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doc

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doc
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doc

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业者还应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如信息、管理、医药、科技、法律、经贸、金融、传媒等方面的知识。

【摘要】从分析我国翻译事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社会需求;双语转换;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准在部分高校(复旦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1、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翻译历来是国际交流与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涌人,迫切需要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断掀起中国热,也迫切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优秀文学和文化介绍到国外去。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翻译的数量和品种极大丰富。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间题是,我们的翻译总体水平还不算高,称不上翻译强国我们的翻译队伍浩浩荡荡,但高水平的翻译专门人才仍然比较匿乏。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印证: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加了外语译文的广告、招牌,那些翻译文字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有些甚至读起来荒唐可笑;许多旅游景点的外语简介资料,让老外们看了会感到一头雾水;一些工程项目、引进设备或产品说明书翻译资料也错误百出。笔者曾帮某些企业公司审阅过此类翻译资料,发现有些译文质量特别差,有时一份英语译文竟然找不到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由于从事翻译课教学的缘故,笔者喜欢浏览有关翻译的教科书和杂志,发现有些翻译文章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解错误,译文语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为《高级口译现场实录》的口译教科书,全书仅90多页,错误竟多达100余处。2005年,某杂志刊载的一篇题为当你二十来岁的时候的译文,不仅对原文写作意图与体裁风格理解不准确,对词句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也缺乏语篇分析的基础。翻译质量不高,高水平翻译人才匾乏,恰恰说明我们的翻译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实,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国外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上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如会议口译、法庭口译以及文学翻译、字幕翻译、医药科技翻译、机辅翻译等)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和翻译博士学位。我国香港地区翻译专业办学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分别侧重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台湾地区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强调口、笔译实践,并邀请部分职业译员和高级编审授课。国内几所主要外语院校(北外、上外、广外等)的高翻学院,也在翻译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基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翻译学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操作技能。翻译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是普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译专业培养模式。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涉及思维与语言、存在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翻译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与普通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外语人才只需用单一语言(即外语)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人员的思维则必须以双语交际能力为基础,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不管从事口译还是笔译工作,都必须既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又有高超的翻译技能。

只有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业者还应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如信息、管理、医药、科技、法律、经贸、金融、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笔译者,既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精神。同时,翻译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口译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如实、准确、友好地转达被翻译者的意思。

翻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还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的培养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培养目标为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对翻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则不够重视。在人学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写作等方面,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忽视翻译操作技能的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某大学一位教师告诉笔者,他们学校有资料翻译任务,想请新近聘用的一位翻译方向硕士毕业生承担一部分,没想到这位毕业生竟然拒绝参与,说自己是搞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擅长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学科建设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仅仅懂得理论而不会实践,这样的毕业生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校去年新上了翻译方向硕士点,我曾利用参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的机会,向一些知名外语院校的教师询问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否应开设翻译实践课,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

我问他们,学生的操作能力差该怎么办?他们告诉我,用翻译项目来弥补。翻译项目实践诚然是必要的,但翻译项目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并非总是能够得到,没有项目时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必须为翻译方向硕士生开设一定数量的翻译实践课,以确保他们有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就我所知,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2001年,我在北外英语学院作访问学者,跟翻译方向硕士生听课。他们有一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以英汉翻译为主,由申雨平老师任课),还有一门翻译实践课(以汉英翻译为主,由庄绎传老师任课)。当然,北外的翻译方向硕士生也参与一些翻译项目,比如在我访学期间,他们正跟曾诚老师一起翻译一本英文词典,还承担了中央电视台某些节目的翻译工作。

3、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人们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认为凡是学外语的人都会搞翻译,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确有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进修和努力能够胜任翻译工作,但并非每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当翻译。因为这两个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来说,传统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中,译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词汇和语法,或检查学生的外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翻译专业教学则从职业需求出发,把翻译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突出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上的口、笔译技能训练,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学习语音、语法、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用这些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能够用流利的外语来表达思想,但却不一定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翻译专业则主要学习如何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技能来对原语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并用译人语将所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翻译专业培养的是全才、通才,特别是笔译,提倡一专多能,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文学翻译,也要兼顾社会、文化、科技、法律、经贸、金融等方面的翻译。我校外语学院在安排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生翻译课教学内容时,就把普通翻译教材与经贸翻译教材进行了嫁接,以增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商务或经贸翻译打下基础。另外,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教学中应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说,传统外语专业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翻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则是双语交际环境,训练学生用一种语言来理解信息,而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相同的信息。翻译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翻译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广阔的空间。口译课程可采用课程研讨、口译现场模拟或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还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口译人员为学生授课或开讲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完成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院系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

在校期间至少完成10万字以上的笔译任务。

4、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不仅是翻译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教学实践基地。社会急需口、笔译实践人才,因此各类外语院系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形成鲜明的翻译专业办学特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以上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的相关,希望你能喜欢。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将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硕士有机结合,坚持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培养面向全球一体化、适应中国国情与区域人才市场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英语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受到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现途径: (1)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2)英汉双语优良师资; (3)依托我院多年来积累的高水平实践、实习基地,多年来翻译口译大赛的承办及参赛经验以及系统完善的口笔译实训、实习经验, 保证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 (4)依托我校林业优势,借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优秀师资之力,为培养“专才”铺路。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通识知识: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学生除专业技能外,将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 一个人的语言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其实密不可分。记得我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一位邻居要竞选议员,他便 每天早上起来练习发音,以令自己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悦耳、有身份。 的确,语言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所谓“身份”,也是一种知识结构,表明你来自那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等。 语言会影响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例如,有人调查发现,对于讲双语的中国人,在用中文问到其关于文化观念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显然比用英文问他们此类问题时显示出更多的中国人的做派。有意思的是,当讲广东话的港澳人被用普通话问到关于中国的文化、信仰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听到用广东话问到此类问题时的回答更接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对于学习外语的华人来讲,大部分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双语人”,而是“双语使用者”;后者是在语言与表达层次,而前者则是思维与生活习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In fact, language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one's social identity. When I was in Australia, my neighbor was going to run for a seat in the parliament. So he practiced articulation every morning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feel pleasant, convinced and honorable when he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deed, language is symbol of one's social identity especially in a multi-national and multi-culture society. When talking about "identity", we are talking about a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n which your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extend 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 are manifeste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al cognition. For instanc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for the bilingual Chinese,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about cultural concept, tends to be more like typical Chinese expression when they are asked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More interesting for the people who speak Cantonese in Hong Kong and Macao,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about Chinese culture,belief and others asked in mandarin tends to be typical western expression than in Cantonese . Actually, the ethic Chinese who study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xactly equal to the so-called "bilingual people" but the "bilingual user". The latter is in the level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However, the former is in the level of thin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e process is not motionless but switched.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非教师教育类) 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英汉口笔译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文化、商务、旅游、科技、教育知识,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中的一般性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以及经贸、文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

为宽广的知识面。 4.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使用第二外语阅读外文资料、翻译外国文献。 5.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 1、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在“中等”(含中等)以上,专业实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含中等),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3、学分与学时: 学分:160.5 学时:2613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英语、汉语语言文学、日语 (俄语、德语) 五、专业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多文体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语言比较、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基础口译、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摘要经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考虑和研究.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别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咨询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怎么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具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办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办法是传统咨询卷调查、络咨询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咨询卷100份、络咨询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要紧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实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要紧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觉以下几方面的咨询题.(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进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进展,计算机络应用人才和络安全人才显得特别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特别旺盛,优秀毕业生供别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别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表l 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专项能力熟练掌握普通具备大致了解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辟计算机治理系统的治理与维护站系统开辟站治理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开辟数据库治理英语阅读语言表达能力与客户、并且或学生的沟通能力其他(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特意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特意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要紧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辟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都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特意人才,他们要紧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治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3)企业聘请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翼在短时刻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聘请职员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很多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翼职员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翼落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职员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情愿提供一具月以内培训时刻的74.52%,情愿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刻的占25.48%,情愿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刻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进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辟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络维护、信息系统治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治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别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

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探赜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8No.1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ID-15-305-003)、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研培育项目(编号10-00-305-002)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YY101)的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17-09-29 [作者简介]曾祥宏,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探赜 曾祥宏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翻译与身份是翻译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也关注翻译对身份构建和维持的关系。本文对各主体的身份重新归类,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翻译与身份的研究内容可分为翻译的内部身份和外部身份,前者指与翻译本体相关的身份研究,即对翻译实践、翻译研究、译作、译者/译员等的身份研究;后者关涉翻译与外部社会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包括翻译与边缘群体如女性、少数族裔、移民、同性恋等的身份研究。身份及其认同状态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与认识视角的转变,翻译的内部身份经历了由低认同值向高认同值的过程;同时,翻译与外部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显现了翻译对身份的再构建与维持作用。[关键词]翻译;身份;研究内容;构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358(2018)01-0010-07引言 翻译研究中关于“翻译与身份”问题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为爱尔兰学者克朗宁(Michael Cronin )所著的《翻译与身份》(Translation and Identity )、美国 学者根茨勒(Edwin Gentzler )的 《美洲的翻译与身份认同:翻译理论的新方向》 (Translation and Identity in the Americas :New Directions in Translation Theo-ry )。两位作者将翻译视为构建文化、身份的重要一环,翻译被置于文化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研究范畴中。而关涉翻译本身的身份问题,如翻译实践的身份问题、翻译研究(学科)的身份问题、译者的身份、原作与译作的身份问题等,未能系统地整合于其中,同时对身份的概念亦未能明确阐释。本文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试图将关涉翻译本身的身份问题纳入“翻译与身份”这一主题,并重新对各主体的身份进行归类,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翻译与身份”研究框架。 一、翻译何以与身份问题挂勾? 身份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当今翻译研究对身份问题的关注,首先在于其与语言学的研究动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经历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不考虑语言使用的文化因素及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到以韩礼德为代表的 功能主义语言学阶段(突出语言使用的文化因素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身份),研究重心从语言的系统转向语言的使用问题,再到当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特别是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活动本身是涉及语言的实践活动,而翻译学的发展和语言学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语言学在突出身份对社会、文化的构建作用的同时,翻译学自然也关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对身份构建、身份维持的关系。其次,翻译学自身所具有的跨学科性质,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亦有交叉和相互彰显之处。其三,翻译的“文化转向”研究路向所趋。随着翻译逐渐向宏观文化语境的拓展,人们对翻译的性质与发挥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将翻译作为次要的、派生的、边缘的语际转换活动的观念到发现翻译与民族文化身份之构建的紧密联系,对翻译价值的探索更具突破性。当然不排除这种认识来源于翻译实践的深入,并同时指导着翻译研究的开展。 二、身份的概念与研究回顾 Identity (身份或身份认同)一词一部分源于法语identit é,一部分源于拉丁文identitat-,后来发展为 英语中的identity 一词,有多重含义:一是同一,一致性;二是本体,本身,身份。“Identity ”一词既具有名词性的含义,也具有动词性的含义。名词性的含

高校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方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10),结合我校特点,结合翻译系近三年的办学经验,特修订此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两个方向的翻译专业人才: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和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英汉双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通用型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语言服务类企业的日常口笔译、语言通信服务技术与管理、语言服务项目谈判与管理,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口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能胜任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相关工程项目的口笔译和管理谈判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语言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管理的行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沟通协调、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职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英汉双语的应用能力,初中级口笔译能力,国际工程项目翻译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沟通协调、善于创新和自我进取的职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翻译、培养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计算机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一)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现状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偏差;从我们所考察的企业、市场以及所得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企业特别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能构与客户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指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是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目前计算机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 2、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 3、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 4、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VIP专享]个性与社会中的 语言中文翻译

Untitled.FR11.docx的翻译 比利时社会学家Waxweiler曾经说,这是没有解释什么是“社会”是社会学的任务。我可以冒昧在同一方向,并说这是不是语言学的任务,说什么语言*。个性也许是更便于管理,虽然我不打算说什么,要么是存在的条款。有些标题提出的关系的理解,但是,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描写语言学的光实现的。 描写语言学是值得的地方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相关的纪律,如语音学,音韵学,语法,词典编纂,语义,和什么可称为社会学的语言,像乡下人告诉你的方式,我会先何况我的方向,我没有服用,提供出 V 语言和语言研究已经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西欧在19世纪的线图。这是主要的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语言学和比较语法。我们开始用一种语言科学,这是不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现在的主题。 在19世纪唯一的一种语言学认真考虑这种比较和历史的研究,知道或相信的语言同源 -犹太人的语言,或印欧语言说的话。这是显着,

德国人,谁真正的主题是什么,使用的术语印度Germanics谁知道那些广受欢迎的作品奥托耶斯佩森会记得他是多么坚定地宣称,语言科学是历史。而那些已经注意到了飞叶子卷

超微电极的的新英语Dictiona RY -通常被称为牛津词典1 -会记得保证,“历史的原则,这也解释了N.在NED 大家都知道威廉·琼斯爵士的名字,听说在他1786讲座在加尔各答著名的段落上有明显的关系,拉丁,希腊,波斯,日耳曼语言彼此之间以及与梵文,和他们所有的概率是来自一个共同的父语言。 原来的父语言和一个古老而目前联合国相关语言性的概念是一样古老“圣经”的洪水,诺亚和他的儿子,混乱和所有。事实上,在北非和西班牙在第十和第十一世纪的犹太拉比语法学家比较阿拉姆语,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并宣布他们是相关的一种语言形式。这些犹太拉比是第一个比较语言学家。 当梵文确实在1786年发现的,而像梵文取代原始的父父希伯来语,连接在一个伟大的家庭雅利安语???。通天毕竟团结。团结和普遍性一直是基本的基督教教义。语言,字母和字符>可能有很多,但这个词是一个。耶稣基督是神的话语。

高校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西南交大方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013.10),结合我校特点,结合翻译系近三年的办学经验,特修订此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两个方向的翻译专业人才: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和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英汉双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通用型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语言服务类企业的日常口笔译、语言通信服务技术与管理、语言服务项目谈判与管理,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口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能胜任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相关工程项目的口笔译和管理谈判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语言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管理的行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沟通协调、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职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英汉双语的应用能力,初中级口笔译能力,国际工程项 目翻译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沟通协调、善于创新和自我进取的职 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翻译、培养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作为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本专业毕业生才应具备正确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的人文情怀, 身心健康,具备较强的英汉双语能力、翻译能力和职业能力。 1、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II”、“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课”、“军事理论”、 “职业生涯与发展”、“哲学概论”以及“知识经济与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2 身心健康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向善向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 课” 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admin_01 点击数: 638 更新时间:2014/10/28 14:45:53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培养目标

浅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浅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关键词】社会需求;双语转换;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摘要】从分析我国翻译事业得现状动身,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得观点,认为翻译工作得特别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得特别性,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得培养. 近年来,我国得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得进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准在部分高校(复旦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得健全与进展,不仅是翻译事业进展得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事业蓬勃进展得需要. 1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习惯社会与经济进展得需求.任何一个新专业得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确实是讲,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全面进展、能习惯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得需要、习惯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得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得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wWwcOm 翻译历来是国际交流与交往得重要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得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国外先进得科学技术不断涌人,迫切需要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得语言去了解、汲取和掌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得提高,世界各地不断掀起“ 翻译工作得特别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还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得培养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得咨询题,其培养目标为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对翻译得专业性和应用性则不够重视.在人学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基本上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得.忽视翻译操作技能得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得培养.某大学一位教师告诉笔者,他们学校有资料翻译任务,想请新近聘用得一位翻译方向硕士毕业生承担一部分,没想到这位毕业生难道拒绝参与,讲自己是搞翻译理论研究得,不擅长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学科建设无疑起了重要得推动作用,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实践得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得,但仅仅明白得理论而可不能实践,如此得毕业生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得需求. 由于我校去年新上了翻译方向硕士点,我曾利用参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得机会,向一些知名外语院校得教师询咨询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否应开设翻译实践课,得到得回答大多是否定得.我咨询他们,学生得操作能力差该如何办?他们告诉我,用翻译项目来弥补.翻译项目实践诚然是必要得,但翻译项目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并非总是能够得到,没有项目时该如何办?笔者认为,必须为翻译方向硕士生开设一定数量得翻译实践课,以确保他们有足够多得实践机会.就我所知,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得培养比较重视.2001年,我在北外英语学院

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式课程开发课题小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批中职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中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面对挑战,需要抓住根本,并依此寻求发展策略。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密切、直接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它非常强调要有特色和个性,中职教育的特色主要来自与生产、社会和企业紧密相连。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充分发挥中职办学优势,共同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型园林技术类中职人才,我们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同时通过开展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彻底打破“学校办学校”的传统固有模式,真正建立起具有特色、既符合我国园林花卉行业企业发展规律要求、又符合园林技术专业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学校与园林技术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型模式与科学的运行机制。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抓紧抓好园林专业设置及建设,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大批急需的园林类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我国教革开放的新形势,推动中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园林专业设置的动态适应性,我们组织省内主要开设园林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专家,对省内园林类职业人才进行市场调查,现分析如下。 1.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调研) 1.1社会对园林人才层次的需求 课题小组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常德、郴州、永州、怀化、岳阳、邵阳等10个地市50个园林园艺企业、3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查,我们发现: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对各种层次的人才均有需求,但总的趋势是高级园林人才需求较少,中低层次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中专、大专层次需求量最大,呈金字塔分布状(表1)

最新-市场营销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精品

市场营销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提要]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但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往往面临供需失衡。 通过研究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学历需求和能力需求,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供需比;专业建设;社会需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29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万人。 有数据表明,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6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 一、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现状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原供销人员,他们往往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营销理念缺乏,甚至有些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二是掌握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的营销人员,他们往往缺少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武装,又缺乏营销实战经验的积累;三是专业市场营销人员,他们毕业于国内外各类大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既掌握系统、扎实的营销理论,又争取各类营销实践机会,专业性较强。 当前,企业原供销人员和掌握一定社会关系及社会资源的营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营销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已不只是看重专业知识,对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 目前,国内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水平还不高,市场营销人员队伍专业性不强,甚至一些高级营销管理人员也凭感觉和经验做决策,缺乏理论基础,因此营销策划与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 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 因此,企业急需那种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特别是高级市场策划和管理人员———珠三角地区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1、数量需求。 据估计,在全国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约有8,000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全文翻译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全文翻译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该国,我们正在研究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是一个什么在许多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复杂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做些什么,因为它的庞大的海外帝国给它一个重要的国际作用,只是来到一个在未来数年年底,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一些市民对英国知道(他们可能会呼吁干脆英国或错误,英格兰)可能不大如何最真实的英国人今天过自己的生活。 一方面,帝国的日子已经足够长的时间以前,只有老人记得他们的任何东西是生活中的 重要性。英国不再是一个帝国的国家,尽管其帝国的影响可能常常在遇到的各种方式,而不是在与50或更多曾是这个帝国的一部分,和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它通过一个松散的维持(自愿)组织的联系称为英联邦国家。但更重要的英国国际关系今天是欧洲联盟,其中英国1973年以来的成员,这是在考虑更有用现代英国强调它的作用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而不是其英联邦成员资格。它仍然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是7国集团成员的大型发达经济体。另外一个旧帝国的作用明显成效在于弥补的英国人口本身。从这些英联邦国家,这在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鼓励一些移民,已制作了其中1人在20个非欧洲种族。他们自己或 其父母或祖父母,出生在印度或巴基斯坦,加勒比国家,这些只是最常见的。 这将引入什么是对英国的章节关键主题:因为是大多数情况下,或所有,国家是不可能 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英国人民。英国认为谁,很多人认为的英国绅士。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旧有的从未适用于英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有效性今天。英国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一的护照,和一个政府及对其所有的主权,但作为国家的大力顾名思义,它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它包括4一个国家内的部分国家:大不列颠岛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北爱尔兰,一份关于爱尔兰邻近的岛屿省份,完成设置。因此,在讨论英国和英国的一些考虑,必须使这些分歧,例如: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女人不会高兴,如果我们打电话给她的英国绅士?她是苏格兰和女性,并认为她的身份从不同的男人和不同的英语。 但是,这4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的国家只有一个,也许是最简单的,不同的是分裂联 合王国。有人已经指出,英国现在是一个多种族社会,这些移民是最近才集团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这与他们并肩坐在一起,与生活更加传统的英国方式方方面,例如,许多穆斯林,而大多数(名英国人至少)是基督教徒。并明确在我的苏格兰妇女的例子涉及的是事实,男人和女人没有生活在英国同样的经历。此外,英国经济分为:它是一个阶级结构的社会。很可能夸大了这个阶级的重要性,因为结构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有一些一流的一种制度,但它确实可以说,对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比较明显的。一名工厂工人,他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很可能会从股票经纪,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不同的文化:他们将倾向于读不同的报纸,看不同的电视节目,用不同的说话口音,在做不同的事情他们的自由时间,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期望。 另一个不同之处,这标志着英国社会就是区域。即使在四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不同:高 地之间的差异和低地苏格兰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例如:北部和南部英格兰队也被认为是文化不同,但它们之间的边界上没有标记任何地图,只存在一个比较笼统的精神风貌。然而,有一些是在经济方面的区别的基础,南部平均较富裕的北方。 部分之间的北部和南部的另一个区别,这标志着英国社会,一个可以看到在许多社会中,但有可能尤其明显,在英国,也就是资本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的经济差别的原因找到了省份。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调查分析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调查分析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09科教熊慧萍 随着社会日益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在狂飙猛进速度的发展中弊端也日益显露。网上资料显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弊端就是人才需求能力的明显不足。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社会到底对哪些人才的需求,我们作为大学生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规格内涵日益丰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关注吃饱穿暖,而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大批提供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个稳定的群体,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无数个职业称呼的改变,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理发员”变成了“美发师”,“炊事员”改叫“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庭服务员”,等等。从“炊事员”到“烹调师”再到“营养配餐师”,其间的变化是最明显不过的。“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在“烹调师”、“营养配餐师”等新称呼流行的时代,人们则追求的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职业内涵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多一种要求,就多一种供给;每多一种新职业,社会就可为我们多提供一项新服务。事实上,新生活滋生了新职业,新职业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职业分工明确细化人才种类。“三百六十行”这一中国人的传统说法,早已成为一个逝去的概念。随

二十四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

第二十四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原文 汉译英: 语言与社会身份 一个人的语言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其实密不可分。记得我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一位邻居要竞选议员,他便每天早上起来练习发音,以令自己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悦耳、有身份。 的确,语言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所谓“身份”,也是一种知识结构,表明你来自那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等。 语言会影响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例如,有人调查发现,对于讲双语的中国人,在用中文问到其关于文化观念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显然比用英文问他们此类问题时显示出更多的中国人的做派。有意思的是,当讲广东话的港澳人被用普通话问到关于中国的文化、信仰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听到用广东话问到此类问题时的回答更接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对于学习外语的华人来讲,大部分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双语人”,而是“双语使用者”;后者是在语言与表达层次,而前者则是思维与生活习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所以,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他所理解的跨越时空所形成的关系。因而,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学的,而更是多重、变换着的社会身份问题。 研究还表明,一个人的讲话风格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和讲话对象而变化的。一般来讲,个人讲话有一种趋同的倾向(即随大流),但有时也会有趋异倾向(即显示自己的特征)。譬如,我回到北京时,我的“北京腔”自觉就浓了很多;而我的英国朋友在澳大利亚时,其“英国腔”保持得更为明显,不知是否有意显出其身份。 人们在适应异国文化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母语的态度,也会有积极或消极两种选择。有的人,在积极投入其他主流文化的同时,有意消弱自己的母语能力;有的人,反而更加强、突出了这方面,认为是一种优势。 一般来讲,若某一社会群体所讲、所用的语言是为社会所尊敬的那一种(如在英国,以女王为代表的贵族所讲的语言),会有更高的社会优越感,而其成员也会有意显示出与众不同,以保持其正面的群体特性。当然,也难免会有他人向这一群体的讲话方式靠拢。

翻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_管艳郡

2013?11下总第443期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189【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一、专业化翻译人才现状 数亿中国人学英语并没有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的、足够的外语人才。英语变成了一门学习时间最长、家长花钱最多、学生投入精力最大而效率最低的课程。学校对外语教学和教育的“超常重视”,导致外语考级把学生的精力引向了证书或资格需求而非能力指向,考级一旦过关,对于考试者而言外语的使命便也完事,因为他拥有了资格证书,就拥有了“高”外语水平,好的外语素质。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也造成了大量的实用性翻译人才与社合需求大为脱节。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还正在发展。从翻译教育现状来看,中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翻译的本科课程,而翻译的硕士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翻译专业化教育从数量上和师资力量上而言仍然不足。由翻译人才市场供需来看,合格的译员缺口很大,尤其是同声传译员。翻译市场要求熟练双语、经验丰富、精通某一领域的高质量译员,而在校大学生的培养涉及领域广而不精,除了课堂练习,翻译实践较少,翻译经验欠缺。就翻译人才来说,大多数自身能力还难以企及翻译的更高层次,翻译实践经验不足。 二、翻译及翻译事业所需要的素质 翻译需要的是细致、严谨的和责任心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翻译错了,就违背了作者的意愿,而且影响了作者的声誉。因此,提高英语水平是根本的。有的时候我们会翻译,翻译的也不错,需要再进行文字加工一下而已,但所下的功夫可不是一点而已。如“让”与“使”在翻译时常碰到,前者是内在的,后者是外加的。让孩子哭,孩子原来在哭。使孩子哭,孩子原来没有哭。因此,中文花时间就是在于“推敲”。专业外文的翻译难就在于自己不是这专业。中国的诗是无人能翻译好的,有一歇后语“瘌痢头打伞”——无法无天,英语要48个字才能翻译出来。过去有些翻译家,为了翻译一个形容词,考虑了一周甚至一个月的事情时有发生。 同时,从事翻译是一个严肃的,具有责任性的,有意义的工作。介绍国外的学说,有的可以作为借鉴的样板,有的可以指导工作的参考,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与内容,也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避免重蹈覆辙的后果。作为一个开放的中国,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世界,此中,翻译起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不断提高中文水平。翻译是“见仁见智”的集中点。我们知道,一部国外名著往往有各种版本。即是一个简单句,翻译者也各显神通,各有千秋,而褒贬不一。例如《哈姆雷特》各翻译本中,对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中文版就有各种翻译。而“三个和尚没水吃“有好几种翻译。我们很简单的就能比较出中文的优劣。我们翻译外文作品,一定要按中文的表达形式来表现。生搬原文,逐字的翻译是行不通的。毕竟我们译出来的文字是让我们中国人看的,要符合我们中文的习惯和逻辑形式。 其次,要学会应用我们先辈翻译上的宝贵经验,他们的指导性理论,他们的翻译技巧。英语的句型相对是有科学的分类,英语的长句的翻译技巧上也是可以归类的,对于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从句,非谓语的短语,是可以找到不少的范例,在解构中,从句型着手,在建构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如:排比的手法在政论书籍中是屡见不鲜的。翻译成中文后,这种修辞手法还是要保持的。 再次,专业知识对一个翻译者来说是难点。作为以英语为专业的我来说,对其它专业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今后要扩大自己阅读的范围,在借助专业词典外,能胜任一些专业翻译。。因此,我感到,翻译工作者,除了中文,外文,其它专业的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而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如blog 博客一字,因此,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 四、结语 翻译能带给我们一种创新的乐趣。通过中英两种不同语种与文化的对比与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文化是博大精深,而欧美文化也有独到之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说过:“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创造性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翻译工作和“杂学”[A].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58. (责任编辑:辛美玉) 翻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管艳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摘 要:翻译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是一个要求高度脑力活动的工作,是一个最广阔的促进文化技术、科学、艺术交流的工作,其意义、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一名好的翻译需要有不断实践学习的毅力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有专业化的学习。明确翻译的重要意义,提高自己翻译的自觉性与责任心。 关键词:专业化翻译;意义;素质;方向 中图分类号:D 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189-1 收稿日期:2013-11-09 作者简介:管艳郡(1986-),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