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扫描产品白皮书

漏洞扫描产品白皮书
漏洞扫描产品白皮书

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

(漏洞管理系列)产品白皮书

? 2013 绿盟科技

■版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绿盟科技所有,并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绿盟科技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商标信息

绿盟科技、NSFOCUS、绿盟极光是绿盟科技的商标。

目录

一. 漏洞的危害和发展趋势 (1)

1.1漏洞的危害 (1)

1.2漏洞的发展趋势 (2)

二. 漏洞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

三. 漏洞管理产品评价指标 (4)

四. 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漏洞管理系列 (4)

4.1产品体系结构 (5)

4.2极光漏洞管理 (7)

4.2.1 漏洞预警 (8)

4.2.2 漏洞检测 (8)

4.2.3 风险管理 (9)

4.2.4 漏洞修复 (9)

4.2.5 漏洞审计 (9)

4.3产品特色 (9)

4.3.1 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管理架构 (9)

4.3.2 权威、完备的漏洞知识库 (10)

4.3.3 高效、智能的漏洞识别技术 (10)

4.3.4 精确的WEB应用安全分析 (10)

4.3.5 基于实践的风险管理及展示 (11)

4.3.6 多维、细粒度的统计分析 (11)

4.4典型应用方式 (12)

4.4.1 独立式部署 (13)

4.4.2 分布式部署 (13)

五. 结论 (14)

表格索引

表 1.1 1995-1999 CERT/CC漏洞统计数据表 (2)

表 1.2 2000-2006 CERT/CC漏洞统计数据表 (2)

插图索引

图 4.1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整体架构图 (5)

图 4.2 绿盟科技开放漏洞管理OPEN VM过程图 (8)

图 4.3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管理图 (11)

图 4.4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综述信息图 (12)

图 4.5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独立式部署结构图 (13)

图 4.6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分布式部署结构图 (14)

一. 漏洞的危害和发展趋势

从互联网兴起至今,利用漏洞攻击的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并且呈日趋严重的态势。每年全球因漏洞导致的经济损失巨大并且在逐年增加,漏洞已经成为危害互联网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也在一次次承受蠕虫爆发、病毒、木马以及恶意代码的危害之后,在不断地寻求着漏洞的解决之道,不断尝试将由漏洞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利用漏洞的攻击也在逐渐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危害形式并且出现了新的攻击趋势。

1.1 漏洞的危害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可以使攻击者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安全漏洞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漏洞宿主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于操作系统本身设计缺陷带来的安全漏洞,这类漏洞将被运行在该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所继承;第二类是应用软件程序的安全漏洞;第三类是应用服务协议的安全漏洞。近年来,针对应用软件程序和应用服务协议安全漏洞的攻击越来越多,同时利用病毒、木马技术进行网络盗窃和诈骗的网络犯罪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产生了大范围的危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越发巨大。

针对WEB应用安全漏洞的攻击也在逐渐成为主流的攻击方式。利用网站操作系统的漏洞和WEB服务程序的SQL注入漏洞等,黑客能够得到Web服务器的控制权限,从而轻易篡改网页内容或者窃取重要内部数据,甚至在网页中植入恶意代码(俗称“网页挂马”),使得更多网站访问者受到侵害。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应用软件安全漏洞的危害性已经与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平分秋色。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各种应用程序(如IE浏览器、MSN、Yahoo Messenger、MS Office、多媒体播放器、VMware虚拟机和各种P2P下载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的被披露出来。安全漏洞问题日益复杂和严重。

2005-2007年间的主要攻击是针对WEB应用安全漏洞和客户端程序的攻击。来自google、Yahoo、Microsoft以及eBay等著名互联网公司或者提供WEB服务的软件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洞,且都被攻击者成功的加以利用。

2005年10月,Gmail在进行帐号验证以及会话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个致命的漏洞,这一漏洞导致攻击者可以无须获得他人帐号而进入其邮箱查看其电子邮件;

◆2006年2月,微软公司的Hotmail邮件服务被曝存在一个中风险级别的允许进行跨站脚

本攻击的漏洞;同期,eBay也出现类似漏洞;

◆2006年4月,Yahoo公司邮件服务中出现一个可以被利用进行钓鱼攻击的漏洞;同期微

软MSN Space以及Myspace均出现可以被利用在站点中增加并执行恶意脚本的漏洞。

从上可以看出,安全漏洞的危害范围在逐渐扩大,由系统层扩展到应用层,由服务器端扩展到客户端,由少数操作系统扩展到绝大多数操作系统;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用户不易察觉的隐性攻击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

1.2 漏洞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漏洞的发现、漏洞利用技术也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从总体上来看,漏洞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漏洞的发现技术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漏洞发现技术的革新导致了发现的漏洞数量剧增,

下面是国际组织CERT/CC从1995年到2007年的漏洞统计数据。该组织2007 年全年收到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报告7236个,自1995年以来,漏洞报告总数已达38016个。

表 1.1 1995-1999 CERT/CC漏洞统计数据表

表 1.2 2000-2006 CERT/CC漏洞统计数据表

◆2007年微软公司正式公布了69个具有编号的安全漏洞。其中,除Windows操作系统漏

洞外,安全漏洞更多的集中出现在了IE浏览器和MS Office等应用软件上。

◆国际上出现大量的专业漏洞研究组织,漏洞的出现到漏洞被利用的时间在不断的缩短,

同时0-day攻击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利用漏洞攻击的重心由服务器端向客户端过渡,由系统层和网络层逐渐向应用层扩展;

WEB应用安全漏洞造成危害日益凸显。

◆漏洞的发现、利用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而且不断的向新的应用领

域扩散。

◆利用漏洞的蠕虫逐渐减少,利用漏洞攻击的手法越来越诡异,越来越隐蔽。

二. 漏洞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漏洞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发展的趋势也日益严峻。归根结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系统漏洞的存在并被攻击者恶意利用。软件由于在设计初期考虑不周导致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依然用着“亡羊补牢”的方法来度过每一次攻击,利用漏洞的攻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统计表明,19.4%的攻击来自于利用管理配置错误,而利用已知的一个系统漏洞入侵成功的占到了15.3%。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网络攻击事件都是利用厂商已经公布而用户未及时修补的漏洞。已经公布的漏洞未得到及时的修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漏洞从厂商公布到漏洞被大规模利用之间的时间虽然在逐渐的缩短,但是最短的也有18天之久,18天对于一些安全意识高的用户来说,修补一个安全漏洞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大多数用户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但是“冲击波”蠕虫和“震荡波”蠕虫的爆发还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病毒、特洛伊木马及恶意代码逐渐成为严重的安全问题,这说明仅仅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是完全不够的。同时由于客户端、第三方软件安全漏洞危害日益增大,传统的远程扫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安全漏洞形式,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并通过一定安全技术手段辅助自动完成整个过程,才能有效地对漏洞进行动态地管理。

目前,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来看,漏洞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漏洞管理就是这样一套能够有效避免由漏洞攻击导致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从漏洞的整个生命周期着手,在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是一个循环、周期执行的工作流程。一个相对完整的漏洞管理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1. 对用户网络中的资产进行自动发现并按照资产重要性进行分类;

2. 自动周期对网络资产的漏洞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自动发送和保存;

3. 采用业界权威的分析模型对漏洞评估的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风险分析,并根据资产重

要性给出可操作性强的漏洞修复方案;

4. 根据漏洞修复方案,对网络资产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合理的修复或者调整网络的整体安全

策略进行规避;

5. 对修复完毕的漏洞进行修复确认;

6. 定期重复上述步骤1-5。

漏洞管理能够对预防已知安全漏洞的攻击起到很好的作用,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相对于传统的漏洞扫描产品而言,漏洞管理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漏洞管理产品从漏洞生命周期出发,提供一套有效的漏洞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由漏洞扫描到漏洞管理的转变,实现了“治标”到“治本”的飞跃。

◆通过漏洞管理产品,集中、及时找出漏洞并详细了解漏洞相关信息,不需要用户每天去

关注不同厂商的漏洞公告,因为各个厂商的漏洞公告不会定期发布,即使发布了漏洞公告绝大多数用户也不能够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通过漏洞管理产品将网络资产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自动周期升级并对网络资产进行评

估,最后自动将风险评估结果自动发送给相关责任人,大大降低人工维护成本。

◆漏洞管理产品根据评估结果定性、定量分析网络资产风险,反映用户网络安全问题,并

把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有效地落实漏洞修补和风险规避的工作流程,并为补丁管理产品提供相应的接口。

◆漏洞管理产品能够提供完整的漏洞管理机制,方便管理者跟踪、记录和验证评估的成效。

三. 漏洞管理产品评价指标

由于漏洞管理和漏洞扫描产品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用户在购买一款漏洞管理类产品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厂商是否具备漏洞跟踪和漏洞前瞻性研究能力,具体可考察漏洞知识库的完备性、权威

性和更新及时性;

◆产品是否支持漏洞管理工作流程,包括是否支持相应的开放接口;

◆漏洞评估的性能,主要考察漏洞检测的速度、准确性和覆盖,其中覆盖的漏洞是否包含

常见的本地及远程安全漏洞;

◆产品是否具备资产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对资产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

◆产品是否具备针对复杂大型网络的分布式部署和集中管理能力;

◆产品的报告内容、形式是否灵活,报告是否具备多角度统计分析的能力;

◆是否获得国际上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的认证。

四. 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漏洞管理系列

基于多年的安全服务实践经验,同时结合用户对安全评估产品的实际应用需求,绿盟科技自主研发了极光(AURORA)远程安全评估系统,它采用高效、智能的漏洞识别技术,第一时间主动对网络中的资产进行细致深入的漏洞检测、分析,并给用户提供专业、有效的漏洞防护建议,让攻击者无机可乘,是您身边专业的“漏洞管理专家”。

◆依托专业的NSFOCUS安全小组,综合运用信息重整化(NSIP)等多种领先技术,自动、

高效、及时准确地发现网络资产存在的安全漏洞;

◆提供Open VM(Open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开放漏洞管理)工作流程平台,将先

进的漏洞管理理念贯穿整个产品实现过程中;

◆对发现的网络资产的安全漏洞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权威的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量化,给

出专业的解决方案;方便的资产风险管理功能,帮助安全管理员全面、快速定位企业信息资产中的风险情况。

◆权威的国际认证:“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获得英国西海岸实验室(West Coast Labs)

的Checkmark权威认证,该认证的通过,标志着“极光”产品的漏洞扫描核心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1 产品体系结构

极光是基于WEB的管理方式,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SSL加密通道和系统WEB界面模块进行交互,方便用户管理。极光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内部整体工作架构如图4.1所示。

图 4.1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整体架构图

◆专用平台

专用平台是经过优化的专用安全系统平台,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扫描核心模块

扫描核心模块是系统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负责完成目标的探测评估工作,包括判定主机存活状态、操作系统识别、规则解析匹配等。

◆漏洞知识库

漏洞知识库包含漏洞相关信息,是系统运行的基础,扫描调度模块和WEB管理模块都依赖它进行工作。

◆扫描结果库

扫描结果库包含了扫描任务的结果信息,是扫描结果报告生成的基础,也是查询和分析结果的数据来源。

◆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是综合分析、趋势分析和报表合并的统计信息的数据来源,是任务合并、分布式数据汇总之后的结果。

◆风险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此模块可以对网络风险进行全方位管理、定位和分析,并进行漏洞审计,自动验证漏洞是否修复。另外,通过资产管理,能够方便用户掌握风险分布情况、定位风险和高效实施风险降低或规避措施。

◆WEB界面模块

WEB界面模块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配合用户的请求完成管理工作。WEB管理模块包含多个子模块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其主要子模块有:

?任务管理子模块——完成用户评估任务的管理工作。

?报表子模块——读取扫描结果库,并根据漏洞描述信息和解决方案生成扫描报表。

?策略参数模块——完成评估任务需要扫描的具体漏洞模板的添加、具体漏洞的选取、

模板修改和删除;口令字典管理;报表输出模板管理;智能端口挖掘。

?漏洞管理模块——漏洞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Open VM漏洞管理工作流程支持,提供

与其他安全产品、网络管理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的接口。

?用户管理子模块

?审计管理子模块

?系统配置子模块

◆系统升级模块

极光有网络自动升级和用户手动升级的策略,系统的各个模块都可以通过升级模块进行升级。

◆辅助模块

?分布式模块

极光支持分布式部署功能。在下级设备完成扫描得到结果数据后,会向上级管理系统上传数据,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SSL加密传输通道,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汇总的数据可以进行集中统一的分析。

?WSUS服务器联动功能

极光支持与WSUS服务器的联动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部署WSUS服务器,在评估任务完成后,自动修复发现的风险漏洞。

◆扩展模块

?WEB扫描模块

极光推出了WEB应用安全漏洞检测模块,通过对被检测站点进行深度内容分析,找出可被浏览的ASP、JSP、PHP、CGI等页面,同时可以分析被检测站点页面源代码,以检测网站是否存在跨站脚本和SQL注入等漏洞。

?二次开发接口模块

通过此接口极光可以与其他安全产品和管理平台进行联动,以便于统一的平台管理。4.2 极光漏洞管理

绿盟科技基于最新“漏洞管理”工作流程,把漏洞管理的循环过程划分为漏洞预警、漏洞检测、风险管理、漏洞修复、漏洞审计五个阶段,在国内首创了Open VM工作流程平台。基于这个开放平台,极光将漏洞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实现了Open VM的绝大部分过程;同时,极光产品通过多种二次开发接口与其他安全产品协作来完全实现Open VM 的整个工作流程。

图 4.2 绿盟科技开放漏洞管理Open VM过程图

4.2.1 漏洞预警

绿盟科技有一支专业的安全研究团队(NSFOCUS安全小组),从公司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从事信息安全服务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NSFOCUS安全小组致力于安全前沿技术的研究,其中包含了对系统漏洞发现、验证和提供应急响应服务的能力,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NSFOCUS安全小组能够对重要漏洞进行及时预警,重大漏洞的升级在全球首次发现后两天内完成。

4.2.2 漏洞检测

依靠业界强劲的底层扫描引擎——NSSE(NSFOCUS Scanning Engine),通过NSIP (NSFOCUS Intelligent Profile)技术、开放端口服务的智能识别、检测规则依赖关系的自动扫描等技术的运用,再加上由NSFOCUS安全小组精心编写的准确漏洞检测规则,极光产品拥有近乎完美的准确性、扫描速度和覆盖度。

4.2.3 风险管理

极光产品采用“风险管理”模块对网络风险进行全方位管理和分析,管理员通过此模块可以对所有信息资产设备进行资产风险管理。对大规模网络用户,网络资产繁多,IP地址记忆非常繁琐,通过资产管理与用户组织结构或网络拓扑结构的紧密结合,以规范的命名方式统一对网络资产进行管理。风险管理模块的使用,方便用户掌握风险分布情况、定位风险和高效实施风险降低或规避措施。

4.2.4 漏洞修复

极光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到漏洞修复问题,在产品实现中提供了多种二次开发接口供漏洞修复产品或补丁管理产品使用,方便用户及时集中对资产漏洞进行修复。极光已经实现了与微软WSUS服务器的联动功能。

4.2.5 漏洞审计

用户在实际的漏洞修复过程中往往很难确认自己的漏洞是否真正修复。针对这种情况,极光提供了漏洞审计功能,能够通过发送监督邮件的方式来督促相应的资产管理员对漏洞进行修复,同时启动自动的定时任务对漏洞进行审计,提高了管理人员手工验证漏洞是否修复的效率。

4.3 产品特色

4.3.1 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管理架构

作为用户体验性很强的产品,极光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实际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从用户角度完善了很多管理功能。“一键式”智能任务模式、快速结果报表、智能摘要技术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易用性和高效性的需求。

极光采用B/S管理架构,能够以SSL加密通讯方式通过浏览器来远程进行管理。极光的专用硬件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很好地保证了任务的周期性自动处理。能够自动处理的任务包括:评估任务下发、扫描结果自动分析、处理和发送、系统检测插件的自动升级等。同时,极光支持多用户管理模式,能够对用户的权限做出严格的限制,并且提供了登录、操作和异常等日志审计功能,方便用户对系统的审计和管理。

4.3.2 权威、完备的漏洞知识库

绿盟科技NSFOCUS安全小组的安全研究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这个部门中,有多位专职的研究员进行漏洞跟踪和漏洞前瞻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独立发现了40多个关于常见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设备的漏洞,并且为国际上的知名网络安全厂商提供相关漏洞的规则支持。NSFOCUS安全小组负责极光的漏洞知识库和检测规则的维护,除定期的每两周的升级外,重大漏洞的升级在全球首次发现后两天内完成。

依靠专业的NSFOCUS安全小组多年的研究,绿盟科技中文漏洞知识库已包含11000多条安全漏洞信息,每条漏洞都有详尽的描述和修补建议,其完备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厂商内首屈一指。绿盟科技中文漏洞知识库是国际上最大的中文漏洞知识库。极光产品的漏洞信息(2400多条)精选于该漏洞知识库,涵盖了常见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的绝大多数可以远程利用的漏洞以及本地安全漏洞,已获得国际权威的CVE兼容性认证。

4.3.3 高效、智能的漏洞识别技术

NSIP(NSFOCUS Intelligent Profile)是绿盟科技智能Profile漏洞识别技术的简称,该技术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是非常领先的漏洞识别技术,它在提高极光的评估速度和准确率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NSIP漏洞识别技术就是采用多种技术通过不同途径收集目标系统的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目标系统的Profile,在进行漏洞评估过程中,Profile不断地对中间的结果数据进行调整,保障了最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极光产品具备业界强劲的底层扫描引擎——NSSE(NSFOCUS Scanning Engine)。通过NSIP技术、开放端口服务的智能识别、检测规则依赖关系的自动扫描等技术的运用,再加上由NSFOCUS安全小组研究员精心编写的准确的漏洞检测规则,极光在检测速度和检测准确性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极光加载全部检测规则,对同样的目标系统进行检测时,扫描速度为常见同类产品3-5倍,同时仍能保证误报率低于1%。

4.3.4 精确的WEB应用安全分析

考虑到目前WEB应用安全漏洞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极光推出了WEB应用安全漏洞检测模块,通过对被检测站点进行深度内容分析,找出可被浏览的ASP、JSP、PHP、CGI等页面,同时极光还在漏洞检测中提供了专用的CGI漏洞检测插件规则类别以及专用的SQL注入和跨站脚本等检测插件,用来发现一些特定、常见的站点隐藏的页面并发现一些文件路径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并能深入的分析一些CGI的漏洞问题。

4.3.5 基于实践的风险管理及展示

单纯的漏洞扫描产品因没有与资产关联,只能扫描出漏洞并不能反映客户环境中资产的真实的风险状况。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将资产、漏洞和威胁紧密结合,提供了图形化的资产管理方式,并通过可量化的模型呈现,帮助用户对网络中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整体、直观的认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量化。

在每次安全评估之前,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系统确定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并且划分资产的重要性。极光根据用户的资产及其重要性会自动在其内部对目标评估系统建立基于时间和基于风险等多种安全评估模型。在对目标完成评估之后,模型输出的结果数据不但有定性的趋势分析,而且有定量的风险分析,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单个资产、整个网络的资产存在的风险,还能够看到网络中漏洞的分布情况、风险级别排名较高的资产、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应用漏洞分布等详细统计信息,用户能够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网络安全状况。

图 4.3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管理图

4.3.6 多维、细粒度的统计分析

极光产品不仅提供了常见的离线报表,还提供了强大的在线报表系统。同时,极光为您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报表控制器”,它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获得有效信息,生成基于不同角色、不同内容和不同格式的报表。极光不仅站在管理员的角度分析结果,也站在公司决策层和网络部门管理人员的角度考虑报告的生成。

极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风险进行了透彻地分析。宏观上,极光从多个视角深刻反映网络的整体安全状况,对漏洞分布、危害、主机信息等多视角信息进行了细粒度的统计分析,并通过柱状图、饼图等形式,直观、清晰的从总体上反映了网络资产的漏洞分布情况;微观上,极光对检测到的每个漏洞都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使得管理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同时支持用户自己输入关键字进行相关信息的检索,以便用户能够具体了解某台主机或者某个漏洞的详细信息。

极光从多个视角深刻反映网络的整体安全状况,还提供“历史数据搜索”与任意扫描任务之间的“汇总查看”和“对比分析”功能,不仅对单个扫描任务的漏洞分布、危害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还对多个扫描过程进行综合的风险变化和安全对比评定,为网络安全状况的评定和未来网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图 4.4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综述信息图

4.4 典型应用方式

目前用户网络环境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拓扑、星形拓扑、树形拓扑和混合型拓扑。针对上述用户常见的网络拓扑,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为用户“量身定做”了两种部署方式:独立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

4.4.1 独立式部署

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教育行业和独立的IDC等用户,由于其数据相对集中,并且网络拓扑结构较为简单,大多数采用总线拓扑或者星形拓扑,建议使用独立式部署方式。独立式部署就是在网络中只部署一台极光设备。在共享式工作模式下,只要将极光接入网络并进行正确的配置即可正常使用,其工作范围通常包含客户公司的整个网络地址。用户可以从任意地址登录极光系统并下达扫描任务,扫描的地址必须在产品和分配给此用户的授权范围内。

图4.5就是极光的独立式部署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公司何处接入极光设备,公司网络都能正常工作,完成对网络的安全评估。

图 4.5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独立式部署结构图

4.4.2 分布式部署

对于电信运营商、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政府行业、军工行业、电力行业和一些规模较大传统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复杂、分布点多、数据相对分散等原因,采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大多为树形拓扑或者混合型拓扑。对于一些大规模和分布式网络用户,建议使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在大型网络中多台极光系统共同工作时,极光的分布式部署支持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并汇总,方便用户对分布式网络进行集中管理。极光支持用户进行两级和两级以上的分布式、分层部署。两级分布式部署结构拓扑如图4.6所示。

图 4.6 极光漏洞管理系列分布式部署结构图

五. 结论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网络安全漏洞被发现和公布,再加上攻击者手段的不断变化,用户的网络安全状况也随着被公布安全漏洞的增加而日益严峻。因此,安全评估对于绝大多数用户都是不容忽视的,用户必须比攻击者更早掌握自己网络安全漏洞并且做好适当的修补,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入侵事件的发生。

事实证明,99%的攻击事件都是利用未修补的漏洞。许多已经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软件的企业仍然饱受漏洞入侵之苦,其中有更多受到蠕虫及其变种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归根结底,其原因是用户缺乏一套完整的漏洞管理体系,未能落实定期评估与漏洞修补工作,忽视了漏洞的管理,最终漏洞成为攻击者实施攻击的有效途径,甚至成为蠕虫攻击的目标。

依托国内最权威中文漏洞知识库和已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NSFOCUS安全小组,极光远程安全评估系统已经是国际领先的漏洞管理产品之一,它能够定期和持续地给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评估服务,并且提供完整的漏洞管理机制,有效降低用户网络和主机风险,更大限度地保证用户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漏洞扫描实验

综合扫描与安全评估 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FTPScan X-Scan 网络协议分析器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FTP、SMTP、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四.Microsoft-ds漏洞 Windows系统存在一个拒绝服务漏洞,因为Windows默认开启的microsoft-ds端口(TCP 445)允许远程用户连接。当远程用户发送一个非法的数据包到microsoft-ds端口(TCP 445)时,核心资源被LANMAN服务占用,导致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蓝屏。如一个攻击者发送一个连续的10k大小的NULL字串数据流给TCP端口445时,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LANMAN 服务将占用大量的核心内存,计算机发出的“嘀嘀嘀…”的告警声将被声卡驱动无法装载的错误状态所替代,IIS不能为asp的页面服务,作为管理员去重启服务器时,系统将会显示你没有权限关闭或重启计算机。严重的话,以后计算机只要一打开,就会自动消耗100%的CPU资源,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而且很难恢复过来 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 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开放服务扫描 (1)设置扫描范围 本机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X-Scan”按钮,启动X-Scan。依次选择菜单栏“设置”|“扫描参数”菜单项,打开扫描参数对话框。在“检测范围”参数中指定扫描IP的范围,在“指定IP范围”输入要检测同组主机域名或IP,也可以对多个IP进行检测,例如“202.0.0.68-202.0.0.160”,这样就对这个网段

沈阳大学——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产品白皮书

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 产品白皮书 2014.8 浪潮信息云产品部

目录 1.产品介绍 (2) 1.1产品定位 (2) 1.2产品特点 (2) 2.体系架构 (3) 2.1大数据一体机硬件组成 (4) 2.2大数据一体机网络拓扑 (5) 2.3大数据一体机软件架构 (6) 3.应用场景 (8) 4.关键技术特性 (9) 5.技术指标 (9)

1.产品介绍 1.1产品定位 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Inspur In-Cloud SmartData Appliance 以下简称SDA 或大数据一体机)面向行业大数据应用场景,是一体化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采用新型技术体系架构,整合软硬件系统,采用全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架构,平台能够随着客户数据的增长和业务的扩张而不断线性扩展,解决了传统架构的扩展瓶颈,集成计算单元、存储单元、通讯单元、管理单元、等核心模块,涵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呈现等全环节,是金融、电信、公安、交通、卫生等各个行业用户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的理想之选。 1.2产品特点 新型技术体系架构 采用全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架构,平台能够随着客户数据的增长和业务的扩张而不断增长,并且能够保持极高的线性度,解决了传统架构的扩展瓶颈,系统在扩展至120000核心时依旧保持0.8左右的扩展效率; 软硬一体化的系统 集成计算单元、存储单元、通讯单元、管理单元等核心模块,是对数据存储、处理、展现的全环节的解决方案,由浪潮统一开发,能够统一交付,集中管理,用户可以轻松完成; 全局优化的系统

浪潮进行全局优化性能等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在性能、可用性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16%:通过优化系统任务调度策略,动态调整任务执行资源,减少慢任务数量,任务执行时间平均缩短16%以上; 30%:引入Reed-Solomon算法,优化分布式散列数据布局,满足文件高并发和高带宽双重需求同时平衡数据冗余度,浪潮采用两副本加编码的方式相对三副本最大可实现30%空间节省; 50%:采用多级高速缓存,实现硬件加速。经测试,1TB数据排序测试整体访问性能提高50%; 系列化、产品化 针对视频等重载应用、商业智能分析应用、海量并发的轻量级线程类应用这三类应用场景。云海大数据一体机根据用户应用特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国产化 浪潮可提供基于飞腾处理器、浪潮云谷系统等产品的全国产化方案;在敏感行业、关键数据,保障数据核心处理平台的自主可控; 专业化服务 从业务分析、应用移植、应用开发到运维服务的全环节服务保障。解决用户在实施分布式数据理架构面临的软硬件部署、二次开发等实际问题,帮助客户实现由传统数据仓库向新型大数据平台的平滑迁移。 2.体系架构 大数据一体机基于Apache Hadoop集群架构,由三个大的模块构成:底层基础架构基于浪潮的先进硬件平台,软件部分则采用浪潮的专有Hadoop发行版来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能力,通过浪潮软件、硬件的彼此优化与整合,形成一套高性能的软硬一体的平台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的测试调优来保证整体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软硬件之上,还架构了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界面来帮助用户对一体机的硬件、软件进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精选-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产品白皮书

1 行业大数据 电力行业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用电量预测:基于海量历史电量数据,规划区域面积、历史人口、历史国民经济数据、三产比例等变化情况,对区域用电量进行预测,作为进一步规划设计依据。 空间负荷预测:基于全网中各小区的占地面积、用地类型、容积率,行业的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占地面积负荷密度,小区目标年占地面积、小区目标年建筑面积,总负荷值、行业负荷值等数值,对远景年负荷进行预测。 多指标关联分析:从多个外部系统(如GIS ,PMS ,OMS 等)抓取所需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切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从而支持规划设计。 金融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基于矢量图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资金交易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资金实时流向分析:重点地区资金流向、重点行业资金流向、频繁且相近额度资金流向、季节资金流向、节假日资金流向、偶尔大额资金流向。 数据辅助征信风控:通过连接大数据(包括P2P 平台、小额信贷机构、征信机构、银行、第三支付、互联网大数据等)、连接不同的应用场景,挖掘和探索虚拟经济形态下的网络和商务平台数据,提供去中心化分布式查询,打破行业内信息各自孤立而形成信息漏洞的现状,高效控制风险。 业务拓展:客户挖掘、精准投放、二次开发、战略指导、全民分析等多种智能分析模型,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依据,同时绚丽易读的可视化展现带来了清晰直观的产品体验, 让管理层不再拍脑袋发愁。 电子政务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的基础数据关联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整合分析发现群众真实需求,并强化数据预测应用功能,助推政府采取更加人性化、便民化,更有 WYDC Viewer 产品白皮书 四方伟业大数据分析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 WYDC Viewer 是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本白皮书介绍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架构,对 WYDC Viewer 的功能及要求做了简要介绍。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五大著名免费SQL注入漏洞扫描工具

大量的现代企业采用Web应用程序与其客户无缝地连接到一起,但由于不正确的编码,造成了许多安全问题。Web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可使黑客获取对敏感信息(如个人数据、登录信息等)的直接访问。 Web应用程序准许访问者提交数据,并可通过互联网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而数据库是多数Web应用程序的心脏。数据库维持着Web应用程序将特定内容交给访问者的数据,Web应用程序在将信息交给客户、供应商时,也从数据库取得数据。 SQL注入攻击是最为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攻击技术,它会试图绕过SQL命令。在用户输入没有“净化”时,如果执行这种输入便会表现出一种SQL注入漏洞。 检查SQL注入漏洞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审计用户的Web应用程序,二是通过使用自动化的SQL注入扫描器执行审记的最佳方法。在此,笔者罗列了一些对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专业的安全审计人员有价值的SQL注入扫描程序。 一、SQLIer SQLIer可以找到网站上一个有SQL注入漏洞的URL,并根据有关信息来生成利用SQL注入漏洞,但它不要求用户的交互。通过这种方法,它可以生成一个UNION SELECT查询,进而可以强力攻击数据库口令。这个程序在利用漏洞时并不使用引号,这意味着它可适应多种网站。 SQLIer通过“true/false”SQL注入漏洞强力口令。借助于“true/false” SQL注入漏洞强力口令,用户是无法从数据库查询数据的,只能查询一个可返回“true”、“false”值的语句。 据统计,一个八个字符的口令(包括十进制ASCII代码的任何字符)仅需要大约1分钟即可破解。 其使用语法如下,sqlier [选项] [URL] 。其选项如下: -c :[主机] 清除主机的漏洞利用信息 -s :[秒]在网页请求之间等待的秒数 -u:[用户名]从数据库中强力攻击的用户名,用逗号隔开。 -w:[选项]将[选项]交由wget 此外,此程序还支持猜测字段名,有如下几种选择: --table-names [表格名称]:可进行猜测的表格名称,用逗号隔开。 --user-fields[用户字段]:可进行猜测的用户名字段名称,用逗号隔开。 --pass-fields [口令字段]:可进行猜测的口令字段名称,用逗号隔开。 下面说一下其基本用法: 例如,假设在下面的URL中有一个SQL注入漏洞: https://www.360docs.net/doc/ee6190511.html,/sqlihole.php?id=1 我们运行下面这个命令: sqlier -s 10 https://www.360docs.net/doc/ee6190511.html,/sqlihole.php?id=1从数据库中得到足够的信息,以利用其口令,其中的数字“10”表示要在每次查询之间等待10秒钟。 如果表格、用户名字段、口令字段名猜测得正确,那么漏洞利用程序会把用户名交付查询,准备从数据库中强力攻击口令。 sqlier -s 10 https://www.360docs.net/doc/ee6190511.html, -u BCable,administrator,root,user4 然而,如果内建的字段/表格名称没有猜中正确的字段名,用户就可以执行: sqlier -s 10 https://www.360docs.net/doc/ee6190511.html, --table-names [table_names] --user-fields [user_fields] --pass-fields [pass_fields]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漏洞扫描系统多少钱

发现系统漏洞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程序扫描,与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系统等被动防御手段相比,漏洞扫描是一种主动的探测方法,通过对已探测漏洞的修补,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行为,防患于未然。通过对网络的扫描,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漏洞扫描系统多少钱?想要获取漏洞扫描系统的价格,可以直接拨打屏幕上的电话,或者与我们的技术专家在线沟通,当然了,您也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英文:Yxlink Network Vulnerability Scan System,简称:Yxlink NVS),是唯一支持IP地址段批量反查域名、内网穿透扫描的专业漏洞扫描器,可支持主机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弱密码扫描等。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广泛用于扫描数据库、操作系统、邮件系统、Web服务器等平台。通过部署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快速掌握主机中存在的脆弱点,能够降低与缓解主机中的漏洞造成的威胁与损失。 主机漏洞扫描 主机系统上存储、处理和传输各种重要数据,可以说主机的安全问题是Internet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Internet实现安全性的关键。因此,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也是整个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铱迅漏洞扫描系统全面支持各种主机漏洞的检测。 铱迅漏洞扫描系统支持扫描操作系统漏洞、网络设备漏洞、Web服务器漏洞、数据库服务器漏洞、邮件服务器漏洞、DNS漏洞等。 Web漏洞扫描 Web应用程序可以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由于网站开发人员在进行编码时,对Web应用的安全性考虑不周,容易引入各种Web漏洞。另外,如果管理员对于安全性重视度不够,不对已知的缺陷进行修补,攻击者能很容易利用Web应用程序漏洞穿透防火

舆情监测系统白皮书

阳光安吉 专业舆情监测产品白皮书

阳光安吉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舆情监测服务,提供整合网 络信息服务的专业服务型企业; 公司致力于用户体验优化和高新技术创新,在互联网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搜索引 擎核心技术、自然语言智能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运用最前沿的全文搜索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中文分析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为各行业提供 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整合、舆情服务,从而创造和实现新的价值 首家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引入“云计算”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首批提供全网监测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提供商; 中国唯一一家承诺舆情情感倾向判定高准确率的监测平台; 舆情行业标准的参与者与制定者; 专注于舆情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是自主可控的舆情产品生产商 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控(非企业版)系统,项目编号:2011SR021587 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V2.0,项目编号:2011SR020874 互联网实时在线监控平台软件,项目编号:2011SR020301 口碑营销效果分析系统,项目编号:2011SR021428 互联网服务器网关控制软件,项目编号:2011SR020136 项目名称: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V1.0,项目编号:2010SR028970 公司简介 企业优势 阳光安吉公司 软件著作权

信息的价值 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代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新载体。 近两年来,中国网民规模急剧扩大,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2012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突破5亿,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信息迅速膨胀,如何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发掘出重要的信息和情报,将是政府、企业、媒体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微博”的崛起,网络议题得到传统媒体的响应和深入挖掘,而传统媒体的报道也经常在网上被迅速发酵、放大成全国性舆论。 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 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山东新泰选拔23岁副局长、南京“徐宝宝”……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舆论旋风的事件几乎都发端于网络论坛,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步步发酵升级,并最终解决。而“信访不如信网”也成为当下许多利益受损群众信奉的法则。 在观察这些网络事件时不难发现,不少事件最初都出现在地方网络论坛上,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才逐步向全国性论坛转移,最终升级为公共事件。 信息对企业的战略作用 比尔.盖茨曾在《未来时速》一书中提出“怎样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企业的成败”的重要观点。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被国际公认是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企业的第四大生产要素,信息、情报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公司的正负面新闻、泄密信息、公司领导的相关报道、近期的舆论热点等,以及深层次调研用户需求、市场反馈,改进自身的售后服务、借鉴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情况等。这些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信息对媒体的重要性 相对传统三大媒体,网络新闻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渠道、个性化等特点。如“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绿坝遭遇杯葛”、“上海市户籍新政”等热点事件多是通过网络进行第一时间传播。从网络资源中发现舆情,追溯新闻事件起因,追踪事件发展,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服务。搭建以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为基础的未来信息服务新架构,将是新媒体时代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利器。

漏洞扫描测试方案

网络漏洞扫描系统 测试方案

目录 1产品初步评估 (3) 1.1 送测产品登记 (3) 1.2 产品功能 (3) 1.3 产品部署 (3) 1.4 系统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基本情况调查 (4) 2系统功能测试 (7) 2.1 部署和管理 (7) 2.2 系统升级能力 (7) 2.3 扫描任务高级属性 (7) 2.4 扫描任务参数配置测试 (8) 2.5 扫描策略定制 (8) 2.6 信息收集能力测试 (9) 2.7 及时显示能力测试 (10) 2.8 扫描文档和报表 (10) 2.8.1扫描文档、报表的生成灵活程度测试 (10) 2.8.2报表信息完善程度和正确测试 (11) 2.9 系统的安全策略 (12) 2.10 文档 (12) 3漏洞扫描测试 (12) 3.1 系统脆弱性测试 (12) 3.2 数据库脆弱性扫描测试 (13) 3.3 系统智能化程度测试 (13) 4资产管理与弱点评估 (14) 4.1 部门管理 (14) 4.2 资产管理 (14) 4.3 资产弱点评估 (15) 5性能测试 (15) 5.1 扫描速度测试 (15) 5.2 扫描系统资源开销 (15) 6其他 (16) 7总结 (16)

1产品初步评估 产品初步评估是指对产品供应商的资质、产品本身的特性、内部配置、适用范围、技术支持能力、核心技术、产品本地化、产品认证等方面进行的书面的初步评估。 1.1 送测产品登记 表格一:送测产品登记表 产品名称 型号 厂商名称 产品形态 产品组成 1.2 测试环境要求 扫描系统应支持多种灵活的部署方式,可以被安装在便携机或PC工作站上,也可以也可以预装到机架式硬件工控机中,用户将其连接到被扫描的网络环境中即可进行对全网进行的脆弱性检测。 测试拓扑图如下:

档案管理系统白皮书

白皮书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二○○三年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一前言4 1背景介绍4 2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3要求及目标 5 4规范及参照标准5 4.1法律法规 5 4.2规章制度 5 4.3业务规范 6 二文档信息管理系统7 1系统图示7 1.1设备连接图7 1.2档案业务流程图8 2系统功能框图(略图)9 3系统功能简介10 3.1文件管理10 3.2整理编目10 3.3鉴定销毁11 3.4档案保管12 3.5档案统计13 3.6查询13 3.7档案编研14 3.8档案利用14 3.9移交进馆14 3.10档案信息维护15 3.11权限管理15 4设计原则16 三系统特点16 1专业化16 2文档一体化17 3多媒体文档统一管理17 4界面友好、操作简易17 5标准化、规范化17 6检索灵活多样17 7统计报表功能丰富强大17 8安全、保密17

四系统实施内容18 1库房设施建设18 2安装的软硬件设备18 3档案整理立卷18 4档案信息数字化19 五、版本划分19 1单机版19 2网络版19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一前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的信息世纪,千变万化的数字演绎着世界的斗转星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创造着人类的日新月异!应运而生的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合理运用数据库、图像处理、信息处理、INTERNET技术的新一代多媒体档案系统。 1 背景介绍 各企事业单位每年产生大量的各类档案和资料信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分布在各部门,并且未经整理。这些档案、资料对日常业务管理和决策存在很高的利用价值。 另外,档案综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也是ISO9000标准中的一个要素。 2 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档案查询需要搬动原始介质,费时、费力,维护成本也很高。如何经济有效的储存管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如何利用信息信息技术高效管理保存档案资料、充分地向内部各部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档案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可以在目录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档案全面数字化管理,包括纸张、录像带、录音带等各种介质存放的档案资料;通过internet/intranet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利用者通过浏览器可以进行主题词、责任者、全文检索多种途径的档案查询;在查询目录的同时,可以直接查阅数字化的档案资料;档案查询通过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在个部门、

H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

H3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目录 1 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 1.1产品简介 (1) 1.2产品架构 (1) 1.2.1 数据处理 (2) 1.2.2 数据分层 (3) 1.3产品技术特点 (4) 先进的混合计算架构 (4) 高性价比的分布式集群 (4) 云化ETL (5) 数据分层和分级存储 (5) 数据分析挖掘 (6) 数据服务接口 (6)

可视化运维管理 (7) 1.4产品功能简介 (7) 管理平面功能: (12) 业务平面功能: (14) 2DataEngine HDP核心技术 (15) 3DataEngine MPP Cluster核心技术 (16) 3.1MPP + Shared Nothing架构 (16) 3.2核心组件 (16) 3.3高可用 (17) 3.4高性能扩展能力 (18) 3.5高性能数据加载 (18) 3.6OLAP函数 (19) 3.7行列混合存储 (19)

1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H3C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源社区Apache Hadoop2.0和MPP分布式数据库混合计算框架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特性,可以为超大规模数据管理提供高性价比的通用计算存储能力。H3C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存储、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以及可视化等全系列功能,并广泛地用于支撑各类数据仓库系统、BI 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用户构建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发现数据的内在价值。 1.2产品架构 H3C大数据平台包含4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运维管理,包括:安装部署、配置管理、主机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监控告警和安全管理等。 第二部分是数据ETL,即获取、转换、加载,包括:关系数据库连接Sqoop、日志采集Flume、ETL工具 Kettle。

漏洞扫描技术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安全漏洞(SecurityHole)通常又称作脆弱性(vulnerability)。 漏洞的来源漏洞的来源:(1)软件或协议设计时的瑕疵(2)软件或协议实现中的弱点(3)软件本身的瑕疵(4)系统和网络的错误配置 DNS区域传送是一种DNS 服务器的冗余机制。通过该机制,辅DNS服务器能够从其主DNS 服务器更新自己的数据,以便主DNS服务器不可用时,辅DNS服务器能够接替主DNS服务器工作。正常情况下,DNS区域传送操作只对辅DNS服务器开放。然而,当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时,将导致任何主机均可请求主DNS服务器提供一个区域数据的拷贝,以至于目标域中所有主机信息泄露. 网络扫描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1)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2)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版本等。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3)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扫描的主要技术 (1)主机扫描:确定在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可达,同时尽可能多映射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利用ICMP 数据包 (2)端口扫描:发现远程主机开放的端口以及服务 (3)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根据协议栈判别操作系统 发现存活主机方法: ICMP 扫射ping 广播ICMP 非回显ICMP(ICMP时间戳请求允许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询当前的时间。ICMP地址掩码请求用于无盘系统引导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子网掩码。) TCP 扫射UDP 扫射 获取信息: (1)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就是连接到目标机的TCP 和UDP端口上,确定哪些服务正在运行及服务的版本号,以便发现相应服务程序的漏洞。 (2)TCP connect()扫描: 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目标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该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3)TCP SYN扫描: 辨别接收到的响应是SYN/ACK报文还是RST报文,就能够知道目标的相应端口是出于侦听状态还是关闭状态(RST为关闭)。又叫“半开扫描”,因为它只完成了3次握手过程的一半. (4) TCP ACK扫描: 用来探测防火墙的规则设计。可以确定防火墙是简单的包过滤还是状态检测机制 (5):TCP Fin扫描: 扫描器发送一个FIN数据包 ?如果端口关闭的,则远程主机丢弃该包,并送回一个RST包 ?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与系统实现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RST(windows),但可以区分Unix和Windows (6) TCP XMAS 扫描(7) TCP 空扫描(8) UDP ICMP 端口不可达扫描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南京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题目漏洞扫描 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院(系、部、中心)康尼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K网络工程111 学生姓名赵志鹏 学号 240111638 设计地点信息楼A216 指导教师毛云贵 实验时间 2014年3月13日实验成绩

漏洞扫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工具查找主机漏洞 4.学会对弱口令的利用 5.了解开启主机默认共享以及在命令提示下开启服务的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如何提高主机的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 Vmware虚拟机,网络教学系统 三:实验原理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 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天融信内容与行为审计平台TA-NET产品白皮书

天融信产品白皮书网络卫士内容与行为审计平台TA-NET系列

内容与行为审计平台TA-NET 天融信网络卫士安全审计系统内容审计平台TA-W是专用于防止非法信息恶意传播,避免国家机密、商业信息、科研成果泄漏的产品;并可实时监控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该产品适用于需实施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按等级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单位或部门。 内容和行为审计系统具有实时的网络数据采集能力、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强大的审计分析功能。该产品基于天融信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操作系统TOS (Topsec Operating System),采用开放性的系统架构及模块化的设计,是一款安全高效,易于管理和扩展的网络安全审计产品。 产品可实现: ◆ 对用户的网络行为监控、网络传输内容审计 (如员工是否在工作时间上网冲浪、聊天,是否访问不健康网站,是否通过网络泄漏了公司的机密信息,是否通过网络传播了反动言论等) ◆ 掌握网络使用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 网络传输信息的实时采集、海量存储、统计分析 ◆ 网络行为后期取证,对网络潜在威胁者予以威慑 部署方式简便 旁路模式接入,不改变用户的网络拓扑结构,对用户的网络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独立部署,方便灵活。 提供基于Rich Client技术的WEB管理界面。兼具B/S模式的便捷与C/S模式的高效、易用。 高速的数据采集 分布式部署数据采集引擎,优化的数据采集技术,直接从内核中采集数据包。延迟小、效率高、实时性强。 智能包重组和流重组 具有强大的IP碎片重组(IP Fragments Reassembly)能力和TCP流重组(TCP Stream Reassembl y)能力,任何基于协议碎片的逃避检测手段对本产品无效。 自适应深度协议分析 从链路层到应用层对协议进行深度分析。 自动识别基于HTTP协议的邮件、论坛等操作行为。 根据内容自动识别各个连接的应用协议类型。保障审计的准确性 数据海量存储和备份 系统内置海量数据存储空间,支持百兆、千兆网络环境下,高速、大流量数据的采集、存储。 灵活的远程备份功能,可以在不丢弃数据的同时保证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绿盟--漏洞扫描系统NSFOCUS-RSAS-S-v5.0

1.产品简介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网络安全漏洞被发现和公布,加上攻击者手段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状况也在随着安全漏洞的增加变得日益严峻。事实证明,99%的攻击事件都利用了未修补的漏洞,使得许多已经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软件的企业仍然饱受漏洞攻击之苦,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寻根溯源,绝大多数用户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漏洞管理工作流程,未能落实定期评估与漏洞修补工作。只有比攻击者更早掌握自己网络安全漏洞并且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绿盟远程安全评估系统(NSFOCUS Remote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简称:NSFOCUS RSAS)第一时间主动诊断安全漏洞并提供专业防护建议,让攻击者无机可乘,是您身边的“漏洞管理专家”。 产品为国内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经过三年以上应用检验并提供产品用户使用报告的复印件;产品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产品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的《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证书--EAL3》,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厂商在信息安全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须有对系统漏洞进行发现、验证、以及提供应急服务的技术能力。

产品使用了专门的硬件,基于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自身安全性。系统稳定可靠,无需额外存储设备即可运行,系统采用B/S 设计架构,并采用SSL加密通信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方便的对产品进行管理。 产品要求界面友好,并有详尽的技术文档;产品支持中英文图形界面,能够方便的进行语言选择,能够提供丰富的中英文语言的文档资料。 通过CVE兼容性认证及英国西海岸实验室Checkmark认证等国际权威认证。 2.产品功能 2.1 系统漏洞扫描功能 1. 漏洞知识库从操作系统、服务、应用程序和漏洞严重程度多个视角进行分类, 需要给出具体的分类信息。 2. 支持对漏洞信息的检索功能,可以从其中快速检索到指定类别或者名称的漏 洞信息,并具体说明支持的检索方式。 3. 提供漏洞知识库中包含的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的列表信息。

大数据可视化实时交互系统白皮书

大数据可视化实时交互系统白皮书

目录 第1章产品定位分析 (1) 1.1产品定位 (1) 1.2应用场景 (1) 1.2.1城市管理RAYCITY (1) 1.2.2交通RAYT (2) 1.2.3医疗RAYH (3) 1.2.4警务RAYS (3) 1.3产品目标客户 (4) 1.3.1政务部门 (4) 1.3.2公共安全部门 (4) 1.3.3旅游规划部门 (5) 1.3.4其他客户 (5) 第2章产品简介及优势 (5) 2.1软件产品系统简介 (5) 2.1.1系统概述 (5) 2.1.2系统组成 (6) 2.1.3系统对比 (7) 2.1.4内容开发分项 (7) 2.2主要硬件设备简介 (9) 2.2.1[R-BOX]介绍 (9) 2.2.2[R-BOX]规格 (10) 2.2.3设备组成 (11) 2.2.4现场安装需求 (11) 2.3产品优势 (12) 2.3.1专业大数据交互可视系统 (12) 2.3.2极其便捷的操作 (13) 2.3.3震撼绚丽的高清图像 (13) 2.3.4超大系统容量 (14) 2.3.5高安全可靠性 (14) 2.3.6优异的兼容扩展能力 (14) 2.3.7灵活的部署方式 (14) 2.4方案设计规范 (14) 2.4.1设计依据 (14) 2.4.2设计原则 (15) 第3章产品报价及接入方式 (16) 3.1产品刊例价 (16) 3.2接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16) 第4章成功案例 (18)

重庆:城市服务可视化解决方案 (18) 成都:政务云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 (19) 深圳:城市综合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 (20) 世界互联网大会:大数据可视化 (20) 智能建筑:物联应用解决方案 (21)

Nessus linux下安全漏洞扫描工具详解

Nessus linux下安全漏洞扫描工具详解 Nessus: 1、Nessus的概述 2、Nessus软件使用演示 3、Nessus的部署 AIDE: 1、aide的概述 2、aide部署 3、aide的初级使用 4、使用aide监控系统中的文件 5、使用aide检测rootkit 1、Nessus的概述 Nessus 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系统漏洞扫描与分析软件。总共有超过75,000个机构使用Nessus 作为扫描该机构电脑系统的软件。 * 提供完整的电脑漏洞扫描服务, 并随时更新其漏洞数据库。 * 不同于传统的漏洞扫描软件, Nessus 可同时在本机或远端上摇控, 进行系统的漏洞分析扫描。 * 其运作效能能随着系统的资源而自行调整。如果将主机加入更多的资源(例如加快CPU 速度或增加内存大小),其效率表现可因为丰富资源而提高。 * 可自行定义插件(Plug-in) * NASL(Nessus Attack Scripting Language) 是由Tenable 所开发出的语言,用来写入Nessus的安全测试选项. * 完整支持SSL (Secure Socket Layer)。 * 自从1998年开发至今已谕十年, 故为一架构成熟的软件。 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客户端提供了运行在X window 下的图形界面,接受用户的命令与服务器通信, 传送用户的扫描请求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启动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呈现给用户;扫描代码与漏洞数据相互独立, Nessus 针对每一个漏洞有一个对应的插件,漏洞插件是用NASL(NESSUS Attack Scripting Language)编写的一小段模拟攻击漏洞的代码, 这种利用漏洞插件的扫描技术极大的方便了漏洞数据的维护、更新;Nessus 具有扫描任意端口任意服务的能力; 以用户指定的格式(ASCII 文本、html 等)产生详细的输出报告,包括目标的脆弱点、怎样修补漏洞以防止黑客入侵及危险级别。 2、Nessus软件使用演示 --观看老师演示

漏洞扫描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题目漏洞扫描 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院(系、部、中心)康尼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K网络工程111 学生姓名赵志鹏 学号 240111638 设计地点信息楼A216 指导教师毛云贵 实验时间 2014年3月13日 实验成绩

漏洞扫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FTP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工具查找主机漏洞 4.学会对弱口令的利用 5.了解开启主机默认共享以及在命令提示下开启服务的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如何提高主机的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 Vmware虚拟机,网络教学系统 三:实验原理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 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FTP、SMTP、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