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
浅析语用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

浅析语用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路静李照明(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词语不断的流行并风靡网络。
这些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普遍心理等的综合反映。
网络流行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多产性等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
关键词:语用视角;网络流行语;分类;特点;影响一、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分类网络流行语归纳起来主要有首字母缩略、谐音、符号语言、象形仿制、语码混合及语义迁移等。
其构成主要有谐音、形变、比喻、借代、仿拟、重叠、拆字、象形、引进、创造等手段,虽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实际是相互交叉的。
例如:单词首字母缩略和短语或句子首字母缩略。
如:“LZ”(楼主);BT(变态) ; “MM”( 美眉);“CU”(see you );“PK”(player kill);“DIY”(do it yourself);“How r u ”(How are you)等等。
网友们常常在网上运用谐音实现表达意义的任务和功能,既简捷又不失幽默。
886,88 (拜拜了,再见);杯具(悲剧);酱紫(这样子);鸭梨山大(压力非常大);+U(加油);奥特曼(out man)等。
符号语言以直观幽默的方式广泛地活跃在互联网上。
如:o(╯□╰)o表示郁闷;(-_-)zz 表示睡觉;♪(´ε`) 表示亲近、亲吻等等。
象形仿制是将已有的字词仿制新用。
如:“囧”本是古汉字,意思是光明、明亮,可是网友却将其按字形理解成一个哭丧的脸,于是它的网络意思变成了“郁闷、悲伤、无奈”;“被XX”本身是被动句的表达,然而,“被就业”、“被结婚”等等都成为了调侃。
语码混合是把不同的语言、方言杂糅在一起的现象。
“3Q”(thank you,谢谢你);“me2”(me too);“很high”(兴奋)等。
语义迁移是网络流行语的词义发生了转换,具有了语义的特指性。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苏一凡【摘要】At present, internet has been permeated into nearly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lives, and the popular saying on internet has also become common in daily life languages. These sayings can tru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 and living status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and expand quickly among crowds, surviving to be strong language element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rea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and make an analysis on various kinds of popular saying on the Internet, searching for its meanings, reasons for spreading and pragmatic functions.%网络现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日常词汇。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网络“热词”是对于一段时期内,特定社会现象的描述,在人群中产生心理共鸣,成为强势的流行语言元素。
文章将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探讨这其中的原因,并对各类网络流行语作出分析,解释其意义、传播的原因以及语用功能。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论;语言模因【作者】苏一凡【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3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一些在网络上流传的字、词、语句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传播,我们称之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言的背后(研究性学习)

态度多元化。“且行且珍惜”“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表达大气态度,追求自由
生活用气的流行语得到网民认可。对于这些“正能量”的事件,并没有“压倒性吐槽”。 网络语言环境出现多元化趋势,语言暴力不再独大。
网络社会作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网络社会的互动方式以文字为主,文字信息较语音、视频 传播更快捷。现实社会的互动更多维,语言、神态肢体动 作等都可以作为沟通媒介。赋予文字多层面的感受,成为 网络流行语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其次,网民年轻化“助 推”网络语言,青年亚文化成为网络文化主力军。 追求认同。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是一种“赶时髦”,流行文 化追求“同质性”,以获得群体的认可。网络社会的沟通 是“他人可见”的,个体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自觉受到 他者的影响使用网络流行语,强调自己是“网络社区”的 一员,表明自己“没有落伍”。 反映社会心态。当代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社会心态随 着变化需要不断调整。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带来 的冲突感,令个人感到紧迫,因此需要通过一些途径进行 宣泄。网络社会的匿名性、主体性,让个人有更大的发挥 余地。网民对社会观念的认同或者贬低,通过网络流行语 反映网民心态。“热词”被追捧的背后,正是其代表的社 会心态得到公众认可。
网络流行语传播方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使用频次趋势 网络流行语在网友的互动中产生和传播,分为爆发式和渐 进式。 “爆发式”流行语:来源于明确的事件或网络红人热帖, 从传播频率上看,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事件当日使用频 率达到峰值。如女教师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 看”,4月14日经媒体报道后走红,4月16日,微博引用量 为9108条,达到峰值,网友表示“也想活的这么洒脱”。 4月14日新闻出现之前,引用频率较低。 “渐进式”流行语:难以追根溯源,在网友互动中逐渐成 为热门,并没有清晰的源头。这类用语的流行具有偶然性, 从传播频率上看,峰值逐渐累积呈现。“单身狗”一词使 用频率较高, 2 月 14 日情人节被成为“虐狗”日,网友用 “听说情人节,单身狗与加班更配哦!”调侃单身生活。 4月3 日、4 月 15日因周杰伦“秀恩爱”再次出现高峰。在 峰值之前,“单身狗”一词已经出现,并伴随着特定事件 逐渐升温。
论当代网络新词语“网红”的演变与使用现状

㊀2020年7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陇东学院学报Jul.2020㊀第31卷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31㊀No.4㊀论当代网络新词语 网红 的演变与使用现状刘冰鑫(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ꎬ上海200234)摘㊀要: 网红 本是 网络红人 的缩略语ꎮ简缩之后ꎬ 网红 的词性由名词向形容词转化ꎬ指称对象由人到物ꎬ感情色彩由贬义到褒贬并存ꎬ用法灵活ꎮ当下ꎬ 网红 语义内涵丰富ꎬ折射出人们求新求异㊁缓解压力㊁追求美好的文化心理ꎬ也彰显出稳定性㊁泛化性㊁衍生性的特征ꎮ目前 网红 的使用已经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ꎬ并形成了 网红X 表人结构ꎬ使用量大ꎬ受到报纸媒体的青睐ꎮ关键词: 网红 ꎻ演变ꎻ性质ꎻ使用现状中图分类号:H109.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 ̄1730(2020)04 ̄0029 ̄06收稿日期:2019 ̄10 ̄30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209-AC9103-19-368005101)作者简介:刘冰鑫(1995 )ꎬ女ꎬ湖北恩施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ꎮ㊀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ꎬ网络成为了沟通的桥梁ꎮ一方面ꎬ人们通过网络实现与他人的交流ꎻ另一方面ꎬ媒体通过网络传递信息ꎬ打破了时空界限ꎮ在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ꎬ衍生出了一系列网络新词语ꎬ如 给力 高富帅 秒杀 等等ꎬ这些词传播速度快ꎬ受到网友欢迎ꎮ如今ꎬ 网红 使用量大ꎬ各大网络搜索平台均将 网红 纳入百科词条ꎬ浏览量上千万ꎬ红遍网络ꎮ 网红 由指称人泛化为可以指称走红网络的其他事物ꎬ指称范围扩大ꎬ语义内涵丰富ꎬ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ꎮ本文将从 网红 的演变㊁性质㊁使用现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ꎮ一㊁ 网红 的演变网红 是 网络红人 的简缩ꎮ 网络红人 最早出现于2004年ꎬ当时 芙蓉姐姐 的照片在网络上火热传播ꎬ无数网友效仿ꎬ搜索量大㊁关注度高ꎬ 芙蓉姐姐 因此被戏称为 网络红人 ꎮ紧随其后ꎬ 凤姐 犀利哥 范跑跑 郭美美 等人ꎬ依靠大胆言论或标新立异的行为走红网络ꎬ也被网友们冠以 网络红人 的称号ꎬ 网络红人 逐渐成为热词ꎮ冯胜利(1996)曾运用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来分析汉语韵律词ꎬ指出 人类语言中 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 是 音步 ꎮ 把双音节音步作为汉语最小的㊁最基本的 标准音步 ꎬ把其它音步形式看做标准音步的 变体 ꎬ 大于三音节的组合ꎬ譬如四音节形式ꎬ必然是两个音步(是两个标准韵律词)的组合 [1]ꎮ 网络红人 是 网络 和 红人 两个标准韵律词组合ꎮ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ꎬ四音节的形式不利于人们言说ꎬ词语冗长ꎬ不能简洁地指称事物ꎬ影响了该词语的传播ꎮ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取了 网络红人 中的区别性语素ꎬ最终形成 网红 ꎮ 网络红人 由两个标准韵律词演变为一个标准韵律词 网红 ꎬ符合汉语词语双音化规律ꎬ也便于人们记忆㊁使用ꎮ(一)词性变化1. 名词 网红ꎮ 网红 最初以名词形式出现ꎬ指称网络上走红的人ꎬ 网红 既可单独使用ꎬ也可以在前面加上修饰语ꎬ构成 X网红 结构ꎮ请看: (1)利用废弃矿坑发展赛车道的金点子一下子让这里成为网红ꎬ为废弃矿坑治理开辟了新路ꎬ让沉寂多年的矿坑再度喧嚣起来ꎮ(新华网2019-4-20) (2)流量网红与明星嘉宾的撑场ꎬ型男外模与嘻哈歌手的站台ꎬ使现场在一波接一波的笑料㊁互动中走向高潮ꎮ(人民网ꎬ2017-12-21)近年来ꎬ 网红 又出现了形容词的用法ꎬ功能由指称发展为陈述和修饰ꎮ2.形容词 网红 ꎮ 网络红人 最初指在网络上受到网友们关注的主播ꎬ她们普遍拥有美丽的外表ꎬ她们的行为方式㊁消费模式等ꎬ被统一视作 网红 风格ꎮ受此影响ꎬ 网红 也用来表示 具有网络红人特征的 ꎬ是形容词ꎬ起陈述作用ꎬ常常出现在 程度副词+网红 的格式中ꎬ形容对象为人ꎮ例如: (3)杨幂微博9000万发福利!晒两张无脸照ꎬ真是很网红了!(搜狐网ꎬ2018-8-29)92(4)吴宣仪微博画风太网红ꎬ各种炫富晒包ꎮ(新浪网ꎬ2018-10-30)此外ꎬ 网络红人 具有[+活跃于网络][+受欢迎][+人]的语义特征ꎮ 网络红人 简缩为 网红 后ꎬ[+受欢迎]的特征特别凸显ꎬ原型中[+活跃于网络][+人]的特征被忽略了ꎮ所以 网红 可解释为 受欢迎的 ꎬ表示事物的性质ꎬ起修饰作用ꎬ常与名词搭配构成 网红X 结构ꎮ例如:(5)清明自古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ꎬ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ꎬ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吃冷食的习惯ꎮ每逢清明ꎬ北京的民俗小吃 寒食十三绝 及来自南方的 网红青团 便受到消费者追捧ꎮ(«北京商报»2019-3-29)(6)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ꎬ给黑龙江带来的冰雪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厚ꎬ网红景区蜚声海内外ꎮ把冰雪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抓ꎬ早已成为全省共识ꎮ(«人民日报»2019-5-12)X网红 和 网红X 不同ꎮ试就 重庆网红 和 网红重庆 进行比较区分ꎮ请看:(7)近日ꎬ一则 重庆网红直播捅马蜂窝险丧命 的新闻有点儿 火 ꎮ10月4日晚ꎬ一男子在网络上直播捅马蜂窝ꎮ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ꎬ他被马蜂蜇了37处伤口ꎬ陷入昏迷后被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救治ꎬ目前生命体征平稳ꎮ(«北京晨报»2016-10-12)(8)此时到网红重庆来玩ꎬ作为重庆土著ꎬ小编给你推荐几个在这个季节最有特色的景点ꎬ你的重庆之行比别人更有亮点ꎮ(光明网ꎬ2018-8-23)例(7) 重庆 是修饰语ꎬ 网红 是中心语ꎬ组合后指称某位重庆网络红人ꎻ例(8) 网红 是形容词ꎬ 重庆 是中心语ꎬ组合之后指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重庆ꎮ(二)语义扩展1.指网络上受到追捧而流行的人ꎮ产生之初的 网红 一般是以网络为依托平台的主播㊁微商㊁网店老板ꎮ他们长时间活跃于网络ꎬ拥有较高知名度ꎮ请看:(9)今年的爆款网红非papi酱莫属ꎬ低配版苏菲玛索的颜值和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她登上了2016第一网红的宝座ꎮ(红网综合ꎬ2016-7-22)(10)说到朋友圈微商ꎬ90后 网红 周梦晗最富名气ꎬ她被曝光留学回国后营造 网红 身份ꎬ积累10万粉丝并售卖面膜ꎬ同时也发展下线ꎬ自称年收入近8位数ꎮ(«新京报»2015-5-4)2.指现实生活中引起大家关注的人ꎮ随着用频增加ꎬ 网红 不再局限于网络ꎬ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些行为走红的人也可被称作 网红 ꎮ例如:(11)说起浙江辅警ꎬ可能会提起这些人:杭州辅警礼为奇塌路拦车ꎬ一举成为 全球网红 ꎻ嘉兴辅警 哨子哥 杨剑锋ꎬ号称是朋友圈最能 吹 的人ꎻ衢州90后辅警朱津津勇救落水女子光荣牺牲 («法制日报»2018-10-30)(12)这几年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著名网红ꎬ他的很多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ꎬ被誉为 隐藏的段子手 ꎮ(«燕赵晚报»2019-4-9)这两类 网红 都是网上知名ꎬ但又有所不同ꎬ前类 papi酱 周梦晗 是有意在网上成红ꎬ而后类 辅警 单霁翔 本身无意成为 网红 ꎬ是经他人传播而走红的ꎮ3.指事物ꎮ 网红 的 受欢迎 义项凸显ꎬ 网红 不仅指备受瞩目的人ꎬ还可以指受欢迎的事物ꎮ例如:(13)5月23日ꎬ一辆蓝色和银色相间的子弹头列车在青岛帅气登场ꎬ未来感十足的外观让这辆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甫一下线ꎬ便立刻成为 网红 ꎬ收获 粉丝 无数ꎮ(新华社ꎬ2019-5-31)(14)喜茶是 网红 ꎬ这点不能否认ꎮ自面世后ꎬ它的门店常常出现 排队爆买 盛况ꎬ笔者就曾亲眼所见ꎮ但在盛名之下ꎬ喜茶似乎难符其实ꎮ(«钱江晚报»2019-6-4)随着 网红 的兴起ꎬ又出现了 网红经济 网红文化 网红时代 网红产业 等词ꎬ这些词也是指称物的ꎬ它们客观反映了网红队伍的壮大和拥有极高的关注度ꎮ在网红兴起的时代ꎬ这些词也受到官方媒体的亲睐ꎮ例如:(15)网红经济ꎬ主要是指在社交媒体上ꎬ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定向营销ꎬ从而将粉丝流量转化为价值㊁衍生出各种消费市场新商业模式ꎮ(«工人日报»2019-10-9)(16)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ꎬ互联网形态下的流行文化也逐渐孕育发展ꎬ对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行为方式㊁价值观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ꎮ如网文文化㊁贴吧文化㊁网红文化㊁粉丝文化等等ꎬ这些独特的流行文化ꎬ背后都有孕育它们的大大小小的网络生态圈ꎮ(«人民日报»2017-5-2)4.指处所ꎮ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ꎬ 网红 的自由度提高ꎬ不仅可以指食物ꎬ还可以指处所ꎮ例如: (17)近日ꎬ到达缙云ꎬ询问人们 哪儿是网红 ꎬ答案是 胡源乡 ꎮ这让人着实有些惊讶:胡源原是个偏远破旧的山乡ꎬ几乎少有游客问津ꎬ但眼下却摇身一变ꎬ成了人气旺地ꎮ(«浙江日报»2018-12-11)03(18)利用废弃矿坑发展赛车道的金点子一下子让这里成为网红ꎬ为废弃矿坑治理开辟了新路ꎬ让沉寂多年的矿坑再度喧嚣起来ꎮ(新华网ꎬ2019-4-20)值得注意的是ꎬ 网红 由 网络红人 简缩而来ꎬ最初是指人的ꎬ因此 网红 指人是符合人们心理认知的ꎬ不加标记的ꎻ而 网红 指称非人事物时往往在词语前面加上领域限定以解释说明ꎬ是加标记的ꎮ无标记项的组合形式比较简单ꎬ出于经济或省力的考虑ꎬ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于标记项[2]ꎬ所以 网红 指称非人事物的用例远少于其指称人的用例ꎮ(三)感情色彩变化网红 最初指网络上 芙蓉姐姐 凤姐 犀利哥 等一批靠着丑化成名的草根红人ꎮ当代 网红 趋向于标签化ꎬ人们对 网红 有了统一的认识ꎬ即大眼睛㊁白皮肤㊁高鼻梁㊁尖下巴ꎬ多为在网上活动的主播和微商ꎮ但越来越多的 网红 以简单㊁粗暴㊁低俗的手段炒作自己ꎬ以出名并获得巨额收入为目的ꎮ这些 网红 受到青少年的追捧ꎬ无形中也向青少年人群传达了功利化㊁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观念ꎮ在这一固有模式的影响下ꎬ 网红 带有哗众取宠㊁审丑的意味ꎬ使用时带有消极评注性感情色彩ꎮ请看:(19) 网红 殴打孕妇ꎬ空有一副好皮囊ꎬ却没有美丽的心灵(百家号ꎬ标题ꎬ2018-9-13) (20)最近ꎬ网红沈某某在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门前拍摄的一组大尺度照片在网络上疯传ꎮ人们原以为这是光大银行的营销或者炒作ꎬ如潮的质疑声涌向光大银行ꎬ抨击其策划低俗营销ꎮ(«光明日报»2016-7-29)汉语词语感情色彩义很大程度受到 格雷什姆规律 (Gresham sLaw)的影响ꎮHughRawson(1981)指出ꎬ 格雷什姆规律 原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ꎬ即在货币流通过程中ꎬ本身没有价值的软钞最终会将自身有价值的硬货挤出流通领域ꎮRawson认为ꎬ语言意义变化也有相似的情况ꎬ如果一个词有 好的意义 或 中性的意义 ꎬ也有 坏的意义 ꎬ那么这种 坏的意义 最终会将 好的意义 排挤出去[3]ꎮ例如ꎬ英语中gay这个词的本义是 快乐的㊁轻松的㊁愉快的 ꎬ但后来与 同性恋 产生了联系ꎮ渐渐地ꎬ人们尽量避免使用gay表示 愉快的 ꎬ以免产生不好的联想ꎮ如今gay已经专门用来指同性恋ꎬ其本义基本不再使用[4]ꎮ汉语词语也是如此ꎬ如 爪牙 本指勇士ꎬ如今专指坏人党羽或帮凶ꎻ 明目张胆 本指有胆识ꎬ敢作敢为ꎬ如今专指无所顾忌ꎬ胆大妄为ꎻ 勾当 本指办理事情ꎬ如今专指做坏事ꎮ汉语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有一定的倾向性ꎬ由褒义或中性转为贬义的情况十分常见ꎬ而贬义或中性转为褒义的情况则非常少见[5]ꎮ但是 网红 非常特殊ꎬ其语义色彩是由贬义转向褒义ꎮ这是由网络传播速度过快导致的ꎬ 网红 出现后ꎬ借助互联网络快速传播ꎬ使用量迅速增加ꎮ渐渐地ꎬ 网红 不再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边缘群体ꎬ它从亚文化现象中脱颖而出ꎬ逐渐走进公众视野ꎬ成为流行与时尚ꎮ人们对 网红 的认识不再只限于是主播的刻板印象ꎬ在某个领域有独特的见识和成就的人ꎬ也有可能成为网红ꎮ如今ꎬ 网红 已遍布政治㊁金融㊁科学㊁人文㊁健康㊁历史等各个层面ꎮ 网红 使用量急剧增加㊁使用面的扩大ꎬ促使其贬义色彩逐渐淡化ꎬ又出现了褒义用法ꎮ由此看来ꎬ词语使用量的大幅增加ꎬ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词语演变倾向ꎮ例如:(21)最近ꎬ一张自带颜值与内涵的脸刷遍了微博和朋友圈ꎬ他就是新晋政治网红ꎬ江湖人称 王外长 我国现任外交部部长王毅ꎮ(人民网ꎬ2016-7-22)(22)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昨天在上海出席 创新设计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分会 时不仅调侃自己是 网红 ꎬ更表示今后格力不仅要给员工分房ꎬ今年还要继续给员工加薪ꎬ继续当 网红 ꎮ(«北京青年报»2018-9-21)(23)这位51岁的农民网红名叫黄文胜ꎬ在外打工多年后又回到利川ꎮ今年3月ꎬ他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获得了两千万的点击量ꎮ黄文胜说ꎬ这段爆款视频的拍摄其实非常简单ꎬ就是他一边做农活一边谈人生感悟ꎮ(«农民日报»2019-6-10)网红 由关注外表向关注内涵转变ꎬ这些积极正面的 网红 成为榜样ꎮ另外ꎬ上文提到 网红 可作形容词ꎬ表示 受欢迎的 ꎬ所以 网红 修饰物时ꎬ一定是褒义ꎮ请看:(24)五谷磨房官方旗舰店8分钟成交突破百万㊁三只松鼠网红零食大礼包首日累计支付金额超过500万㊁好利来的网红产品青梅芝士&雪融芝士全天售出超33000枚 («新快报»2019-6-11) (25)2009该厂厂房由开发商接手ꎬ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思路ꎬ利用数年时间逐渐将该厂房改造成了一个集工业文明遗址㊁展览演艺㊁特色餐饮等功能的情景式体验街区ꎮ如今ꎬ该街区已成为南宁一个热门的 网红街 ꎮ(中国新闻网ꎬ2019-3-1)总地看来ꎬ 网红 经历了三个方面的演变ꎮ首先ꎬ词性上ꎬ由名词演变为形容词ꎬ功能由指称发展为陈述和修饰ꎻ语义 由人而物扩展ꎬ其中ꎬ人ꎬ由自主流行者到被动流行者ꎬ物ꎬ由物品到处所ꎻ由于 网红 高频率使用ꎬ感情色彩由贬义到褒贬并存ꎮ二㊁ 网红 的性质快节奏的时代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ꎬ个13人的情感难以得到释放和疏导ꎬ 网红 常常在网络平台中公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ꎮ人们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ꎬ如分享㊁安慰㊁陪伴ꎬ乃至于炫耀ꎬ经常在 网红 与网友的直播互动中看到ꎬ 网红 与网友双方互动性强ꎬ有利于网友们的情感释放ꎮ另 网红 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ꎬ接近于明星ꎬ但又比明星更具亲和力ꎬ他们大多是草根出身ꎬ出名之前都没有任何的知名度ꎮ 网红 通过后期努力而获得成功ꎬ网友期待的各种特征都在 网红 身上得以实现ꎬ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ꎮ网红 折射出人们缓解压力㊁追求美好的文化心理ꎬ这些因素促使 网红 受到广大网友的欢迎ꎮ 网红 这个词语的发展也具有稳定性㊁生动性㊁衍生性的特征ꎮ(一)稳定性新词语结合社会热点ꎬ走红速度快ꎮ利用新词语的 新 来吸引人们的关注ꎬ具有新鲜感ꎮ部分新词语一时兴起而流行ꎬ难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ꎬ最终走向衰落ꎬ如 范跑跑 楼倒倒 蒜你狠 等词语ꎮ 网红 却不然ꎬ 芙蓉姐姐 凤姐 事件后ꎬ 网红 受到网友热捧ꎬ引发社会关注ꎬ一越成为热门话题ꎮ与此同时ꎬ各大网络或报纸媒体都注意到 网红 的巨大影响力ꎬ纷纷进行报道ꎬ使用次数居高不下ꎬ活跃于人们视野ꎬ具有稳定性ꎮ(二)生动性新词语的流行往往有多种原因ꎬ有的是为了填补空白ꎬ如 小鲜肉 弥补了表示男性美貌的称谓空白ꎻ而 网红 更多的是为了使话语富于生动性ꎬ 网红 指称物品时ꎬ组合产生出 网红月饼 网红粽子 网红青团 等一系列新词语ꎬ这些词容易让人产生受欢迎㊁外观好看的积极联想ꎬ且常常作为广告语吸引消费者ꎬ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ꎮ(三)衍生性进入新世纪以后ꎬ汉语传播方式和交际手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ꎬ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ꎬ尤其是网络交际的大众化和普及化ꎬ某些词语在整个网络中被模仿㊁类推而广为接受ꎬ大大加快了语言变化的步伐[6]ꎮ 网红 流行ꎬ 网黑 的词义也发生了改变ꎮ 网黑 本来是 网贷黑名单 的简称ꎬ即指因为逾期欠款而被网贷平台的拉黑的人ꎮ受 网红 影响ꎬ 网黑 的词义延伸ꎬ还可指在网络上无底线作秀吸引眼球ꎬ为成名而不择手段的人ꎮ例如:(26)现在ꎬ网络贷款口子的风控能力也在不断加强ꎮ很多人网贷不还成为了网黑ꎮ那么ꎬ网黑还能申请什么贷款呢?今天ꎬ希财君就为广大网黑解决一下这个世纪难题ꎬ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ꎮ(希财新金融ꎬ2017-12-13)(27)近年来ꎬ随着社交平台㊁直播平台㊁短视频平台的兴起ꎬ各类 网红 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ꎮ有些人为了成为 网红 或者为了利益ꎬ不惜触碰法律红线ꎮ 网红 变 网黑 现象在互联网上已不仅仅是个例ꎮ(«法制日报»2018-6-14)例(26) 网黑 是其的本义ꎬ指在网络上贷款逾期不失信而被拉入黑名单的人ꎻ例(27) 网黑与 网红 连用ꎬ是指成名触碰道德底线ꎬ违反法律的人ꎮ网黑 新意义的出现也说明了 网红 的强大生命力ꎮ 网红 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认可ꎬ影响范围扩大ꎬ影响到其他词语的发展ꎮ三㊁ 网红 的使用现状(一)使用量网红 由 网络红人 简缩而来ꎬ两个同义词是不容易同时存在于语言交际中的ꎬ这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ꎮ 网红 凭借韵律优势和指称范围的逐步扩大ꎬ使用量增加ꎬ渐渐取代了 网络红人 ꎮ如图1所示:图1㊀2011-2019年 网络红人 与 网红 搜索指数对比图①①㊀参考百度指数ꎮ23㊀㊀由图1可知ꎬ2012年以前ꎬ 网红 搜索量小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ꎻ2012年至2015年中旬ꎬ 网红 的搜索量逐渐增多ꎬ但仍少于 网络红人 ꎬ两者的搜索差距渐渐缩小ꎻ2015年末开始ꎬ 网红 的搜索量大幅增加ꎬ并在2015年12月2日达到峰值ꎬ日搜索量达27443次ꎬ同日 网络红人 的搜索量只有1803次ꎬ自此ꎬ 网红 的搜索量一直远高于 网络红人 ꎬ 网络红人 的搜索量日益减少ꎬ趋近于零ꎮ这说明 网红 已得到人们的认可ꎬ同义词 网络红人 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视野ꎮ再看 网红 与 网络红人 在各大互联网媒体新闻报道的标题中的使用量如图2所示:图2㊀ 网红 与 网络红人 媒体指数对比图㊀㊀由图2可见: 网络红人 受音律制约很少作为标题使用ꎬ而 网红 伴随2015年末使用量的增加ꎬ标题化程度逐步增高ꎬ2017年初有所降低ꎬ然后保持持平趋势ꎮ在新闻报道中ꎬ标题对其所报道内容具有吸引眼球的重要作用ꎬ也决定了新闻的关注度或网络点击率ꎮ形式上看ꎬ 网红 言简意赅ꎬ且符合韵律要求ꎻ内容上看ꎬ 网红 反映了当下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ꎬ吸引读者ꎮ据分析ꎬ 网红 若使用在标题中ꎬ内容上还涉及经济㊁文学㊁社会㊁娱乐㊁影视等多个方面ꎮ请看:(28)网红经济时代:规范第三方消费测评减少法律纠纷(标题ꎬ«经济参考报»2019-6-5)(29) 网红 频出书:是流量变现还是文学情怀?(标题ꎬ中国新闻网ꎬ2019-6-7)(30) 大白兔 奶糖成网红年轻人的情怀到底是什么(标题ꎬ«中国青年报»2019-6-6)可见ꎬ 网红 逐步取代 网络红人 ꎬ其使用量大ꎬ并呈现标题化趋势ꎬ适用范围广泛ꎮ(二)语用特点网红 最初出现就用来指称人ꎬ所以 网红 常常与职业㊁身份㊁名称词组合ꎬ构成 网红X 同位结构ꎮ如: 网红记者 网红县长 网红papi酱 等ꎮ那么这种用法何时开始流行?在用法上又有什么特点?本文调查统计了人民网收录纸质媒体中2014年至今出现 网红 表人的情况ꎬ并从中抽选出 网红X 词语ꎬ进行分析对比ꎬ得出以下数据①:表1年份带 网红 的篇数网红X 出现次数X举例所占比例20199517主播3㊁民警㊁杨霞㊁杀鱼弟㊁单霁翔㊁模范㊁博主㊁卖家㊁思政老师㊁记者㊁乐队㊁papi酱㊁老人㊁院长㊁县长17.9%201810211记者3㊁主播2㊁艺术家㊁店主㊁电商㊁张绍忠㊁导游㊁博主10.8%20177610官员㊁站长夫人㊁明星㊁开发商㊁主播㊁模特㊁人物㊁总监㊁协警㊁粉丝13.2%2016648papi酱㊁小马云㊁县委书记㊁专家㊁书记㊁小妮子㊁店主㊁直播教师12.5%2015200%2014000%㊀㊀由上表可知:2015年ꎬ 网红 开始出现在官方纸质媒体ꎻ2016年ꎬ 网红X 用法得到官方纸质媒体的认可并普及ꎬ使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ꎬ且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10%以上ꎮ2019年ꎬ 网红 所出现的总体数量虽暂未破百ꎬ但其中 网红X 却出现17次ꎬ所占比例最高ꎬ达到17.9%ꎮ网红X 里的 X 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1.职业:主播㊁博主㊁记者㊁警察㊁导游㊁模特等ꎮ2.身份:书记㊁院长㊁县长㊁总监等ꎮ3.人名或绰号:杨霞㊁单霁翔㊁杀鱼弟㊁papi酱等ꎮ其中ꎬ职业类 X 出现次数多ꎬ达21次ꎬ 网红博主 一词就出现了6次ꎻ身份类 X 出现17次ꎻ而人名或绰号类 X 较少ꎬ出现了8次ꎮ这是因为人名或绰号都是专有名词ꎬ对象是独一无二的人ꎬ指称有限ꎬ而职业和身份往往是集体名词ꎬ指称某一类人ꎬ指称范围大ꎬ更容易与 网红 组合ꎮ此外ꎬ 网红 从网络中产生ꎬ 网红 自然更容易与网络相关的的职业搭配使用ꎮ将上述 网红X 在百度网上进行搜索ꎬ发现部33①统计截至2019年10月17日ꎮ分 网红X 出现频率极高ꎮ请看:1.网红主播1740万次㊀2.网红卖家1660万次3.网红明星1480万次4.网红模特1010万次5.网红电商1000万次6.网红记者789万次7.网红民警736万次8.网红专家729万次9.网红博主692万次10.网红店主644万次有5个组合出现的次数达到了1000万次以上ꎮ这些职业或身份都以女性居多ꎬ且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ꎬ如主播㊁明星㊁模特等ꎬ这些词可以背称ꎬ但很少用于面称ꎬ可见 网红 在与 X 搭配和使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ꎮ 网红X 涉及各行各业ꎬ用法开始泛化ꎬ具有生命力ꎬ也促进了 网红 的传播与发展ꎮ四㊁结语本文从词性㊁语义和感情色彩三个方面对 网红 的演变进行分析ꎮ词性上ꎬ 网红 用法灵活ꎬ具有名词㊁形容词两种用法ꎬ生动形象ꎬ表现力强ꎻ语义上ꎬ 网红 呈现泛化趋势ꎬ既可指人ꎬ也可以指物ꎻ色彩义上ꎬ 网红 的感情色彩逐渐偏向褒义ꎬ并常见于严肃的官方新闻报道ꎬ在媒体推动下使用量大ꎮ当代信息更新换代快ꎬ人们受求新求异心理影响ꎬ大部分新词语因网友的一时兴起而流行ꎬ难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ꎬ最终走向衰落ꎮ但另一部分新词语扬利除弊ꎬ适应了社会发展ꎬ日趋规范ꎬ得到认可ꎮ近年来 网红 使用量大ꎬ具有稳定性㊁生动性㊁衍生性的特征ꎬ组合构成大量 网红X 词语ꎬ极具生命力ꎬ所以 网红 最终很有可能收录入词典ꎬ被汉语普通话所接受ꎮʌ参考文献ɔ[1]冯胜利.论汉语的 韵律词 [J].中国社会科学ꎬ1996(1):161-176.[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5:23-36.[3]HughRawson.ADictionaryofEuphemismsandOtherDouble ̄talk[M].NewYork:CrownPublishersꎬ1981:1-32.[4]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ꎬ1989(3):28-34.[5]宗守云.新词语的立体透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7:94-96.[6]张谊生.网络新词 败 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9(2):62-68.ʌ责任编辑㊀杨晓芳ɔEvolutionandCurrentSituationoftheNewNetworkWord WanghongLIUBing ̄xin(LanguageResearchInstituteꎬShanghaiNormalUniversityꎬShanghai200234ꎬChina)Abstract: Wanghong istheabbreviationof Internetpopularman .Aftersimplificationꎬthepartofspeechof wanghong haschangedfromnountoadjectiveꎬthereferenceobjecthaschangedfrompersontoobjectꎬtheemotionalcolorhaschangedfromderogatorytocommendatoryandderogatoryꎬanditsusageisflexible.AtpresentꎬtheSemanticConnotationof Wanghong isrichꎬreflectingpeople'sculturalpsychologyofseekinginnovationanddifferenceꎬrelievingpressureandpursuingbeautyꎬandalsoshowingthecharacteristicsofstabilityꎬgeneralizationandderivation.Theuseof Wanghong hasbeenextendedtoallfieldsofsocietyꎬandhasformed WanghongX structureꎬwithalargeamountofuseꎬwhichisfavoredbythenewspapermedia.Keywords: Wanghong ꎻevolutionꎻcharactersꎻcurrentsituation43。
热梗连线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热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热梗连线作为一种新型互动方式,将各种热门梗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网络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总结2021年热梗连线的年度情况,分析其特点、影响及发展趋势。
二、2021年热梗连线特点1. 融合多种元素2021年热梗连线在内容上融合了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多种元素,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例如,《斗罗大陆》中的“唐三跳崖”、“昊天锤”等梗;《鬼灭之刃》中的“炭治郎”、“蝴蝶忍”等梗;《英雄联盟》中的“亚索”、“瑞兹”等梗;以及《青春有你2》中的“虞书欣”、“赵小棠”等梗。
2. 紧跟时事热点2021年,我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东京奥运会、建党100周年、抗击疫情等。
热梗连线紧跟时事热点,将相关事件融入其中,引发网友共鸣。
例如,“东京奥运”、“脱贫攻坚”、“抗疫英雄”等梗在热梗连线中屡见不鲜。
3. 网络流行语盛行2021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如“硬核”、“破防”、“凡尔赛”等。
这些流行语在热梗连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网友互动的亮点。
4. 跨界合作增多2021年,热梗连线领域跨界合作增多,如明星、网红、企业家等参与其中。
这种跨界合作丰富了热梗连线的形式,提升了其影响力。
三、热梗连线的影响1. 增强网友互动热梗连线作为一种新型互动方式,拉近了网友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网友之间的交流。
在热梗连线的氛围中,网友可以尽情地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传播正能量热梗连线中的许多梗都蕴含着正能量,如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
这些梗在传播过程中,激发了网友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文化创新热梗连线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许多网友在创作热梗连线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推动了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4. 提升网络素养热梗连线要求网友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如了解梗的来源、内涵等。
这种要求有助于提高网友的网络素养,使其更加理性地参与网络互动。
“洪荒之力”的语言特征及流行原因

“洪荒之力”的语言特征及流行原因“洪荒之力”经历了里约奥运会的洗礼后,再次升级为网络热词。
文章通过追溯“洪荒之力”的来源,分析其语言特征,从语言内部要素和语言外部环境方面讨论“洪荒之力”流行的原因。
标签:“洪荒之力” 来源语言特征流行原因北京时间2016年8月9日,在获得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铜牌后,傅园慧接受采访之时表示:“哇!太快了,我打破了亚洲纪录了。
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
”随后,“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爆红网络,各种“洪荒之力”的新闻标题如雨后春笋,席卷全国各大网络媒体平台。
仅8月9日一天,该词的搜索指数已由原来的1800多次暴增至612,000多次。
“洪荒”两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洪荒之力”一词源于小说《花千骨》。
其实,在历史上就不乏“XX之力”的词语来表达各式各样的力量。
比如:“股肱之力”(《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熊罴之力”(班固《汉书·贾山传》:“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拔山超海之力”(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回天之力”(《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縛鸡之力”(元·《赚蒯通》:“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吹灰之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
”)等。
由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力”可知,“洪荒之力”是由“股肱之力”“熊罴之力”等“XX之力”的格式类推而造出的新词,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语义发展方面。
“洪荒之力”最初指“妖神之力”,即某种可以毁灭世界的原始力量,如例(1)、例(2);后通过隐喻机制,由结果的破坏性、消极性的相似性而进行隐喻,引申为将要爆发或发泄的脾气、火气等消极情绪,如例(3)、例(4);经过傅园慧在奥运赛后采访使用后,“洪荒之力”再次通过隐喻机制,由“力”的尚未被激发的存在状态及激发后可能造成突变性结果的相似性而进行隐喻,引申为某种尚未被激发或使用的强大的特殊潜能或功能,用于人时尤指最原始或最后的身体机能,类似于俗语“吃奶的力气”,如例(5)~例(7)。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一、调查原因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
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
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1、反映重大事件类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
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同时夹杂着讽刺的幽默感。
谈网络热词“显( 现 )眼包”

谈网络热词“显(现)眼包”作者:陈曼娟芜崧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03期摘要:“显(现)眼包”为网络流行语,来自方言,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同时又丢人现眼。
多用于评价娱乐圈、影视界、综艺界的明星或名流,还有警界、商界、体育界、政界、教育界以及金融界的精英或年轻人;也可以形容事物。
多用于褒义,有时也用于贬义。
“显(现)眼包”既有语法特点,也有修辞特点,其流行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显(现)眼包;方言;释义;作用;原因我们熟悉的“包”有很多:钱包、荷包、手提包、挎包、双肩包等。
2023年在媒体上又冒出了一个新的“包”,即“显眼包”:(1)“00后”新警(刘剑锋)2小时破案,秒变“显眼包”(央视网2023-08-21)(2)总裁界“现眼包”来了,百亿富豪郑志刚直播爬荒山、捡垃圾(腾讯网2023-08-09)一、“显眼包”的用法何为“显眼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网络流行语,来自方言,也作“现眼包”,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同时又丢人现眼,在互联网社交语境属于褒义词。
多用于评价娱乐圈、影视界、综艺界的明星或名流,比如,有网友评价撒贝宁是“国家级显眼包”(搜狐2023-06-13),还有网友评价王鹤棣、范丞丞、魏大勋、白敬亭是娱乐圈的四位“青年显眼包”,雷佳音、沈腾、邓超、薛之谦是四位“中年显眼包”(中华网2023-05-30)。
此外,还有警界、商界、体育界、政界、教育界以及金融界的精英或年轻人被称为“显(现)眼包”。
(3)大运会上的法国“显眼包”有多狂?带着金牌到处“炫耀”(沪江法语2023-08-07)(4)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扎根本职岗位,争做积极向上、本领过硬、实干笃行的“显眼包”。
(李小霞;茶乡紫阳党旗红2023-09-13)(5)每年高考,都有几个“现眼包”。
有迟到的,早退的,出门接受采访,说给游戏人物加强的;有忘记带准考证的,有带错准考证的。
(网易2023-06-06)(一)褒义上述“显眼包”虽有个性但也有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网络热词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值得关注的传播语言,其正由社会方言向社会共同语演变,不仅促进了大众传播及话语权的多元化,而且其内涵及蜕变过程也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蕴含着草根文化的特征,为社会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热词传播之所以能够引爆全民参与和高度关注,是因为其打破了语言的传统与常规,体现出新的传播特征,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语言和传播现象。一是在种种微传播现象中,网络热词由于更为浓缩,从而更直观、更典型地体现出碎片化。很多网络热词都凝练了一个新闻事件、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特征。因其形式的简洁、精炼、灵巧与新颖,网络热词的传播速度更快捷,时效性更显著。二是网络热词在词语形式上和内容与表达上,都不同于传统、常规的汉语语汇,也因自身的简洁、凝练、高度概括和深刻蕴含而具有巨大的表现力。三是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征,呈现出创造主体多元化、造词心态开放化、表达使用草根化的大众文化色彩。四是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活和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是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是时尚达人的自由选择。五是网络热词的传播带有鲜明的群体化特征,是在一定的人群和范围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同时也是速食化的,带有鲜明的快餐特色,体现了当代文化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特征。
关键词:微传播;网络热词;碎片化;草根化;群体化;速食化 索绪尔认为,汉语是一种重词汇、多词汇的语言,这是符合实际的。[1]155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确是一种高度重视词汇的语言,中国古代虽没有自己的语法学,但它的词汇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唐兰在其《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汉语常用基本词汇虽只有5 000多个,但复合词汇搜集起来会超过500万条。[1]156网络热词的出现,不仅显著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也使当前语言介质的传播有了新的活力与特征。 所谓网络热词,是指流行于网络的热门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热词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网络热词是对当下约定俗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常用词的称谓,是一个内涵丰富、十分宽泛的概念,其还有“热词”“新词”“锐词”“网络流行语”等称谓。在对网络热词的相关界定中,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廖大国[2]对网络流行语的解释:网络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王婷[3]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创造的一种特殊话语,是网民作为话语生产主体自主创造出来的意义符码。所以,确切地说,网络热词是一种语汇,因为词语在语言学上通称为“语汇”。“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长度相当于语法上的词组或句子、而意义和用法上却相对固定的语言片断,即固定词组或熟语。语汇就是一种语言中的词和语的总和。由此,就形式而言,网络热词并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词”。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都可能形成热度而被广受关注,进而成为热词。从构成范围而言,小到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完整的句子,都可以构成热词。热词,既可以是“亲”“雷”“蚁族”“宅男”之类的字词,也可以是“我爸是李刚”“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且行且珍惜”“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之类的短语或句子。 如果说语言作为最早的传播符号在人类文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传播符号和媒介,那么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微传播平台的新语言――网络热词――可谓汉语词汇的最新典范。网络热词由社会方言向社会共同语演变,不仅促进了大众传播及话语权的多元化,而且其内涵及蜕变过程也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蕴含着草根文化的特征,为社会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热词传播之所以能够引爆全民参与和得以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语言的传统与常规,体现出新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其他语言和传播现象。近几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虽然注意到了这种新语言现象的新特征,但并未能精准充分地将这些特征从语言现象的表层剥离、提取出来,尤其是对其解析还流于个例和浅层。鉴于此,本文拟结合网络热词传播现象,溯本追源,对其传播特征进行深入解读,以供学界参考。 一、网络热词碎片化,传播速度快 网络的交互性特点要求其语言能够进行简练、明快的表达,热词由于契合了这一需求,从而能够在全媒体时代受到青睐。互动百科将“词媒体”的主要特征概括为:抓住要点,简练。[7]从形式上看,没有哪一种微传播比词媒体更微,更能体现微传播的特征。在种种微传播现象中,热词最为浓缩,能更直观、更典型地体现出碎片化。热词往往凝练了一个新闻事件、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特征。因其形式的简洁、精炼、灵巧与新颖,热词的传播速度极其快捷,时效性更加显著。传统媒体因需采编、印刷等,即使很快也难以避免若干时间的延迟,从而可能错过报道的最佳时机。而在微平台,热词跟随热门话题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同微博一样快速而广泛。因此,热词传播的时效性更强,体现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通过网络语言这一快速直接的交际工具,表达出对新闻事件、热点现象、社会民生等问题的看法。这使得公众希望寻求更多、更新、更直接、更形象、更有力的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8]最能体现网络热词的这种超浓缩能量的,要数2013年流行至今的一系列网络热词。“伙惊呆”“何弃疗”“累觉不爱”“人艰不拆”“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细思恐极”等热词,都是对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的高度浓缩,这既显示出网友巨大的创造能量,更体现出网络热词擅长压缩、高度凝练的表达风格。 尤其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现场公众利用微平台和热词这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成为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者,彰显了“秒速度”的传播特点。“我爸是李刚”就是典型一例。2010年10月18日,猫扑网的一篇帖子引爆了网络,截至2010年10月18日傍晚,点击量高达143万。这篇帖子描述了一起“官二代”制造的校园车祸: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校园内,一辆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造成一死一伤。肇事者放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该事件迅速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旋即成为当时最火的流行语,也成为网友嘲讽跋扈的“官二代”的典型热词,被评为“2010年度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2010年11月18日,《国际先驱报》刊出头版头条报道《中国隐晦笑话:我爸是李刚》,《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国外媒体也对此有所关注,足见其影响之广泛。[9]另外,很多非突发性、非事件性热词的走红也体现了微传播的快速即时,如2012年走红的“元芳体”。该词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仁杰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李元芳通常如是回答:“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2012年10月,网友追捧模仿形成的“元芳体”流行语,以惊人的速度风行至热,随之在各种媒体、节目、报道中频频出现,并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传播中。 二、网络热词形式新颖,表现力强 历史悠久的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而基于新技术平台所产生的热词现象,对汉语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其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词语形式还是内容和表达效果,热词都不同于传统的、常规的汉语语汇,虽然不能排除其在传播和语言形成和使用中的负面影响,如对信息的误读、对语言的过度消费、加剧新闻娱乐化,尤其是对语言秩序和语言教育的冲击等,但也应该看到它对现有语言的改良与创新,为现代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形式是词最为直观的因素,热词在形式上表现为新颖灵活、形象生动。很多热词在形式上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词语。这种形式上的新颖性,首先表现在热词本身的新鲜感,如十分活跃的“?濉薄??”等象形字词就是网友的彻底翻新,它们或与原来的字意完全无关,或是原来的汉语系统中没有的字,是网友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的全新创造。“??”字读“梅”,由两个“呆”字组成,十分给力地表达出一个人比呆还呆、很傻很天真的样子。这个字是网友对古汉字的巧妙化用,《康熙字典》中对“??”字的解释是“梅”字的异体字,跟“呆”意没有任何关系。新新人类把它们拉到一起,正是选用了它别具一格的字形。也有解释认为,“??”字源于陕西方言,陕西话中用“??怂”“??得很”“老??”等词表示一个人很呆、很傻[10]。由于“??”字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其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新华字典》第10版收录。而“?濉弊指?人的感觉,既像是一个人被困住的样子,又像是一种困窘的表情,十分新鲜形象。 其次,很多热词本身形象生动、鲜活巧妙,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和动感,能迅速激发人的感官功能,唤起人的丰富想象力,如“雷人”“山寨”“打酱油”“压力山大”等。“雷人”一说出自浙江东北方言中的lei dao,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话感到讶异、惊奇或难以理解,类似于“晕倒”“无语”。可能由于打字习惯的缘故而出现了“雷到”。也有人认为,它是外来语。“雷人”的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将人击倒,其作为网络语言的意义则兴起于2008年,指人被出乎意料、令人震惊的东西惊吓或震撼,类似“晴天霹雳”之意但又不完全相同,后者多用于惊闻噩耗之时,“雷人”则表达出一种类似被雷击中的喜剧性或无奈、尴尬的感受,形象夸张地表达出人们特殊的心理状态。[11]现在,这个词已经非常生活化,在各种媒体上也常有使用。 最后,热词形式的新颖还包括词法、语法的新颖。不少热词的形成与走红,是因为其新颖的构词,能够打破常规的造词造句之法,如“被某某”“给力”“很某很某某”“碉堡了”“吐槽”等。这些热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模式,表现出反常规、反传统的勇气和能力,带给人以全新的表达感受。如“宅”本身为名词,而在一系列热词构成中它的词性十分多样、灵活,“宅着”“宅男”“宅女”“宅一族”“宅生活”等,类似的还有“山寨”“任性”等。热词打破了汉语固定的语法规则,一些热词身兼多种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似乎什么词性都可以,什么词性的词都可以修饰配合、组成新词,完全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在当前的信息风暴中,人们对获取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强的针对性、直接性,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一步到位地表达。与普通语汇相比,热词多能恰当鲜明地对事件、事实、现象等进行快速的总结提炼,以简约的形式和简洁的语言指明症结,精准到位地表达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出民众的心理感受和诉求。同时,碎片化、词符号形式也非常方便人们的记忆,能让人们快速、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热词在表意方面功能强大,其所代表的意义往往超出词语本身的含义,比一般语言更加准确有力、丰富深刻,在传递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巨能量”优势。就这个角度而言,热词堪当“锐词”――新锐、精锐、尖锐、锐利。当公众参与到一个新闻事件的讨论时,无需过多说明和解释,只需一个词,便会传达出一种默契和不可言说的心理,能够极大地提升新闻事件传播的广度和速度,使汉语文化在传播语言中更加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精简形象,更能反映出人们的想法,得到社会的关注。 热词因自身的这种简洁、凝练、高度概括和深刻蕴含而获得了巨大的表现力,或直指或隐喻,或幽默或冷峻,或讽刺或引申,产生了普通词语无法表达出来的种种特殊效果,常常让人会心一笑又掩卷深思,颇能吸引眼球。热词很生动,但仅用生动来概括热词的表现力似乎不够给力。热词简单形式下所蕴含的表达能量,是一种冲击力、新鲜感、震撼力、穿透力,是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尤其是其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更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令报道更加鲜活准确、生动形象,很能抓住受众兴趣、引发共鸣。如在新闻报道《“apec”反贸易保护,美国“打酱油”》中,一个简单的“打酱油”,不仅把美国政府对待apec诸国反对贸易保护政策的那种消极懈怠、不甚关心、颇为暧昧的心理表达出来,而且以简短的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讽刺和冷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事件本质,增加了报道的新鲜感尤其是标题的吸引力、冲击力,使受众更容易理解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三、网络热词包容性强,大众文化色彩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