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三年高考(2015-2017)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察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贯通而不断发展。如果文化失去了多样性,整个世界文化也就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该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今天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文化的价值与赢不赢得市场没有必然关联,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不选;该剧融入了时尚元素,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这说明善于推陈出新,

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作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常常与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作用和哲学依据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创新的知识。文化生活中侧重于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作用,常用的答题术语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和意义、文化创新的方向和内容等知识。

3(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4(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答案】D

【解析】山寨景观的出现并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项不选;山寨景观是照搬、模仿或抄袭的表现,它并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B项不选;山寨文化并不是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C项不选;山寨景观的多次出现,凸显了文化创造能力的不足,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D项正确。

【名师点睛】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是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材料中的“山寨文化”不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5(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体现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项正确;长征这一人类历史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其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体现了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②项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确定的,故③项错误;革命文化本身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才具有,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

【名师点睛】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元青花传奇

元青花?浣翠淌蓝逸海韵?的艺术特色,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开始是为西亚地区制造的,订购外销瓷的是波斯和叙利亚的商人。

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到15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的对象。这些穆斯林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手法,增加了律动和空间感,他们的图案逐渐开放,融入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和自发性。

“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知识角度:文化多样性;文化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等。

等级水平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解析】本题考查“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思考。“通”“融”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荣”

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角度思考。

【名师点睛】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016年高考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

【名师点睛】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据此可以排除③,即排除了CD,这说明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③即可。用排除法既可以提高正确率,还可以节约时间。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②的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

考点: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重在弄清楚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创造力三者的关系。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媒介。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但要注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4(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科技进步能改进文化传播的途径及手段,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不只是科技一种,它还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思想运动及教育等。在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技并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5(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

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应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要明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也要体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7(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

试题分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D 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项的说法不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C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要明确;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保持文化多样性可使世界永葆生机和活力,但不能让文化“趋同”。

8(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名师点睛】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

9(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

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答案】(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0(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答案】

(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本题的选材很有深意。既巧妙的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又态度鲜明的表达了我们的立场。体现了命题人的用心良苦。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文化的创新,特别如何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文化工作的热点话题。文化自信是对比于来势汹汹的西方霸权主义,西方的文化渗透无所不及。所以我们提出安全的新理念“文化安全”,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破坏式的强力入侵。我们主张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是党十八大重点阐述的观点。二者的结合可谓合情合理。第二问用矛盾的观点论述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者是两个小问题。必要性强调原因,重要性侧重作用。原因和作用不能简单等同。其实细想,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二者本身都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为本题的创新点赞!

1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