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鉴评

食品感官鉴评
食品感官鉴评

食品感官鉴评

第一章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价: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评价。

二、感官评价的主要任务:

1、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1)、调查消费者喜爱某种事物程度(2)、偏好实验,即调查两种及以上同类食品中,哪一种更受消费者的欢迎(3)、敏感性试验,即调查消费者对某种感官质量要达到什么阀限才能感受到

2、分析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等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

3、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相应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4、检验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5、评选优质食品

三、感官评价特点(触觉90-120ms<听觉<味觉450-1080ms)

1、简单,迅速,费用低

2、食品感官评价不易量化

3、食品感官评价误差难以消除

4、影响因数众多

5、感官评价不能精确的确定食品的生物价值,有时也不能确定引起某种感觉的真正原因。

四、感官评价的分类:

食品的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地)

根据食品质量特性不同:(1)分析性检验(2)嗜好性检验

食品的感觉质量评价

五、感官评价质量的表示:

1、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2、用分数或分级的方式评价

3、计数(饼干、气泡)

4、将试样与标准图片或相片比较

5、与样本作对照评价:样本:(1)表示产品质量的标准水平(2)极限样品(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3)程度样品,由一组质量优劣程度不同的标样组成。

六、传统感官评价与现代感官评价比较

比较项目传统感官评价现代感官评价

分析人员与组织标准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科学合理,组织完善,

组织不完善

分析方法单一多样、科学

分称析过生理、心理生理、心理

分析环境较忽视环境标准化环境标准化

试料抽取,制备试样代表性不强统计抽样标准化

呈现方式

分析仪器人外感觉器官内感觉器官

分析结果量化差数量统计、量化度高

七、学习感官评价的重要性

1、仪器分析比感官评价复杂,缓慢,费用高

2、仪器分析需要分离,有不易克服的困难

3、现代仪器对有些成分不能分析

4、食品中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特性的关系还未搞清

5、消费者是用内外感官器官而不是仪器来判断食品好坏。

三、感觉阀: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度。

第二章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一、食品的色泽

1、颜色基本知识:自然光由不同光射线组成,可见光区域内不同波长光显不同颜色。一种物质吸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外的就是无色,吸收某一波长的光颜色是它的互补光

2、颜色的基本特征:

(1)、色调: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2)、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参白越亮,参黑越暗)3)、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白色光越少,饱和度越高)

3、食品的色泽:

(1)食品中天然色素(对光、热酸碱敏感):来源于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2)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日落黄(色彩鲜明、成本低、煤焦油的燃料、大部分对人体有害)(3)食品色泽褐变:酶促褐变:多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是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鲲类及其聚合物的结果。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作用,抗坏血酸褐变。

二。食品的香气:

1、食品香气中的香味物质不易分离开,溶于水,溶于脂类

共同特征:挥发性(必要条件)和可溶解性(充分条件)

具有挥发性物质不一定具有香气,具有可溶解性一定具有香气

香气值(放香值)=香味物质的浓度/绝对阈限,只有香气值≥1时,才能感受到。

发香团:羟基、羧基、醛基、醚、酯、羰基、苯基、硝基亚硝酸基、醛胺基、内酯

2、食品香气形成的途径

(1)、生物合成:直接由生物合成形成香味成分(香蕉、梨、莽草酸)(2)、直接酶作用:酶对香味前体物质作用形成(大葱、卷心菜、芥子酸)(3)、间接酶作用:酶促生成氧化剂对香味前体物质氧化生成香味成分(红茶)(4)、高温分解作用:加热或烘烤处理使前体物质成为香味成分(面包、红烧肉)

3、食品香气的评价:从食品香气的正异,强弱,持续长短时间等方面分析。

三、食品的滋味:

1、食品中的成味物质:小分子糖类多呈甜味,解离度较大的羧酸多呈酸味,中性盐多呈咸苦味,生物碱多呈苦味。

共同特征:溶于唾液易溶的时间短,难溶的时间长。

呈味物质在食品滋味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呈味物质的含量及绝对阀限。

2、食品滋味的分类:单纯味和复合味。

单纯味:(1)、酸味:是由于舌粘膜受到氢离子刺激而引起的,一般无机酸在PH3.4-3.5感到酸味,多数无机酸有苦涩味,有机酸在PH3.7-3.9呈味极限值。酸味剂功能:可提供酸味,增加食欲,有防腐效果,可促进Ca、P吸收。大数为有机酸。(2)、甜味: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一般以蔗糖甜度为1,其它糖和甜味剂与蔗糖相比,定出相对甜度。可增加食品可口性,改进食品某些食用性质。甜味剂:糖精、甜味素、阿斯巴甜(3)、苦味:是四种基本味中最敏感的一种(呈味阀值最小)敏感度:苦>酸>咸>甜(4)、咸味:是中性盐的味,以NaCl为纯正,典型的咸味剂,主要起增味(助鲜)调味作用。粗盐含有KCL、MgCl2,会有苦味。(5)、酸味:可刺激舌与口腔的味觉神经及鼻腔,产生刺激感官,属于机械刺激现象。可提高食欲,杀菌作用。

无芳香辣味物:辣椒、花椒、胡椒;芳香辣味物:生姜、丁香

刺鼻、催泪辣味物:葱、芥末、蒜、洋葱(6)、涩味:口腔粘膜蛋白质凝固,引起的口腔表面粗糙的收敛感觉,它不属于味蕾产生的味觉。引起涩味主要成分多为酚类化合物,(7)、鲜味:是一种特殊美味,主要有氨基酸、肽类,核苷酸类、肌苷酸类。(8)、清凉味:典型清凉物质为薄荷醇(9)、咸味:溶液中只要有0.01%的碱即可感知。(10)、金属味:一般来自金属离子,也有非金属物,如1-辛烯-3-酮,具金属味。3、食品滋味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心情不好,郁闷时,食用甜味物质;暴食暴饮后,可食用酸味物质消食化瘀。

4、食品滋味的评价:从食品滋味的正异、浓淡、持续长短来评价

四、食品的形状和质够

1、食品的形状(天然,人造)

(1)食品的外形(造型)(2)表面的纹理或图形

一个好的形状应具有的的特征:(1)、易于识别(2)、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易遗忘。(3)、能替换的形状

少(4)、便于人们食用(5)、能充分利用包装、贮存、运输空间(6)、美观

2、食品的质够: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用于检测食品的质量)

(1)、硬度:软硬,使食品变形所需最小力(2)、凝集性:脆弱程度:食品内部结合力大小。咀嚼性:破碎食品所需的力。胶性:咀嚼固体、半固体食品所要能量。粘性:反映食物松散还是粘稠的指标。弹性:去掉外力时食品恢复原形的能力。

五、食品的风味:是指食品入口前后对人体的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刺激所引起的综合感受。

第三章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一、感觉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

感官的主要特征:(1)是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5)、心里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2、分类及其敏感性: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视觉、听觉和触觉是由物理变化而产生的,味觉和嗅觉则是由化学变化而产生。

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二、感觉的度量

1、感觉阀: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度。

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各种感觉的感觉阀分为:

(1)、绝对阀:是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2)、察觉阀(刺激阀或感觉阀下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

(3)、识别阀:能识别明显感觉的最低下限

(4)、极限阀(感觉阀上限):导致我们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

(5)、差别阀: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3、感觉的变化现象:

(1)、感觉疲劳现象(适应现象):指感觉或感觉器在同一物质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感觉灵敏度恢复就越快。(感觉疲劳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2)、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若一种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

(3)、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4)、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5)阻碍作用:当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

第二节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一、味觉生理学:

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

舌头:甜舌前侧:咸舌后侧:酸舌根:苦

二、味觉理论基础:1、味感受体对味觉刺激会迅速产生反应2、呈味物质应为可溶解状态3、能够刺激味感受体的物质种类繁多4、呈味物质不会对味感受体产生生理性反应而使味细胞迅速退化5、味感受体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反应能维持一段时间。

味觉理论:1、伯德罗理论2、酶理论3、福伦斯

三、味觉的特征:

1、呈味物质的结构:H离子、cl离子

2、温度: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阀值的变化上。甜味酸味最佳感觉温度:35-50摄氏度咸味:18-35摄氏度苦味:10摄氏度

3、介质(1)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体的扩散,介质的性质会降低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抑制呈味物质的有效成分的释放(2)呈味物质溶解度与出现味觉时间有关

第三节嗅觉和食物的嗅觉识别

一、气味:可以嗅闻到得物质

两种典型的气味分类法:索额底梅克氏分类法;舒茨氏分类法

二、嗅觉过程和嗅觉特征:

1、嗅觉过程:嗅细胞是嗅觉感受体中最重要的成分,它有两种神经纤维,一种是嗅觉神经纤维末梢(嗅毛),另一种是三叉状神经末梢。

2、嗅觉特征:(1)、极高的灵敏度:具有能够侦察低气味的能力。(2)、嗅觉疲劳:有三个特征:(1)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时嗅感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2)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阀逐渐增加。(3)嗅觉对一种刺激疲劳后,嗅觉灵敏度再恢复一定的时间。

3、嗅觉的相互影响:(1)、掩蔽效应:气味混合后,某些气味主要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这样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2)中合作用:混合后气味特征变为不可辨认特征(3)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4)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5)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生一中新的气味。

三、嗅觉理论:1、吸附理论2、酶理论3、萨姆纳理论:解释嗅觉疲劳现象

四、嗅觉衡量:

1、嗅味阀的影响因素:(1)、测定时所用气味物质的纯度。

(2)、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时各项条件的控制。(3)、参加试验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嗅觉分辨能力上的差别。

2、相对气味强度:气味感觉随气味物质浓度降低而增加的特征。

相对气味强度=嗅感物质(在食物中能产生嗅感并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嗅味阈变化值/嗅感物质浓度变化值

3、香气值

第四节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

一、视觉:

1、视觉的生理特征:

眼球表面:巩膜:眼白,是多纤维物质

脉络膜:血管,可阻止多余光线对眼球的干扰

视网膜:光敏细胞:柱形:灵敏度高,对颜色不敏感

锥形:能感觉明暗,能辨别色彩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玻璃体(中间)明胶状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镜,能折射光线。

2、视觉的感觉特征

(1)、闪烁效应:当用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光线刺激眼球时,就会产生闪烁感觉。(2)、色彩视觉(3)、眼睛的适应性:开关灯适应过程(4)、明暗视觉:明视觉在白天正常照射下,靠锥形细胞完成。(5)、对比效应:明度对比效应(黑白背景比较同一颜色)、

色彩饱和度对比效应(深浅不同比较同一颜色)、色调对比效应(红、黄背景)、面积对比效应

(6)、视觉疲劳与残象:闭上眼睛看完亮事物会有亮感是正残象、看一会灯再看墙会有暗影是负残象(7)、眩光效应:物体表面亮度过大,人眼,瞳孔缩小(8)、视错觉(9)、视觉运动规律:人眼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速度快、

视线习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看、看圆形习惯沿顺时针方向看、

人眼的垂直运动比水平运动容易疲劳、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比垂直方向准确的多、两眼的运动协调一致且同步、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容易被人眼接受。

3、视觉评价

(1)、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2)、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时环境的颜色显著增加或降低对食品的食欲(3)、食品的颜色也决定其是否受人欢迎(4)、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应具有的特性

二、听觉

1、听觉生理学:

耳朵:外耳:耳廓;中耳道;内耳:耳膜、耳蜗、中耳、听觉神经、基膜

声波振幅大小决定听觉所感受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则声音强,通常用分贝表示。

频率是指声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它是决定音调的主要因素。

2、听觉质地:

脆度或易碎感:干食品:薯片(有空气小间被易碎细胞包围,壁断产生振动-声音);湿食品:新鲜水果、蔬菜(由易碎活体细胞构成)

3、听觉的感官特征:声音稳定程度;声音的响度

4、听觉和食品感官评价

三、触觉

1、触觉质地(大小和形状):口部触觉柔软的圆的相对较硬扁颗粒80um感觉不到颗粒感

2、口感:关于粘度:软组织表面;CO2饱和度;主体相关,化学相关;口腔外部,舌头运动阻力,嘴部的后感觉相关,与生理后感官;与温度相关,与湿润情况

3、口腔中的相变化:溶化(熔化)冰激凌,巧克力温度增加,溶化(脂肪含量较高)

4、触觉手感

四、其它感觉

1、痛觉;(1)痛觉可由许多刺激引起(2)痛觉往往与其它肤觉结合(3)痛觉种类繁多(4)痛觉包括两个成分;痛感觉与痛反应(5)痛觉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大(6)与其它感觉比较,痛阀不够稳定(7)个体差异大

痛觉种类:皮肤痛;深部痛:肌肉、肌腱、关节(酸痛);内脏痛:心绞痛

2、温度觉:温觉:刺激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引起温觉冷觉:低于皮肤温度时引起冷觉

温度觉受三个因素影响:(1)皮肤的绝对温度(2)θ的变化速率dθ/dt(3)受刺激区域的面积S

第四章食品感官评价的条件

一、食品感官评价人员的分类:

专家型:层次最高的一类消费者型:代表性最广泛无经验型:小范围内有经验型:训练型:有描述产品的能力

二、感官评价人员的筛选

1、感官评价候选人员选择①要对感官分析有兴趣②身体健康、不能有任何感觉方面缺陷③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④保证有80%的出勤率⑤具有专业知识,对产品无偏见⑥各评价员之间以及评价员本人的感官要有一致和正常的敏感性⑦个人卫生条件好,无明显个人气味⑧检验过程要专心

(1)、产品差异检查:是以标准文本和标准样本为依据,检出产品感官质量或在制品质量、原辅料质量与标准的差异,并判断是否合格。另外研究人、机、料、法、环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也属于差异检出人员

的职责范围。(2)、产品特性评价:是以对产品各项质量特性的质量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等方面给予评价为目的,主要用于新产品的感官质量评价无产品的质量评比、选优

2、筛选:筛选检验的内容有:感官功能检验、感官灵敏度的检验以及描述和表达感官反映能力的检验

3、感官评价人员的训练

4、考核:主要是检验候选评价员操作的正确性(是否能考察样品)、稳定性(先后评价的稳定程度)、和一致性(各个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同一标准,做出同一评价)

5、从事感官评价工作之前注意四项:(1)、进感官评价前休息好,保持充沛精力(2)、不能使用化妆品、香皂等有香味的物质(3)、感官分析之前感官过程中不能嚼口香糖、吸烟、喝酒等酒精物质,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葱、姜、蒜、辣椒等,不能太饿、太饱。(4)、分析过程中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第二节感官评价环境条件

一、环境对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

1、微气候:指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

温度:达25摄氏度以上,人体皮肤温度升高出汗;30摄氏度以上,心烦意乱;50摄氏度以上感到绞痛;低温嗜睡,灵活性下降湿度:对人体热平衡有作用,低温高湿人感到特别寒冷

气流速度:促使人体散热,当气温高于人体时,会促进吸收更多的热。热辐射:温度高向低温辐射

2、环境照明: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混合照明

(1)对视力的影响:视觉强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过明会有炫光效应(2)对识别速度的影响(3)对明视持久能力的影响(4)对辨色的影响:认错颜色(5)对立体视觉的影响(6)对视野的影响(7)对眼疲劳的影响:有干燥、模糊、流泪

二、对食品感官评价环境的具体要求

1、鉴评室设置

鉴评室试验区布置与环境要求:

低噪音:控制40dB以下恒温恒湿:21-25摄氏度湿度约60%

空气清新:必须是无味的室内装潢淡雅:不影响样品色泽

照明与采光:100-200lx 可调灯光,有光泽样品避免在正反射光位置观察。

2、样品制备区

(1)与试验区相邻(2)不是评价员进入实验区的毕竟之路(3)通风性好,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4)不能用有味的建筑修饰材料和实验材料(5)设计方式应使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流入试验区(6)具有常用设备

3、附属设施:休息室、洗涤室、办公室(发送报告、讨论)儿童区(隔音、防震)

第三节样品的制备和呈送

一、随机抽样:

(1)机械随机抽样:按照一定情况把产品分组,再依照一定机械次序来抽取产品作为样本(2)整群随机抽样:在整体或检验批次中,不是抽取个别单位产品,而是随机抽取整群的单位样品

(3)单纯随机抽样:①抽签法:先将检验批中每一单位产品编号,然后抽检②随机数表法:A决定页码B 决定起点C决定前进方向(4)分层随机抽样:按指标将其分类,在各类型中按比例抽取,合成一个样品。难易程度:(1)>(2)>(3)>(4)

二、样品的制备要求:

1、均一性:高度责任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操作水平

2、样品量:体现在两方面:(1)感官鉴评人员在一次试验中所鉴评的样品个数(2)试验中提供给每一个评价人员供分析用的样品数量

影响鉴评样品数的因素:1、感官鉴评人员的预期值2、感官鉴评人员的主观因素3、样品特性4、噪音、谈话、不适当光线

三、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

1、温度:

2、器皿:(1)、同一试验内所用器皿最好外形,颜色和大小相同(2)、器皿本身应无气味或异味(3)、试验器皿和用具的清洗应慎重选择洗涤剂,不应使用会遗留气味的洗涤剂

3、编写:由于人们对记号,编号的好恶而影响了对样品的感官评价的现象叫做记号效应。

4、样品的摆放顺序(位置效应和顺序效应)

四、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

载体的选择:1、没有强的风味,不影响样品性质2、载体风味与样品具有一定适宜程度3、样品载体应是容易得到的,这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要性。4、在选择样品和载体混合的比例时,应避免二者之间的拮抗效应或协同效应

第四节食品感官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一、感官评价小组:生产厂家组织、实验室组织、协作会议组织、地区性,全国性产品评优组织

第五章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一、评分检验法:

1、做好食品感官质量的评分需要几点:

①一个好的评分标准②要有较高水平的分析员③评分程度要合理④评分结果的处理方法要先进

2、评分标准应具备的特点:

①评分规则明确具体②能方便正确的衡量和掌握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优劣及缺陷严重程度③能将被检产品的实际水平检查出来④能使样本间的差异,即使比较微小的差异也能通过评分反映出来。

3、衡量尺度:可信度A、区分度R、难度C、平均分与标准差

1、对感官鉴评人员进行训练起到的作用:

①提高和稳定感官鉴评人员的感官灵敏度

②降低感官鉴评人员之间及感官鉴评结果之间的偏差

③降低外界因素对鉴评结果的影响

2、试验区内的微气候: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3、环境照明:①对视力的影响②对识别速度的影响③对明视持久的影响④对辨色的影响⑤对立体视

觉的影响⑥对视野的影响⑦对眼疲劳的影响

4、环境噪声(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

①对听力的损伤②对视觉的影响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④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⑤对消化系统的影响⑥对心

理状态的影响⑦对语言交流的影响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5、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下列作用:

①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②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时环境的颜色显著增加或降低对食品的食欲③食品的颜色也决定其是否受人欢迎④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第四章食品感官鉴评的应用

一、食品感官评价规则

1、检查顺序

2、明确感官检查的种类

3、检查姿势与动作

4、检查时间与工作量

二、食品感官评价程序

1、学习标准,统一评价员的评判尺度

2、试评

3、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4、正是评定

5、数理统计处理结果,5再到1(没有通过5要重新来走该过程)

三、方法的选择

1、根据检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

2、要检验出差异时,选择高精度的方法(1)、有差异的样品数量越大,精度越高(2)、有差异的样品中,置信度越高,精度越高。(3)有差异的人数越多,精度越高

3、从经济性出发选择方法

4、从评价员所受影响出发选择方法,

5、最好选择能获得较多信息的方法

四、设定问题的原则

1、要简单明了提示必要的信息

2、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和难以理解的词汇

3、避免使回答者产生厌恶,不安的问题

4、所提问题应考虑回答者的文化程度,生活水平,年龄和性别等

5、一个问题只问一个内容

6、避免带有诱导或提示的问题

7、提问的问题必须是容易回答的内容

8、提问顺序必须有逻辑性

六、设定问题的注意事项

1、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的消费者,应使用标本或模型等

2、消费者不可能记忆其消费中的所有问题

3、消费者一般不愿意回答费脑筋和需要计算的问题

4、不应该提出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虚荣心或荣誉的问题

5、提问时绝对不要遗漏必要的信息

6、绝对不要提供多余的信息

七、回答的形式

二项选择法、多项选择、自由回答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食品感官鉴评作业题

食品感官评价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3.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4.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5.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6.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7.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8.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9.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0.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1.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变。 12.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3.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4.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5.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6.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7.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0.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1.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2.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3.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4.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5.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6.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7.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28.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29.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0.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 而变化。 31.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2.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3.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4.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个样品 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5.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员挑 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6.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37.A-非A检验法:鉴评员学会了识别样品A 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鉴评员。这些样品有A 和非A , 要求鉴评员指出那些是A 和非A 的检验方法。 38.五中取二检验法:同时提供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 鉴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 39.选择检验法:从三个以上的样品中选择出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检验——感官检验试题

食品感官分析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鉴别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建立在人的感官感觉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法。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食品理化分析基础上,集人体生理学、心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情感型和分析型两类。在分析型中,一种主要是描述产品,另一种是区分两种或多种产品,区别的内容有确定差别、确定差别的大小、确定差别的影响等。 按方法的性质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以及分析或描述性检验。它的目的是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及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它要求评价员要对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评价,并判断出哪种样品好,哪种样品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和差异方向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处理形式,结果取决于检验的目的及样品数量。常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等。 类别检验 在感官评价中,将感官体验进行量化最常用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有以下四种:分类法、评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一、分类检验法 就是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在分类法中,要求品评人员挑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感官性质的词汇。例如,对某种饮料,要求品评人员在能够对其进行描述的词汇前面划“√”。分类法中如果使用数字那么数字代表的意义只是命名。如“1”是甜,“2”是酸等。至于所使用的词汇,并没有统一标准,实验结束后,将每个词汇被选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此来报告结果。没经过培训的品评员使用普通的非专业的词汇。 词汇的选择:实验前,有经验的品评人员坐在一起围绕测样品,没人提出能够描述其性质的词汇,大家讨论是否适用,最终选择恰当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要不断更新。 二、评分检验法 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评分员评分。经常用评分来评价的商品有咖啡、茶叶、调味料、奶油、鱼、肉等。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鉴评新产品。 实验步骤:首先应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鉴评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认识。 技术要点: 1、根据鉴评员各自的鉴评基础进行判定。 2、用增加鉴评员人数的方法来提高实验精度。 3、在评分时,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答卷举例: 9分制评分法,如:非常不喜欢=1,很不喜欢=2,不喜欢=3,不太喜欢=4,一般喜欢=5,稍微喜欢=6,喜欢=7,很喜欢=8,非常喜欢=9。 三、排序检验法 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任何性质进行排序。应用领域: 1、可用于进行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 2、确定由于不同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储藏等环节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差异。 3、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4、做进一步精细感官分析的基础工作。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doc

试卷二(A): —、填空:(3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感官检验中,根裾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 类。(P8页、P21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和__________ 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 有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____ 、_________ 、、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 _________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_____ 对苦 味感觉灵敏,___________则容易感觉酸味。(P14 —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___ 。 (P19 页)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山不同结论的 ___________ 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 析。(P21页)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食品感官评价答案

食品感官评价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分析型偏爱型;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描述检验法 2、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 3、酸味甜味苦味咸味;舌尖舌后部舌的两侧 4、检验室样品制备室办公室 5、器皿编号样品的摆放顺序 6、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价员 7、简单描述性检验法定量描述性检验法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反应,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2、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3、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称比对现象。 4、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的一种刺激,这种现象称掩蔽现象。 5、主要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属性所产生的感觉,以及通过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逻辑思维而对食品的质量作出的判断与评价。 6、指食品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与口腔、舌面接触及机械摩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性感觉。 7、应隔音和整洁,不受外界干扰,无异味,具有令人心情愉快的自然色调,给检验人员以舒适感,使其注意力集中。 8、在评价员熟悉样品“A”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评价员,其中有“A”也有“非A”。要求评价员指出哪些是“A”,哪些是“非A”的检验方法称“A”—“非A”检验法。

9、是把样品以随机的顺序出示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在对样品进行评价后,划出样品应属的预先定义的类别的检验方法。 10、评价员对构成样品质量特征的个各个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尽量完整地、准确地进行定性的描述,以评价样品品质的方法。 三、判断对错(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答:1)、呈味物质的水溶性,由于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刺激味觉神经,而产生味觉。 2)、温度,温度对味觉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感觉不同的味道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有明显差别。 3)、年龄,不同年龄的人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不同,青壮年期敏感性高,老年敏感性逐渐降低。 4)、性别,性别对不同味觉的敏感性有差别,女性对甜味和咸味敏感,而男性对酸味敏感。5)、身体状况,当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发生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6)、饥饿和睡眠,饥饿时味觉敏感性提高,而缺乏睡眠则会明显提高酸味阈值。7)、与成为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有关。 2、答: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定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异及其差异方向(如某些特征强度的顺序)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试验方法:把A、B两个样品同时呈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根据要求进行评价。在实验中,应使样品A、B和B、A这两种次序出现的次数相等,样品编码可以随机选取3位数组成,且每个评价员之间的样品编码尽量不重复。 3、答:要求评价员把样品的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形式来鉴评的一种检验法称为评分检验法。在评分检验法中,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 它不同于其它方法的是所谓的绝对性判断,即根据评价员各自的评价基准进行判断。它出现的粗糙评分现象也可以由增加评价员人数来克服。由于此方法可同时评价一种或多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强度及其差别,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尤

食品感官评价

1.食品感官评定 利用人体自身感觉的刺激反应即感受,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 用符号或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感官指标,如色香味形等做出评判 已获得客观真实地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得到的数据 对食品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 1.是人类,动物择食的最基本方法 2.是食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 3.可及时,准确的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时处理 4.由于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实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5.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 3.食品感官评定作用 4.食品感官评定特点 1.技术特点: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精确测量人对食品各种感官特性的反应,并把可能存在的各种偏见降低到最低 2.活动特点 组织: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简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是环境条件的控制,目的是使评定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试验, 使各种偏见和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测定:根据感觉采集数据,在产品的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联系 分析: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结论: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得出结论 5.感觉概念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 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印象和反应 6.感觉阈概念 感官对所能接受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程度7.感觉疲劳概念 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 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8.影响感觉的因素 1.感觉疲劳 2.心理现象 对比现象: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对比增强现象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 对比减弱现象: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 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 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 效果叠加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 外观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 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 使得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 降低(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 激强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 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 肪和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 品喜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 减少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 属性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

食品感官评定考点 (1)

2感觉:感觉神经传导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部位,再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的印象。 3知觉:感觉的综合产生的对物质的认识。 4感受器:人和动物身上专司感受各种刺激的特殊结构,通常是一些感觉神经末梢。 6感觉器官:部分外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8感觉阈限: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9敏感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每种感觉既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11差别感觉阈限:当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强度发生微小的变化,人的主观感觉能否觉察到这种变化,就是差别敏感性的问题。 12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对比现象:两个刺激物同时或持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叫作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 14协同效应(相乘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5拮抗效应(相抵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 16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 32视觉:是眼球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后产生的感觉。 33视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视杆和视锥细胞位于视网膜中。 34视觉的特性:(1)明暗视觉: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有杆状细胞(视杆细胞)起作用,人眼不能分辨光谱 中各种颜色,整个光谱带只反映为明暗不同的灰色条纹。 (2)彩色视觉:主要由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视锥细胞)完成,在明视觉产生。 视锥细胞类型: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 根据三种光敏细胞的光通量比例来决定彩色感觉。 (3)眼睛的适应性:暗适应一般要经历4~6分钟,完全适应大约需经30~50分钟。 明适应:人眼感受性慢慢降低的过程,开始几秒钟内感受性迅速降低,大约 30秒以后降低速度变得缓慢,经60秒钟达到完全适应。 (4)对比效应:包括亮度对比效应;饱和度对比效应;色调对比效应;面积对比效应;同化效应。 (5)视觉疲劳与残象 (6)亮度感觉差异 (7)视觉分辨率:健康人的视觉在50厘米处能分清0.15毫米的间隔。 (8)眩光效应:当物体表明亮度过大,人眼的瞳孔会缩小,且观察物体模糊。 (9)视错觉:观察物体形状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有差异,称为视错觉。 (10)视觉运动规律。 35物质呈色原理:物质吸收的光,波长在可见光区域以外,那么这种物质就是无色的; 物质吸收的光,波长在可见光区域内,那么这种物质就出现不同的颜色,其颜色与可见光中未被 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的颜色相同,即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36颜色的分类:无色彩系列:黑色、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彩色系列:除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37色调: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某种颜色色调的显著程度。 38色彩的表示方法:色调、明度、饱和度。 39食品的色泽:从外观上看,食品的变色有褐、红、蓝、绿、黄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褐变的结果。 分类: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及非酶促褐变(非生化褐变)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