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三)

中药化学(三)
中药化学(三)

中药化学(三)

(总分:5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53,分数:53.00)

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为

? A.蜡

? B.挥发油

? C.苷类

? D.氨基酸

? E.生物碱盐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龙胆苦苷的母核属于环烯醚萜类中的

? A.环烯醚萜型

? B.4-无取代基环烯醚萜型

? C.7~8裂环烯醚萜型

? D.5~6裂环烯醚萜型

? E.7~8双键环戊烯型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提取大黄中总的醌类化合物常用的溶剂为

? A.水

? B.乙醇

? C.乙醚

? D.石油醚

? E.乙酸乙酯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下列泻下作用最强的化合物为

? A.芦荟大黄素

? B.大黄酸葡萄糖苷

? C.番泻苷A

? D.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 E.大黄素葡萄糖苷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用于鉴别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反应为

? A.无色亚甲蓝反应

? B.Borntrager反应

? C.Molish反应

? D.Kesting-Craven反应

? E.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6.石菖蒲挥发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三者的分离最好采用

? A.纸层析

? B.H3BO3-硅胶层析

? C.硅胶层析

? D.聚酰胺层析

? E.AgNO3硅胶层析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7.某物质呈较强碱性,但Dragen(10r£f试剂反应为阴性,而与CS2-CuSO4-NaOH试剂反应生成黄色沉淀,该物质可能为

? A.麻黄碱

? B.氨基酸

? C.小檗碱

? D.氨基糖

? E.蛋白质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的方法为

? A.酸提取碱沉淀法

? B.简单萃取法

? C.pH梯度萃取法

? D.有机溶剂回流法

? E.分馏法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9.色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 A.硅胶

? B.酸性氧化铝

? C.葡聚糖凝胶

? D.碱性氧化铝

? E.聚酰胺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10.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的方法为

? A.简单萃取法

? B.有机溶剂回流法

? C.pH梯度萃取法

? D.酸提碱沉法

? E.分馏法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11.下列最难被酸水解的物质是

? A.橙皮苷

? B.葛根素

? C.花色苷

? D.大豆苷

? E.黄芩苷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12.茯苓酸在结构上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中的

? A.乌苏烷型

? B.羊毛脂甾烷型

? C.葫芦素烷型

? D.达玛烷型

? E.齐墩果烷型

(分数:1.00)

B. √

C.

D.

E.

解析:

13.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的化合物是

? A.异黄酮

? B.查耳酮

? C.二氢黄酮醇

? D.黄酮醇

? E.花青素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4.与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

? A.黄酮

? B.异黄酮

? C.二氢黄酮

? D.黄酮醇

? E.橙酮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15.芥子苷属于

? A.氰苷

? B.酚苷

? C.氧苷

? D.硫苷

? E.醇苷

(分数:1.00)

B.

C.

D. √

E.

解析:

16.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为

? A.酸性水溶液

? B.中性水溶液

? C.盐水溶液

? D.碱性水溶液

? E.醇溶液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17.下列水解后主要产生没食子酸和葡萄糖(或多元醇)的鞣质是

? A.没食子鞣质

? B.逆没食子鞣质

? C.缩合鞣质

? D.咖啡鞣质

? E.含有没食子酰基的缩合鞣质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18.下列有关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麻黄碱水溶性大于伪麻黄碱

? B.麻黄碱碱性小于伪麻黄碱

? C.盐酸麻黄碱水溶性大于盐酸伪麻黄碱

? D.草酸麻黄碱水溶性大于草酸伪麻黄碱

? E.草酸麻黄碱水溶性小于草酸伪麻黄碱

(分数:1.00)

B.

C.

D. √

E.

解析:

19.水溶性最大的黄酮类化合物为

? A.黄酮

? B.花色素

? C.查耳酮

? D.二氢黄酮

? E.异黄酮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0.番泻苷属

? A.单蒽核类

? B.双蒽核类

? C.茜草素型

? D.大黄素型

? E.氧化型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1.下列对亚硝基一二甲苯胺反应为阳性的是

? A.苯醌

? B.蒽醌

? C.萘醌

? D.蒽酸

? E.蒽酮

(分数:1.00)

B.

C.

D.

E. √

解析:

22.下列多数具有香味的物质为

? A.游离黄酮类

? B.香豆素苷

? C.游离香豆素

? D.蒽醌类

? E.三萜类和甾体类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3.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小檗碱盐为

? A.硫酸盐

? B.磷酸盐

? C.酸性硫酸盐

? D.盐酸盐

? E.枸橼酸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4.下列在可见光下能显示荧光的化合物为

? A.7-OH香豆素类

? B.7,8-二OH香豆素类

? C.7,8-呋喃香豆素类

? D.6,7-呋喃香豆素类

? E.6,7-二OCH3香豆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5.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的主要区别是

? A.羟基位置

? B.羟基数目

? C.羟基在苯环上的位置

? D.β-H数目

? E.α-OH数目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6.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类型的为

? A.α-香树脂烷型

? B.β-香树脂烷型

? C.达玛烷型

? D.齐墩果烷型

? E.羽扇豆烷型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7.MS谱为M+In/z162(80)及134(100)峰的化合物为

? A.香豆素母核

? B.7-0H香豆素

? C.6,7-OCH3香豆素

? D.7-OCH3香豆素

? E.蛇床子素

(分数:1.00)

B. √

C.

D.

E.

解析:

28.根据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源关系,它们的前体化合物为

? A.对羟基桂皮酸

? B.亮氨酸

? C.邻羟基桂皮酸

? D.谷氨酸

? E.酪氨酸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9.用于三萜皂苷结构研究的方法中,由于皂苷的难挥发性而受到限制的为

? A.FT-MS

? B.FD-MS

? C.ESI-MS

? D.FAB-MS

? E.LD-MS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0.番泻苷A中2个蒽酮母核的连接位置为

? A.C4-C4'

? B.C1-C4'

? C.C6-C6'

? D.C7-c7'

? E.C10-C10'

(分数:1.00)

B.

C.

D.

E. √

解析:

31.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介质为

? A.酸水

? B.碱水

? C.乙醇

? D.氯仿

? E.水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2.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在提取时可加入的化合物为

? A.AlCl3

? B.Ca(OH),

? C.H3BO3

? D.NH3H2O

? E.NaBH4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3.水解Ⅰ型强心苷多采用的方法为

? A.解盐酸丙酮法

? B.缓和酸水解

? C.酶水解

? D.强烈酸水

? E.碱水解

(分数:1.00)

B. √

C.

D.

E.

解析:

34.还原糖和苷的鉴别反应为

? A.Molish反应

? B.菲林试剂反应

? C.双缩脲反应

? D.碘化铋钾试剂反应

? E.DDL反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5.将总黄酮溶于乙醚,用5%NaHCO3萃取可得到的物质为

? A.5,7-二羟基黄酮

? B.3',4'-二羟基黄酮

? C.5-羟基黄酮

? D.5,8-二羟基黄酮

? E.7,4'-二羟基黄酮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6.可以研究母离子和子离子的关系,获得裂解过程的信息,用以确定前体离子和产物离子结构的质谱技术为

? A.电子轰击质谱

? B.快原子轰击质谱

? C.场解吸质谱

? D.串联质谱

? E.电喷雾电离质谱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7.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中的碱溶酸沉法,适用于提取的化合物为

? A.具酚羟基的黄酮苷类

? B.具酚羟基的游离黄酮

? C.具酚羟基的游离黄酮和水溶性的酸性黄酮苷类

? D.具酚羟基的游离黄酮和水溶性小的酸性黄酮苷类

? E.甲醇化的游离黄酮和黄酮苷类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8.下列由莽草酸途径生成的化合物为

? A.醌类

? B.萜类

? C.叶绿素

? D.香豆素类

? E.糖类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9.用硅胶作吸附剂进行薄层层析分离生物碱,为了克服Rf值极小和拖尾现象,通常使用

? A.极性大的展开剂

? B.酸性展开剂

? C.极性小的展开剂

? D.碱性展开剂

? E.水作展开剂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0.苷类化合物进行下列反应,结果正确的为

? A.Fehling反应阳性

? B.Molish反应阳性,酸水解前Fehling反应阴性,水解后则为阳性? C.Fehling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

? D.Molish反应和Fehling反应均为阳性

? E.Smith降解前后Molish反应均为阳性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 A.结构类型的差异

? B.分配系数的差异

? C.酸碱性的差异

? D.化学性质的差异

? E.存在状态的差异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2.下列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发生沉淀反应的是

? A.小檗碱

? B.麻黄碱

? C.黄连碱

? D.苦参碱

? E.氧化苦参碱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3.从植物药材中提取鞣质类成分最常用的溶剂为

? A.丙酮

? B.乙醚

? C.含水丙酮

? D.水

? E.甲醇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4.下列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物质为

? A.二氢黄酮

? B.花色素

? C.异黄酮

? D.黄酮

? E.黄酮醇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5.TLC色谱,展开剂:氯仿-醋酸-水(4:1:1),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

? A.七叶苷

? B.白瑞香素

? C.七叶内脂

? D.8-甲氧基香豆素

? E.东茛菪素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6.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检识常用的显色剂为

? A.FeCl3试剂

? B.盐酸一镁粉试剂

? C.Gibb’s试剂

? D.2%NaBH4甲醇溶液

? E.1%AlCl3甲醇溶液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7.Vitali反应阳性,氯化汞试剂白色沉淀的生物碱为

? A.莨菪碱

? B.山莨菪碱

? C.去甲莨菪碱

? D.东莨菪碱

? E.樟柳碱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8.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为

? A.含-COOH者

? B.含2个以上α-OH者

? C.含2个以上β-OH者

? D.含1个β-OH者

? E.含1个α-OH者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9.在某种化合物的乙醇溶液中,加入0.5%醋酸镁乙醇溶液,不呈阳性反应,这种化合物是

? A.紫草素

? B.茜草素

? C.麻黄素

? D.大黄素

? E.亮黄素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0.下列在异羟肟酸铁反应中产生异羟肟酸的试剂为

? A.三氯化铁

? B.三氯醋酸

? C.盐酸羟胺

? D.氢氧化钠

? E.对甲基苯胺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1.属于线型香豆素类化合物为

? A.伞形花内酯

? B.茵陈素

? C.白蜡素

? D.七叶内酯

? E.紫花前胡素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52.穿心莲中主要抗菌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属于

? A.萜类内酯

? B.三萜内酯

? C.倍半萜内酯

? D.二萜内酯

? E.单萜内酯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3.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而来的化合物为

? A.香豆素

? B.黄酮

? C.木脂素

? D.萜

? E.生物碱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化学总结个人

注:除习题集中所列内容或习题集中已列但需归纳的内容 P248. β为分配因子讨论液液萃取 β≥1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但100>β ≥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基本分离,须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 分配比与pH 酚类pKa值为9.2-10.8,羧酸类pKa值约为5,故pH值在3以下时,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以非解离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pH值在12以上时,则将以解离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中。 P256 聚酰胺色谱对鞣持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帮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合适。 P261 液体混合物沸点差在100℃以上,可反复蒸馏法 25℃以下,则需用分馏法 P265 氢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反映化合物中氢的种类 峰面积相同类型氢的数目 偶合常数氢与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P268-271 生物碱分类 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苦参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 异喹啉类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可待因 吲哚类长春碱、利血平、马钱子碱 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特点:N原子不在环结构内 P279 总生物碱的提取 1.脂溶性生物碱酸水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醇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2.水溶性生物碱雷氏铵盐是常用于提取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P285 苦参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苦参碱: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苯 氧化苦参碱:易溶于水、可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醚 P287 麻黄伪麻黄碱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故碱性稍强于麻黄碱,但均具挥发性 草酸麻黄碱草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水难易 氯仿不溶溶 麻黄咸、伪麻黄碱特征性反应:(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2)铜络盐反应 P289 黄连小檗碱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干燥时≤80℃ 属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 游离小檗碱能溶于水、热乙醇、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 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特征性反应:丙酮加成反应漂白粉显色反应 P290 汉防已(熟悉) 汉防已甲素、乙素均为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亲脂性;轮环藤酚碱(丙素)为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水溶性。 甲素极性较小,能溶于冷苯;乙素极性较小,难溶于冷苯,溶于热苯。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中药化学考试题B卷

太原技师学院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2000—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09级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化学》试卷(B)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指定处填写你的姓名、所在班级号和学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药化学: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色谱法: 4.生物碱: 5.挥发油: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下列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正丁醇 B 石油醚 C 异戊醇 D 丙酮 3.当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预先湿润药材的溶剂有() A 稀乙醇 B 浓NaOH C 石灰乳 D 丙酮 4.可被醇提水沉法沉淀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5.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分离出的成分是( ) A 醇类 B 醛类 C 分类 D 醚类 E 酯类6.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 ) A 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 B 有香味 C 有折光性 D 有旋光性 E 有挥发性 7.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 A 具有挥发性 B 具有内酯环 C 具有强亲水性 D 具有强亲脂性 E 含有醇羟基 8.属于碳苷的是( ) 9.提取芸香苷时所用的漏斗为() A 玻璃漏斗 B 塑料漏斗 C 布氏漏斗 D分液漏斗 10.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常选用的溶剂是() A 乙酸乙酯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乙醇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基团是() A 烷基 B 羰基 C 醚基 D 酯基 E苯基 2.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为() A 无机酸盐相当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有机酸盐大于无机酸盐 D 无规律可循 E 含氧无机酸盐大于不含氧的无机酸盐 3.可被醇沉法沉淀的是() A 淀粉 B蛋白质 C多糖 D树脂 4.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有()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分子芳香化程度 D 化合物类型 E洗脱剂种类 5.哪个化合物是季胺碱() A 小檗碱 B黄连碱 C药根碱 D汉防己碱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C6—C3—36。 ( )2.从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应选用乙醇做萃取溶剂。 (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首选的色谱方法应是聚酰胺色谱法。

中药化学习题整合

第一、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天然药物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和(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2.有效部位是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例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3.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创制新药提供(药源)。 4.不经加热进行提取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煎煮法),将溶剂从药材上部缓缓通过药材从下部流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做(渗漉法)。 5. 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羧基),极性最小的是(烷基) 6. 硅胶和氧化铝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吸附剂吸附),根据被分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是(吸附)和(筛选),有机化合物常根据其(吸附力的不同)及(及分子量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8. 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9.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型有(离子交换纤维素)和(离子交换凝胶)。 10.化合物结构研究常用的四大波谱是指(UV光谱)、(IR光谱)、(NMR谱)和(MS谱)。 二、选择题 1. 有效成分是指(C) A需要提取的成分 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 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 D对人体有用的成分 2. 与水不相互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EtOH B Me2CO C n-BuOH D 四氯化碳 3.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为(A) A CHCl3 B 苯 C Et2O D 石油醚 4. 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C) A煎煮法B浸渍法C回流提取法D超声提取法 5. 对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用的方法是(B) A回流提取法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 C煎煮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 6. 主要利用分子筛原理的色谱材料是(B) A聚酰胺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D硅胶柱色谱

中药化学考试重点

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 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 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它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香豆素:一类具有苯饼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顺式连羟基桂皮酸的脱水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大部分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 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 含氮有机物)外,其他含氮有机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次代谢产物: 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铜、萜类、皂苷等 。 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瓶多氢菲结构的化学成分。 2、生物碱的碱性:原因: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给出电子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碱性强弱: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pKa值大小胍基> 季铵碱> N-杂环> 脂肪胺≈N-芳杂环> 酰胺≈吡咯(pKa<2为极弱碱;pKa 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 11以上为强碱。) )影响因素有:A氮原子的杂化公式(随着杂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B 诱导效应(供电基,使碱性增强;吸电基,使碱性减弱)C诱导—场效应(减弱)D共轭效应(共平面的p-π共轭使碱性减弱)E空间效应(减弱)F氢键效应(减弱)。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适合的容积和方法来提取。极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乙醇《甲醇《水。方法:煎煮法、锓泽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就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 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 4.提取方法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与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 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与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与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 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成分的提 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 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 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 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2℃,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与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就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与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 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值来分离。

中药化学部分考试试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化学部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二氧化碳 B.乙烷 C.甲醇 D.乙腈 E.氮气 2.一般,酸性成分呈非解离状态、碱性成分呈解离状态的pH条件为A.pH<3 B.pH>13 C.pH≈7 D.pH<7 E.pH>7 3.在酸水溶液中可直接被氯仿提取出来的生物碱是 A.强碱 B.中强碱 C.弱碱 D.酚性碱 E.季铵碱 4.降低乌头毒性,丰要应 A.加酸水使其生物碱成盐 B.加碱水使其生物碱水解 C.加酸使其生物碱羟基酯化 D.加酶使其生物碱水解 E.加水使其生物碱流失 5.若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以选用

A.热乙醇 B.氯仿 C.乙醚 D.冷水 E.酸水 6.鉴别丹参中的菲醌类成分,可用 A.醋酸镁 B.三氯化铁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7.下列游离蒽醌混合物的乙醚溶液,能够被5%碳酸氢纳溶液萃取出来的是A.人黄素 B.大黄酚 C.芦荟大黄素 D.大黄酸 E.大黄素甲醚 8.属于呋喃香豆素的是 A.伞形花内酯 B.补骨脂内酯 C.花椒内酯 D.七叶内酯 E.白蜡素 9.用聚酰胺层析分离下列黄酮苷元,以醇.水混合溶剂洗脱,最先洗脱下来的是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查耳酮 D.黄酮醇 E.异黄酮 10.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带I是由( )结构系统所引起 A.苯甲酰基 B.桂皮酰基 C.色原酮 D.邻二酚羟基 E.C4=O,C5一OH 11.下列有关紫杉醇的沦述,错误的是 A.含有N原子 B.不显碱性 C.对碱不稳定 D.对酸不稳定 E.难溶于水 12.对皂苷一般性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量较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粉末 B.极性较大,难溶于乙醚和氯仿

2020执业药师《中药一》中药化学基础学习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一》中药化学基础学习 在执业药师的中药学习中,有部分考试内容对化学有所涉猎。然而,对于非化学专业来说,这些内容犹如天书,看得人云里雾里。本次将从简单的化学元素开始,从零解读简单的化学知识。 一、化学元素 学化学元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原子。原子是什么东西呢?原子是一种微粒,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也称为元素。简单理解,原子是非常非常小的粒子。 我们说的化学元素就是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而组成物质的主要元素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硫(S)等。这些符号一般是根据元素拉丁文的首字母大写表示,如果有重复的字母,则用前两个字母表示。 从化学的角度,这些元素都是以化学的方式阅读,如C不是英文字母的读音,而是读作碳;O读作氧。以此类推。 二、化合物 单个原子是元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则组成化合物。我们常说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C)、氢(H)、氧(O)构成,而蛋白质是以碳(C)、氢(H)、氧(O)、氮(N)为主要构成。 简单的化合物如氧气、二氧化碳也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氧气的化学表述形式是O2(两个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表述形式是CO2(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而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则比这些复杂的多,但同样离不开基本元素C、H、O、N。 三、化学键 原子想要形成化合物,就需要通过化学键将元素连接起来。不管是C、O还是N,这些元素周围一般都是连接H元素,一个化学键连接一个H。如CH3、OH、NH3等。除了单键连接,还有双键或者三键连接,如CH2=CH2(烯),C=O (羰基),CH≡CH(炔),C≡N(氰基)等。 具体示例如下: 氢(H)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一个键,氧(O)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两个键,氮(N)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三个键,碳(C)元素周围只能连接四个键。 具体表述如下: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 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药化学考试题-1及答案

中药化学(一) 一、选择题 1、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B ) A、醋酸乙酯 B、正丁醇 C、丙酮 D、石油醚 2、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 A、生物碱 B、叶绿素 C、黄酮 D、皂苷 3、二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 ) A、20个 B、25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B )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B ) A、羰基 B、过氧基 C、醚键 D. 内酯环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D )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是(C ) A、水飞蓟素 B、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苷类是(D ) A、α-羟基糖苷 B、α-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又称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2.水蒸气蒸馏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3. 苷类 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香豆素 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三、简答题 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数进行分类。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2.在植物提取液处理过程中,“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答:水提醇沉法:去除的是在乙醇中难溶的成分,如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保留的是醇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法:去除的是水中难溶的成分,如油脂、蜡质、亲脂性色素等,保留的是水溶性成分。 3.列举三种苷键催化水解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①酸水解:水解范围广,操做简便,不稳定成分溶液发生脱水等结构改变。 ②碱水解:适用于酯苷、酚苷、烯醇苷的水解。 ③酶水解:专属性高,水性温和。 4.列举三种主要的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无需结构式)。 ①齐墩果烷行(oleaname) ②乌苏烷(ursane) ③羽扇豆烷(luoane) ④木栓烷(friedelane) 四、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一生物碱 1碘化铋钾反应(Dragendorff反应):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检2识(试管反应或薄层色谱显色剂) 3硫酸铜-二硫化碳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产生棕色沉淀深沉 4铜络盐反应:试剂为硫酸酮和氢氧化钠,显蓝紫色 5茚三酮反应:麻黄碱的检识,氨基酸的反应 6双缩脲反应:试剂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蛋白质、酶的反应 7丙酮加成反应:小壁碱 8漂白粉显色反应:小壁碱,显樱红色 9HgCL2r反应:加热后,莨菪碱产生砖红色沉淀,东莨菪碱产生白色沉淀 10Vitali反应;试剂为发烟硝酸和若性碱醇溶液,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阳性反应,产生色变;樟柳碱为阴性反应 11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试剂为过碘酸、乙酰丙酮、乙酰胺。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阴性反应,非典樟柳碱为阳性反应,显黄色 12硝酸反应:士的宁与硝酸作用呈淡黄色,蒸干后的残渣遇氨气即为紫红色;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呈深红色,继加氯化亚锡,同红色转为紫色 13浓硫酸-重铬酸钾反应:士的宁初呈蓝紫色,缓变为紫堇色,最后为橙黄;马钱子碱则颜色与士的宁不同 二苷 Molish反应:试剂为a-萘酚和浓硫酸,阳性现象为两液面交界处呈棕色或紫红色环。糖尿病(单糖、寡糖、多糖)苷为阳性反应。 三硝基苯酚试纸反应:苦杏仁苷。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苯甲醛呈砖红色反应。 三蒽醌 Borntrger反应:羟基蒽醌与碱(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呈紫红色;蒽酚、蒽酮、二蒽酮呈黄色,只有氧化成蒽醌后才呈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1,8-二羟基呈醌橙黄色至橙色;邻二羟基蒽醌呈蓝色至蓝紫色。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苯醌、萘醌呈阳性,显蓝色斑点;茵醌呈阴性 四香豆素、木脂素 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显红色,首先在碱性下与盐酸羟胺反应,再在酸性下与三氯化铁反应。 Gibbs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在弱碱性下,与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反应呈蓝色 Emerson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与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呈红色Labat反应:属于亚甲二氧甲基的显色反应。与没食子酸、浓硫酸反应呈蓝绿色 五黄酮 Mg-HCL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红色;异黄酮(除少数外)、查耳酮、儿茶素为阴性反应 NaBH4(KBH4反应:二氢黄酮显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纸片):二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SrCL2|NH3反应:邻二酚羟基黄酮,产生沉淀 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可用于判断黄酮3-OH、5-OH的存在,若有3-OH和(或)5-OH,

中药化学复习知识点重点整理

中药化学复习知识点重 点整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药化学第一章 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 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 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执业药师的中药化学个知识点

中药化学100个知识点过关(化学部 分争取20分) 中药化学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8/120) 1.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即:(1)挥发性;

(2)热稳定性; (3)水不溶性。 2. 3.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 4.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由于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蒽醌,因此贮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酚。

5. 【答案解析】 6.【答案解析】考察单糖结构分类及代表化合物。 阿拉不喝无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 鸡鼠夹击夫要命,果然留痛在一身 7. 考察萜类化合物(常用中药:青龙铁了心;也就是指青蒿、龙胆、穿心莲) 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8.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肉搏挨饿(肉桂、薄荷、艾叶、莪术)----单贴和倍半萜 9.】三萜皂苷实例总结: 10.Ⅰ型:柴胡皂苷a,c,d,e Ⅱ型:柴胡皂苷b 1,b 2 Ⅲ型:柴胡皂苷b 3 ,b 4 Ⅳ型:柴胡皂苷g

Ⅴ型:齐墩果酸衍生物 1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12.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有机胺类生物碱是麻黄碱 13.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苦参碱 14.具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的生物碱是莨菪碱 15.具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女性闭经、生育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的含生物

碱药物是雷公藤 16.川乌中所含生物碱的毒性双脂型大于单脂型大于五脂型 糖的定义 17.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糖的定义 18.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19.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可分:香豆素苷、黄酮苷、蒽醌苷、木脂素苷等 按苷的特殊物理性质分类:如皂苷。 类型含义代表性化合物 氧苷 醇苷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红景天苷、毛茛苷 酚苷通过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天麻苷、水杨苷 氰苷主要指一类α-羟基腈的苷苦杏仁苷 “醇”种“红毛”丹 “水天”缤“酚”多彩 “苦”“氰”戏 21.含氰苷类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均为苦杏仁苷 苦杏仁(不低于3.O%) 桃仁(1.5%~3.0%) 郁李仁(不低于2.0%)) 22,香豆素和木脂素;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23含黄酮类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黄酮 手捧红花,银杏树下唱情歌 手捧红(满山红)花(槐花),银杏(银杏)树下唱情(黄芩)歌(葛根) 24,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萜类常用中药:穿心莲、青蒿、龙胆、 25,皂苷三萜皂苷: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 个异戊二烯(30 个碳)单位组成。

中药化学分类总结剖析

生物碱的分布 宝马别逗罂粟 (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终于小破 (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

5. 优点:分离效能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色谱柱类型:硅胶吸附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 此外,制备型薄层色谱、干柱色谱、中压或低压柱色谱等也常用于分离生物碱。

总结

吲哚苷 吲哚醇与糖的端基碳相连的苷靛苷 硫 苷 糖端基羟基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的苷萝卜苷、芥子苷氮 苷 通过氮原子与糖的端基碳相连的苷腺苷、巴豆苷 碳苷糖基直接以C原子与苷元的C原子相连 的苷 芦荟苷、牡荆素 常用的显色剂 显色剂适用对象 硝酸银试剂使还原糖显棕黑色 三苯四氮唑盐试剂使单糖和还原性低聚糖呈红色 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使单糖中的五碳糖和六碳糖所呈颜色略有区别 3,5-二羟基甲苯-盐酸试剂使酮糖和含有酮糖的低聚糖呈红色 过碘酸加联苯胺使糖、苷和多元醇中有邻二羟基结构者呈蓝底白斑总结: 单糖之间连接位置的确定1.通过苷全甲基化后温和酸水解确定 2.通过-NMR中有关碳的苷化位移确定 糖链连接顺序的确定1.化学法,如缓和水解法、Smith降解法 2.质谱法,依据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碎片峰确定 3.2D-NMR和NOE差谱技术 苷键构型的决定1.利用酶水解进行测定 2.利用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3.利用NMR进行测定 ①通过1H-NMR中有关质子的化学位移确定 ②可以根据C1-H和C2-H的偶合常数(J值)来判断苷键构型(或端基碳和端基质子间的偶合常数1J C1-H1来区别) 反应名称反应试剂适用类型颜色变化Feigl反应醛类+邻二硝基苯醌类及其衍生物生成紫色化合

中药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中药化学(三) 一、选择题 1、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B ) A、不锈钢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C )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3、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 ) A、碳苷 B、氮苷 C、氧苷 D、硫苷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C ) A、苷键的构型 B、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C、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D、苷的结构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可用于鉴别糖类或苷类存在的反应是( C ) A、Gibbs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Molish反应 D、Borntrager反应 8、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D ) A、羟基多 B、有羧基 C、C环为平面型 D、C环为非平面型 9、具有抗老年性痴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D ) A、水飞蓟素 B、穿心莲内酯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D ) A、黄酮类 B、生物碱 C、皂苷 D、环烯醚萜 二、名词解释 1. 酸性皂苷 分子中含有羧基的皂苷,常指三萜皂苷。 2.α-去氧糖

是强心苷中存在的一种2位无羟基的特殊糖,例如D-洋地黄毒糖是2,6-二去氧糖,D-加拿大麻糖是2,6-二去氧糖甲醚。 3. 生物碱 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4.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三、简答题 1. 请列举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盐酸-锌粉反应),三氯化铝反应,锆盐-枸橼酸反应, 醋酸镁反应,三氯化铁反应,碱性试剂呈色, 硼酸显色反应,五氯化锑反应 以上可任意列举三条。 2.酶催化水解反应有哪些特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用酶水解可以得知苷键构型,并保持苷元和糖结构不变,还可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以便获知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的连接方式。 3.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1)羟基蒽醌类,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素型如茜草素。 (2)蒽酚.蒽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如柯亚素。 (3)二蒽酮和二蒽醌类:如番泻苷类。 4.列举三类组成挥发油的成分类型。 萜类化合物,芳香族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 二、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