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文学的意义是丰富的、复杂的、深广的。

这是因为文学是描写人的精神世界的产品,而人的精神世界包含着政治的、历史的、宗教的、道德的众多因素,它们同时组成文学作品的多种含义。

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审美意义,因为作家是通过审美体验、情感反映的方式来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的。

他总是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照,以自己独有的情感去体验,并最后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意境;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

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

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一些感性认识,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的过程,即审美感知过程。

学生审美感受逐渐深入,在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有感受、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即审美想象。

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

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

学生作为审美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

浅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认识

浅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认识

日口
认 为 “ 于诗 ,立 于 礼 ,成于 乐 ” 。语文 学科 不 同于 数理 化等 学 兴 科 ,它 更 强 调 学 生 的 体验 和 感 悟 。语 文 教 学 离 不 开 一个 “ ” 美 字。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 是凭借简单直 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 载 ,而是 借助 于 一篇 篇熔 自然 美 、生 活美 、情 感 美 、艺术 美 、语 言美 等于 一炉 的有血 有 肉 的文 学 作 品表现 出来 的。具 体地 说 ,就 是通 过语 文 教材 的课 堂教 学和 课 外活 动等 教 学过 程 ,教 育学 生感 知 、 理解 、鉴 赏 、评 价 美 、 进行 美 的创 造 ,树 立 正 确 的 审美 观 点 ,培养 健康 的审美 情趣 ,形 成 崇 高的 审美 理想 。刘 勰 说 : “ 夫 缀文 者情 动而 辞 发 ,观文 者披 文 以入 情 。 ”学生 只有 有 了一 定 的 情感 体验 ,才 能 准确 理解 课文 思 想感 情和 写法 ,进而 细致 地表 达 自己的思 想感情 ,写 出声 情 并茂 的文章 来 。 为什 么要在 语文 教 学中渗 透审 美教 育 语 文 教 学 的 目的就 是 使 学 生 热 爱 祖 国 语 言 , 能 够 正确 理 解 和运 用祖 国的语 言文 字 ,具 有现 代 的语 文 阅读 能力 、写 作 能力和 听说 能 力 ,具有 阅读 浅 易文 言文 的 能力 ,而 且要 在 语文 教 学过程 中 开拓 学生 的视 野 ,发 展学 生 的智 力 ,培养 学 生的 社会 主 义道 德 情操 ,健康 高 尚的 审美 观和 爱 国主 义精 神 。简 而言 之 ,就 是既 要 传授 知 识又 要进 行 思想 教育 。教育 学研 究成 果 告诉 我们 :教学 成 效 的大 小取 决于 学生 在接 受 知识 过程 中精 神 活动 的 主动 性 。因 此 要从 根 本上 改革 我们 语 文教 学 的途径 和 方法 ,就 是 要充 分调 动 学 生在 接 受知 识过 程 中精 神活 动 的主 动性 , 并 以此为 突破 口,而 这 突破 口的重要 通 道便 是 审美 教育 。 审美 教育 可使 学 生从 接受 者 的 角色 转变 为探 究 者 ,学 习亦会 变 得其 乐无 穷 ,教 学 效果 自然 颇 佳 。反 之 ,处 于受 动状 态之 中,学 生 则只 能消 极被 动地 接 受知 识 信 息 。因此 整个 过 程 结束 后 ,学生 收 效甚微 ,或者 毫 无所 得 ,甚 至 影 响了 学习 兴趣 ,破 坏 了学 习 的积 极性 ,产 生厌 学情 绪 。所 以 说 如果 教 师不 注重 教 学教 法 的运用 ,不但 会产 生严 重 的后 果 ,而 且 还 使 自 己成 了 费 力不 讨 好 的 “ 书 匠 ” 。俗 话 说 : “ 学 有 教 教 法 ,教 无 定法 ,贵 在得 法 。 ”正式 把美 育 作为 一个 专 门 的独立 的 理 论 问题加 以探 索 和研 究 的l 世纪 德 国美 学家 席勒 认 为 : “ 感 8 从 觉 的受 动状 态 到思 维和 意 志 的能动 状态 的转变 ,只 有 通过 审美 自 由的 中间状 态 才能 完成 。”所 以,审 美教 育在 语文 教 学 中是不 可 缺 少 的 ,只有 审美 教 育才 能使 学生 真 正地 融入 知识 的海洋 ,乐 意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家用音响组合形象,美术家用色彩线条组合形象,作家创造形象凭借的是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去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言语,从而创造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育爱美是一个永久的话题,21世纪,人们谈美、寻美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美育也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

据此,直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进行美育的“近水楼台”,而在诸多的学科中,语文教学又是施美教育得天独厚的一隅。

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总观中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能对学生直接进行美育的文学作品占了文选总数的30%,还有20%的文言文中也有不少篇目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这些审美的因子存在,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一旦被发掘,便能使作品熠熠生辉,使读者赏心悦目。

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切莫忽略了信手可得的审美素材而放弃了生动有趣的美育。

语文教学中施美教育方法很多,我认为,把美育寓于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中可以一举两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体谈三点:一、深入挖掘景物描写所展示的化合物形象美美的载体是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思想。

”(见《生活与美学》)音乐家用音响组合形象,美术家用色彩线条组合形象,作家创造形象凭借的是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去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言语,从而创造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

但是,许多优秀的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仅仅去写人物的本身,而是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来给人造形,这种写景塑形所展示的美有时候比直接写形所展示的美更含蓄、更丰富、更能摄人心魄。

以《虎吼雷鸣马萧萧》为例:课文在塑造李自成这个农民起义领袖形象时,除了生动感人的语言描写外,更多的是借助景物描写。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民权县和平路学校河南民权476800)【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通过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途径实施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形成他们爱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一、用视听结合创设美的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

如教《岳阳楼记》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跃宕起伏的音乐观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雄伟壮丽的景色,让学生震撼于岳阳楼之大观。

音乐声,江潮声,风声,雨声,沙鸥声,声声入耳。

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了置身于“淫雨霏霏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与春和景明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不同景象会影响人物的心情,从而理解了迁客骚人为什么会有“感极而悲或喜洋洋”的两种览物之情。

二、用语句的节奏美,增强语感,感受音乐美。

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如,我在教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词时,教学生用歌唱的形式去理解背诵诗词,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更加热爱诗词。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教育科 学
2 第期 0年 2 1 0 Nhomakorabea素质教 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谷慧丽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赵 川职业高级 中学 05 H ) 71
阴风怒 号 , 摘要 :语 文 美 育 ,是 语 文教 学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语 文 美育 的 记 》 生动地 描 述 了洞庭 湖 景色 的变 化 :霪雨 时节 是 “ 上 内容十 分丰 富 。它 以语 言 为基本 媒 介和 形 式 ;以语 言 艺术 为审 美 浊 浪 排 空 ”, 春和 景 明 时节 是 “ 下 天光 ,一 碧 万 顷 , 沙 鸥 翔 长烟 一空 ,皓 月 千 里 , 浮 光 跃 核 心,以提高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归宿 ; 集 ,锦 鳞 游 泳 ” ,入 夜 ,则 是 “ 以传授审美知识 ,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基本 目标。 金 ,静影 沉璧 ”。大 自然 从它 鲜艳 的色 彩 、悦 耳的 音 响、 生意 盎 语文美育使语文教育更富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美育对培 然 的姿 态 等形 式显 示 自己的美 ,这 些都 说 明大 自然 是美 的 ,它 能 养社会主义新人 ,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着重 丰 富人 的精 神 生活 , 陶冶人 的 情操 和性 格 ,并 能给 人许 多启 示和 要 的意 义 。所 以在 中学语 文教 育 中有 必要进 行 美育 教 育 ,在教 学 鼓 舞 ,激 发人 们 的爱 国热忱 ,同时 从 中还 能理解 并 感受 生活 的 喜 悦 和 生命美 ,在欣 赏 中还可 以增 长知 识, 开阔眼 界 。 中通 过 多种途 径和 方 法对 学生进行 审 美教 育。 社 会 美 ,是人 类社 会 生活 中的 美 。社会 是 以人 为核 心 ,社 会 关健 词 :语 文 美育 ;教 学 ;关 系 美 主要 是指人 的美 ,即人 的个体 美和 人的群 体关 系 的美 。 人 的美 包 括 人 的 外 在 美 和 内在 美 两 方 面 。人 的 外 在 形 态 美 古 今 中 外 的 名 著 佳 作 , 充溢 着 美 感 ,而 文 学 作 品更 富 于 美 的 形象 性和 感 染力 ,给 人 以美 的享 受 ,在潜 移 默化 中受 到 美 的教 主 要 体现 在人 的身 材 、相貌 、姿态 、修 饰和 风度 等 方 面。 内在 美 精神 美 ” 、 育 ,获得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美育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促 即心 灵美 ,人的美 和 真善 有着 紧密 联 系 ,平 常 说 的 “ 性格美 ”都 强调 美 的 内容 ,即人 的 内在 品质 、性 格 等 。中 国古 进 学 生智 力 的发展 ,还 促 进他 们 非智 力 因素 的增 长 ,使他 们 的动 代所 谓 “ 大体 实而 花 尊振 ,水性 虚而 涟漪 结 ”, “ 于 中而形 于 诚 机 、兴 趣 、情感 、意 志等 心理 因素都 获得 全面 发展 。 语 文 教 学 中 的审 美 教 育 ( 文 美 育 ) 就 是借 助 语 文 把 所 包 外 ”都说 明事物 的 内存 品质对 外在感 性形 式 的决定 作用 。 语 人 的 精神 美 是 由人 的 内在 品 质 决 定 并 通过 面 部 表 情 等 形 式 涵 的美的因素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 健 康 高 尚的 审美情 趣 和 审美 能力 。语 文美 育 不仅 能丰 富学 生 的情 表现 出来 ,有 时 人 的内在 精神 美可 以弥补 外在 形 式美 的不 足 ,如 巴黎 圣母 院》 中的 敲 钟 人 卡西 莫 多 ,心 地 善 良,但 是外 貌 奇 感 ,陶冶 情操 ,净化 心灵 ,对 德 育有 深化 和 促进 作用 ,而 且 对提 《 丑 ,在 小说 描写 中 ,他 是一个 独 眼人 、跛 子 、驼背 ,妇女 们看 见 高语文 教学 质量 也有特 殊 作用 。 衬 语 文 美育 具有 丰 富多 彩 的 内容 。它充 分发 掘 语文 教材 与 教学 他 都把 脸遮 住 。这 是通过 畸 形来 衬托 卡西 莫 多 的心灵 美 ( 托人 中美 的 因素 ,通 过学 科类 课程 ( 教材 )和 活 动类 课程 ,传 授 给学 物 内心 的善 良) ,这 说 明心灵 美具 备永久 的魅 力 。 语文 教材 中记叙 和描 写 的人物 及 其活 动 的课文 展 示 了多种 类 生一般 的审美 知 识 ,培养 他 们健康 高 尚的审 美情趣 和 一 定的 审美 挖荠 菜 》 ,栗 良平 的 《 碗 阳春 面 》 , 一 能力 ,而 具 备一 定 的审 美知 识是 形成 审 美能 力 的必要 前提 。语文 型 的社会 美 ,如 张洁 的 《 项 与 教材 为 审美 知识 的学 习提 供 了生 动 的例 证 ,使学 生 了解 自然 美 、 归 有 光 的 《 脊 轩 志 》 ,林 觉 民 的 《 妻 书 》 , 创 设 的 审美 情 社会 美 、艺 术美 三种 基 本范 畴及 崇 高、优 美 、 悲剧 、喜 剧等 美 的 境 ,能 引起 情感 共 鸣 ,启动 学生 的想 象 力 ,让学 生感 到社 会 生活 中 的美 ,体 验到 人物 的心 灵和 理 想 的美 ,从 而受 到思 想 的启迪 和 基 本形 态 。 自然 美 是人在 社 会 实践 过程 中发 现 的客 观世 界 中 自然物 和 自 心 灵的 陶冶 ,培养 学生 高 尚的情操 和 品质 。 形 式 美 是 指 自然 、生 活 、艺 术 中 各种 形 式 因 素 ( 彩 、线 色 然 现象 的 美 。 反 映 自然美 的文 章 在 语 文 教 材 中有 很 多 。 翻 开 课本 ,你 可 条 、形体 、声 音等 )及其 有规 律 的组合所 具 有的 美 。 教材 中的形 式美 有 : 图案 美 ( 现 为均衡 、对 称 、秩 序 ,给 表 以欣 赏 到 “ 天 莲 叶无 穷碧 , 映 日荷 花 别样 红 ”的西 湖 之美 ;可 接 人 以稳 重 、庄 严 、力量 的感受 )如 《 中国石 拱桥 》 。 以饱 览 “ 上城 市 ”威 尼斯 的异 国风光 和澜 沧江 边 蝴蝶 盛会 的 奇 水 图画美 ( 指统 一 中 的多 样 ,不 整 齐 、 不 雷 同 、 不对 称 ,曲 景 ;可 以徜 徉在 “ 芳草鲜 美 ,落 英 缤纷 ” 的梦 中桃花 林 中 :更有 苏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和曹操 《 观 线 式 、独特 式 ,感 到奇特 、丰 富、 新鲜 )如 《 州 园林 》描 写 的 荷 沧海 》 中 “ 秋风 萧瑟 ,洪波 涌起 , 日月 之行 ,若 出其 中。星 汉灿 园 林就 是按 图 画美 设计 的 。 《 塘 月色 》 中作者 用形 容词 汇传 递 如 烂 ,若 出其 里 ”的 壮美 …… 课文 描 绘的 种种 自然 风 景 ,为语 文 教 出一个 个表 象 的感 性特 征 ,又 以叠 词、节 奏 ( 写 月影 )表 诵读 师进 行 自然 美 的教育 提 供 了大量 生动 的 材料 , 并且 这些 自然 美 都 音 乐美 , 以 比拟 表情 态 美 ,以通 感表 图 画美 。此 外 写听 觉 隐隐约 是通 过 语言 文字 间接 反 映的 ,经 过 了作 家 、诗人 的 审美 处理 , 点 约 ,如 丝 如缕 ,笔 触轻 盈 ;写触 觉 若有 若无 ,细微 轻柔 ;写 视觉 燃着 欣 赏者 强烈 的感 情 色彩 ,表 现 出较 高 的审美 水准 ,为学 生欣 朦 胧和谐 ,深 墨如 画 。 色 彩美 : 主要 从 “ 色调 ”方 面着 眼 , 《 驿路梨 花 》 、 《 海滨 赏 自 美 提供 了典型 的 范例 。 然 绿 同一 自然 景物 ,不 同的 人所 领悟 到 的社 会 内容和 获 得 的审 美 仲 夏夜 》 、 《 》 以绿 、蓝 、 青等 冷色 为 主 ,形 成 一种 平 淡 、 岳 感 受 往往 是 不 同的 。教 学时 我们 可 以用对 比的 方法 来加 强对 美 的 朴 素 、清新 、安闲 、轻 快 的色 调; 《 阳楼 记 》 以黑 、灰 、土黄 为 主 ,形 成 阴沉 、沉 重 、 压 抑 、 神秘 、严 肃 的 色 调 ; 《 》 、 春 认识 。 忆江 南 》 以红 、橙 、黄暖 色 为主 ,形 成 明朗 、艳 丽 、欢 乐 、 热 马致 远 的 《 净 沙 ・ 思 》 中 : “ 藤老 树 昏鸦 ,小 桥 流水 《 天 秋 枯 风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精炼的二十八 烈 、活 泼 的色 调 。而 《 景谈 》作 者从 声 、色 、形 等方 面加 以浓 延 个 字 ,用 意 象迭 加 的方 式构 成流 动 的画 面 ,其 中蕴含 着 无端 的 悲 墨 点染 , 内涵 丰富 ,含 义深 远 。如其 中 “ 河 夕照 ”一 幅 ,写 的 幻 凉 和 无 尽 的 思绪 ,可 谓 “ 有 尽而 意无 穷 ” ,抒 发 了 天 涯游 子 是 生产 归 来 的图景 。首 先 是色 彩 :夕阳 的余 辉 “ 成 了满天 的彩 言 霞 ”,它 映照着 山川人 群 ,形成 了大片 融融 的 暖色 ,烘 染 出诗一 悲 秋怀 乡 、伤 时感 世 、 愁 肠 寸 断 的感 触 ,形 成 一 种 悲 凉 的 审 美 干坼 的黄 土 ” , “ 白” 的河水 泡沫 ,还 雪 意 境 。而 毛泽 东 的 《 园春 ・ 沙 》 中秋 景 的 意境 却 大不 相 同 , 般 美 的意 境 ;然后 是 “ 沁 长 熊 金黄 的 小米饭 ,翠绿 的 油菜 ”不 时散 发着 “ 万 山红遍 ,层林 尽 染 ,漫江 碧透 ,百舸 争流 。鹰 击 长空 ,鱼 有 “ 熊 的野 火 ”, “ 看 生 七 翔 浅底 ,万 类霜 天竞 自 由。 ”其 视 野之 辽 阔 ,色 彩 之绚 丽 ,气 势 生 活 的温 馨 。其次 是声 响 :从 “ 产 ”归来 的 人们 用 “ 八种 不 又 之磅 礴 ,处 处洋 溢着 勃 勃生 机 ,显现 出一种 令人 振 奋 、 昂扬 的 审 同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内在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指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品尝美、鉴赏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文学形象;感受美;创造美【中图分类号】g633.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形象中感受美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这些优秀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优美,心灵优美,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山水游记。

作者用“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的形象语言,再现了三峡“雄伟而瑰丽”的景象,教师在使学生掌握表现艺术技巧的同时,领会祖国山川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荷塘、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形、有声、有动、有静,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和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和审美教育
( )激发 学生 的审美 情趣 。教 师要在学 生学 习的过程 中 2 主动的激发学生 的审美情趣 ,如讲 述 荷塘月色 时 ,教 师要 教会 学生抓住文 中的感情线索 反复诵读 ,让 学生细心体会作者 在文章 中表 达感 情 的复 杂性 。学 生在这 种感 情体 会 中 , 自然 会兴 趣盎然 ,产 生美感 。语文教 学中的审美教育其实也是 学生 的审美经受的过程 。要使课本 中的语言 文字教学具有审美 的意 义 ,就要使学生 的脑海 中出现 文字 所描绘的直接形象 ,激 活学 生潜在 的审美情趣 。 ( )增强学 生的审美感 知能力 。课文 中的美 并不是直接 3 表现 出来的 ,不一定每个学 生都能 快速 的领会 。有 的学 生领会 语言文字能力稍差 ,需要老师稍 加引导 。而教师在 引导启 发之 外 ,还 需要 对这 一类 学生进 行审 美感 知能力 的培 养 ,如让 学 生代 入文章 ,设想在某种情形 下他会 怎么做 。通过这种直观 的 体验切实感受到课文 中的美 。另外 还应该充分利 用多媒体 ,用
的发展 ,必将促进学 生表现美 、创 造美能力 的开发 。在教 学活 动中 ,教师不要用泛读和讲述 去代 替学生的理解和 朗读 ,也不 能用教 师对 课文 的鉴 赏代 替学 生对课 文 的理 解 。要充 分 的发 挥学生的 自主性和积极性 ,让 学生不仅能够感知美 ,鉴赏美 ,
【 关键 词 】 审美 德育 学生 教 学


语文教 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多为文学大家 所作 ,是经过精细遴选 出来 的 文 德兼 备的美文。作品大多文笔细腻 ,温柔灵 动中透 漏着人文 关怀。语 文教 学的 目的 ,不仅是要培养学 生读 书写作的能力 , 还要能应用文学在潜移默化 中影 响学 生的心灵 ,所以德育教育 就是语文教学 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利用好 的导语 ,渗透德育教 育。 一 导语的设置是创设情感意境 的突 破 口,是把枯燥说理改造 成激发兴趣的第一步 。生动 的导语 ,能营造一 种萦绕在学生心 头 的情感 ,而学生通过这种情感反射 ,才能更 加积极 和主动 的 配合教 师的工作。语文这 门学科 的优势在于能 用情 和景进行德 育渗透 ,我们可以利用书 中描写 的壮美河 山或者诗 人的离愁别 绪来营造气 氛 ,让学生沉迷于其 中,从而体会 到文字之外的情 感 ,并为之所动 。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

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美育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一、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虽是语言艺术,但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的可感性。

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南国花城的旖旎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泰山雨景的迷蒙磅礴,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祖国农村的美丽富饶、刘和珍、白求恩等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无不充满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要抓住形象进行分析,进行感情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开作品描绘的形象,在作品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知美、热爱美,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

如在《醉翁亭记》(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欧阳修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的优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且幽香,佳期木秀而繁阴……”面对这变化的优美山色,学生们感到了轻柔和谐之美,所以审美愉悦不可穷尽。

中学课本中这样的美的形态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激发起审美情感因素,调动起审美想象,在课文间接表现的自然物的优美欣赏中,唤起并加强他们内心的审美愉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的主要途径 020 Fra bibliotek 5 8 0
观。 语文教材中. 苏轼那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 就能激发出学生勇敢笑对人生的激情.而屈原 那“ 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坚定信念也能深深地激
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 以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 三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1 . 朗读 当中提高 审美 能力 在朗读 要在

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 现. 而是通过展现 出的“ 活生生” 的思维活动过程 . 让学生通过 自
己的分析、 思考和判断 , 用自己的语音简单地
概括 出比例的概念 .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和成功 的喜悦 . 从而充分地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衔接好新旧知识 的联 系
学 2第 男0年6 2 期 1
浅 数学 教学 谈 概念
许 正桂 ( 青海省格 尔木 市 江源路 小 学
在小学 阶段 .数学概念教 学显得尤为 重 要 。对数学概念 的理解和掌握 . 关系到小学生
的计算能 力 、 逻辑 思维 、 判断 能力 的培 养 , 关 系 到学生解 决简 单实际 问题 的能力 的提高 . 更关 系到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 趣 如果学生 只
仪表 、 语言 、 为及交 际等多个方面施加影 响, 行 但能 培养 中学 生分 析与运用 语 言的能 力 . 而 且还能 培养与熏 陶学生 的情 操 .并培养学 生 的人格素质 依靠语文这一载体 , 开展丰富多
学教 师一定要摸清小学数 学概念的系统 和发
根据小 学生的认知现状 .我在教学数 学 概念 时遵 循从具体到抽象 . 感性到理性 的 从 认识原则。即把抽象 的数学概念尽量形象化 . 以便 学生更容易理解 和接受 .并且常 常联 系 学生 的生活实际 . 创设情境 进行教学 。例 如 . 教学 “ 比例 的意 义” 节课时 . 这 我提供 了四个 学 生熟悉 的实际情境 图 .即我班五个 同学手 中颜色 、 大小不 同的文具盒。创设这个情境我 有 五方面 的考虑 : 是使学生通过现 实情境 一 图体会 比例在生 活中的应用 :二是尽 管五个 同学 手中文具盒颜色 、 大小是不 同的. 它们 但 的长与宽 的比值是基 本相等的 .由此 可引入
四、 加强巩 固练习 。 深入理解概念
从表 面认识概念 . 而没有 理解其 内涵 . 不但 做 题 时速度 慢 、 错误多 。 而且概括不 出解决 同类 习题 的内在联系和一般 规律 如何进行小 学 数 学中 的概念教 学是值得 我们 研究 的问题 下 面我就 结合我在“ 比例 的意义” 这一 节教 学 中的具体实践 . 点 自己的感受 谈
嗲 教 学 研 究
860 ) 1 0 0
比值 , 再仔细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大部分学生
都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 结合学生的汇报 . 我 随即写 出两个 比.并问它们可否用等号连接 .
“ 比例的意义” 的教学 : 根据五个 同学手中 三是
的文具 盒长与宽可 以组成 多个比例式 . “ 为 比
例 的意义” 的教学提供 较多的资源 : 四是 为以 后学 习比例尺做好铺 垫: 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
渗透“ 数学化” 生活化 ” 和“ 的结合 这节概念课
学 生给予了肯定 我指 出这 样的等式 叫做 比
例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用 自己的话叙述“ 比例 的意义” , 时 尽管有的学生叙述不是很完整 . 但 都抓住 了概念的实质 看得 出学生们在 自己的 脑海里 已经建立了真正的比例概念
也是我教学概念课一贯的做法 例如 . 我在教 学“ 比例的意义” . 后 立即出示了一组判 断题 : () 比一定可以组成一个 比例。( ) x= 1两个 2 1 2 4 47 x是一个 比例 f) 3 任何 比值相等 的两个 比 都 能组成 比例。48 =XX 从反馈 的情况来 (): 2 : 4
掌握概念的 目的是为 了应用 . 应用 中又可
以巩 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因此 . 觉得 在 我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清概念 . 还 应注意概念的练习。克服 只讲不练的现象 . 这

创造 有效学 习情境 . 发学生学 习主 激
动性
概念教学有其阶段性和逻辑顺序 . 作为数
三、 抓住本质属性 . 建立数学概念 教材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一个 文本 . 我们
可以根据学生 和自己的情况 . 大胆对教材进行 再思考 、 再开发和再创造 我在教学时先让学 生写出 自 的两面 国旗的长与宽的比. 选 并求 出
概念中去 .让他们 真正搞清楚概念 的本质特 征. 并且结合概念的本质学 会灵活运用 . .
f 责编 张晶晶)
试论 中学语 文教学 中的审 美教 育
温 秀曼 ( 河北省 深 州市第一 中学
摘要 :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 中学 是审美教育。 本 文阐述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 教育的重要 意义. 了 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 分析 在 原则 . 并提 出了在中学语 文教 学中实施审美教
教育进行探讨 . 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学语 文审美
教育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自我美育意识


教师应 当结合 中学语文教材 具有人文性 的特点 . 全面运用 自 身所具有 的强大人格力量 来感染与激励学生 在教学 中. 教师应对学生
关键词: 中学语 文 教 学 审 美教育
中学 语文学 科具 有强 烈的人 文特 色 . 不
看. 学生学习 的效果很好 . 他们大多都 能指 出 判断题 出错在什么地方 、 怎样叙述 应该 总之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重要而复 杂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 . 让学生钻进数学 要
展脉 络 , 掌握教材对某一 概念的充实 、 展和 扩 延伸 的发展完善过程 . 要有计划地使学生对概 念 的理解不断深化 例如 . 教学 比例 的概念 . 要 首先 让学生清楚 比的概念 、求 比值 以及 化简 比 只有学生熟悉了这些已学 过的知识 . 才能 更好地学 习比例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