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网纹辊以及生产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涂布网纹辊以及生产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涂布网纹辊以及生产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第一节凹版印刷(涂布)的定义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我们“七匹狼”的网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产品。

第二节涂布工序相关的原材料

第一部分原膜

1、学名:(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特性: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在200Mpa(横向、纵向),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收缩较小。

耐化学性能:只溶于苯酚、硝基苯、间甲酚等强溶剂中;

耐热性能:长期使用温度达12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优良的物理性能;

耐磨擦、耐磨损;

防潮、防水性优异;

无毒;

二次加工适应性好;

缺点:有带电性,易累积静电。

3、转移级薄膜的涂布面的表面达因值要求在36以上,小于41

第二部分网纹辊

1、陶瓷辊的基本知识

基材:45#钢材

涂层材料:三氧化二铬

涂层厚度:0.25mm≤h≤1mm,一般在0.5~0.7mm最佳

网孔深度:200线45~50μm左右(1mm=1000μm)

网孔形状及角度:60°蜂巢型,侧面为u型

2、金属网纹辊的基本知识

基材:20#钢材

制作工艺:电雕辊网穴主要由激光烧蚀而成

挤压辊主要由金属滚刀采用机械挤压方式而成

网穴形状:截顶金字塔型(倒四棱形)

网穴深度:一般根据网线、理论涂布量来决定;同样线数电雕辊较浅。

当网纹辊线数为200线/英寸时,要求上料涂布干量可控制在0.35~0.65g/㎡范围内(料液浓度为10﹪);当网纹辊线数为140线/英寸时,要求上料涂布干量可控制在0.70~1.00g/㎡范围内(料液浓度为10﹪)。

3、金属凹版电雕网纹辊结构

下图为整体式凹版滚筒结构示意图,它的特点是版体和旋转轴颈连成一体,一次铸造成型。

2为面铜

4、凹版网辊的加工过程

4.1滚筒材料。现在一般凹版的版体材料为无缝钢管。

4.2金工加工。滚筒的加工一般在普通车床和磨床上进行,表面精糙度为0.8左右。

4.3脱脂。用弱碱或有机溶剂将加工过的滚筒表面的油脂污物去掉,使滚筒表面洁净,便于镀镍。

4.4镀镍。由于在钢管上直接镀铜结合力差,一般先进行镀镍处理,在凹版滚筒上镀上薄薄一层金属镍,以便在镍层上镀铜。

4.5 镀底铜。镀铜是凹版加工的一道关键工艺,凹版滚筒镀铜采用硫酸铜电镀液的镀铜工艺,经过无数次的电极反应,在凹版滚筒表面镀上一层铜。

4.6 车磨加工。底铜镀成后,表面精度和尺寸精度均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进行车磨加工。加工后的底铜层的厚度约为2~3mm。

4.7 脱脂。原理同3。

4.8 银处理。又称“银化”处理,或称浇注隔离溶液。

4.9镀面铜。镀面铜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要求面铜层结晶细密,表面光亮平整,厚度均匀。面铜厚度约为0.13~0.15mm。

4.10车磨。镀面铜后,滚筒表面还要进行精细加工。采用金刚石刀头和金刚石砂轮进行车削和磨削,将滚筒表面铜层切削至所需直径尺寸和表面精度要求。

4.11抛光。滚筒磨好后,再用羽布抛光轮,也可用特殊的软木炭对滚筒表面进行超精加工,使滚筒表面光洁

以上。

度达到镜面状,表面粗糙度在0.05

4.12然后是电雕、镀铬。

5、影响网纹辊转移量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纹辊线数,开口与网墙比,网穴容积、网穴深度、网穴表面光洁度、网纹辊运转速度、网线角度、网穴形状等。

网纹辊线数

网纹辊线数即单位长度内网穴的分布量,一般单位长度指每英寸,单位面积指每平方英寸。如200线/英寸(80线/厘米),即每英寸长度内有200条网线,或每平方英寸面积内有4万个网穴。

开口与网墙比

网纹辊由网穴传墨,而网穴是凹的,必然存在网墙,以前开口与网墙宽度之比是5:1,在此情况下,网墙的面积要占到整支网纹辊的31%。目前国内现有的陶瓷网纹辊加工单位,根据陶瓷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已将开口与网墙比加大,如7:1、8:1甚至超过10:1,以达到缩小网墙面积,提高传墨的效果。

(1)网纹辊的作用是传递油墨,扩大网穴容积是要尽可能提高网纹辊的传墨量。而网穴的深度不可能很深,因此只能减薄网墙厚度。

(2)网纹辊是点传墨,且柔性版印刷的传墨系统只有一根网纹辊与印版辊接触,与胶印设备的4根上版辊与印版接触的面传墨相比,决定了网纹辊要有足够的传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网穴深度

网穴深度一般是开口宽度的23%~33%,比较理想的为28%,网穴深度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因为网纹辊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与印版接触时间极短,无法完全释放出网穴中的油墨。此外,根据流体力学的速度梯度原理,靠近网穴壁液体的速度为0,即静止不动,所以一般释墨量为网穴容量的2/3~4/5。

网穴表面光洁度

要求网穴形状清晰、均匀一致、表面光滑。如果网穴表面光洁度不佳,会导致网纹辊的传墨量减少,影响产品的使用质量。还有的单位前后生产同一批产品,网辊、涂料、基材都一样,仍有色差,这是由于网纹辊堵塞后传墨量减少而造成的。

网线角度

网纹辊网线角度有30°、45°和60°。金属网纹辊大多用45°,主要是45°加工方便:而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用60°,因为60°强度最佳,传墨量最大。

网穴形状

常用的网穴形状有六棱锥形、四棱形、蜂巢型等。金属网纹辊的网穴形状为四棱形,网线角度是45°;陶瓷网纹辊的网穴形状为六角形,网线角度是60°。

4、网纹辊的清洗:不锈钢刷子用于陶瓷表面的清洗;铜刷子用于镀铬金属网纹辊表面的清洗;二者不可混用;不锈钢的会损伤铬层;铜刷子会将铜屑沉结在陶瓷表面。

5、金属网纹辊退镀作用:

将网穴内沉积的干料清理干净,改善涂布表观;

镀铬,一方面提高网纹辊的表面硬度,提高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使网穴润滑,转移涂料容易;增加涂布量。

镀铬网纹辊与陶瓷网纹辊性能对比一览表

第三部分橡胶压辊

1、乙丙橡胶(EPM\EPDM)乙烯和丙烯的共聚体,一般分为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

2、特点是耐紫外线、耐候性和耐老化性优异,居通用橡胶之首。电绝缘性、耐化学性、冲击弹性很好,耐酸碱。耐热可达150℃,耐极性溶剂-—酮、酯等。

3、使用温度范围:约-50℃~+150℃。

4、我们实际使用时要求邵氏硬度在70~80之间。

第四部分涂料

一、涂料的组成

涂料通常至少应由两种或三种基本成分组成;即分为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

l、主要成膜物质(或称为成膜基料)

主要由树脂组成,使涂料附着于物面上形成连续薄膜的主要物质,决定着涂料的基本特性。

2、次要成膜物质

次要成膜物质指涂料中使用的颜料、填充料和增塑剂。这些物料本身不能单独成膜。、主要用于着色和改善涂膜性能,增强涂膜的保护、装饰和防锈等功能,亦可降低产品的成本。

3、辅助成膜物质(也称为分散介质及助剂)

辅助成膜物质主要是分散介质(即溶剂或水)它是挥发的物料,成膜后不留存在涂膜中,其作用在于使成膜基料分散而形成粘稠液体,本身不能构成涂层。溶剂主要有二甲苯、甲苯、丁醇、环已酮、醋酸丁酯、乙酯、丁酮等。

其次是助剂,它的作用是改善涂料生产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又可提高和改进涂膜的性能,它用量虽少,但作用很大。涂料常用的助剂主要有:湿润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防沉剂、及消光剂等。

二、树脂的技术指标:

树脂外观:水白透明,少量的呈淡黄色或乳白色

黏度:黏度的大小体现树脂分子量的大小;一般由树脂的用途和性能决定。

酸值:酸值越大,对金属的附着力越强,对颜料的润湿分散性越好。

羟基含量:树脂侧链上用作后期交联的活性官能团-OH,增加膜的附着力和颜料润湿分散性。

玻璃化温度:Tg太低,涂层难干燥;太高,涂层硬度过高发脆。

溶剂体系:一般按树脂的极性和溶解性来决定。

要求树脂具有以下性能:

具有成膜性:易于成型剥离;

良好的流平性:便于涂布施工,得到极佳的镜面效果;

印刷适应性:要求成膜的表面张力在38dyn以上,与各种油墨的附着力强;

耐磨性:不易擦花、倒光;

耐温性能好;

对颜料的润湿性:便于颜料可以均匀分散;

三、消光粉:

主要成分:合成二氧化硅

消光原理:不含消光剂时涂膜呈镜面流平状态;光照射在表面时,部分光被反射,使得膜面呈现光泽。

含有消光剂的涂层,光照射在表面时,发生漫反射,产生低光泽的亚光和消光外观。

消光效果:与消光粉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有关系。

四、溶剂

1溶剂在涂料中的作用

各种溶剂的溶解力及挥发率等因素对于制成的涂料在成膜光泽、附着力、表面状态等多方面性能都有极大影响。

溶剂是挥发性液体,所以溶剂挥发的速率对涂层的外观及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的干燥快慢的问题,和溶剂的挥发速度成正比。生产时往往希望涂料干得快些,但是干燥过快会影响涂料的流平性、光泽等指标;干得慢些可以保证涂料的流平及防止桔皮、泛白等。

溶剂的挥发率决定于溶剂本身的沸点、分子量及分子结构三大因素。通常将溶剂划分为低沸点溶剂、中沸点溶剂和高沸点溶剂。低沸点溶剂是指沸点在100℃以下的溶剂;中沸点是在110~145℃之间;高沸点是在145~170℃之间,而170℃以上的则称为特高沸点溶剂。

2、混合溶剂的组成

挥发成份中包括真溶剂、助溶剂及稀释剂。挥发成份的组成配方应遵循涂料粘度、溶剂挥发率、溶剂平衡原则进行调整。

3、涂料的粘度

助溶剂的用量对粘度也有影响,在处理配方时助溶剂的用量只宜少于真溶剂而不宜等于或多于真溶剂。

4、混合溶剂的挥发率

混合溶剂的挥发率影响漆膜干燥的快慢,但它对漆膜外观也起着极大的影响。为了得到较光洁平整的漆膜,就不能片面地追求快干,而要有一定比例的慢挥发溶剂以保证流平性。

涂布过程中常常碰到所谓发白的现象,这层白膜是由于水分与涂料混合造成的。当水分不能全溶于挥发份时就与成膜物构成一层白色的乳状体。水分逐步挥发,如乳状体被残留的溶剂所溶解则白色漆膜层消失。但如果溶剂不足以消除白膜,则涂料的连续相破坏,导致树脂析出,出现发白现象。

水分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原料中含水量过高或是挥发分含有如乙醇、丙酮等易吸水原料,另一主要原因就是挥发率的影响。溶剂的挥发是一个吸热反应,快速的挥发使喷漆的雾粒及物件的表面上被带走很多热量。一般使用快挥发溶剂时,可使涂层表面温度下降15~20℃,这就足够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于物件表面与漆膜相遇。所以,每当气候湿热空气中水分含量高时,发白现象常格外严重。因此应适当地控制挥发性组分的挥发率,减少表面降温水分凝结。

因此,从挥发速率方面来考虑,在喷漆及流平的初阶段,挥发过快对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如桔皮、麻(白)点、发白等缺陷往往由此产生。

5、溶剂平衡原理

①溶剂的挥发应均衡。在配方中应考虑不同组份的挥发速率,快、中、慢的组份用量要平稳。

②真溶剂、助溶剂与稀释剂的比例应平衡。真溶剂、助溶剂及稀释剂的比例对涂料的粘度影响很大,较高含量的稀释剂或过高含量的助溶剂都会明显地提高涂料的粘度。

6、混合溶剂的配方处理

配方中助溶剂与真溶剂用量之比,常在1∶1.5~1∶2之间。另外,还要考虑快挥发与慢挥发助剂之间的比例。类似醋酸丁酯的挥发速率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涂层,溶剂中这类慢挥发的溶剂应不少于一半,最好能达60%~80%。

第五部分工艺知识

工艺参数与原料的性能之间的关系:

1、车速、温度取决于涂层中的溶剂挥发速率;

车速与烘道长度、干燥时间有关;

温度与涂料中的树脂交联程度、溶剂的沸点有关。

2、溶剂要求挥发彻底,一防止voc超标;二是防止树脂未完全干燥,造成剥离不净。

3、委压镭射产品要求≥135℃,≤110米/min,主要是增加交联程度,提高涂层耐温性。

4、张力主要取决于薄膜原料的性能,一般根据门幅、厚度、设备性能在5~8Kg左右。

5、涂布量一般在控制0.9~ 1.4g/㎡;当涂布量偏低时,一是成膜性差,不易剥离;二是涂布表观差,容易产生晕光、彩虹等。

6、涂料的黏度一般在16s时上机效果最佳,一是涂料从网穴中转移性能好;二是涂料的流平性能好。

涂布车间的湿度在45%~70%

第六部分涂布工序常见弊病分析及解决

一、刀丝和拉丝:

原因:

1、刀丝主要是由涂布料液和薄膜中的垃圾,或刮刀刀口缺口造成。

2、拉丝主要由导辊运转不灵活,使导辊表面线速度和薄膜速度不一致,引起薄膜表面擦伤。辊筒表面或薄膜表面的尘埃垃圾也会在运转过程中引起薄膜表面擦伤。

措施:

1、加强涂布料液的过滤,使用清洁的薄膜,保证作业场所的清洁,防止尘埃垃圾堵在刮刀口,保证刮刀刀口圆滑平整,不卷口。

2、做好涂布机以及其他相关机器的清洁保养工作,保证所有导辊运转灵活。涂布面上已有拉丝的回用薄膜不能使用。

二、白雾和色差:

原因:

1、白雾主要由作业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当空气湿度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冷凝在涂布层表面而引起白雾。涂布料液受潮含有水分也容易引起白雾。

2、条状色差主要由刮刀安装不平伏引起,局部色相不均匀主要由涂布橡胶压辊老化变形(或修磨后直径不精准),压力不均匀造成,或网线辊磨损不均匀引起。

措施:

1、注意气候变化。当潮湿天气时,开启除湿器降低空气湿度,适当提高涂布料液温度,适当调整涂布料液的溶剂比例。不随意敞开涂布料液槽,防止溶剂挥发料液降温引起水分进入料液中。适当降低涂布车速。

2、在生产金色产品时,安装刮刀要特别仔细,刮刀要平整、平行、不可有起伏。注意涂布橡胶压辊和网辊的使用寿命。

三、涂布发花:

原因:涂布量不均匀造成涂布发花,造成涂布量不均匀主要由于

1、刚褪镀的网线辊表面粗糙不平滑。

2、涂布料液循环不佳有死角。

3、橡胶压辊老化表面硬度不均匀。

4、涂布料液粘度太低或太高。粘度太低容易流挂,粘度太高流平性不佳。

措施:

1、对新褪镀的网线辊,要仔细打磨直至平滑,以使刮刀能将料液刮均匀。

2、改善涂布料液的循环,消灭死角,使涂布料液的浓度均匀。

3、注意涂布橡胶压辊的使用寿命,及时修磨橡胶辊的表面,使橡胶辊的表面的硬度适中。

4、涂布料液的溶剂滴加要均匀,不能时多时少。

四、涂布印条:

原因:

1、网线辊表面磨损,表面有印条纹。

2、涂布橡胶压辊老化变形,表面硬度不均匀。

措施:

1、注意网线辊使用寿命,不符合条件的网线辊应重新褪制。

2、注意涂布橡胶压辊的使用寿命,老化的压辊要修磨或更换。

五、蜡克剥离不清:

原因:

1、涂布量太小。

2、薄膜涂布面表面张力太大。

3、干燥不佳,涂层中还有较多的残留溶剂。

措施:

1、控制涂布料的浓度和粘度。浓度和粘度的不适当会引起涂布量的变化。网线辊的粗细要得当,网线辊太细涂布量会降低。

2、对于新薄膜,选择薄膜表面张力小的一面作为涂布面。对于回用膜,在各工序过程中防止静电放电引起表面张力上升。

3、加强干燥力度,适当调整溶剂比例。

六、蜡克脱落:

原因:涂布转移涂层时,剥离转移性能的好坏,与涂布量有关,涂布量越大剥离转移性能越好,当涂布量太大时,表面蜡克易在涂布干燥后与导辊挤压脱落。

措施:控制涂布料液的浓度和黏度。浓度黏度的不适当,会引起湿涂布量的变化。网辊的粗细要得当,太粗涂布量会上升。

七、涂层气泡:

原因:涂布料液中含有气泡,涂布料液中有较多的低沸点溶剂,在遇到热量时内部挥发引起内泡。

措施:料液搅拌不可太剧烈,遇有料液气泡时,可静止消泡。控制料液温度。

八、薄膜褶皱:

原因:

1、涂布橡胶压辊溶涨,引起局部直径变大,薄膜运行时有速度差,从而引起褶皱。

2、薄膜分切时,边缘增厚,从而引起褶皱。

3、涂布时边缘涂布量较大,当收卷太整齐,引起爆径,从而引起褶皱。

措施:

1、薄膜宽度与涂布橡胶压辊宽度适当,选择使用耐溶剂的压辊。

2、薄膜分切时,使用锐利的刀片,防止薄膜发热增厚。

3、涂布收卷时,薄膜不要太整齐,可以有2mm的误差。

九、窜料

原因:主要为刮刀安装不佳。

措施:刮刀安装不要太软,伸出长度要适当,刮刀的刮板压力要均匀,角度要合适。

十:漏涂点:

原因:主要由橡胶辊上的垃圾造成,其来源主要为回用膜上的垃圾(尘埃、小胶粒)和作业场所不清洁或网辊表面缺陷造成。

措施:

1、提高回用膜的清洁度,在剥离分切整理工序的作业场所也要保证环境清洁,并采取薄膜防污包装等措施。

2、生产金色产品时增加对橡胶压辊的清洁频次,回用次数多的薄膜清洁力度加大。

3、复合产品时要预防胶水从边缘溢出,污染薄膜背面边缘,及时清除薄膜边缘的胶水颗粒。

4、复卷时加强检查力度,对污染的薄膜必须裁掉,切勿混入。

5、注意网线辊表观质量,网孔无堵塞,涂布均匀无漏点,注意网线辊使用寿命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蔡秀丽李伟薛春福 (承钢集团燕山带钢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002) 摘要:轧辊破坏乃至断裂,会给企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结合我厂实际描述了几种常见的轧辊破坏形式,并给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轧辊破坏现象描述解决办法 1前言 承钢热带厂1997年建成投产,生产至今已有10余年,在生产初期经常出现轧辊热裂纹、掉肉、局部破坏、外层剥落、甚至轧辊断裂等事故,轧辊发生故障后一般都需要做换辊处理,不仅增加了岗位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而且降低日历作业率,造成废钢,影响成材率,影响轧机产量,同时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几年的摸索,对轧辊常见破坏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轧辊常见破环形式及对策 2.1轧辊断裂 2.1.1热应力断裂 2.1.1.1现象描述 此类断裂多发生在粗轧机,一般在粗轧换辊后开轧10块钢以内,寒冷的冬季出现的几率更大一些。轧辊辊身断层呈径向,起源位于或接近轧辊轴线,断裂面与轧辊轴线垂直,一般发生在辊身中部,如图1所示。 图1:热应力断裂断面形状 2.1.1.2轧辊破坏原因 这种热应力断裂与轧辊表面和轴心处的最大温差有关。过高的温差通常是由于轧辊表面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轧制过程中轧辊冷却水不足甚至中断,或者轧制钢开始时轧制节奏太快,轧制量过大造成的。有资料表明,在辊役刚开始的临界轧制状态下,辊身表面与轴心之间70℃的温差就可沿轴向产生110Mpa的附加热应力。一旦辊芯中总的轴向拉伸应力超过了材质的极限强度,就会导致突然的热应力断裂破坏。以我厂为例,生产初

期,有一次正值寒冬腊月,室外温度-20℃,厂房内温度较低,备辊正处在风口上,轧辊上线前没有预热,仅烫辊4块,在烫辊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很快浇凉辊面,在轧制中与红钢接触,轧辊处于冷热交替中,内外表面温差大。断辊后约10分钟,用手摸断辊边缘,触觉为凉辊,带钢轧制部位的轧辊表面微温,轧辊断口内触觉发凉。同时触摸辊道,则发热或微烫手。排除轧辊铸造缺陷、轧制负荷高等因素后,基本判定为热应力断裂。 2.1.1.3对应措施 ●烫辊要充分,特别是在外界温度较低的冬季,轧辊上线前转移到环境温度较高的位置停放,或者对轧辊做小范围的升温处理,延缓烫辊速度,增加烫辊时间和烫辊材数量,减小热应力的影响。凡是返回的板坯,都要运到粗轧进行烫辊,禁止直接返回。 ●在轧制启动阶段减少轧制量。换辊后开轧30分钟内严格控制轧制节奏,给轧辊充足的内外温度均衡时间。 ●加强轧辊冷却水喷射情况的检查,发现堵塞及时处理,避免轧辊冷却不足。 2.1.2冲击载荷断裂 2.1.2.1现象描述 轧制钢温偏低、有异物轧入、或者轧错规格(导致变形量偏大)等原因出现时,轧件所产生的轧制压力瞬间超过了轧辊本身所能承受的轧辊强度极限所造成的轧辊断裂,断口一般出现在最高应力界面区域,断口颜色为灰白色。一次,我厂在4小时停轧检修后,在轧到第46块钢时发生粗轧断辊,分析原因为轧制节奏太快,在66分钟内轧制了28块钢,超出我厂加热炉的能力,板坯在炉时间短,内部没有完全烧透。另外,虽然明细表上标明为热装料,但因为上午换粗轧辊检修,加热炉尾部和滑钢道上的板坯和随后装入的板坯实际上已经晾凉,成为冷料,这部分板坯需要更长的在炉时间(高的加热温度和更长的加热时间),如果仍按照正常的节奏出钢,这部分板坯在加热段停留时间过短,钢坯内外温度不均,势必造成生芯钢,在轧制过程中给粗轧辊造成损害甚至断裂。 2.1.2.2解决方法 ●岗位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日常点检,发现异物及时清除。 ●严格按照作业标准操作,严禁轧制低温钢。 ●在长时间停轧后,上料辊道上热料按冷料设置加热制度,控制出钢节奏,以避免轧制生芯钢。 2.1.3疲劳断裂 2.1. 3.1现象描述 疲劳断裂始于初始裂纹并逐渐发展,产生了一个典型的断面,该裂纹相对光滑,并出现一条临界线,一旦疲劳裂纹达到一定尺寸,便会发生其它部分的自发断裂。此类断口为深褐色,在断面能发现旧痕迹。当出现轧制低温钢、轧线废钢事故、叠轧等情况时初始裂纹可能就生成了。 2.1. 3.2解决方法 ●每次换辊后定期检测(超声波法、涡流法、着色法),及时发现危险的裂纹,并对轧辊进行适度的磨削。 ●其他措施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局部过载也是必要的,这些措施有:严禁轧低温钢,按辊役周期换辊,防止断带缠绕等轧机事故。 2.2轧辊热裂纹 2.2.1大目格裂纹 2.2.1.1现象描述 这种裂纹与带钢宽度及工作辊与带钢的接触弧度有关。这种裂纹以常见的马赛克形状出现,但与常见的细小热裂纹相比目格尺寸较大,如图2 所示。

弯管常见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弯管常见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从工艺分析可知,常见的弯管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圆弧处变扁严重(椭圆形)、圆弧外侧管壁减薄量过大、圆弧外侧弯裂、圆弧内侧起皱及弯曲回弹等。随着弯管半径的不同,前四种缺陷产生的方式及部位有所不同,而且不一定同时发生,而弯曲工件的弹性回弹却是不可避免的。弯管缺陷的存在对弯制管件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管壁厚度变薄,必然降低管件承受内压的能力,影响其使用性能;弯曲管材断面形状的畸变,一方面可能引起横断面积减小,从而增大流体流动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影响管件在结构中的功能效果;管材内壁起皱不但会削弱管子强度,而且容易造成流动介质速度不均,产生涡流和弯曲部位积聚污垢,影响弯制管件的正常使用;回弹现象必然使管材的弯曲角度大于预定角度,从而降低弯曲工艺精度。因此,应在弯制之前采取对应措施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以获得理想的管件,保证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外观质量。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常见缺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措施: (1) 对于圆弧外侧变扁严重的管件,在进行无芯弯管时可将压紧模设计成有反变形槽的结构形式:在进行有芯弯管时,应选择合适的芯棒(必要时可采用由多节段芯棒组装而成的柔性芯棒),正确安装之,并在安装模具时保证各部件的管槽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2) 小半径弯管时圆弧外侧减薄是弯曲的工艺特点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减薄量过大,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侧面带有助推装置或尾部带有顶推装置的弯管机,通过助推或顶推来抵消管子弯制时的部分阻力,改善管子横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外移,从而达到减少管子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3) 对于管子圆弧外侧弯裂的情况,首先应保证管材具有良好的热处理状态,然后检查压紧模的压力是否过大,并调整使其压力适当,最后应保证芯棒与管壁之间有良好的润滑,以减少弯管阻力及管子内壁与芯棒的摩擦力。 (4) 对于圆弧内侧起皱,应根据起皱位置采取对应措施。若是前切点起皱,应向前调整芯棒位置,以达到弯管时对管子的合理支撑:若是后切点起皱,应加装防皱块,使防皱块安装位置正确,并将压模力调整至适当;若圆弧内侧全是皱纹,则说明所使用的芯棒直径过小,使得芯棒与管壁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者就是压模力过小,不能使管子在弯曲过程中很好地与弯管模及防皱块贴合。因此,应更换芯棒,并调整压紧模使压模力适当。

精轧机弯窜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精轧机弯窜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精轧机弯窜辊装置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针对这些故障,结合多年的使用及处理故障经验,提出了可靠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精轧机;移动座常见故障;弯窜辊缸 0.引言 在带钢生产中,弯窜辊装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弯辊可改善带钢的板形;窜辊为平辊水平窜动,提高轧辊的使用效率,延长轧辊寿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弯窜辊装置经常性出现漏油、内泄、活塞杆拉伤、防尘圈脱出、窜辊轧钢过程中跑位、油路块旋转接头管路拉断等恶性现象,给设备及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经常性出现的故障,结合现场使用环境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各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可靠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案。 1.精轧机弯窜辊装置的组成及功能概述 弯辊串辊装置装在牌坊窗口内侧表面,主要由弯辊缸1;固定座2;移动座3;窜辊缸4;工作辊锁紧装置5等组成。附简图: 工作辊窜辊和弯辊装置以控制板形、平直度和凸度。工作辊窜辊系统与工作辊弯辊系统配合,就会在保持良好的平直度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合乎要求的板形。工作辊弯辊系统油缸也用于工作辊的平衡、压紧。固定座固定在牌坊窗口的内侧,带可更换滑板,用螺钉及楔键固定,用于支撑移动座。移动座为弯辊串辊装置的关键部位,每个移动块装有垂直作用的弯曲/平衡液压缸、工作辊串辊缸及工作辊锁紧缸,它们与固定座、工作辊轴承座之间也带可更换的滑板,工作辊锁紧系统为液压锁紧,水平布置在操作侧,夹持上下工作辊轴承座并将轴向窜动量传递给工作辊,其换辊时需打开。窜辊油缸体安装在换辊侧移动座上,换辊侧与传动侧的移动座分别与工作辊轴承座连接,通过工作辊形成钢性联接,实现工作辊的轴向窜动。位置传感器装在窜辊油缸上,用来测量上下工作辊的位置(轴向位置偏移)。弯曲/平衡液压缸以移动座为缸体,活塞杆与液压盖之间、活塞与缸体之间有密封装置。 弯辊可改善带钢的板形,当需要进行弯辊控制时,将液压系统从压紧位置换到弯辊位置,对工作辊施加正弯辊力,改变轧机辊缝,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 窜辊为平辊水平窜动,可提高轧辊的使用效率,延长轧辊寿命。窜辊是轧制带钢前,事先通过液压缸传感器将轧辊位置摆好(即窜辊到位)。窜辊量为±125mm。 2.窜辊装置的各项参数

铸造件问题原因及措施

铸件缺陷 铸件表面的砂孔和渣孔通常合称为“砂眼”。 翻砂过程中,气体或杂质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小孔,是铸件的一种缺陷。 例:铸件外轮廓精加工后,不得有气孔等铸造缺陷。砂(渣)眼在铸件表面上出现分布不均匀的小空洞,通常呈现不规整,深浅不一且内部较不光洁,无冷口现象。它主要是由于铁水不干净,浇注时夹渣混入,滤渣片下放时铲砂。铸型中残余小砂粒随铁水冲入型腔。合模时,铸型之间或铸型与砂芯之间挤压造成砂粒脱落。铸型砂性能不良(如:水分低,强度低等)方案设计时入水太快易造成冲砂。 铸造砂眼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1:型腔内沙粒没清净。2:浇注前从浇道或冒口等开放处侵入了沙粒。3:砂型强度不够,受外力作用引起脱落。4:浇注不连续或浇注速度太慢导致型腔内沙粒不能顺利漂浮到冒口上,而滞留在温度较低的地方。5:温度太高、浇注速度太快冲刷浇道卷入沙粒。 砂型铸造中为什么会出现多肉或缺肉 1、当型腔中某一部位的型砂由于各种原因而脱落时,便会留下一个凹坑,当金属液充满型 腔时,凹坑就变成了一块凸出的多肉。砂眼与多肉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缺陷。当铸型掉砂时,掉砂的地方便形成多肉,掉下的砂则形成砂眼或缺肉。 2、多肉的另一种可能是涨箱;砂眼与掉下的砂没有明确关系 铸造黑皮 在钢铁铸件外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皮,俗称黑皮。可以采用喷砂的方法去除,当然也可以用机加工手段去除,不方便的地方可以用酸洗的方法去除。有这层氧化皮后,由于这层氧化皮可能脱落,外观变得不好看,不易采取油漆电镀等防腐措施,如果浸在液体中使液体出现杂质。应该讲没有多少正面作用。 1、提高浇铸温度,采用保温冐口,铁水防氧化保护。适当增加加工余量 2、有可能是加工时刀具磨损过度导致刀具和零件产生摩擦产生的。请检查更换刀具。 3、适当增加加工余量

铝合金挤压工序中的主要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铝合金挤压工序中的主要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一、缩尾 在某些挤压制品的尾端,经低倍检查,在截面的中间部位有不合层形似喇叭状现象,称为缩尾。经常可以见到一类缩尾或二类缩尾两种情况。一类缩尾位于制品的中心部位,呈皱褶状裂缝或漏斗状孔洞。二类缩尾位于制品半径1/2区域,呈环状或月牙状裂缝。有时在离制品表面层0.5-2mm处出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不合层裂纹或裂纹痕迹,有人把它称为第三类缩尾。 一般正向挤压制品的缩尾比反向挤压的长,软合金比硬合金的长。正向挤压制品的缩尾多表现为环形不合层,反向挤压制品的缩尾多表现为中心漏斗状。 金属挤压到后端,堆积在挤压筒死角或垫片上的铸锭表皮和外来夹杂物流入制品中形成二次缩尾;当残料留得过短,制品中心补缩不足时,则形成一类缩尾。从尾端向前,缩尾逐渐变轻以至完全消失。 缩尾的主要产生原因 1、残料留得过短或制品切尾长度不符合规定; 2、挤压垫不清洁,有油污; 3、挤压后期,挤压速度过快或突然增大; 4、使用已变形的挤压垫(中间凸起的垫); 5、挤压筒温度过高; 6、挤压筒和挤压轴不对中; 7、铸锭表面不清洁,有油污,未车去偏析瘤和折叠等缺陷; 8、挤压筒内套不光洁或变形,未及时用清理垫清理内衬。 防止方法 1、按规定留残料和切尾; 2、保持工模具清洁干净; 3、提高铸锭的表面质量; 4、合理控制挤压温度和速度,在平稳挤压; 5、除特殊情况外,严禁在工、模具表面抹油; 6、垫片适当冷却。 二、粗晶环

有些铝合金的挤压制品在固溶处理后的低倍试片上,沿制品周边形成粗大再结晶晶粒组织区,称为粗晶环。由于制品外形和加工方式不同,可形成环状、弧状及其他形式的粗晶环。粗晶环的深度同尾端向前端逐渐减小以至完全消失。期形成机理是由热挤压后在制品表层形成的亚晶粒区,加热固溶处理后形成粗大的再结晶晶粒区。 粗晶环主要的产生原因 1、挤压变形不均匀‘ 2、热处理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使晶粒长大; 3、便金化学成分不合理; 4、一般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经热处理后都有粗晶环产生,尤其是6A02,2A50等合金 的型、棒材最为严重,不能消除,只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挤压变形小或变形不充分,或处于临界变形范围,易产生粗晶环。 防止方法 1、挤压筒内壁光洁,形成完整的铝套,减小挤压时的摩擦力; 2、变形尽可能充分和均匀,合理控制温度、速度等工艺参数; 3、避免固溶处理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 4、用多孔模挤压; 5、用反挤压法和静挤压法挤压; 6、用固溶处理-拉拔-时效法生产; 7、调整全金成分,增加再结晶抑制元素; 8、采用较高的温度挤压; 9、某些合金铸锭不均匀化处理,在挤压时粗晶环较浅。 三、成层 这是在金属流动较均匀时,铸锭表面沿模具和前端弹性区界面流入制品而形成的一种表皮分层缺陷。在横向低倍试片上,表现为在截面边缘部有不合层的缺陷。 成层主要的产生原因 1、铸锭表面有尘垢或铸锭有较大的偏析聚集物而不车皮,金属瘤等易产生成层; 2、毛坯表面有毛刺或粘有油污、锯屑等脏物,挤压前没有清理干净; 3、模孔位置不合理,靠近挤压筒边缘;

封装失效分析1

第二单元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可靠性知识—郭小伟 (60学时) 第一章、可靠性试验 1.可靠性试验常用术语 试验名称 英文简称 常用试验条件 备注 温度循环 TCT (T/C ) -65℃~150℃, dwell15min, 100cycles 试验设备采用气冷的方式,此温度设置为设备的极限温度 高压蒸煮 PCT 121℃,100RH., 2ATM,96hrs 此试验也称为高压蒸汽,英文也称为autoclave 热冲击 TST (T/S ) -65℃~150℃, dwell15min, 50cycles 此试验原理与温度循环相同,但温度转换速率更快,所以比温度循环更严酷。 稳态湿热 THT 85℃,85%RH., 168hrs 此试验有时是需要加偏置电压的,一般为Vcb=0.7~0.8BVcbo,此时试验为THBT 。 易焊性 solderability 235℃,2±0.5s 此试验为槽焊法,试验后为10~40倍的显微镜下看管脚的 上锡面积。 耐焊接热 SHT 260℃,10±1s 模拟焊接过程对产品的影响。 电耐久 Burn in Vce=0.7Bvceo, Ic=P/Vce,168hrs 模拟产品的使用。(条件主要针 对三极管) 高温反偏 HTRB 125℃, Vcb=0.7~0.8BVcbo, 168hrs 主要对产品的PN 结进行考核。回流焊 IR reflow Peak temp.240℃ (225℃) 只针对SMD 产品进行考核,且 最多只能做三次。 高温贮存 HTSL 150℃,168hrs 产品的高温寿命考核。 超声波检测 SAT CSCAN,BSCAN,TSCAN 检测产品的内部离层、气泡、裂缝。但产品表面一定要平整。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钢板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锅炉、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管线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厚钢板的品种繁多,使用温度区域较广(-200℃~600℃),使用环境复杂,(耐候性、耐蚀性),使用要求高(强韧性、焊接性)。 目前,我国中厚板生产厚度为4~250mm, 宽度可达4000mm, 最长可达27m。在品种方面, 已能生产难度比较大的装甲、船身、不锈、高压锅炉容器、桥梁等专用中厚板。但是, 高档次板仍然比较少,专用板只占20%多一点, 大多数厂以生产大路货普碳板为主, 产量占70%~80%。 由于大部分企业炼钢缺少炉外精炼手段, 钢质纯净度差, 钢板夹杂、分层现象有时较为突出, 在轧制生产中, 钢板表面铁皮多, 麻点面积大且深, 修磨量大, 严重影响了钢板品种与质量的发展。另外国产中厚板尺寸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大多数厂生产以普碳钢为主,钢板质量问题还未完全暴露出来。(中厚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中厚板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内外部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所以中厚钢板不仅要有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求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目前,国内中厚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表面无缺陷

且无修磨痕迹, 厚度公差带较国内标准减少50%, 不平度长度测量单位增加一倍, 产品全部双定尺交货。 国内中厚板双定尺率只有65%左右。 (2) 产品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有订单不能接受。 大部分企业只生产普碳和低合金钢中的A、B级钢,C、D级不能保证性能。 (3) 钢板外观质量差,如断面有兰边, 锯齿、撕裂、错牙等缺陷,表面有划伤、铁皮、油污、麻点等缺陷,厚度偏差大、宽度大小头差大、对角线差值大等非矩形缺陷。 国内外中厚板外观质量对照表

基于LED芯片封装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LED芯片封装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LED(Light-emitting diode)由于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指示、显示等领域。可靠性、稳定性及高出光率是LED取代现有照明光源必须考虑的因素。封装工艺是影响LED功能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封装工艺关键工序有装架、压焊、封装。由于封装工艺本身的原因,导致LED封装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如重复焊接、芯片电极氧化等),统计数据显示[1-2]:焊接系 统的失效占整个半导体失效模式的比例是25%~30%,在国内[3],由于受到 设备和产量的双重限制,多数生产厂家采用人工焊接的方法,焊接系统不合 格占不合格总数的40%以上。从使用角度分析,LED封装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虽然使用初期并不影响其光电性能,但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来 并导致器件失效。在LED的某些应用领域,如高精密航天器材,其潜在的缺陷比那些立即出现致命性失效的缺陷危害更大。因此,如何在封装过程中实 现对LED芯片的检测、阻断存在缺陷的LED进入后序封装工序,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使用存在缺陷的LED造成重大损失就成为LED封装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 ?目前,LED产业的检测技术主要集中于封装前晶片级的检测[4-5]及封装完成后的成品级检测[6-7],而国内针对封装过程中LED的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本文在LED芯片非接触检测方法的基础上[8-9],在LED引脚式封装过程中,利用p-n结光生伏特效应,分析了封装缺陷对光照射LED芯片在引线支架中产生的回路光电流的影响,采用电磁感应定律测量该回路光电流,实现LED 封装过程中芯片质量及封装缺陷的检测。 ?

常见织疵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泡泡布 形成原因: 1.氨纶丝未经导丝辊,从侧面进入。 2.导丝轮不转或不灵活。 3.无芯纱流入下工序未卡住。 4.氨纶丝位置不当,导致包覆不良。 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芯丝位置,确保芯丝在须条中间偏左位置。 2.精心挑拣已落下的纱,避免无芯纱流入下工序。 3.加强巡回,丝轮不转及时发现,将纱卡下并维修丝轮。 条干布 形成原因: 1.牵伸部件运转不良,如皮辊损伤、偏心、跳动,罗拉粘棉结、 杂物,罗拉轴承座磨损,无下皮圈纺纱,上下皮圈损伤,罗拉偏心、弯曲、上肖失效等。 2.一头缠花严重,另一头继续纺纱(失压)。 3.导纱动程跑偏。 4.罗拉加压不良(并条、粗纱等)。 5.纱条通道不光洁,造成挂花。 竹节纱 (灰竹节) 形成原因:

1.清梳工序漏底花堆积太多,带入棉层。 2.各工序通道粘、缠、挂、堵带入(三角区、龙头,并粗、细纱 牵伸通道) 3.绒板、绒套、绒辊花带入(并条、粗纱、精梳、细纱)。 4.高空清洁积花掉入半成品或正在纺纱机内。 5.各工序清洁方法不当。 6.卡疵把关不严,疵点流入下工序。 7.清洁不彻底(例如粗纱斜坡、车面清洁不及时,巡回吹吸风吹 入,打擦板时的飞花卷入纱条等)。 8.各工序揩车不良,油飞花粘附纱条,半成品棉条、粗纱掉地, 造成污染。 三丝疵布 形成原因: 1.拣花间未拣净,后工序未卡住。 2.个别员工在工作场所梳头,清洁工具破损掉毛仍在使用。 应对措施: 1.加强员工拣色杂责任心教育,后续工序严格执行卡疵把关制度。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杜绝在工作场所梳头现象;同时,车间 定期对清洁工具检查,发现掉毛立即停止使用。 粗经、粗纬 形成原因: 1.粗纱断头、烂纱后未及时停车,飘入邻纱未处理干净。

铸轧辊磨削的缺陷分析和预防

铸轧辊磨削的缺陷分析和解决方法 杜永生 摘要:分析了铸轧辊磨削过程中产生的辊型缺陷和表面振动纹,切削痕,螺旋纹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并介绍了缺陷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铸轧辊,砂轮,凸度、振动纹、切削痕、螺旋纹 一前言 高质量的铝铸轧板带的生产,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磨削质量的铸轧辊,因此在轧辊磨削过程中准确诊断和分析已发现的磨削缺陷 , 找出产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正确而经济的方法来消除和预防, 是提高铸轧板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我公司在铸轧辊磨削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缺陷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我公司现使用的铸轧磨床是国内险峰机床厂生产的M84100B轧辊磨床。铸轧辊的磨削技术要求是: 1.铸轧辊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刀花,切削痕,振动纹等。 2.铸轧辊的中凸度(直径)允许的误差值为0.01mm。 3. 铸轧辊的中高对称度(半径)应小于0.006mm。 4. 辊面径向跳动<=0.001mm。 铸轧辊的主要缺陷概括为两大类,辊型缺陷和轧辊表面缺陷。其中辊型缺陷直接影响到铸轧板的板形,造成板形纵向厚差,横向厚差超标以及中凸度超标或不够,是铸轧生产中最经常碰到的质量问题。铸轧辊的表面缺陷除了影响铸轧板的表面质量外还影响到铸轧辊的使用寿命,增加铸轧的生产成本。 二铸轧辊磨削的主要辊型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 2.1辊型缺陷 辊型是指辊身中部和辊身边部的直径差值的分布规律,为了补偿轧制时由于轧制力引起的轧辊压扁产生弯曲而获得断面平直的铸轧板带,铸轧辊一般设计有一定的凸度,通常铸轧辊的辊型为抛物线或正弦曲线凸辊,如图1 所示, 轧辊凸度值的大小是以辊面中心处的直径与辊面边部直径的差值来表示的,Cr=D - D0 或Cr = 2〃Δt , 式中Cr 为轧辊凸度, D 为轧辊中心处直径, D0 为辊面边部直径。

常规封装失效分析流程

常规封装失效分析流程1q5| `4q { H v 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process,lay out,pack age,F A,QA G L g l ^ d 封装常规失效分析流程 1,接受上级或客户不良品信息反馈及分析请求,并了解客户相关信息。(指失效模式,参数值,客户抱怨内容,型号,批号,失效率,所占比例等,与正常品相比不同之处)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process,lay out,pack age,F A,QA a/r m)_6D#X B 2,记录各项信息内容,以在长期记录中形成信息库,为今后的分析工作提供经验值。 3,收信工艺信息,包括与此产品有关的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变动的情况(老员工,新员工,班次,人员当时的工作状态,机台状况,工夹具,所采用的原材料,工艺参数的变动,环境温湿度的变动等) 通常有:装片机号,球焊机号,包封机号,后固化烘箱号,去飞边机号,软化线号,是否二次软化,测试机台,测试参数,料饼品种型号,引线条供应者及批号,金丝品种及型号,供应者等。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36661.html,:? _ F8D8F 2F3J 半导体技术天地Semiconductor Technolo gy World] d ;R R;U R 4,失效确认,可用自已的测试机检测功能、开短路,以确认客户反映情况是否属实。 "s o v z4d*X | a;f 5,对于非开短路情况,如对于漏电流大的产品要彻底清洗(用冷热纯水或有机溶剂如丙酮)后再进行下述烘烤试验:125度烘烤24小时或175度烘烤4小时以上,烘箱关电源后门打开45度角缓慢冷却1小时后再测其功能,如功能变好,则极有可能是封装或者测试问题,对封装工艺要严查。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36661.html, o*B\'d ~-M0j 6? n)z v ]3I/\\ y L8m 6,对于开短路情况,观察开短路测试值是开路还是短路,还是芯片不良,如是开路或短路,则要注意是第几脚开路或短路,待开帽后用万用表测量该脚所连的金丝的压区与脚之间的电阻,以判断该脚球焊是否虚焊。 4c\'{ J ` _ i a Y"U 7,对于大芯片薄形封装产品要注意所用材料(如料饼,导电胶)是否确当,产品失效是否与应力和湿气有关(125度烘烤24小时或175度烘烤4小时以上,烘箱关电源后,门打开45度角缓慢冷却1小时后再测其功能,如功能变好,则极有可能是封装或者测试的问题,对封装工艺要严查,如检查去飞边方式,浸酸时间等。)芯片设计版图晶圆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design,fabrication,process,lay out,pac age,test,A,RA,QA m } U Y$P b h9n"j&ZQ 半导体技术天地Semiconductor Technolo gy World]"?$Z u0Z4\\ 8,80倍以上显微镜观察产品外形特征,特别是树脂休是否有破裂,裂缝,鼓泡膨胀。(注胶口,脚与脚之间树脂体和导电物) 半导体技术天地Semiconductor Technolo gy World] n:m b q z4_ 9,对所有失效样品进行X-RAY检查,观察金丝情况,并和布线图相比较,以判断布线是否错误。如发现错误要加抽产品确认失效总数并及时反映相关信息给责任人。芯片设计版图晶圆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design,fabrication,process,lay out,pack age,test,FA,RA,QA Q/p c k L 芯片设计版图晶圆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design,fabrication,process,lay out,pac age,test,A,RA,QA0Y,\\-n+O H |2R v 10,C-SAM即SA T,观察产品芯片分层情况。判断规范另见。样品数量为10只以内/批。 g0@ N/~ P\'] ? M4P m 11,开帽:对于漏电流大的产品采用机械方式即干开帽形式,其它情况用强酸即湿开帽形式。切开剖面观察金丝情况,及金球情况,表面铝线是否受伤,芯片是否有裂缝,光刻是否不良,是否中测,芯片名是否与布线图芯片名相符。样品数量为5只/批。对于开短路和用不导电胶装片的产品要用万用表检测芯片地线和基岛之间电阻检查装片是否有问题。对于密间距产品要测量铝线宽度,确认所用材料(料饼,导电胶,金丝)是否确当开帽后应该再测试,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process,lay out,pack age,A,QA G1R M9A } d G y#i%L U

辊弯生产中的缺陷分析

辊弯生产中的缺陷分析

摘要:辊弯成形工艺是加工连续截面的一种重要工艺,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辊弯生产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辊弯产品存在许多缺陷,例如纵向弯曲和扭曲,边波,袋形波,角部褶皱,边角裂纹和撕裂等,这些缺陷主要是由加工产品的冗余应变引起的,因此就需要对冗余应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或者改进方法。 关键字:辊弯成型,缺陷分析,冗余应变 辊弯成型是带材在辊式成形机上连续弯曲成具有规定形状和尺寸的截形的塑性变形工艺。在实际的辊弯生产中,金属板带受到不同的变形,包括横向变形和冗余变形。其中横向变形是辊弯成形过程中最重要,必不可少的变形。横向变形将加工材料变形为具有所要求的横截面的产品,它通过一系列具有轮廓的轧辊来逐渐成型。而冗余变形则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不需要的变形。冗余变形包括:纵向弯曲和回复;纵向伸长和收缩;横向伸长和收缩;金属平面的剪切;金属厚度方向的剪切;以及以上各种变形的结合。 在辊弯生产过程中,纵向应变主要产生在边缘处。这是因为金属板带的横向边缘和临近部分通常沿着流线移动,这些边部流线比中心和中间部分更长。由于这个原因,中心部分通常沿着直线运动,边部通常为竖直上升,同时水平移向横截面中心,边部的垂直上升和水平移动使得边部在纵向伸长,而中心和中间部分在纵向收缩。在辊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应变以及剪切应变无法同时得到优化,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如纵向弯曲和扭曲,边波,袋形波,角部褶皱,边角裂纹和撕裂等缺陷问题主要是由这些冗余变形引起的。冗余变形极大地影响着或者所要求产品横截面所需的横向弯曲,也影响着金属板带中的应力应变,成型后的回弹变形,产品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等。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介绍了轧辊存在剥落、断裂、裂纹等几种失效方式,并重点分析了轧辊剥落和断裂产生的机理,为分析生产实践中轧辊失效原因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轧辊;失效原因;剥落;断裂;裂纹 1 前言 轧机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热轧机轧辊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轧辊与轧件接触加热、轧辊水冷引起的周期性热应力,轧制负荷引起的接触应力、剪切应力以及残余应力等。如轧辊的选材、设计、制作工艺等不合理,或轧制时卡钢等造成局部发热引起热冲击等,都易使轧辊失效。 轧辊失效主要有剥落、断裂、裂纹等形式。任何一种失效形式都会直接导致轧辊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结合轧辊的失效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延长轧辊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2 轧辊的失效形式 2.1 轧辊剥落 轧辊剥落为首要的损坏形式,现场调查亦表明,剥落是轧辊损坏,甚至早期报废的主要原因。轧制中局部过载和升温,使带钢焊合在轧辊表面,产生于次表层的裂纹沿径向扩展进入硬化层并多方向分枝扩展,该裂纹在逆向轧制条件下即造成剥落。 2.1.1支撑辊辊面剥落支撑辊剥落大多位于轧辊两端,沿圆周方向扩展,在宽

度上呈块状或大块片状剥落,剥落坑表面较平整。支撑辊和工作辊接触可看作两平行圆柱体的接触,在纯滚动情况下,接触处的接触应力为三向压应力,如图1所示。在离接触表面深度(Z)为0.786b处(b为接触面宽度之半)剪切应力最大,随着表层摩擦力的增大而移向表层。 图1 滚动接触疲劳破坏应力状态 疲劳裂纹并不是发生在剪应力最大处,而是更接近于表面,即在Z为0.5b的交变剪应力层处。该处剪应力平行于轧辊表面,据剪应力互等定理,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同样存在大小相等的剪应力。此力随轧辊的转动而发生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是造成接触疲劳的根源。周期交变的剪切应力是轧辊损坏最常见的致因。在交变剪切应力作用下,反复变形使材料局部弱化,达到疲劳极限时,出现裂纹。另外,轧辊制造工艺造成的材质不均匀和微型缺陷的存在,亦有助于裂纹的产生。若表面冷硬层厚度不均,芯部强度过低,过渡区组织性能变化太大,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疲劳裂纹就可能在硬化过渡层起源并沿表面向平行方向扩展,而形成表层压碎剥落。 支撑辊剥落只是位于辊身边部两端,而非沿辊身全长,这是由支撑辊的磨损型式决定的。由于服役周期较长,支撑辊中间磨损量大、两端磨损量小而呈U 型,使得辊身两端产生了局部的接触压力尖峰、两端交变剪应力的增大,加快了疲劳破坏。辊身中部的交变剪应力点,在轧辊磨损的推动作用下,逐渐往辊身内

(完整word版)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 课程编码:M683011 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学科:机械工程领域 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 Roll Form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是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辊弯成形技术基本理论及装备的一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辊弯成形轧辊设计理论,金属板带的辊弯成形特性基本原理;培养具有初步辊弯成形产品设计以及轧机设计的能力;了解辊弯成形生产线上辅助加工,特种与未来的辊弯成形技术等;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辊弯成形工艺综合分析和处理成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1)绪论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及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辊弯成形工艺及应用概述。 (2)辊弯成形轧机 轧机概述,轧机的类型:悬臂式轧机、双端式轧机、标准轧机、双层轧机、成组快换式轧机、并列轧机、拉料成形轧机、螺旋管轧机、车载轧机、特种轧机,轧机的构成:床身、机架、轴、驱动、辅辊和插入式立辊道次、道次间导引、矫直头、润滑系统、轴肩定位、在轧机中安装其他装置。 (3)辊弯成形轧辊设计理论 轧辊设计过程,断面,产品成形方位和其他在线操作,材料,辊弯成形轧机,

模具设计的其他考虑,定位套和垫片,计算板带宽度,弯曲方法,道次数,辊花图,轧辊设计,人工设计轧辊尺寸,计算机辅助轧辊设计,轧辊标记系统,轧辊方向,安装图。 (4)辊弯成形产品设计 薄壁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辅助加工,制造不同尺寸的断面,特殊产品的设计,尺寸与公差。 (5)金属板带的辊弯成形特性 成形过程中的变形类型,冗余变形的原因及对产品缺陷的影响,金属板带变形的数学仿真,轧辊轮廓的计算机设计系统。 (6)辊弯成形生产线上辅助加工 辅助加工主要工作原理及功用,矫直,张紧或松弛的生产线:在成形前、中、后的切断,辅助加工的位置,固定冲模和飞冲模,冲孔、冲多孔、切口和斜切,穿孔和局部冲切,翻边、冲百叶孔和切缝,压纹和冲压,弯曲,弯圆,标记,搭扣,旋转冲模,不同板带和零件间的机械连接,胶接,锡焊和铜焊,电阻焊,喷漆,发泡,打包。 (7)特种与未来的辊弯成形技术 轧机特殊设计,新型辊弯成形方法,热辊弯成形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计算机控制的辊弯成形线等。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辊弯成形工艺特点; (2)了解辊弯型钢产品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情况; (3)掌握辊弯成形设备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板金属成形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辊弯成形缺陷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建议学生通过选修或自学的方式学习弹塑性力学理论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1、实验教学内容

辊涂机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辊涂机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辊涂机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1目的 为确保辊涂机工操作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辊涂机工操作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安环部负责本规程的编审和管理。 3.2辊涂机工按本规程进行操作。 4安全操作要求 4.1检查UV灯及反光罩是否干净,有灰尘时要及时用干净棉纱沾无水酒精擦洗灯管及灯罩表面; 4.2接通电源,试运转机器,检查各传动部分是否正常,检查各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4.3检查各个辊子是否有损伤,辊子上面是否贴有异物和灰尘,在运转机器之前必须保证各辊子完好,各辊子之间无任何异物灰尘;清理输送通道内的异物灰尘; 4.4准备好加工材件及所需用的胶水。 5作业程序 5.1根据工艺要求及板件厚度调节好上漆量及辊子的高度,输送速度,辊子最下位应低于板件0.2~0.4mm; 5.2开启UV灯及红光线灯; 5.3待温度及UV灯照度达到工艺要求时,才可送板件加工; 5.4加工的板件必须做首件自检,看辊涂质量是否合格; 5.5作业结束,要回收油漆,清洗机器,清理打扫工作场地。 6注意事项 6.1操作人员须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禁非本机操作员操作本机器; 6.2在板件需辊涂较厚油漆层时,计量钢辊和上漆胶辊必须朝一个方向转动(向下);反之,两辊子转动方向相反,一个向下,一个

塑料封装可靠性问题浅析

塑料封装可靠性问题浅析 1、引言 塑料封装器件很容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早期失效。这些缺陷产生的根源很多, 他们能够导致在塑封体各个部位产生一系列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缺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的不匹配、设计存在缺陷或者不完善的制造工艺。塑料封装器件同样也存在着非缺陷机理性失效, 比如PEM在空气中吸潮, 所吸收的潮气将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出现, 包含在这一类失效中的就是所谓的磨损型失效机理。这些类型的失效在后面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将讨论避免产生缺陷的各种方法以及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完善的设计。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最后成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塑料封装器件的缺陷及其预防 有些缺陷很自然地归类于热机性能造成的, 而其他的缺陷通常和一些特殊的制成有关系, 比如芯片的制造、芯片的粘接、塑封、芯片的钝化、引线框架芯片基板的制造、焊丝或者后道成品包装。这些都将在下面的讨论中看到, 同时其中的某些缺陷在分类上还是相互交叉的。 2.1、热机缺陷 某些缺陷能够导致失效, 而这些缺陷都与热以及微观物质的移动有密切关系, 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环氧塑封料和不同接触界面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比如说, 当EMC固化时, 热收缩应力也随之产生这些应力将会导致巨大的拉伸和剪切应力, 作用于直接接触的芯片表面特别是在邑片的角部, 应力将会成几何级数增长, 很容易导致芯片薄膜钝化层或者芯片焊接材料以及, 芯片本身的破裂。这些应力同样也容易导致EMC和芯片/芯片基板/引线框架之间出现分层断裂以及分层将会导致电路断开、短路以及间歇性断路问题出现。同样它们也为潮气和污染源更容易进人塑封体内部提供了通路。 这些类型的缺陷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避免:在选择塑封料、引线框架、芯片焊接剂以及芯片钝化层的原材料时, 所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必须尽可能地相互匹配;芯片上部和下部塑封料的厚度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尽量避免在设计和排版过程中出现边缘尖端以及尖角, 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应力集中, 从而避免断裂的出现;最后, 提倡使用低应力塑封料以及低应力芯片焊接剂, 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在封装的过程中出现多余应力。 2.2、芯片缺陷 芯片缺陷通常都是和半导体圆片制造以及塑料封装器件特有的缺陷(比如在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金属化分层以及钝化层破裂现象)有关系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所有缺陷, 仅限于讨论对塑封体结构关系非常密切的缺陷以及塑封体独有的缺陷。 2.3、芯片粘接缺陷

细纱前胶辊机械波解决措施

细纱前胶辊机械波解决措施 郑兵陈林祥 (安徽省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细纱前胶辊在纺纱运转中会产生8 cm~10 cm的机械波,介绍了胶辊机械波的波谱图特征,分析了胶辊机械波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生产管理、胶辊制作、运转操作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对成纱质量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近几年来,国内纺纱厂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使成纱质量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影响布面实物质量的纱线机械波问题却逐渐突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机械波成因 产生机械波的主要因素:一是由罗拉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二是由胶辊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我公司各纺部分厂,近期更换使用了大量的进口罗拉和国产同禾罗拉,使7cm~8cm 的罗拉机械波基本消除。但是,由胶辊引起的机械波却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所以,这一突出的技术问题是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虽然产生胶辊机械波的原因比较复杂并属多因素,但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与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精心管理,完全可以将胶辊机械波降到最低限度。 2 胶辊机械波的形态特征 机械波是由于机械的周期运转,机械缺陷因素在牵伸过程中表现为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造成纱条不匀呈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但作为弹性体的胶辊,它所包含的技术因素除有直接传递的径跳因素、圆周形变的应力差异因素、胶辊轴承的不良传导因素等,同时包含着圆周表面的摩擦因素。所以,它所涉及的技术因素比较广泛。 在乌斯特条干仪的波谱图上,机械波的基本波形为许多凸起长条形的平滑曲线,当某波长是处于偶发性高耸(波幅)时为有害机械波。 对照波谱图的波长、波形及不匀率曲线形态基本可判断出产生故障的机械零部件。细纱前胶辊引起的纱条周期不匀的间隔长度为波长,一般为8cm~10cm机械波。 3 产生胶辊机械波的主要原因 3.1 套制与压圆 胶辊的套制和压圆整形工作特别重要,对降低成纱条干CV值、条干管间CV值,尤其是对胶辊机械波的产生影响较大。如单层胶辊套差过大,造成压圆不到位,圆周应力差异大,既影响条干水平,又造成管间CV值高,同时也容易产生胶辊机械波。双层胶辊虽然圆周应力集中在内层上,但由于压圆不佳,在运转过程中还是释放在外层纺纱胶管上。另外,套制双层和铝衬胶管稍有不慎,造成胶管内壁某一局部损伤或破损物残留在胶管与铁壳之间,在运转中也会造成有规律的应力不匀而产生胶辊机械波。 3.2 铁壳及胶管的验收 铁壳间隙过大或缺油、晃动等极易造成机械波或牵伸波,但波幅在0.5 cm以下。而因铁

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请结合上机验证以加深体会) 1、放置元件时,光标在图纸中心,元件却在图纸外,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这是由于创建元件库时,没有在元件库图纸中心创建元件。这样,放置元件时,光标所在处是元件库图纸的中心,而元件却距离此中心非常远。编辑库文件时,元件应该放在原点附近,尽量把元件的第一个管脚放在原点。 2、负电平输入有效的引脚外观如何设置? 答:在设置元件属性栏中的DOT项前打勾选中即可。 答:在原理图或元件库的编辑中,遇到需要在网络标号或管脚名等字符上方画横线时,只要在输入这些名字的每个字母后面再补充输入一个“\”符号,Protel即可自动把“\”转化为前一字母的上画线。4、为什么导线明明和管脚相连,ERC却报告说缺少连线? 答:可能的原因有: (1)该问题可能是由于栅格(Grids)选项设置不当引起。如果捕捉栅格精度(Snap)取得太高,而可视栅格(Visible)取得较大,可能导致绘制导线(wire)时,在导线端点与管脚间留下难以察觉的间隙。例如:当Snap取为1,Visible取为10,就容易产生这种问题; (2)另外在编辑库元件、放置元件管脚时,如果把捕捉栅格精度取得太高,同样也会使得该元件在使用中出现此类似问题。所以,进行库编辑时最好取与原理图编辑相同的栅格精度。 5、ERC报告管脚没有接入信号,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可能的原因有: a、创建封装时给管脚定义了I/O属性; b、创建元件或放置元件时修改了不一致的grid属性,管脚与线没有连上; c、创建元件时,管脚方向反向,使得原理图中是“pin name”端与导线相连。 6、网络载入时报告NODE没有找到,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可能的原因有: a、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没有的封装; b、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名称不一致的封装; c、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pin number不一致的封装。如三极管:sch中pin number为e,b,c而pcb中为1,2,3; d、原理图元件引角数量多余该元件封装引角时,会引起NODE没有找到。 7、创建的工程文件网络表只能部分调入pcb 答:生成netlist时没有选择为global。 8、当使用自己创建的多部分组成的元件时,千万不要使用annotate. 9、打印时总是不能打印到一页纸上: a. 创建pcb库时没有在原点; b. 多次移动和旋转了元件,pcb板界外有隐藏的字符。选择显示所有隐藏的字符,缩小pcb, 然后移动字符到边界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