(0 1e -射线β 射线γ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 偏转 与a 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 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通过胶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产生机制 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的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抛射出来 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 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两种衰变后产生得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当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r 光子 提醒: 1、 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 2、 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 单质、化合物)无关

原子物理学习题答案(褚圣麟)很详细

1.原子的基本状况 1.1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9 13 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1.7能量为3.5兆电子伏特的细α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22/1005.1米公斤-?的银箔上,α粒 解:设靶厚度为't 。非垂直入射时引起α粒子在靶物质中通过的距离不再是靶物质的厚度't ,而是ο60sin /'t t =,如图1-1所示。 因为散射到θ与θθd +之间Ωd 立体 角内的粒子数dn 与总入射粒子数n 的比为: dn Ntd n σ= (1) 而σd 为:2 sin ) ()41 (4 2 2 22 0θ πεσΩ=d Mv ze d (2) 把(2)式代入(1)式,得: 2 sin )()41(4 22220θπεΩ =d Mv ze Nt n dn (3) 式中立体角元0'0'220,3/260sin /,/====Ωθt t t L ds d N 为原子密度。'Nt 为单位面上的原子数,10')/(/-==N A m Nt Ag Ag ηη,其中η是单位面积式上的质量;Ag m 是银原子的质量;Ag A 是银原子的原子量;0N 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将各量代入(3)式,得: 2 sin )()41(324 22 22 00θπεηΩ=d Mv ze A N n dn Ag 由此,得:Z=47

原子物理学文献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原子物理学文献综述—结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科目物理学前沿问题 姓名刘立宏 专业学科教学(物理) 入学年月2013.9 简短评语 成绩:授课教师签字:

原子物理学文献综述 对于原子物理学,在初高中物理课本中都有所呈现。初中课本主要简单介绍了原子的组成结构、两种核反应(核聚变,核裂变)、核能的利用等。高中课本中这一部分内容在选修3-5中呈现,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几种常见的射线、粒子物理与宇宙的起源等。和初中课本中呈现的相比,高中课本中更加的详细,范围更广,深度有所增加,并且增加了有关原子物理学的分析与计算,物理学史的内容较多。本文结合有关初高中原子物理学中的教学以及原子物理学的前沿等研究,做一些简单的综述。 一、高中原子物理学中问题的理解与计算探讨 高中物理在有关原子物理学这一部分,常常遇的主要有半衰期、质能方程、氢原子能级、核反应等计算问题。对于半衰期计算问题,徐高本为学习半衰期应注意掌握两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半衰期;二是要能熟练计算半衰期。要理解半衰期,应从半衰期的定义、决定因素、物理意义三方面来进行”。1并举了相应的例题,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质能方程的理解与应用,李春来通过一道物理作业习题,并通过统计学生作答情况,给出了理解质能方程以及解决质能方程问题时首先应理解的几个关系:“(1)质量单位、原子核质量、原子核质量数的关系。(2)质量数与物质摩尔质量的关系。(3)电子伏与焦耳的关系。(4)质量和能量的关系”。2并通过举例对四个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原子能级光谱问题,伊祖斌,方士华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照片的分析与计算,给出了通过氢原子能级照片如何知道某条谱线的来历,怎样计算某一激发态的能量等。相比课本中从讲解、文字到表格,从表格到公式,这些都显得比较直观。“照片的利用,使问题变得直观、亲切。而有关的计算,又和所学知识密切联系,能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玻尔的量子学说,对氢原子的轨道量子化以及能量辐射的量子化能有更深的理解”。3宋瑞金通过结合高考题的方式,探讨了核反应中的电荷数、动量、能量、能量动量同时守恒问题。 二、原子物理学的教学探讨 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原子物理学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新1徐高本.半衰期的理解与计算[J].中学生数理化.2012(5):19. 2李春来.关于质能方程计算的错误剖析[J].物理教师.2005(6):20—22. 3伊祖斌,方士华.对氢原子光谱谱线的有关计算[J]..物理教师.2007(7):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