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加工工艺与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与改进

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与改进

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与改进茶叶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茶叶加工工艺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茶叶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与改进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茶叶加工工艺研究的现状分析茶叶加工工艺研究是茶叶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工艺改进、工艺优化、机械化与自动化等方面。

传统工艺改进主要针对传统手工制茶方式的缺陷进行改进,例如采用红外线烤蒸等新技术替代传统烘干,以期提高茶叶品质。

工艺优化则是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来提高茶叶品质,例如控制杀青温度、杀青时间、揉捻时间等。

机械化与自动化则是通过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加工效率和茶叶品质。

目前,茶叶加工工艺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传统工艺的依赖过强,缺乏对现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二是研究范围比较窄,只针对某几个品种或某一种工艺,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茶叶加工工艺改进的思路分析要想提高茶叶品质,就需要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来实现。

茶叶加工工艺改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品种选育及加工工艺结合品种选育是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忽略其与加工工艺相互关系。

因此,应该在品种选育的同时考虑其加工适应性,通过不断的配套优化加工工艺,实现品质的提升。

2、新技术与新装备的引进与应用茶叶加工行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新技术和新装备,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新技术包括人造大气控制技术、红外线烘干技术、纳米技术等。

新装备包括自动化揉捻机、自动化干燥机等。

3、加工工艺的优化加工工艺的优化是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杀青、揉捻、烘干等环节中,通过对加工参数的优化和调整,可以实现茶叶品质的提高。

同时,加工工艺的优化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4、自动化加工茶叶加工行业应大力推广自动化加工,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在提高品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茶道抹茶

中国茶道抹茶

中国茶道抹茶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

其中,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崇尚的不仅仅是品茗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而抹茶,则是茶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一、抹茶的起源和制作工艺抹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相传,唐代文学家陆羽是抹茶的创始人,他在研究茶叶制作过程中发现,将茶叶加工成粉末,并与水混合后搅拌,能够制作出一款独特的茶饮。

这就是抹茶的诞生。

抹茶的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

首先,选用精细的绿茶叶,如蒙顶甘露、龙井等。

接下来,将茶叶经过炒制、研磨等多个环节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细腻的茶粉。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火候、水温等细节,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制作出的抹茶绿色鲜艳,质地细腻,香气浓郁,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制茶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二、抹茶在中国茶道中的地位抹茶在中国茶道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它是茶道师傅倾注心血、精心制作的作品,也是茶道表演的重中之重。

在茶道表演中,师傅会使用竹筛将抹茶粉均匀地撒入茶碗中,再用竹笤轻轻搅拌,直至茶水变得平滑细腻。

这个过程不仅展示了制茶师傅的技艺,更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与茶之间的和谐统一。

抹茶的品鉴过程也是茶道的一部分。

正式的茶道仪式会要求品茗者先仔细观察抹茶的色泽、香气和清澈度,然后才是品尝。

抹茶的口感独特,醇厚而浓郁,留有微微的苦涩,这是茶人追求的一种美味。

三、抹茶文化的内涵抹茶不仅仅是茶道的一种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在传统文化中,抹茶象征着纯洁和虔诚。

茶道师傅制作抹茶的过程需要极度的专注和细心,这种专注与细心正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表现。

其次,抹茶在日本的茶道中也备受推崇。

自中国传入日本以来,抹茶成为了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的茶道仪式中,抹茶的制作和品鉴过程更加细致和繁琐,要求师傅和茶客都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也进一步强调了修行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抹茶生产工艺介绍(2)-第二步:蒸青和烘干(碾茶的制作)

抹茶生产工艺介绍(2)-第二步:蒸青和烘干(碾茶的制作)

生产抹茶的第二步-蒸青和烘干当我们把高质量的茶叶鲜叶摘下来之后(评价方法:鲜叶的嫩度、颜色的翠绿程度以及极少的粗老叶或梗(没有是不可能的,区别在于多少而已!)必须尽快进行下一步的蒸青和烘干工序。

刚采下来的覆盖鲜茶叶:将鲜叶放到散茶平台上,准备进行蒸青。

在规定时间和温度下,保存鲜叶,原则上越新鲜的茶叶做出来的抹茶质量越高。

如果鲜茶叶在蒸青之前,碰到鲜叶闷烧的情况(鲜茶叶堆放时间过长,堆放的过厚,没有排风降温等措施等),几乎是不能做出抹茶的,只能做其他茶叶了。

这个是茶叶经过蒸汽杀青之后,晾干叶面水分时的情况。

如何比较抹茶的蒸青效果:要求就是蒸青之后的颜色要无限接近鲜叶,越接近,技师的水平越高,做出来的抹茶质量越好。

鲜叶必须充分、均匀的蒸青,不能有没有蒸透的茶叶或蒸过头的茶叶出现。

为什么抹茶必须使用蒸汽杀青了?茶叶杀青的方法有四种:蒸汽杀青--蒸青:杀青的效果最快,最透,最均匀。

锅炒杀青--炒青:日晒杀青--晒青热风杀青--烘青其他三种方式都无法解决杀青的均匀性问题,因为,蒸汽的穿透力是最强的。

因此,要得到高质量的抹茶,必须选择蒸汽杀青,固定鲜叶的天然绿色。

从蒸汽机上杀青下来的鲜叶表明带有大量的蒸汽冷凝水,但这个时候的冷凝水温度很高,容易把茶叶粘在一块,从而导致茶叶成团,一旦成团,则由于茶叶团的内部温度持续很高,则直接影响到抹茶的颜色。

因此,必须在及时将茶叶表明的水分晾干。

需要采用专业的散茶机。

让茶叶的温度和水分迅速降下来。

晾干表面水分的茶叶必须立即进行抹茶烘干炉(5曾隧道式烘干炉,每个炉面的温度都需要及时调整带速和热源,达到合理的温度。

茶叶在网面上必须尽量散开,尽可能不要重叠,以确保茶叶的干燥程度基本接近,从而防止,有的茶叶干过头而发黄,有些茶叶又没有干透,影响后面的工序。

我们怎么判断烘干后的茶叶质量的好坏了?只要拿起几片干茶叶,有手轻轻的揉捻,如果容易碎,则表明已经烘干了。

然后再拿起一片茶叶,在灯光或太阳光下看,如果是透亮的绿色。

抹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抹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抹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市场分析抹茶,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特色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功效而备受青睐。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抹茶在国内市场的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随着跨境电商和进口商品的兴起,日本抹茶产品在国内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抹茶产品多为进口产品,品种较单一,价格较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

而国内抹茶产品的品质和口味也与日本产品有一定差距,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内建立一个专业生产抹茶产品的工厂是一个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前景的项目。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主要是建立一个专业的抹茶生产工厂,主要生产抹茶粉、抹茶饮品及相关产品。

项目规模较大,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备采购等工作,投资总额约为500万人民币。

三、市场调研1. 抹茶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国内消费者对抹茶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健康消费者群体。

他们对抹茶的口感、香气和健康功效有着较高的要求,愿意支付一定的价格购买优质的抹茶产品。

2. 竞争对手分析目前国内市场上抹茶产品供应商较少,主要是一些进口商品和少量国内生产的产品。

竞争对手主要是一些知名品牌和日本抹茶产品供应商。

但是这些产品品种较单一,价格较高,市场份额不大。

3. 市场定位本项目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抹茶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抹茶的品质和口味要求。

四、产品研发1. 抹茶粉我们将引进日本先进的抹茶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出口味纯正、色泽鲜艳的抹茶粉。

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上渠道和线下门店。

2. 抹茶饮品我们将开发一系列抹茶饮品,包括抹茶奶茶、抹茶拿铁、抹茶蛋糕等,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3. 包装设计我们将设计出独特的包装设计,突出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五、项目投资和运营计划1. 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为500万人民币,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厂房租赁、人事费用和宣传费用等。

抹茶加工工艺流程

抹茶加工工艺流程

抹茶加工工艺流程
1、采摘与筛选:选择优质的新鲜绿茶,采摘后进行筛选,去除不符合规格的茶叶。

2、蒸青:将采摘好的茶叶进行蒸青处理,以防止氧化,锁住抹茶的味道和鲜绿的颜色。

3、切茶与筛分:使用滚切机、齿切机等切茶机将茶叶切成一定大小的碎片,然后通过筛分机分离出不符合规格的碾茶,并进行再次切轧,直至符合规格。

4、风选:利用风力去除碾茶中的黄片、茶梗以及夹杂物,并将轻重不同的碾茶分离分级。

5、粉碎:粉碎是抹茶精制加工的关键工序,目前我国抹茶粉碎方式主要有球磨粉碎、石磨粉碎、连续式球磨机粉碎、气流粉碎等。

高品质的抹茶一般采用石磨进行粉碎,而单台球磨机每次投入碾茶20~25千克,研磨时间20~22小时。

6、分筛:粉碎后的抹茶通过金属筛去除没有被粉碎的碾茶以及其他表面异物,一般使用80目不锈钢金属振动筛进行分筛。

7、除异物:经过分筛的抹茶粉还需要通过磁棒、金属探测仪或X光探测装备去除抹茶粉中的金属异物。

8、研磨:将筛选和粉碎后的茶叶进行研磨,传统的研磨方法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研磨40克,而用机器只要几秒钟。

9、包装:研磨好的抹茶会通过罐装机罐装在传送过来的铁罐里,经过封盖之后就可以送往需要他们的地方。

抹茶的制作方法

抹茶的制作方法

抹茶的制作方法抹茶是一种源自日本的茶叶粉,主要由抹茶粉和热水冲调而成。

它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介绍抹茶的制作方法,帮助你在家里轻松制作出美味的抹茶。

材料准备制作抹茶的主要材料是抹茶粉。

抹茶粉通常由新鲜的茶叶研磨而成,所以选择高质量的抹茶粉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温水、茶碗和茶筅。

•抹茶粉:约1到2茶匙•温水:200毫升•茶碗:1个•茶筅:1支准备茶具在制作抹茶之前,需要先准备好茶具。

首先,将茶碗用温水清洗一遍,以确保茶碗的干净。

然后,将茶筅放入茶碗中,并用温水浸泡几分钟,软化茶筅,以便更好地搅拌抹茶粉。

最后,将茶碗里的水倒掉,用纸巾将茶碗擦干。

制作过程1.先将一小勺的抹茶粉放入茶碗里。

如果你喜欢浓郁的味道,可以加入两小勺抹茶粉。

2.然后,倒入约80毫升的温水。

注意不要加入沸水,因为高温会破坏抹茶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3.使用茶筅在茶碗中快速搅拌,直到抹茶粉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形成光滑的泡沫状。

4.搅拌的时候,要用手掌贴着茶碗来保持温度,这样可以提高抹茶的口感和口味。

5.搅拌完成后,观察抹茶的颜色和泡沫的细腻程度。

优质的抹茶粉制作出的抹茶应该呈现出翠绿色,而且泡沫应该绵密而细腻。

6.最后,品尝你制作的抹茶。

将茶碗端到鼻子前方,深呼吸一下,享受抹茶的香气。

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尝抹茶的味道,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腻和浓郁。

温馨提示•使用高质量的抹茶粉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抹茶的味道和口感。

尽量选择新鲜的抹茶粉,存放在干燥、避光、密封的容器中。

•抹茶的调配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一般来说,1到2茶匙的抹茶粉搭配200毫升的温水可以制作出中度浓郁的抹茶。

•使用茶筅搅拌抹茶的时候,可以用竹签来帮助疏通茶筅的孔洞,以保持泡沫的细腻程度。

•制作抹茶的温度也非常重要。

温水的温度应该在70°C到80°C之间,这样才能保持抹茶的香气和口感。

•抹茶最好在冲泡后立即饮用,因为它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程华平;郑孝和;李翠红;尤逢惠【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获得抹茶蛋黄酥的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细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红豆沙1360g(或莲蓉馅料1440 g),咸鸭蛋黄56枚,经面粉原料分别混合、搅拌、辊轧制得的油酥皮包馅、成型后焙烤,烘烤温度(面火/底火)为198℃/180℃,烘烤时间23.5 min.按此配方研制的抹茶红豆沙蛋黄酥、抹茶莲蓉蛋黄酥质量较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6【总页数】2页(P184-185)【关键词】抹茶;蛋黄酥;综合评分【作者】程华平;郑孝和;李翠红;尤逢惠【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池州245100;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池州2451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3.23烘焙食品是以谷物、食糖、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油脂、乳品、鸡蛋、食品添加剂等,通过高温焙烤工艺定型、熟化制成的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的焙烤系列食品。

蛋黄酥属于酥皮包馅类糕点[1],其成型工艺是通过油酥皮包裹含整颗蛋黄的系列馅料,加工的蛋黄酥产品具有外酥内软、甘甜适口、蛋香浓郁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尤其是线上销售增长明显。

另外,蛋黄酥产品目前还存在口感不够细腻、一定比例的咸鸭蛋黄口感发硬及腥(臭)味、货架期短以及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

抹茶是指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2],由于其营养丰富、抗氧化作用、绿色色泽及茶香的呈现等特点,在食品饮料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抹茶羊羹加工工艺研究

抹茶羊羹加工工艺研究

抹茶羊羹加工工艺研究
王怡君;包鸿慧;奉思思;王紫勤;刘志敏;孙佳颖;何亚娟;李青;周睿;愈商权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
【年(卷),期】2024()6
【摘要】为探究抹茶羊羹最佳制备工艺,以抹茶粉、红豆沙、琼脂粉及大米糖浆为主要原料,制作一款富有浓郁茶香味的羊羹。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抹茶羊羹工艺进行优化,考查抹茶粉用量、大米糖浆用量及琼脂粉用量对抹茶羊羹品质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抹茶羊羹最优制备工艺为抹茶粉用量3.0 g,大米糖浆用量30 g,琼脂粉用量7 g。

此工艺配方制得的抹茶羊羹感官评分为93.8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60%,析水率为2.81%,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3%,硬度为181.56 g,弹性为0.92,咀嚼性为57.03 mJ,颜色呈深绿色,形态完整,色泽和质地均匀且有光泽,滋味甘甜,茶香浓郁,口感爽滑细腻,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咀嚼性。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王怡君;包鸿慧;奉思思;王紫勤;刘志敏;孙佳颖;何亚娟;李青;周睿;愈商权【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韩国江陵原州大学海洋生命食品学院-7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5.4
【相关文献】
1.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2.抹茶低糖蛋糕加工工艺研究
3.抹茶戚风蛋糕加工工艺研究
4.抹茶低糖蛋糕加工处理与工艺方法研究
5.凝固型抹茶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抹茶源于中国,兴于唐朝,盛于宋朝。

传统抹茶(古代称为“末茶”),是以特殊覆盖栽培的茶叶制成的蒸青绿茶为原料,经特制的石磨研磨而成的超微细粉。

国家标准《抹茶》(GB/T34778—2017)中对于抹茶的定义为: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

早在唐代,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北宋文学家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冲饮之道说,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由此可见,抹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一、抹茶与绿茶粉的区别抹茶是一种经过超微粉碎的绿茶粉末,但又不是一般的绿茶粉碎物。

抹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包含以下5个方面。

第一,加工工艺的特殊性。

简单来说,抹茶生产工艺流程为:专用品种的覆盖茶园→绿茶鲜叶原料采摘→蒸汽杀青→机械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

抹茶生产中一般应用传统石磨碾磨或现代超微粉碎技术。

整个加工流程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状态,这样能最好地保留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第二,生产原料的高标准。

抹茶生产对原料的要求较高,要求茶叶原料“两高一低”,即原料茶叶的氨基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要高,同时要求原料中茶多酚的含量要低。

第三,抹茶的生产对鲜叶原料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

适宜抹茶生产的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每年4月、5月出产的优质鲜叶做原料产出的抹茶质量最好。

第四,抹茶生产所用茶叶原料一般采自无性系品种茶园,整齐划一的无性系茶园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和原料质量的均一性。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保证鲜叶原料的鲜嫩和质量,在茶树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是在特定时期以特殊材料覆盖遮阴,这种条件抹茶加工工艺与技术研究进展付杰,夏小欢,黄磊,裘君琳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2003摘要:抹茶是以特殊覆盖栽培的茶叶制成的蒸青绿茶为原料,经研磨而成的超微细粉。

本文简述抹茶与绿茶粉的区别,介绍了抹茶原料茶园的品种选择与建设管理,抹茶加工工艺和保存方法。

关键词:抹茶;碾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基金项目:浙江省2018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18XTTGCY02-05)。

作者简介:付杰,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茶树育种及茶叶新品种研发工作,E-mail:1119656267@。

下生产的茶叶称作“覆下茶”。

抹茶特色之一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

二、抹茶原料茶园的建设与管理1.抹茶原料茶园的品种选择高质量抹茶的生产,从感官角度来说,本身就是对绿色的苛刻追求,通俗地讲,抹茶产品自然颜色越绿价值越高,而要保持更绿的产品色泽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生产工艺。

因此,原料品种的挑选是达到产品更绿目标的前提。

目前抹茶生产广泛使用颜色较绿的“奥绿”“薮北”“玉露”等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普遍较高,相对于一般品种,叶片颜色特别绿。

同时,这类品种的高氨基酸、高蛋白质含量和低咖啡碱含量保证了生产出的抹茶色、香、味俱佳,是制作高档抹茶的首选。

为尽可能保证原料质量的均一性,抹茶原料生产园要采用无性系建园并按要求培肥、耕作管理。

2.抹茶生产茶园的覆盖遮阴与普通绿茶粉相比,抹茶生产茶园栽培管理的特殊性就在于要在规定时期内进行严格的覆盖遮阴操作。

茶叶通过覆盖能产生独特的风味,主要是使茶叶内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增加[1]。

此外,覆盖在增加叶片叶绿素和水分含量的同时,能够降低纤维素的含量,使叶片质地柔软,有效提高碾茶的口感品质。

并且,覆盖后鲜叶所制的产品在带有天然的翠绿色的同时,会带有特有的甜味和海苔香。

茶园覆盖一般选在每年4—5月间,并根据天气随时调整覆盖时间的长短,有直接覆盖、槽式覆盖和棚式覆盖3种。

一般原则是,鲜叶采摘前20d必须进行覆盖,确保茶园有15~20d的覆盖期。

前期覆盖物遮光率要求70%左右,随着叶片增大,遮光率要求达到98%以上[2]。

研究结果表明:茶园覆盖遮阴有效降低了阳光的强度,改变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增加了叶绿素的总量,因此会使茶叶更绿。

另外,“覆下茶”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是露天栽培茶叶的1.5倍(类胡萝卜素是一些香气物质合成的前体),叶绿素含量提高60%,氨基酸总量提高40%[3]。

三、碾茶的生产与加工与其他茶类相比,碾茶的生产加工工序少,自动化设备应用率高,生产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鲜叶储存→鲜叶处理→蒸汽杀青→散茶冷却→初步干燥→叶梗分离→最终干燥。

1.鲜叶储存抹茶的品质首先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

在认真把握鲜叶采摘质量的同时,鲜叶存放的优劣是关系到后期茶叶品质的关键问题[4]。

采摘后的鲜叶如果不能及时进入加工工序,一般首先要进入鲜叶储存设备保鲜,鲜叶存储设备有自动式和移动式2种。

鲜叶存储设备的应用主要是防止茶鲜叶堆放过程中的发热红变,同时避免茶叶与地面接触,避免人为污染,确保清洁卫生的生产流程。

2.鲜叶处理由于鲜叶原料的长度和质地不尽相同,在接下来的蒸汽杀青、冷却和干燥环节中容易导致质量不均一,为了保证质地的一致性,要首先采用切割机对鲜叶原料进行切割。

同时,为避免单片叶挂在蒸青机的网上产生焦香而影响茶叶品质,需采用鲜叶筛分机专门去除单片的茶叶。

3.蒸汽杀青碾茶生产的两个关键环节是蒸青和干燥。

覆盖到期后采下的鲜叶要在当天进行蒸汽杀青(此种杀青方式更容易保全叶绿素,以固定茶叶的天然绿色,并且蒸汽杀青是现有杀青方式中过程最快、最彻底、最均匀的方式)。

日本学者上美智子等研究表明:蒸汽杀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己烯乙酸酯、顺-3-己烯醇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以α-紫罗酮为代表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构成了抹茶特殊的香气和口感[5]。

因此,经过蒸汽杀青的茶叶色泽更绿,味道也更鲜。

为了保证蒸汽杀青的质量,鲜叶流量计和鲜叶输送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确保定时定量的鲜叶被送入蒸汽杀青机。

4.散茶冷却经过蒸汽杀青后的叶片迅速用冷风吹起4~5次,6m高左右,用以散开、冷却,除去表面水分,降低热量。

同时,叶片被多次抛起可以确保杀青后充分展开,避免折叠变黑。

为了确保足够的散茶效果,经过输送网片的茶叶一般不超过150g/m2。

5.初步干燥碾茶加工过程的独特工艺就是初步干燥。

目前干燥设备的特色仍旧是采用砖块砌成侧壁的烘房,利用长13m、宽2m、高3m左右的烘房和排气管释放出的热量和对流热风来干燥,干燥设备内有4层网状不锈钢传送带,茶叶从底层开始经过20min左右传送到上层,在此期间,含水量由20%左右均匀降低到5%~8%。

6.叶梗分离由于茶梗和叶脉部分水分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低,还有涩味,因此,经过初干工序的茶叶首先要进行叶梗分离。

叶梗分离的原理是初干后的茶叶叶肉与叶梗的含水量不同,叶片容易压碎,而梗部因含水量为55%左右,韧性尚存不易折断。

叶梗分离机主要结构是半圆筒形的金属网,里面的螺旋刀在旋转时将叶片从梗上剥离,剥离后的茶叶经过输送带进入高精度风选机进行叶梗分离。

7.最终干燥叶梗分离之后,因其含水量不同,需要进入不同的干燥机分别进行干燥。

一般来说,以60℃的热风干燥10min左右,即可制成粗制碾茶。

粗制碾茶再次经过风选机除掉黄片,然后经过切断机切成0.3~0.5cm的碎片,这时的产品就是抹茶加工的前体碾茶。

四、碾茶的研磨对碾茶的研磨是抹茶生产最关键的工序。

简单讲就是用研磨设备把碾茶研磨成细微的粉末。

研磨的技术要素有4个方面:机械选择、转速调整、送料速度和温度控制。

这4方面的配合和协调非常关键。

1.研磨机械的选择传统抹茶是用天然石磨将充分干燥的蒸青茶在低温条件下磨成的细微粉末。

强调用石磨研磨的原因是石磨的材质不易导热,能最大程度确保研磨温度恒定。

而相对稳定的低温能充分保留抹茶中的关键物质的活性。

用于制作抹茶的茶磨不同于磨面粉的石磨,对材质的要求要高得多,并且制作工艺复杂,而掌握其制作工艺的工匠少之又少。

与之相比,普通茶叶粉碎设备,如气流粉碎机和球磨机的高速运转和高温环境会使抹茶的色香味受损,影响产品质量。

但目前很多规模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都是应用球磨机研磨。

2.研磨速度和送料速度调整抹茶生产要求茶磨转速慢,以石质茶磨为例,用60r/min的回旋速度,1台茶磨每小时只能生产约40g抹茶。

因此,缓慢的研磨速度就决定了送料的速度同样要慢。

使用石质茶磨研磨出的抹茶颗粒度在2~20μm(680~6800目)之间,这种颗粒度级别可以有效破坏细胞壁,释放叶绿素,使茶粉看起来更加鲜绿,且颗粒形状是不规则的撕裂状薄片,而普通绿茶粉的颗粒度要比抹茶大2~20倍。

现有的任何机械粉碎方式加工的抹茶都难以达到石磨研磨抹茶颗粒的细微程度,这种特有的“不规则撕裂状薄片”结构可以确保抹茶颗粒在水中悬浮,冲泡摇匀后茶汤外观呈鲜绿色,即使经过久置也不容易沉淀。

(下转P19)CHINATEA 2019.03·专题·综述3.药剂防治目前尚未有防治茶网蝽的登记农药品种,据文献报道,3龄若虫前喷施0.5%黎芦碱等对茶网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9]。

参考文献[1]李增义.安康市茶区茶脊冠网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吴平昌,李尤学.陕南茶区茶网蝽发生现状和防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3):73-76.[3]何远武,崔吉明,何远军,等.茶网蝽田间系统调查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2):57-59.[4]田忠正.茶网蝽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5]丁丽芬,马巾媛,吕永康,等.普洱市国家立体生态茶园病虫害种类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14,37(2):11-14.[6]张锡友,罗碧安,孙光德,等.陕南茶网蝽蔓延威胁及有效防控对策思考[J].茶业通报,2017,39(3):130-132.[7]杜颖,冉述国.恩施龙凤茶园茶网蝽的发生与控制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9):70,84.[8]陈孝钧,吴平昌,马荣彬,等.镇巴茶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茶网蝽[J].中国茶叶,2013,35(8):16-17.[9]李增义,寇长福,朱陵侠,等.4种药剂对茶脊冠网蝽防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0):65-66.图7茶网蝽为害前期(左)和后期(右)茶树面貌(上接P16)普通绿茶粉是粗糙的球状颗粒,在茶汤中容易沉淀。

因此,从沉淀的难易程度也可以粗略判断某款产品是抹茶还是普通绿茶粉。

3.研磨温度控制研磨设备的高速运转会导致温度上升,进而破坏抹茶的活性,所以,一个低温低湿的生产环境对抹茶生产来说必不可少。

一般抹茶的研磨车间都配有专门的空调设备和除湿设备,确保生产车间保持恒定的冷凉干燥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