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必修三六次文化汇总

2015.10

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2.“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

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 -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

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

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6.今年,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

动,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27.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解读,“廉”、“忠”、“孝”、“节用”等中国传统思想焕发生机,为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

①立足于继承传统文化②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F 7.T 22.C 23.C 24.B 25.D 26.B 27.D

2016.4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

22.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24.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27.退休教师韦思浩,本可以享受悠闲优雅的晚年生活,却为了捐资助学而甘当“拾荒老人”,以极致的方式诠释了慈善的真义,也感动了无数人。韦老师的义举感召我们

①做传统美德的实践者②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③做家庭美德的传播者④做职业道德的弘扬者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T 7.F 22.A 23.B 24.A 25.B 26.A 27.A

6.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7.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3.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自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世界

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5.某市推动“短、精、新”的“微宣讲”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②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③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④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影响不断扩大。今年8月,群众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超过93万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3800万。好人好事的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国民道德素质。这表明

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②文明风尚需要引导

③传统道德得到全面继承④国民素质已经全面提高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39.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分歧,杀透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无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是不可能成为可能……

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所描述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2分)

6.F

7.T 22.C 23.B 24.B 25.B 26.A

39.(1)“我”所描述的怒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下列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7.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新年伊始,央视《中华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5.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16年9 月,中央文明委启动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共有300个在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等八个方面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家庭受到表彰。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②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

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全面提髙公民科学素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9.近年采,W市积极推广全开放、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图书阅览空间——城市书房。与传统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不同,城市书房以众筹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同时采用”我的书房我来打理”的志愿服务形式,由志愿者负责图书上架整理、秩序维护。城市书房不仅成为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的精神粮仓,而且成为彰显社会公德的文明样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重要性的角度,分析W市推广城市书房的积极作用。(3分)

6.F

7.T 22-26 DACAB

39.(1) W市推广城市书房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2017.11

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22.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2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成果非常丰硕,国家形象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

③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传插决定的④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25.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的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团结统一精神③爱好和平精神④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被俗称为”好人法”的这一规定

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将会推动良好风尚的发展④将会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9.“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宣,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2分)

FF DBADA

39.(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2018.4

6.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55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8.08%;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51部,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战狼Ⅱ》创造了56.82亿元票房新纪录。我国电影业的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②文化产业已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③文化创造的活力持续迸发④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返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4分)

6.T

7.F 22.A 23.D 24.A 25.C

38.(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马家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在形成文明乡风、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马家村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 ④ D.③④ 2.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5.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7.据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陈光标“裸捐”对提高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启示是( ) A.青少年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 .宗教束缚的削弱 D C.人文主义的影响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 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 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 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

高三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方法解析

高三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方法解析 二、为什么?(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横向:多样性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纵向:继承性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文化。 (1)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模板问答题总结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据新教材调整)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 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每个1.5分,共54分) 2009年11月7日,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回答1—2题。 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围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4、“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5、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6、由原创的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大陆、港、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风靡一时,实现了利润和影响力的“井喷”。这表明:() ①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收视率是NBA常规比赛的3倍以上,并且国、欧洲很多电视台都纷纷与中央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事宜。这说明:()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姓名: 材料: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因乘客刘某错过站与司机发上争吵,进而互殴致使车辆失控坠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有学者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因此法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材料一: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大国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的实力,在高度全球化分工的格局中,我们只能占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排徊一一这就是新时代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特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向科枝强国迈进必须跨过的门槛。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提升新时代科技创新实力的意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近日,天门市举办“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来自全市各地各单位的25位参赛选手围绕家风家训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朴实而感人的故事,时而言简意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饱含深情,精彩的演讲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让大家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本次比赛是本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作风,为建设美好“五城”、营造天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推进廉政建设、培养务实作风的强大助力,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植入好的元素,当好反腐倡廉家庭“监督员”和“守门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天门市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的依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姓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 材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材料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古诗词里对乡村的咏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田园梦。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5、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启动,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再次亮相北京,18年的时间见证了中非投资的一路“风云”,也积淀了中非贸易的合作经验。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

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一、用“文化的作用”或“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问题类题目 解答此类问题,应从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对人)角度思考,具体要点包括: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国家开展某项文化活动的依据。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要点包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干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类题目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手段、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文化创新的要求等多方面回答,具体要点包括: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 大功能。 ④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四、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特点、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角度思考,具体要点包括: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 ⑤通过文化交流,既可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又可以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2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默写-学生版

文化生活知识点默写填空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作用: 3、文化是的产物,桂林山水(属不属于)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活动,产品离不开产品。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 6、文化影响了人们的哪些方面? 7、文化的特点: 8、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9、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0、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1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原则。 12、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1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它经历了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为标志的。 14、文化交流的意义: 15、传统文化的特点: 16、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1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8、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教育的作用: 2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3、文化创新的意义: 24、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5、文化创新的途径: 26、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 27、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主体) 28、中华文化的特点: 29、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30、决定文化衰落。 31、怎样复兴中华文化? 3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现: 3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这个特点包括和。 3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第三课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④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 答案:A 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解析: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故选D。 答案:D 3.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体现了题意,应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4.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 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 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云南哈尼梯田承载着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哈尼族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说法错误。 答案:B 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

2009~2010高二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 ①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各个民族牢固不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③是民族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4、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理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________继承。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5、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6、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回答7-12题。 7、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其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艰苦朴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尊老爱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_________是支持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好和平 12、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为原则、以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