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6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2.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7·南阳模拟)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2017·淄博模拟)屠呦呦回忆其成功背后的曲折时说,在经历上百次的试验无果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使她获得了灵感,用“绞取汁”而非“水煎”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成为如今最有效的疟疾防治药物。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灵感,这启示我们()

①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

②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

③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的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7·淄博模拟)2016年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

识正确的是()

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6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2周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思想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这表明()

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C.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7.(2017·安徽阜阳模拟)《我是演说家》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平均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三。节目通过理性的思辨、感性的陈述、语言的碰撞和一个个热血励志的人生故事,把综艺节目的风骨情怀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这说明,文化创新要()

A.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

D.克服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8.“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中国周边和沿线的几十个国家,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各不相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各参与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广泛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合作、政治互信合作,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表明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

②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不同文明的趋同化

③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已融为一体

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日益相互交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也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在中国服装市场上,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获得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积极从我国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混合以及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我国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但一说到包子,中国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天津狗不理”这五个字。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天津狗不理”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顺应市场陆续推出了包括传统民俗面食礼盒、速冻“狗不理”包子等新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成为传统食品市场化潮流的引领者。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同样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我们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这强调了()

A.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D.教育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手段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14.“诚意、正心、修身”

材料: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比如,古代仁人志士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答案

1~5.CBBCD 6~10.CACDD 11~12.DB

13.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14.(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4)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从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A.B.D都与《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中所说的公民素养无关。只有C符合论文主题。

2.【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小薇的变化得益于她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对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有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应选B.

3.【解析】选B.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说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正确;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体现③;①错误;④材料未体现。

4.【解析】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①③错误;《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灵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作用,选C.

5.【解析】选D.毡房属于传统建筑,属于传统文化,①④正确,选D;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③错误。

6.【解析】选C.题干材料“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促使中华民族思想日益觉醒,……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表明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材料主旨;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D表述错误。

7.【解析】选A.此题考查弘扬主旋律。材料强调文化作品对正能量的弘扬,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排除C.材料强调弘扬正能量,排除D.

8.【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中国周边和沿线的几十个国家,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各不相同,需要彼此尊重,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①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不同国家可以开展广泛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合作、政治互信合作,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④符合题意;

②③说法错误。

9.【解析】选D.材料展示了各国文化相互借鉴的一个片段,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说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相互融合,而其原因就在于各国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①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融合而非差异,③与材料无关。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西方设计师借助中国元素设计的服装在中国市场受到热捧,说明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②符合题意;西方设计师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粹,③说法错误。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天津狗不理”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

功打入欧洲市场,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解析】选B.题干材料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B正确;C不符合题意;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故A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不是手段,D错误。13.【解析】本题以莫高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设问可分析出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问题。材料主要说明了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播手段的更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可根据材料信息,调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14.【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属于关系论证型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文化的作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进行整合;在时政方面,需要学生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最后,需要学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答案的组织要从“民族凝聚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民主法制建设”这四个方面解答。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0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0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 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0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1--2题。 D 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老的丝绸之路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B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A 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 D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D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D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B 7、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9、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s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Word版含解析

学业水平过关(十) 一、单项选择题Ⅰ 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 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 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 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这说明( )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 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 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Topic 10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ve teac hing design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明确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理解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分析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文化的多样性:联系各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XX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XX年在俄罗罗举办的“汉语年”活动等

背景材料来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的意义及我国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及其实践 2.文化传播与交流:运用以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的事例来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意义;结合本年度各国所举办的“文化年”,我国各省举办的“文化节”等热点问题,分析文化交流的意义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结合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例材料、典型经验来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4.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联系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和为贵”“世界大同”思想;京剧、书法等分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5.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结合近年的重大文化事件,各种创新文艺等内容为载体阐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6.创新与继承、借鉴、融合:结合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说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 7.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XX年文化创新的重要事件,说明文化创新应坚持正确的方向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

【精品】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频考点9: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 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习题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纲要求 考点考试内容与要求高频考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 世界的(b);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③中外 文化交流的意义(b)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①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 性、鲜明的民族性(b);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c)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b);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③教 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 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 的民族性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①文化发展的实质 (a);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③文化创 新的作用(b) 2.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②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a)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问题导思知识梳理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什么?(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①个性和特征 (2)文化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②共性和③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何在?(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④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⑤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⑥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⑦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⑧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⑨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与传统文化相关主观题汇编

2018高考政治复习传统文化篇12题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根据教育部要求,从今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新增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出,优秀文化进校园要针对各个学段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优秀的传统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中华文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2)某班级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每条不超过2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意见》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此,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位学者认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选解答题

选师无忧名师: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选解答题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蓝色之水”的体色,表达“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内涵。而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海宝”无疑是一次创新!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分) (2)简要说明人们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2分) 答案: (1)意义: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6分) (2)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③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对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2分) 解析: 本题以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 (1)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可以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方面回答。(2)可以从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三个方面回答。 2、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 (2)有人说:“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6分) 答案: (1)略 (2)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分) ②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是(见教材30页) ①泰山②武夷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④黄龙寺风景名胜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 ( )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 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7、下列属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是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大力推广网络教育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基本内涵相对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开放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题协商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是加快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质量形势依旧严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2018年,中国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3)班级召开“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主题班会,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又要看到不足;还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主流,部分领域质量不高,是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部分领域质量不高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工匠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2010年高考模拟题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汇编(1)

2010年高考模拟题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汇编(1) 一、选择题 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2.(福建省古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 各地群众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祈福贺新春。庆祝民族节日是 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B.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D.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答案 B 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继承传统文化应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答案 B 4.(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河南省固始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孔子学院项目是我国“汉语桥工程”9大项目之一,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目前,国内高校已在海外建立8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3000万人学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一二单元)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一二单元) 1.今年“工匠精神”成了网络热词。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 材料: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们也承认,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被贴上了廉价、山寨、劣质的标签,在品牌竞争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而弥补这些差距的核心在于高品质。“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在打造高品质“中国制造”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重塑这种精神(12分)。 2.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到某山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为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针对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的实际,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首先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扶贫先扶志。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开设“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的心底;开展苗年、赶秋等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 (1)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12分)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教案 高二文科政治组:李华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构建本单元的宏观和微观的知识体系,掌握易混易错知识点; 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我们进行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题复习,大家先看一下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什么,习什么,最后能否达到这相目标。学好比充电,练习好比放电,光充电不放电就会充不进去,放放电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该充电了。 我们已经充了两节课的电了,这节课同学们就通过这四个目标来放放电。 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活动 探究活动一:就第一节学习目标,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最好是默写),其它同学默写两个较重要的知识点: 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学生写完后,我批发纠正,学生参考修改、完善、记忆自己的不足之处。) 展示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并明确知识主线和易忽略的重点知识点:

原因: 文化传播 如何推动: 原因: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 如何推动: 表现;特点;作用如何对待? 文化继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在这个知识体系中,主线是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创新),这三者之者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从区别上说,继承是从纵向(时间)来说,继承的对象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是从横向(空间)来说,传播的对象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从三者的关系上说,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借鉴都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以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是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同时,注意一下这三个知识: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几个?哪三个?一定要补充上“继承性”这个特点;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3、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六点,若让大家从重要到次要排个顺序的话,应如何排?(学生答:先根本途么,再基本途径,再克服四个倾向,然后是人民群众,最后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大家做题时要注意,书写答案要先写重要的后写次要的。 探究活动二:判断并纠正下列说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2分钟。 1.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3.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5.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6.文化创新来自于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8.文化创新首先要继承传统文化,其次要注入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等。这段材料体现了() A、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继承性 D、文化的独立性 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7、"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24=72) ()1.2014年,正值农历马年。春节期问,“马上有”句式拜年短信走 红,“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加薪”……这些“马上有”尽管有调 侃色彩,却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涨薪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 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的反映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创 造美好生活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 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具有传承性,既一脉相承,其内涵又因时而变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④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3.2013年10月1日颁布的《旅游法》第十三条写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一规定是基于: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①国家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②尊重文化共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版权文 ③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民族文化的韵味存在于文化个性之中版权文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 ()4.2013年8月,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骚扰”的居民的多次报警,这启示我们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③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6.电视剧《三国》描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式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日和美等国播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①文化交流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④域外观众对中华文化产生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