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与工程实践1

合集下载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网模式选择之我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网模式选择之我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网模式选择之我见广电网络公司是我国目前广播电视服务的主要提供商,截止2011年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突破2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1.1亿,同比2010年增幅超过60%。

然而,与用户的大幅增长严重不匹配的却是整个有线电视行业总收入。

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线网络产业总收入约560亿,同比2010年增幅只有不到16%。

这些数据不难透射出,传统的广电网络公司在面临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面临电信等竞争对手在业务上的渗透时,原有的技术体系和运营架构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无论广电运营商愿意接受与否,“三网融合”的号角的的确确早已吹响,这是数字时代电信、广电、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预见,“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将成为广电产业发展的一个拐点,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浪潮中扬长避短、寻求突破,广电运营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2.1 广电网络的优势有线电视行业作为老百姓收听和收看信息的主流媒介,一直是党和政府宣传的喉舌。

自1998年我国开始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以来,广电网络历经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无论是在基础网络建设,还是在运营支撑管理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电拥有自身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广电网络在双向数字化升级改造中,保持了HFC基础网络架构,对于各类视音频信号采用的是最有效率的QAM调制方式,相比电信网和互联网这种对称性网络而言,拥有天然的广播传输优势和带宽优势。

众所周知,视频类节目带给用户的体验远远超过简单的图文表示,而广电网络的这种特性优势,无疑使之成为海量数据和高质量视频传输的最佳手段。

第二,广电行业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强大的专业采编制作队伍,使得广播电视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

即使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年,拥有内容严肃性、原创性和独立性的广电内容资源,依旧占据主流地位。

第三,出台的“三网融合”国家政策从总体上看还是稍对广电行业有利,广电运营商不仅获得了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的权利,还得到了国家关于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方面的大力支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构建方式和成本分析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构建方式和成本分析

关 资料 , 目前每 户安 装 的成 本在 每户 10 5 0元 以上 , 以
这 样 的 投入 来 建设 公 众 网 ,要 实 现 国际 电联 提 出的
下一 代广 播 电视 网最 核心 的词 是 “ 网融 合 ” 这 三 ,
21 第 3期 ( 第 2 ) 0 1年 总 5期 5
算 得 出结 论 , 用 CMT C 方 式 , 采 S+ M 互联 网 在 线 用 户 的 下 行 带 宽 达 到 3 0  ̄ M 甚 至 更 高 。 行 带 宽 1 2 , 输 高 清 0 k2 上 8 k传
互 动 电视 下行 传 输 带 宽 可 以 达到 4 M ; 用 E ON E C 方 式 , 向传 输 带 宽 3 5 M。 于 网络 改 造 成 本 , 0 采 P + o 双 .1 关 当不 考 虑 用 户 终 端接 入 设 备 时 , CMT + S CM、 P + AN和 E ON E C 三 种 接 入 方 式 投 入 成 本 比值 为 1 .154 ; 互 联 网 接 E ON L P + o : 1 :.8 当 6 入 率 为 2 % 、互 动 电视 接 入 率 为 5 %时 。 O O CMT + S CM、 P + A 和 E CN E C 三 种 接 入 方 式 投 入 成 本 比 值 为 1 E oN L N P }+ o : 18 :.3 因 此 采 用 CMT + M 接 入 方 式建 设 下一 代 广 播 电视 网 ( GB) 广 电 网 络运 营商 的最 佳 选 择 。 . 29 。 4 S C N 是

既是 国家 战略 的要求 , 是 下一 代广 播 电视 网络建 设 也
的方 向。 国际 电联 提 出的三 网融 合 的 目标 是 “ 通过 互

NGB介绍

NGB介绍

三、小结NGB的四个主要特点
全程全网 互联互通 宽带双向 可管可控
全程全网
• 即网络上的资源和内容,进行全网交换和共享

• • • •
原来有线电视格局是一个城市一张网,一张网有一个前端,一个 前端就有一部分内容供这个网里面用户收看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用户需求不断增长,某个前端提供的内容不 一定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如果相同的内容都要在自己的前端建立,在资源上也造成一种浪 费,在成本上也是非常高 所以下一代的广电网首先要有全程全网的概念,让媒体在全网里 面跨地域交换,通过全网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全网的内容和开展的各种业务是可以全网之间互相调度互操 作的,同时在全网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跨域的运营和区域间的 结算,来实现全程全网传播全业务

NGB的体系构成
• • NGB技术体系包括网络体系和业务支撑体系 NGB网络是基于已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架构,包括骨干网、城域网 和接入网,具有可信的服务保障和可ASON的电路交换;城域网采用全分布式无 阻塞交换结构——大容量的宽带远程接入路由器,交换容量达到 640G,单点覆盖6万户。NGB采用了以大容量高性能路由器为核心 的大规模接入汇聚与接入网络对接的架构,直接将高速网推到用 户门口。
• •


宽带双向
• 在NGB网络上提供的业务,除了音频、视频这种原来媒体内容业务 以外,还有信息类的,服务业信息支撑的各方面的业务,同时还 有娱乐类业务,包括各种游戏、娱乐,各方面的业务。另外还有 应用类的业务,就是包括金融支付,包括医疗、教育、商场、电 视购物、股票,人们生活中需要开展的各种应用类的服务

视频点播和时移电视
• VOD是视频点播的缩写,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是计算机 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项全新的服务形 式。它摆脱了用户被动收看电视节目的传统模式,用户想看什么 节目就点播什么,想何时看就何时看 时移电视是在交互式宽带网络上实施的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服务 形式。传统电视的特点是固定时间、固定频道、单向广播;而时 移电视的特点是用户可在任意时间收看任意频道中的任意节目或 片段,可像对影碟机、录像机一样对收看的电视节目实行暂停、 快进、快退等功能操作

欧美主要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分析_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规划与设计_[共6页]

欧美主要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分析_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规划与设计_[共6页]

第2章NGB业务2.1 海外三网融合业务2.1.1 欧美主要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分析1.英国英国是实施三网融合较早的国家。

1999年,英国的Video Network即推出了基于DSL的视频点播业务。

从目前英国提供的融合业务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广播电视企业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平台,电视运营商提供内容。

例如,英国商业电视台ITV和移动运营商“3”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在移动平台上开放ITV上热播的优秀节目;第四频道公司和V odafone及Orange合作,专门开发移动电视频道节目。

(2)固定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2006年1月英国BT宣布将在当年夏季全面推出宽带电视业务。

移动运营商自行提供TV OVER MOBILE业务。

2005年年末,英国O2已经在牛津地区利用DVB-H技术提供了TV业务。

(3)广播运营商提供移动电视业务公共广播机构纷纷和移动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发一些移动业务,这些业务必须使用移动平台实现,例如移动手机、PDA和其他融合技术。

BBC利用地面数字电视“自由收视”平台在全球推出一种移动业务,内容主要是新闻和体育节目。

(4)英国推出大型IPTV服务平台“画布”在网络电视成为风潮的情况下,英国的几家主流电视台联合电信服务商共谋下一代广播电视服务蓝图—“画布”计划(Project Canvas)。

“画布”于2008年10月由BBC发起,“画布”计划是英国广电对于“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业务融合,是英国所描绘的“适应未来发展的免费电视”业务样式。

(5)一个运营商提供多种业务(Multi-Play)英国有线电视公司NTL&Telewest可以提供有线电视业务、电话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2005年,英国卫星电视台SKY公司合并本地环路运营商EASYNET,这样SKY也成为可以提供多种业务的运营商。

英国三网融合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2009年4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伴随着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正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过渡。

为了适应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需求,广播电视规划院受广电总局科技司委托开展电缆接入技术(EoC)测试评估和标准研究,组织成立了由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线运营商以及20余家设备生产企业、芯片提供商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工作组”。

工作组以相关技术研究和大量测试评估成果为基础,依据广电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战略目标,结合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以及接入技术发展水平,起草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本白皮书描述了基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系统结构、业务类型和应用场景,从信道带宽需求、物理层需求、MAC层需求、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系统接入能力需求、带宽管理需求、安全需求、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互通性需求、扩展性需求、组网需求以及接入设备需求等多个方面规范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电缆接入技术(EoC)。

本白皮书可用于指导各有线运营商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用户接入网建设。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要起草人:张红秦 龙陈志国杨木伟孙黎丽李旭唐月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亚特兰大(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普罗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凌云天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汤姆逊中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凯博迅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傲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汕头高新区亚威科技有限公司-ACE深圳飞通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泰克诺华(Teknovus)公司博安思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浩博科技有限公司(Corpogate)美国Intellon公司盛立亚(中国)光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科缔纳网络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 (1)1.1 背景介绍 (1)1.2 宽带接入技术现状与发展 (1)1.3 编制目的 (2)2 需求设计原则 (2)3 参考依据 (2)4 术语和定义 (3)5 系统结构描述 (4)6 业务类型及用户接入带宽需求 (4)6.1 业务类型 (4)6.2 用户接入带宽演进策略 (5)7 信道带宽与可扩展需求 (6)8 物理层需求 (6)9 MAC层需求 (7)10 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 (8)11 系统接入能力需求 (8)12 带宽管理需求 (8)13 安全需求 (9)13.1 加密 (9)13.2 接入端设备认证 (9)13.3 用户标识和溯源 (9)14 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 (9)14.1 基本要求 (9)14.2 配置管理需求 (10)14.3 性能管理需求 (10)14.4 故障管理需求 (10)14.5 安全管理需求 (11)15 互通性需求 (11)16 扩展性需求 (11)17 应用场景和组网需求 (11)17.1 200户应用场景 (12)17.2 50户应用场景 (12)18 接入设备需求 (13)18.1 局端设备 (13)18.2 接入终端设备 (14)1概述1.1背景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浅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应斥——以嘉定有线网络NGB数字化改造为例

浅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应斥——以嘉定有线网络NGB数字化改造为例

2 、数 字 电视 网络 技 术组 成
数字新媒体 互动电视网络技术主要 由业务支撑平 台、 有线 电视 网络传输平台两部分组成。 2 .1 业务支撑平台 业务支撑平 台系统提供 了面向网络运营商的端 至端基于语音 、 0 视 频、 数据业务融合 的全套解决 方案。 该系统是建立在有线 电视网络上 的 ,所 以首先提供六类基础 电视业务能力 .即电视直播 、视频点播 . 时移 电视/ 点播电视、视频通信 、T 交互服务、多媒体视频短信服 V 务, 平台系统提供对这些基本业务的运营支撑。同时 在这六类业务 基础上 . 运营企 业可 向内容提供商提供业务扩展模板接E . 1 通过统一 服务调用接 口实现对增值性业务的及时生成 .发布。 数字新媒体 互动 电视网络 运营支 撑平 台架 构 由三部 分系统构 成 :内容系统 (o tn Pafr .支撑系统 fup rS se ,业务 C net l om) t Sp ot ytm) 系统 (e i ytm) Src S s ve e 。三部分 系统之 间通过 S A平 台接 1支持服 O 2 1 务的连接 组合、定 义以及部署。
科 学技术
浅谈下一代广播 电视 网 ( B 的应用 NG )
以嘉定有线 网络 N B数字化 改造为例 G
张 利 明
上海 嘉广 广播 电视 网络 发展 有 限公 司 上海
20 0 00 0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上海市嘉定 区有线 电视 网中采 用的E ON与E 的接入 网方案进行的数字互动电视改造工程的成功应用方案 , P OC 论述 了采用E O P N和E C 建接入 网技 术来实现 有线电视 双向改造的原理及特点。并成功构建基于有线 电视 网的 高速信息化 网络平 台。供 O 构 大家参考。

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的探讨

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的探讨
21 0 1年第 4 期
( 总第 14 期 ) 1
信 息 通 信
I ORM ATI NF ON & COM M UNI CATI ONS
2 1 01
( u . N 14 Sm o 1)
对下一代广播 电视 M(G) NB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的探讨
王 凤 军 ( 陕西省 志丹 县广 电网络 公 司, 西 志 丹 7 70 ) 陕 15 0
家信息化建设 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 G 发展战略目 B N 标
我国在2 0 年启动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 0 6 02 20 年确立了有 线 电视双 向改造的发展方向, 0 8 20 年发射了中星9 电视转播卫 号 星 , 08 2 0 年开始了移动 电视C M 建设商用试点, 此基 础上, MB 在
业 发展 的战略 目标。 我国下一代广播 电视网的建设目标是为覆 盖城 乡的3 亿户 以上家庭构建低成 本的信息高速 通路, 计划用 1年左右 时间, O 对原有有线 电视 网进行改造升级 , 使千家万户 的广播 电视服务过渡 ̄ N B JG 网络。 下一代广播 电视网将 建成领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 的广播电视 网。 0 8 , 2 0 年 全
先 的国家宽带基础 设施 。 G 网络核心传 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 NB 千 千兆 比特 、 保证每户接 入带宽超 过每 秒4 兆比特 , 0 具有可信
的服务保障和可管可控 网络。 骨干 网宽带速率将达到每秒10 00 兆, 接入网用户端达NlO  ̄ O ̄, 的速率。 每秒 将提供三 网融合的一 站 式平台服务, 管理 系统可支持跨地域 的业务交换、 共享和服 务, 实现智能化 的监控和管理。 下一代广播 电视 网N B G 的发展 目 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播 电视是人们工作、 生活、 学习、 乐 娱

浅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

浅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
有 线 电视 技 术

_

代 广 播电 颃网技市
≥ 一 。
胡 睿 中央电视 台
摘要 : 文将对 N 本 GB的 几 个 主 要特 点 进 行 阐 述 , N 对 GB 的 技术 体 系进 行 详 细 介绍 。 关 键 词 : GB 三 网 融 合 全 程 全 网 N
是全 程全 网 的网络 。
常业务 的使 用 。 N B可 管可控 主要 体现在 以下 三个 方面 : G 媒 体 内容监 管 : 用数 字水 印 等技术 对 内容 的合 采 法性 进 行检 测 与告 警 ; 供 业务 准 人 审核 , 提 提供 者 资 质审 查 , 频 、 音 视频 、 图像 、 文本 等 非法 多媒 体 内容 检 测 和过滤 、 违规 业 务及时取 缔等 手段 。
视 网络 , 具有 双 向宽带 互 动 、 管控 、 持 “ 网融 合 ” 可 支 三
上 , 先 应保 证 网络 互 联 , 后在 网络互 联 基 础 上保 首 然 证业 务互 通 , 而 达到 不 同网络 、 同运 营商 、 同业 从 不 不 务提 供商之 间的业务 互通 。 联互 通包括 两个 电信 网 互 间直 接相联 实施 业 务互 通 的方式 , 以及 两个 电信 网通 过第 三方 的 网络转 接 实现业 务互通 的方 式 。
1 前 言
N B 是 英 文 G N x G nrt n B od at g et e eai ra cs n o i
实 现媒体 内容 的全 网交换 、 业务 的互 操作 、 跨域 运 营 、
全 网统一 管理 等客观 需求 。
( ) 联 互 通 2互
N tok 下一 代广 播 电视 网) e r( w 的缩 语 。N B是 以有 线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线 放大器 中间桥接 输出站 终端桥接 输出站
信号源 卫星 地面站 卫星 地面站
终端设备 接收机 接收机 调频 接收机 调制器 调制器 FM广 分配给邻近线路 用户分配网络 混 合 器 干线传输系统
调制器
制转器 调制器
微波站 电视广播 接收天线 摄像机 录像机
1.2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
1.2.1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有线电视系统(包括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从功能上来说,
都可以抽象成如图1-2 所示的系统模型,由信号源、前端、 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网四个部分组成。
信号源 前端 传输系统 用户分配系统
图1-2 有线电视系统的物理模型
1.2.2有线电视系统分类 1)模拟有线电视系统
4)网络整合 2001年,广电总局依据中办发82号文及17号文,分别发布
了《关于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效整合的实施细则(试 行)》 5)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 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6)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 方案》 7)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14年5月28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西门正式挂牌。可能成为继移动,电信,联 想后的“第四网络运营商”。
接收机
分配放大器
解调器 时基校正器 时基校正器
调制器 调制器 调制器
延长放大器
引入线 计算机 导航信号 发生器 选台器 分配器 保安器 电视机 电视机
分支器
图1-3 传统有线电视网络组成框图
(1)前端 前端是位于信号源和干线传输系统之间的设备组合。其任
务是把从信号源送来的信号进行滤波、变频、放大、调制、 混合等,使其适合在于线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2)干线传输系统 干线传输系统的任务是把前端输出的高频复合电视信号优 质稳定地传输给用户分配网,其传输方式主要有光纤、同 轴电缆和微波三种。 (3)用户分配网 用户分配网的任务是把有线电视信号高效而合理地分送到 户。用户分配网由分配放大器、延长放大器、分配器、分 支器、用户终端盒以及连接它们的分支线、用户线等组成。 (4)用户终端 现代有线电视网络由于已经实现了双向交互,用户终端也 就相对多样

4)发展未来—HDTV和“三网融合”的综合宽带信息网 ①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电视):

2006年全美国实现HDTV广播;


2010年前,英、德、法、日、韩、澳等国实现HDTV广播;
我国已于2010年在全国实施HDTV广播,2015年拟淘汰模拟电视。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2)按网络规模的大小 A(>60万)、B(<60万,>10万)、 C(<10万)三类。 3)按干线传输方式可分为全电缆系统、光缆与电缆混合 系统、微波与电缆混合系统、卫星电视分配系统等 4)按传输带宽和是否邻频传输可分为非邻频邻频、非邻 频(550MHz系统、750MHz系统、860MHz系统、 1000MHz系统) 5)按数据传输方向可分为单向系统与双向系统。
系统规模小,传输距离及覆盖面积小;
功能单一;
滤波器
频道放大器
滤波器
频道放大器
VHF-UHF接收机
频道处理器 混 合 器 分配网络
VHF-UHF接收机
频道处理器
录像机
调制器
录像机
调制器
图1-1 共用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成长阶段——单向模拟有线电视系统
规模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
节目套数越来越多,频带宽度也越来越宽;
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功能越来越多;


组网灵活;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备越来越成熟。
3)成熟阶段——双向数字有线电视网
全国联网;
双向传输;
多功能的传输业务; 以数字信道为主;


信息的交换功能;
宽带高速; 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 终端多样化、智能化,最终走向各种终端的融合。

②“三网融合”的综合宽带信息网:综合了图像、声音、文字和数据,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逐渐形成了媒体云、宽带云、通讯云以及服务 云组成的云平台,借助有线和无线,广播和通信,地面的网络和天上 的网络等大型综合网络,最终到达固定终端、移动终端以及跨屏的多 屏终端,并且由于云技术的应用的推进,终端也从对系统硬件能力要 求较高胖终端向 对系统硬件能力要求较低瘦终端逐步过渡。
下一代广播电视 网(NGB)技术 与工程实践
温怀疆
浙江传媒学院
第1章 绪论
无线发射受到阻碍
最初的闭路电视
最初出现在六十 年代的美国农村
RF放大器
城市建筑形成无线电波 壁垒,产生雪花,重影,图 象抖动………
1.1现代有线电视起源与发展
1.1.1共用天线系统 1.1.2现代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1)技术构架的发展 1)初始阶段——共用天线系统 系统提供的电视信号较少,信号质量不高;
(2)业务演进 1)单业务到全业务 直播→视频点播业务、视频时移业务、双向数据业务、
视频通信业务、视频监控业务、广播数据业务、云服 务等。 2)家庭用户到个人用户再到集团用户 家庭用户→个人用户→集团用户




(3)我国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989年,湖北沙市建立第一个城市有线电视网 以1990年11月2日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有 线电视进行了高速、规范、法制的管理轨道。 截止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达到376.1万公 里,其中国家级光缆干线传输网4万公里,省级干线光缆11万公里。 拥有2000多个县级网;1000多个企业网;3500多个社区网,有线电视 用户规模达到2.15亿户,数字用户1.43亿户,有线电视用户数家庭总 用户的比例达到51.5%。 2)向联网发展 《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有线电视站要进行联网”。 3)网台分离 199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 建设管理意见》(国办发[1999]82号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