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发表时间:2010-05-05T10:44:47.827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喻红军[导读] 建筑要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其创作者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对城市有总体的认识。

喻红军(新疆农七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奎屯833200)【摘要】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从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中思路等几方面进行陈述。【关键词】城市景观;建筑;协调发展【Abstract】Integrate building to the great environment of city view, from the building in the function in the city view, the building and city view of moderate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and city view of moderate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at the city view of design medium way of thinking's etc. several aspect carry on illustrate. 【Key words】City view;Building;Moderate a development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改造过程中,人们对建筑作品外观和室内设计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不少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特色在消失,城市景观变得杂乱无序。本文就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关系进行浅表的分折与讨论,望能提高城市建设者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

1. 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城市景观是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象,还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生活、活动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始终不断的更新着,增添着新的内容。现代城市环境具备安全、卫生、便利、舒适等基本物质条件,同时又有着传统文化特色及优美的、有活力的艺术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自然物和城市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在城市景观中,自然物具有自然美,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如果把单一的要素,如建筑物,道路铺装,街灯,花坛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达到空间环境构图的效果。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如北京的天安门、延安的宝塔、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因此,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色彩等都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是构成城市轮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城市景观离开建筑将是暗淡无光。

2. 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1971年《马丘比宪章》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197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定的《内罗毕宣言》中指出:“应特别注意对新建筑物制定规章并加以控制,以确保该建筑物能与历史建筑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协调一致。”这些公约告诫我们:新建或改建现有建筑时,应尊重现有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建筑元素引入时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例:高明市明城镇,镇上有明代建筑文昌塔,东洲书院等古代民族文化建筑群,因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拟建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的“商贸城”,关于“商贸城”的风格特色一度成为人们及设计者争议的焦点,有人主张体现现代的建筑风格,但有人提出,建筑应考虑明城的历史、人文景观等因素,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商贸城”的设计在空间,建筑风格上都以明朝建筑风格为主,浅灰色的外墙主调,浅蓝色的琉璃瓦,古典精致的细部装饰,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明城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景观得以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建筑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因其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自己独有特色。如深圳的现代化气息,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青岛的滨海城市风貌等等。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变革。不同的时代建筑,因其功能、风格、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非提倡建筑盲目“复古”,是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突出个性,不断地给城市增添新的风景点。例如:贝聿铭先生的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面对建于16世纪的古典式建筑,贝先生没有采用仿古式的折衷主义形式,而是采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现代气息给建筑增添了新的生机,这无疑是创新的体现,同时,精致简炼的三棱锥与老建筑物没有任何可比性,从而使金字塔对原有气氛的破坏减到最少,而且三角形是一种最古老、最纯粹的几何形,这又与原建筑氛围的悠久历史相吻合,使建筑既具突出的现代风格,又与原有环境相互协调。

3. 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中思路建筑要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其创作者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对城市有总体的认识。综合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区位、地段及性质等,可为建筑创作提供依据,了解城市的建筑文化特征(如风格、标志、色彩等),更能使建筑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新的表现形式。建筑在追求土地开发利用价值的同时,要满足甲方及规划部门的要求,更应注重社会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延续城市历史,进而塑造与其身份相符的建筑气质,既能融入城市景观,又突出建筑个性。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积淀,它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和人文财富,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护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与日新月异的建筑创作风格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创作应从城市既有空间环境、社会传统文脉中继承精髓,去其糟粕,努力维护其延续与发展,协调环境,创造环境。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3-25-318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浅谈建筑与城市景观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改造过程中,人们对建筑作品外观和室内设计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不少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特色在消失,城市景观变得杂乱无序。本文就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关系进行浅表的分折与讨论,望能提高城市建设者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 一、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景观是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象,还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生活、活动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始终不断的更新着,增添着新的内容。现代城市环境具备安全、卫生、便利、舒适等基本物质条件,同时又有着传统文化特色及优美的、有活力的艺术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 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自然物和城市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在城市景观中,自然物具有自然美,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如果把单一的要素,如建筑物,道路铺装,街灯,花坛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达到空间环境构图的效果。 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如北京的天安门、延安的宝塔、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因此,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色彩等都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是构成城市轮

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城市景观离开建筑将是暗淡无光。 二、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 1971年《马丘比宪章》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197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定的《内罗毕宣言》中指出:“应特别注意对新建筑物制定规章并加以控制,以确保该建筑物能与历史建筑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协调一致。”这些公约告诫我们:新建或改建现有建筑时,应尊重现有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建筑元素引入时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例:高明市明城镇,镇上有明代建筑文昌塔,东洲书院等古代民族文化建筑群,因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拟建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的“商贸城”,关于“商贸城”的风格特色一度成为人们及设计者争议的焦点,有人主张体现现代的建筑风格,但有人提出,建筑应考虑明城的历史、人文景观等因素,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商贸城”的设计在空间,建筑风格上都以明朝建筑风格为主,浅灰色的外墙主调,浅蓝色的琉璃瓦,古典精致的细部装饰,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明城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景观得以延续和发展。 城市的建筑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因其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自己独有特色。如深圳的现代化气息,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青岛的滨海城市风貌等等。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变革。不同的时代建筑,因其功能、风格、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非提倡建筑盲目“复古“,是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突出个性,不断地给城市增添新的风景点。例如:贝聿铭先生的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面对建于16世纪的古典式建筑,贝先生没有采用仿古式的折衷主义形式,而是采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现代气息给建筑增添了新的生机,这无疑是创新的体现,同时,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基于创新的想法与奇妙的思维,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因素。历史文化包含的不仅是人文上的历史,更包括其本质的精神和思想,这正是人们传承的精华所在,良好的景观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支撑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其内在精神的呈现,徒有其表的城市景观是不能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感受。而今愈来愈多追求经济效应的形式主义设计,忽略了其内在人文性的根本范畴。城市景观是聚居环境中固有、可创造的自然景观美,能增添舒适感和愉悦感。我希望通过一种模式、一种创新,来唤醒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注重其本身的精神核心所在;忠于初衷,让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而非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以求得到长远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文化背景;价值;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Student: Major: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Instructor: Abstract: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not only based on innovative ideas and wonderful thinking should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design reflects the "humanism". Contained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o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 including the spirit and ideas of its essence, this is the essence of people's heritag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Good landscape design has a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support while more should its inner spirit rendering. The Brummagem urban landscape is not bring any spiritual feelings, and now more and more to the pursuit of the formalism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gnored its intrinsic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ity. The urban landscape is inherent in the inhabited enviromnent and create a natural landscape beauty added com fort ajid pleasure, and I hopc that through a model. an innovative. to awaken people's attention for the culture, and focus on their own spiritual c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umanism to be fully reflected, rather than for the tempor ary econom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get a long-tenn econom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Humanistic; People-oriented; Culturalbackground; Value;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 摘要:城市建筑景观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沈阳这座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文化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建筑景观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至今,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同时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关键字:城市建筑景观文化地域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雅典宪章》里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交通”为城市的四大功能,无一不与建筑、街道、广场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建筑造型和景观环境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中,造型现代,外观优美的建筑和景观应运而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创造过程,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更具特色,特点突出。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除了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法则,即形式美法则。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造型的美可以对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素质,每一个建筑都会影响其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建筑景观是一个城市整体面貌的代表,体现了该城市自身的技术经济条件,浓缩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环境质量。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建筑景观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1.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景观风格 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的信息源,它贮存了城市的风格。而风格的形成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文化积淀是形成沈阳建筑景观特征的重要原因。沈阳市的建筑景观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受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 在明王朝灭亡、清政府迁都北京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沈阳一直是清朝的都城。沈阳故宫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景观,沈阳故宫却有着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近代沈阳受到殖民者的侵略,沈阳沦为沙俄、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在城市中遗留下来大量西洋式建筑景观和日本东洋式建筑景观,这些都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现代沈阳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潮及政治的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特点。建国初期,沈阳的建筑设计风格效仿西方古典主义并融合了中国文化,如现东北大学的建筑馆等。20

中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城市建筑史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①邑与都:邑并不仅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 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是奴隶主的驻地。 ②邑与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是所有的邑都 有市。 ③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是为了保护君 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④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 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 有的城并没有廓。 ⑤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 不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 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立了一整套城市规划制度体系,称为“营国制度”,这一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在城邑营建上的集中体现,目的是确立天子、都城布局严谨,强化中轴线的引导作用,将象征皇室威仪的主体建筑大多集中在此轴上。或从此轴线对称布局。 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Ⅱ影响: 《周礼考工记》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被视为指导中国都城规划布局建设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 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设计的手法。 1.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 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 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3.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

浅谈城市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浅谈城市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浅谈城市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1、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维护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一方面要对自然环境采取尊重的态度,合理利 用现状地形、水文、植被、动物等条件,以不破坏生态和谐为设计 的附加条件,进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改造,从而维持原有的、健康 有序的自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在保护的前提下,城市建设要求 为城市创造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追求绿地的合理布局,选用乡 土植物并模拟自然群落结构进行栽植,为动物创造多样的生息环境,有效控制人为干扰,从而多角度、多方面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2、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建设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景观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城市建设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寻求资源利用 效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对基地现有的景观资源进行必要的保留并 合理利用,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手法重新激活其内在的潜力,寻求 崭新的功能用途。另一方面,在使用新的景观资源时,引入"节约型 园林"的设计思想,寻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人性空间的功能合理化 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包括同代人、同代 与后代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一方面以自然为主体,尊重自然的 需求;另一方面,以人为主体,强调人对良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基本生理及心理需求。因此,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人性化 空间尺度设计,创造安全、舒适、并具有合理功能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购物、交往、休闲、娱乐、健身等多样生活方式的 追求。

4、历史文脉的保留与延续 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推动着城市的发展沿革,同时也促使城市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风情。这些内在的精 神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景观是集中展示城市 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场所,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必须对城市历 史文脉进行保留和延续。即在保留城市民风民俗、生活方式、道德 标准、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同时,通过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促进 积极向上的、崭新的城市风貌和时代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5、重视设计与管理 为了保证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设计必须与管理 结合。景观规划中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通常需 要结合相应的景观管理手段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最佳管理措施" 越来越受到景观规划师青睐的重要原因。 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不仅在于引导变化,同时需要维持那些重要过程和景观系统的持续良好运作。相关资料的获取与分析处理是形 成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的关键,所以在规划设计前期需要综合考虑 自然、人文方面的诸多因素及资料,分析问题的根源;在设计过程中 注重策略和创新,注重设计各阶段成果的审查和过程控制,以及各 个方面的协调;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重设计跟踪和技术监督工作,充 分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可持续的景观。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03T09:08:42.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冯思瀚[导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一、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风景园林的效果呈现 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效果呈现主要是实用、经济、美观。 (1)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2)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要考虑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园林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永恒性和长久性。其次要考虑经济问题。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也要考虑美观,既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美观本身就适用,就是观赏价值。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标准 将居住环境规划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使二者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永远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小区的可识别性园林艺术是园林空间精神上的享受,节点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去的居住小区规划往往是规划师先做小区总体布局,安排道路系统,布置住宅单体,随后建筑师接着进行住宅单体建设,往往在总体已定的前提下,才进行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师、开发商、业主三结合,业主共同需求即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相互的沟通能够使业主了解到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创造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同时业主们的反馈意见也是我们获得的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准确的景观设计定位,加之与开发商达成的共识,关注、掌握、完善人们所需的设施的配置与要求,创建符合业主要求的,清新、自然宜人的人居环境,把我们的住宅园艺景观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简述园林设计方面的几点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浅谈城市水系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水系景观设计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应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以前的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提高了河水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原本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也因此不再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不断降低。 通常,水系景观由景观工程、交通游览路线和城市道路景观线等部分组成。 景观工程 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以丰富河道景观,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湿地公园以

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 水景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要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产生美妙悦耳的声响。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 公园应更多地利用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搭建景点、小品。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 交通游览路线 交通游览线路设计,遵循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各景点相互衔接。 滨河道路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既有远离水体,曲径通幽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让有污染的车流系统远离廊道核心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路相对独立于其他游览线路,同时在不同的景观区设置了亲水码头,使水上游览线路与岸上游览线路互动,形成一个整体。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迈向城市、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之路10页word

一、景观建筑学发展之历程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中外古代建筑,规划、景园设计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往往一人统揽城市规划、建筑、景园,艺术等各个方面,从其成果表现来看,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罗马、威尼斯、北京等城市都是地景、城市、建筑高度一体化的结果。专业的分工只是从工业化以后开始工业化时代城市,出现了三者关系的脱节与分离。在此情形下,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产生了诸多“美化城市”的运动与理论流派,如巴黎的改建、英国的公园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国以奥姆斯托德(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中,倡导自然田园风光,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其理论与实践从一开始就从城市及地景的整体概念出发,使景观设计领域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层次,并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景观建筑学历经百年已发展成一门独立、成熟的综合设计学科,如今景观建筑学应用与设计范围已十分宽广,从大地的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国家公园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景观步行街、校园及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小品等,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传统景园设计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专业实践的领域拓展使景观建筑师所需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呈现全面与综合的特点。 我国上一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建设与美化运动走的路与西方国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路很相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生态与人文环境也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乡,大地景观一体化建设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但我国景观建筑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风景园林专业与从业者知识远不能满足城市急剧发展的要求,各个城市出现的城市美化运动,如广场热、公园热,还是以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各做各的事。景观建筑学还未形成,景观设计与建设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与表现: ·现象一:总体上说,只能满足城市个别地段的景观空间的改善,未涉及到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的建构,缺乏规划层面上的系统化、网络化。 ·现象二:局部景观设计与城市原有肌理脱节,缺少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关联。 ·现象三:唯美而缺乏实用性、经济性的景观设计,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如休息座椅等,人性化考虑不够。 ·现象四:考虑当地气候、地域与人文特点的少,场地意识薄弱,设计程式化、大同化现象严重。 ·现象五: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等与城市景观脱节,忽视步行系统的建构。 ·现象六:城市建设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原生环境与人文环境,缺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概念。 ·现象七: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三者工作不密切,出现脱节现象,园林景观设计成为装饰与点缀,或者仅是绿化与美化。 ·现象八:景观设计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的局限性与专业实践的广泛性的矛盾,使景园设计未能上升到景观建筑学层次,依然局限于风景规划、园林设计、绿化设计层面。 鉴于以上现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使景观成为我们生活地区的基本结构,而不是城市建设的美化与装饰。整合景园、建筑、规划,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建立密切的联系,使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 发表时间:2019-11-05T15:06:39.1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0期作者:刘学博 [导读] 众所周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许多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各式各样,分布在各个城市,是城市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发展文化。 刘学博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许多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各式各样,分布在各个城市,是城市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发展文化。由此可见,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多么重要。本文就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要点,以期能够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建设学习借鉴生态多样化 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在我国发展历程相对短暂,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后的园林设计体系会更加成熟。因此,我国园林设计师应不断更新设计方式,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我国本土情况有机结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一、景观及景观功能的含义 1、景观 在地理学中,景观的基本定义是“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故前苏联的景观学学者认为地理学是关于“景观”的科学。生态学的“景观”有两种类型:一是直觉的,认为“景观”是基于人类尺度上的一个具体的区域,即具有数千米尺度的生态系统综合体,包括森林、田野、村落等可视要素;一是抽象的,代表任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即“景观”是一个对任何生态系统进行空间研究的生态学标尺。 2、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是指景观系统满足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的能力,可分为景观现实功能和景观潜在功能。景观现实功能指的是景观在当前状态下(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所拥有的可供开发使用的功能;景观的潜在功能是指景观出于自然条件(如气候、地理、水源供应等)而具有的发展潜力。 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产业,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集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为一体的场所,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但是由于城市化进步脚步过快,使得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工作中接二连三出现问题,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以下就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以供了解: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缺少长远规划 目前,园林部门在展开景观园林设计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经常是不进行科学规划和长远规划,导致景观园林设计中经常会浪费大量施工材料和人力物力资源,甚至还会出现侵占绿地等现象,难以实现景观园林设计的初衷。 2、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偏低 在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中的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队伍人员几乎都是非专业的,使得景观园林园林在展开设计时,由于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频繁会出现问题。 3、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缺少个性化设计 景观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满足城市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园林部门在展开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时,存在盲目效仿的状况,使得景观园林设计与城市内部景观各个步入,缺少个性化。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注意的重点内容 1、明确设计主题,凸显设计特色 目前我国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设计风格相似、设计内容单一等问题,这使得各城市园林景观大同小异,缺少地方特色。为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明确设计主题,结合当地的具体风情,合理规划设计内容,以凸显本土特色,加深人们的记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主题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即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其中自然生态美是自然界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其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在将其作为园林设计主题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应用自然事物,以凸显其表达效果;文化生态美则是利用两种或以上文化的融合而营造的一种美感,在凸显园林景观独特性上有着显著效果。在进行文化生态美主题设计上,一方面要结合城市长期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需将经济性和生态性融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效果。 2、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实现最优化空间环境设计效果,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加大对空间整体性的重视度,确保各单元结构之间的衔接性,从而强化整体观赏效果,凸显园林景观设计的自然、优雅特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性外,还应注重其艺术规律和效果,这样才能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各要素进行有效融合,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营造优美、新颖、独特、舒适的观赏和休闲环境。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实现局部景观设计与整体设计之间的协调性,结合整体设计风格规划局部造景效果,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观赏价值,促进其功效的发挥。 3、注重民族文化的凸显 首先,了解民族文化历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对其想要凸显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深入的挖掘历史文化,找出其精髓之处,提升园林设计效果。其次,掌握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随着历史发展所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在提高美观性的同时,与人们内心产生共鸣,发挥园林景观建设的价值。最后,合理利用自然文化。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是人们知识和智慧的积累,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文化完善园林设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着,城市景观也在推陈出新、不断更替。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经济的象征,又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于一体,彰显了城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好的城市景观同时也是城市的标志。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盲目随众的景观设计。文章通过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城市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作以参考。 标签:城市景现;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 城市景观与景观设计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和综合部署,使其真正发挥城市所应有的功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让居民生活得惬意、舒适,通过良好的交通环境、工作场所,体现城市景观的科学合理,而城市景观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科学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认识景观特征,理解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协调一致。 2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2 速成景觀,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2.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中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城市建筑史 殷周时代得邑、都、市、城、廓、国 ①邑与都:邑并不仅就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得邑为大邑,四野 农夫居住得邑为小邑;凡就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得邑称为都,就是奴隶主得驻地。 ②邑与市:中等规模得邑设市,这时得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就是所有得邑都有 市。 ③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得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就是为了保护君 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得权利。 ④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得功能就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 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就是有区别得,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就是防御性得,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 有得城并没有廓。 ⑤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得不一定全就是市,市也不 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得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就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得称呼产生于战国。 周代得城制及其影响 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立了一整套城市规划制度体系,称为“营国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分封制度在城邑营建上得集中体现,目得就是确立天子、都城布局严谨,强化中轴线得引导作用,将象征皇室威仪得主体建筑大多集中在此轴上。或从此轴线对称布局。 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⑤经涂九轨:就是车轨得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Ⅱ影响: 《周礼考工记》就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最早、最完整得记载,被视为指导中国都城规划布局建设得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得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